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农村家电市场环境分析
农村家电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
开拓农村家电市场,必须分析其消费水平、消费环境及消费行为,需要政府和企业从多方面作出努力。 农村市场是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家电产品来说,1996年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22.9台,洗衣机20.5台,电冰箱7.36台,比城镇居民的拥有量分别71台、70台和61台。据估算,要使2亿户农民家庭家电产品的普及率达到1995年城镇居民的水平,需要彩电1.53亿台,电冰箱1.28亿台,洗衣机1.51亿台,收录机0.93亿台,可实现1万亿左右的工业产值。由此可见,城镇近乎饱和的家电市场在农村蕴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农村家电市场分析 相对城市居民,农村消费者是一个具有个性特点的消费群体。企业开拓农村家电市场,必须分析其消费水平、消费环境及消费行为。 1 农村家电市场消费水平分析 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926元,按1985年价格折算为653元,比1985年城镇人均生活费收入685元仅差32元;1996年末,我国农民储蓄存款额为7670.7亿元,人均年末887元,折算成1984年末价格为276元,接近城镇居民人均年末存款余额323元的水平;至1996年底,除洗衣机外,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家用电器的拥有量基本上达到甚至超过1985年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的拥有量。另外,从现期收入与家用电器的价格比值来看,城镇居民彩电普及率增长最快的3年(1988———1990年)中,人均收入与彩电价格的比率平均为1∶1.8左右,而1996年农村居民人均年均收入与46厘米彩电平均价格之比为1∶0.96,已经大大高于城镇普及彩电期限的比值。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商品市场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就家电市场来说,西部大部分地区,中部小部分地区,东部少数地区,基本上处于温饱型消费水平,还不能形成消费家电的热潮;中部大部分地区,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基本上处于温饱型到小康的过渡时期,开始消费洗衣机、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东部部分地区,中西部少数地区开始小康型消费,开始消费大屏幕彩电或家庭影院等高档家电产品。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已基本具备形成消费家电热潮的实力,但地区的购买力水平呈现明显的层次性。 2 农村家电市场消费环境分析 随着农村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新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落实,政府对农村水利、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和农村电网的投资改造,农村的消费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家电市场的消费环境差,已成为制约农村家电市场进一步扩展的瓶颈因素。主要表现在:(1)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有些地区电价过高或供电不稳定,有些地区接收不到电视信号或电视收视不清;(2)农村商业网点奇缺,没有建立起与农村市场特点相适应的营销体系;(3)由于销售网点小而散,管理难度大,企业在农村的售后服务更为缺乏,普遍存在着修家电难的状况;(4)农村市场消费者获取产品方面的信息不足,厂家传播信息的媒体选择不当或形式不适合农民消费特点。 3 农村家电市场消费行为分析 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与城市居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对产品的购买一般要求经济实惠、经久耐用、价格适中、使用方便;二是农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时间性,一般在节日或家庭喜事时购买家电比较多;三是农民积累性消费的特点突出;四是农民消费具有可诱导性;五是农民消费的趋同性和从众心理突出。目前大多数家电企业一直把产品生产、开发和销售重点定位在城市,造成产品性能、价格定位、产品分配、促销措施等不适应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如彩电行业,生产企业针对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进行了好几次的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却没有几家企业愿意去研究彩电的市场细分,从而调整产品结构和产品性能,生产直接导向农村居民的、符合农民消费行为特点的电视机。 开拓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 开拓农村家电市场,需要政府和企业从多方面作出努力。从企业营销的角度来看,可以采用以下一些策略。 1 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农民需求的变化,针对农村市场的特点,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提供质量稳定、价格适中的家电产品。目前,大多数家电企业的产品性能和价格定位一味侧重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如各种名牌彩电很受农家欢迎,但因价格过高,功能过多过杂,不适应农村的消费水平和使用习惯。因此,家电企业必须真正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观念,视农村居民为理性消费者,详细研究农村市场的特点,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比如彩电企业在开发适应城市市场需求的大屏幕、多种功能产品的同时,也应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即简化功能,增强抗变压性,增设配套室外天线等,以适应农村市场的需要。 2 深入进行市场研究,运用市场细分技术,选准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从事各种营销活动。由于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消费特点,所以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以整体农村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而只能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通过科学的市场细分,找准所要服务的顾客群,针对目标市场的特点从事产品开发、定价、分配、促销等营销活动,以增强营销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家电企业在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内容的设计和表现等方面,应增强与农村居民消费特点的融合性。 3 积极建立健全农村营销网络,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促销方法开拓农村市场。根据不同地区的消费潜力,厂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来建立健全农村营销网络,如设立经销部门,与城市名店合作开设经营机构,与乡镇的或县城的商业机构联办经营机构或委托它们代理经营。也可以利用目前已经开展的“大型商场异地联保、联修、联换”渠道,民工在打工城市买单交货,家乡凭单提货。为了促进农民的消费,企业可以使用一些行之有效的促销办法,诸如展览会、演示会、广告、分期付款销售等。企业也可以通过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等,开办专栏,固定播出时间,向农村居民传播商品信息,以指导和促进消费。 4 加强售后服务。由于农村消费者分布比较分散,企业广泛设立售后服务网点的成本太大,所以一个县可以选择一至两个比较合理的地点设立售后服务网点,主要从事家电的安装、调试和维修等。从事售后服务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顾客导向意识,吃苦耐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农村的售后服务工作。 企业活力<1998.12> 吴本东
Ⅱ 新一轮“家电下乡”蓄势待发 谨防透支“下一个十年”
“行业遇冷,市场需要重新提振,行业和企业都期待政策‘春风’。” 近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优化市场供给促进居民消费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消费规模,因地制宜促进 汽车 、家电消费,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智能新型 汽车 和家电的消费需求,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支持优质工业品下乡。对此,外界纷纷认为新一轮“家电下乡”政策呼之欲出。消息一出,家电行业激起阵阵涟漪。
上一轮家电下乡的问世及成效
这不由让人联想到上一个家电狂欢时代——2008年到2013年。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背景下,国家先后放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期间家电行业一共经历了三次覆盖全国的家电消费刺激政策,2007年底至2013年的“家电下乡”、2011年的“以旧换新”,以及2012至2013年的“节能补贴”。三大政策中,“家电下乡”覆盖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从2008年12月开始,国家对非城镇户口居民购买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四类产品的,按售价给予13%的产品补贴。2009年2月起,又新增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四类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政策覆盖的产品门类。
从2009年到2012年,家电下乡补贴金额接近900亿元。政策推行4年时间内,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11月底,全国累计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93亿台,实现销售额7071亿元。
“家电下乡”三大政策于2013年1月31日正式结束,总体来看,政策的带动作用是突出的、惠民的幅度也是巨大的。
行业增势整体放缓
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大家电行业来说,全年呈“前高后低”态势,增速明显放缓。中怡康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冰箱零售量为2956万台,同比下滑5.9%;预计今年冰箱零售量为3242万台,同比下滑1.6%。
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家电行业三季度报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家电市场整体规模为1821亿元,同比下降5.6%。其中,黑白电、厨卫等大家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空调市场零售额同比下跌8.7%,冰洗合计下跌2.2%,厨卫电器同比下跌4.9%;彩电同比下跌最为严重,达到了18.3%。
此次会议向外界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基于2018年行业销量出现下滑,为促进国内形成强大市场,国家决定制定推行 汽车 、家电等消费新政,并提出支持居民合理消费、绿色消费、升级消费。
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白电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宏吉表示,2018年第三季度开始,国内经济出现回落迹象,尤其是大额消费品增速较低,这一现象已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众所周知,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投资和出口低迷的情况下,有必要将消费作为经济转型的新导向。在此背景之下,国家需要出台稳定消费的政策,稳定消费相比刺激消费而言,表达更加中性。
政策红利将拉动农村市场
“新一轮鼓励消费政策很有必要,主要看力度和着力点。”有业内人士认为,根据家电产品的使用周期分析,8-12年为一轮“淘汰”周期,2008年“家电下乡”政策带动下的家电,到了今年恰逢大面积更换周期。此时,若政策加码,无疑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产品体验。
在我国城镇地区,目前很多家电品类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比如彩电和冰洗等高保有率家电均达到90%以上。而这几类家电也是上一轮家电消费刺激政策中收益最大的品类。按照补贴额计算,冰箱获得补贴252亿元,占总补贴额的31%,其次是彩电,占总补贴额的比例达到28%。
但是在家电数量和渗透率方面,农村相比于城镇还是有巨大的差距的。出台家电消费的新政,不仅可以有效拉动增长,还能使不断富裕起来的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家电 科技 带来的高质量生活。空调、烟机、净水器等低保有率家电在农村地区的保有率不足50%,还有上升空间。事实上,这些年电商在农村地区的火爆也间接证明了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升级。
谨防透支未来市场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家电需求持续走弱。业内专家认为,新一轮家电消费相关政策一旦落实,不但将给消费者带来实惠,还能较快将市场利好反馈到企业营收上,官方释放的新政信号将极大鼓舞家电市场的发展预期。
不过,与十年前的家电下乡时代相比,我国宏观环境、消费习惯等都有了变化。一方面家电各产品保有量明显增长,需求空间相对缩小;另一方面市场规模大幅扩张,根据2018年前11个月数据,白电黑电各品类内销规模已增至2008年同期的1.6-4.2倍,因此新政推行之后,白电、黑电的复合增长率或将难以企及家电下乡时代高峰期的复合增长率。
王宏吉认为,即将出台的新政策很可能具有比较强的针对性,不会“一刀切”。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将会有政策上的区别,同时对不同品类的家电产品也会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政策将向低保有率家电产品和农村地区倾斜。
另一个问题是,十年前的“家电下乡”在促进消费同时,也造成市场透支,政策结束后相关的后遗症凸显。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等三轮政策的扶持与鼓励之下,家电行业自2008年开始稳步上涨,2010年实现了30%-40%的高速增长,企业在政策红利之下,呈现“万马齐奔”之势。但随着政策的逐步“退出”,自2014年-2015年,行业出现“拐点”。中怡康数据显示,2013年家电市场受到节能惠民政策刺激市场同比增长18.8%,而后的数年中家电市场规模一直保持5%的增长。
彩电市场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根据中怡康数据,家电下乡出台加速了液晶电视的普及,也带动了彩电市场整体向好。2011年家电下乡叠加以旧换新市场容量冲上高峰。2012年,政策退出后,彩电市场则产生了大幅的下滑。2013年,节能惠民政策再次开启,彩电市场容量达到5000万台高峰。2014年后,政策彻底退出家电市场,彩电市场规模也在始终处于5000万台下。以上不难看出,每次政策退出市场后,市场规模都会产生大规模的下降,要经历过一年或者数年的时间才可以恢复。
Ⅲ 中国85年至06年家用电器普及率问题
只有国家统计局有数据,估计其他家电生产部门也有专类的统计,统计数据是数学概率算出来。
Ⅳ 小家电的发展情况
从市场需求来看,中国具备小家电快速普及的条件:一是大家电的普及基本完成;二是居民消费支出快速提升;三是中国具备强大的小家电生产能力。按照消费习惯,居民通常会先购买作为生活必需品的大家电,然后再去增臵品类繁多的小家电。与传统的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相比,大部分小家电都具有一定的享受性需求,因此,其消费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收入水平基础上的,中国城镇居民的大家电保有率基本超过了100%,已经基本具备了购置小家电的条件。
中国小家电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简单装配向由生产、经营、研发、检测等环节组成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转变,形成了具备相当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生产体系。由于小家电行业进入的技术、资本壁垒不高,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多企业涉足该领域。中型小家电企业为了突破自身规模发展的瓶颈,扩大延伸相关的产品线,大家电企业也利用自身既有的品牌优势进军小家电行业,因此国内小家电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行业经营效益下滑。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规模以上小家电制造生产企业有1330家。其中,民营企业数量最多,有909家,占比达到68.35%;民营企业中又以私营企业为主,私营企业有652家,比重为49.02%。三资企业数量也较多,有412家,比重为30.98%。
中国的小家电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市场潜力巨大。跨国小家电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小家电市场,以美的、海尔为代表的大家电企业进军小家电领域,原有小家电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在城市居民中,小家电的消费初具一定的规模,在部分常见的小家电品类中,居民保有率通常都超过或接近50%。然而,在小家电的品类上还是很匮乏的,这也将是未来城镇小家电市场拓展的重要方向。相较于城市市场,农村市场大家电的普及还没有实现。但是除了空调以外,其他产品的普及率也基本超过50%。小家电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开始进入萌芽阶段。由于中国经济的区域差异,预计东部地区农村也将进入小家电的快速成长期。
从竞争来看,全国小家电生产企业约有5000家,但全行业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不足100家。小家电品牌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好坏不一,电磁炉、电饭锅、饮水机等各种小家电都有“山寨版”,极大的影响了品牌厂商和消费者的利益。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一些中小型家电厂家正在另辟蹊径,转向以足浴器、挂烫机、空调扇为主的享受型小家电领域,以满足人们逐步提升的消费需求。
随着小家电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的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小家电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消费者的深入研究。也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小家电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小家电行业中的翘楚!
小家电从无到有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时至今日,中国小家电业迈入了茁壮成长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市场”。
2006年全年中国全部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479,755,766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20.07%;全年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454,272,552千元,比上一年同期增长18.84%;2006年全年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1,394,07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2%;截至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达2001家。
2006年1-12月全国微波炉累计产量55,701,655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9.55%;2006年1-12月全国电饭煲累计产量88,798,178个,比2005年同期增长42.11%;2006年1-12月全国吸油烟机累计产量10,898,703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45.74%;全国电热水器累计产量8,396,052台,比2005年同期增长23.03%。
2007年中国小家电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达到14.4亿台,同比增长12.7%,2003~2007年复合增长率为12.5%。而中国小家电市场销售额则达到了971.9亿元。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小家电却在整体增速下滑的国内家电业中独树一帜。2008年国内从事小家电的企业前三季度销售额均出现大幅增长。
Ⅳ 2022年家电下乡什么时候开始
为了促进消费,同时满足农村居民的家用电器升级换代的需求,有关部门已经明确提出,2022年将实施新一轮的家电下乡活动。其实早在2010年,就已经实施了第一轮的家电下乡,当时非常成功,通过家电“以旧换新”和补贴激励,农村居民纷纷购买了新家电。而大家电如电视机、电冰箱等,使用年限一般都是8到10年,到现在基本上都老旧不堪,该升级换代了,因此新一轮的家电下乡可谓适逢其时。老旧的家电如果继续使用,既会导致耗电增加,又可能产生安全隐患,通过以旧换新,在帮助农民省钱的同时,又能解决报废家电的回收问题,一举多得。
Ⅵ 家电下乡补贴政策,让家电走进每家每户
导语:自古以来,政府对人民的生活疾苦就极其关心,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必须满足,才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本身就比较落后,家用电器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奢侈品,想要购买家电也是难上加难。政府为了提高广大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颁布了家电下乡的补贴政策,对于购买家电的农村户口进行适当补贴。
家电下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08年12月宣布的财政政策救市方案,为了对抗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海啸所造成消费性电子产品外销需求急速衰退,意图扩大内需市场,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城镇户口居民购买彩色电视、冰箱、移动电话与洗衣机等四类产品。
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是对消费环节的补贴,只有具有农村户口的人购买了家电才会给补贴,带动了农村消费。家电下乡的产品都是专门开发的适合农村消费的家电产品,这些产品性能和质量都比较可靠,物美价廉,为农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
家电下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08年12月宣布的财政政策救市方案,为了对抗美国开始的全球金融海啸所造成消费性电子产品外销需求急速衰退,意图扩大内需市场,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城镇户口居民购买彩色电视、冰箱、移动电话与洗衣机等四类产品。
农民购买试点产品后,在规定时间内,持购买产品的发票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补贴类家电产品专用标识卡、购买人储蓄存折以及管理部门需要的其他材料,到户口所在地乡镇财政部门申报补贴。
怎样才能享受到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呢?农民购买试点产品后,在规定时间内,持购买产品的发票、身份证、存折、补贴类专用标识卡等,到户口所在地乡镇财政部门申报补贴,审核确认后,会将补贴资金通过银行发放到农民储蓄账户上。
家电下乡补贴政策金额一般为产品价格的百分之十三,除了有这些补贴之外,还会提供流通和售后服务,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人民自古以来就淳朴亲切,他们用辛勤的双手为社会造福,人们的生活质量才会不断提高。但是他们造福了大家,自己的生活水平却得不到提高。农村的生活艰苦,人们使用电器也是一种享受,但是这种享受却难以得到。政府关心农民,提供一定的补贴,以让家电走进每家每户,本文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了家电下乡补贴的相关政策。
Ⅶ 现在农村家庭都普及了那些家用电器
彩电,洗衣机,电磁炉,电饭锅,手机,摩托车,电冰箱,饮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