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全教案《安全用电器》
、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活动。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讲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观察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随便触碰。
教师:①请小朋友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碰它们。
2)观察第二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则会发生危险。
教师: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
②这时妈妈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因为这样容易发生危险。[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险?
3)观察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随便碰触。
教师:①妈妈在干什么?
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1)图上还有哪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
(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家里还有哪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安全注意事项。
B.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共68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第一单元 电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 调查家中的电器。
(1) 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 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 全班交流。
(4) 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 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 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然而,当他的论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宣读的时候,有人却报之以轻蔑和嘲讽。但是,科学终究会战胜愚昧和无知,175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但是传到英国却发生一段离奇的故事。
D、关与电的科学家
(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1)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 在户外,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 在家里与学校,哪些地方存在触电的危险?
(2)我懂得怎样安全用电?
• 讨论:怎样安全用电。
• 全班交流。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1 电和我们的生活
1、调查家中的电器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教学后记: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一跟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 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画出电在小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 学会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 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
5、 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教学难点:画一个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份材料:1根导线、1个电池、1个小灯泡、科学文件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电的很多知识,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怎样点亮小灯泡?
二、探究过程。
1、 让小灯泡发光。
(1)观察材料。
• 仔细观察电线、干电池、灯泡,我们有什么发现?
• 说说电线的特点;
• 说说干电池的特点;
• 说说小灯泡的特点。
(2)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用这些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3)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画在科学文件夹上。
(4)说出电在小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 猜一猜电在小灯泡里是怎样流动的,在小组里指着说说电的流动路线。
• 在记录本上画出电流在灯泡里的流动路线。
2、 出示四种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判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 说出判断的理由。
• 分别试着连一连。
• 在科学文件夹里,分别画出这四种电路图。
• 为什么不亮的原因,区别短路与断路。
3、交流
• 今天我们学会了几种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 有什么新的问题?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2 点亮我们的小灯泡
1、 让小灯泡发光
2、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C. 怎样控制电路优秀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上节课学习了电路的组成和电路连接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在解决了如何使一个灯亮起来的问题后,进一步深入探讨怎样使两个灯亮起来的问题。本节课从生活中的情景“在房间里需要安装吊灯和壁灯”引入,如何把两只灯接入电路?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把两只灯可能的连接方式找出来,并区分寻找它们的特点,分别命名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再利用连接好的电路进一步比较两种电路中的电流路径、电灯的工作状况,从而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尤其是开关分别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不同作用。最后应用前面总结出的串并联的知识来识别实际电路的连接状况。整节课从生活情景出发,最终落脚点还是落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电路知识以后贯穿于整个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电学知识的一个基础,如果无法正确连接电路图,后边的学习将无法进行,它对学生认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学会了画电路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电路连接的不同方式——串联和并联。它既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深入研究,又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有关内容做了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节刚学习了电路,知道组成电路的元件,也了解了家用电器,但家用电器以及电路的连接方式并不了解,根本不知道串联和并联,对于不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来说,更不了解这些家用电器相互的工作情况,所以本节由理论到实际,从纸面到生活,从电路图到实物元件,一步步对学生进行引导,有利于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掌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的独立操作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根据设计的串联电路图和并联电路图连接实际的电路,同时尽可能自己动手设计一些有应用价值的串、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的方法了解串、并联电路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说出生活、生产实际中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提高观察能力,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两种电路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串联、并联电路的识别及电路连接的方式的判断和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复习
1、 干电池、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
2、 洗衣机、电饭锅、电灯在工作时的能量转化。
3、 什么是电路?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
复习巩固,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引入新课
如果给你一个开关、一个电源、两个小灯泡,你如何连接它们?请画出电路图。
教师指出:这是两种不同的电路,是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串联,一种是并联,这节来研究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学生在练习本设计,并让设计出不同电路图的两个学生板演。
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思维
新授
1:串联电路
PPT展示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图,讲解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组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把元件并列连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活动1:桌上现有两个带灯座的小电灯、电池、开关和导线若干,同桌合作,按展示的电路图组成串联电路。
活动2:
a.同桌讨论:沿着电流方向看,电流由正极到负极有几条路可以走?
b.同桌合作,取下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灯泡是否发光。
c.同桌合作,改变开关的位置,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的作用是否改变。
讨论:串联电路有哪些特点?
引导:1.有几条电流路径?2.各元件是否相互影响?3.开关位置对其作用有无影响?
讨论完毕后PPT展示串联电路的特点:
1.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2.各元件相互影响。
3.整个电路只需一个开关,且开关位置改变其控制作用不变。
学生积极动手,互相协作,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灯泡发光,学生露出成功的喜悦。
学生边实验边讨论并用笔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观察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重要。
2:并联电路
活动3:同桌合作,把桌上的元件按并联电路图组成并联电路。
活动2:
a.同桌讨论:沿着电流方向看,电流由正极到负极有几条路可以走?
b.同桌合作,取下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灯泡是否发光。
c.教师演示:随机用一组学生已连好的电路,给支路各加一个开关,分别闭合、断开三个开关,观察各开关的作用。
讨论:并联电路有哪些特点?
引导:1.有几条电流路径?2.各元件是否相互影响?3.让学生了解并联电路中的干路和支路,开关位置对其作用有无影响?
讨论完毕后PPT展示并联电路的特点:
1.整个电路至少有两条电流路径。
2.各元件相不影响。
3.干路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学生积极动手,互相协作,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灯泡发光。
学生边实验边讨论并用笔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观察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实验的重要。
课堂练习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
1、房间里的两个灯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2、请你判断教室里的日光灯是如何连接的?为什么?
3、街道的路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呢?为什么?
4、你家里的各种用电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生活、物理、社会:
节日小彩灯是怎样连接的?
冰箱的压缩机和冷藏室的照明灯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同桌讨论、分组讨论。
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本节新知,让他们参与实践、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布置作业
1、画出房间里两盏灯连接的电路图。
2、教室里有六盏灯,三个开关,画出它们连接的电路图。
独立或合作完成
拓展视野,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一、串联电路
1.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组成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2.电路图:
3.特点:
a.整个电路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b.各元件相互影响。
c.整个电路只需一个开关,且开关位置改变其控制作用不变。
二、并联电路
1.定义:把元件并列连接组成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2.电路图:
3.特点:
a.整个电路至少有两条电流路径。
b.各元件相不影响。
c.干路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自我评价表
我学到的知识
在生活中的应用
串联电路的定义:
串联电路的特点:
①
②
③
并联电路的定义:
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
②
③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学生理解较快,而且很快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但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串联电路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连接,但并联电路在规定时间内连好的却不足一半,使整堂课进度在此耽搁时间较长,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加强指导,同时注重学生中间互相帮助。
2.如果时间比较紧张,将组成并联电路这一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给学生留有充足的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
D. 幼儿教案远离水电
活动目标:
1、知道家用电器有哪些及作用。
2、认识不安全用电行为,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3、通过实验认识灯泡如何亮?
活动准备:
1、制作PPT,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常见家用电器。
2、灯泡亮了小实验需要的相关器材及各种导体与绝缘体。
活动过程:
一、简要介绍自然界的电(静电、闪电),生活中的电从哪里来。(水电厂、火电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厂等。)
二、引导幼儿列举家中的电器名称和该电器的用途。
教室里有哪些呢?:电灯、电脑、电视机、空调,电风扇、手机,音响等
家中厨房电器?:电饭锅、电冰箱、微波炉、排风器。
另外还有呢?洗衣机、电梯等
三、互动:
停电了,怎么办?
分别举例(1)、电灯没了。蜡烛,手电筒
(2)、电饭锅不能煮饭。煤气灶
(3)、电梯停了,走楼梯;
(4)、空调、电风扇不转了。扇子
(5)、电视机、电脑罢工了?一家人讲故事,看夜空
(6)、十字路口红绿灯不能亮。交警指挥
----
四、教会幼儿安全用电,培养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
家电在工作的时候不能随便乱摸;平时不能随便地摸插头和插座;不能用湿的物品触碰电器;电器不用时要及时关闭。在户外:不能在电线下钓鱼、放风筝、晒衣服、爬变压器等,并播放漫画。
五、请幼儿一起做实验:
灯泡亮了,并认识导体与绝缘体。比如绝缘体:木头,纸,塑料,纽扣。导
体:硬币,钥匙,铁丝。
E. 安全教案不用湿毛巾擦电器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活动。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讲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观察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随便触碰。
教师:①请小朋友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碰她们。
2)观察第二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则会发生危险。
教师: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
②这是妈妈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因为这样容易发生危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险?
3)观察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随便碰触。
教师:①妈妈在干什么?
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1)涂上还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
(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家里还有那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安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