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底隧道構造的原理是什麼如何做到都不會滲水的
只要投資到位,按照規范操作的要求去做就不會出現滲漏。我們現在的建築物滲漏,一是因為低價競標,然後偷工減料。再是施工操作不按操作規范去做,因為按操作規范做費工費時,不但賺不了錢,而且還會賠錢,你說哪個傻子會做這些事情呢?所以說不光是海底隧道,就是普通的建築,只要你按操作規范認認真真的去做,就能做到滴水不漏的
❷ 水底隧道的防水方法
隧道防水
水底隧道的主要部分處於河、海床下的岩土層中。常年在地下水位以下,承受著自水面開始至隧道埋深的全水頭壓力。因此水底隧道自施工到運營均有一個防水問題。防水的主要措施有:
1、採用防水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的製作,主要靠調整級配、增加水泥量和提高砂率,以便在粗骨料周圍形成一定厚度的包裹層、切斷毛細滲水沿粗骨料表面的通道,達到防水抗水的效果。
2、壁後回填
壁後回填是對隧道與圍岩之間的空隙進行充填灌漿,以使襯砌與圍岩緊密結合,減少圍岩變形,使襯砌均勻受壓,提高襯砌的防水能力。
3、圍岩注漿
為使水底隧道圍岩提高承載力、減少透水性,可以在圍岩中進行預注漿。特別是採用鑽眼爆破作業的隧道,通過注漿可以固結隧道周邊的塊狀岩石,以形成一定厚度的止水帶,並且填塞塊狀岩石的裂縫和裂隙,進而消除和減少水壓力對襯砌的作用。
4、雙層襯砌
水下隧道採用雙層襯砌可以達到兩個目的。其一是防護上的需要,在爆炸載荷作用下,圍岩可能開裂破壞,只要襯砌防水層完好,隧道內就不致大量涌水、影響交通。其二是防範高水壓力,有時雖採用了防水混凝土回填注漿、在高水壓下仍難免發生襯砌滲水。在此情況下,雙層襯砌可作為水底隧道過河段的防水措施。
❸ 隧道救援應急措施
法律分析:隧道應急措施是指為應付隧道中可能發生的水災、火災、地震、汽車相撞等引起的災害性事故而採取的各種措施。主要包括計算機監視系統、排水和抽水系統、特殊的煙火探測和滅火系統等。大型公路隧道多設計成三條並行隧道,兩側為上下行車主隧道,中間為維修隧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第十九條 應急救援隊伍接到有關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的救援命令或者簽有應急救援協議的生產經營單位的救援請求後,應當立即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應急救援隊伍根據救援命令參加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所耗費用,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事故責任單位無力承擔的,由有關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❹ 盾構機過江隧道施工是如何防止滲水的
盾構機本身為鋼筒結構,本身鉸接密封沒問題就不會滲水。 盾構機與管片連接處即盾尾處一般靠密封刷配合油脂注入密封。 管片一般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管片間滲水靠密封膠條防水,並通過向管片背後進行注漿最終封水。
❺ 隧道防水怎麼做
除了隧道襯砌砼採用高抗滲性混凝土進行自防水外,不同隧道的外防水方式是不同的。
暗挖隧道採用的是復合襯砌,在初支和二次初砌之間一般是採用防水卷材(EVA、PVC)+土工布或無紡布(主要起保護防水卷材的作用)形式進行防水;
明挖隧道的外防水和涵洞差不多,採用卷材+塗料防水或單獨塗料防水;
盾構隧道的外防水的核心就是襯砌管片接縫防水,現在國內主要採用的有氯丁橡膠彈性密封墊;另外盾構機在推進的同時會在襯砌環外沿四周進行回填注漿,構成防滲的固結層,達到防水目的。
❻ 過江隧道或跨海隧道如何防水
之上的幾個回答均泛泛地談了隧道維護的防水,然而問題主要集中在施工時,隧道的防水作業。 題目中談到過江隧道或跨海隧道,施工先講工法,這樣的隧道基本無一例外地使用盾構法施工,這樣問題就縮小為盾構施工的防水要求了。 首先,管片的防水。盾構隧道施工時的混凝土管片為預制,各種指標均比較好,製作精度也很好,可以起到較好的防水效果。 其次,接縫的防水。管片拼接時,接縫的防水很關鍵。拼接管片時,可採用非膨脹合成橡膠或者水膨脹橡膠來實現接縫的防水。 第三,壁後注漿防水。管片上預留的注漿孔,勤注漿一方面會減小地面沉降(主要是地上),另外一方面就是漿液會成為防水的第一道屏障。 第四,掘進過程中防水。主要是拼裝質量或者不均勻的推力可能引起管片變形,掘進應當合理,及時調整糾偏。盾構的尾部有止水刷,可以保證水不從盾構與管片縫隙中流入。 所以說,盾構工法作為一種成熟的隧道施工工藝,通過富含水的地層並不是大問題,而且難度並不大。事故多發其實在盾構進出洞等相對復雜的工況下。
❼ 盾構隧道如何防水
盾構隧道防水方法:
1、採用高效減水劑、高活性微礦粉摻料,選擇合理的拌和物配合比參數,配製以抗裂、耐久為重點的高性能混凝土,並在管片外噴塗防水塗層。
2、內襯結構混凝土自身防水:
為提高內襯結構混凝土自防水功能,需提高混凝土的抗滲能力和減少裂縫。混凝土的抗
滲等級可採用S8(0.8MPa)。為減少裂縫的產生,考慮採用如下措施:
⑴採用低水化熱水泥,添加優質磨細粉煤灰(不低於二級灰的技術性能指標)與其它活
性粉料(≤25%水泥用量);
⑵施工中採取基坑內降水和局部地基加固,嚴格控制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地下連續牆變形
和沉降,減少對底板下卧層土體撓動,從而盡可能減少因變形和不均勻沉降對結構產生的影響;
⑶每隔20~30m
左右設置一道變形縫,以控制縱向不均勻沉降對結構的影響;
⑷添加有補償收縮功能的膨脹防水劑,添加高效減水劑;限制水泥的用量(≤320kg/m3);
控制水膠比(≯0.48),入模塌落度(12~16cm),加強養護:頂板蓄水養護、側牆前期噴水、
後期掛濕土工布或塗養護劑、延長養護期以控制混凝土初期開裂和收縮裂縫。
3、彈性密封墊防水:
彈性密封墊是接縫防水的主要防線。
絕大多數盾構隧道只設單道彈性密封墊,只有近14m
大直徑盾構隧道才出現設雙道防
線(如漢堡易北河四隧,見圖8-2-1),這樣也免去了錯縫拼裝緩沖材料。
4、注漿防水:
作為襯砌管片防水的第一道防線,提供長期、均質、穩定的防水功能。注漿有著其很重
要的防水作用。
❽ 隧道如何進行防水
隧道防水工程是一項涉及到工程學、密封學、地質學等眾多學科的系統工程項目,原則應緊密結合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工程結構特點,工程用途及使用要求。
1、設計遵循「防、排、堵、截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原則。採取多種措施,力求達到排水通暢、防水可靠、經濟合理、不留後患的目的,實現防水目的;
2、防水設計總原則應以防為主,多道設防、防水結合、綜合治理;
3、隧道襯砌結構可採用自防水混凝土,將其視為治本的項目和永久防水線,做到不滲不漏。施工中需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結構產生貫穿型裂縫;
4、對變形縫一定要根據工程本身特點及使用要求合理設置,對施工縫的設置則根據施工條件具體研究確定。為消除混凝土大部分收縮應力,施工縫設置宜密不宜疏,對變形縫、施工縫及穿牆管等特殊部位防水要採取加強措施;
5、隧道防水板施工工藝要保證防水層具有連接整體密封性;
6、如隧道進、出口淺埋段較長,覆蓋層多為鬆散體,地表具有匯水地形等特點,可在洞頂設置截水天溝,地表局部注漿,並對洞頂平面一定范圍進行封閉,防止地表水下滲。
混凝土結構自防水
混凝土結構自防水的關鍵是施工時必須確保混凝土密實及控制混凝土不產生裂縫。普通防水混凝土存在收縮開裂,而補償收縮混凝土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是 在水泥中摻入膨脹劑或採用膨脹水泥拌制而成。
常用的外加劑有防裂型FS防水劑、U型膨脹劑等。實踐證明,摻入外加劑可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抗裂、防滲效果。
❾ 隧道內壁滲水漏水怎麼防水施工
。下面就介紹防止隧道滲漏水七大招,如何保證隧道施工質量及安全。
一、採取光面爆破方案,確保開挖面圓順
這是搞好隧道不滲不漏的基礎,光面爆破搞不好,極易帶來:
①拱部回填困難,一旦不密實,易形成水囊;
②岩面凹凸不平,噴射砼難以找平;
③鋪設防水板困難等問題,因而在施工中,嚴格按照光面爆破工藝要求進行操作。
二、嚴把注漿止水、防水關
需要進行注漿加固的止水地段,特別是富水地段、破碎圍岩地段,嚴格按照注漿設計進行施工,貫徹「以防為主,防排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確保注漿防水的質量達到止水效果,基本實現注漿段無線流,初步形成初期支護外的止水環,為安全開挖創造條件,為隧道防水創造條件。
三、嚴把小導管注漿關
採用短台階法施工時,嚴格執行「管超前、嚴注漿、短開挖、強支護、快封閉、勤測量」的施工原則,認真做好初期支護,特別是初期支護背後的回填注漿,做到滲漏水無線流,否則在嚴重滲漏水處打孔、下管補充注漿,直至符合要求。該項工作務必做到平行作業,分段進行,做好一段,初驗一段,否則,將不允許做二次襯砌。
⑴施工前根據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通過試驗後,再進行注漿。
⑵根據預注漿范圍、地質條件和地下水情況,為確保注漿加固堵水效果,選擇合理的注漿參數和漿液配比。
⑶注漿過程中,嚴格控制注漿壓力,防止出現結構變形、串漿等現象。
⑷注漿結束後,採用徑向鑽孔的方法,對注漿效果進行檢查、分析和判斷。
四、把住噴射混凝土防水關
⑴噴射混凝土採用濕噴技術。
⑵噴射混凝土採用復噴方式,第一次噴射封面,支立格柵,掛網後再復噴,並埋入檢測噴射混凝土厚度的標識鋼筋,以檢查噴設混凝土的厚度。
⑶在噴射混凝土施工前28天,把場地布置圖、機具、混合料配合比資料報監理審批,審批後再實施。
⑷原材料稱量允許偏差(按重量比):水泥、速凝劑±2%,砂石±3%。
⑸攪拌時間:噴射混凝土採用強制式拌合機分次投料,攪拌時間不少於2min。
⑹運輸及存放時間,當不摻加速凝劑時不得超過2小時,摻加速凝劑時不宜超過20min,混合料隨拌隨用。
⑺按照規范要求,取樣試驗。
完成噴射混凝土後,隧道基本實現乾燥。局部有滲流處,一是可以插管補注漿,二是較大滲流可以插管接排水盲管固定引至側溝排走。
五、把住防水層施工質量關
⑴防水層施工必須由專業化隊伍施工。
⑵必須處理好基面。
⑶必須採用無釘鋪設、雙焊縫焊接的施工工藝。
⑷把好防水層施工接縫質量關。
⑸加強防水層成品的保護措施。
嚴格按照結構防水設計要求,先設置縱向、環向軟透水管,再鋪設防水板。在施工過程中,保證接封焊接質量,避免創傷產生孔洞。
防水板鋪設前,噴混凝土表面處的鋼筋頭和錨桿頭先切除,再用手持砂輪機磨平,對凹凸不平部位應修鑿噴補,使混凝土表面平順,有局部滲水處,應進行處理。
⑹防水板按環向鋪設,焊接工序與固定工序應緊密配合,一般先焊接,後固定。
⑺防水板鋪設的搭接寬度為10厘米,焊接寬不小於2厘米,漏焊、假焊處應補焊,若有烤焦、焊穿處,應用同樣的防水板焊貼覆蓋或按監理工程師指示辦理。
⑻固定防水板採用膠熱焊接,膠墊與膠墊之間防水層不得綳緊,要保證板面與噴射混凝土密貼。
⑼鋪設防水板地段距開挖工作面,不得小於爆破所需要的安全距離,二次襯砌灌注混凝土時,不得損壞防水層。
⑽在二次襯砌灌注混凝土前,應檢查板面和底層密貼情況,搭接焊縫質量,填寫質量檢查記錄,經監理工程師批准後方可繼續施工。
六、嚴把二次襯砌混凝土防水關
二次襯砌的混凝土在灌注和養生過程中,絕不能改變其水灰比,導致混凝土產生收縮裂縫,降低其防水性能。
⑴防水混凝土所使用的水泥性能必須符合規范要求;不得使用過期或受潮結塊的水泥,並不得將不同品種或標號的水泥混合使用;
⑵防水混凝土使用的砂、石技術指標除符合規范外,砂的含泥量不得大於3%,泥塊含量不得大於1%;石子最大粒徑不宜大於40mm,含泥量不得大於1%,泥塊含量不得大於0.5%。
⑶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水,採用不含有害物資的潔凈水;為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而摻加的外加劑,必須具有質量證明文件和產品技術資料。
⑷混凝土必須採用分層澆築、分層振搗,每層厚度不得超過300~400mm,相鄰兩層澆築時間間隔不得超過2h,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過2m,超過時採用串筒或滑槽。
⑸混凝土澆築必須連續,因施工需要留設施工縫,必須徵得設計凝土的抗滲性而摻加的外加劑,必須具有質量證明文件和產品技術資料。
⑹混凝土必須採用分層澆築、分層振搗,每層厚度不得超過300~400mm,相鄰兩層澆築時間間隔不得超過2h,混凝土的自落高度不得超過2m,超過時採用串筒或滑槽。
⑺混凝土澆築必須連續,因施工需要留設施工縫,必須徵得設計同意,並得到監理認可。允許間歇時間具體見下表;搗固選用的振搗器,其頻率、振幅、振動速度等參數視混凝土的塌落度及骨料顆徑而定。
⑻灌注施工採用整環灌注施工,當混凝土灌至牆拱交界處時,間歇約1小時,以便於邊牆混凝土沉實。拱圈封頂時,隨拱圈灌注及時搗實。
⑼振搗時,振搗器不得接觸防水層及模板,且每次移動距離不大於振搗器作用半徑的一半。
⑽嚴格控制拆模時間,嚴禁混凝土強度未達到規范要求前拆模。
⑾加強混凝土的養護。
七、把住混凝土施工縫防水關
⑴做好施工縫的清理,鑿處表面浮粒和雜物,將混凝土表面鑿毛,並用水沖刷干凈。
⑵嚴格控制施工縫間距確保環向施工縫在8~12m之間。
⑶嚴格控制止水條的質量,確保最終膨脹率≥200%。
⑷在施工縫設遇水膨脹止水條、分段灌注的變形縫(沉降縫)設止水帶,並在內外緣進行嵌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