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帕米爾高原有哪些景點
帕米爾高原景點有慕士塔格峰,喬戈里峰。
1,慕士塔格峰
慕士塔格峰(Muztagh Ata或Muztagata,Mu-shih-t'a-ko Range 或Mu-shih-t'a-ko Shan或Muztagata Shan),即慕士塔格山。
亦稱喀什噶爾山(Kashgar Range),位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陶縣與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交界處,海拔7509米(登山界常說海拔7546米)。
2,喬戈里峰
喬戈里峰,又被稱為K2峰,海拔8611米,「K」指喀喇昆侖山,「2」表示當時它是喀喇昆侖山脈第二座被考察的山峰,喬戈里山峰主要有6條山脊,西北,東南山脊為喀喇崑山脈主脊線,同時也是中國、巴基斯坦的國境線。其它還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
(1)帕米爾頓男表沈陽維修中心擴展閱讀
帕米爾高原自然環境:
1,地形
帕米爾高原實際上不是一個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幾組山脈和山脈之間寬闊的谷地和盆地構成。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在薩烈茲湖西北被南北走向的科學院山分為東西兩部分。
2,地貌分區
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帕米爾的地形較開闊坦盪,由兩條西北—東南方向的積雪的山脈和一組河谷湖盆構成,海拔的絕對高度5000米~6000米。
相對高度不超過1000米~1500米。西帕米爾則由若干條大致平行的東北—西南方向的山脈谷地構成,地形相對落差大,以高山深谷為特徵。
Ⅱ 帕米爾49n
49°N,135°E是我國領土最東端,位於黑龍江省.
故選:B.
Ⅲ 清朝皇帝列表
1、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616年~1626年。
2、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1626年~1643年。
3、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44年~1661年。
4、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1661年~1722年。
5、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1722年~1735年。
6、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36年~1796年。
7、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96年~1820年。
8、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820年~1850年。
9、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1850年~1861年。
10、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61年~1875年。
11、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5年~1908年。
12、清憲宗/清恭宗愛新覺羅溥儀,1909年~1912年,1917年復辟在位3年。
(3)帕米爾頓男表沈陽維修中心擴展閱讀:
清朝的領土范圍
1760年,平定準噶爾的清朝疆域達到極盛,東北與俄羅斯帝國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
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西南與印度莫卧兒帝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
正南大致上與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分界相近,包含南坎、江心坡及緬甸北部等地。
東與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清朝還領有台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
Ⅳ 吉尼斯世界記錄 世界之最 說的越多越好
時間最長的多人參與馬拉松卡拉OK連唱,紀錄為456小時2分5秒,打破了芬蘭於2008年創造的446小時4分5秒的紀錄。
最高的獨立式紙牌堆成的房子有131層高。這個7.71米高的建築物由布賴恩·貝爾格(美國)於1999年11月6日建造。這座在德國柏林波茨塔莫廣場的娛樂大廳建造的房子使用了91 800張紙牌。使用的1765包紙牌的總重量達110千克。
2004年10月17日,"首屆國際胡琴藝術節"在中國江蘇省徐州市開幕。1490名二胡演奏者在徐州體育場演奏了《光明行》、《二泉映月》、《賽馬》、《小花鼓》四首經典二胡演奏曲的精彩片段,持續了八分五十三秒九六。此前的紀錄是2004年9月20日在中國無錫市刷新的,參加二胡演奏者的人數為1064人。
青藏鐵路風火山隧道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風火山地區,全長1338米,軌面海拔高度4905.4米。該鐵路隧道由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建,於2001年10月開工,2002年10月貫通,2003年9月31竣工。
亞洲的雅魯藏布江河谷從中國西藏延伸到孟加拉國,平均深度為5000米,最深處為5382米,比美國的大峽谷深3倍。
1993年1月,夏威夷出生的查德·羅萬(又名曙)成為第一位獲得橫綱稱號的非日本籍相撲運動員。他身高2.04米,體重227公斤,是相撲上史上最高、最重橫綱。
1987年11月27日,首次舉行了兩年一度的珠穆朗瑪峰馬拉松賽。這是海拔最高的馬拉松賽。比賽起點位於海拔5215米的戈拉克謝潑,終點位於海拔3444米的那木錯市場。該馬拉松賽男子紀錄是尼泊爾的哈里·羅卡於1999年創造的,用時3小時56分10秒;女子紀錄是英國的安·撒騰蒂伏德在1997年創造的,用時5小時16分3秒。
世界上最大的書是《不丹》,該書重60.3千克,內附114頁彩圖,打開時高1.52米,寬2.13米,是麻省理工學院的艾克米裝訂社和友好星球協會共同設計的,於2003年12月15日在美國紐約面世。
1969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龐恰特雷恩湖2號堤道竣工,它把曼德韋爾和梅泰里連接起來,全長38.42千米。
Ⅳ 從東非遷徙,翻過了帕米爾高原的東亞人祖先,經歷了什麼
人的體味主要來自於汗液分泌,根據人種的不同,汗液分泌的旺盛度也不同,太旺盛的都有大汗腺,大汗腺發達的後遺症就叫臭汗症,我們俗話稱它做腋臭、狐臭什麼的。
下圖右下方看上去很酸爽的大汗腺,就是中國人皮膚深處很缺乏的一種小零部件。
Ⅵ 帕米爾高原景德鎮的特點
帕米爾高原(Pamirs,亦作Pamir),中國古代稱不周山、蔥嶺,古絲綢之路在此經過。地處中亞東南部、中國的最西端,橫跨塔吉克、中國和阿富汗。是亞洲多個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主要居民為塔吉克族。
「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高原海拔4000米~7700米,擁有許多高峰。該高原是地球上兩條巨大山帶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帶和帕米爾-楚科奇山帶)的山結,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昆侖山脈、天山山脈、興都庫什山脈五大山脈,它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雲天,號稱亞洲大陸地區的屋脊。
帕米爾高原的最高峰是位於喀喇昆侖山脈的喬戈里峰(K2峰)在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邊境上,海拔8611米,為世界第二高峰。
形成過程
編輯
帕米爾高原地區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帕米爾高原地區各部分曾有
蔥嶺
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帕米爾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21
世紀的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
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21世紀的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亞次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21世紀的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
景色(18張)
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
浸;到了距今8000萬年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
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
帕米爾高原(3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印度板塊開始向北向亞洲
板塊擠壓,由此引起昆侖山脈和可可西里地區的隆起。隨著印度板塊不斷向北推進,並不斷向亞洲板塊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對此上升階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並
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幾度達到停止,但有時也非常迅速。一萬年前其上升速度曾達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之中。
自然環境
編輯
地形
帕米爾高原實際上不是一個平坦的高原面,
帕米爾高原(5張)
而是由幾組山脈和山脈之間寬闊的谷地和盆地構成。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在薩烈茲湖西北被南北走向的科學院山分為東西兩部分。[1]
東帕米爾地形較開闊坦盪,由兩條西北—東南方向的山脈和一組河谷湖盆構成,絕對高度5000米~6000米。相對高度不超過1000米~1500米,山體渾圓,山脈被寬淺的河谷分割,在海拔4000~5000米高處有冰磧平原和荒漠平原。
西帕米爾則由若干條大致平行的東北—西南方向的山脈谷地構成,地形相對高
差大,以高山深谷為特徵。西帕米爾主要是強烈切割的高山地形,山脈的相對高度為2000~3500米,河谷窄而深,山脊高出谷底達
3000~4000米,具有永久積雪和冰川的阿爾卑斯型山脈與深邃的峽谷交錯分布,各種冰川地形廣泛發育。
地貌分區
根據地形特點,帕米爾高原分為東西兩部分:東帕米爾的地形較開闊
帕米爾高原(3張)
坦盪,由兩條西北—東南方向的積雪的山脈和一組河谷湖盆構成,海拔的絕對高度5000米~6000米。相對高度不超過1000米~1500米。西帕米爾則由若干條大致平行的東北—西南方向的山脈谷地構成,地形相對落差大,以高山深谷為特徵。
按照自然地理狀況,可分為八個部分,文稱八「帕」。清朝在阿爾楚爾帕內立
有記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倫;帕米爾是中國塔吉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紀70年代一直屬於中國。帕米爾共分八「帕」,由北向南
依次為:和什庫珠克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里帕米爾、阿爾楚爾柏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
氣候
屬嚴寒的強烈大陸性高山氣候,特別是東帕米爾的大陸性更為顯著,這里冬季漫長 (10月至翌年4月),在
帕米爾高原(3張)
海拔 3600米左右,1月平均氣溫—17.8℃,絕對最低氣溫-50℃,布侖戈爾 1953年曾低達-53.3℃,7月平均氣溫
13.9℃,最高不超過 20℃,背陰處氣溫明顯低於向陽處,且分布有永凍的鹽化土。東帕米爾因有高山阻擋西來的濕潤氣流,年降水量僅
75~100毫米,在喀拉湖盆地更少至
30毫米。西帕米爾多東西向並行山脈,山高谷深,氣候的垂直變化很大。來自大西洋的濕潤氣團遇到山脈的阻擋,沿坡上升而冷卻,在2000~3000米以上
的地帶,凝成濃霧,並有大量降水,高山的迎風坡年降水量可達 1000毫米,而谷地僅 100~200毫米。在海拔 2100米處
1月平均氣溫-7.4℃,7月平均氣溫
22.5℃。高原上有廣闊的牧場,在塔什庫爾干河谷地,宜農宜牧,可種青稞、小麥等多種作物,高原上居民90%以上是塔吉克人。帕米爾高原是中國的西疆極
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它位於新疆喀什市正西和西南的公格爾山、慕士塔格山一帶,其最西點接近塔吉斯坦的喀拉湖。公、慕兩山號稱「冰川之父」,素為登山勝地。[1]
帕米爾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為艱險和神秘的一段。當地有一民謠:一二三雪封
山,四五六雨淋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月開頭。七八九是帕米爾高原之旅的黃金季節!帕米爾高原屬高寒氣候,是現代冰川作用的一個強大中心,約有1000
多條山地冰川。自然景觀垂直變化明顯。帕米爾高原扼古代新疆通中亞和南亞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由於地勢高寒,行旅艱險,因此沿途設置幫助行旅解決住宿和給養的驛站就顯得格外重要。由帕米爾高原上有多處驛站遺址,在阿克陶縣布
倫口,有傾圮的三間石屋驛站遺址;從塔什庫爾干石頭城向南,沿塔什庫爾干河俗語到明鐵蓋山口的古古絲綢之路上,有6處驛舍遺址,其中以數卵石砌築、方形尖
拱屋頂的達布達爾古驛舍遺址保存最為完好,屋角還保存有卵石砌就的爐灶,室內牆壁煙熏痕跡明顯。驛站石屋前河灘草場肥美,可供來往商旅放牧駝、馬。
水系
帕米爾高原是現代冰川作用的一個強大中心,這里有1000多條山地
冰川,覆蓋面積近 1萬平方公里。雪線高度在西帕米爾為4000~4400米,東部可達5000~5500米。科學院山脈的費琴科冰川,長77公里,面積907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山地冰川之一。山地冰川使一些荒漠河流得到水源。喀拉湖位於帕米爾北部,湖面海拔3954米,是世界高湖和內陸鹽湖之一。
該山的一些融水流入塔里木盆地,但其主體卻注入了噴赤河及其支流。一些大型灌溉工程都與瓦罕河及蘇爾哈布河有關。瓦罕河與噴赤河匯流形成的阿姆河(古奧克蘇斯河),將融水送往下游其他灌溉工程。地震活動周期性地阻斷河流;穆爾加布河谷地的薩雷斯湖即由大規模山崩堵塞河道形成。
自然資源
編輯
植物
自然景觀具有垂直地帶性差異和東西差異,主要由於高原地形的垂
直差異和東西地形差異以及降水量從西向東顯著減少而形成的。高原的基帶屬於荒漠帶,地表主要是裸露的石質荒漠和冰磧物。西帕米爾由於相對高差
大和降水較多,植被比東帕米爾豐富。垂直自然帶結構也很明顯,高原下部和山谷中是以蒿類和鹽木為主的荒漠群落;3200~3600米為多刺墊狀植物群落
(如多刺紫雲英);3600~3800米為棱狐茅、針茅草原地帶;3800~4300米發育著高山寒漠植物;以上為高山永久積雪帶,沿西帕米爾的河谷,還
生長有柳、楊、樺和沙棘屬薔薇屬組成的灌叢,有灌溉條件的地方,還可栽培葡萄、蘋果和杏樹。東帕米爾則主要是高山寒漠景觀,沒有喬木植被,僅在谷底、盆地
及乾燥的山坡生長著優若屬的矮小灌木、刺雪屬和棘豆屬的一些墊狀植物,在較濕潤的谷底生長有蒿草。[2]
動物
東帕米爾苔地是山羊和盤羊的主要繁育地;偶爾會發現青綿羊和東方盤羊。在人類活動最少的地方,高地山羊常見,捻角山羊棲息於噴赤河與瓦罕河間較為低矮的山嶺。
帕米爾高原(3張)
棕熊靠吃旱獺為生,狼亦如此。因為相對嚴格的反對獵殺野綿羊和山羊的禁令,使得雪豹的食物得以存留。髯鷲和喜馬拉雅禿鷲經常光顧最高峰,山鶉、雉和雪雞可在西部山區見到。大量往返於西伯利亞和南亞之間的遷徙水禽造訪東帕米爾。
Ⅶ NBA以前在活塞的帕米爾頓去哪了
今天剛剛傷愈付出,對奇才得了31分狀態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