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手機售後工作計劃怎麼寫
這半年來,作為一名售後經理自我感覺做的很不到位,很多事情沒有抓到實處,其中最關鍵的員工態度都沒有管理好,導致很多用戶對我們的售後方面感到很不滿意,在新的一年,我一定會加強各方面管理,用真心換真心,把《弟子規》融入到09年工作中,做好本職工作,讓您滿意,讓顧客滿意!
下面說一下我在09年的工作計劃:
首先,我准備先從員工態度入手,讓員工把《弟子規》放在心裡,由衷做到內首孝悌,外泛愛眾,這對他們提高自己業務水平,放正工作心態尤為的重要!這樣我們就能做到微笑服務,不和用戶發生爭吵。我們就會很耐心的解釋問題,盡心的解決問題。還要讓員工明白:留住一個老顧客,比發展一個新顧客簡單得多,只要真心換真心,彼此尊重!
其次,就是和上級售後部門搞好人際關系,提高維修速度。提高維修質量。
三,加強維修人員職業技能,我會盡力幫忙工程師在網上找維修技巧,維修方法,讓他們掌握更多維修知識,提高職業技術。多修手機,讓顧客滿意,降低返修率,提高售後收入。
四,開拓業務范圍,盡量想出一些可以提高售後知名度,提高售後收入的好辦法,比如現在移動網路升級導致飛利浦部分機型無法接打電話,我看準契機以和移動公司合作,只要出現不能接打電話的飛利浦手機,需要升級的,他們都會介紹用戶來我售後,現效果明顯!其次鄉鎮手機維修門市的優惠卡返利政策也正在實施。
五,提高業務水平,更能關心大局,協調各門店工作,以前售後經常和其他門店搞的關系緊張,其實也就是因為售前給售後的手機都很難解決,少附件,磨損,人為故障,隱形故障等,售後都不好處理,導致用戶不饒售前。看似售後很沒人情味,其實售後也都是為問題手機的今後處理而擔憂。以後,我們會盡可能做到,給用戶耐心解釋,讓用戶滿意,解決用戶問題,讓售前安心。售後機有問題,盡可能在售後解決,實在不行的找業務經理商量,盡量不讓用戶到售前。這樣就可以盡可能的保證售前銷售氛圍,不讓用戶影響到售前其他顧客。
六,售後流程體系化,信息化。建立專門的信息錄入系統,做到一查就有底,一問就明白。即使負責手機返廠的人員不在,只要一查系統,就可以很明白的給用戶說明當前手機的狀態,讓用戶心裡有底。並建立定時回電機制,即使用戶沒來詢問手機維修狀況,也定期給用戶去電告知當前手機維修狀況,讓用戶知道,我們在為他的手機而盡心。提高滿意度。
七,建立標桿,規范制度。合理獎罰員工,不僅讓員工看到做錯會被處罰,更要讓員工看到做好會得到獎勵。樹立先進標桿,讓標桿得到自信心的滿足,經濟的獎勵。讓其他員工看到正面的實例。這樣會讓員工更有上進心。使得心中有目標,心中有動力。懲罰犯錯員工,當機立斷,不講情面,讓員工知道制度就是制度,不得觸犯。
服務跟上了,效益下來了,滿意度跟上了,工資卻下來了
這就是現狀,如果講服務,說的再好都不管用,只要你給用戶看到實惠就夠了,來個非保修的,給他便宜點,比什麼都好,如果說的再好聽,價格太高,他也是著急,也是不修! 所以,服務跟上了,效益就下來了! 這樣雖然可以提高用戶滿意度,提高回頭客的數量。但是這樣做的結果直接就是體現在工資上,您可能會看月結表,看到利潤點比去年同期還有所上升,這是因為這些是在月結表上看不出來的,大多都是純利潤,原來要60元 50元,現在要30元 要20元,甚至10元5元,原來錢少不給修,現在修了雖然給錢少,但是也直接會提高純利潤點。
㈡ 手機售後服務的重要性
所謂售後服務是指以維護客戶利益為前提而採取的各種行為活動。良好的售後服務是樹立企業品牌和傳播企業形象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的競爭力之一。
㈢ 如何提高售後服務質量
1.誠心誠意為客戶著想。
2。提高對客戶服務的硬體水平。
3。虛心接受客戶提的意見和建議。
4。多和客戶交流,從而得到客戶的需求以提高服務水平。
㈣ 華為手機老是彈出中國移動提示增強售後服務窗口怎麼解決
1、因為你用來的是網路運營商是中國源移動。關閉方式:打開SIM卡的應用,打開開機菜單導航,點擊關閉功能即可。
2、把它拉到黑名單里,或設置成阻止就可以了。後台應用太多,禁止一些啟動項,殺掉多餘進程。 就是勾選了默認一直使用這個程序打開,把勾選的出掉。
(4)怎麼提高手機售後服務擴展閱讀
查找華為手機助手生成的備份文件
您可以在華為手機助手的備份目錄中,查看已備份的數據文件。
備份數據默認保存在電腦的C:Users用戶名DocumentsHisuiteackup路徑下。
如果您需要修改至電腦的其他路徑下,您可以在華為手機助手的上方點擊設置>備份設置來修改備份文件的保存路徑。
㈤ 如何改善小米手機的售後服務體系
不知道您有沒有錢,可以個人的財力想扭轉一個大公司的服務體系,不容易。
如果對售後服務不滿意可以撥打消協12315.
㈥ 如何提高售後服務顧客滿意度
如何做好售後服務工作
現在所有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顧客都是上帝,以成為行業內的宗旨。怎麼樣做好售後服務工作,不只要讓顧客覺得產品讓他滿意,還得要讓顧客覺得我們的服務讓他滿意。
1、現在做好一項售後服務工作不是那麼容易的。現在所有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顧客都是上帝以成為行業內的宗旨。怎麼樣做好售後服務工作,不只要讓顧客覺得產品讓他滿意,還得要讓顧客覺得我們的服務讓他滿意。
2、做為一名售後人員首先要明白,公司派我們出去不只是做好售後維修服務工作,我們每一次出去都是代表的公司,所以我們的言行都得到位,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就不說,不要對客戶什麼都說。該動的就動,出去外面是自己責任范圍內的就動不是自己公司的東西就不去弄。該注意的就注意,到客戶公司有些車間制度要過淋風間,要穿戴無塵衣要過安檢門這些一定要遵守。
3、還有形像與溝很重要。你的形象代表的不只是你自己還有公司,如果客戶一見到你就對你大打折扣那將對你的工作帶來不利。經常 出去你會發現有時會遇到一些比較刁鑽的客戶,抓著一些雞毛蒜皮的事不放。這時你就要體現你的交際能力,好好溝通好好解釋,有些可能是設計或原理性的問題是無法避免解決的這時你只能說服客戶讓他接受。有時動手不如動嘴。
4、還有就是記錄,每次出去解決問題,問題 出在哪、怎麼解決的、用什麼方法、更換了什麼部件、改了什麼參數、改了什麼程序、還存在什麼隱患等等一定要做好相關筆記。當然大部分公司出去都有帶售後服務相關表格來填。但表格都 是要上交的。所以我們要給自己留一個詳細的底,以便下次更好的解決問題 。
5、做為一名公司售後人員,對自己范圍內的客戶要做到定期給個電話或郵件回訪一下,要及時對自己所處理的問題 進行跟蹤。多些聯系就多些了解彼此熟悉了的話,在以後的工作當中也有很多幫助。如果能把關系混到跟朋友一樣最好了,那將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 。
㈦ 怎樣才能做好手機的售後服務
這個沒有準確的答案 唯一就是不管做什麼事 用心去做 你自己 別人都會滿意
㈧ 做手機售後,如何提升客戶滿意度,最好是演講稿的形式,急用,謝謝了、!
按部就班嘛
你可以介紹手機功能,下載需知,硬體配置,售後服務,升級要求,現在10、1還可以送點你范圍內的東西,最簡單的手機頻膜什麼的~~
㈨ 提高售後服務的方法,怎樣做好售後服務
現在售後服務是越來越重要了,可以說,有一個好的售後,就代表著無窮的利潤,那麼應該怎樣做好售後服務,提高售後服務的方法有哪些,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提高售後服務的方法,怎樣做好售後服務--介紹
思考: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在進行售後服務流程時,他們更關注哪些問題?哪些感受更能影響他們的體驗?
快速響應:對於消費者來說對物品進行售後服務時,在反饋後如果長時間沒有人搭理或長時間處理沒有結果,這將大大增加售後體驗的差評,如何能及時快速的響應消費者,第一時間傾聽接納消費者的反饋,將極大的提升消費者的售後體驗。
問題明確:對於商家而言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產品,這樣就不至於當消費者在進行售後服務時提出的一些問題,還商家都不知道是什麼那就非常尷尬了,消費者不惱火才怪,對自身產品了解的同時,也能快速的幫消費者定位問題,知道問題出在哪了。
態度友好:對於消費者商家更要保持一個友好的態度,消費者可能對產品了解不多,會因為某些操作或確實是產品問題而大大發火,這時你可不能惱火,要耐心的解釋,盡量的平復消費者的心情,要具有一定的售後服務操守。
自由高效不斷改進的流程:通過積累消費者反饋的問題及體驗度,要有階段的去總結問題原因,去優化解決那些影響售後服務的環節,這樣能在消費者下次在進行售後服務時得到更好的售後體驗,從而提升售後指標。
小編相信,只要用心去做,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收獲。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提高售後服務的方法,怎樣做好售後服務,想要獲取更多內容請多多關注電動邦。
㈩ 手機維修售後改善計劃匯總
雞毛蒜皮之一:成本節約
現象一:這些拉高/拉低的電阻用多大的阻值關系不大,就選個整數5K吧
點評:市場上不存在5K的阻值,最接近的是4.99K(精度1%),其次是5.1K(精度5%),其成本分別比精度為20%的4.7K高4倍和2倍。20%精度的電阻阻值只有1、1.5、2.2、3.3、4.7、6.8幾個類別(含10的整數倍);類似地,20%精度的電容也只有以上幾種值,如果選了其它的值就必須使用更高的精度,成本就翻了幾倍,卻不能帶來任何好處。
現象二:面板上的指示燈選什麼顏色呢?我覺得藍色比較特別,就選它吧
點評:其它紅綠黃橙等顏色的不管大小(5MM以下)封裝如何,都已成熟了幾十年,價格一般都在5毛錢以下,而藍色卻是近三四年才發明的東西,技術成熟度和供貨穩定度都較差,價格卻要貴四五倍。目前藍色指示燈只用在不能用其它顏色替代的場合,如顯示視頻信號等。
現象三:這點邏輯用74XX的門電路搭也行,但太土,還是用CPLD吧,顯得高檔多了
點評:74XX的門電路只幾毛錢,而CPLD至少也得幾十塊,(GAL/PAL雖然只幾塊錢,但公司不推薦使用)。成本提高了N倍不說,還給生產、文檔等工作增添數倍的工作。
現象四:我們的系統要求這么高,包括MEM、CPU、FPGA等所有的晶元都要選最快的
點評:在一個高速系統中並不是每一部分都工作在高速狀態,而器件速度每提高一個等級,價格差不多要翻倍,另外還給信號完整性問題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現象五:這板子的PCB設計要求不高,就用細一點的線,自動布吧
點評:自動布線必然要佔用更大的PCB面積,同時產生比手動布線多好多倍的過孔,在批量很大的產品中,PCB廠家降價所考慮的因素除了商務因素外,就是線寬和過孔數量,它們分別影響到PCB的成品率和鑽頭的消耗數量,節約了供應商的成本,也就給降價找到了理由。
現象六:程序只要穩定就可以了,代碼長一點,效率低一點不是關鍵
點評:CPU的速度和存儲器的空間都是用錢買來的,如果寫代碼時多花幾天時間提高一下程序效率,那麼從降低CPU主頻和減少存儲器容量所節約的成本絕對是劃算的。CPLD/FPGA設計也類似。
雞毛蒜皮之二:低功耗設計
現象一:我們這系統是220V供電,就不用在乎功耗問題了
點評:低功耗設計並不僅僅是為了省電,更多的好處在於降低了電源模塊及散熱系統的成本、由於電流的減小也減少了電磁輻射和熱雜訊的干擾。隨著設備溫度的降低,器件壽命則相應延長(半導體器件的工作溫度每提高10度,壽命則縮短一半)
現象二:這些匯流排信號都用電阻拉一下,感覺放心些
點評:信號需要上下拉的原因很多,但也不是個個都要拉。上下拉電阻拉一個單純的輸入信號,電流也就幾十微安以下,但拉一個被驅動了的信號,其電流將達毫安級,現在的系統常常是地址數據各32位,可能還有244/245隔離後的匯流排及其它信號,都上拉的話,幾瓦的功耗就耗在這些電阻上了(不要用8毛錢一度電的觀念來對待這幾瓦的功耗)。
現象三:CPU和FPGA的這些不用的I/O口怎麼處理呢?先讓它空著吧,以後再說
點評:不用的I/O口如果懸空的話,受外界的一點點干擾就可能成為反復振盪的輸入信號了,而MOS器件的功耗基本取決於門電路的翻轉次數。如果把它上拉的話,每個引腳也會有微安級的電流,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設成輸出(當然外面不能接其它有驅動的信號)
現象四:這款FPGA還剩這么多門用不完,可盡情發揮吧
點評:FGPA的功耗與被使用的觸發器數量及其翻轉次數成正比,所以同一型號的FPGA在不同電路不同時刻的功耗可能相差100倍。盡量減少高速翻轉的觸發器數量是降低FPGA功耗的根本方法。
現象五:這些小晶元的功耗都很低,不用考慮
點評:對於內部不太復雜的晶元功耗是很難確定的,它主要由引腳上的電流確定,一個ABT16244,沒有負載的話耗電大概不到1毫安,但它的指標是每個腳可驅動60毫安的負載(如匹配幾十歐姆的電阻),即滿負荷的功耗最大可達60*16=960mA,當然只是電源電流這么大,熱量都落到負載身上了。
現象六:存儲器有這么多控制信號,我這塊板子只需要用OE和WE信號就可以了,片選就接地吧,這樣讀操作時數據出來得快多了。
點評:大部分存儲器的功耗在片選有效時(不論OE和WE如何)將比片選無效時大100倍以上,所以應盡可能使用CS來控制晶元,並且在滿足其它要求的情況下盡可能縮短片選脈沖的寬度。
現象七:這些信號怎麼都有過沖啊?只要匹配得好,就可消除了
點評:除了少數特定信號外(如100BASE-T、CML),都是有過沖的,只要不是很大,並不一定都需要匹配,即使匹配也並非要匹配得最好。象TTL的輸出阻抗不到50歐姆,有的甚至20歐姆,如果也用這么大的匹配電阻的話,那電流就非常大了,功耗是無法接受的,另外信號幅度也將小得不能用,再說一般信號在輸出高電平和輸出低電平時的輸出阻抗並不相同,也沒辦法做到完全匹配。所以對TTL、LVDS、422等信號的匹配只要做到過沖可以接受即可。
現象八:降低功耗都是硬體人員的事,與軟體沒關系
點評:硬體只是搭個舞台,唱戲的卻是軟體,匯流排上幾乎每一個晶元的訪問、每一個信號的翻轉差不多都由軟體控制的,如果軟體能減少外存的訪問次數(多使用寄存器變數、多使用內部CACHE等)、及時響應中斷(中斷往往是低電平有效並帶有上拉電阻)及其它爭對具體單板的特定措施都將對降低功耗作出很大的貢獻。
雞毛蒜皮之三:系統效率
現象一:這主頻100M的CPU只能處理70%,換200M主頻的就沒事了
點評:系統的處理能力牽涉到多種多樣的因素,在通信業務中其瓶頸一般都在存儲器上,CPU再快,外部訪問快不起來也是徒勞。
現象二:CPU用大一點的CACHE,就應該快了
點評:CACHE的增大,並不一定就導致系統性能的提高,在某些情況下關閉CACHE反而比使用CACHE還快。原因是搬到CACHE中的數據必須得到多次重復使用才會提高系統效率。所以在通信系統中一般只打開指令CACHE,數據CACHE即使打開也只局限在部分存儲空間,如堆棧部分。同時也要求程序設計要兼顧CACHE的容量及塊大小,這涉及到關鍵代碼循環體的長度及跳轉范圍,如果一個循環剛好比CACHE大那麼一點點,又在反復循環的話,那就慘了。
現象三:這么多任務到底是用中斷還是用查詢呢?還是中斷快些吧
點評:中斷的實時性強,但不一定快。如果中斷任務特別多的話,這個沒退出來,後面又接踵而至,一會兒系統就將崩潰了。如果任務數量多但很頻繁的話,CPU的很大精力都用在進出中斷的開銷上,系統效率極為低下,如果改用查詢方式反而可極大提高效率,但查詢有時不能滿足實時性要求,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在中斷中查詢,即進一次中斷就把積累的所有任務都處理完再退出。
現象四:存儲器介面的時序都是廠家默認的配置,不用修改的
點評:BSP對存儲器介面設置的默認值都是按最保守的參數設置的,在實際應用中應結合匯流排工作頻率和等待周期等參數進行合理調配。有時把頻率降低反而可提高效率,如RAM的存取周期是70ns,匯流排頻率為40M時,設3個周期的存取時間,即75ns即可;若匯流排頻率為50M時,必須設為4個周期,實際存取時間卻放慢到了80ns。
現象五:一個CPU處理不過來,就用兩個分布處理,處理能力可提高一倍
點評:對於搬磚頭來說,兩個人應該比一個人的效率高一倍;對於作畫來說,多一個人只能幫倒忙。使用幾個CPU需對業務有較多的了解後才能確定,盡量減少兩個CPU間協調的代價,使1+1盡可能接近2,千萬別小於1。
現象六:這個CPU帶有DMA模塊,用它來搬數據肯定快
點評:真正的DMA是由硬體搶占匯流排後同時啟動兩端設備,在一個周期內這邊讀,那邊些。但很多嵌入CPU內的DMA只是模擬而已,啟動每一次DMA之前要做不少准備工作(設起始地址和長度等),在傳輸時往往是先讀到晶元內暫存,然後再寫出去,即搬一次數據需兩個時鍾周期,比軟體來搬要快一些(不需要取指令,沒有循環跳轉等額外工作),但如果一次只搬幾個位元組,還要做一堆准備工作,一般還涉及函數調用,效率並不高。所以這種DMA只對大數據塊才適用。
雞毛蒜皮之四:信號完整性
現象一:這些信號都經過模擬了,絕對沒問題
點評:模擬模型不可能與實物一模一樣,連不同批次加工的實物都有差別,就更別說模型了。再說實際情況千差萬別,模擬也不可能窮舉所有可能,尤其是串擾。曾經有一教訓是某單板只有特定長度的包極易丟包,最後的原因是長度域的值是0xFF,當這個數據出現在匯流排上時,干擾了相鄰的WE信號,導致寫不進RAM。其它數據也會對WE產生干擾,但干擾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可是當8位匯流排同時由0邊1時,附近的信號就招架不住了。結論是模擬結果僅供參考,還應留有足夠的餘量。
現象二:100M的數據匯流排應該算高頻信號,至於這個時鍾信號頻率才8K,問題不大
點評:數據匯流排的值一般是由控制信號或時鍾信號的某個邊沿來采樣的,只要爭對這個邊沿保持足夠的建立時間和保持時間即可,此范圍之外有干擾也罷過沖也罷都不會有多大影響(當然過沖最好不要超過晶元所能承受的最大電壓值),但時鍾信號不管頻率多低(其實頻譜范圍是很寬的),它的邊沿才是關鍵的,必須保證其單調性,並且跳變時間需在一定范圍內。
現象三:既然是數字信號,邊沿當然是越陡越好
點評:邊沿越陡,其頻譜范圍就越寬,高頻部分的能量就越大;頻率越高的信號就越容易輻射(如微波電台可做成手機,而長波電台很多國家都做不出來),也就越容易干擾別的信號,而自身在導線上的傳輸質量卻變得越差,因此能用低速晶元的盡量使用低速晶元,。
現象四:為保證干凈的電源,去偶電容是多多益善
點評:總的來說去偶電容越多電源當然會更平穩,但太多了也有不利因素:浪費成本、布線困難、上電沖擊電流太大等。去偶電容的設計關鍵是要選對容量並且放對地方,一般的晶元手冊都有爭對去偶電容的設計參考,最好按手冊去做。
現象五:信號匹配真麻煩,如何才能匹配好呢?
點評:總的原則是當信號在導線上的傳輸時間超過其跳變時間時,信號的反射問題才顯得重要。信號產生反射的原因是線路阻抗的不均勻造成的,匹配的目的就是為了使驅動端、負載端及傳輸線的阻抗變得接近,但能否匹配得好,與信號線在PCB上的拓撲結構也有很大關系,傳輸線上的一條分支、一個過孔、一個拐角、一個接插件、不同位置與地線距離的改變等都將使阻抗產生變化,而且這些因素將使反射波形變得異常復雜,很難匹配,因此高速信號僅使用點到點的方式,盡可能地減少過孔、拐角等問題。
雞毛蒜皮之五:可*性設計
現象一:這塊單板已小批量生產了,經過長時間測試沒發現任何問題
點評:硬體設計和晶元應用必須符合相關規范,尤其是晶元手冊中提到的所有參數(耐壓、I/O電平范圍、電流、時序、溫度PCB布線、電源質量等),不能光*試驗來驗證。公司有不少產品都有過慘痛的教訓,產品賣了一兩年,IC廠家換了個生產線,咱們的板子就不轉了,原因就是人家的晶元參數發生了點變化,但並沒有超出手冊的范圍。如果你以手冊為准,那他怎麼變化都不怕,如果參數變得超出手冊范圍了還可找他索賠(假如這時你的板子還能轉,那你的可*性就更牛了)。
現象二:這部分電路只要要求軟體這樣設計就不會有問題
點評:硬體上很多電氣特性直接受軟體控制,但軟體是經常發生意外的,程序跑飛了之後無法預料會有什麼操作。設計者應確保不論軟體做什麼樣的操作硬體都不應在短時間內發生永久性損壞。
現象三:用戶操作錯誤發生問題就不能怪我了
點評:要求用戶嚴格按手冊操作是沒錯的,但用戶是人,就有犯錯的時候,不能說碰錯一個鍵就死機,插錯一個插頭就燒板子。所以對用戶可能犯的各種錯誤必須加以保護。
現象四:這板子壞的原因是對端的板子出問題了,也不是我的責任
點評:對於各種對外的硬體介面應有足夠的兼容性,不能因為對方信號不正常,你就歇著了。它不正常只應影響到與其有關的那部分功能,而其它功能應能正常工作,不應徹底罷工,甚至永久損壞,而且一旦介面恢復,你也應立即恢復正常。
以上是我對手機這么久以來的所有看法和想法,望請你認真的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