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明朝末年就有了,清朝已經有多種方案。
最有影響的方案:
郵政式
威妥瑪式
注音字母
國語羅馬字
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
漢語拼音方案
「阿扁字母」
『貳』 漢語拼音什麼時候出現
這個是在漢族出現的。
『叄』 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有的
20年代出拼音字母,50年代出現在的拼音方案
『肆』 漢語拼音什麼時候開始用的,誰發明的
1958年2月11日,發明者:法國傳教士金尼格萊。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小學生必修的課程進入全國小學的課堂。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匯。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金尼閣首次准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所以他是發明者。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即使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
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漢語拼音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准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台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
『伍』 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1, 18世紀中葉,在印度拼音文字的影響下,用反切的方法給漢字注音。例如: 練,郎甸切: 取郎的聲母,與甸的韻母相拼。-----最早的聲韻雙拼思潮。
2, 1867年,英國人thomas .wade 創立了一個拉丁化的威妥瑪拼寫法---26個字母,用數字標調----全拼方案
3, 1900年,切音字運動涌現的王照的官話字母,共63個民族字母------第一個聲韻雙拼方案
4, 1918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套法定的37個民族字母形式的注音字母方案,特點是採用符號表示聲調-----三拼方案
5, 1928年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教育公布第一套法定的拉丁化拼音方案-國語羅馬字(簡稱國羅),特點是用字母的拼法來表示漢語的聲調----全拼方案
6, 1933年,一個產生於蘇聯華僑的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北拉,傳到上海,特點是淡化聲調處理----類似全拼方案。
7, 1958年,中國公布的第二套法定的拉丁化漢語拼音方案,特點是採用符號表示聲調—26個字母---全拼方案
『陸』 漢語拼音是怎麼來的
漢語拼音
古代沒有拼音,就使用反切,就是用兩個認識會念的字,取第一個的聲母,取第二個的韻母,拼合起來就行了.
古代,中國的回族兄弟不學漢字,學習阿拉伯語,但他們用阿拉伯文的字母來拼寫口語(漢語),所以這是中國最早的拼音。
元朝,蒙古統治者用改變了的藏文的字母來拼寫漢語等語言,叫八思巴字。雖然不是專門拼寫漢語的,但是,也算漢語拼音的一種吧。
明朝,西方傳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寫漢語,是中國最早的拉丁字拼音。
清末明初,出現了用簡單的古字表現漢語語音的拼音方式。民國年間,政府制定了「注音字母」,就是這個系統的集中表現。現在台灣依然使用。但是,同時也出現了拉丁字的拼音運動,而且,跟左翼人士的政治運動結合很密切。
共和國成立後,立即由政府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就是現在使用的這一套方案。聯合國也承認的。
『柒』 漢語拼音方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
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准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的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毛澤東把信批復給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於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其中一項任務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
『捌』 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怎樣產生的
從民國時候開始,就是新文化運動那時候,白話文開始普及,然後新中國成立後全面確定推廣。
『玖』 現代漢語拼音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漢語拼音(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s,Chinese Pinyin),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注音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
『拾』 漢語拼音什麼時間出現
首先,在民國時期,產生了「注音」符號,如ㄆㄎㄓㄨㄘ類似於日本的假名,建國後,人大一屆通過了以注音符號為基礎、以西文字母為形式的拼音,也就是「漢語拼音方案」……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