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电路上LA

电路上LA

发布时间:2021-11-21 02:42:12

A. 电路中为什么要加上拉电阻呢

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 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搞电平值。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

综合考虑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上拉电阻实际上是集电极输出的负载电阻。不管是在开关应用和模拟放大,此电阻的选则都不是拍脑袋的。工作在线性范围就不多说了,在这里是讨论的是晶体管是开关应用,所以只谈开关方式。找个TTL器件的资料单独看末级就可以了,内部都有负载电阻根据不同驱动能力和速度要求这个电阻值不同,低功耗的电阻值大,速度快的电阻值小。但芯片制造商很难满足应用的需要不可能同种功能芯片做许多种,因此干脆不做这个负载电阻,改由使用者自己自由选择外接,所以就出现OC、OD输出的芯片。由于数字应用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和截止区,对负载电阻要求不高,电阻值小到只要不小到损坏末级晶体管就可以,大到输出上升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就可,随便选一个都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一个电路设计是否优秀这些细节也是要考虑的。集电极输出的开关电路不管是开还是关对地始终是通的,晶体管导通时电流从负载电阻经导通的晶体管到地,截止时电流从负载电阻经负载的输入电阻到地,如果负载电阻选择小点功耗就会大,这在电池供电和要求功耗小的系统设计中是要尽量避免的,如果电阻选择大又会带来信号上升沿的延时,因为负载的输入电容在上升沿是通过无源的上拉电阻充电,电阻越大上升时间越长,下降沿是通过有源晶体管放电,时间取决于器件本身。因此设计者在选择上拉电阻值时,要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在功耗和速度上兼顾.

B. 电路中上拉电阻的工作原理如何

电源到元件间的叫上拉电阻,作用是平时使该脚为高电平
地到元件间的叫下拉电阻,作用是平回时使该脚答为低电平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范围由器件来定(我们一般用10K)
+Vcc
+------+=上拉电阻
|+-----+
|元件|
|+-----+
+------+=下拉电阻
-Gnd
一般来说上拉或下拉电阻的作用是增大电流,加强电路的驱动能力
比如说51的p1口
还有,p0口必须接上拉电阻才可以作为io口使用
上拉和下拉的区别是一个为拉电流,一个为灌电流
一般来说灌电流比拉电流要大
也就是灌电流驱动能力强一些

C. 上拉电路的原理.上拉电路是怎么上拉的

通常就是端口接一个1K~50K的电阻到电源正极。主要原因就是在一开始通电时,要给端口一个确定的电位,或高或低,而以前的集成电路端口大多没有集成或是功耗原因,没有上拉电阻,这就要外接才行

D. 电路中为什么要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一般应用在数字电路的i/o端。
一般来说i/o端增加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有两个作用:
1、确认初始态。这个对于采用cmos工艺的数字电路尤其重要。因为如果不加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当电路上电后,栅电压属于三态(可高可低),对内部电路初始态会造成影响。
2、增加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会对数字信号的沿造成影响。上拉电阻会减小数字信号上升沿时间,上拉电阻会减小数字信号下降沿时间。需要根据电路对沿的要求来匹配。

E. 电路中的弱电拉高和普通的上拉有什么区别

上拉是指通过一个连接在IO口可电源之间的电阻将不确定或高电平驱动能力不够的电位控制在高电平。
上拉电阻越大,驱动能力越强,抗干扰能力越强,功耗也越大。在高速电路中,对信号上升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需要注意。
上拉电阻一般取值在1kΩ~10kΩ之间。
弱上拉和强上拉的说法不是很规范!

F. 什么是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都有什么用

一、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

上拉电阻的作用:

1、当TTL电路驱动CMOS电路时,如果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MO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 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使用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3、为增强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MO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以降低输入阻抗, 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二、下拉电阻是直接接到地上,接二极管的时候电阻末端是低电平。

下拉电阻的作用:

1、提高电压准位:

a、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 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b、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2、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3、N/Apin防静电、防干扰: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 提供泄荷通路。

同时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4、电阻匹配,抑制反射波干扰: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5、预设空间状态/缺省电位:在一些 CMOS 输入端接上或下拉电阻是为了预设缺省电位。 当你不用这些引脚的时候, 这些输入端下拉接 0 或上拉接 1。在I2C总线等总线上,空闲时的状态是由上下拉电阻获得

6、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输入端如果是高阻状态,或者高阻抗输入端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随机电平而影响电路工作。

同样如果输出端处于被动状态,需要加上拉或下拉,如输出端仅仅是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电路上LA扩展阅读:

上拉电阻的缺点:

当电流流经时其将消耗额外的能量,并且可能会引起输出电平的延迟。某些逻辑芯片对于经过上拉电阻引入的电源供应瞬间状态较为敏感,这样就迫使为上拉电阻配置独立的、带有滤波的电压源。

下拉电阻原则和上拉电阻是一样的,下拉电阻的选择应结合开关管特性和下级电路的输入特性进行设定,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驱动能力与功耗的平衡。以上拉电阻为例,一般地说,上拉电阻越小,驱动能力越强,但功耗越大,设计时应注意两者之间的均衡。

2、下级电路的驱动需求。同样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高电平时,开关管断开,上拉电阻应适当选择以能够向下级电路提供足够的电流。

3、高低电平的设定。不同电路的高低电平的门槛电平会有不同,电阻应适当设定以确保能输出正确的电平。以上拉电阻为例,当输出低电平时,开关管导通,上拉电阻和开关管导通电阻分压值应确保在零电平门槛之下。

4、频率特性。以上拉电阻为例,上拉电阻和开关管漏源级之间的电容和下级电路之间的输入电容会形成RC延迟,电阻越大,延迟越大。上拉电阻的设定应考虑电路在这方面的需求。

OC门输出高电平时是一个高阻态,其上拉电流要由上拉电阻来提供,设输入端每端口不大于100uA,设输出口驱动电流约500uA,标准工作电压是5V,输入口的高低电平门限为0.8V(低于此值为低电平);2V(高电平门限值)。

G. 电路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子有什么作用》

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但有些场合却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通过上拉电阻或者下拉电阻就可以使电路处于稳定的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输出高电平是要有足够的电流给后面的输入口,输出低电平要限制住吸入电流的大小

上下拉电阻的应用道理类似,下面就以上拉电阻为例说明:
1.上拉电阻的作用
① 当前端逻辑输出驱动输出的高电平低于后级逻辑电路输入的最低高电平时,就需要在前级的输入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同时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以增强抗干扰能力。
②为加大高电平输出时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引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③OC门必须加上上拉电阻是引脚悬空有确定的状态,实现“线与”功能。

④在CMO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引脚不能悬空,一般都要接上上拉电阻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⑤引脚悬空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电磁干扰,加上拉电阻可以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⑥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阻抗,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的原理差不多,只是拉到GND去而已,那样电平就会被拉低。 下拉电阻一般用于设定低电平或者是阻抗匹配(抗回波干扰)。
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一般说法是拉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的,也就是灌电流。

H. 什么是漏极开路什么是上拉电阻·电路,下拉呢

一、漏极开路:漏极开路(Open Drain)即高阻状态,适用于输入/输出,其可独立输入/输出低电平和高阻状态,若需要产生高电平,则需使用外部上拉电阻或使用如LCX245等电平转换芯片。同时具有很大的驱动能力,可以作为缓冲器使用。

二、上拉电阻·电路:含有上拉电阻的电路组成叫做上拉电阻·电路。在上拉电阻所连接的导线上,如果外部组件未启用,上拉电阻则“微弱地”将输入电压信号“拉高”。当外部组件未连接时,对输入端来说,外部“看上去”就是高阻抗的。

通过上拉电阻可以将输入端口处的电压拉高到高电平。如果外部组件启用,它将取消上拉电阻所设置的高电平。通过这样,上拉电阻可以使引脚即使在未连接外部组件的时候也能保持确定的逻辑电平。

三、下拉电阻·电路:含有下拉电阻的电路组成叫做下拉电阻·电路。下拉电阻是直接接到地上,接二极管的时候电阻末端是低电平。概述图中,下部的一个偏置电阻因为是接地,因而叫做下拉电阻,意思是将电路节点的电平向低方向(地)拉。

(8)电路上LA扩展阅读:

上拉电阻·电路的作用:

1、当TTL电路驱动CMOS电路时,如果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MO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 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OC门电路必须使用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3、为增强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MO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以降低输入阻抗, 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I. 在电路设计中,上拉电阻的作用是什么

专业解答:

1:电路设计中,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2: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阅读全文

与电路上LA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boost电路原理 浏览:225
飞涂外墙防水胶怎么样 浏览:8
如何查询百邦维修进度 浏览:742
广东gf防水材料多少钱一公斤 浏览:348
胶州仿古家具市场在哪里 浏览:249
汽车水泵保修期限 浏览:101
赣州市哪里回收旧家电 浏览: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浏览:539
房屋漏水物业如何维修 浏览:54
前锋热水器泸州维修点 浏览:768
电动车维修技巧免费视频教程全集 浏览:449
电影里的智能家居 浏览:277
塔吊维修怎么写 浏览: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浏览:927
多久压电路 浏览:328
济南历城区家电维修地址 浏览:429
买华为平板如何注意买到翻新机 浏览:162
switch如何验证是不是翻新 浏览:275
济南lg空调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286
小米虹口维修点 浏览: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