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腦絎縫機怎樣維修是否有穿線的圖片
縫紉機穿線方法:
4、然後把線穿進縫紉機針孔內,縫紉機就可以使用了。
❷ 電腦絎縫機斷線跳線怎麼辦
面線斷線:
1.有的旋梭價格低廉,質量沒有達標,或者是個別次品旋梭導致斷線,更專換新的旋梭即屬可。
2.旋梭的位置未調節好,需要將針板卸下來重新調節位置。
3.檢查壓腳和針板穿線孔是否光滑,如果不夠光滑可以用小型銼刀銼磨圓孔,當無法打磨光滑時建議更換全新的壓腳和針板。
4.檢查挑線簧松緊程度,逆時針方向旋轉彈簧夾線器旋鈕進行適當調整,挑線簧的線鉤應該低於攔線板出線槽1厘米左右,彈力適中,以便於輔助挑線桿輸送或收緊面線,放出或貯存線量。
5.查看旋梭定位鉤和旋梭距離是否太近,使底線出線不夠順暢,調節旋梭和定位鉤的前後距離,使得面線能夠順利勾出底線即可。
6.機器沒有放置水平,挪動機器的位置或者是在機器腿下加木塊墊高。
7.縫制用的線質量不行,應該選用32支或者是44支縫制線。
8.機頭與導軌不平行,需聯系絎縫機廠家進行上門維修。
9.絎縫速度過快使得旋梭尖將面線割斷,應適當調低絎縫速度。
10.參數設置中的「移棚速度」/「移框速度」數值過大即跳躍絎縫時機架的移動速度過快導致斷線,應在絎縫之前將這一數值調節到適中。
❸ 絎縫機跳線怎樣解決
低下的梭心線卡太緊了,把小螺絲調松就行。針頭太鈍也會容易斷線!龍運機子好調節
❹ 電腦絎縫機跳線和斷線怎麼修理
低下的梭心線卡太緊了,把小螺絲調松就行。針頭太鈍也會容易斷線!
❺ 電腦絎縫機跳線和斷線怎麼修理
電腦絎縫機跳來線的處理方法:源
1、將針高低調整到合適位置:在196度時,旋梭尖針對針孔。
2、調整旋梭與針之間間隙,旋梭尖正對針孔時,間隙在0.3mm到0.5mm較為適宜。
電腦絎縫機斷線的處理方法:
1、同跳線處理方法調整針與旋梭的位置。
2、調上線的松緊,穿好線後拉動上線,張力在50~60克較為適宜,且拉動順暢不卡滯。
3、調下線松緊,一手捏住線頭,梭殼與梭芯自由向下處於底線剛剛能滑動的松緊程度就好。
4、調整針的位置,使針孔針對刺綉機前後方向。
❻ 電腦絎縫機跳線怎麼辦
把夾線器緊一緊就不跳線了
❼ 請問電腦絎縫機縫制厚被子總跳線怎麼修
原因1:機針缺口與旋梭鉤線尖位置過大。
方法:機針缺口與專旋梭鉤線尖左右位屬置為0~0.1mm。
原因2:勾線時間過早。
方法:針從最低點回升2.5~3mm,旋梭鉤線尖應高於機針孔0.5~1mm。
原因3:壓腳高度過高。
方法:壓腳高度應高於縫料厚度0.5mm左右。
原因4:針板孔過大。
方法:更換小針板。
❽ 絎縫機跳針怎麼修
縫紉機 是用一根或多根 縫紉線 ,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那 縫紉機跳線怎麼修呢?
一、 縫紉機跳線怎麼修
縫紉機跳線一般有這樣幾種可能
1 )針彎或針裝反引起的故障,更換新針或將針正確安裝即可
2 )挑線簧張力過大或沒有挑線簧引起的故障,把挑線簧放鬆、加裝挑線簧即可解決
3 )旋梭的梭尖有毛刺引起的故障,用細砂紙輕輕磨掉毛刺即可
4 )旋梭與針的位置誤差過大引起的故障,調整旋梭和針的位置即可解決。
具體操作如下: a )調整針與旋梭的上下位置 首先將針旋至最下方,然後慢慢繼續旋轉待針慢慢向上移動時,此時旋梭的梭尖應正好移動到針平面的中間位置,如果不對調整即可。 b ) 完成a的調整即可調整針與梭尖之間的位置,操作如下: 將旋梭的梭尖與針之間的距離調至0~0.1mm然後旋緊旋梭的固定 螺栓 即可 。
二、 老式縫紉機跳線
1、故障特徵:引不上底線。 產品原因: 梭線太短、 梭線夾於梭 門 、 機針太高, 擺梭無法勾住線環。
處理方法:拉長梭線、檢查底線是否被卡住,並排除之。針桿連接軸 堅固 螺釘 松動針桿上移,應下調針桿,重新對針,擰緊緊固螺釘。
2、故障特徵:針桿竄動。 產品原因:針桿孔、針桿磨損、針桿連接扎螺釘松動,針桿位移。
處理方法: 調換針桿套, 或選配新針桿、 重新對針; 並擰緊緊定螺釘。
3、故障特徵:過若干針跳一針線。 產品原因:擺梭磨損,擺梭尖太鈍、縫紉機針太高或過低。
處理方法:換擺梭、調整針桿高度或機針高度,重新對針。
❾ 請問電腦絎縫機縫制厚被子總是跳線怎麼修
專業為你找原因
原因1:機針缺口與旋梭鉤線尖位置過大。回
方法:機針缺口與旋梭鉤線尖左答右位置為0~0.1mm。
原因2:勾線時間過早。
方法:針從最低點回升2.5~3mm,旋梭鉤線尖應高於機針孔0.5~1mm。
原因3:壓腳高度過高。
方法:壓腳高度應高於縫料厚度0.5mm左右。
❿ 電腦單針絎縫機跳線怎麼辦
參考資料【龍運機械】
檢查跳線針的方法?
原因:一、機針缺口與旋梭鉤線尖位置內過大,二、勾線時間過早容。三、壓腳高度過高。四、針板孔過大。解決方法:一、機針缺口與旋梭鉤線尖左右位置為0~0.1mm。二、針從最低點回升2.5~3mm,旋梭鉤線尖應高於機針孔0.5~1mm。三、壓腳高度應高於縫料厚度0.5mm左右。四、更換小針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