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设计一个电路板得多少钱,有原理图,尺寸3*10cm
具体要看电路的种类阿,比如几层板?元件密度?还有比如射频电路的就比一般的要贵,还要看你找公司做还是直接找LAYOUT人员弄?价钱都不一样的
一般 按pad数目计算的比较多,比如说4块钱/pad?
② 电路板PCB制作的一些尺寸设置问题,请问这个数值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电阻的封装中,焊盘有两个……
0.6是单个焊盘的宽度,这个数值跟电阻的 L 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跟 l2 有关。
③ 怎么计算电流大小
I=U/R
电流(A)等于电压(V)比上电阻(欧姆)
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简称电流。通常用字母 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 “A”,也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有规则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流。
电源的电动势形成了电压,继而产生了电场力,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电场内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每秒通过1库仑的电量称为1安培(A)。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所有电性的基本单位。 除了A,常用的单位有千安(k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000000μA。
电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流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电流微观表达式I=nesv,n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e为电子的电荷量,s为导体横截面积,v为电荷速度。
大自然有很多种承载电荷的载子,例如导电体内可移动的电子、电解液内的离子、等离子体内的电子和离子、强子内的夸克。这些载子的移动形成了电流。
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基本单位是安培。1安培定义为:在真空中相距为1米的两根无限长平行直导线,通以相等的恒定电流,当每米导线上所受作用力为2×10-7 N时,各导线上的电流为1安培。
初级学习中1安培的定义:1秒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库仑,即:1安培=1库仑/秒。
换算方法:
1kA=1000A
1A=1000mA
1mA=1000μA
1μA=1000nA
1nA=1000pA
一些常见的电流:电子手表1.5μA至2μA,白炽灯泡200mA,手机100mA,空调5A至10A,高压电200A,闪电20000A至200000A。
④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计算 是I=U/R吗那并联怎么算 电阻算谁的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公式:I=U/R.
2.变形公式:U=IR ,R=U/I.(回答者:qi1994hao)
根据欧姆定律I=U/R得U=IR,对R1有U1=I1R1……①;对R2有U2=I2R2……②
设R1,R2串联后总电阻为R,电压为U,电流为I,对R1,R2整体有U=IR……③
又因为R1,R2串联,所以U=U1+U2……④,由①②③④可得IR=I1R1+I2R2.
因为I=I1=I2,所以R=R1+R2.
(2)公式:R总=R1+R2+……+Rn
⑤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计算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公式:I=U/R。
2.变形公式:U=IR
,
R=U/I。(回答者:qi1994hao)
根据欧姆定律I=U/R得U=IR,对R1有U1=I1R1……①;对R2有U2=I2R2……②
设R1,R2串联后总电阻为R,电压为U,电流为I,对R1,R2整体有U=IR……③
又因为R1,R2串联,所以U=U1+U2……④,由①②③④可得IR=I1R1+I2R2。
因为I=I1=I2,所以R=R1+R2。
(2)公式:R总=R1+R2+……+Rn
⑥ 电路安装中如何计算使用多大的电线才合适
要是有10kw以上的电器用电的话,最小要用10平方的电线,通常选16或者25平方的电缆就可以了。10平方以下的电线电流为截面的5倍,16和25的为4倍
你是说总共有十台10kw的电机吧,总开关就用350a的吧,总线用70平方的,每台分支用16平方的线,这样的话线路会比较稳定,不会因为线路而出现的故障了。
工厂在省的同时也要考虑安全可靠啊,你虽然节省了材料,但是天天出问题,你说那个更划算
⑦ 什么是电路的几何尺寸
电路的几来何尺寸就是电路所占的空源间尺寸。比如:一个电路板的电路几何尺寸就是这个电路板的最大长度,当你研究教室里照明电路时,电路的几何尺寸就是教室的大小(约十几米),当你研究一栋大楼的照明电路时,电路的几何尺寸就是这栋大楼的大小(约几十米),当你研究从北京到上海的输电线路时,电路的几何尺寸就是北京到上海的距离........。一般来讲,电路的几何尺寸远远小于电路工作电磁波的波长,因此可以把电路看作似稳电路,从而得到
:电路中,同一支路上的电流处处相等的结论。
⑧ 电路中的电容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怎样知道要用多大的电容!
你这电容和R2电阻是 上电延时好让单片机复位。rst引脚就是在低电平复位,上电时候是保持低电平,好让芯片复位。至于延时多久去看芯片手册,厂家肯定说了的。电容和R2就是来延时的,上电时候给电容充电,当达到一定电压时候芯片不再复位,只要所配电容电阻组合大于上电复位时间就行。一般51单片机可靠复位的时间要大于2个机器周期 如果采用12MHZ的晶振
则复位时间要大于2微妙。rc充电时间公式可知3个R×C就能充满电容电(具体你可网络)。
根据上电复位电路对电容的充电时间: t=3RC=3*22*10^-6*1*10^3=0.066秒 可以保证单片机的正常复位了,电容取值也是算充电时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