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全設備設施有哪些
1。經常檢查維修的地方應設置平台、梯子安全走廊。
在檢維修部門,如果有危及安全的移動物體,應安裝防護罩。應在人員可能進入和墜落危險的開口處安裝蓋子或安全圍欄。
(1)需要檢查、檢修和人員通行時,應設計平台和欄桿。
(2)平台寬度不小於700m,垂直凈空不小於1800mm,不妨礙正常行走。
(3)平台的部分開口邊緣應設置安全圍欄,其高度應高於1050 m m,高於10 m的位置應高於1100 m m。
2.大型輸氣管道抗震加固
(1)支、吊架應緊固可靠,腐蝕嚴重時應及時更換。
(2)燃氣管道通過牆壁或者地板時,其外徑與牆壁或者地板應當有一定的間隙。在管道經過的防爆車間壁上安裝套管,套管縫隙內填充軟質耐火材料。
(3)穿過屋頂的管道應固定;當管道高於屋頂3米時,應安裝張力裝置。
(4)動力設備與電動機應同時安裝。風機外殼底部或人口處應有一個支撐架。風機放置在減震底座上時,減震底座應與地面有固定的連接設施。
(5)動力設備進出口為軟連接時,進出口管道應有固定裝置。除塵管道不得浮在支架上,並應設置固定的管箍。
(6)設備不得在地面上漂浮,並採取固定措施。在大中型設備基礎設計中,應考慮風、雪和地震荷載。
(7)管道閥門和設備上的執行機構應穩定。
(1)安全設備的什麼檢測維修擴展閱讀:
1、安全設備設施的含義
安全設施是指永久性的安全裝置,如避雷針、避雷網、消防管道、消防栓、防洪堤壩等系列。安全設備指安全生產的設備:如消防車、避雷器、抽水泵,起重機、塔吊,起重設備,安全工器具等系列。
2、安全設備設施注意事項
使用安全設備的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定期檢查,保證安全設備的正常使用和良好狀態,發揮安全保障作用。定期維護、維護和定期測試應記錄在案。
為了明確安全設備的維護、保養和試驗責任,加強生產經營單位有關人員的責任,督促他們按照要求對安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和試驗,本條還規定了維護、維護和測試應做好記錄,並由相關人員簽字:記錄的內容一般應包括定期維護。
維護、維護和定期測試的時間、地點、人員和安全設備的名稱,維護、維護和測試的結果,發現的問題和處理的問題等。記錄是相關工作的見證,重要的追溯數據,也是相關單位的證據。履行他們的義務。
需要簽署記錄的相關人員,包括直接從事維護、檢查的技術人員和相關安全管理人員。必要時,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也應當簽訂合同。
3、有關法律規定
《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是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建設的責任主體。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安全設施投資應當納入建設項目概算。
安全設施不同企業有所不同,《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建設項目安全設施,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用於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設備、設施、裝置、構(建)築物和其他技術措施的總稱。
具體到一個企業需要哪些設施,各地安全監督局有安全評價機構,他們會對企業的安全進行設計,安監局還要對安全設施設計進行審查,對安全設施進行驗收。
㈡ 設備維修的內容都包括哪些內容
設備維修是指通過修復或更換磨損零件,調整精度,排除故障,恢復設備原有功能而進行的技術活動,其主要作用在於恢復設備精度,性能,提高效率,延長使用壽命,保持生產能力。設備維修的基本內容包括:設備維護保養、設備檢查和設備修理。
一、設備維護保養
設備維護保養的內容是保持設備清潔、整齊、潤滑良好、安全運行,包括及時緊固松動的緊固件,調整活動部分的間隙等。簡言之,即「清潔、潤滑、緊固、調整、防腐」十字作業法。實踐證明,設備的壽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維護保養的好壞。維護保養依工作量大小和難易程度分為日常保養、一級保養、二級保養、三級保養等。
日常保養,又稱例行保養。其主要內容是:進行清潔、潤滑、緊固易松動的零件,檢查零件、部件的完整。這類保養的項目和部位較少,大多數在設備的外部。
一級保養,主要內容是:普遍地進行擰緊、清潔、潤滑、緊固,還要部分地進行調整。日常保養和一級保養一般由操作工人承擔。
二級保養。主要內容包括內部清潔、潤滑、局部解體檢查和調整。
三級保養。主要是對設備主體部分進行解體檢查和調整工作,必要時對達到規定磨損限度的零件加以更換。此外,還要對主要零部件的磨損情況進行測量、鑒定和記錄。二級保養、三級保養在操作工人參加下,一般由專職保養維修工人承擔。
在各類維護保養中,日常保養是基礎。保養的類別和內容,要針對不同設備的特點加以規定,不僅要考慮到設備的生產工藝、結構復雜程度、規模大小等具體情況和特點,同時要考慮到不同工業企業內部長期形成的維修習慣。
二、設備檢查
設備檢查,是指對設備的運行情況、工作精度、磨損或腐蝕程度進行測量和校驗。通過檢查全面掌握機器設備的技術狀況和磨損情況,及時查明和消除設備的隱患,有目的地做好修理前的准備工作,以提高修理質量,縮短修理時間。
檢查按時間間隔分為日常檢查和定期檢查。日常檢查由設備操作人員執行,同日常保養結合起來,目的是及時發現不正常的技術狀況,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工作。定期檢查是按照計劃,在操作者參加下,定期由專職維修工執行。目的是通過檢查,全面准確地掌握零件磨損的實際情況,以便確定是否有進行修理的必要。
檢查按技術功能,可分為機能檢查和精度檢查。機能檢查是指對設備的各項機能進行檢查與測定,如是否漏油、漏水、漏氣,防塵密閉性如何,零件耐高溫、高速、高壓的性能如何等。精度檢查是指對設備的實際加工精度進行檢查和測定,以便確定設備精度的優劣程度,為設備驗收、修理和更新提供依據。
三、設備修理
設備修理,是指修復由於日常的或不正常的原因而造成的設備損壞和精度劣化。通過修理更換磨損、老化、腐蝕的零部件,可以使設備性能得到恢復。設備的修理和維護保養是設備維修的不同方面,二者由於工作內容與作用的區別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應把二者同時做好,以便相互配合、相互補充。
1、設備修理的種類。根據修理范圍的大小、修理間隔期長短、修理費用多少,設備修理可分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三類。
(1)小修理。小修理通常只需修復、更換部分磨損較快和使用期限等於或小於修理間隔期的零件,調整設備的局部結構,以保證設備能正常運轉到計劃修理時間。小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多,工作量小,每次修理時間短,修理費用計入生產費用。小修理一般在生產現場由車間專職維修工人執行。
(2)中修理。中修理是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修理或更換部分主要零件與基準件,或修理使用期限等於或小於修理間隔期的零件;同時要檢查整個機械繫統,緊固所有機件,消除擴大的間隙,校正設備的基準,以保證機器設備能恢復和達到應有的標准和技術要求。中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較多,工作量不很大,每次修理時間較短,修理費用計入生產費用。中修理的大部分項目由車間的專職維修工在生產車間現場進行,個別要求高的項目可由機修車間承擔,修理後要組織檢查驗收並辦理送修和承修單位交接手續。
(3)大修理。大修理是指通過更換,恢復其主要零部件,恢復設備原有精度、性能和生產效率而進行的全面修理。大修理的特點是:修理次數少,工作量大,每次修理時間較長,修理費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設備大修後,質量管理部門和設備管理部門應組織使用和承修單位有關人員共同檢查驗收,合格後送修單位與承修單位辦理交接手續。
2、設備修理的方法
常用的設備修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1)標准修理法,又稱強制修理法,是指根據設備零件的使用壽命,預先編制具體的修理計劃,明確規定設備的修理日期、類別和內容。設備運轉到規定的期限,不管其技術狀況好壞,任務輕重,都必須按照規定的作業范圍和要求進行修理。此方法有利於做好修理前准備工作,有效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但有時會造成過度修理,增加了修理費用。
(2)定期修理法,是指根據零件的使用壽命、生產類型、工件條件和有關定額資料,事先規定出各類計劃修理的固定順序、計劃修理間隔期及其修理工作量。在修理前通常根據設備狀態來確定修理內容。此方法有利於做好修理前准備工作,有利於採用先進修理技術,減少修理費用。
(3)檢查後修理法,是指根據設備零部件的磨損資料,事先只規定檢查次數和時間,而每次修理的具體期限、類別和內容均由檢查後的結果來決定。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由於修理計劃性較差,檢查時有可能由於對設備狀況的主觀判斷誤差引起零件的過度磨損或故障。
㈢ 安全生產法對安全設備有什麼規定
根據相關安全法規定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並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第三十三條 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並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並由有關人員簽字。
㈣ 安全生產法對安全設備有什麼規定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並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並由有關人員簽字。
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㈤ 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什麼標准
一、本條所稱的安全設備,是要是指為了保護從業人員安全、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以及在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用於救援而安裝使用的設備和器械,如礦山使用的自救器、滅火設備以及各種安全檢測儀器,包括安全檢測系統、瓦斯檢測器、測風表、氧氣檢測儀、頂板壓力監測儀等。
安全設備的質量好壞,直接關繫到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性以及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能否及時進行救援、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實踐中,因為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不符合有關標准而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或者損失擴大的情況屢見不鮮。由於安全設備對於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至關重要,有必要對安全設備進行自始至終的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控。因此,本條規定,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都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這是一條概括性規定,內容非常豐富,涉及安全設備的各個環節要求。現行有關法律對安全設備的標准問題也有相關規定。如,煤炭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煤礦企業使用的設備、器材、火工產品和安全食品,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二、為了保證安全設備在安裝使用後處於正常運轉的狀態,真正起到保證安全生產的作用,本條第二款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並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有關法律法規對安全設備的使用,也有相關規定,與本法相銜接。如礦山安全法第十五條規定,礦山企業應當對機電設備及其防護裝置、安全檢測儀器定期檢查、維修,並建立技術檔案,保證使用安全。《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十六條也規定,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的,應當根據危險化學品的各類、特性,在車間、庫房等作業場所設置相應的監測、通風、防曬、高溫、防火、滅火、防爆、泄壓、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靜電、防腐、防滲漏、防護圍堤或者隔離操作等安全設施設備,並按照國家標准和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維護、保養,保證符合安全運行要求。
為了明確對安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檢測的責任,增強生產經營單位有關人員的責任心,促使其認真按照要求對安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檢測,本條還規定對維護、保養、檢測的有關情況應當作好記錄,並由有關人員簽字。記錄的內容,一般應當包括維護、保養、檢測的時間、地點、人員、安全設備的名稱、結果,發現的問題以及問題的處理情況等。需要在記錄上簽字的有關人員,包括直接從事維護、保養、檢測的技術人員以及相關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要時,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也要簽字。
㈥ 安全生產法中的安全設備指的是什麼
安全生產法中的安全設備指的是為保護勞動者安全、防止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以及在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用於救援而安裝使用的機械設備和器械,比如在礦山中使用的自救器、滅火設備以及各種安全檢測儀器像安全檢測系統、瓦斯檢測器、測風儀表、氧氣檢測儀、頂板壓力監測儀器等。
安全設備質量好壞直接關繫到生產經營活動的安全性以及在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時能否及時救援、減少損失。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安全設備安裝後,還必須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維護、保養,以保證其處於正常運轉的狀態。如煤礦企業使用的防爆電器設備,由於運輸、閑置等原因的影響,可能會造成防爆面以及某個元件的損壞或變形,致使設備不密封而達不到防爆性能,因此一般要求企業必須每月檢查一次。另外,礦山企業使用的瓦斯檢測儀器,無論是光學原理,還是催化元件原理的,使用時間長了,就會出現零點漂移,影響應有的精度,而如果瓦斯檢測儀器精度不準,就不能正確反映作業環境的瓦斯濃度,容易造成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按規定礦山企業必須定期進行校正。
㈦ 根據安全生產法的規定關於安全設備的什麼可以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定期對安全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定期進行檢測,保證安全設備的正常運行。維修、保養和試驗記錄應由有關人員編制並簽字。
(7)安全設備的什麼檢測維修擴展閱讀:
「安全生產法」第三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使用容器、運輸危險貨物,和相關的人身安全,更大的危險的海洋石油開采和地下特種設備、特種設備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專業生產單位生產,並有專業資格測試,檢驗機構檢驗,檢驗,並實現安全使用卡或安全標志,可投入使用。檢測、檢驗機構對檢測、檢驗結果負責。
第三十五條國家對嚴重危害安全生產的工藝、設備實行淘汰制度。具體目錄由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公布。法律、行政法規對目錄的制定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㈧ 安全生產標准化,《設備設施檢測維修規定》怎麼做。
對於設備管理需要最基礎的台賬,明確設備種類才能更好的管理。建立設備設施相關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設備設施由專人管理,制定設備設施維護保養計劃,監督維修人員實施。做好設備設施安全防護和用電保障。對特種設備設施需定期檢驗,必須符合國家對特種設備設施的管理要求。對安全消防設備設施應定期測試、檢查、驗證,在緊急情況下能正常使用。做好各種相關記錄,並保存。
㈨ 新《安全生產法》規定,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報廢,應當符合什麼標准
《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安全設備的設計、製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應當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並定期檢測,保證正常運轉。維護、保養、檢測應當作好記錄,並由有關人員簽字。
《安全生產法》第三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的危險物品的容器、運輸工具,以及涉及人身安全、危險性較大的海洋石油開采特種設備和礦山井下特種設備,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由專業生產單位生產,並經具有專業資質的檢測、檢驗機構檢測、檢驗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證或者安全標志,方可投入使用。檢測、檢驗機構對檢測、檢驗結果負責。
第三十五條國家對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實行淘汰制度,具體目錄由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並公布。法律、行政法規對目錄的制定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㈩ 安全設施設備檢修維護制度是什麼
消防安全設施的,可以借鑒一下
1 目的
規范消防設施、器材管理工作,確保消防器材性能完好,齊全好用。
2 適用范圍
適用於公司管轄范圍內消防設施、器材的管理。
3 職責
3.1 生產工程部負責消防設施、器材的監督、檢查等管理工作。
3.2 各區域指定負責人負責對消防器材的維護、日常點檢和安全管理工作。
4 術語
4.1 消防設施:指建築物內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消火栓系統、防煙排煙系統以及應急廣播和應急照明、安全疏散設施等固定設施。
4.2 消防器材:滅火器、消防栓、消防錘、報警按鈕、防毒面具等器材。
4.3 消防安全標志:是指與消防有關的文字、圖案等。
5 管理內容和要求
5.1 消防器材的保管
5.1.1 生產工程部對所有消防器材統一保管,並建立消防器材台賬。
5.1.2 消防箱編號按其所在區域劃分,按樓層從01起編。
5.1.3 除消防箱之外的消防器材的保管編號,不分區域,按主體工程、裝修工程原設計編號。
5.1.4 消防器材保管要求
a.消防器材必須存放於指定位置,銘牌朝外,標識清楚;
b.必須保持干凈、整潔、無積塵;
c.存放的器材必須在接警時能及時取用;
d.所有器材一律不準挪作他用和外借,特殊情況需外借時,須經公司同意;
e.存放的環境溫度適宜,不得擁堵。
f.配置在區域的消防器材由該區域的指定負責人保管,生產工程部監督檢查。
g.消防器材如需維修的報生產工程部維修。
5.2 消防器材的檢查與維護
5.2.1 檢查內容見《消防器材檢查標准》
5.2.2 月檢:每月由區域負責人或區域安全員對消防器材的外觀、滅火器壓力是否達標檢查、有無使用過的空瓶、消防栓是否完好、有無水壓進行檢查,並記錄在日常檢查表中。
5.2.3 季檢:每季生產工程部組織對消防系統進行檢查,並填寫檢查保養記錄表。
5.2.4 年檢:每年12月20日前由生產工程部部長組織安全員對消防系統的功能作檢查和試驗,或委託具有法定資質的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查和試驗,填寫年檢查保養記錄。
5.3 消防設施的檢查與維護
5.3.1 生產工程部對屬於我公司管轄范圍內的消防設施建檔管理。
5.3.2 定期對安全疏散設施進行巡查,發現問題,應立即整改。如:佔用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鎖閉疏散門,在疏散樓梯上堆放物品,破壞、覆蓋、挪用疏散指示標識,應急照明燈具等。
5.3.3 每季度對屬於我公司管轄范圍內的消防設施進行檢查,並填寫檢查保養記錄表。
5.3.4 每年由生產工程部部長組織安全員對消防系統的功能作檢查和試驗,或委託具有法定資質的專業檢測機構進行檢查和試驗,發現故障及時更換或維修,填寫年檢查保養記錄。
5.4 管理要求
5.4.1 消防器材和消防設施是撲救各類火災的先決條件和戰鬥武器,要求全體員工都要愛護消防器材、消防設施和安全標志。
5.4.2 非火災情況下,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準使用、試用和玩耍消防器材、消防設施和安全標志。
5.4.3 嚴禁佔用消防通道,堵塞安全出口,嚴禁圈佔、堵塞消火栓、滅火器等消防器材和消防設施,保證通道出口暢通,消防器材處於隨時可用狀態。
5.4.4 嚴禁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設施和器材,對破壞消防設施、器材和標志的行為予以嚴肅處理,造成嚴重後果的送交公安部門處理。
6 變更記錄
新版文件號 生效日期 變更內容 原版文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