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电流是脉冲波,而电压是余弦波
这是在电源的整流滤波电路的情况,因为用于滤波的滤波电容在正常工作时已经充有一定的电量,即其两端已有一个电压,只有当加在电容两端的电压大于其本身的电压时电流才能流进电容中给其充电,即当外部电压没有大于电容两端电压前流入他的电流为零,我们如果有仪器测试电流的话就能看到电流是时断时续式的脉冲波了;而外电路的余弦式电压始终都是加在电路的输入端的(我们在交流输入端测试到的电压当然也就是一个余弦电压的波形了),只是这个电压要产生电流的前提是他的绝对值要增大到大于滤波电容两端的电压。
B. 正弦交流电跟余弦交流电有什么不同
正弦波与余弦波的图形是一样的,只是在相位上相差90度。
正弦交流电是随时间按照正弦函数规律变化的电压和电流。由于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每一瞬间电压(电动势)和电流的数值都不相同,所以在分析和计算交流电路时,必须标明它的正方向。
应用介绍
正弦交流电在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在生产、输送和应用上比起直流电来有不少优点,而且正弦交流电变化平滑且不易产生高次谐波,这有利于保护电器设备的绝缘性能和减少电器设备运行中的能量损耗。
另外各种非正弦交流电都可由不同频率的正弦交流电叠加而成(用傅里叶分析法),因此可用正弦交流电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非正弦交流电。
C. 什么是余弦交流电
余弦式交变电流就是电流幅值随时间的变化是呈余弦函数的图像变化的。
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就是: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 , 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又分为“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这两种方式。
感生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改变的快慢有关系。 E=ΔΦ/Δt.(ΔΦ表示在Δt.时间内磁通的变化量)
产生动生电动势的那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导体就相当于电源。E=BLV.(B是磁感应强度L是切割磁感线的导体长度,v表示导体的切割速度)
而感应电流则是在感应电动势的驱动下在闭合回路中产生的电流,电流的方向则可以通过楞次定律来判断。
简单的发电机一般就是让一个一段导体绕成线圈平行的穿在一根轴上,通过其他的能量(比如风能,水能等)来带动这根轴使线圈在一个近似的均匀磁场中旋转,从而达到改变穿过线圈磁通量的目的,这样就产生了感应电动势。由于旋转肯定是呈周期性变化的,所以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也是周期性的。通过E=ΔΦ/Δt.或者 E=BLV.这两个基本公式都可以推导出E随时间的具体表达式。从发电厂输送到我们的家庭的用电就是E=E0*cos(wt)这样的余弦电压形式(当然也可以写成是正弦的形式仅仅就是相位相差了90度而已)。其中w称为角速度,简单的说就是那根轴带动线圈每秒钟转的圈数。
D. 交流电路运算中,什么情况用正弦函数什么情况用余弦函数
没有一定之规,依解题方便和个人习惯而定。但有一条是必须的:就是同一个问题中,应该统一为月数。
sinα=cos(α-90º)
cosα=sin(α+90º)
可知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只是有90º相位差,实质上没有区别。
E. 正弦函数怎样变为余弦函数(电路的向量计算
正弦函数怎样变为余弦函数
只要将正弦函数的初相减少90度(即将正弦矢量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与原函数等价的余弦函数
u=40sin(ωx-60°)==>u=40sin(ωx-60°-90°)=40cos(ωx-150°)
或将正弦函数的初相增加90度(即将正弦矢量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与原函数等价的余弦函数
u=40sin(ωx-60°)==>u=40sin(ωx-60°+90°)=-40cos(ωx+30°)
F. 交流电路里的COS和sin到底指得是什么请详细通俗的说明
一个三角形中有三条边,我们以直角三角形为例(容易明白,其它三角形同理):SIN是正弦(一种数学符号) , 三角形中一个角的对边(角对面的那条边)比斜边(最长的那条边),COS是余弦 (一种数学符号),三角形中一个角的 临边(相临的短的那条边)比斜边(最长的那条边)。希望看后能明白。
G. 电路 正弦波一个周期是360度,为什么移相90度就能变成余弦波
正弦波的取值是(0度-90度-180度-270度-360度)0-1-0。。。,余弦波的取值是(0度-90度-180度-270度-360度)1-0-1.。。,所以差90度就由正弦变余弦了。上图的cos相位是不对的。cos0应该是等于1把它向左或向右移动90度就对了。
H. 是电机计算公式中COSφ是什么意思是怎样来的
电路的功率根据公式来进行计算,有功功率上式中的cosφ称为功率因数,表示有功功率占电源提供的总功率的比重。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的负荷性质有关, 如白炽灯泡、电阻炉等电阻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一般具有电感性负载的电路功率因数都小于1。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数据。功率因数是衡量电气设备效率高低的一个系数。功率因数低,说明电路用于交变磁场转换的无功功率大, 从而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增加了线路供电损失。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的余弦叫做功率因数,用符号cosΦ表示,在数值上,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即cosΦ=P/S。
(8)电路的余弦扩展阅读:
功率因数既然表示了总功率中有功功率所占的比例,显然在任何情况下功率因数都不可能大于1。由功率三角形可见,当φ=0°即交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同相位时,有功功率等于视在功率。
这时cosφ的值最大,即cosφ=1,当电路中只有纯阻性负载,或电路中感抗与容抗相等时,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感性电路中电流的相位总是滞后于电压,此时0°<φ<90°,此时称电路中有“滞后”的cosφ;而容性电路中电流的相位总是超前于电压,这时-90°<φ<0°,称电路中有“超前”的cosφ。
参考资料:网络-功率因数
I. 电路分析基础中正弦交流电为什么用余弦式表达
都是一样的,正弦余弦没什么区别,只是相角差90,不过要统一,要么都是化成正弦,要么都化成余弦。你那个估计就是为了统一所以化成余弦。
J. 电路分析基础,例如第五道。我知道首先正弦变余弦。减去90度。那变成了余弦的-30度。但是这时候余弦
针对这类习题,不但要判断负载的性质,还要求计算元件参数的大小。因此,必须要把电压、电流的瞬时值变换为相量值,根据Z=U(相量)/I(相量)得到阻抗的大小,不但可以判断负载的性质,还可以得到元件参数的数值。
对于第5题,电压为正弦量表达式,可以直接写出电压相量:U(相量)=3800/√2∠60°V。而对于电流表达式为余弦量,先变化为正弦量,然后写出相量表达式。
i(t)=4cos(400t+60°)=4cos(-400t-60°)=4sin[90°-(-400t-60°)]=4sin(400t+150°),因此:I(相量)=4/√2∠150° A。
因此元件A的阻抗为:Z=U(相量)/I(相量)=(3800/√2∠60°)/(4/√2∠150°)=950∠-90°(Ω)=-j950(Ω)。
电流相位超前电压相位90°,同时得到的阻抗为-j950Ω,因此,元件A必然为电容。
(注:交流电路中,电阻为R实数值,电感电抗Z=jXL,电容电抗Z=-jXc)。
因此:Xc=950Ω,ω=400rad/s,所以:C=1/(ωXc)=1/(400×950)=0.000002631(F)=2.631(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