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功率电磁炉电路图(大于5KW,380V的)
大功率商用电磁炉需要增设功率管限流保护(电路图如下图)其电源保险管,通常设置在整流桥的输入端。当桥短路时,保险管对输入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当功率管短路时,保险管也对桥起到保护作用。但是,谐振电路的高频电容变质或损坏而失谐时,保险管与功率管同时烧断,在这种情况下,保险管对功率管起不到保护作用。尽管功率管的额定连续电流远大于保险管的熔断电流,但实际情况是,两者同时烧断。保险丝的熔断时间不是超前功率管,而是与功率管同步。
本电路的设计,当大电流涌入功率管时,电流量检测电路工作,立即关闭功率管,使功率管得到保护,保护电路如图1所示。图1中的载流元件是截用一段1Ω的3000W电炉丝,以降低额定电流,从而降低炉丝的发热温度。1Ω电炉丝的螺距拉大,以增大散热效果。该段电炉丝若能铸成带散热片的成品件,效果更为理想。固定1Q电阻丝用的接线柱,选用外方内圆的项孔件,用螺丝紧固在穿孔线路板上。1Ω载流丝串在扼流圈与振荡线圈之间,a、b间有几安的电流流过,则a、b间就有几伏的电压。若设定功率管IGBT的最大额定工作电流为8.2A,则Uab=8.2V。在a、b端并入光耦TLP621电路,最大工作电流决定于稳压管的选取稳压值。稳压管选用7.5v的2CWl05,在功率管的栅极和源极间并入光耦TLP621的光敏电路,当a、b间的电流超过8.2A时,检测电路工作,发光管发光,光敏管导通,栅极接地失压,功率管自行关断,功率管受到保护。
图2为图1的功能相同电路,只是将检测电路中的光耦换为分立件,以利在电路板上的灵活安装。
该电路对电流检测十分灵敏,过流自断几乎没有延时,保护方案十分有效,缺点是载流元件选用发热炉丝,装接时要注意线路板的空位选取或设定,要特别注意防热和散热的安全性。
Ⅱ 电磁炉工作原理 图解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是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而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内部就会产生涡旋电流,而这个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面的电子不一定是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效应会使导体温度上升,从而实现了加热。
工作原理图
(2)三相电磁炉电路原理扩展阅读:
电磁炉的构成
电磁炉主要是有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磁场电子线路系统(含电磁炉线圈盘)和固定电子线路系统两个结构组成的(含能承受高温和冷热急变的炉面板)。电子线路系统包括了:功率板、主机板、灯板(操控显示板)、温控、线圈盘及热敏支架、风机、电源线等。
电磁炉的特点
电磁炉是利用线圈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产生低频的交变磁场,经过到导磁性(铁质)锅具产生大量的密集涡流,并且还兼有感应电流转化为热量来加热食物,能源效率是非常高的。其使用的铁质、特殊不锈钢或者珐琅(平底锅具),其锅底直径最好以12-26厘米为宜。电磁炉附有温度控制器,可防过热,省电又安全。
电磁炉的优缺点
优点:电磁炉是用电大户,作为厨房的主流厨具,功率选择上面一定要在1600W以上,但是因为电磁炉加热升温快速,电价相对有比较低,所以计算起来,所花费的并不是很多,还有就是电磁炉售价相比其他同类型电器,售价是很低的,而且很多购买之后还会送锅具,对于居室狭小的用户来说,电磁炉节省地方,一些外地打工人员,用时把它从床下拿出,用完再塞进去很是便利。
缺点:因为电磁炉产生的磁场不可能100%被锅具吸收,部分磁场从锅具周围向外泄漏,就形成电磁辐射。电磁炉的辐射频率虽然大约相当于手机信号频率的六十分之一,但是真正决定辐射大小的功率却要比手机信号大得多,这个辐射功率主要取决于电磁炉的电磁波的泄漏值,泄漏越大对使用者的伤害就越大,由于这种伤害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因此电磁炉被称为“隐形杀手”,长期或长时间使用对人的身体健康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Ⅲ 电磁炉工作原理
电磁炉是采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加热,其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版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权场,而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内部就会产生涡旋电流,而这个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效应会使导体温度上升,从而实现了加热。
(3)三相电磁炉电路原理扩展阅读:
电磁炉在使用时,如果出现指示灯亮而电磁炉报警不加热或者是断续加热,对于长时间使用过的电磁炉,这种情况一般是其微动开关出现了故障。电磁炉微动开关被损坏后,导致电磁炉CPU在工作时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造成指示灯亮而电磁炉报警不加热。这时需要更换电磁炉微动开关。
在电磁炉的维修方法中,这种情况可能因为电磁炉其加热/定温电阻短路导致电磁炉操作面板功率调节的这一个按钮无法使用,这时在对电磁炉进行修理的时候就需要将其损坏的元件进行更换。
Ⅳ 电磁炉电路各功能工作原理
http://www..com/s?wd=%B5%E7%B4%C5%C2%AF%B5%C4%D4%AD%C0%ED%D3%EB%CE%AC%D0%DE&lm=0&si=&rn=10&tn=sitehao123&ie=gb2312&ct=0&cl=3&f=1&rsp=3&oq=%B5%E7%B4%C5%C2%AF%B5%C4%B9%A4%D7%F7%D4%AD%C0%ED
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简介:
电磁炉属大功率大电流产品,整机供电分两路,一路为变压器降压给CPU、风扇、控制线路供电的低压部份,另一路由220V市电整流器整流,滤波经大功率复合场管(IGBT)给线圈盘供电,IGBT场管的控制信号是由锯齿波产生器、功率限幅、脉宽较正等组成。CPU为整机核心部份,它支配着整机的工作程序与保护程序,IGBT场管工作频率为20-30KHz,线圈盘周围便产生高频强电磁场,当导磁金属体(如铁锅、不锈钢材质锅)放置电磁炉上时,高频电磁场便会在金属锅具上产生涡流损耗,使其迅速发热,加热食物。因微晶玻璃具有导热作用,控温电路用热敏电阻检测微晶玻璃板温度,实行温度控制。
Ⅳ 介绍一下电磁炉电路工作原理吧!
电磁炉220v工频交流由AC IN插口接入,通过保险丝F101防止内部电路的过载及短路。为并联压敏电路,防止外部供电电压过高,往往为烧毁自身来保护后级电路的安全。C101为滤波电容,容量为2UF。C101后级为大功率桥式整流块,可将前级的220v工频交流电整流为脉动直流电,脉动直流电通过扼流圈和C102的平滑滤波,将相对平稳的直流电供向下级PAN电磁线盘,PAN线盘与C103振荡电容组成LC振荡电路,从而在线盘上产生交变磁场。
PAN电磁线盘的后级为T102电流取样变压器,通过T102次级将电流信号传递给电压比较器LM339进行检测。
T102的后级为高压保护二极D,作用为保护IGBT,防止反向高压击穿IGBT。IGBT的控制极由驱动器TA8316S驱动,TA8316S输出14KHz频率的脉冲,根据TA8316S输出的脉宽来调整IGBT通断时间的长短,从而达到调整功率的要求。
LM339为电压比较器,PD16使用两块LM339:一块为IC5,主要功能为锅具检测、温度检测;另一块为IC6,主要功能为电流检测,电压检测。IC5、IC6两个LM339比较器都将检测信号反馈到TA8316S驱动器上,从而达到调整功率的要求。
线盘中间的热敏利电阻RT通过热量变化转换为电平变化,然后通过Q601三极管推动将信号传递到TA8316S,从而调整功率的大小,以达到调整锅具的温度。
IGBT散热铝块上固定有温度开关K1,当IGBT过热时,温度开关K1的通断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接通IC1集成块①脚,通过①脚电平的高低变化,从而使IC1集成块④脚复位停机。
风扇的电源控制由IC4的第⑦脚输出高电平至三极管Q703,从而使Q703导通,风扇通过12V直流运转。
控制电路的电源主要由T101变压器的初级接入,次级输出连接有三组串联稳压电路。一组通过ZD204、C207、R204、Q203形成+5V电压,主要供给集成块IC1供电;一组通过ZD201、C203、R203、Q201形成+24V电压,主要供给集成IC3供电。另一组通过ZD203、C205、R203、Q202、R202形成+12V、+10V电源,+12V电源主要供给风扇,+10V主要供给IC6、Q301、ICS、Q602、Q601、Q501供电。
Ⅵ 电磁炉的电路图
电磁炉原理
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
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
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
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
锅的材质必须为铁质或合金钢,以其高磁导率来加强磁感,从而大大增强涡旋电场及涡流热功率。其他材质的炊具由于材料电阻率过大或过小,会造成电磁炉负荷异常而启动自动保护,不能正常工作。
同时由于铁对磁场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这样减少了很多的磁辐射,所以铁锅比其他任何材质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铁是人体长期需要摄取的必要元素,但人体只能吸收二价铁,铁锅炒菜中含的是三价铁,然而身体中的还原性维生素可将3价铁转换为2价铁以利吸收。
(6)三相电磁炉电路原理扩展阅读
工作流程
当一个回路线圈通予电流时,其效果相当于磁铁棒。因此线圈面有磁场N-S极的产生,亦即有磁通量穿越。若所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线圈的磁极和穿越回路面的磁通量都会产生变化。
当有一导磁性金属面放置于回路线圈上方时,此时金属面就会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铁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
感应的电流越大则所产生的热量就越高,煮熟食物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要使感应电流越大,则穿越金属面的磁通变化量也就要越大,当然磁场强度也就要越强。
这样一来,原先通予交流电的线圈就需要越多匝数缠绕在一起。 因为使用高强度的磁场感应,所以炉面没有电流产生,因此在烹煮食物时炉面不会产生高温,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烹煮器具。
Ⅶ 电磁炉详细的工作原理及重要电路组成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锅的材质必须为铁质或合金钢,以其高磁导率来加强磁感,从而大大增强涡旋电场及涡流热功率。 其他材质的炊具由于材料电阻率过大或过小,会造成电磁炉负荷异常而启动自动保护,不能正常工作。同时由于铁对磁场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这样减少了很多的磁辐射,所以铁锅比其他任何材质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铁是人体长期需要摄取的必要元素,但人体只能吸收二价铁,铁锅炒菜中含的是三价铁,然而身体中的还原性维生素可将3价铁转换为2价铁以利吸收。
电磁炉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一是能够产生高频交变磁场电子线路系统(含电磁炉线圈盘);二是用于固定电子线路系统,并承载锅具的结构性外壳(含能承受高温和冷热急变的炉面板)。
(1)电子线路系统包括:功率板、主机板、灯板(操控显示板)、温控、线圈盘及热敏支架、风机、电源线等。
(2)结构性外壳包括:炉面板(瓷板、黑晶板)、塑胶上下盖等;
(3)说明书、功率贴纸、操作胶片、合格证、塑胶袋、防震泡沫、包装盒、条码、卡通箱。
1、炉面板:用于承载锅具,有进口和国产,国产A、B级已能满足使用要求。
2、高压主基板:构成主电流回路。
3、低压主基板:用于电脑控制功能。
4、LED线路板:显示工作状态和传递操作指令。
5、线盘:将高频交变电流转换成交变磁场(PAN)。
6、风扇组件:散热辅助元件(FAN),降低炉内元器件温度。
7、IGBT:俗称功率管,通过低电流信号、控制大电流的通断(IGBT)。
8、桥式整流块: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BD101)。
9、热敏电阻件:将热量信号传递到控制电路。
10、热开关组件:感应IGBT工作温度,从而保护IGBT由于过热损坏
Ⅷ 电磁炉的电路板由哪些原件组成,工作原理是什么
电磁炉又称为电磁灶,1957年第一台家用电磁炉诞生于德国。1972年,美国开始生产电磁炉,20世纪80年代初电磁炉在欧美及日本开始热销。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锅的材质必须为铁质或合金钢,以其高磁导率来加强磁感,从而大大增强涡旋电场及涡流热功率。 其他材质的炊具由于材料电阻率过大或过小,会造成电磁炉负荷异常而启动自动保护,不能正常工作。同时由于铁对磁场的吸收充分、屏蔽效果也非常好,这样减少了很多的磁辐射,所以铁锅比其他任何材质的炊具也都更加安全。此外,铁是人体长期需要摄取的必要元素,但人体只能吸收二价铁,铁锅炒菜中含的是三价铁,然而身体中的还原性维生素可将3价铁转换为2价铁以利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