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稻炸殼子有什麼好葯防治呢
對於原本種植旱地作物、後改種水稻的土地,需在幼穗分化期之前建立水層,以降低砷的濃度;在孕穗期時,每畝地施加20克的硼源庫補充硼元素;施肥時,施足基肥,多施加有機肥,早施追肥;合理使用除草劑,殺蟲劑等葯物。
近幾年,在水稻旱直播區域,經常出現水稻穎殼畸形不結實等現象,主要表現為水稻穎殼不閉合,這種情況造成減產嚴重,最嚴重可導致水稻失收。
高溫熱害的預防
建議適當調整(延後)播種時期,一次避開8月初高溫期,高溫期建議灌深水來降溫,日灌夜排,另外可以葉面噴施磷鉀源庫等高純磷酸二氫鉀來提高植株含水量,提升抗高溫能力,增加水稻穀粒飽滿度,減少秕谷出現。
結束語
水稻「炸殼」現象出現,與我們耕作模式有一定關系,特別是在旱稻區域較為嚴重,加上近幾年局部地方缺水嚴重,水稻「炸殼」這種現象可能較多,農民進行田間管理時,需注意可能影響水稻開花授粉的一些因素。
Ⅱ 求水稻栽培技術
水管理技術
1、三洗:一是pH值超8.5的地塊,耙地時應洗鹼,洗鹼時水層必須沒過垡塊,泡2-3天後排水。二是水混時應洗鹼,在分櫱時水混成米湯狀,往往造成緩苗慢、死苗、「脫褲」。三是高溫時應洗鹼,6月中下旬水溫達22℃以上,易發生紅葉、紅斑(赤枯病),一定要洗,配合噴施葉肥。鹽鹼重的可以把酸化草碳裝入絲袋,放新水時放在渠道或水口處,改善本田酸鹼狀況,效果較好。
2、三護:①護苗水,移栽時,保持寸水,栽後適當加深到苗高的一半左右,利於保溫、快速分櫱;分櫱期遇15℃以下溫度,適當加深水層,護苗。②護葉水,插秧後如果遇到連續幾天35℃以上的高溫時,稻田的表面水溫也隨之升高,此時與水面平齊正在生長的里葉很容易出現燙傷、細胞死亡,這個葉片出來時,葉燙傷部分失去葉綠素,變成黃色,嚴重時燙傷以上部分的葉,因不能吸收養分和水乾枯死亡,出現葉燙傷的特點是經高溫幾天後出的新葉橫斷面出現黃色,但不傳染。氮肥多或高溫前2-3天追施氮肥的地塊更嚴重。遇此情況應及時換新水減溫或排水護葉。③護胎水,在孕穗時不能斷水(6月末至7月中旬,倒數第四葉至第二葉)而且遇平均17℃以下低溫,把水層加深至10—15厘米,深水護胎。
3、輕曬:鹽鹼輕的地塊(或有青苔)、發生赤枯病的地塊,在6月末可以輕曬,在夜晚或陰天晾田更好。稍裂後灌跑馬水,或者大水後4-6小時左右排出,然後再建立水層。
4、收獲撤水:收獲前一周左右撤水,防止冷風和鹼害。收獲時間一般在9月25日—10月5日,過早過晚收割,都易引起裂紋、爆腰、變色等,影響品質;一是看完熟率,達到95%以上小枝梗(穗軸)變黃即可。二看水分,籽粒含水量在18—22%收割,利於減少碎米率,也便於機械收獲。三看復曬時間(即割後晾曬時間),不能太長,正常天氣一周即可脫粒。
施肥
(一)、施肥原理
1、水稻需肥規律
①不同時期吸收量:水稻氮素營養臨界期(是需要營養關鍵時期,量不一定多)是分櫱期、營養最大效率期(吸收最多時期)是分櫱末到穗分化期,約占總量的65%;水稻磷素營養臨界期是苗期、營養最大效率期(吸收最多時期)是從分櫱到成熟,約占總量的85%,基本是一生較平衡;水稻鉀素營養臨界期是孕穗期、營養最大效率期是分櫱到抽穗,約占總量的95%。
②總體吸收量:理論上水稻每一百公斤籽粒需從土壤中大約吸取氮2公斤舉團、磷1公斤、鉀2.5公斤,粳稻對鉀需橘槐求略少一些。氮、磷、鉀的配比因產量不同而不同:公頃產量在6000—7000公斤左右時,氮、磷、鉀的施肥比例為3:2:2;公頃產量在9000公斤以上時氮、磷、鉀施肥比例為3:2:4.5。各種肥料的配合作用也是提高肥效的重要手段,這也是施肥的一個重要原理。鹽鹼越重,肥越該多下,特別是磷和鉀肥,如果生產優質米要注重鎂肥和其他微肥的使用。
2、本田用肥量
整個本田期用肥量約為:純氮180公斤(摺合尿素350公斤)、純磷100公斤(摺合二銨200公斤)、純鉀75公斤(摺合硫酸鉀150公斤左右)、硫酸鋅20公斤、硅肥200公斤左右。下一年適當減少磷、鉀肥用量。保水期不要用硝態氮,流失多且對水源有污染。
對於吉粳88等超級稻用肥量,氮肥應該比普通品種多1/5左右,否則達不到超級稻高產的目的。
特別提示:水稻也是喜硅圓答友作物,對硅的需求量超過對氮、磷、鉀的需求量。硅肥對水稻具有:1、促進植株的表皮組織硅質化,增強對病害(尤其是稻瘟病)的機械抵抗力。如硅供應不足,則組織軟弱,同時可溶性氮和糖類相對增加,使病原菌易於繁殖。2、由於硅在植株表皮組織內沉澱,增加其機械強度,使稻葉呈直立型,角度小,彎曲度也小,減少葉片間互相遮陽,提高了群體的光合效率。3、硅能增加水稻根部對環境中低價鐵、錳的氧化能力,促進根系生長,改善根的呼吸作用,促進植株中磷素營養的轉化。白漿土、草甸土、草甸黑土及老稻田都屬缺硅性土壤,施用硅肥有很好的增產效果。目前,主要是利用含有鈣、鎂、鋅的硅酸鹽作為硅肥,做基肥與其他肥料同時施入,每公頃用量為有效硅15千克。
(二)、大田施肥
1、底肥的使用量一般為每公頃糞肥20-30方或商品有機肥300公斤、二銨150—200公斤(全部磷肥)、尿素75—100公斤(約占整個生育期總氮的30%)、硫酸鉀50—100公斤(總鉀肥一半)、硫酸鋅20—30公斤、硅肥200公斤(使用合格的三元復合肥最好,能相互促進吸收,按氮磷鉀配比施入,不夠的用二銨、硫酸鉀等配合)。
2、分櫱肥:施用分櫱肥可以起到促進水稻增櫱、增花的雙重作用。為使追肥在分櫱期見到肥效,必須在移栽返青後立即施用,過晚施用,雖有保櫱作用,但易增加無效分櫱。分櫱肥以氮肥為主,最好是施用硫酸銨加黑壯肥(黑肥),次之是硫銨和尿素混合施。施肥量一般為施氮總量的30%左右,每公頃摺合尿素100—150公斤。施用方法最好間隔一周左右分兩次施入:先多一點,施用計劃量的70%,促進早生快發;過幾天再用剩餘的30%對長勢差的地方找零,調解弱勢苗,哪弱追哪,也習慣稱為補肥(站在田外觀看水稻長勢長相,對發黃、株矮的地方進行補施,一般在6月15日左右)。
3、穗肥:在出穗前25—30天左右施入(約7月5—10日),水稻施用穗肥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穎花退化和增加穎花數,為抽穗和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打好基礎。每公頃施尿素100—150公斤,硫酸鉀50公斤,根據水稻長勢,以巧施為主(一般地每平方米要保證有400-450穗,預計在6月25日前後莖數達不到要求的,應該早施,如果已達到預計莖數的1.1倍,可晚至7月15日左右施入),視情況間隔7-10天分兩次施入:先施用計劃量的60%,再用剩餘的側重施於長勢差的地方,調解弱勢苗。原則是:一看撥節黃,等葉色褪淡後再施;二看底葉是否枯黃,黃則根系受損,先撤水曬田壯根再施肥(約出穗前20天左右);三看有無病害,要先治病後施肥。
4、粒肥:只有能安全出穗的(一般是8月10日前)才可追,施粒肥可以增加蛋白質,但過多則會造成貪青、粒重下降,在7月末8月初每公頃施尿素30公斤(主張用葉面肥代替—破口、始穗、齊穗各一次,而且肥效快、促早熟、效果顯著、不易貪青,可以適當加入一定量的米醋和防治稻瘟病葯一起施用)。群體大的、易感病、受光不好的不能追肥;葉色淡、下葉枯黃、上葉有干尖、有早衰現象的,抽穗早、密度小、株型開張的可以追,哪黃哪追。
追肥方法:每次追肥前要把陳水放出(中午溫度高可以促進鹽溶解,下午3—4點排水),趁夜晚或陰天適當晾晾田,再撒入肥料,隨後灌水(持續保水5-7天為宜,對於不保水地塊肥量要以少而勤為宜),以水帶肥,達到根系。如果結合中耕、撓秧效果更好,即可增加肥效又可以放除土壤內臭氣、冷氣、毒氣。
以上施肥、水管理是我們吉林鹽鹼地常用的方法,日期是以常年經驗為主,實際施用日期應以土壤情況、天氣和苗情為准。
聲明:以上是已發的論文,不是網摘。
Ⅲ 誰懂水稻直播技術,向本人傳授一下唄。十分感謝
精細整地。直播水稻的田面一定要整平、作畦,畦面高低相差不要超過1寸,這是直播水稻成敗
的關鍵因素之一。一般每隔3米鋒臘沒左右開一條畦溝,作為工作行,以便於施肥、打農葯等田間管理。
品種選擇 。選局念擇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發、分櫱力適中、抗病力強銀納、植株較矮、抗倒力強
的早熟或中熟品種,如湘早秈24號、湘早秈32號、湘早秈29號、中98-19、早優143以及超級雜交稻株兩優
819等。
Ⅳ 水稻烘乾爆腰率多少算正常
採用38~40℃的熱風溫度野纖枯,為了保證水稻烘後品質,減少爆腰率,必須採用較低的熱風溫度,其爆腰率增值小於2%
爆腰使糙米子粒強度降低, 加工時容易被折斷, 產豎李生碎米, 使頌洞出米率降低。
爆腰率=W1+W2/W*100%
Ⅳ 水稻種子貯藏時要掌握什麼技術要點
根據水稻種子貯藏特點,水稻種子在貯藏時要掌握下列技術要點:
(1)掌握曝曬種溫。早晨收獲的種子,由於朝露影響,種子水分可達28%~30%,午後收割的種子含水量約為 25%左右。一般情況下,曝曬 2~3天即可使水分降到入庫標准。曝曬時如陽光強烈,要多加翻動,以防受熱不勻,發生爆腰現象,水泥曬場更應注意這一點。早晨出曬不宜過早,應事前預熱場地,否則由於與受熱種子溫差大發生水分轉移,影響乾燥效果,這種情況對於枯數攤曬過厚的種子表現得更為明顯。
(2)嚴格控制入庫水分。水稻種子的安全水分標准,應隨種子類型、保管季節與當地氣候特點分別考慮擬訂。一般氣溫高,水分要低,氣溫低,水分可高些。試驗證明,種子水分降到6%左右,溫度在0℃左右,可以長期貯藏而不影響發芽率,適用於品種資源的中長期貯藏。常規貯藏的生產用種因地區而異,南方度夏的種子,水分應降至12%~13%以下,北方地區可放寬至14%。近年來,我國南方開始興建恆溫庫,溫度可保持在15~20℃以下,用於雜交稻種子和備荒稻種的貯藏。
(3)密閉貯藏。水稻種子堆孔隙度較大(大約50%~60%),通氣性好,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為了保持種子低溫、乾燥的貯藏狀態,宜採用密閉貯藏。我國東北地區為防止高水分種子受凍,常採用窖藏和圍堆密閉的貯藏形式。窖藏的具體做法是:選擇地勢高燥、土質堅實的地方,在秋季挖成深 1.5~2米的長方形或圓形窖。在四周和底部墊以草墊和席子,在土壤結凍 3~5厘米時入藏,上面覆蓋 0.3~0.5米的保溫層。翌春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氣溫0~2℃時取出,經晾曬後播種。由於窖藏溫度一般在-5~-10℃左右,種子水分16%即可安全越冬,這種方法對入冬前來不及乾燥的晚熟品種尤為適用。
(4)防治倉蟲與霉變。我國產稻地區的特點是多溫多濕,倉蟲容易滋生。為害水稻種子的主要倉蟲是米象、麥蛾、大谷盜、鋸谷盜、谷蠹、粉斑螟等,除採用葯劑熏蒸和衛生防治之外,還可採用乾燥與低溫密閉壓蓋段正的貯藏措施,兼得防蟲的效果。
防沒燃首止霉變的主要措施是種子乾燥和密閉貯藏。種子水分控制在13.5%以下,就能抑制黴菌的生命活動。所以,充分乾燥的水稻種子,只要注意防止吸濕返潮,保持其乾燥狀態,就可避免種子微生物為害。
Ⅵ 水稻水份不一致烘乾後什麼結果
數據顯示,我國糧食在儲藏、運輸和加工環節,每年損失量約700億斤。其中,農戶在糧食儲存環節造成的損失嚴重。糧食部門統計,由於農戶儲存設施簡陋、烘乾能力不足、缺少技術指導等原因導致的糧食損失達8%左右。
記者調查發現,糧食收獲後,一些農民往往先在自家庭院、農田地頭搞「地趴」式儲糧三四個月,等到價格合適再出售。這種儲如悶和存方式容易導致糧食生霉、腐爛以及遭遇鼠害,造成大量損失。
農戶「地趴糧」易發霉腐爛,一些合作社糧倉散熱不好「燒糧」
夏收時節,周口市鄲城縣的一些農民反映,房屋潮濕,家裡堆的小麥已經有霉味,至少有一成麥子沒辦法吃了。記者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S217省道邊一家私人糧食收購點看到,從農戶手中收購的小麥被直接堆放在院子里,簡單地搭蓋上防水布。
在東北,糧食收獲之後,不少農戶也罩枯往自家院子里堆放,俗稱「地趴糧」。農戶們說,如果遇到冷暖天氣交替,糧食常常發霉、腐爛,另外鼠害也令人苦惱。
黑龍江省青岡縣種糧大戶黃國玉種了200多畝地,每年收回的玉米都堆在自家院子里。他說,不少農戶都採取「地趴」式儲糧。有的農戶自家放不下,就在田裡找一塊地平整下充當臨時儲存場所,等到價格合適時再賣給糧食經紀人。一般來說,都得儲存三四個月。
「損失確實不小,一畝地收1500斤,在我們手中儲存損耗就得近百斤。」黃國玉說,多年來一直這樣存放玉米,沒有太好的辦法,每年都有糧食霉變的情況發生,還有一些糧食被老鼠吃掉。
記者走訪了湖南省岳陽縣等地的部分小型糧食加工企業和糧食種植合作社,他們的糧倉普遍簡陋,倉庫散熱不好,稻穀加速陳化,出米率降低。同時,倉庫密封性能不好,殺蟲效果有限,導致糧食遭遇蟲害,也會造成損耗。
岳陽縣誠信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喻忠勇說,合作社的倉庫一般沒有空調,稻穀烘乾後,熱量沒法及時散掉,堆在中間的稻穀就容易「燒壞」,一些米粒變黃的稻穀只能用作飼料。「前年,我們合作社沒有注意這一點,200多萬斤稻穀就出現『燒壞』的情況,原本每斤1.2元,後來每斤不到1元就賣了。」
記者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了解到,盡管通過實施「糧安工程」等措施,糧食倉儲環節損失明顯降低,但糧食產後減損仍然任重道遠。目前,我國糧食在儲藏、運輸和加工環節,每年損失量約700億斤,農戶儲糧損失比例達8%左右。
現存效果好的儲糧設備普遍容量小、價格高,烘乾機等少人問津
在東北,有的農民將玉米存放在「玉米樓子」里。黑龍江省賓縣常安鎮種糧大戶楊成發家有一大一小兩個「玉米樓子」,大的長40米、寬1.5米、高2米,周邊是鐵絲網。楊成發說,這種儲糧方式通風透光較好,可以實現自然風干,減少了損失。
當地農業幹部介紹,採用「玉米樓子」進行儲糧,損耗可降至5%左右,減少3%的損失。按每戶年平均收獲玉米40000斤計算,採用科學儲糧技術,每戶每年可減少糧食損失1200斤。按中等品玉米每斤0.7元計算,農戶因此增收約840元。
為何很多農民採取「地趴」式儲糧,而不用這種科學儲糧倉?
黑龍江省木蘭縣種糧大戶李斌種植400多畝玉米,每年都把玉米存在村頭的一塊空地幾個月,等待春節後再賣。他說,種幾十畝地用「玉米樓子」還行,但種糧大戶種植面積很大,需要多個「玉米樓子」儲存,投入成本太高。
為了減少農民儲糧過程中的損失,前些年,國家糧食部門推出了科學儲糧倉項目。黑龍江中良倉儲技術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柳芳久說,在當地推廣科學儲糧倉時,發現由於倉型容量小、性能單一,不適應種糧大戶的需求,推廣效果不理想。
柳芳久說,在黑龍江省推廣的多是容積為12立方米和22立方米兩種規格的儲糧倉。東北耕地面積大,隨著土地流轉,規模經營較多,種糧大戶少則種上百畝,多則上千畝、上萬畝,科學儲糧倉的需求量大。例如,容積為12立方米的儲糧倉,市場價格在2000元左右,但連10畝地的玉米都裝不下,成本太高了。
除了農戶,部分中小型糧食收購企業、糧食經紀人的儲糧設施也很簡陋,造成嚴重的糧食渣盯損失。
河南省興業糧貿有限公司負責人張興業說,糧食經紀人從業門檻比較低,沒有很好的儲藏條件,建一個專門的倉庫就已經是「高配」,很少有人花錢購置烘乾機。一旦遇到降雨等天氣,小麥的霉變率就迅速升高。
Ⅶ 水稻臨時儲存溫度25度可以嗎
一、控制水分
水稻安全水分是安全存儲的關鍵。東北地區水稻收獲時正處燃悔於低溫季節,不易及時乾燥,收獲後原始水分大,應及時進行乾燥處理,將水分降到16%以內。
二、清除雜質
水稻中含有的有機雜質含水量春含高、吸濕性強、載菌多,呼吸強度大,糠灰等雜質使糧堆孔隙度減小,濕熱積聚堆內不易散發。因此,把雜質控制在5%以下,可大大提高存儲穩定性。
三、勤通風
有溫度變化、及時通風降溫,縮小分層溫差扒段笑,是防止稻堆上層結露,中下層發熱的有效方法。
四、收獲的糧食至出賣前臨時存儲一定要注意:寬度不超過六米左右,堆型以長方形為主,高度不要超過1.5米,不要堆大圓堆,以防發燒。勤監測溫度、水分,如有超標進行倒堆。
五、袋裝儲存
收獲後用袋裝的秋糧一定要單碼、多垛,垛和垛之間要有空隙,留出通風通道,垛碼放向以通風方向垂直,以便通風。
以上內容僅供大家參考了解,更多最新三農資訊、農葯使用技術、農業技術支持歡迎至中國最大的農葯信息網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