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rc电路频率

rc电路频率

发布时间:2021-10-18 15:19:27

A. RC谐振电路的频率计算公式

1、计算前提:

由于电路参数的不可能完全一致,必然存在一些差异,导致两只三极管中其中的一只导通程度高于另外一只三极管。

2、计算原理:

假设VT1导通程度高于VT2,VT1的集电极电流大于VT2的集电极电流,则通过C1反馈导致VT2的基极电位B点电位变低,基极电流变小,加速VT2的集电极电流变小,D点电位升高,从而导致C点电位升VT1的基极电位C点电位升高。C点电位升高使VT1基极电流增大,集电极电流增大,如此形成正反馈:使VT1迅速饱和,而VT1饱和其CE结近似于短路,C1端电压突变到接近于零,迫使VT2的基极电位B点电位瞬间下降到接近0,于是VT2可靠截止。随着VT1饱和,C1的放电基本完成,其端电压近似为0,因为此时A点电位近似为0,C1通过R2缓慢充电使B点电位缓慢上升,当B点电位上升到0.5V以上时,VT2的基极开始有电流流过,其集电极电流开始形成,随着C1充电的进行,其端电压开始不断增高,B点电位不断上升,VT2的基极电位不断上升,基极电流不断增大,集电极电流进一步增大,其集电极电流增大导致D点电位不断下降,D点电位下降导致C点电位下降,三极管VT1的基极电位开始下降,其基极电流开始减小,基极电流变小导致其集电极电流变小,VT1退出饱和,A点电位开始升高迫使B点对地电位进一步升高,B点电位的升高又进一步增大了VT2的基极电流,从而形成一个正反馈导致VT2迅速饱和,而VT2饱和又导致C2端电压发生跳变使C点电位近似为0导致VT1迅速截至,如此循环形成振荡。

3、图示过程:

现以C1为例简述之:C1的充电是由+5V经R2到B,经电容器C1负极到电容器C1的正极再到A经VT1的CE结到地;C1的放电途径则由+5V经R1,LED到A经电容器C1的正极到电容器C1的负极再到B点,经三极管VT2的BE结到地形成回路。有同学提出电容器的正负极接法问题,附图为正确的接法!如果R1值较大,电源电压不高,对调电容器的极性电路仍然会正常工作。在极性不确定电路中电解电容器的极性问题大家可以这样设置:尽可能使电解电容器工作在反向电流较小的状态!附图电路中+5V-R2-B-C1负极-C1正极-A-VT1的CE结-地回路电流相对于+5V-R1-LED1-A-C1正极-C1负极-B-VT2的BE结-地回路电流要小的多,所以,附图接法较为可靠。

3、周期计算:

振荡周期:T=T1+T2=0.7(R2*C1+R3*C2),因为电容器的放电时间远小于充电时间,而且是在另外一个电容器的充电时间段内完成的放电,所以没有影响振荡周期(充放电时间的定义是以具体的电路图为准,也可以将放电时间与充电时间的定义进行交换,不影响具体电路的分析,例如,我们在附图电路中对C1充放电的定义可以将+5V-R1-LED-A-C1正极-C1负极-B-VT2的BE结-地回路定义为充电回路,另外一个方向定义为放电回路都不影响对电路的分析)

B. RC电路如图所示,试求电路的截止频率

截止频率fo=1/(2πRC)
代入数据:
a、fo=1/(2πx1.2x10^3x1000x10^-12)=1/(2πx1.2x10^-9)=10^9/(2πx1.2)=132.6MHz
b、1/(2πx10^3x10^-6)=10^3/2π=159Hz

C. RC振荡电路传输系数F=U2/U1,里面公式有频率Wo和W分别代表什么频率

这个主要是用在文氏桥振荡器里的正反馈网络,w0是1/RC那个式子,w是当前输入信号频率。
这个网络回的作用,图里的表达式答和文字已经说的很明白,就是不论w比w0大还是小,输出电压U2都不是最大的,只有w=w0时U2最大,也即正反馈最强(为1/3)。

D. RC电路的频率响应是什么

电容阻抗为1/jwC和R串并联组成二端口网络,输出比上输入就是频率相应,求模值就是幅频响应。

E. 关于RC电路的频率特性问题,求解答


正弦相量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值为:Xc=1/(ωC),写作为相量形式:Zc=-jXc=-j/(ωC)。

变化为:1/(jωC)和原来的形式是完全等效的。因为这里“j”为虚部单位,并不是一个固定数字;虚部单位具有:j×j=j²=-1的性质,所以才称为“虚部单位”,这样:

-j/(ωC)=j×(-j)/(jωC)=1/(jωC)。

F. RC电路为什么频率越高,耗损越少

其实,在交流电中,电容就表示为一个电抗Xc,输出就是 Xc与电阻R的分压所得,或取自电阻电压,或取自电容电压。而你通过电容的阻抗表达式 Xc=1/2πfC,自然会明白,容抗Xc值与频率及电容值(容量)成反比的,因此频率(或电容值)越高容抗就越小,那么他们的分压就有了变化。这个你应该会明白和计算的。

G. 什么是RC电路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分为两个部分: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RC电路包含电容,所以输出与输入信号的角频率ω有关
幅频特性就是模与角频率的关系,相频特性就是幅角与角频率的关系。
比如RC串联:I(相量)=U(相量)/(R-J(1/wc)),电流的模I=U/(sqrt(R^2+(1/wc)^2))幅角ψ=arctan((-1/wc)/R) ,明显ψ为负值,电流相位滞后电压相位|ψ|度

H. RC电路频率问题

应该是RL电路的频率问题吧!
因为在交流电路中除了电阻以外一般还有电感(因为发电机线圈绕组就是一个电感),电阻和频率是没有关系的 ,与之串联的电感存在感抗,频率越高感抗越大,而整个电路阻抗分别于电阻、感抗有关,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电压是和电流同相的。串联电路中电感电压超前电流90度,而整个电路的阻抗角就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对RL电路的相位差φ为
φ=arctgXL/R
可见,频率增加感抗越大,φ也也越大。

I. RC脉冲电路中的电阻与频率有什么关系

对整个电路图不清楚,如果有色环的话就认色环吧!
识别方法:
熟记第一、二环每种颜色所代表的数。可这样记忆: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黑0。这样连起来读,多复诵几遍便可记住。
记准记牢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 阻值范围,这一点是快识的关键。具体是:
金色:几点几 Ω
黑色:几十几 Ω
棕色:几百几十 Ω
红色:几点几 kΩ
橙色:几十几 kΩ
黄色:几百几十 kΩ
绿色:几点几 MΩ
蓝色:几十几 MΩ
从数量级来看,在体上可把它们划分为三个大的等级,即:金、黑、棕色是欧姆级的;红橙\'、黄色是千欧级的;绿、蓝色则是兆欧级的。这样划分一下是为了便于记忆。
(3)当第二环是黑色时,第三环颜色所代表的则是整数,即几,几十,几百 kΩ等,这是读数时的特殊情况,要注意。例如第三环是红色,则其阻值即是整几kΩ的。
(4)记住第四环颜色所代表的误差,即:金色为5%;银色为10%;无色为20%。
下面举例说明:
例1当四个色环依次是黄、橙、红、金色时,因第三环为红色、阻值范围是几点几kΩ的,按照黄、橙两色分别代表的数"4"和"3"代入,,则其读数为43 kΩ。第环是金色表示误差为5%。
例2当四个色环依次是棕、黑、橙、金色时,因第三环为橙色,第二环又是黑色,阻值应是整几十kΩ的,按棕色代表的数"1"代入,读数为10 kΩ。第四环是金色,其误差为5%
在某些不好区分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比两个起始端的色彩,因为计算的起始部分即第1色彩不会是金、银、黑3种颜色。如果靠近边缘的是这3种色彩,则需要倒过来计算。
色环电阻的色彩标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4色环的标注方式,令一种采用5色环的标注方式。两者的区别在于:4色环的用前两位表示电阻的有效数字,而5色环电阻用前三位表示该电阻的有效数字,两者的倒数第2位表示了电阻的有效数字的乘数,最后一位表示了该电阻的误差。

对于4色环电阻,其阻值计算方法位:

阻值=(第1色环数值*10+第2色环数值)*第3位色环代表之所乘数
对于5色环电阻,其阻值计算方法位:
阻值=(第1色环数值*100+第2色环数值*10+第3位色环数值)*第4位色环代表之所乘数
例1:某4色环电阻色彩标识如下:
该电阻标称阻值=26*107=260,000,000Ω=260MΩ,误差范围±5%

J. rc滤波时间常数和截止频率

首先,你的理解是对的.
其次,时间常数和截止频率是从不同方面分析RC充电电路所用的描述量.
当我们从时域角度分析RC电路,我们会用RC充电常数.
当我们从频域角度分析RC电路(即RC滤波器),我们会用截止频率.当输入量的频率等于截止频率时,输出与输入的幅值之比为0.707,即增益为-3dB.
另外,你所说的“比如在有源低通滤波器输入端的RC,他的截止频率是1/2 π RC”不对,应该是无源滤波器,最简单的RC滤波器是无源的.
最后,你可以找本电路教材看下,上面有具体解析步骤.

阅读全文

与rc电路频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boost电路原理 浏览:225
飞涂外墙防水胶怎么样 浏览:8
如何查询百邦维修进度 浏览:742
广东gf防水材料多少钱一公斤 浏览:348
胶州仿古家具市场在哪里 浏览:249
汽车水泵保修期限 浏览:101
赣州市哪里回收旧家电 浏览: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浏览:539
房屋漏水物业如何维修 浏览:54
前锋热水器泸州维修点 浏览:768
电动车维修技巧免费视频教程全集 浏览:449
电影里的智能家居 浏览:277
塔吊维修怎么写 浏览: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浏览:927
多久压电路 浏览:328
济南历城区家电维修地址 浏览:429
买华为平板如何注意买到翻新机 浏览:162
switch如何验证是不是翻新 浏览:275
济南lg空调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286
小米虹口维修点 浏览: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