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LED日光灯电源的原理图详细说明
LED节能灯的工作原理
节能灯主要是通过镇流器给灯管灯丝加热,大约在1160K温度时,灯丝就开始发射电子(因为在灯丝上涂了一些电子粉),电子碰撞氩原子产生非弹性碰撞,氩原子碰撞后获得了能量又撞击汞原子,汞原子在吸收能量后跃迁产生电离
图1是一款贴片LED照明灯具的实用电路图,该灯使用220V电源供电,220V交流电经C1降压电容降压后经全桥整流再通过C2滤波后经限流电阻R3给串联的10颗贴片LED提供恒流电源.贴片LED的额定电流为20mA,但是我们在制作节能灯的时候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对贴片LED的影响,包括光衰和发热的问题,LED的温度对光衰和寿命影响很大,如果散热不好很容易产生光衰,因为LED的特性是温度升高电流就会增大,所以一般在做大功率照明时散热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将影响到LED的稳定性,小功率一般都采取自散热方式,所以在电路设计时电流不宜过大.图中R1是保护电阻,R2是电容C1的卸放电阻,R3是限流电阻防止电压升高和温度升高LED的电流增大,C2是滤波电容,实际在LED电路中可以不用滤波电路,C2是用来防止开灯时的冲击电流对LED的损害,开灯的瞬间因为C1的存在会有一个很大的充电电流,该电流流过LED将会对LED产生损伤,有了C2的介入,开灯的充电电流完全被C2吸收起到了开灯防冲击保护.该电路是小功率灯杯最实用的电路,占用体积小可以方便的装在空间较小的灯杯里,现在被灯杯产品广泛的采用.优点:恒流源,电源功耗小,体积小,经济实用.但是在设计时降压电容要采用耐压在400V以上的涤纶电容或CBB电容,滤波电容要用耐压250v以上.此电路适合驱动7-12只20mA的贴片LED
1、LED发光机理:PN结的端电压构成一定势垒,当加正向偏置电压时势垒下降,P区和N区的多数载流子向对方扩散。由于电子迁移率比空穴迁移率大得多,所以会出现大量电子向P区扩散,构成对P区少数载流子的注入。这些电子与价带上的空穴复合,复合时得到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释放出去。这就是PN结发光的原理。
2、LED发光效率:一般称为组件的外部量子效率,其为组件的内部量子效率与组件的取出效率的乘积。所谓组件的内部量子效率,其实就是组件本身的电光转换效率,主要与组件本身的特性(如组件材料的能带、缺陷、杂质)、组件的垒晶组成及结构等相关。而组件的取出效率则指的是组件内部产生的光子,在经过组件本身的吸收、折射、反射后,实际在组件外部可测量到的光子数目。因此,关于取出效率的因素包括了组件材料本身的吸收、组件的几何结构、组件及封装材料的折射率差及组件结构的散射特性等。而组件的内部量子效率与组件的取出效率的乘积,就是整个组件的发光效果,也就是组件的外部量子效率。早期组件发展集中在提高其内部量子效率,主要方法是通过提高垒晶的质量及改变垒晶的结构,使电能不易转换成热能,进而间接提高LED的发光效率,从而可获得70%左右的理论内部量子效率,但是这样的内部量子效率几乎已经接近理论上的极限。在这样的状况下,光靠提高组件的内部量子效率是不可能提高组件的总光量的,因此提高组件的取出效率便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的方法主要是:晶粒外型的改变——TIP结构,表面粗化技术。
3、LED电气特性:电流控制型器件,负载特性类似PN结的UI曲线,正向导通电压的极小变化会引起正向电流的很大变化(指数级别),反向漏电流很小,有反向击穿电压。在实际使用中,应选择 。LED正向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具有负温度系数。LED消耗功率 ,一部分转化为光能,这是我们需要的。剩下的就转化为热能,使结温升高。散发的热量(功率)可表示为 。
4、LED光学特性:LED提供的是半宽度很大的单色光,由于半导体的能隙随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因此它所发射的峰值波长随温度的上升而增长,即光谱红移,温度系数为+2~3A/ 。LED发光亮度L与正向电流 近似成比例: ,K为比例系数。电流增大,发光亮度也近似增大。另外发光亮度也与环境温度有关,环境温度高时,复合效率下降,发光强度减小。
5、LED热学特性:小电流下,LED温升不明显。若环境温度较高,LED的主波长就会红移,亮度会下降,发光均匀性、一致性变差。尤其点阵、大显示屏的温升对LED的可靠性、稳定性影响更为显著。所以散热设计很关键。
6、LED寿命:LED的长时间工作会光衰引起老化,尤其对大功率LED来说,光衰问题更加严重。在衡量LED的寿命时,仅仅以灯的损坏来作为LED寿命的终点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以LED的光衰减百分比来规定LED的寿命,比如35%,这样更有意义。
7、大功率LED封装:主要考虑散热和出光。散热方面,用铜基热衬,再连接到铝基散热器上,晶粒与热衬之间以锡片焊作为连接,这种散热方式效果较好,性价比较高。出光方面,采用芯片倒装技术,并在底面和侧面增加反射面反射出浪费的光能,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有消出光。
8、白光LED:类自然光谱白光LED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比较成熟且已商业化的蓝光芯片+黄色荧光粉来获得白光,这种白光成本最低,但是蓝光晶粒发光波长的偏移、强度的变化及荧光粉涂布厚度的改变均会影响白光的均匀度,而且光谱呈带状较窄,色彩不全,色温偏高,显色性偏低,灯光对眼睛不柔和不协调。人眼经过进化最适应的是太阳光,白炽灯的连续光谱是最好的,色温为2500K,显色指数为100。所以这种白光还需要改进,比如加多发光过程来改善光谱,使之连续且足够宽。第二种是紫外光或紫光芯片+红、蓝、绿三基色荧光粉来获得白光,发光原理类似于日光灯,该方法显色性更好,而且UV-LED不参与白光的配色,所以UV-LED波长与强度的波动对于配出的白光而言不会特别地敏感,并可由各色荧光粉的选择和配比,调制出可接受色温及演色性的白光。但同样存在所用荧光粉有效转化效率低,尤其是红色荧光粉的效率需要大幅度提高的问题。这类荧光粉发光稳定性差、光衰较大、配合荧光粉紫外光波长的选择、UV-LED制作的难度及抗UV封装材料的开发也是需要克服的困难。第三种是利用三基色原理将RGB三种超高亮度LED混合成白光,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经过荧光粉的转换而直接配出白光,除了可避免荧光粉转换的损失而得到较佳的发光效率外,更可以分开控制红、绿、蓝光LED的发光强度,达成全彩的变色效果(可变色温),并可由LED波长及强度的选择得到较佳的演色性。但这种办法的问题是绿光的转换效率低,混光困难,驱动电路设计复杂。另外,由于这三种光色都是热源,散热问题更是其它封装形式的3倍,增加了使用上的困难。 偏振LED和三波长全彩化的白光LED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Ⅱ 日光灯工作原理及接线图 看完之后我懂了
日光灯是一种荧光灯,在真空的玻璃管里装有水银,两端各有一个灯丝做电极,管的内壁涂有荧光粉。在我们日常中日光灯的使用也是极广的,下面介绍日光灯工作原理及接线图。
一、日光灯工作原理
当开关闭合后,电源把电压加在启辉器的两极之间,使氖气放电而发出辉光,辉光产生的热量使U型动触片膨胀伸长,跟静触片接通,于是镇流器线圈和灯管中的灯丝就有电流通过。电路接通后,启辉器中的氖气停止放电(启辉器分压少、辉光放电无法进行,不工作),U型片冷却收缩,两个触片分离,电路自动断开。在电路突然断开的瞬间,由于镇流器电流急剧减小,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方向与原来的电压方向相同,两个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加在一起,形成一个瞬时高压,加在灯管两端,使灯管中的气体开始放电,于是日光灯成为电流的通路开始发光。日光灯开始发光时,由于交变电流通过镇流器的线圈,线圈中就会产生自感电动势,它总是阻碍电流变化的,这时镇流器起着降压限流的作用,保证日光灯正常工作。
日光灯正常发光后。由于交流电不断通过镇流器的线圈,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的电流变化,这时镇流器起降压限流的作用,使电流稳定在灯管的额定电流范围内,灯管两端电压也稳定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内。由于这个电压低于启辉器的电离电压,所以并联在两端的启辉器也就不再起作用了。通电后有电流,电流会产生热,而使启动器里的两块触片由于热胀冷缩而突然通路,根据电流自感现象电流的瞬时改变镇流器会产生瞬时高压,在高压下使灯管内的气体也导通了,由于那些气体通电会发光,所以就可以亮了.而等的就是等触片加热到突然通路。
二、发光原理
灯管内部情况:灯管内含有水银蒸汽和少量的惰性气体(氩气),管壁上涂有荧光粉。
灯管通电后为什么会发光:
当电子受到激发的时候原子就会释放出可见光子。如果你已经知道原子是如何工作的话,那你也就知道电子是围着原子核走来走去的负极电荷粒子。原子的电子有着不同等级的能量,主要取决几个因素,包括它们的速度和离原子核的距离。电子不同的能量等级占有不同的轨函数和轨道。通常来说,有着大能量的电子就会离原子核更远。当原子得到或失去能量的时候,电子就会从低轨道和高轨道之间移动。当有某些东西将能量传到原子的时候---以热量为例子--电子可以暂时被推进到一个更高的轨道(远离原子核)。电子只是在这一轨道位置停留极短时间:几乎马上就被退回到原子核,到达它的原始轨道上。这时电子就以光子的形式放出额外的能量。发光的波长取决于有多少能量被释放出来,这也就取决于电子所在的轨道位置。因此,不同类的原子就会释放出不同类的可见光子。换句话说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受激发的原子种类决定。这几乎是在所有光源的最基本工作机制。这些光源的主要不同是在于激发原子的过程。在白炽灯光源里,原子是由通过加热来激发;而在灯管里,原子是通过化学反应来激发。荧光灯的中心元件就是它的一个密封的玻璃管。这个管含有少量水银和惰性气体,通常是氩惰性气体元素,这种惰性气体要保持非常低压。管也含有荧光粉,在玻璃管内单独涂上一层荧光粉。玻璃管两端各有一个电极,是连接到电流用的。
当灯管内的惰性气体在高压下电离后,形成气体导电电流,运动的气体离子在与汞原子碰撞作用之间不断地给了汞原子能量,使得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总能从低轨道跃迁到高轨道,之后汞原子的核外电子由于具有较高的能量会自发地再从高轨道向低轨道(或基态)跃迁,以光子的形式向外释放能量,同时由于汞原子的原子特征普线大部分集中在紫外区域,可知,汞原子释放出来的光子大部分在紫外区域,这些高能量的光子(紫外线)在和荧光粉的撞击之间产生了白光。
三、日光灯接线图
1、单管荧光灯照明线路
单管荧光灯照明线路由灯管、开关、镇流器、启动器组成,如图1-1-1所示。
2、多管荧光灯照明线路
(1)双管荧光灯照明线路
双管荧光灯照明线路如图1-1-2所示。在某些场合需要提高照明亮度,单管荧光灯不能满足要求时,需采用双管荧光灯照明,双管荧光灯照明线路是两个单管荧光灯照明线路的组合。
(2)三管荧光灯照明线路
三管荧光灯照明线路实际上是单管荧光灯照明线路的组合。不同之处是它用一个总开关控制各支路单管荧光灯的电源。镇流器、启动器、灯管和灯座的选用应与单管荧光灯相匹配,只要接线正确,接通电源后灯管就能点亮。三管荧光灯照明线路如图1-1-3所示。
以上介绍了日光灯工作原理、发光原理及接线图,你对日常使用的日光灯懂了吗?
对于这些工作原理、接线图等,在装修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各种路线、各种施工标准。这些规则是有专业规定的,我们可以寻找专业的质检人员来帮助我们,建议大家申请土巴兔装修保,这里有专业的质检团队,可以免费上门,保障业主装修质量,并为业主监管装修资金。
Ⅲ 霓虹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图
霓虹灯的工作原理
霓虹灯是一种低气压冷阳极辉光放电发光的光源。气体放电发光是自然界的一种物理现象。通过气体放电使电能转换为五光十色的光谱线,是霓虹灯工作重要的基本过程。在通常的情况下,气体是良好的绝缘体,他并不能传导电流。但是在强电场、光辐射、例子轰击和高温加热等条件下,气体分子可能发生电离,产生了可以自由移动的代电粒子,并在电场作用下行程电流,使绝缘的气体成为良导体。这种电流通过气体的现象就被称为气体放电过程。
在密闭的玻璃管内,充有氖、氦、氩等气体,灯管两端装有两个金属电极,电极一般用铜材料制作,电极引线接入电源电路,配上一只高压变压器,将10~15kV的电压加在电极上。由于管内的气体是由无数分子构成的,在正常状态下分子与原子呈中性。在高电压作用下,少量自由电子向阳极运动,气体分子的急剧游离激发电子加速运动,使管内气体导电,发出色彩的辉光(又称虹光)。霓虹灯原理的发光颜色与管内所用气体及灯管的颜色有关;霓虹灯原理如果在淡黄色管内装氖气就会发出金黄色的光,如果在无色透明管内装氖气就会发出黄白色的光。霓虹灯原理要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就要用许多不同颜色的灯管或向霓虹灯管内装入不同的气体。
霓:有时在虹的外侧还能看到第二道虹,光彩比第一道虹稍淡,色序是外紫内红,与虹相反。 虹:原意也是一种自然现象,就是彩虹,也是七彩的,色序从外至内分别为:赤、橙、黄、绿、蓝、靛、紫。 霓虹灯:夜间用来吸引顾客,或装饰夜景的彩色灯,所以用“霓虹”这两种美丽的东西来作为这种灯的名字。 霓虹是英文NEON的音译。
Ⅳ 求电灯管的电路图
这个图怎么样,最传统的了
Ⅳ 试说明日光灯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并画出其电路图
通电的时候复,电源电压制立即通过镇流器和灯管灯丝加到启辉器的两极。220伏的电压立即使启辉器的惰性气体电离,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的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胀,两极接触。电流通过镇流器、启辉器触极和两端灯丝构成通路。灯丝很快被电流加热,发射出大量电子。这时,由于启辉器两极闭合,两极间电压为零,辉光放电消失,管内温度降低;双金属片自动复位,两极断开。在两极断开的瞬间,电路电流突然切断,镇流器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作用于管两端。灯丝受热时发射出来的大量电子,在灯管两端高电压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由低电势端向高电势端运动。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碰撞管内氩气分子,使之迅速电离。氩气电离生热,热量使水银产生蒸气,随之水银蒸气也被电离,并发出强烈的紫外线。在紫外线的激发下,管壁内的荧光粉发出近乎白色的可见光。
Ⅵ 紫外线灯管的线路图
UV灯管电路原理图(紫外线灯线路图)
UV灯管是气体放电灯,在石英灯管中充以高压水银蒸气,或再添加金属卤化物,启辉后辐射强紫外线,工业用UV灯管光谱范围是200nm-450nm,以365nm或420nm为中心。
UV灯管的供电方式以采用漏磁变压器为主,初级绕组可选择110、220V或380V输入,次级绕组输出110v~3000V(灯管功率不同,工作电压不同)。
电路中连接一个或几个电容器,再与UV灯管管相接,由于电容器的存在,也使灯管的电流处于稳定状态。
另外根据电容器的参数或个数不同,连接方式不同,可利用电容对UV灯管管功率进行有效调节,达到半功或全功率工作状态。
有关紫外线UV灯管电路原理的3点介绍
1、UV灯管管在点亮的时候,管电流会一点点的上升,电压也是一样,不过,电流上升较慢,电压上升的较快,最后,灯管的管电流停止的时候,也就是灯管内部的汞已经完全会发成气态,UV灯管管的各方面性能才完全挥发体现出来。熄灯的时候,由于电路控制,已经切断灯管的供给电压和电流,一切参数消失,也就是说,灯管的电流、电压,也就是没有了。匹配好变压器,电容器就可以了,具体的电路控制,看客户的要求,一般来说配置选择不同,保护功能也是不一样的。
2、UV灯管管基本电路就比较简单,找电工了解即可。
3、作为UV灯管管以及配套变压器、电容的供货厂家,顾友特种光源可以随货物提供相应的线路连接图,还可以提供各配件的详细制作参数以及维护保养等,用户可以很轻易的自行制作UV光固化机。
Ⅶ 日光灯电路图及原理
日关灯是一种利用了汞蒸气在通电后释放的紫外线照射在日关灯中的荧光粉上会发光的原理,所以日关灯也被称作是低气压弧光放电光源。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了解下日关灯的具体工作原理。
日关灯的原理
从日关灯的发光机制可见,荧光粉对日关灯的质量起关键作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日关灯大都采用卤磷酸钙,俗称卤粉。卤粉价格便宜,但发光效率不够高,热稳定性差,光衰较大,光通维持率低,因此,它不适用于细管径紧凑型日关灯中。
1974年,荷兰飞利蒲首先研制成功了将能够发出人眼敏感的红、绿、蓝三色光的荧光粉氧化钇(发红光,峰值波长为611nm)、多铝酸镁(发绿光,峰值波长为541nm)和多铝酸镁钡(发蓝光,峰值波长为450nm)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三基色荧光粉(完整名称是稀土元素三基色荧光粉),它的发光效率高(平均光效在80lm/W以上,约为白炽灯的5倍),色温为2500K-6500K,显色指数在85左右,用它作日关灯的原料可大大节省能源,这就是高效节能日关灯的来由。
可以说,稀土元素三基色荧光粉的开发与应用是日关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没有三基色荧光粉,就不可能有新一代细管径紧凑型高效节能日关灯的今天。但稀土元素三基色荧光粉也有其缺点,其最大缺点就是价格昂贵。
日关灯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有很多要注意的细节,比如不要频繁的去对日关灯进行开或者关的操作,这个操作会造成灯管的两端变黑。还有就是要注意对日关灯进行清理,不要使其堆积了太多的灰尘。
Ⅷ 有没有人会日光灯接线图
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灯管两端只允许通过较低的电流,所以加在灯管上的电压略低于电源电压,但是日光灯开始工作时需要一个较高电压击穿,所以在电路中加入了镇流器,不仅可以在启动时产生较高电压,同时可以在日光灯工作时稳定电流。
镇流器为一个带铁芯的自感线圈,自感系数很大。启辉器主要为一个充有氖气的小氖泡,里面装有两个电极,一个是静触片,一个是由两个膨胀系数不同的金属制成的U型动触片(双层金属片——当温度升高时,因两层金属片的膨胀系数不同,且内层膨胀系数比外层膨胀系数高,所以动触片在受热后会向外伸展)。
(8)灯管电路图扩展阅读
当开关接通的时候,电源电压立即通过镇流器和灯管灯丝加到启辉器的两极。220伏的电压立即使启辉器的惰性气体电离,产生辉光放电。辉光放电的热量使双金属片受热膨胀,辉光产生的热量使U型动触片膨胀伸长,跟静触片接通,于是镇流器线圈和灯管中的灯丝就有电流通过。
电流通过镇流器、启辉器触极和两端灯丝构成通路。灯丝很快被电流加热,发射出大量电子。这时,由于启辉器两极闭合,两极间电压为零,辉光放电消失,管内温度降低;双金属片自动复位,两极断开。
在两极断开的瞬间,电路电流突然切断,镇流器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作用于管两端。灯丝受热时发射出来的大量电子,在灯管两端高电压作用下,以极大的速度由低电势端向高电势端运动。
在加速运动的过程中,碰撞管内氩气分子,使之迅速电离。氩气电离生热,热量使水银产生蒸气,随之水银蒸气也被电离,并发出强烈的紫外线。在紫外线的激发下,管壁内的荧光粉发出近乎白色的可见光。
Ⅸ 说明日光灯的电路图
日光灯的工作原理?
日光灯主要由灯管、镇流器和启动器组成。灯管的两端各有一个灯丝,管中充有稀簿的氩和微量水银蒸气,管壁上涂着荧光粉。灯管的工作原理和白炽灯不同,两个灯丝之间的气体在导电时主要发出紫外线,荧光粉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才发出可见光。荧光粉的种类不同,发光的颜色也不一样。
气体的导电有一个特点:只有当灯管两端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气体才能导电;而要在灯管中维持一定大小的电流,所需的电压却低得多。因此,如果把220V的电压加在灯管的两端并不能把它点燃。有了镇流器和启动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镇流器是绕在铁芯上的线圈,自感系数很大;启动器由封在玻璃泡中的静触片和U形动触片组成,玻璃泡中充有氖气。两个触片间加上一定的电压时,氖气导电,发光、发热。动触片是用粘合在一起的双层金属片制成的,受热后两层金属膨胀不同,动触片稍稍伸开一些,和静触片接触。
启动器不再发光,这时双金属片冷却,动触片形状复原,两个触点重新分开。
闭合开关后电压通过日光灯的灯丝加在启动器的两端,启动器如上所述发热-触点接触-冷却-触点断开。在触点断开的瞬间,镇流器L中的电流急剧减小,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和电源电压叠加起来加在灯管两端的灯丝上,把灯管点燃。实际使用的启动器中常有一个电容器并联在氖泡的两端,它能使两个触片在分离时不产生火花,以免烧坏触点,同时还能减轻对附近无线电设备的干扰。没有电容器时启动器也能工作。
家里照明用的电源是交流,它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停地变化。镇流器L中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使得流过灯管的电流不致过大。
Ⅹ 节能灯电路图工作原理
电路分为三部分来:
1.整流滤自波,220V交流电经过D1D2D3D4桥式整流和C5滤波,给后面电路提供300伏直流电,极性为上面正极,下面负极。
2.三极管振荡开关电路,其工作原理:当电源刚刚接通时,300伏直流电压经R1,R2,C2构成回路,C2两端没有电压,三极管Q2截止。Q1也截止。同时,直流电压经过R1,R2分压经变压器的原边2,1端和扼流圈L2,L2~以及2个灯管的灯丝、C5,C5~和上面的灯丝到电源正端构成回路,预热灯丝。R2,C2同时有2个电流流向负极。
然后,C2的电压上升到使DB触发二极管导通,给三极管Q2基极提供电流,
Q2导通。
Q2导通后,R2C2放电到约等于0,灯丝回路向Q1送电,Q1具备导通条件,Q2截止。同时,变压器副边的极性使Q1Q2的导通、截止起到助力作用,电路就此震荡起来。
当灯丝热到一定程度,内阻下降辉光放电,使得高频扼流圈与电容的谐震回路由谐振变为失谐,电压下降,电流增加,维持灯管发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