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相桥式全控拓扑R和LR的区别
三相桥式全控拓扑R和LR的区别?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整流电路在自动控制系统、测量系统和发电机励磁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常用的三相整流电路有三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由于整流电路涉及到交流信号、直流信号以及触发信号,同时包含晶闸管、电容、电感、电阻等多种元件,采用常规电路分析方法显得相当繁琐,高压情况下实验也难顺利进行。Matlab提供的可视化仿真工具Simtlink可直接建立电路仿真模型,随意改变仿真参数,并且立即可得到任意的仿真结果,直观性强,进一步省去了编程的步骤。本文利用Simulink对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进行建模,对不同控制角、桥故障情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既进一步加深了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理论,同时也为现代电力电子实验教学奠定良好的实验基础。
1 电路的构成及工作特点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是由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演变而来的,它由三相半波共阴极接法(VT1,VT3,VT5)和三相半波共阳极接法(VT1,VT6,VT2)的串联组合。
B. ups不间断电源设备的三相不间断电源的新进展
对三相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各模块电路拓扑、整机电路结构以及各种流行控制策略做了一个概括性评析,指出了不间断电源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当前研究的新热点,最后对UPS的发展动向做出了预言。 UPS的可靠运行离不开各模块的协调工作,下面就UPS主要功能模块电路拓扑进行简要分析。
1.1 整流和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整流电路在应用中构成直流电源装置,是公共电网与电力电子装置的接口电路,其性能将影响公共电网的运行和用电质量。高性能的UPS要求有较高的输入功率因数,并尽量减少输入电流的谐波分量。传统单相UPS多采用模拟方法,三相UPS多采用相控式整流电路和电压型单管整流电路。
1.1.1传统三相相控式整流电路和电压型单管整流电路
相控式整流电路采用半控式功率器件作为开关,存在着以下问题:
1)网侧谐波电流的存在将降低设备网侧功率因数,增加无功功率;
2)相控整流换流方式,导致换流期中电网电压畸变,不仅使自身电路性能受到影响,而且对电网产生干扰,对同一接地点的网间其他设备带来不良影响;
3)相控整流环节是一个时滞环节,无法实现输出电压的快速调节。
电压型单管整流电路是三相不控整流桥加Boost电路的简称,它的缺点是:电流峰值大,不仅妨碍系统功率的提高,也增加了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为了保持网侧功率因数的提高,Boost电路必须有一定的升压比,这对三相电路会导致直流输出电压过高。
1.1.2电流型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电流型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1所示,其优点是反馈控制简单,不需要在控制电路中加入电流反馈,只须调节各开关管的占空比就可以实现输入电流正弦化;直流侧的电压较低。缺点是输入电流正弦度不是很好,在输入侧必须加入并联电容,实现移相。这种电路现在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种电路适用于大功率整流电路且对功率因数要求不高的场合。
1.1.3电压型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电压型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2所示,其特点是采用高频PWM整流技术,器件处于高频开关状态,由于器件的开通和关断状态可以控制,所以整流器的电流波形是可控制的。这种电路的优点是可以得到与输入电压同相位的输入电流,也就是输入功率因数为1,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可以接近为零;能量可以双向流动,正常时能量从交流侧向直流侧流动,直流输出电压高于给定值时,能量从直流侧向交流侧流动,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缺点是属于Boost型整流电路,直流侧电压要求较高。这种电路也是研究的热点。
1.2 蓄电池组和充放电电路
蓄电池组是UPS的储能单元,市电正常时它吸收来自市电的能量并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起来,一旦市电中断,它把储存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向逆变器供电,维持负载供电的连续性。在中小功率的UPS系统中,电池组的电压通常比较低,因此,通常使用能量能够双向流动的充放电电路[4]。大功率系统中为了提高效率,简化电路通常直接把电池组并接在直流母线上。
1.3 逆变电路
逆变器是UPS的核心,它把直流电能转换成用户所需的稳压稳频的交流电能。下面仍以三相逆变器为对象分析逆变器的研究热点。
1.3.1三相半桥式逆变电路
在三相逆变电路中以三相半桥桥式电路应用最为普遍,这种电路的特点是采用全控型器件组成逆变器,存在着功率密度高,性能好,小型轻量化等优点。这种电路便于使用新的控制策略以提高逆变器的质量。但是,要实现带100%的独立负载是比较困难的。
1.3.2H桥逆变器
对于超大容量的逆变器,由于功率等级的大幅度提高,对逆变器的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H桥臂逆变器便是选择之一。这种逆变器输出变压器采用多绕组接法,输出变压器的原边采用3个独立的绕组,逆变器输出采用3个独立的H桥。这样控制方便,但是成本较高。
1.3.3三相四桥臂变换技术
由于三相电路中,三桥臂逆变器本身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人们开始寻求新的电路结构,于是出现了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如图3所示。这种电路结构输出为三相四线制,三相电压可以独立控制,控制方法灵活,但是这种拓扑的算法比较复杂,PWM矢量在三维空间中旋转,必须采用数字控制方法才能实现空间PWM波形的生成,这种电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1.4 三相UPS整机电路
1.4.1传统三相UPS电路结构
传统的三相UPS结构,输入采用晶闸管整流,输出采用逆变器,电池直接挂接于直流母线,整流器同时作为充电器。输出采用变压器隔离,可以实现输入输出完全隔离,确保电网的扰动不会对负载造成干扰。市电断电时,电池通过逆变器输出稳定的交流电;在逆变器出现故障时,通过旁路输出电压,保证了供电的可靠性。这种结构的主要缺点是体积和重量都比较大。
1.4.2高频链式三相UPS
为了降低成本,减小UPS的体积和重量,出现了高频链式三相UPS,如图4所示。这种电路省去了庞大的工频变压器,输入采用高频整流,可以获得较高的输入功率因数和较低的输入谐波电流。其缺点是输入输出没有变压器隔离,电网的扰动可能会给UPS的输出造成扰动;输出三相电压靠电池和电容中点形成中线,所以在控制中必须保持正负直流电压幅值的相等,否则输出中线会有较大的直流成分,对负载和负载中的变压器不利;输入采用三相四线制,中线有电流流过,可能会造成中线电位偏移,对负载造成干扰;输入输出不隔离,并联时的环流问题较难解决。
1.4.3新的在线互动式UPS
由于以上两种UPS都要经过两次满功率变换,因此系统的效率较低,从提高系统效率的角度出发,出现了一种串并联补偿式的大容量结构,是一种新的在线互动式结构,如图5所示。这种拓扑输入输出同样没有变压器隔离,所以会有高频链式UPS的缺点。这种UPS的输出频率必须保持与电网一致,而且对电网的扰动的抑制能力不强,因而供电质量比传统的三相UPS差。它的特点是从输入到输出间的能量不是经过满功率的变换,同样是由两个高频变换器组成,但是变换器1最大只承受20%的功率,从成本上讲,这种结构的成本更低。在控制方法上,变换器1是一个电压补偿器,用于补偿电网电压的畸变;变换器2是一个电流补偿器,用于补偿负载的谐波电流,并且在市电断电时作为满功率电压型逆变器向负载供电。
1.4.4输入输出隔离的高频链UPS
由于传统工频UPS的输入输出带有隔离变压器,输出有很好的隔离特性,高频链式的UPS有很好的输入特性,因此,出现了这种带有输入输出隔离的高频链式的UPS如图6所示。由于高频整流的缺点,在输入侧必须接一个自耦变压器降压,增加了整机的重量和成本;另外,由于输入采用了高频变换器,整机的效率比高频链式和传统式UPS的效率都低。但是,由于输入功率因数是1,没有谐波电流,所以所消耗的总电能低于传统三相UPS。
1.4.5输入输出并联的UPS
这种电路中,输入端由多个整流器并联而成,给直流母线供电,同时直流母线给多个逆变器提供直流电压,多个逆变器的输出端直接连接同时给负载供电。这种方式可以增强UPS的容量,增加系统的可靠性,成本下降,可维护性增强,但是,并联模块越多,各模块间的均流问题越难解决。 随着控制理论和功能丰富,性能优良的各种微控制器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多种离散化控制方法。从控制反馈回路的数目可分为单环、双环、多环控制。在硬件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反馈回路数目,可以提高控制效果。从控制原理上看包括数字PID控制、状态反馈控制、无差拍控制、重复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路控制、空间矢量控制等方法。
数字PID控制控制的适应性好,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算法简单明了,便于用单片机或DSP实现。但是存在两方面的局限性:一方面是系统的采样量化误差降低了算法的控制精度;另一方面,采样和计算延时使得被控系统成为一个具有纯时间滞后的系统,造成PID控制器稳定域减少,增加了设计难度。
预测控制可以实现很小的输出电流畸变,抗噪音能力强,但是,这种算法要求知道精确的负载模型和电路参数,因此鲁棒性差,而且由于数值计算造成的延时在实际应用中也是一个问题。滞环控制具有快速的响应速度,较高的稳定性,但是滞环控制的开关频率不固定,使电路工作可靠性下降,输出电压的频谱变差,对系统性能不利。
无差拍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根据逆变器的状态方程和输出反馈信号推算出下一个开关周期的PWM脉冲宽度,因此,从理论上可以使输出电压在相位和幅值上都非常接近参考电压,由负载变化或非线性负载引起的输出电压误差可在一个开关周期内得到校正。但是,无差拍控制是一种基于被控制对象精确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鲁棒性很差。
滑摸控制是一种非线性控制,这种控制的特点是控制的非连续性。这种控制既可以用于线性系统也可用于非线性系统。这种控制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缺点是要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滑模面是很困难的。
重复控制是一种基于内模原理的控制方法。逆变器采用重复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因整流桥负载引起的输出电压波形周期性的畸变。重复控制器可以消除周期性干扰产生的稳态误差,但是,由于重复控制延时一个工频周期的控制特点,使得单独使用重复控制的UPS逆变器动态特性极差。
模糊控制属于智能控制的范畴。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不需要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因此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模糊控制类似于传统的PD控制,因而这种控制有很快的响应速度,但是其静态特性不令人满意。神经元网络控制是模拟人脑神经中枢系统智能活动的一种控制方式。神经网络具有非线性映射能力、并行计算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等优点,已广泛地应用于控制领域,尤其是非线性系统领域。在神经网络结构的设计、学习算法等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硬件系统的限制,神经网络控制还无法实现对逆变器输出电压波形进行在线控制,多数应用都是采用离线学习获得优化的控制规律,然后利用得到的规律实现在线控制。
谐波注入式PWM技术,直流母线电压的利用率基本上可以达到loo%。这种方法对于电压开环的控制系统非常有效,但在闭环控制系统中由于谐波注入的初始相位必须与基波保持一致,在电压瞬时值控制中电压基波的初始相位无法精确定位而难以应用。
空间矢量PWM具有电流畸变小、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高以及易于数字化实现等优点,因此得到了较多的应用。这种控制方式也需要电路的精确模型。
上述各种控制方案都有其优势,但是也有其不足。同时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形成复合控制的控制方案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美国UPS厂商APC公司,总结并归纳了UPS供电系统当前面临的、也是今后必须解决的5个方面的问题:
1)生命成本周期问题;
2)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可适应性及可扩展性问题;
3)提高不间断电源的可用性问题;
4)不间断电源对供电系统的可管理性问题;
5)可服务性问题。 不间断电源的发展动向是UPS的多机并联冗余化,采用冗余并机技术提高UPS的容量和可靠性;采用功能更丰富的硬件设备实现全数字控制,使各种先进的复杂控制算法得以运用而不断提高UPS的性能,即向数字化和高频化发展;UPS的进一步智能化和网络化,使计算机网络成为不间断网络。
4.1 UPS的多机并联技术实现冗余化
UPS的并联技术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可以灵活地扩大电源系统的容量;
2)可以组成并联冗余系统以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3)极高的系统可维修性,当单台电源出现故障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热插拔的方式进行更换和维修。
采用并联技术可以形成具有容错功能的冗余式供电系统,从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冗余配置方案:
1)集中式并联控制;
2)主从式并联控制;
3)分散式并联控制;
4)环链式并联控制;
5)无线式并联控制。
这几种并联方式,从可靠性的角度看,集中式最差,无线式控制最好,也成为研究热点。
4.2 UPS的数字化、高频化
最初的UPS采用模拟控制方法有很多局限性。随着数字处理器计算速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各种先进的数字控制方法得以实现,使UPS的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设计周期缩短,性能大为提高。UPS高频化,有效地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并可消除变压器和电感的音频噪音,同时改善了输出电压的动态响应能力。数字化控制方法成了当今交流电源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方法相互渗透,互相结合形成复合控制方案。数字化复合控制是UPS控制的一个发展方向。
4.3 UPS的智能化、网络化
为了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UPS中已经开始配置RS232接口、RS485接口、USB接口、SNMP卡和MODEM结合,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部分,具有以下优异的智能化、网络化特性。
1)实时监控功能它对UPS各模拟参量和表示工作状态的开关量进行实时高速采样,实现数字式监控。
2)自诊断、自保护功能 UPS将实时采集来的各项模拟参量和工作状态数据以及系统中的关键硬件设备的数据与正常值进行分析比较,以判断UPS是否有故障隐患存在。如果有故障,根据相应的故障信息级别在控制面板的显示屏上以友好的图形界面、文字提示方式报警,或者在现场和控制室以指示灯灯光、报警器呜叫方式报警、也可以用自动拨通电话等方式报警,并做出相应的保护动作。
3)人机对话的控制方式大型UPS可向用户提供监控器液晶显示屏,以图形和文字方式显示工作流程和参数信息。可以提供让用户操作的可视化菜单。并以帮助和不断提示的方式引导用户按照既定方式处理故障,有效防止误操作。
4)远程控制功能在网络化时代,UPS不仅应能向由它直接供电的硬件设备提供保护,还应该对整个网络中的运行程序和数据以及数据的传输途径进行全面地保护,使之成为不间断网络。这就意味着UPS应配置相应的电源监控软件、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管理器,使其具有远程管理能力,用户可执行UPS与网络平台之间的远程监控和数据的网络通信操作,使UPS成为网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由网管员通过网管软件监控多台UPS,而且被管理的UPS可以在同一个LAN也可以在不同的LAN,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纳入网络管理系统来管理UPS。
由于未来网络的广泛化和全球化,必然带来网络的复杂化,多种形式的网络系统连接在一起。作为网络系统的一部分,要求UPS能够实现在各种网络平台上的监控,而且随着Internet、Intranet和电子商务的超高速发展,用户对网络的可用性要求会越来越高,使UPS从对网络关键设备的保护延伸至对整个网络路径的保护。
C. 三桥自动颗粒包装机dxdk-40Ⅱ谁会修理 会的留言 感兴趣的 也来
该机电路简单,乱跑光电 可以换一个光标传感器试试!
具体毛病讲一下,我有同型号的机器!
D. 三桥为什么每天都有放炮的声音
排气管放炮就是未燃烧完的可燃混合气在排气管内重新燃烧发出的爆炸声,并且常伴有火星冒出,就是俗称排气管放炮。多发生的车辆启动和行驶过程中。
一、原因
1.混合气过浓
发动机的可燃混合气由于过浓而未能完全燃烧,随废气排出,未点火燃烧的可燃混合气进入排气管,在排气管内遇到新鲜空气又重新燃烧发出爆炸声。可燃混合气过浓造成排气管放炮的现象,在发动机低速运转时,声音沉重而不稳定;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排气管放炮明显好转,甚至消失,是判断混合气过浓引起排气管放炮的一个标志。
2,浮子室油位过高
浮子室油位过高,不仅会造成可燃混合气过浓,而且使部分燃油未经充分雾化直接进入气缸内,在气缸内未完全燃烧,又随废气排人消声器内重新燃烧,发生放炮现象。
若从消声器排出大量油珠,停机后仍有燃油流出,说明浮子室油位过高或浮子室油针密封不严,应对化油器进行清洗或更换。
3.点火提前角过小
四冲发动机气门间隙不对,气门烧蚀关闭不严,气门相位重叠角过大,正时齿轮安装不对引起排气门早开,从而产生入炮现象。点火过迟,使可燃混合气燃烧时间拖长,未燃烧完的可燃混合气在消声器内又产生二次燃烧,引起排气管放炮。这时,应调整点火提前角时间或更换磁电机。
4.火花塞断火或火弱
某一冲程的可燃混合气未能点燃,排人消声后又被下一冲程的高温气体点燃。这种现象断续而无规律,发动机功率明显下降,加速时很容易熄火。这时,应拆下火花塞做跳火试验,若火花塞断火或火弱,应清除积炭或更换新件。
5.起动时进油过多
多次起动下面功造成可燃混合气过浓,不仅使气缸内积有大量的燃油,而且会从消声器内排出大量的油珠,发动机起动后消声器内的燃油燃烧造成放炮。起动时加空油过多。其症状是起动困难,一旦起动就有可能伴随着一个猛烈的放炮声和滚滚浓烟,之后,发动机在任何工况下工作正常无放炮声。这和现象,随着发动机的正常运转会自行消失。
6.点火线圈故障
点火线圈受潮或漏电,其实属于电路故障,即使CDI、高压包和火花塞都正常,也会造成点火不稳定或断火,造成放炮
7.混合气过稀
一般发生在发动机在中高速时排气管放炮,加油后有所好转或消失,这是是由于火花能量不足以点燃过稀的混合气,被排入排气管后燃烧放炮。一般情况,只要疏通一下油路喷油器,调整好喷油量,故障即可消失。
二、以上是整体分析,下面从软件硬件两方面分析一下
1. 硬件。
氧传感器如果不正常,很可能导致空燃比的闭环功能失效,那么混合气的控制就没法保证了。虽然零部件大批量失效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
2. 软件。
软件出故障的可能性大于硬件。认为有这么几个可能:
1)空燃比闭环控制算法的鲁棒性不强,造成了在加油、松油门这两个工况下,空燃比失控,造成燃烧问题。
2)氧传感器底层驱动问题,导致传感器无法正确反映空燃比。
3)点火提前角过小,导致混合气无法完全燃烧就被排出,在排气管中发生二次燃烧。
三、解决思路:
1.在标定软件中将空燃比闭环关闭,在开环模式下验证一下,看是否有仍然有类似问题出现,如果有,证明是空燃比闭环问题。
之后可以从硬件和软件的1)2)中继续查找。
2. 把点火提前角的修正关闭,从点火角的思路查找。
E. 松下伺服电机报警显示ERR 70后断电重启开机不到10分钟又报警了什么问题,怎么修
故障代码中无此代码,应属于其他异常范围。
F. 从西安三桥到丰一新都市做什么线路车
座地铁到金花路,座528就到了
G. 经过三桥的公交车线路,到三桥的公交车怎么坐
公交线路:旅游城巴1线,全程约40.8公里
1、从佛山站步行约90米,到达佛山火车站
2、乘坐旅游城巴1线,经过54站, 到达新田小学站
3、步行约1.2公里,到达三桥市
H. 求,中频炉电流过大,直流电压上不去,求答
先断开逆变后级电路,合闸上去看能不能把直流电压升到500V左右,如能升到500V说明直流部分电路正常,不能升到500V说明电源整流硅的问题。再查逆变电路,各KK管是否正常,水冷电容有没有漏电或内部短路,一组组分开查。观看频率表是否正常,或用频率表测量较准确。不正常则在主板上进行调试。
I. 三相四桥臂逆变器和三相三桥臂逆变器的不同
延时一两个微秒是死区时间。s1和s4的通断时间是完全一致的,使用同一驱动信号。s2和s3的通断时间是完全一致的,使用同一驱动信号。这两路驱动信号又是由一路信号倒相再加入死区时间产生的。
J. 嗯,从三桥车辆厂到马唯一最佳线路是什么从三桥坐公交到兴平马嵬驿
换乘方便用时较少的路线:912路>咸阳59路>4路>兴平1路,共75站,14元。
1、三桥车辆厂步行407米,到西安车辆厂公交站乘坐912路,2站到达三桥公交站;
2、同站换乘咸阳59路,37站到达陕广市场公交站;
3、同站换乘4路,20站到达兴平公交站;
4、步行104米,到兴平汽车站公交站换乘兴平1路,16站到达马嵬中学公交站。
4、步行1.3公里,到达马嵬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