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激振荡是电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自激振荡指电路不外加任何激励信号时,自行产生恒稳和持续的振荡。如果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不加任何激励信号,输出端仍然输出一定幅值和频率的输出信号,这就是自激振荡。
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
基本的放大电路都是由多级放大电路组成,以实现很高的开环放大倍数和其他参数。每级放大器都存在分布电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所以每级放大器都构成了一个一阶RC网络。当信号通过每级放大器时,都会产生一定的附加相移。每级放大器的最大附加相移是-90°,很容易满足自激振荡的产生条件。一些电路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还与外接因素有关,例如PCB布线、元器件的布局等,因为这都会引入电容。
如何消除自激振荡
我们很少去消除正反馈的自激振荡,因为正反馈的自激振荡一般是用来做正弦波发生电路。消除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根本方法就是破坏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采用相位补偿的方法可以实现上述想法。
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1、电容滞后补偿
2、RC滞后补偿
『贰』 如图,这个接上喇叭,喇叭会响,把喇叭换成线圈,就是自激振荡电路,那这个电路原理是怎样的
这是阻容正反馈引发的振荡电路。R1提供的偏流使Q1、Q2相继导通,C、R2把一部分Q2的集电极电流变化耦合到Q1基极,又促使Q1,Q2进一步导通,集电极电流更为增大...当Q2全部导通时,集电极电流不在加大,这时C、R2没有电流耦合到Q1,Q1的基极电流及集电极电流就会下降,这个下降同时引起Q2集电极电流下降,同时C,R2会将反向的电流反馈到Q1基极,又会引起Q2断流的下降,最终下降到0,C、R1不再有反馈电流。这是电路又从Q1导通开始,进入下一个振荡周期,电路的震荡周期由CR1决定。振荡过程大体如此。
电路电流的这种周期变化就是交流电,只不过是于一个直流相叠加。这种电量是可以通过电容的,反馈电路反馈的就是这个电量的一小部分。
『叁』 有人知道自激震荡电路么 谁 给我说下 这个电路 是怎么工作的
这个电路有可能产生自激振荡。
工作原理:
电源GB通过RP和R为第一级PNP三极管V1提供静态工作点,使之处于放大状态,V1的集电极电流又作为功率管V2的基极电流,放大后驱动BL。
由于V2的集电极输出经过C1对V1的基极电压形成正反馈,这个正反馈的强度要大于V1的集电极电压通过C2形成的负反馈,如果正反馈强度足够的话,就会产生自激振荡。
『肆』 单管自激振荡是什么原理
1、当电路接通时,三极管基极获得基极电流,集电极电流通过变压器初级绕组开始上升,(基极绕组感生电势正反馈作用);
2、到三极管饱和区后电流不再增大,基极绕组失去感生电流,总基极电流下降;
3、三极管退出饱和区,集电极电流下降,基极绕组感生电流反向,正反馈作用于三极管,三极管加速截止,集电极此时产生很高反峰电压, 进入下一个周期。
『伍』 自激振荡电路,产生高压,求解释原理
这是最简单的单管三端式自激振荡电路!
电阻给振荡管提供偏值!电容将振荡电压回授!高频变压器的初级是三端电感谐振线圈!抽头接正电源!振荡管集电极由线圈一端成为负载回路!线圈另一端是自激回授源!变压器次级是高匝数高压输出!
振荡管可根据电源电压和变压器的功率来决定其功率和耐压及电流!最好是开关型功率管!
『陆』 自激振荡原理是什么
自激震荡是指不外加激励信号而自行产生的恒稳和持续的振荡。
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它是一种出现于某些非线性系统中的一种自由振荡。
一个典型例子是范达波尔(VanderPol)方程所描述的系统,方程形式为mx¨-f(1-x2)x·-kx=0(m>0,f>0,k>0)。
其中x·和x¨为变量x的一阶和二阶导数。
分析表明:当x的值很小时,阻尼f是负的,因而运动发散;当x的值很大时,阻尼f是正的,因而运动衰减。
(6)自激振荡电路原理扩展阅读:
一、产生自激振荡条件
1、幅度平衡条件|AF|=1
2、相位平衡条件φA+φF=2nπ(n=0,1,2,3···)其中,A指基本放大电路的增益(开环增益)。
F指反馈网络的反馈系数同时起振必须满足|AF|略大于1的起振条件基本放大电路必须由多级放大电路构成,以实现很高的开环放大倍数。
然而在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加负反馈,信号的相位移动可能使负反馈放大电路工作不稳定,产生自激振荡。
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根本原因是AF(环路放大倍数)附加相移.单级和两级放大电路是稳定的,而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
只要有一定的反馈深度,就可能产生自激振荡,因为在低频段和高频段可以分别找出一个满足相移为180度的频率(满足相位条件),此时如果满足幅值条件|AF|=1,则将产生自激振荡。
因此对三级及三级以上的负反馈放大电路,必须采用校正措施来破坏自激振荡,达到电路稳定工作目的。
二、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
从上述分析可知,正弦波振荡电路从组成上看必须有以下四个基本环节。
(1)放大电路:保证电路能够由从起振到动态平衡的过程,是电路获得一定幅值的输出量,实现能量的控制。
(2)选频网络:确定电路的振荡频率,使电路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即保证电路产生正弦波振荡。
(3)正反馈网络:引入正反馈,使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等于反馈信号。
(4)稳幅环节:也就是非线性环节,作用是使输出信号幅值稳定。
在不少实用电路中,常将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网络“合二为一”;而且,对于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也不再另加稳幅环节,而依靠晶体管特性的非线性起到稳幅作用。
正弦波振荡电路常根据选频网络所用元件来命名,分为RC正弦波振荡电路、LC正弦波振荡电路和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3种类型。
R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频率较低,一般在1MHz以下;LC正弦波振荡电路振荡频率较高,一般在1MHz以上;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也可以等效为LC正弦波振荡电路,其特点是振荡频率非常稳定。
『柒』 振荡电路原理是什么
振荡电路刚开始工作时,在接通电源的瞬间,电路中便产生了电流扰动。这些电流扰动可能是接通电源的瞬间引起的电流突变,也可能是三极管或电路内部的噪声信号。这个电流扰动中包含了多种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这些信号就是振荡电路的初始输入信号。
在振荡电路开始工作时,如果能满足AF》1,则通过振荡电路的放大与选频作用,就能将与选频网络频率相同的正弦波信号放大并反馈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而其他频率的信号则被选频网络抑制掉。这样就能使振荡电路在接通电源后,从小到大的建立起振荡,直至AF =1时,振荡幅度定下来。所以AF》1称为振荡电路的起振条件。
振荡电路介绍
在正确的振荡线路匹配下,从振荡线路输出的频率,称之为标称频率。
实际的批量生产及振荡线路应用上,产品在室温环境(25oC)中都会有一些相对于中心频率的频率散布误差,这类型的频率容许误差的最大散布值,一般是以ppm来表示。
在AT切割角度的石英晶体共振子主要是以厚度剪切振荡模态存在,石英晶体在共振时,除了基本波振荡之外,高阶的倍频共振也与基本波振荡同时存在于石英晶体的电极区域之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振荡电路
『捌』 自激振荡原理是什么
自激振荡原理是
接通电源瞬间,由于电路的扰动,放大器输入端得到一个信号,到输出端就被放大了许多倍,输出端的这个大信号又被送到输入端,到输出端就变得更大,如此周而复始,信号越来越大,大到放大器的非线性出现,信号才会稳定在一定的幅度输出。如此就得到稳定的自激输出了。这就是自激震荡产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