Ⅰ pn结反向饱和电流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其根本在于PN结的单向导电性。反向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形成的,同时少数载流子是由本征激发产生的(当温度升高时,本征激发加强,漂移运动的载流子数量增加),当管子制成后,其数值决定于温度,而几乎与外加电压无关。
在一定温度T下,由于热激发而产生的少数载流子的数量是一定的,电流的值趋于恒定,这时的电流就是反向饱和电流。
它的大小跟温度因素有关。
(1)反向饱和电路扩展阅读
从PN结的形成原理可以看出,要想让PN结导通形成电流,必须消除其空间电荷区的内部电场的阻力。很显然,给它加一个反方向的更大的电场,即P区接外加电源的正极,N区结负极,就可以抵消其内部自建电场,使载流子可以继续运动,从而形成线性的正向电流。
而外加反向电压则相当于内建电场的阻力更大,PN结不能导通,仅有极微弱的反向电流(由少数载流子的漂移运动形成,因少子数量有限,电流饱和)。
当反向电压增大至某一数值时,因少子的数量和能量都增大,会碰撞破坏内部的共价键,使原来被束缚的电子和空穴被释放出来,不断增大电流,最终PN结将被击穿(变为导体)损坏,反向电流急剧增大。
这就是PN结的特性(单向导通、反向饱和漏电或击穿导体),也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最基础、最重要的物理原理,所有以晶体管为基础的复杂电路的分析都离不开它。比如二极管就是基于PN结的单向导通原理工作的;而一个PNP结构则可以形成一个三极管,里面包含了两个PN结。二极管和三极管都是电子电路里面最基本的元件。
Ⅱ 为什么三极管集电极-发射极的反向饱和电路
在|Vce|=10V的条件下,测量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反向饱和电流Iceo,用数字显示,测量范围0.1μA~100μA,测量误差≤10%。
测量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击穿电压Vceo,并用数字显示;测试条件Ic=1mA,测量范围20V~60V,测量误差≤5%。
Ⅲ pn结理想反向饱和电路密度公式
pn结理想反向饱和电路密度公式Is(t)=Is(t0)2^[(t-t0)/10])。PN指额定功率。额定功率PN是指发电机输出的额定有功功率,也就是说,在额定运行时(额定频率、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同步发电机所能发出的最大的有功功率。一般以KW(千瓦)或MW(兆瓦,即百万瓦)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