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压式电路的原理
电阻分压电路是各种分压电路中最基本的电路,如上图所示是用电阻构成的分压电路,Rl和R2是分压电路中的两只电阻。
分析分压电路的关键点有两个:
(1)找出输入端。需要分析输入信号电压从哪里输入到分压电路上,具体的输入电流回路如何。电路分析中确定输入信号电流回路的方法是这样:从信号电压的输入端出发,沿至少两个元器件(不一定非要是电阻器)到达地线。
(2)找出输出端,即输出电压取自于电路的哪个端点。
分压电路输出的信号电压要送到下一级电路中,理论上分压电路的下一级电路输入瑞是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但是识图中用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差,因为有时分析出下一级电路的输入端比较困难,所以可以采用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分压电路中的所有元器件,从地线向上端分析,发现某元器件与分压电路之外的其他电路相连时,这一连接点是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这一点的电压就是分压电路的输出电压。
电阻分压电路分析
1.电阻分压电路组成
图2-43所示是典型的电阻分压电路,LM324N电路由Rl和R2两只电阻构成。电路中有电压输入端和电压输出端。
由此电路特征可以在众多电路中分辨出分压电路。
输入电压酣加在电阻Rl和R2上,输出电压Uo取自串联电路中下面一只电阻R2,这种形式的电路称为分压电路。
2.电阻分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分析分压电路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分析输入电压回路及找出输入端;二是找出电压输出端。
图2-44是电阻分压电路输入回路示意图。输入电压加到电阻Rl和R2上,它产生的电流流过Rl和R2。
3.找出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分压电路输出的信号电压要送到下一级电路中,理论上分压电路的下一级电路其输入端是分压电路的输出端(前级电路的输出端就是后级电路的输入端)。图2-45是前级电路输出端与后级电路输入端关系示意图。但是,识图中用这种方法的可操作性差,因为有时分析出下一级电路的输入端比较困难。
更为简便的方法如下:
找出分压电路中的所有元器律≯鬻趣线尚攀爹糖i蒸豌窠攀器襻鬻雾毽电路之外的其他电路相连时,这一连接点便是分压电路的输如端,这一点电压就是粪孱电路的输出电压。
4.输出电压大小的分析方法
分析分压电路过程中,时常需要搞清楚输出电压的大小。
分压电路输出电压瓯的计算方法:Uo=R2/R1+R2·Ui
式中,Ui为输入电压;Uo为输出电压。
所以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分压电路是二个对输入信号电压进行衰减的
改变Rl或R2阻值的大小,可以改变输出电压Uo的大小。
分析分压电路工作原理时不仅需要分析输出电压大小,往往还需要分析输出电压的变化趋势,因为分压电路中的两只电阻其阻值可能会改变。
『贰』 电脑控制器涉及到哪些电路
(1)定序。组成来程序的指令必须按自照一定的顺序被执行,不能乱套。
(2)定时。电子计算机是一种复杂的机器,由众多的元件、部件组成,不同的信号经过的路径也不同。
为了让这些元件、部件能协调工作,系统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时间标准——时钟和节拍。计算机中的时钟和节拍是由一种振荡器提供的。振荡器的T作频率称为时钟频率。
(3)操作控制。控制器应能按指令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节拍向有关部件发出操作控制信号。
(2)方众电路扩展阅读
操作控制器常用的控制方式有同步控制、异步控制、联合控制。
1、同步控制方式:任何指令的运行或指令中各个微操作的执行,均由确定的,具有统一基准时标的时序信号所控制。即所有的操作均由统一的时钟控制,在标准时间内完成。
(在同步控制下,每个时序信号的结束就意味着安排完成的工作已经完成,随即开始执行后续的微操作或自动转向下条指令的运行。)
2、异步控制方式:没有统一的同步信号,采用问答方式进行时序协调,将前一操作的回答作为下一操作的启动信号。
3、联合控制方式:将同步控制和异步控制相结合。其通常设计思想为:在功能部件内部采用同步方式或以同步方式为主的控制方式;在功能部件间采用异步方式。
『叁』 三极管控制电源开关电路
你的要求是来要对35V进行通自断控制,也就是三极管工作在开关状态。此时,对三极管和电阻的要求非常宽泛,只要取经验数值就足够了,一般对于小功率管,基极电阻控制在基极电流在几个毫安-十几毫安。工作在稍大功率的晶体管的放大倍数一般可取50,小功率的可取100.由于三极管参数的离散性,在开关状态的三极管放大倍数要稍小一些为好。
另外,你想限制输出电流,只加一个R4是不够的,需要采取限流措施。
看下图。
工作电流250mA,那么T1基极电流可取10mA左右,当T2饱和导通后,可认为35V全部加在R3上,可计算得到R3= 35/10=3.5k. 取标准值 3.3K。
这个10mA就是T2的集电极电流,已经很小了,那么基极电流可取1mA保证可靠工作。当I/O口输出5V时,可取R2=3.3k.
关键是R4. 在电流=250mA时候,要保证当电流超过限制时候,Q3要可靠工作。取三极管BE=0.7V,电流250mA,可计算得到R4=2.8. 调整R4大小,可调整限制电流的大小。
从仿真图上可看到,当R5负载非常小的时候,输出电压已经降低到14V左右。输出电流约280mA。
『肆』 求考研专业课电路网课视频
Gxz第二阶段的笔记如下~~需要的东西放下面了,你看下面吧。
『伍』 CPU工作原理和电路图
CPU的工作原理就是:
1、取指令:CPU的控制器从内存读取一条指令并放入指令寄存器。指令的格式一般是这个样子滴:操作码就是汇编语言里的mov,add,jmp等符号码;操作数地址说明该指令需要的操作数所在的地方,是在内存里还是在CPU的内部寄存器里。
2、指令译码(解码):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经过译码,决定该指令应进行何种操作(就是指令里的操作码)、操作数在哪里(操作数的地址)。
3、执行指令(写回),以一定格式将执行阶段的结果简单的写回。运算结果经常被写进CPU内部的暂存器,以供随后指令快速存取。
4、修改指令计数器,决定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5)方众电路扩展阅读:
CPU从内存中接收数据和指令,并处理这些指令,将处理结果再送回内存中结果可以显示和储存起来,周而复始,一直这样执行下去,天荒地老,海枯枝烂,直到停电。CPU内部的工作过程为:控制器-运算器-累加器-储存器-寄存器-累加器。
CPU的工作原理就像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程序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单元)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
『陆』 麻烦前辈推荐一些好的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视频教程!!
建议从电子线路基础开始学起,如果你懂一定的模电了,数字电路很简单。
学习硬件,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动手调试实际电路,理解的深入,学习的扎实。
『柒』 电路考研,求考试点里电路课程的视频,太贵了,谁给个电路考研视频吧
lBfl尽量连续学习,千万不要学几天玩几天,这样很容易把前面学的东西就忘了,整理了今年考研资料。
『捌』 求简单的手机无线充电器电路图或原理图和原理分析
1、电磁感应式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
2、磁场共振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 Soljacic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
该实验中使用的线圈直径达到50cm,还无法实现商用化,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自然也会下降。
3、无线电波式
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
(8)方众电路扩展阅读
无线手机无线充电器技术参数
输入工作电压:交流110V~240V;接收输入电压:4.2V;接收电流:180mA;充电时间:在机充4-5小时,电池直接放板上充3-4小时。
功能及特点
1、采用了优异先进的识别控制技术,能够微耗待机、电池充饱自动关机、自动饱和指示,无接收器自动停止工作等全部智能化无线控制功能。
2、使用简单、方便,不需更改手机内部器件,不需外置适配器(影响手机外观),只需配上用户相应机型的无线充电电池便可工作。
『玖』 一个完整的rfid应答器内部电路
射频识别(RFID)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磁卡及IC卡技术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等特点,在最近几年里得到快速发展。为加强中国工程师对该技术的理解,本文详细介绍了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分类、标准以及相关应用。
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与传统的条型码、磁卡及IC卡相比,射频卡具有非接触、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寿命长、便于使用的特点和具有防冲突功能,能同时处理多张卡片。在国外,射频识别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等众多领域。
『拾』 什么叫LC电路
LC振荡电路概述
LC振荡电路,是指用电感L、电容C组成选频网络的振荡电路,用于产生高频正弦波信号,常见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的辐射功率是和振荡频率的四次方成正比的,要让LC振荡电路向外辐射足够强的电磁波,必须提高振荡频率,并且使电路具有开放的形式。
LC振荡电路主要用来产生高频正弦波信号,电路中的选频网络由电感和电容组成。常见的LC正弦波振荡电路有变压器反馈式LC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它们的选频网络采用LC并联谐振回路。 LC振荡电路运用了电容跟电感的储能特性,让电磁两种能量交替转化,也就是说电能跟磁能都会有一个最大最小值,也就有了振荡。不过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上所有电子元件都会有损耗,能量在电容跟电感之间互相转化的过程中要么被损耗,要么泄漏出外部,能量会不断减小,所以实际上的LC振荡电路都需要一个放大元件,要么是三极管,要么是集成运放等数电IC,利用这个放大元件,通过各种信号反馈方法使得这个不断被消耗的振荡信号被反馈放大,从而最终输出一个幅值跟频率比较稳定的信号。
LC振荡电路工作原理
开机瞬间产生的电扰动经三极管V组成的放大器放大,然后由LC选频回路从众多的频率中选出谐振频率F0。并通过线圈L1和L2之间的互感耦合把信号反馈至三极管基极。设基极的瞬间电压极性为正。经倒相集电压瞬时极性为负,按变压器同名端的符号可以看出,L2的上端电压极性为负,反馈回基极的电压极性为正,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偏离F0的其它频率的信号因为附加相移而不满足相位平衡条件,只要三极管电流放大系数B和L1与L2的匝数比合适,满足振幅条件,就能产生频率F0的振荡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