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理解网络的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机制
组交换是在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分组交换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管理被传输的分组流:数据报和虚电路。
数据报(Datagram) 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工作过程类似于报文交换。采用数据报方式传输时,被传输的分组称为数据报。数据报的前部增加地址信息的字段,网络中的各个中间结点根据地址信息和一定的路由规则,选择输出端口,暂存和排队数据报,并在传输媒体空闲时,发往媒体乃至最终站点。当一对站点之间需要传输多个数据报时,由于每个数据报均被独立地传输和路由,因此在网络中可能会走不同的路径,具有不同的时间延迟,按序发送的多个数据报可能以不同的顺序达到终点。因此为了支持数据报的传输,站点必须具有存储和重新排序的能力。
虚电路(Virtual Circuit)的概念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工作过程类似于线路交换,不同之处在于此时的电路是虚拟的。
采用虚电路方式传输时,物理媒体被理解为由多个子信道(称之为逻辑信道LC)组成,子信道的串接形成虚电路(VC),利用不同的虚电路来支持不同的用户数据的传输。
2、采用虚电路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1)虚电路建立:发送方发送含有地址信息的特定的控制信息块(如:呼叫分组),该信息块途经的每个中间结点根据当前的逻辑信道(LC)使用状况,分配LC,并建立输入和输出LC映射表,所有中间结点分配的LC的串接形成虚电路(VC)。虚电路构造和数据传输示意图
(2)数据传输:站点发送的所有分组均沿着相同的VC传输,分组的发收顺序完全相同;
(3)虚电路释放:数据传输完毕,采用特定的控制信息块(如:拆除分组),释放该虚电路。通信的双方都可发起释放虚电路的动作。
由于虚电路的建立和释放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虚电路方式不适合站点之间具有频繁连接和交换短小数据的应用,例如:交互式的通信
数据包也是经常提到的,网络层的传输单位是数据包,还有什么丢包,包过滤啦。
那我要问,"数据报"和"数据包"是同一个东西?分组是不是数据包?虚电路数据交换方式下是数据包作为传输单位吗?
❷ 虚电路和数据报的问题
通俗的方法解释虚电路和数据报?可以想象虚电路是打电话,只要在通话,两者总是通着,而后者类似写信联系。前者可以很轻松知道对方有没有听到你的话,后者就没什么保证了。
反正没有分数,我就解释到这个地步,能不能明白全看你的悟性了
❸ 问题一:试述分组交换网络中虚电路子网的通信过程和传输特点
1、虚电路操作方式
为了进行数据的传输,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先要建立一条逻辑通路,因为这条逻辑电路不是专用的,所以称之为“虚”电路。每个节点到其它任一节点之间可能有若干条虚电路支持特定的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两个端系统之间也可以有多条虚电路为不同的进程服务。这些虚电路的实际路径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假设有两条虚电路经过某节点,当一个数据分组到达时,该节点可利用下述方法判明该分组属于哪条虚电路,并且能将其转送至下一正确节点。一个端系统每次在建立虚电路时,选择一个未被使用的虚电路号分配给该虚电路,以便区别于本系统中的其它虚电路。在每个被传送的数据分组上不仅要有分组号、检验和等控制信息,还要有它要通过的虚电路的号码,以区别于其它虚电路的数据分组。在每个节点上都保存一张虚电路表,表中各项记录了一个打开的虚电路的信息,包括虚电路号、前一个节点、下一个节点等信息,这些信息是在虚电路建立过程中被确定的。
上述采用固定虚电路号的虚电路表法存在着缺陷,因为各个端系统各自独立地选取虚电路号,就有可能造成虚电路号的重复,如果两条编号相同的虚电路经过同一个节点,便会产生畸义。解决的方法是采用“动态”的虚电路号。
“动态”的虚电路号。是指各节点对同一条虚电路,根据本节点的实际情况给予可能不同的编号,与之对应的各节点的虚电路表也是在呼叫请求过程中建立的。
在建立虚电路的同时,每个节点的虚电路表中的每一项要记录两个虚电路号:前一个节点所选取的虚电路号和本节点所选取的虚电路号。这样一来,每条虚电路就有了唯一的一套虚电路编号。
由于虚电路上的数据是双向传输的,为保证两节点之间正、反两个方向的虚电路不相混淆,在一个节点选取虚电路号来替换其前一节点使用的虚电路号时,不仅要考虑以下一节点之间的虚电路号不相同,还要考虑以下一节点作为另一条反向虚电路的上一节点时所选取的虚电路号相区别。
2.虚电路服务
虚电路服务是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使所有分组按顺序到达目的端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送方式。进行数据交换的两个端系统之间存在着一条为它们服务的虚电路。
为了建立端系统之间的虚电路,源端系统的运输层首先向网络层发出连接请求,网络层则通过虚电路网络访问协议向网络节点发出呼叫分组;在目的端,网络节点向端系统的网络层传送呼叫分组,网络层再向运输层发出连接指示:最后,接收方运输层向发起方发回连接响应从而使虚电路建立起来。以后,两个端系统之间就可传送数据,数据由网络层拆成若干个分组送给通信子网,由通信子网将分组传送到数据接收方。
上述虚电路的服务是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服务,也是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提供的网络业务。但是,提供这种虚电路服务的通信子网内部的实际操作既可以是虚电路方式的,也可以是数据报方式的。以虚电路方式操作的网络,一般总是提供虚电路服务,OSI中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就是虚电路服务。在虚电路操作方式中,端系统的网络层同通信子网节点的操作是一致的,SNA、TRANSPAC等多数公共网络都采用这种虚电路操作支持虚电路服务的方式。
以数据报方式操作的网络,也可以提供虚电路服务,即通信子网内部节点按数据报方式交换数据,而与端系统相连的网络节点则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服务。对于端系统来说,它的网络层与网络节点间的通信仍象虚电路操作方式的网络节点间情形一样,先建立虚电路,再交换数据分组,最后拆除电路。但实际上,每个分组被网络节点分成若干个数据报,附加上地址、序号、虚电路号等信息,分送到目的节点。目的节点再将数据报进行排序,拼成原来的分组,送给目的端系统;因此,源端系统和源网络节点之间。目的节点和目的端系统之间的网络层按虚电路操作方式交换分组,而目的节点和源节点之间则按数据报方式完成分组的交换。尽管通信子网的双据掀交换不是很可靠,但是两端的网络节点做了许多诸如徘序、重发等额外工作,从而满足了虚电路服务的要求。例如,在ARPANET中,内部使用数据报交换方式,但可以向端系统提供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服务。
特点:
1、两种操作方式的特点
虚电路分组交换适用于端系统之间长时间的数据交换,尤其是在频繁的,但每次传送数据又很短的交互式会话情况下,免去了每个分组中地址信息的额外开销,但是每个网络节点却需要负担维持虚电路表的开销。因此,要将这两个因素进行权衡,另外还要考虑如果建立和拆除电路的次数过于频繁也不合适。
数据报免去了呼叫建立过程,在分组传输数量不多的情况下要比虚电路简单灵活。每个数据报可以临时根据网络中的流量情况选取不太拥挤的链路,不象虚电路中的每个分组必须按照连接建立时的路径传送。每个节点没有额外开销,但每个分组在每个节点都要经过路由选择处理,会影响传送速度。
虚电路提供了可靠的通信功能,能保证每个分组的正确到达,且分组保持原来顺序。另外,还可以对两个数据端点的流量进行控制,当接收方来不及接收数据时,可以通知发送方暂缓发送分组,但虚电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当某个节点或某条链路出故障而彻底失效时,则所有经过该节点或该链路的虚电路将遭到破坏。而在数据报方式中,这种故障的影响面要小得多,当发生上述故障时,仅有缓存在该节点上的分组可能丢失,其它分组则可绕开故障区到达目的地,或者一直被搁置到故障修复后再传送。不过,数据报不保证数据分组的按序到达,数据的丢失也不会立即被发现。
2、两种网络服务的特点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本质差别表现为:是将顺序控制、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通信功能交由通信子网完成,还是由端系统自己来完成。
虚电路服务向端系统保证了数据的按序到达,免去了端系统在顺序控制上的开销。但是,当端系统本身并不关心数据的顺序时,这项功能便成了多余,反倒影响了无序数据交换的整体效率。
虚电路服务向端系统提供了无差错的数据传送,但是,在端系统只要求快速的数据传送,而不在乎个别数据块丢失的情况下,虚电路服务所提供的差错控制也就并不很必要了。相反,有的端系统却要求很高的数据传送质量,虚电路服务所提供的差错控制还不能满足要求,端系统仍需要自己来进行更严格的差错控制,此时虚电路服务所做的工作又略嫌多余。不过,这种情况下,虚电路服务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为端系统分担了一部分工作,为降低差错概率还是起了一定作用。
至于虚电路服务所提供的流量控制,有时对端系统来说也并不适宜,比如在要求数据交换速率尽可能高的情况下。因为,虚电路服务将数据总是按固定路径传送,而不灵活地走捷径;另外,流量控制本身就很可能规定了交换速率的上限。
虚电路服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送和方便的进网接口。但是,虚电路服务中电路的建立与拆除在交互式应用中会影响通信效率。
以上主要对虚电路服务的优、缺点作了分析,数据报服务的优、缺点基本与之相补。
可以看出,两种服务优、缺点各自参半,对二者的选择取决于应用背景,即网络用户对通信子网是要求只管数据传送而不必多管“闲事”,还是希望通信子网提供更可靠的服务来减轻自身的负担。有人将虚电路服务比作坐公共汽车,将数据报服务比作坐出租车,这种比喻在某种程度上形象他说明了两种服务的特点。
❹ 虚电路,虚电路的特点,虚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虚电路的设计是在交换网络上仿真物理电路的特性。家中与电话公司中心局之间的模拟电话线路就是物理电路的例子。它是专用于单个呼叫的物理线路,没有其他人使用它,带宽不共享。采用虚电路方式传输时,物理媒体被理解为由多个子信道(称之为逻辑信道LC)组成,子信道的串接形成虚电路(VC),利用不同的虚电路来支持不同的用户数据的传输。 虚电路的特点 (1)在每次分组发送之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这是因为不需要真正去建立一条物理链路,连接发送方与接收方的物理链路已经存在; (2)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这条虚电路顺序传送,因此报文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3)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结点时,结点只需要做差错检测,而不需要做路径选择; (4)通信子网中每个结点可以和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交换网包含许多由交换机互连的链路,仿真一个电路意味着定义穿过这些链路的临时或永久路径,或许具有特定的带宽特性和最小延迟特性。工程师可循着特定的路径(可避免阻塞或使用具有较高带宽的线路)建立虚电路。或者,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要求临时建立路径。例如,可以提前配置虚电路,为视频会议提供必需的特定带宽要求和最小延迟特性。此路径由各链路以表(描述对特定数据分组的转发行为)的形式加以“记录”。数据分组可以标记,或者它们的目的地通过检查地址和端口信息来确定。交换机将此与表项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作出“迅速的”转发决定。 通常把在发送数据分组前定义通过网络的路径的技术称为显式路由选择。特别地,要获得各个等级的QoS(服务质量),显式路由将涉及通信量工程。MPLS在Internet上提供此功能。 如以上所说,可以临时也可为永久使用创建虚电路。前者称为SVC(交换虚电路)而后者称为PVC(永久虚电路)。PVC通常由技术人员建立,他们用工程技术方法寻找跨网络的最佳路径。可以用多种技术建立SVC。在一种名为“切入路由选择”的技术中,网络设备查找去向相同目的地的数据分组流。当检测到一个流时,则建立一个PVC,以迅速交换数据分组。
❺ 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区别是什么
虚电路和逻辑信道的主要区别在于:
(1) 虚电路是主、被叫DTE之间建立的虚连接;而逻辑信道是在DTE与交换机接口或网内中继线上分配的,代表了信道的一种编号资源。一条虚电路由多个逻辑信道链接而成,每条线路的逻辑信道号的分配是独立进行的。
(2) 一条虚电路具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和呼叫释放过程。永久虚电路可在预约时由网络建立,也可通过预约予以清除;而逻辑信道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有占用和空闲的区别,但不会消失。
虚电路是分组交换的两种传输方式中的一种。在通信和网络中,虚电路是由分组交换通信所提供的面向连接的通信服务。在两个节点或应用进程之间建立起一个逻辑上的连接或虚电路后,就可以在两个节点之间依次发送每一个分组,接收端收到分组的顺序必然与发送端的发送顺序一致,因此接受端无须负责在收集分组后重新进行排序。虚电路协议向高层协议隐藏了将数据分割成段,包或帧的过程。
❻ 数据报分组与虚电路分组的区别在哪里
(1)在传输方式上,虚电路服务在源、目的主机通信之前,应先建立一条虚电路,然后才能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应将虚电路拆除。而数据报服务,网络层从运输层接收报文,将其装上报头(源、目的地址等信息)后,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传送,不需建立和释放连接,目标结点收到数据后也不需发送确认,因而是一种开销较小的通信方式。但发方不能确切地知道对方是否准备好接收,是否正在忙碌,因而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不是很高。
(2)关于全网地址:虚电路服务仅在源主机发出呼叫分组中需要填上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在数据传输阶段,都只需填上虚电路号。而数据报服务,由于每个数据报都单独传送,因此,在每个数据报中都必须具有源和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以便网络结点根据所带地址向目的主机转发,这对频繁的人—机交互通信每次都附上源、目的主机的全网地址不仅累赘,也降低了信道利用率。
(3)关于路由选择:虚电路服务沿途各结点只在呼叫请求分组在网中传输时,进行路径选择,以后便不需要了。可是在数据报服务时,每个数据每经过一个网络结点都要进行一次路由选择。当有一个很长的报文需要传输时,必须先把它分成若干个具有定长的分组,若采用数据报服务,势必增加网络开销。
(4)关于分组顺序:对虚电路服务,由于从源主机发出的所有分组都是通过事先建立好的一条虚电路进行传输,所以能保证分组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主机。但是,当把一份长报文分成若干个短的数据报时,由于它们被独立传送,可能各自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因而数据报服务不能保证这些数据报按序列到达目的主机。
(5)可靠性与适应性:虚电路服务在通信之前双方已进行过连接,而且每发完一定数量的分组后,对方也都给予确认,故虚电路服务比数据报服务的可靠性高。但是,当传输途中的某个结点或链路发生故障时,数据报服务可以绕开这些故障地区,而另选其他路径,把数据传至目的地,而虚电路服务则必须重新建立虚电路才能进行通信。因此,数据报服务的适应性比虚电路服务强。
(6)关于平衡网络流量: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中继结点可为数据报选择一条流量较小的路由,而避开流量较高的路由,因此数据报服务既平衡网络中的信息流量,又可使数据报得以更迅速地传输。而在虚电路服务中,一旦虚电路建立后,中继结点是不能根据流量情况来改变分组的传送路径的。
综上所述,虚电路服务适用于交互作用,不仅及时、传输较为可靠,而且网络开销小。数据报服务5-06 设有一通信子网。若使用虚电路,则每一分组必须有3字节的分组首部,而每个网络结点必须为虚电路保留8字节的存储空间来识别虚电路。但若使用数据报,则每个分组要有15字节的分组首部,而结点就不需要保留路由表的存储空间。设每段链路每传1兆字节需0.01元,购买结点存储器的费用为每字节0.01元,而存储器的寿命为2年工作时间(每周工作40小时)。
参考资料:http://cat1226.bokee.com/3569245.html
❼ Virtual Circuit Packet Switching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从源站发送报文时,将报文划分成有固定格式的分组(Packet),把目的地址添加在分组中,然后网络中的交换机将源站的分组接收后暂时存储在存储器中,再根据提供的目的地址,不断通过网络中的其它交换机选择空闲的路径转发,最后送到目的地址。
虚电路可以是临时连接,也可以是永久连接。
(7)虚电路法扩展阅读:
虚电路分组交换为了进行数据传输,网络的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要先建一条逻辑通路。每个分组除了包含数据之外还包含一个虚电路标识符。在预先建好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知道把这些分组引导到哪里去,不再需要路由选择判定。
最后,由某一个站用清除请求分组来结束这次连接。之所以是“虚”的,是因为这条电路不是专用的。
❽ 虚电路如何建立
1手工设置产生的虚电路2通过协议协商配置
❾ 什么是“虚电路”
虚电路是交换网络(ATM、帧中继、IP或因特网)上两个终端站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路。虚电路的设计是在交换网络上仿真物理电路的特性。家中与电话公司中心局之间的模拟电话线路就是物理电路的例子。它是专用于单个呼叫的物理线路,没有其他人使用它,带宽不共享。采用虚电路方式传输时,物理媒体被理解为由多个子信道(称之为逻辑信道LC)组成,子信道的串接形成虚电路(VC),利用不同的虚电路来支持不同的用户数据的传输。
虚电路的特点
(1)在每次分组发送之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这是因为不需要真正去建立一条物理链路,连接发送方与接收方的物理链路已经存在;
(2)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这条虚电路顺序传送,因此报文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3)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结点时,结点只需要做差错检测,而不需要做路径选择;
(4)通信子网中每个结点可以和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交换网包含许多由交换机互连的链路,仿真一个电路意味着定义穿过这些链路的临时或永久路径,或许具有特定的带宽特性和最小延迟特性。工程师可循着特定的路径(可避免阻塞或使用具有较高带宽的线路)建立虚电路。或者,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要求临时建立路径。例如,可以提前配置虚电路,为视频会议提供必需的特定带宽要求和最小延迟特性。此路径由各链路以表(描述对特定数据分组的转发行为)的形式加以“记录”。数据分组可以标记,或者它们的目的地通过检查地址和端口信息来确定。交换机将此与表项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作出“迅速的”转发决定。
通常把在发送数据分组前定义通过网络的路径的技术称为显式路由选择。特别地,要获得各个等级的QoS(服务质量),显式路由将涉及通信量工程。MPLS在Internet上提供此功能。
如以上所说,可以临时也可为永久使用创建虚电路。前者称为SVC(交换虚电路)而后者称为PVC(永久虚电路)。PVC通常由技术人员建立,他们用工程技术方法寻找跨网络的最佳路径。可以用多种技术建立SVC。在一种名为“切入路由选择”的技术中,网络设备查找去向相同目的地的数据分组流。当检测到一个流时,则建立一个PVC,以迅速交换数据分组。
❿ 什么是虚电路虚电路的优点是什么
虚电路是交换网络(ATM、帧中继、IP或因特网)上两个终端站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路。虚电路的设计是在交换网络上仿真物理电路的特性。家中与电话公司中心局之间的模拟电话线路就是物理电路的例子。它是专用于单个呼叫的物理线路,没有其他人使用它,带宽不共享。采用虚电路方式传输时,物理媒体被理解为由多个子信道(称之为逻辑信道LC)组成,子信道的串接形成虚电路(VC),利用不同的虚电路来支持不同的用户数据的传输。
虚电路的特点
(1)在每次分组发送之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这是因为不需要真正去建立一条物理链路,连接发送方与接收方的物理链路已经存在;
(2)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这条虚电路顺序传送,因此报文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3)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结点时,结点只需要做差错检测,而不需要做路径选择;
(4)通信子网中每个结点可以和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
交换网包含许多由交换机互连的链路,仿真一个电路意味着定义穿过这些链路的临时或永久路径,或许具有特定的带宽特性和最小延迟特性。工程师可循着特定的路径(可避免阻塞或使用具有较高带宽的线路)建立虚电路。或者,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要求临时建立路径。例如,可以提前配置虚电路,为视频会议提供必需的特定带宽要求和最小延迟特性。此路径由各链路以表(描述对特定数据分组的转发行为)的形式加以“记录”。数据分组可以标记,或者它们的目的地通过检查地址和端口信息来确定。交换机将此与表项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作出“迅速的”转发决定。
通常把在发送数据分组前定义通过网络的路径的技术称为显式路由选择。特别地,要获得各个等级的QoS(服务质量),显式路由将涉及通信量工程。MPLS在Internet上提供此功能。
如以上所说,可以临时也可为永久使用创建虚电路。前者称为SVC(交换虚电路)而后者称为PVC(永久虚电路)。PVC通常由技术人员建立,他们用工程技术方法寻找跨网络的最佳路径。可以用多种技术建立SVC。在一种名为“切入路由选择”的技术中,网络设备查找去向相同目的地的数据分组流。当检测到一个流时,则建立一个PVC,以迅速交换数据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