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关于家用电器的市场调查
现在的家电功能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了,能够区别的就是外观,我建回议您如果设计产答品外观,多次实用和审美考虑,这个才是设计出王牌产品的出路,同时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品外观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设计万金油之类的要求在个性张扬的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
❷ 国外有哪些家电产品出口到中国
几乎所有的家电产品都有从国外进口到中国来.
❸ 宁波家用电器的现状与发展
一、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余姚市家电行业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全市城乡迅速兴起的塑料制品企业和与之配套的模具制造业的发展,当时一批企业从为国有大企业生产彩电、洗衣机等塑料配件开始,逐渐向生产家用电器配件转移,从生产简单的家电配件开始向整机发展,经过三十余年的艰苦奋斗,该市家电行业得到长足发展,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至2005年底,余姚家电企业可达2000家,从业人员逾6万人,实现产值21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家电企业120家,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3.6%,是该市规模较大行业之一。综观分析余姚家电行业的发展情况,有以下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1、优越的区位优势。2003年6月8日,举世瞩目的杭州湾大桥奠基开工,标志着余姚工业经济从“姚江时代”跨向“杭州湾时代”,先后确定的姚北工业新区和滨海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必将进一步加快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步伐。随着2008年大桥的建成,更好地提供了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平台,而余姚、慈溪是宁波的家电制造核心基地,这为我市家电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强大的配套能力和低成本优势。余姚家电业在多年的竞争与合作中,零配件企业已形成越来越细的专业分工。由于区域性产业集中,多种家电产品的相关部件都可以在余姚就近配套、就地取材,采购成本特别是其中的运输成本很低,结果较大的市场规模取代了较大的企业规模,较多的市场资源配置取代了企业内部生产。像帅康、富达这样上规模的整机企业,光为其做配套的协作厂就有上千家,这些企业既相互竞争又彼此协作,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不断进步的局面,也从零配件生产到整机制造,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3、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集群所带来的范围经济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目前余姚家电行业已形成基于产业链垂直分工的中小企业集群,一群自主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小企业根据专业分工建立起配套协作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家电行业先进理念、方法、技术的扩散和研发活动的开展,吸引了更多的配套企业、投资者、供应商。到2004年底年销售收入在1亿以上的家电企业15家,占全市亿元企业总数的21.7%,其中:销售收入10亿以上家电企业2家,占全市销售收入10亿以上企业的66.7%;销售收入3亿以上家电企业2家,占全市销售3亿以上企业的18.1%;销售收入2亿以上家电企业5家,占全市销售收入2亿以上企业的41.7%;销售收入1亿以上家电企业6家,占全市销售收入1亿以上企业的11.8%,基本上形成了以一类或几类家电产品为核心,几家骨干企业为主导,众多关联企业及服务组织共同发展的态势,已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行业。
4、市场拓展的优势。从国内市场看,小家电产品市场处于成长阶段,蕴藏着巨大潜力;从国际市场看,外商来本市的采购量大幅增长,外贸出口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余姚市15家销售亿元以上家电企业中有10家企业以外销为主,占66.7%。家电产品出口额约占该市机电产品出口额的60%左右。2004年吸尘器产量约760万台,产量仅小于苏州,名列全国第二,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达4户;吸油烟机产量近80万台,位居全国前列。电吹风、暖水壶为主的小家电企业已遍及全市,产品几乎全部出口,已成为该市出口的重要工业品。家电配件产品远销欧州、美国等世界各国,2004年底已有亿元销售收入以上企业4家,该产品销售收入已近20亿元。同时,随着汽车电器市场的悄然崛起,为家电企业开辟了新的战场。如华盛等企业也成功地制造了车载冰箱、吸尘器、应急灯等产品,为余姚家电业拓展新领域开了个好头。
5、初具影响的品牌优势。据初步统计,余姚约有八大类上千种家电产品,其中有几类产品已在国内外颇具影响:(1)厨房类产品。拥有二个驰名商标、三个中国名牌、二个省名牌产品、四个免检产品、一个宁波名牌产品,是余姚知名品牌最集中的行业。如帅康品牌在国内厨房市场处领军地位。(2)吸尘器产品。富达吸尘器90年代初获全国银奖,是浙江省名牌产品。(3)电吹风、暖水壶为主的小家电。如西摩已列入国家出口培育品牌。(4)家电配件。应用于家用电器中的电缆、插头、插座等,看来并不起眼,但产品远销欧洲、美国等,企业规模也快速扩张,如朗迪集团生产的空调轴流风叶产量长期位居全国第一。
❹ 我国家用电器未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论文摘要
我国家用电器未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论文我给你一份,原创。
❺ 现在家电行业的趋势是什么
根据工信部研究报告,2013上半年我国B2C家电网购市场规模(含手机、平板电脑)达到亿元。其中,平板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四类大家电产品约占25.8%,达到137亿元;小家电产品为50亿元;手机产品则达到300亿元。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平板电视类产品网购销量已占国内市场彩电零售总量的8.3%,手机网购销量占整体手机销量的比例则由去年的9%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3.8%,冰空洗白电产品占比也有很大提升,一些新兴的家电品类,如空气净化器等更是自诞生之时起就在在线市场有较高的销量和人气。
家电企业的线上业务正面临一个‘天花板’,线上再怎么发展也只有线下的10%。
从去年来看,国内厂商线上销售额多在10亿以下,占比不超过整体销售的5%。海尔2001年进军电商,是家电企业中的前辈,去年线上销售额约23亿,约占整体销售额1.7%;美的去年线上规模不到10亿元,在整体销售额占比不到2%;2012年,创维在电商渠道上达到约10亿元的规模,占总销售额约3%。
不能盈利
盈利是国内所有电商面临的老问题,家电企业也是一样。“我们看到线上渠道盈利的基本没有。”创维集团中国区域营销总部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彩云表示,线上价格低、流行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厂商的利润空间。
❻ 家用电器发展前景怎么样
家电发展前景
很快,一场以规模来支撑、创新来驱动、品牌来制胜、直击用户的多维的竞争大战早就开始了。实际上,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打响了这场战争。当然,也不是规模化还有低价战失效了,而是,相关的家电业的主导者出现了更迭了。不仅仅是在中国,即便是世界范围里面,家电产业也都是在持续的变化的。同时,根据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变化为相关的标志,倒逼很多家电的厂商的市场竞争、产品的创新还有供应链的整合,这些都在发生变化,才可以顺应这个时代的变革。
无论是一些大规模、还是低成本的发展,都是依赖中国特有的人口方面的红利、产业链集群等相关的地缘和环境的优势。特别是一些劳动力的成本也是非常低廉的,也会成就中国的家电的制造的优势,同时,庞大又空白的家庭家电的拥有量也会成为本土的家电企业低价竞争的重要的沃土。同时,如果说还在彩电、空调、冰箱以及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相关的多个大小的家电领域,很快也会成就一批年销量在1000万台以上的专业型的巨头企业。像低成本的大规模化的崛起,也成就了中国家电产业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期”,也很快就成为了中国的家电企业突破外资的洋品牌、技术还有产品封锁的重要的利器。像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充分表明了,低价制胜以及规模的崛起早就不是主导的家电产业的竞争要素了。
当然了,不是规模化对于相关的中国的家电企业,也已经不再重要了。只是,目前,随着产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成熟的时期,整个的家电产业巨头之间的竞争,也很快就从单一的规模化的扩张,升级到了多维度的技术化、品牌化还有品质化以及高端化的最新的战役。像过去的中国家庭,对于家电的需求也仅仅是“从无到有”,追求的也是普及、快速的拥有;但是,当前的中国家庭对于相关的家电的需求变成了“从有到好”,追求的也就是享受和体验生活;像这种需求心理的差异,带来的就是整个的家电产业的相关的企业,竞争的手段以及商业的模式也必须要发生转变。
目前,去低成本还有大规模化,都会关于整个的中国家电核心竞争力的再造和重构。同时,也会关系到另一个发展的最新的选择:也就是先做大,还是要先做强,这也是在过去的几十年来,中国的家电企业一直在进行选择的重要的出路。这样的话,也是会带来规模化做大的情况。
❼ 家用电器出口需要什么知识
1、网络商务知识(电子商务)
2、家用电器的相关技术知识
3、家用电器的安规
❽ 有哪些国外出口到中国的家用电器求求急!!!!!!!!!!!!!!!!
德国西门子,日本索尼松下夏普,韩国LG。
❾ 家电行业现状分析
1、二元化市场结构造成供给相对过剩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还有日益扩
大的趋势,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市场特有的二元化市场结构。一方面城市市场主
要家电产品容量普遍接近饱和,另一方面广大农村地区却始终保持着较低的家电保
有水平,家电产品的边际需求也长期得不到提高。在农民购买力严重不足的条件制
约下,家电生产企业只能将精力集中于竞争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场,结果便造成了
城市市场供给相对过剩的现象,价格大战、概念炒作、囤积居奇等现象成了家电行
业特有的风景。
从家电产品的保有水平来看,我国家电行业未来的主战场毫无疑问在农村地区
,农村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足以使家电行业再获得一次高速成长的机会。但基于农
民收入在短期内仍无法迅速提升的现实,预计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家电市
场仍将维持已有的二元化市场格局,品牌竞争也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2、家电生产企业经营状况出现明显分化
在家电业蓬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家电
企业几乎都在巨额利润的推动下迅速实现了规模扩张。但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
期开始,由于城市市场趋于饱和,家电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最近
几年,随着家电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多数企业的产品价格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企业利润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终导致家电生产企业利润持续下滑,有的甚至已经出
现了巨额亏损。
事实上,家电业从1998年开始就出现了行业萎缩的现象。而到了2000
年,则更有厦华、厦新等一大批亏损企业浮出水面。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同时,我
们也注意到还有一批企业仍在实现着发展,海尔、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尔依靠
其多元化产品组合、国际化营销思路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
得了主动,实现了业绩稳步增长、规模不断扩大的目标,在不太景气的家电行业中
成为了一个醒目的亮点。美的则凭借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团队以及不断
丰富的产品组合,一举在白色家电和小家电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了家电行
业内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之一。
笔者认为,家电企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如果能够及早进行有力的兼
并重组并加大产品开发的力度,家电行业仍是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行业。
3、家电销售渠道和价格决定机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伴随着生产厂家间的激烈竞争,家电销售网络也在迅速发生着变化,家电销售
网络中传统的百货商场数量逐渐减少,家电专卖和超级市场则异军突起。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家电专卖店在全部家电销售网点中所占比例高达65%,
在数量上已经成为了家电经销网点的绝对主体。家电专卖店发展如此迅速,许多业
内人士也颇感震惊。在家电专卖店迅速扩张的同时,企业的销售分公司和超级市场
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而作为传统家电经销主力的百货商场数量比例却在不断缩减
,有的百货商场甚至已经放弃了家电经营。调研数据还表明,目前多数家电经销网
点经营状况平平,能维持正常经营的网点只占到总数的七成左右,原因是近几年来
家电销售的利润率不断降低,特别是经营彩电、影碟机等价格竞争较激烈的品种的
销售网点,基本上处在薄利经营的境况中。
另一方面,随着国美、苏宁、三联等为代表的家电零售巨头的崛起,家电产品
的价格决定机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家电零售商销货能力日益增大并具备
了一定垄断实力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已不再由制造商自己说了算了,在零售商规模
普遍较大的中心城市,家电产品的价格决定机制已经开始由制造商单独制定向制造
商和销售商协议制定转变。而且可以预见,随着网上销售、会员直销等先进销售方
式的逐步开展,家电产品的价格决定机制仍将不断改变。
4、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力不断增大
在家电行业大举扩张的时期,国产品牌以价格和营销为武器,曾经一度把洋品
牌逼到了市场一隅,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主要家电产品国产品牌市场份额长期保
持在85%以上的较高水平,国内家电企业一度几乎可以不用考虑来自国际品牌的
威胁。
然而从1999年末开始,这一趋势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伴随着家电产品升级
换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凭借其技术优势,悄无声息地展开了对国内市场的反扑。
2000年中,在价格战此起彼伏的彩电市场上,平均零售价格几乎是国产同型彩
电一倍的索尼彩电其零售额份额连续数月位居国内市场首位,其中索尼纯平彩电在
最初上市的几个月中市场份额一度占了纯平彩电全部市场份额的80%以上,难怪
业内人士急呼狼来了。
彩电市场如此,其他家电产品市场也如此。2000年中,伊莱克斯在冰箱市
场的月度零售份额一度位居三甲,惠而浦在洗衣机市场的排名也迅速提升,LG、
三星在微波炉市场也逐渐崛起,这些事实都向我们明确无误地表明了国际品牌已经
开始大举反扑的严峻现实,我国家电行业所面临的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力正在不断增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