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网上哪里有初中课程视频讲课
北京四中网校www.etiantian.com.初中生要花上二千才会有很丰富的学习内容哦。你可以上网查询你所在地的分校电话。我朋友的女儿就是通过这个网在学习,现在都不用请家教了
❷ 视频教学初二上册的电流和电路的物理
网络上面也有,打“初二上册物理”即可找到!
❸ 如何修改初中物理电流与电路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新理念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就其本质来讲,是新课程内理念指导下现代教学观的容具体体现。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
❹ 初三物理教程视频(电流,电压,电阻,这的电路图,实物图)
这个问题不好说,电路图就是将实际电路用元件符号的形式表示出来,不知道你能明白不专......
这个你可以属看一下书上对于元件符号的介绍,相应的需要背一些.至于电路图一般的画成矩形形式的.
而且你需要注意一点,不能在拐角处接用电器以及除导线外其他元件.
初中阶段,电路图中,除滑动变阻器外,两边到线都需要对称,一般都要成180度.
不知道我这么说你能不能接受哈~~
❺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反思
一、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以上仅仅是提供参考!
原文来自:http://www.wuliok.com/a/zongjiefansi/2015/0131/2152.html
❻ 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
一、电流与电路是电学的入门,电流的概念比较抽象,讲解时学要用形象的身边的事例(如:水流)类比电流,这样学生才能理解电流,掌握电流。
二、对简单的电路连接及画电路图,采用先教方法再让学生探索,然后教师纠错的教学方法,能起以下几方面作用:
1.能充分曝露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2.不约束学生的思维,适合中学生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终身探索的兴趣;
3.避免学生以为学生内容简单而掉以轻心;
4.让学生在探索并解决问题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三、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电路元件,使学生充分体现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简单电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很有帮助。
❼ 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视频
干路是它的各个支路电流都流过的线路,等于它的各个支路电路之和,L=a+b+c+d……
❽ 怎么下下到交大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教学视频
如果电路中的电流为正弦交流电流i=Imsinωt,则
其中Um=ImωL为电感两端电压的峰值。纯电感电路回中的电压和电流波形答如图3-51所示。由此可见,对于纯电感电路:(1)通过电感L的电流和电压的频率相同;(2)通过电感L的电流峰值和电压峰值的关系是
Um=ImωL
其有效值之间的关系为
U=IωL
由上式可知,纯电感电路的电压大小和电流大小之比为
ωL称为电感元件的阻抗,或称感抗,通常用符号XL表示,即
XL=ωL=2πfL。
式中,频率f的单位为赫兹,电感L的单位为亨利,感抗XL的单位为欧姆。这说明,同一电感元件(L一定),对于不同频率的交流电所呈现的感抗是不同的,这是电感元件和电阻元件不同的地方。电感元件的感抗随交流电的频率成正比地增大。
❾ 如何很好的理解和学习电流和电路,急!
首先要懂电路的组成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❿ 初二物理电流与电路 讲解一下!!!!!!!
1.电路
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从电流的角度看,电源是提供电流的装置,导线是传导电流的装置,开关是控制电流的装置,用电器是利用电流的装置。 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是组成电路不可缺少的四个部分。缺少任何一部分,如没有导线就不能称之为电路,没有用电器称电路错误,没有开关电路则不完整。
图06-1所示的电路虽然由电源、开关S、电灯L和导线四部分组成,但当开关S闭合后,就将电源的两极用一条导线直接连接起来,构成了短路,这时由于通过电源的电流过大,会将电源烧坏,这种现象一定要避免。
2.短路
通路、开路和短路是电路的三种状态。其中短路又可分为电源短路和用电器短路两种情况。用一根导线将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叫做电源短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很大,会把电源烧坏,因此必须避免电源短路的情况发生。用导线把用电器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叫做用电器短路。常把连在用电器两端的这条导线叫做短路导线。用电器短路时,电流不通过用电器而直接从短路导线中通过。用电器短路的情况,有的时候可以被利用。为了与电源短路相区别,用电器短路也常常被称为短接。
检查电路是否电源短路,可以用“电流流向法”。即按照电流的方向寻找电流的通路,只要其中有一条电流的路径中没有用电器,这个电路就是电源短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
串联电路是指将所有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在电路的两点间而组成的电路。并联电路是指将所有用电器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再连入电路的两点间而组成的电路。当电路中有n个用电器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路径,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却有n条路径。
识别电路是连接电路、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基础,它包括许多的方面。而识别串、并联电路,在初中物理范围内非常重要。
识别串.并联电路,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电流分路法
此方法的要点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顺着电流的方向找,直到电源的负极为止。不管电路如何弯曲,只要是电流不分路,即电流从一个用电器流向另一个用电器,一直流下去,那么用电器就是串联接法,组成的就是串联电路。如果电路在某点出现分路,表明这个电路中既有干路,又有支路,那么电流通过支路上的用电器后将在另一点汇合,在回到电源的负极。当干路上没有用电器,而每条支路上只要一个用电器时,这些用电器就组成并联电路。
(2)节点法
对于具有串.并联电路初步知识的同学来说,从规范的电路中看出用电器的接法是很容易的。但当面对的是一个不规范的电路,特别是电路中的导线在多处交叉相连时,初学者往往会感到困惑。
识别这种电路可采用“节点法”。所谓节点指的是电路中那些“导线交叉相连”的点,包括分流点和汇流点。
利用节点法识别电路的具体步骤是:
a.先找出电路中的所有节点,并分别用字母(或数字)表示。如图06-2.
b.将所有用一根导线直接相连(不经过用电器)的节点视为同一节点。并改用同一字母(或数字)表示。图2中的节点C和D分别改为A和B。
经过以上两步的处理,从图06-2中不难看出,灯L1、L2、L3的两端,都是一端接在电路的A点上,另一端接在电路的D(B)点上,因而灯L1、L2、L3是并联的。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是:
关于节点法的理论根据,同学们将在高中物理课中学习。
4.连接电路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一种电学的实验技能。连接电路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电流流向法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着电流的流向依次连接实物,直到电 源的负极。连接串联电路时采用这种方法既快捷又准确。
(2)先支路后干路法
顾名思义,这是连接并联电路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过程是:先从电路图中找出电路的分流点和汇流点,视它们为各个支路的“头”和“尾”;把各个支路上的元件按电流流入方向连好,电流流入端是支路的“头”,电流流出端是支路的“尾”,并将各个支路 的“头头”相接,“尾尾”相连;再把干路上的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接在分流点和汇流点之间;最后把各个支路的“头”和“尾”分别与分流点和汇流点相连。
(3)先通后补法
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着电流的流向,将干路中的元件和某一支路的元件用导线接通,先形成一条电流的路径,找出分流点和汇流点的位置;然后将其他各个支路中的元件连好,补接在分流点和汇流点之间,再形成所有电流的路径。
三、实验: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