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常用电器控制电路图中符号所代表什么意思
电路图的定义:用导线将电源、开关(电键)、用电器、电流表、电压表等连接起来组成电路,再按照统一的符号将它们表示出来,这样绘制出的就叫做电路图。电路图是用符号表示实物图的图示。电路图采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辅助设计、虚拟的电路实验(教学使用),可提高工程师工作效率、节约学习时间。
图中必须根据国家标准,用统一的文字符号、图形符号及画法,以便于设计人员的绘图与现场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的识读。在电气图中,代表电动机、各种电器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应按照我国已颁布实施的有关国家标准绘制。
(1)电路周KM扩展阅读:
电路图常用符号: AC 交流电 DC 直流电 FU 熔断器 G 发电机 M 电动机 HG 绿灯 HR 红灯 HW 白灯 HP 光字牌 K 继电器 KA(NZ) 电流继电器(负序零序) KD 差动继电器 KF 闪光继电器 KH 热继电器 KM 中间继电器 KOF 出口中间继电器 KS 信号继电器 KT 时间继电器 KV(NZ) 电压继电器(负序零序) KP 极化继电器 KR 干簧继电器 KI 阻抗继电器 KW(NZ) 功率方向继电器(负序零序) KM 接触器 KA 瞬时继电器 。
『贰』 如何学看电路图
必须先从基本电路学起来,了解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原理,和检测,学习电源电路的原理能够学会三极管放大电路了解集成块的各个管脚的功能,要学会在网上看懂电子元器件的电路说明,掌握基本知识然后看电路图时候就可以从电源部分下手。自己锻炼就行了
『叁』 KM1是什么
KM1是序号为1的接触器。
接触器的工作原理是:
1、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点复原,常开触点断开,常闭触点闭合。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跟温度开关的原理有点相似。
2、当接触器线圈通电后,线圈电流会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使静铁芯产生电磁吸力吸引动铁芯,并带动交流接触器点动作,常闭触点断开,常开触点闭合,两者是联动的。
(3)电路周KM扩展阅读:
按主触点连接回路的形式分为:直流接触器、交流接触器。
1、直流接触器:接触器总体的发展趋势将朝着长电气寿命、高可靠性、多功能、环保型、多规格、智能化、可通信化的方向发展。
2、混合式直流接触器:直流电流与交流电流相比较,不存在周期性的电流数值过零点,因此,传统接触器开断电路时,触头之间产生的电弧较为强烈,燃弧时间也比较长,以便充分释放电路中剩余的能量。
『肆』 CPU工作原理和电路图
CPU的工作原理就是:
1、取指令:CPU的控制器从内存读取一条指令并放入指令寄存器。指令的格式一般是这个样子滴:操作码就是汇编语言里的mov,add,jmp等符号码;操作数地址说明该指令需要的操作数所在的地方,是在内存里还是在CPU的内部寄存器里。
2、指令译码(解码):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经过译码,决定该指令应进行何种操作(就是指令里的操作码)、操作数在哪里(操作数的地址)。
3、执行指令(写回),以一定格式将执行阶段的结果简单的写回。运算结果经常被写进CPU内部的暂存器,以供随后指令快速存取。
4、修改指令计数器,决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4)电路周KM扩展阅读:
CPU从内存中接收数据和指令,并处理这些指令,将处理结果再送回内存中结果可以显示和储存起来,周而复始,一直这样执行下去,天荒地老,海枯枝烂,直到停电。CPU内部的工作过程为:控制器-运算器-累加器-储存器-寄存器-累加器。
CPU的工作原理就像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程序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单元)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
『伍』 怎么计算供电损耗
电线电量损耗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线路电阻:20℃,铝电阻率:0.0283Ω·mm2/m;铜0.0175Ω·mm2/m,单相220V电路线路总长度为2*L,三相总长度为1.7*L,电线截面积为S,则,线路电阻R=电阻率*总长度/S。
2、线路电流:电流值可以实测获得,也可以计算取得,单相220V线路电流=设备额定功率/220,三相线路电流=设备额定功率/额定电压/1.732/功率因素。
3、电线损耗:单相220V电路电线损耗功率=线路电流平方*R,三相电路电线损耗功率=线路电流平方*3*功率因素平方*R。
4、三相不平衡时,按最大电流计算。
『陆』 如何看电路图从哪里学起
一、电子电路图的意义
电路图是人们为了研究和工程的需要,用约定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电路
结构的图形。通过电路图可以知道实际电路的情况。这样,我们在分析电路时,
就不必把实物翻来覆去地琢磨,而只要拿着一张图纸就可以了;在设计电路时,
也可以从容地在纸上或电脑上进行,
确认完善后再进行实际安装,
通过调试、
改
进,
直至成功;
而现在,
我们更可以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电路的辅助设
计,甚至进行虚拟的电路实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电子电路图的分类
常遇到的电子电路图有原理图、方框图、装配图和印板图等
(
一
)
原理图
原理图就是用来体现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的一种电路图,又被叫做“电原
理图”。
这种图,
由于它直接体现了电子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所以一般用在
设计、
分析电路中。
分析电路时,
通过识别图纸上所画的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以
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就可以了解电路的实际工作时情况。
(
二
)
方框图
(
框图
)
方框图是一种用方框和连线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从
根本上说,
这也是一种原理图,
不过在这种图纸中,
除了方框和连线,
几乎就没
有别的符号了。
它和上面的原理图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原理图上详细地绘制了电路
的全部的元器件和它们的连接方式,
而方框图只是简单地将电路按照功能划分为
几个部分,
将每一个部分描绘成一个方框,
在方框中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在方
框间用连线
(有时用带箭头的连线)
说明各个方框之间的关系。
所以方框图只能
用来体现电路的大致工作原理,而原理图除了详细地表明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外,
还可以用来作为采集元件、制作电路的依据。
(
三
)
装配图
它是为了进行电路装配而采用的一种图纸,图上的符号往往是电路元件的
实物的外形图。
我们只要照着图上画的样子,
依样画葫芦地把一些电路元器件连
接起来就能够完成电路的装配。这种电路图一般是供初学者使用的。
装配图根据装配模板的不同而各不一样,大多数作为电子产品的场合,用
的都是下面要介绍的印刷线路板,所以印板图是装配图的主要形式。
在初学电子知识时,为了能早一点接触电子技术,我们选用了螺孔板作为
基本的安装模板,因此安装图也就变成另一种模式。
(
四
)
印板图
印板图的全名是“印刷电路板图”或“印刷线路板图”,它和装配图其实
属于同一类的电路图,都是供装配实际电路使用的。
印刷电路板是在一块绝缘板上先覆上一层金属箔,再将电路不需要的金属
箔腐蚀掉,
剩下的部分金属箔作为电路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线,
然后将电路中的元
器件安装在这块绝缘板上,利用板上剩余的金属箔作为元器件之间导电的连线,
完成电路的连接。
由于这种电路板的一面或两面覆的金属是铜皮,
所以印刷电路
板又叫“覆铜板”。
印板图的元件分布往往和原理图中大不一样。
这主要是因为,
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中,
主要考虑所有元件的分布和连接是否合理,
要考虑元件
体积、
散热、
抗干扰、
抗耦合等等诸多因素,
综合这些因素设计出来的印刷电路
板,从外观看很难和原理图完全一致;而实际上却能更好地实现电路的功能。
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印刷线路板的制作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单
面板、
双面板外,
还有多面板,
已经大量运用到日常生活、
工业生产、
国防建设、
航天事业等许多领域。
在上面介绍的四种形式的电路图中,电原理图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能
够看懂原理图,
也就基本掌握了电路的原理,
绘制方框图,
设计装配图、
印板图
这都比较容易了。掌握了原理图,进行电器的维修、设计,也是十分方便的。因
此,关键是掌握原理图。
三、电路图的组成
电路图主要由元件符号、连线、结点、注释四大部分组成。
元件符号表示实际电路中的元件,它的形状与实际的元件不一定相似,甚
至完全不一样。
但是它一般都表示出了元件的特点,
而且引脚的数目都和实际元
件保持一致。
连线表示的是实际电路中的导线,在原理图中虽然是一根线,但在常用的
印刷电路板中往往不是线而是各种形状的铜箔块,
就像收音机原理图中的许多连
线在印刷电路板图中并不一定都是线形的,也可以是一定形状的铜膜。
结点表示几个元件引脚或几条导线之间相互的连接关系。所有和结点相连
的元件引脚、导线,不论数目多少,都是导通的。
注释在电路图中是十分重要的,
电路图中所有的文字都可以归入注释—类。
细看以上各图就会发现,
在电路图的各个地方都有注释存在,
它们被用来说明元
件的型号、名称等等。
看电路图的要领
看电路图,和看书一样。先看目录,就是电路图的框架结构,有几部分,什么功
能;然后看标题,每部分的结构组成;然后是正文,由什么元器件组成,记住元
器件的特性,大小,形状,封装等,他们怎么连接等。最后融合在一起,就明白
的差不多了,试试看效果如何?
首先,
了解一下该电路图对应的产品,
产品的功能,主要的工作参数。
产品
功能是指该产品用在什么物品上,
属于消费类,
通讯类,
工业类中的哪一类?工
作参数及时钟类型,总线结构等等。
其次,看看电路图中有多少
IC
,元件你认识不认识?它们的
DATASHEET
你了解多少,
对他们的作用和功能是否清楚?在实际当中,
有条件的话,
直接创
造一些故障板(当然,故障原因你清楚),将这些故障记录下来,并分析深层的
原因。因为测试之后的结果与设想的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看电路图最忌讳的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因此最重要的是了解信号流程,即
主信号的走向,
或者说信号从哪里来去向是哪里。
如果是规范的原理图画法,
它
的信号走向是有规定的,
一般来说原理图的左方是信号的入口,
右方是信号的出
口。
根据这个原理很容易了解到这张原理图的功能是什么。
然后再把原理图细分
成若干部分,
仔细了解每一单元的功能,
你就会对整个功能有个大体了解。
当然
首先你应对单元功能电路有比较多地了解。
由多张图纸组成整机电路图一般情况
下都有图纸编号。
图纸编号的顺序就是整机的工作流程。
掌握这些原则是可以很
清晰地看懂电路图的。先看产品功能,再看电路结构框图,再看主要芯片元件
/
电路模块功能,然后看接口,然后看每个芯片的周边电路设定
/
滤波等等。来来
回回看个
2
、
3
遍,应该就没有问题了。拿任何一张原理图,首先要搞清楚是什
么东东,
然后分细节的看,
最后综合,
这样一张完整的电路图就录入你的脑袋里
去了,以后做
PCB
布线和调试就了如指掌了。只有这样,你才会有经验积累。
先由整体到部分功能模块的
Spec;
然后再综合。对于具体的功能电路部分则
需要在学校接触到的基础知识,模电,数电,电路等等,信号处理也很重要。这
些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功能模块。一般在具体的
IC
都有应用电路,平时多琢磨琢
磨对积累经验挺有好处的。
无线电通讯波段频率及应用
名称、符号、频率、波段、波长、传播特性主要用途
甚低频
VLF
3-30KHz
超长波
1KKm-100Km
空间波为主
海岸潜艇通信;
远距离通
信;超远距离导航
低频
LF 30-300KHz
长波
10Km-1Km
地波为主
越洋通信;中距离通信;地下岩
层通信;远距离导航
中频
MF
0.3-3MHz
中波
1Km-100m
地波与天波
船用通信;业余无线电通信;移
动通信;中距离导航
高频
HF 3-30MHz
短波
100m-10m
天波与地波
远距离短波通信;国际定点通信
甚高频
VHF
30-300MHz
米波
10m-1m
空间波
电离层散射(
30-60MHz
);流星余
迹通信;人造电离层通信(
30-144MHz
);对空间飞行体通信;移动通信
超高频
UHF 0.3-3GHz
分米波
1m-0.1m
空间波
小容量微波中继通信;
(
352-420MHz
);对流层散射通信(
700-10000MHz
);中容量微波通信
(
1700-2400MHz
)
特高频
SHF 3-30GHz
厘米波
10cm-1cm
空间波
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
(
3600-4200MHz
);大容量微波中继通信(
5850-8500MHz
);数字通信;卫星通
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
1500-1600MHz
)
极高频
EHF
30-300GHz
毫米波
10mm-1mm
空间波
再入大气层时的通信;
波导通
信
『柒』 交流接触器在电气图中怎么表示
交流接触器示意图
(7)电路周KM扩展阅读
继电器时间参数的获取方法
继电器时间参数的检测主要利用电秒表和光线示波器等模拟试验的方法得到,传统检测方法测量速度慢、误差大、测量不准确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继电器检测装置应用微处理器,这些检测装置其原理大体相同。
文献中提到了一种时间参数检测电路,该电路主要组成部分为单片机,其检测原理为:当继电器触点闭合时,单片机对应输入通道电压为 5V,端口为“1”,当继电器断开时,其对应电压为 0V,I/O端口为“0”。
当给继电器加励磁电压时,单片机以足够小的采样周期读取单片机对应的数字I/O端口,经过数据处理,即可计算出相应的时间参数。但是采用此种方法在继电器接直流负载时基本符合,当接交流负载时,由于交流电压是交变的,继电器断开时时单片机端口电压的瞬时值也有可能很小或接近于零。
因此,在触点所接回路为交流回路时,利用触点间电压瞬时值的大小来判断触点的闭合与断开状态,误差就会很大,从而得不到准确的数值。文献中提到了一种继电器时间参数的计算机检测方法,它采用自行研制的采集板卡,其主要由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组成。
该方法可以检测到继电器动作时间、动作回跳时间、释放时间、释放回跳时间等时间参数。单片机接于线圈驱动电路中控制励磁线圈通电与断电,采集继电器闭合与分断时触点的状态,并计算其时间参数。
其检测原理为:当继电器线圈通电时触点经过定的动作时间才能够闭合,因此单片机先采集到数据 0,触点闭合稳定后采集到 1。在此过程中触点会产生弹跳,最后才能达到稳定状态,在此期间单片机采集到的数据或为 0 或为 1。
设定单片机的采样周期为 0.01ms,由单片机采集到的数据的地址值乘以采样周期,即为所求动作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交流接触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接触器
『捌』 假设频率为1Hz,一个周期就需要1S.,那么半个周期就需要0.5S.线路长60万KM
你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啊~!
但是我找了书,可以告诉你,你对电流的理解错了。
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造成的,实际上,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只有7.4*10^-5m/s,相比于常温下金属中自由电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约为10^5m/s),自由电子只不过是在速率巨大的无规则运动上附加了一个速率很小的定向移动。
“形成电流的速率”不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而是电场的传播速率,电场的传播速率等于光速,在电场的作用下,导线各处的自由电子几乎同时开始做定向运动,整个电路中就几乎同时形成了电流。
所以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回答了,因为是电场,应该用上电磁波的原理了。我也是一个刚刚高考的学生,下面说的是我的理解:(理解就不一定正确)
第一个问题,发电机发电产生电流的电场是不断改变的,由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又在空间产生电场,那么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应该是变成无线电里面的电磁能发射出去了。
第二个问题,根本就不成个问题,电流是怎么来的,因为有电势差啊,如果把电流比作流动的河水,那么电压就是河水上下的高度差,不够成回路,怎么会在导体上形成电流?小鸟站在高压线上,也不会被电死呢!如果是构成回路导体中有电流的话,电路一开,电流就会消失,就相当于河岸没有了高度差,河水就不会流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