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提高農村基層幹部和群眾的凝聚力與戰鬥力
加快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培訓工作,對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戰鬥力和號召力,提高農村黨員幹部「雙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縣已建成並投入使用農村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496個,其中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站點93個,全縣鄉鎮(街道)行政村覆蓋率達92.88%。隨著試點工作的深入開展,如何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信息量大、覆蓋面廣、方便快捷、生動直觀等優勢,把全縣9800多名農村黨員、1596名基層幹部培育成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領頭羊,使之永葆黨的先進性,卓有成效的帶領廣大農民群眾投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就成為當前急需思考和實踐的大事。我縣在遠程教育培訓工作中,立足遠程教育的資源優勢,以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提高農村黨員幹部「雙帶」能力和提高農民群眾致富增收能力為基點,將遠程教育學習培訓工作與各項工作相結合,努力探索了一套符合龍山實際的遠程教育教學組織管理模式,為遠程教育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基礎。
一、以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基點抓實遠程教育培訓
農村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是做好農村、農業、農民工作的關鍵和保證。
(一)將遠程教育培訓與「三級聯創」活動相結合
近年來,我縣廣大農村基層組織雖然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和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些農村黨支部凝聚力、戰鬥力不強,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一些農村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薄,不能夠很好地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和示範帶動作用。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到黨在農村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影響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工作中我們把遠程教育工作作為搞好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作為鄉鎮黨委抓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要求各鄉鎮(街道)將遠程教育工作的開展與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和「雙帶」能力提高結合起來,探索支部引導黨員學、黨員帶領群眾學的有效途徑,實現「建一個站點、強一個支部、富一方群眾」的目標,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並積極結合「雙培雙帶」活動開展,把那些有熱情、有能力的村組幹部、團員青年、經濟大戶吸收到新農民培育中來,通過以點帶面形式促進黨員幹部群眾綜合素質的提高。
根據縣委要求,我縣在教育培訓中明確要求各鄉鎮(街道)每月組織全體機關幹部職工集中學習3次以上,各村(社區)每月組織全體村組黨員、幹部、青年農民、致富大戶集中學習2次以上,鄉鎮站點自主性學習時間每月不少於30個小時,村級站點自主性學習時間每月不少於20個小時。在集中學習時要提前通過廣播、公布欄等形式預告教學節目,並及時反饋相關信息。通過組織農村黨員幹部進行集中培訓,黨員幹部素質得到了提高,黨支部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增強。如自從2004年8月遠程教育站點落戶新城街道油菜坪社區後,該站點認真組織開展遠程教育學習活動,狠抓「學用」工作。該社區支部書記唐學智牽頭率先成立了社區「幫扶服務隊」、「科技推廣組」等組織,選擇幫扶項目為村民提供「全程服務」,努力實現遠教「學用」在實踐中的整合。至2005年底全社區已有16戶成為「勤勞致富戶」,有4戶成了「雙文明戶」。僅運輸戶就由原來的5戶增加到25戶。農戶年均純收入比遠教站點建立前提高了200元。得到了實惠的村民作起了「打油詩」:做紅磚搞加工,勝過盲目跑廣東;遠程教育引好路,全靠村委來幫助。新城街道新城社區的遠程教育示範戶譚直正等農戶通過學習後主動參加了街道組織的治安聯防巡邏隊,自發組織社區群眾認真學習法製法規,自發維護社區治安、整治社區環境,被群眾譽為「編外幹部」。
(二)將遠程教育培訓與先進性教育活動相結合
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利用遠教平台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使先進性教育活動和遠程教育工作相互相融、相互促進,真正建立起「讓黨員幹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群眾長期得實惠」的長效機制。我縣第二批先進性教育學習活動中,鄉鎮(街道)遠教站點作為開展學習活動的主要場所,解決了集中學習的需求。同時利用遠教網上的豐富教育資源,擴充了農村黨員幹部的視野,使農村黨員幹部的素質得到較大提高,服務意識得到明顯增強,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如烏鴉鄉為了配合搞好保先教育活動,利用遠程教育設施對本鄉機關黨員進行教育,選擇性的將所接收的教育資源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藉助視聽媒介等載體,多方面全方位地對黨員幹部進行教育學習,拓寬了黨員幹部的視野,增強了黨員幹部對保先教育的認識。華塘街道辦事處緊緊圍繞全縣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除組織各村黨員幹部專題學習先進性教育活動有關文件及胡錦濤等同志關於先進性教育活動的講話,專題學習《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讀本》、黨章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外,還組織幹部群眾認真學習縣委編寫的《龍山縣第三批先進性教育讀本》,學習了「信息篇」、「服務篇」兩個篇章里的「百合、辣椒、兩薯」等農村實用栽培技術。
二、以提高農村黨員幹部雙帶能力為基點抓實遠程教育培訓
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是靠廣大農村黨員幹部來帶頭貫徹執行的,農民群眾也是通過身邊的黨員幹部言行來看黨的形象,來評判黨的執政能力。如果農村黨員幹部的素質不高,黨組織戰鬥力不強,直接影響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以提高農村黨員幹部雙帶能力為基點抓實遠程教育培訓,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素質的農村黨員幹部,是在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
(一)將遠程教育培訓與農村建整扶貧整村推進相結合
緊密結合縣委提出的流動黨員「六個一」活動內容(向黨支部匯報一次工作思想、提一條合理化建議、提供一條致富信息、幫助一戶困難群眾、帶出一批富餘勞力、爭做一名致富能手),圍繞「站點+基地+辦學+項目」的工作思路,通過教育培訓,創建一批科技示範基地,培育一批科技示範戶,並認真總結學用典型經驗,採取多種形式層層宣傳,形成「學習典型、趕超典型」的遠教學用風氣,推動全縣遠程教育學用工作的開展。洛塔鄉澤果村在省學用典型評選活動結束後專門組織人員到新城街道新城社區站點和名正果業科技開發示範園參觀學習,村支兩委圍繞「建一個站點、強一個支部、富一方群眾」的目標在村遠教站點召開了趕超學習會,積極調整工作思路,並在縣林業局的大力扶持下走上了「豬、沼、廁、果」生態農業路子,開發經濟林300餘畝,其中栽種李子164.4畝,柑桔100餘畝;發展常年存欄商品豬10頭以上的養殖戶5戶,修建沼氣池17口,改廁20餘間。該村村主任雷小艷信心百倍地說:「有遠程教育這個好幫手,要的不光是脫貧致富,而是踏上新農村建設的金光大道。
(二)將遠程教育培訓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
緊密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遠程教育培訓信息支持和技術技術,調優調活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合農民教育培訓「三進村」活動,積極遠程教育資源幫助引導群眾了解產品供求信息,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強有力的信息支持,培養一批「土專家」,使他們成為「不走的技術員」。2006年5月我縣開展「五個好」站點創建活動以來,各站點進一步加強了教學組織管理和學用工作,確定了一批示範基地(場所)和示範戶,圍繞相關部門開展的「一鄉一品」、「一村一品」主題實踐活動加大了站點向社區延伸力度,積極走「公司+遠教+基地」等形式,引導群眾成立集產、供、銷於一體的農產品專業服務組織,力爭形成支柱產業。石羔鎮正南村村民譚直正,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優勢在新城街道租地創辦了湘鄂邊區第一個私營紅提開發科技示範園。2005年,他種植的「紅提」進入初果期,畝產達1800公斤,總收入達27萬余元,一年便收回了前期投入的所有成本,並有贏余。在他的帶動和扶持下,新城村唐振民、劉恆等4戶農戶也種起了水果,辦起了園區,摘掉了貧困帽子,走上了富裕之路。華塘街道辦事處出台了資金扶持、技術服務等一系列針對性強的優惠政策,對有一定經營規模的特色產業進行扶持,並要求各村站點組織農戶學習了解外地農村經濟發展情況、借鑒先進經驗,引導各村進一步挖掘發展潛力,把現有的產業發展壯大。在紅岩寺、唯一等蔬菜專業村,街道辦事處除通過多方聯系,使其成為黃瓜、西紅柿的育種基地外,還積極探討「遠教+協會+基地」的產業模式,改變傳統生產經營方式,打建農村特色產品品牌,提高農業生產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以提高農民群眾致富增收能力為基點抓實遠程教育培訓
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主體,開展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就是把對農村黨員幹部群眾的教育手段載體化、教育方式制度化、教育內容經常化,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技能培訓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一)將遠程教育培訓與新型農民培育相結合
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需要造就千千萬萬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縣充分利用遠程教育這一學習平台,採取「四步走」(即抓科學技術培訓,引導農民走學用科技強能之路;抓專業生產培訓,引導農民走專業化合作發展之路;抓經營管理培訓,引導農民走依託市場促發展之路;抓鄉風村貌建設,引導農民走文明發展之路)形式著力抓好新型農民培育。根據縣委《關於做好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和鄉鎮勞動保障站整合建設的通知》(龍遠通[2006]1號),我縣對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和鄉鎮勞動保障站進行整合建站,實行「一站兩用」,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為綠色證書工程、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新型農民創業培植工程和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服務。目前,我縣已實現兩站整合建設的鄉鎮(街道)站點共11個,佔全縣鄉鎮(街道)數的32.35%,佔全縣遠教站點數的11.83%。並積極發揮縣委遠教辦和縣廣播電視局聯合開辦的「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專題欄目」加大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開闊農村黨員幹部和群眾的視野,引導和教育農民遵紀守法、提高修養、崇尚科學、移風易俗,使之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不斷提高現代遠程教育的吸引力和收視率,增強學習教育活動的實用性,提高農村黨員幹部和群眾的信息素養,為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產業化進程,增強農民收入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幾年來,通過遠程教育平台,全縣共培訓農民黨員幹部2000餘人次,培訓群眾5萬餘人次。
(二)將遠程教育培訓與勞動力轉移培訓相結合
向城市和非農業產業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快速有效的途徑。充分利用遠程教育這個學習平台,結合鄉鎮勞動服務保障站,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加強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前的引導性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從而使農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有效增強農民就業能力提供寬闊平台。一是出台優惠政策,鼓勵轄區內企業安置本地勞動力,拉動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今年上半年,縣遠教辦協同縣就業服務中心等相關部門,在達成用工協議後,組織農村富餘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18期1280人次,安置就業1200多人,成功開辟了勞務輸出的新渠道。二是推行「訂單培訓」,有目標、有計劃地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通過與勞動部門的整合建設積極組織開展計算機應用、家電維修、焊工、駕駛、家政、賓館餐飲等多種職業技能培訓。幾年來,共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近萬餘人次,輸出有技能的農民工6250多人,大多數受訓農民都取得了技能證書,培訓後就業收入有明顯增加。
總之,要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就必須提高農村黨員幹部「雙帶」能力,只有提高農村黨員幹部「雙帶」能力才能促進農民群眾致富增收能力,三者相輔相成。我縣的遠程教育工作在實踐中取得了一些成績,創造了一些經驗。但在一些地方還存在認識不到位,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不夠到位。部分同志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不清楚自己在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中到底應該履行哪些職責、應該安排落實哪些工作、應該抓好哪些關鍵環節,因而導致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在這些地方開展得很差,各種措施落實不到位,收效不明顯。
二是業務水平相對滯後。各鄉鎮(街道)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大多是由組織委員或其他部門的人兼任,工作紛繁復雜,疏於學習相關業務知識,操作水平還有待提高。
三是組織群眾學習難。培訓工作沒有真正圍繞「出實效」這個中心開展,流於形式,致使遠程教育走不向深入,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不高,使得鄉鎮(街道)、村幹部總是認為群眾組織難,遠程教育的實際效果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