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c振荡电路能产生微波吗
不能,因为LC太小了,甚至不如分布电感和电容大,Q值过低,无法谐振,所以要用其他的专谐振方式,即属谐振腔。
换句话说,在微波频段,仅仅一段很短的导线就是一个足够大的电感了。组成晶体管振荡电路中所有的导线,全是电感,甚至超过需要谐振的L。导线及元件之间又全是电容,也都超过了谐振需要的C。随便一个电路就是一个极端复杂的、由无数LC混联的网路,咋振荡啊?哪些L和C控制频率都不知道了。
2. 什么是微波发生器
微波发生器(微波振荡器)就是利用频率合成技术产生需要的频率或波形信号的仪器。
频率合成技术是通过把晶体振荡器产生具有高频谱纯度和高稳定度的低频标准参考信号,经过在频域内进行线性运算,通过倍频、混频、分频等技术,得到具有相同稳定度和低相噪等满足各项指标要求的一个或多个频率、频段的信号。
从频率合成的发展史来看,频率合成方式依次经历了直接模拟合成、锁相技术、直接数字合成。
在微波振荡器设计方面,常用的是单环锁相频率合成或多环锁相频率合成,其中多环锁相反馈网络采用谐波混频和微波取样器,把微波主振的频率输出下变频到射频频段鉴相并构成环路,最终实现对微波主振的锁定。还有比较常用的是利用新型振荡器和间接频率合成技术相结合设计微波振荡器。
(2)微波震荡电路扩展阅读
微波振荡器从电路结构上可以分为反馈型和负阻型两种。反馈型振荡器主要用于低频电路系统,而负阻型振荡器主要用于高频电路系统。所以负阻振荡电路比较适合于射频、微波等频率较高的频率范围,可以利用负阻原理分析和设计微波振荡电路。
在一定电路组态下的微波晶体管可视为一个二端口器件。给予晶体管特定端接地时, 由于非线性负阻特性从而构成双端口负阻振荡器。一个双端口负阻振荡器等效网络包含有源器件(BJT)及反馈电路、谐振网络和输出网络。
现代频率合成技术是将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光学技术和计算方法相结合,根据频率合成器的技术指标把直接频率合成技术、锁相环(PLL)、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等成熟的频率合成技术与新型的振荡器和新的工艺技术合理组合。
使得微波振荡器的频谱纯度、频率切换速度和输出频率范围等技术指标满足不同场合的应用。
尤其是,基于微波光子学由光生微波的方法也快速发展,可以实现的方法有:光谐波法、光电振荡器法、光外差法、相位调制器法等,这些频率合成技术为合成微波毫米波及亚毫米波频率的信号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 微波传输线振荡器的构成原理及电路 具体解释
微波传输特性的基础知识 “微波”通常是指波长在 — 的电磁波,对应的频率范围为: — ,它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之间,又可分为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亚毫米波。微波与低频电磁波一样,具有电磁波的一切特性,但由于微波的波长较短、频率高因此又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主要表现在:1、 描述方法:由于电磁波的波长极短,与使用的元件和设备的尺寸可以相比拟,在低频段由于能量集中其传播性质用“路”的概念来描述,使用的元件称为集中参数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而微波的传播应利用“场”的概念来处理,使用的元件为分布参数元件(波导管、谐振腔等)。因此低频电路的电流、电压、电阻等不再适用,而是采用等效方法处理;微波测量则以功率、波长、阻抗取代了电流、电压、电阻等。2 、产生方法:微波的周期在 — 与电子管内电子的渡越时间(约为 )相近,因此微波的产生和放大不能再使用普通的电子器件,取而代之的是结构和原理完全不同的微电子元件——速调管、磁控管、行波管及微波固态器件。3、 光似性:由于微波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之间,因此不仅具有无线电波的性质同时具有光波的性质:以光速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4、 能量强:由于微波的频率高,故可用频带宽、信息容量大,且能穿透大气层因此可广泛用于卫星通讯、卫星广播电视、宇宙通讯和射天天文学的研究。由于微波的这些特性,使微波在通信、雷达、导航、遥感、天文、气象、工业、农业、医疗、以及医学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一、 微波元件简介1. 固态振荡器(固态信号源)微波振荡器(信号源)是产生微波信号的装置,常见的有磁控管振荡器、速调管振荡器和固态振荡器几种。磁控管振荡器功率大体积大,常用来提供大功率信号;速调管振荡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效率低一般只有0.5%—2.5%,输出功率小一般在,因此比较适合实验室使用。固态振荡器则是一种较新型的信号源,可分为微波晶体管振荡器、体效应管振荡器、雪崩二极管振荡器等。固态振荡器振荡频率高最高振荡频率可达几百千兆;输出功率最大可达几十瓦以上,脉冲功率可达几千瓦;支流功率转换为微波功率较高,最高可达50%以上。这里主要介绍实验室常用的由体效应二极管振荡器。1963年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发现的 ,砷化镓和磷化铟等材料的薄层具有负阻特性,因而无需P-N接即可产生微波振荡,它的工作原理与通常由P-N节组成的半导体器件不同,它不是利用载流子在P—N内运动特性,而是利用载流子在半导体内的体内体内运动特性,是靠砷化镓材料“体”内的一种物理效应(负阻效应)所以称为体效二极管或耿氏管(Gun管)。体效应二极管由截止式衰减器以及用来调制微波脉冲幅度的PIN调制器组成。实验室常用的3cm固态信号源的频率调节范围大约8.6一9.6GHz。 体效应振荡器是微波信号源的核心元件, I (A)它是利用具有负阻特性的半导体材料砷化镓制成的,由于砷化镓具有双能级结构,上、下两个能级差为0.36Mev;处于不同能级的电子具有不同的有效质量和不同的迁移率,其中上能级有效质量大迁移率小。当下导带电子的能量增加到0.36Mev时,下导带的电子就会被激发到上导带上去,使它在某一区域内呈现负阻特性,即出现起伏安特性曲线 图(1) U(V)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体效应管内能够产生一个震荡电流,使砷化镓的厚度足够地小,体效应管可以产生类似脉冲尖峰的振荡波形,振荡频率很高,即产生微波信号。典型的耿氏二极管如图所示:由铜螺纹(接到直流电源的负极上)、铜底座(外加散热器)、陶瓷圆环(绝缘作用)、金丝引线、砷化镓片子、顶帽(正极)组成,若将耿氏二极管安装在谐振腔的适当位置上,只要在它的两端加上直流电压,就可以在谐振腔内产生微波振荡,构成微波负阻振荡器。耿氏二极管的主要性能参数为:工作频率10GHz左右,工作电压10V,工作电流0.2—0.6A,输出功率0.03——0.1W,最大耐压能力14V。2. 隔离器 是一种不可逆的衰减器,正向衰减较小,约0.1dB,反向衰减很大,可达几十dB,因此只允许微波单方向通过,对反方向传播微波呈电阻吸收。隔离器常用于振荡器与负载之间,起到隔离和单向传输作用。隔离器一般由铁氧体材料制成,铁氧体是一种磁性材料,由二价的金属锰、镁、镍]铜、等氧化物和氧化铁烧制而成,它既具有磁性材料的导磁性,又具有较高的电阻率,一般可达 ,由于其电阻率很高,电磁场能够渗入内部起作用而损耗很小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隔离器 衰减器隔离器分为谐振式和场移式两种,谐振式功率较大,实验室常用场移式,它是在波导内的适当位置放置一片两端呈尖劈形(为了减少反射)铁氧体片,使其表面与波导窄面平行,表面附有吸收片(由石墨粉或镍铬合金制成)并外加恒定磁场制成。在铁氧体内加上一个恒定磁场使铁氧体内的电子产生进动与此同时再加上与恒定磁场垂直的高频右旋或左旋极化磁场,由于这两种磁场与电子进动方向分别相同和相反,因此产生不同的磁导率 和 而且随恒定磁场的大小而变化,当铁氧体片的厚度、位置和磁场强度选取适当时,产生非互易性的场效应,既当电磁波在波导管中正向传播的波为右旋圆极化时铁氧体呈现磁导率 为一负值右旋圆极化场被“排除”铁氧体外,吸收材料的表面电场为0,几乎无衰减。当电磁波反向传播时为左旋圆极化场被“吸入”铁氧体内,被吸收材料表面电场很大被吸收,反向衰减很大。3.衰减器 衰减器是一种电阻性器件,用来衰减微波的功率和电平。 衰减器可分为固定式和可变式两种,也可以分成吸收式衰减器、旋转式极化衰减器以及过极限衰减器。实验室常用吸收式可变衰减器,它是在波导内加装可移动的衰减片,衰减片是在介质片上涂上电阻性薄膜的介质片(例在玻璃上喷涂镍铬),移动衰减片的位置或深度可以改变对电磁波的吸收程度,从而改变波导管内电磁波的强度,调节信号的强弱。4.频率计(波长表)是利用谐振腔来测量频率的元件,它通常选用同轴或圆柱波导为谐振腔制成的,又“吸收式”谐振频率计,它的腔体通过耦合元件耦合到一段直波导上,当它的腔体失谐时,腔体内电磁场极弱,此时不吸收能量,基本不影响波导内电磁波的传播,相应地接在终端的检波器的示数保持恒定大小的信号输出。移动谐振腔一端活塞的位置,来改变谐振腔的长度,可以改变谐振腔的固有频率。当它的固有频率与微波的频率相同时,就会发生共振吸收,从电磁场中吸收能量,使其能量减少,出现共振吸收峰。读出此时测微计的示数,从附表中查出对应的频率,利用波长与频率的关系可以求出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波长。 波长表(频率计) 负 载5负载微波传输中接入一些元件对电磁波产生特定的影响,可分为匹配负载和电抗元件(或负载)。匹配负载通常做成波导管的形式,内装吸收片,它的材料是涂有金属碎沫(例如铂金)或碳膜的介质片,介质一般选用玻璃、瓷胶纸等,做成劈形可微波缓慢吸收,其形状及大小决定吸收程度,。匹配负载的吸收率较大几乎将进入其中的微波全部吸收,可认为无反射,驻波比 =1.06。电抗元件包括膜片、调谐螺钉和短路活塞三种。膜片可分为:1)电容性膜片——将其置于波导管中使电场加强,相当于跨接与双线的电容器,呈现电容特性性。 2)电感性膜片——将其置于波导管中由于膜片电流使膜片周围磁场集中,相当于跨接与双线的电感器,呈现电感特性。3)调协窗——将电容性膜片和电感性膜片组合在一起,成为中间开孔的膜片,相当于接入一个L—C振荡回路, 调谐螺钉是矩形波导管中央位置插入螺钉时,该处的电磁场将发生变化:当插入深度 较浅( )时使电场增强,呈现容性; 时电容和电感相等,形成串联谐振;当 时感抗大于容抗,呈现感抗性。6.驻波测量线 测量线又称驻波测量仪,是用来测量波导中驻波分布规律的仪器,可分为测量 驻波测量线电场和测量磁场两种。实验室常用第一种,它由一段沿纵向开有细长槽的直波导与一个可沿槽移动的带有微波晶体检波器的探针探头组成。探针经过槽插入传输线内,从中拾取微波功率以测量微波电场强度的幅值沿轴线的分布规律,探针的位置可由测量线上附的标尺或测微计读出。7、晶体检波器晶体检波器的核心元件是采用半导体点接触的二极管(又称为微波二极管),其结构如图所示:形状一般为子弹状,外壳为高频铝磁管;晶体检波器就是在异端波导管中安上微波二极管,如图所示,将微波二极管插入波导管的宽边中心,以便检测波导管两宽边间的感应电压,为了得到较大的检波信号,通常在通过调节其后端短路活塞的位置使其与二极管的间距为 ,使检波二极管位于电场最大处。 微波二极管 检波器结构示意图 7.调配器调配器是用来调节波导系统使其达到匹配状态的装置,可分为单螺调配器、三螺调配器和双T接头调配器等几种。单螺调配器实质上是一段带有螺钉的矩形波导,螺钉的作用相当于并联在波导截处的短路支线,改变螺钉的深度及在波导管中的位置,就可将它调节到任意所需的阻抗:当插入深度 时,它呈现一个等效并联电感,当插入深度 时它呈现一个等效并联电容, 的值大约等于 时会发生串联型谐振,此时波导处于短路状态,实际应用中螺钉的插入深度不超过谐振深度。若在波导中插入三个螺钉则构成三螺调配器,这两种调配器仅适用于功率不大的情况。 单螺调配器 双T头调配器此外还有连接元件、分支元件(E面分支、H面分支、双T分支及魔T)、定向耦合器、环行器。
4. 电磁炉,微波炉,高压锅的工作原理分别是什么
前两个都是由交流电通过振荡电路形成高频电磁波使食物分子运动发热的
高压锅则是通过加压使水的沸点升高使食物在较高温度[>100]下变熟
5. 震荡电路原理
振荡电流是一种大小和方向都随 周期发生变化的 电流,能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就叫做振荡电路。其中最简单的振荡电路叫LC回路。
原理
充电完毕(放电开始): 电场能达到最大, 磁场能为零,回路中感应电流i=0。
放电完毕(充电开始):电场能为零,磁场能达到最大,回路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
充电过程:电场能在增加,磁场能在减小,回路中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电量在增加。从能量看:磁场能在向电场能转化。
放电过程:电场能在减少,磁场能在增加,回路中电流在增加,电容器上的电量在减少。从能量看:电场能在向磁场能转化。
在振荡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流和电荷相联系的磁场和电场都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叫电磁振荡。
技术应用
正弦波振荡器在量测、自动控制、无线电通讯及遥控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调整放大器时,我们用一个"正弦波信号发生器"和生一个频率和振幅均可以调整的正弦信号,作为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以便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的波形有没有失真,并且量测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和频率特性。这种正弦信号发生器就是一个正弦波振荡器。它在各种放大电路的调整测试中是一种基本的实验仪器。在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机中,经常用高频正弦信号作为音频信号的"载波",对信号进行"调制"变换,以便于进行远距离的传输。高频振荡还可以直接作为加工的能源,例如焊接半导体器件引脚时使用的"超声波压焊机",就是利用60KHz左右的正弦波(即超声波)作为焊接的"能源"。
那么一个正弦波振荡器为什么能够自己产生一个正弦波的振荡呢?它产生的正弦振荡又怎么能够满足我们所提出来一定频率和振幅的要求呢?最后,这个正弦振荡在外界干扰之下又怎么能够维持其确定的振荡频率和振幅呢?这些就是下面我们要讨论的基本问题。放大电路是典型的两端口网络,振荡电路是一个典型的单端口网络,只有一个射频信号的输出端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射频放大电路和射频振荡电路都是直流电的能量转换到特定频率射频信号的能量。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振荡电路没有射频信号的输入而放大电路必须有射频信号的输入。振荡电路的技术指标包括:出射频信号频率的准确度和稳定度;②输出射频信号振幅的准确性和稳定度;③输出射频信号的波形失真度;④射频信号输出端口的阻抗和最大输出功率。对于射频振荡电路的设计都需要按照上述技术指标进行。通常在射频信号源的参数中也可以找到上述技术指标。
振荡器通常可以分为反馈型振荡电路和负阻型振荡电路。
反馈型振荡电路是由含有两端口的射频晶体管两端口网络和一个反馈网络构成。如使用双极型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构成的振荡电路采用在射频放大电路中引入正反馈网络和频率选择网络形成振荡电路。
负阻型振荡电路由射频负阻有源器件和频率选择网络构成,如使用雪崩二极管﹑隧道二极管﹑耿氏二极管等构成射频信号源。在负阻型振荡电路中通常不出现反馈网络,而反馈型振荡电路必须包含正反馈网络。因此,反馈网络是区分两种类型振荡电路的标志。通常反馈型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为射频的中低端频段,负阻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为射频的高端频段。负阻振荡电路更适合于工作在微波﹑毫米波等频率更高的频段。
6. 有关用NE555做的50HZ的振荡电路图
电场能达到最大,磁场能为零,回路中感应电流i=0。放电完毕(充电开始):电场能为零,磁场能达到最大,回路中感应电流达到最大。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通过线圈的电流,以及跟电流和电荷相联系的磁场和电场都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叫电磁振荡。
电场能在增加,磁场能在减小,回路中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电量在增加。从能量看:磁场能在向电场能转化。电场能在减少,磁场能在增加,回路中电流在增加,电容器上的电量在减少。从能量看:电场能在向磁场能转化。在振荡电路中产生振荡电流的过程中。
(6)微波震荡电路扩展阅读:
反馈型振荡电路是由含有两端口的射频晶体管两端口网络和一个反馈网络构成。如使用双极型晶体管或者场效应管构成的振荡电路采用在射频放大电路中引入正反馈网络和频率选择网络形成振荡电路。
负阻型振荡电路由射频负阻有源器件和频率选择网络构成,如使用雪崩二极管﹑隧道二极管﹑耿氏二极管等构成射频信号源。
在负阻型振荡电路中通常不出现反馈网络,而反馈型振荡电路必须包含正反馈网络。因此,反馈网络是区分两种类型振荡电路的标志。
通常反馈型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为射频的中低端频段,负阻振荡电路的工作频率为射频的高端频段。负阻振荡电路更适合于工作在微波﹑毫米波等频率更高的频段。
7. 高频电路和射频电路和微波电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射频的范围是3KHz-300GHz.
其中的300MHz-300GHz是微波频段。也就是说微波占据了射频范围的"高频"部分。
对于微波电路而言,传统的基尔霍夫(Kirchhoff)电流电压定律已不再适用。对微波电路的分析需要回到电磁场理论,即4组麦克斯韦尔方程(Maxwell).
微波基础理论包括:传输线理论和波导,微波网络分析,阻抗匹配等。
至于“高频电路”的概念比较宽泛。不同场合对“高频”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几MHz的高频电路,传统的电路分析还是适用的。
8. 微波开关的工作原理以及技术指标
微波自动开关是根据微波的多普勒效应来进行控制的,它能够监测物体移动,并把移动转换为电信号从而控制灯泡的亮灭或电器的启闭。工作原理如下天线 、T1、C5等组成微波振荡电路,由天线向空间辐射,在其周围产生一个半径约10m的微波场如有人或物体在微波场内移动,将引起微波的频移,在电路中体现为天线端电压的变化,C4将这一变化耦合到运放AD进行放大,运放AD的输出经C2在R6上形成电压,该电压的高低与物体的距离和移动的速度有关通常在0-3V之间;运放 AA 接成比较器,参考电压在12V时为0.4V,当R6上的电压高于0.4V时,AA输出高电平经过比较器AC比较输出低电平,D4导通、C3瞬间充电使比较器AB 6脚电压低于5脚,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如果此后微波场内不再有物体移动,C3上的电压经R9缓慢放电形成延时,当6脚电位高于5脚延时结束,AB输出低电平等待下次触发。T2、R15、C6的加入可以在电路延时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约5秒)使AC 9脚保持低电平,从而使电路可靠反转关断。如果用做照明控制可与“电路A”组合,“电路A”将市电转为6V的直流电源供探头使用,双向可控硅做为开关元件控制灯泡的亮灭,达到人到灯亮,人离灯灭的节能效果。如果将微波探头与“电路B”组合就构成简单的微波防盗报警器,只要有人在监测范围内移动将触发报警,高响度喇叭发出强力警报,吓跑歹徒。
http://www.51kaifa.com/html/zxyd/200512/read_z-274-1684.htm
9. 高频电路的振荡回路
高频电路中的无源组件或无源网络主要有高频振荡(谐振)回路、高频变压器、谐振器与滤波器等,它们完成信号的传输、频率选择及阻抗变换等功能。
高频振荡回路是高频电路中应用最广的无源网络,也是构成高频放大器、振荡器以及各种滤波器的主要部件,在电路中完成阻抗变换、信号选择等任务,并可直接作为负载使用。
振荡回路是由电感和电容组成。只有一个回路的振荡回路称为简单振荡回路或单振荡回路,分为串联谐振回路或并联谐振回路。 图1—4串联震荡回路及其特性
若在串联振荡回路两端加一恒压信号,则发生串联谐振时因阻抗最小,流过电路的电流最大,称为谐振电流,其值为:
在任意频率下的回路电流与谐振电流之比为:
其模为:
其中,
称为回路的品质因数,它是振荡回路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根据式(1—6)画出相应的曲线如图1—5所示,称为谐振曲线。
图1—5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曲线:
图1—6串联回路在谐振时的电流、电压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外加信号的频率ω与回路谐振频率ω0之差Δω=ω-ω0表示频率偏离谐振的程度,称为失谐。当ω与ω0很接近时,
令ξ为广义失谐,则式(1—5)可写成
当保持外加信号的幅值不变而改变其频率时,将回路电流值下降为谐振值的时对应的频率范围称为回路的通频带,也称回路带宽,通常用B来表示。令式(1—9)等于,则可推得ξ=±1,从而可得带宽为 串联谐振回路适用于电源内阻为低内阻(如恒压源)的情况或低阻抗的电路(如微波电路)。
图1—7并联谐振回路及其等效电路、阻抗特性和辐角特性:
(a)并联谐振回路;(b)等效电路;(c)阻抗特性;(d)辐角特性
并联谐振回路的并联阻抗为:
定义使感抗与容抗相等的频率为并联谐振频率ω0,令Zp的虚部为零,求解方程的根就是ω0,可得
式中,Q为回路的品质因数,有
当时,。回路在谐振时的阻抗最大,为一电阻R0
因为:
并联回路通常用于窄带系统,此时ω与ω0相差不大,式(1—13)可进一步简化为
式中,Δω=ω-ω0。对应的阻抗模值与幅角分别为
图1—8表示了并联振荡回路中谐振时的电流、电压关系。
例1设一放大器以简单并联振荡回路为负载,信号中心频率fs=10MHz,回路电容C=50pF,
(1)试计算所需的线圈电感值。
(2)若线圈品质因数为Q=100,试计算回路谐振电阻及回路带宽。
(3)若放大器所需的带宽B=0.5MHz,则应在回路上并联多大电阻才能满足放大器所需带宽要求?
解
(1)计算L值。由式(1—2),可得
将f0以兆赫兹(MHz)为单位,C以皮法(pF)为单位,L以微亨(μH)为单位,上式可变为一实用计算公式:
将f0=fs=10MHz代入,得
(2)回路谐振电阻和带宽。由式(1—12)
回路带宽为
(3)求满足0.5MHz带宽的并联电阻。设回路上并联电阻为R1,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1∥R0,总的回路有载品质因数为QL。由带宽公式,有
此时要求的带宽B=0.5MHz,故
回路总电阻为
需要在回路上并联7.97kΩ的电阻。 图1—9几种常见抽头振荡回路
对于图1—9(b)的电路,其接入系数p可以直接用电容比值表示为
图1—10电流源的折合谐振时的回路电流IL和IC与I的比值要小些,而不再是Q倍。由
例2如图1—11,抽头回路由电流源激励,忽略回路本身的固有损耗,试求回路两端电压u(t)的表示式及回路带宽。
图1—11例2的抽头回路解:由于忽略了回路本身的固有损耗,因此可以认为Q→∞。由图可知,回路电容为
谐振角频率为电阻R1的接入系数等效到回路两端的电阻为
回路两端电压u(t)与i(t)同相,电压振幅U=IR=2V,故
回路有载品质因数
回路带宽 在高频电路中,有时用到两个互相耦合的振荡回路,也称为双调谐回路。把接有激励信号源的回路称为初级回路,把与负载相接的回路称为次级回路或负载回路。图1—12是两种常见的耦合回路。图1—12(a)是互感耦合电路,图1—12(b)是电容耦合回路图1—12两种常见的耦合回路及其等效电路
对于图1—12(b)电路,耦合系数为
初次级串联阻抗可分别表示为
耦合阻抗为
由图1—12(c)等效电路,转移阻抗为
由次级感应电势产生,有
考虑次级的反映阻抗,则
10. 简述微波谐振回路与低频谐振回路相比有哪些特点......
相同点是原理相同,都可以等效为LC振荡回路。
不同点是,实现方法不同,低频的直接用集总的电容电感就可以了,微波,尤其是20GHz 往上的频段,一般没有集总的电容电感原件可以用,通常是用分布元件——分布式的电容、电感——来实现。具体体现在电路上,可能就是各种形状的传输线(微带线啊,带状线啊)拼成了一个微波谐振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