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液壓自卸裝置舉升車廂時緩慢無力是何原因如何排除
(1)液壓系統漏油,油量和油壓均不足。外漏現象可從管路接頭或接縫處觀察並加以排除,內漏可能發生在換向閥和油缸內部,應拆卸檢查修理。
(2)空氣進入液壓系統,油箱液面上有大量氣泡逸出。可先將油泵吸油管路上各處接頭擰緊,再檢查油管有無裂縫;清洗油箱濾網,再松開油缸進油管螺母排除空氣,看故障是否排除;否則可能是油泵的自緊油封漏氣,應予以更換。
(3)液壓油過稀,或油中雜質多,導致安全閥關閉不嚴,應更換合格的液壓油,清洗濾網。
2. 求自卸車液壓系統原理圖
得先列出負載圖,用於決定液壓系統壓力;再列出速度圖,用於決定液壓系統流量;再初步擬定液壓系統原理圖,做為系統校驗的基礎。
3. 液壓傳動系統視頻教程
去『嘉鴻視頻教學』看看吧,裡面海量視頻教程,在『嘉鴻視頻教學』網站搜索框輸專入你需要的課程關鍵詞屬(比如:傳動)搜索看看或者根據專業類別查找,應該有你需要的。
我們隆重推出的一系列視頻教程,讓您免除舟車勞頓,只要有一台計算機,就可用優惠的價格,成為精通相關領域知識、擁有豐富實踐經驗、能夠獨當一面的專家。
4. 自卸車液壓系統怎麼排空氣
液壓油缸上有排氣孔,打開排氣孔螺栓,打開液壓循環系統,直到液壓油流出,上緊螺栓就可以了。
5. 自卸液壓系統重車失靈是什麼原因
液壓泵磨損嚴重,溢流閥卡在開啟位置。檢查清洗!
6. 自卸汽車液壓 系統的工作原理
自卸汽車液壓的工作原理
1、舉升狀態
當舉升車斗時,我們需要將氣控閥向左扳轉到舉升的位置,接通系統氣壓與氣控閥舉升通道,系統氣壓通過氣控閥流經限位閥從舉升介面進入到舉升閥內部。
作用在氣缸活塞上,推動活塞向左運動,並帶動閥芯向左運動,將油泵介面與舉升油缸介面接通,高壓油由此進入油缸,並將油缸頂起;如果舉升壓力過大,旁通的溢流閥將會開啟,防止壓力持續上升導致齒輪泵及管路損壞;
2、下降狀態
當需要降落車斗時,我們需要將氣控閥向右扳轉到下降的位置,接通系統氣壓與氣控閥下降通道,系統氣壓通過氣控閥從下降介面進入到舉升閥內部,作用在活塞上,推動活塞向右運動,並帶動閥芯向右運動,將舉升油缸介面與回油介面接通,油缸中的高壓油由此流回油箱,並經過回油濾清器的過濾;
3、中停狀態
不論是正在舉升還是正在下降,我們都可以隨時停止油缸的運動。只要我們將氣控閥扳轉到中停的位置,作用在舉升閥中的活塞上的壓縮空氣就會從氣控閥的排氣口排出。
然後閥芯在彈簧彈力的作用下回到中間位置,切斷油缸介面與其它介面的聯系,油缸中的高壓油停止流入或流出,油缸活塞就處於靜止不動的狀態,所說的中停狀態;
(6)自卸液壓系統維修視頻擴展閱讀:
自卸車液壓舉升系統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
斗子不起是使用中最常出現的故障,判斷故障先說說電。這套系統的取力器是氣控的,給取力器提供氣源的是一個電磁氣控閥。
可以在停車狀態下,按動取力器開關,如果能聽到電磁閥「咔咔」的動作聲音,並且有「噗噗」的排氣聲音,說明電控系統是正常的;如果聽不到上述的聲音,基本上就可以判斷為電氣故障,常見的故障有保險絲燒斷、電磁閥線圈短斷路、電磁閥卡死等,具體需要檢修線路做詳細檢查。
再說說氣。這套系統控制的動作能量是由壓縮空氣提供的,在正常情況下,扳轉氣控閥上的手柄到不同的位置,在排氣口處會發出「噗噗」的排氣聲。如果沒有這個聲音,
首先拆下氣控閥的進氣口,檢查系統的氣壓是否足夠,如果沒有壓力或壓力不足,我們需要檢修系統氣路,最常見的故障是該氣管被其它零部件壓死或冬季被冰凍結。
排除了系統氣壓故障後,我們拆下氣控閥的舉升介面的氣管,然後將手柄扳轉到舉升的位置,查看該介面是否出氣,如果有氣壓是正常的,如果沒有氣壓說明氣控閥故障。這個氣控閥一般只能更換,無法維修。
7. 液壓系統維修
液壓系統常見故障及維修
泵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現象
產生原因
排除方法
油
泵
吸
不
上
油
或
無
壓
力
1,原動機與油泵旋向不一致
糾正原動機旋向
2,油泵傳動鍵脫落
重新安裝傳動鍵
3,進出油口接反
按說明書選用正確接法
4,油箱油麵過低、吸油管露出液面
補充油液
5,原動機轉速太低吸力不足
提高轉速,達到油泵要求最低轉速以上
6,油粘度過高
選用推薦粘度工作油
7,油溫過低,使油粘度過高
加溫至推薦正常工作油溫
8,吸油管道或濾網堵塞造成吸油不暢
清洗管道或過濾裝置,除去堵塞物,更換或過濾油箱內油液
9,吸油過濾器過濾精度過高造成吸油不暢
按說明書正確選用過濾器
10,吸入管道漏氣
檢查吸油管道,密封緊固
流 量不 足達 不到 流量 值
1,轉速不夠
提高轉速
2,系統中有泄漏
檢查系統,修補泄漏點
3,油泵長時間工作、震動使泵蓋螺釘松動
適當擰緊螺釘
4,吸油管道漏氣
檢查吸油管道,密封緊固
5,吸油不充分
1油箱內油麵過低
補充油液
2吸入管道堵塞或通徑小
清洗管道選用不小於油泵入口通徑的吸油管
3吸油口過濾器堵塞或通流量少
入口過濾器選用通流量為油泵流量2倍以上的過濾器
4油粘度過高
選用推薦粘度工作油
壓
力
升
不
上
去
1,油泵不上油或流量不足
按前述方法排除
2,溢流閥調整的的壓力太低或出現故障
從新調整溢流閥壓力或修復溢流閥
3,系統中有泄漏
檢查系統或修復泄漏點
4油泵長時間工作泵蓋螺釘松動
適當擰緊螺釘
5吸入管道漏氣
檢查各連接處,並予以密封、緊固
吸油不充分
同前述排除方法
噪
聲
過
大
1吸入管道漏氣
檢查吸油管道,密封緊固
2吸油不充分
按前述方法排除
3泵軸與原動機不同心
重新安裝達到說明書要求精度
4油中有氣泡
補充油液或採取結構措施把回油口浸油麵以下入
5泵轉速過高
6泵壓力過高
是泵的壓力降至額定壓力以下
7軸密封處漏氣
更換油封
過
渡
發
熱
1油溫過高
改善油箱散熱條件或增設冷卻器使油溫控制在推薦正常工作油溫范圍內
2油粘度太低,內瀉過大
選用推薦粘度工作油
3工作壓力過高
降壓至額定壓力以下
4回油口直接接到油泵入口
回油口接至油箱液面以下
8. 液壓泵故障都有哪些修理方法
液壓泵故障的修理方法:
1、故障原因:(1)液壓油箱油麵過低;
排除方法:添加液壓油。
2、故障原因:(2)沒按季節使用液壓油;
排除方法:通常適用46#液壓油(或68#)無需要特別更換,冬季的北方特冷時考慮使用32#。
3、故障原因:(3)進油管被臟物嚴重堵塞;
排除方法:取出管內異物。
4、故障原因:(4)油泵主動齒輪油封損壞,空氣進入液壓系統;
排除方法:更換老化的或損壞的油封、O形密封圈。
5、故障原因:(5)油泵進、出油口接頭或彎接頭「O」形密封圈損壞,彎接頭緊固螺栓或進、出油管螺母未上緊,空氣進入液壓系統;
排除方法:更換O形密封圈,上緊接頭處螺栓或螺母。
6、故障原因:(6)油泵內漏,密封圈老化;
排除方法:更換密封圈。
7、故障原因:(7)油泵端面或主、從動齒輪軸套端面磨損或刮傷,兩軸套端面不平度超差;
排除方法:更換磨損齒輪油泵或油泵軸套,磨損輕微時平板上將端面磨平整。其不平度允許誤差0.03mm;上軸套端面低於泵體,上平面(正常值低於2.5~2.6mm),如超差時應下軸套加0.1~0.2mm銅片來補償,安裝時則應套後軸套上裝入。
8、故障原因:(8)油泵內部零件裝配錯誤造成內漏;
排除方法:卸荷片和密封環必須裝進油腔,兩軸套才能保持平衡。導向鋼絲彈力應能同時將上、下軸套朝從動齒輪旋轉方向扭轉一微小角度,使主、從動齒輪兩個軸套加工平面緊密貼合;軸套上卸荷槽必須裝低壓腔一側,以消除齒輪嚙合時產生有害閉死容積;壓入自緊油封前,應其表面塗一層潤滑油,還要注意將阻油邊緣朝向前蓋,不能裝反;裝泵蓋前,須向泵殼內倒入少量液壓油,並用手轉動嚙合齒輪。
9、故障原因:(9)「左旋」裝「右旋」油泵,造成沖壞骨架油封;
排除方法:「右旋」泵不能裝「左旋」機上,否則會沖壞骨架油封;
10、故障原因:(10)液壓油過臟。
排除方法:清洗系統,更換液壓油。
11、故障原因:(11)泵的過濾器被污物阻塞不能起濾油作用;
排除方法:用干凈的清洗油將過濾器去除污物。
12、故障原因:(12)油位不足,吸油位置太高,吸油管露出油麵:
排除方法:加油到油標位,降低吸油位置。
13、故障原因:(13)泵體與泵蓋的兩側沒有加紙墊;泵體與泵蓋不垂直密封:
排除方法:旋轉時吸入空氣:泵體與泵蓋間加入紙墊;泵體用金剛砂在平板上研磨,使泵體與泵蓋垂直度誤差不超過0.005mm,緊固泵體與泵蓋的聯結,不得有泄漏現象。
14、故障原因:(14)泵的主動軸與電動機聯軸器不同心,有扭曲摩擦;
排除方法:調整泵與電動機聯軸器的同心度,使其誤差不超過0.2mm。
15、故障原因:(15)泵齒輪的嚙合精度不夠:
排除方法:對研齒輪達到齒輪嚙合精度。
16、故障原因:(16)泵軸的油封骨架脫落,泵體不密封;
排除方法:更換合格泵軸油封。
9. 自卸車液壓系統
你說的這種現象與液壓系統關系不大,因為頂升缸是用的單向三節套筒式油缸,有可能在平時使用操作卸料時,頂得有點過勁,是油缸的軸套筒彎曲變形、還是連桿機構有點機械變形卡住,或者是鉸鏈軸缺油咬死造成的,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進行調整維護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