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反谐振电路

反谐振电路

发布时间:2022-01-08 00:59:51

㈠ 如何用反相器构成振荡电路

此电路的工作过程。VO1和VO2分别是反相器G2的输入和输出,所以VO1和VO2的波形是反相的。当VO1为高电平VO2为低电平时,会有电流通过电阻R给电容C充电。这段时间,电容对地的电压即VI在上升,当VI升到反相器G1输入电压的高电平门限电压时VO1变低,同时VO2的电压由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VI(也即电容对地的电压)始终是电容两端的电压叠加上VO2的电压,所以VI电压也由:电容两端电压+低电平 变成了 电容两端电压+高电平,发生了突变。电容放电过程也类似。当VI因为电容放电,低到G1的低电平的门限电压时,VO1变高电平,VO2变低电平。VO2电平翻转之后,VI(电容两端电压+VO2)发生了突变,由:电容两端电压+高电平变成 电容两端电压+低电平。一个周期结束,电容又开始充电了。整个过程电容两端电压没有突变过,但电容对地的电压在电容充放电转换过程中却发生了突变。

㈡ 什么情况下,终端短路或终端开路谐振电路相当于串联谐振电路

摘要 1.并联谐振时,分别看L和C,元件上都有电流,这两个电流大小相等,相位相反。把L和C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电流为‘0’,与外电路没有电流的交换,所以看做开路,此时谐振电路可看作一个二端元件,阻抗无穷大。反之串联的时候谐振阻抗为0,相当于短路。

㈢ 什么是振荡电路什么是反馈电路

振荡电路也叫波形发生器,是没有信号输入,而有信号输出的信号产生器,一般由放大回电路和振荡选答频电路组成,有三极管和运算放大电路。选频电路一般由电阻,电容组成,即RC振荡选频电路,或者由电感电容组成,即LC振荡电路,由这个电路决定产生信号的频率较小。馈电路在各种电子电路中都获得普遍的应用,反馈是将放大器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回授到放大器输入端与输入信号进行比较(相加或相减),并用比较所得的有效输入信号去控制输出,这就是放大器的反馈过程.凡是回授到放大器输入端的反馈信号起加强输入原输入信号的,使输入信号增加的称正反馈.反之则反.

㈣ 谐振电路常用公式

在串联谐振中,电路的阻抗虚部等于0,Z≤R jx,X=0,Z=R,因此i≤U≤Z≤U。
(1)共振定义:电路中L和C的能量相等。当电路中的一个电抗元件释放能量时,另一个电抗元件必须吸收相同的能量,即两个电抗元件之间会发生能量脉动。
(2)为了产生谐振,电路必须有电感L和电容C元件。
(3)相应的共振频率是共振,或共振频率,用fr表示。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 当 Q ≤ I2XL = I2XC 为 XL = XC 时,R-L-C串联电路产生共振的条件。
(4)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当发生共振时,L和C之间都实现了完全的能量交换,也就是说,释放出来的磁能被完全转化为电场能量来存储进入的电容,在另一时刻,电容放电成为电感存储的磁能。
(5)在串联谐振电路中,由于串联L和C流过相同的电流,能量交换随着电压极性的变化而进行;在并联电路中,L和C的两端是相同的电压,因此能量转换显示为电流的反相。E两个部分。
(6)电感和电容仍然是谐振的两个元件,否则不能进行能量交换。但从等效阻抗的角度来看,它变成了一个元件:电阻值为零或无穷大。

㈤ lc串联谐振电路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lc串联谐振电路是正反馈,正反馈才能补允电感和电容的损耗。

㈥ 谐振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电路图

谐振式传感器
按谐振元件的不同,谐振式传感器可分为振弦式、振筒式、振梁式、振膜式和压电谐振式等。

1、振弦式传感器

以拉紧的金属弦作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当弦的长度确定之后,其固有振动频率的变化量即可表征弦所受拉力的大小,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就可得到与拉力成一定关系的电信号。振弦的固有振动频率f与拉力T的关系为,式中l为振弦的长度,ρ为单位弦长的质量。振弦的材料与质量直接影响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钨丝的性能稳定、硬度、熔点和抗拉强度都很高,是常用的振弦材料。此外,还可用提琴弦、高强度钢丝、钛丝等作为振弦材料。振弦式传感器由振弦、磁铁、夹紧装置和受力机构组成。振弦一端固定、一端连接在受力机构上。利用不同的受力机构可做成测压力、扭矩或加速度等的各种振弦式传感器。

2、振筒式传感器

以振动的金属薄圆筒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振筒的固有振动频率决定于筒的形状、大小、材料的弹性模量、筒的应力和周围介质的性质。被测参量的变化使得筒的某一物理特性被改变,从而改变了筒的固有振动频率,通过测量筒的振动频率即可达到测量被测参量的目的。振筒式传感器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主要用于测量气体压力和密度等。

3、振梁式传感器

以弹性梁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振梁的固有振动频率随它两端所受的力而变化,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就可获得与被测力成一定关系的频率信号。振梁一般连接于弹性受力机构上以感受被测压力。振梁式传感器用于测量静态或缓变压力。

4、振膜式传感器

以圆形恒弹性合金膜片为敏感元件的谐振式传感器。膜片的固有振动频率随膜片上所受压力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相应的测量电路就可获得与被测压力成一定关系的频率信号。振膜式传感器广泛用于压力测量,它由空腔、压力膜片、振动膜片、激励线圈、拾振线圈和放大振荡电路组成。在空腔受压力影响时,压力膜片即发生变形,装在压力膜片支架上的振膜则因支架角度改变而发生刚度变化。膜片的振动频率取决于振膜的刚度、压力膜片和支架的刚度。在振膜的两侧分别放置激励线圈和拾振线圈。工作时,激励线圈接通交变电流而使膜片产生振动,拾振线圈则将所感应的振动信号送往放大振荡电路,该信号经放大后又正反馈给激励线圈,使振膜保持它固有频率的振动。激励线圈和拾振线圈还可以用两个压电元件代替,其结构也可做成使振膜直接感受被测压力。作为拾振器的压电元件利用正压电效应将振动信号送往放大器,该信号经放大后又正反馈到作为激振器的压电元件,利用逆压电效应产生振动激励以维持膜片的振动。为提高稳定性,压电元件的固有振荡频率应远离振膜的固有振荡频率,并设置高频衰减网络抑制高频振荡。

㈦ 直流电在LC谐振电路会怎样

1、LC元件只对交流电压(电流)起作用,直流电无效(L等于导线,C等于开路),通常振荡器的直流电输入是加给晶体管等器件作为振荡能源的,不是加给LC的。电压高,晶体管可能输出更大的振荡波型。

2、L附近有磁场,还不能算是电磁波,电磁波是电场、磁场交替产生并传播的。L的磁场主要集中在线圈内部,泄露出去的能量很小,因为线圈对边的导线产生的磁场是方向相反的,如左图中线圈的上、下边电流流向相反,左、右边电流流向也是相反。对于近处,由于靠近的一边导线比远离的一边有明显距离差,两者不完全抵消,所以能感应到一点耦合出来的磁场,如果远离线圈,比如说几米以外,那么线圈直径这点距离差几乎忽略不计,相反的电流方向磁场效果完全抵消。

3、要扩大L的天线效应,就要拉大线圈的直径。由于电流速度为光速,当导线长度足够长,高频电流在导线上就不再是同相位了,有的区域处于正半周,有的处于负半周,如中间图描述,一个正负半周交替称一个波长。把一个波长的导线圈起来(老式黑白电视机上挂过的圆环天线),或者折合起来,如右图,就是电视机用的折合振子室外天线,可以发现对应中间图上的A、B、C区的电流方向就统一了,大家是齐心合力,而不是相互拆台。但是随着能量发射出去,消耗的能量将转化为线圈中等效电阻,当你把线圈彻底改造为天线后,它就不再是L,大家都知道,这种电视天线等于一个300Ω的纯电阻!

4、同样C内部对电场也是不能出去的,如果把电容的两个极板逐渐拉开,那么电场渐渐外漏,如果拉成天上一片、地下一片,那就成了一个拉杆天线。你可以看到抗战时的老式电台天线顶上还带了几个叶片,就是代替电容的那个极板,电容的另一个极板就是大地或者机箱底板。但是这样改造好后的元件也就不是C了,是一支50Ω阻抗的鞭状天线。

5、综上所述,LC谐振回路不宜做天线,越把它改造得像天线,就越远离谐振功能。

6、电感电流不能突变,电容电压不能突变,LC回路不能产生脉冲,只能是正弦波,脉冲波中含有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都给LC回路滤掉了。

7、如果只用L,不用C,利用L电流不能突变的原理,用开关突然关掉L中的电流,倒有可能感应产生高压脉冲。不过它经常会打穿那个关断它的开关器件,在开关电源中是要小心应付问题。

8、振荡频率计算方法:LC相乘后开根,再乘以2π,取倒数。要增加振荡频率,请减小L、C的数值。

㈧ RLC串联电路谐振的条件(详细)

RLC电路发生串联谐振的条件是:①信号源频率=RLC串联固有频率;②或者复阻抗虚部=0,即ωL—1/ωC=0
由此推得ω=1/√LC,这就是RLC串联电路固有频率。
RLC串联电路谐振特点:谐振时电路呈现纯电阻态;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复阻抗模为最小值即为R;电路电流达到最大值;电感与电容上电压有效值相等且相位相反;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数Q=ωL/R=1/RωC;通频带BW=谐振频率ω/Q品质因数。
(8)反谐振电路扩展阅读:
RLC串联电路的分类:
①RLC串联电路:
Φ=arctan(X/R)=arctan[(XL-XC)/R]
当XL>XC时,X>0,R>0,电路呈感性;当XL<XC时,X<0,R>0,电路呈容性;当XL=XC时,X=0,R>0,电路呈电阻性,称为串联谐振状态。
z=[(XL-XC)2+R2]1/2·U=|z|I。
②RLC并联电路:
各元件电压
电流及总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的关系
电阻元件
IR=UG
电感元件
IL=U(-jBL)
电容元件IC=jBCU
Itotal=IR+IC+IL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RLC电路

㈨ lc震荡电路解释,怎么确定是正反馈,什么时候又反相了

图中标注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左边线圈的黑点在下方。这样,右边线圈上边为正时,表明三极管开始导通,左边线圈下方也同时为正(有黑点的为同名端),线圈下半部的电压加在三极管的b-e之间(b为正,e为负),使三极管导通程度加强,很快达到饱和状态。如果按照你的图,三极管b-e加的电压就相反,不能震荡。

㈩ 什么是反谐振频率

在含有电容和电感的电路中,如果电容和电感并联,可能出现在某个很小的时间段内:

电容的电压逐渐升高,而电流却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增加,电感的电压却逐渐降低。

而在另一个很小的时间段内:

电容的电压逐渐降低,而电流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减少,电感的电压却逐渐升高。电压的增加可以达到一个正的最大值,电压的降低也可达到一个负的最大值,同样电流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正负方向的变化,此时我们称为电路发生电的振荡。


  1. 谐振定义:电路中L、C两组件之能量相等,当能量由电路中某一电抗组件释出时,且另一电抗组件必吸收相同之能量,即此两电抗组件间会产生一能量脉动。

  2. 电路欲产生谐振,必须具备有电感器L及电容器C两组件。

  3. 谐振时其所对应之频率为谐振频率(resonance),或称共振频率,以fr表示之。

  4. 串联谐振电路之条件如图1所示:当Q=Q ? IXL= IXC也就是XL=XC时,为R-L-C串联电路产生谐振之条件。

谐振时间电容或电感两端电压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称为谐振周期,谐振周期的倒数称为谐振频率。所谓谐振频率就是这样定义的。它与电容C和电感L的参数有关,

即:f=1/(2*π*√LC),相应的角频率w=2*π*f=1/√LC。此时感抗等于容抗,即XL=Xc,电路呈纯阻性,电路阻抗的模为最小。在输入电压Ui为定值时,电路中的电流达到最大值,且与输入电压Ui同相位。从理论上讲,此时Ui=Ur=U0,UL=Uc=QUi,式中的Q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

阅读全文

与反谐振电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ikea家居猜成语 浏览:935
北京酒店家具批发 浏览:88
上海乐铃维修电话 浏览:972
高档家具展厅装饰费多少钱每平方 浏览:972
东陶马桶售后维修电话东莞 浏览:244
哪些地方国家电网招通信类 浏览:774
与非门电路坏 浏览:242
上海永乐家电维修电话号码 浏览:810
网上哪里买便宜的家具 浏览:472
木门如何除旧翻新 浏览:566
如何去除家具油漆味道 浏览:584
维修费及材料费科目 浏览:822
江门格力售后维修服务电话 浏览:694
打家具橱柜用什么板材 浏览:647
雪铁龙天逸维修费高 浏览:62
铝板上做什么能防水 浏览:554
如何翻新樟木箱子 浏览:982
维修指示器怎么复位 浏览:720
芜湖墙面防水包括什么 浏览:214
国家电力招哪些专业知识 浏览: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