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整體出售都交什麼稅
企業整體資產轉讓,也叫整體資產投資,實際上就是企業的一項資產投資活動,是指企業將自己的全部凈資產投資換取股權或部分非股權的行為。企業整體資產投資後,企業由原來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轉化為從事投資經營活動。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0〕118號)第四條規定,企業整體資產轉讓是指一家企業不需要解散而將其經營活動的全部(包括所有資產和負債)或其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轉讓給另一家企業,以換取代表接受企業資本的股權,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東以其經營活動的全部或其獨立核算的分支機構向股份公司配購股票。既然是企業的資產投資活動,那麼企業的不動產、無形資產等就要繳納營業稅,而動產則是要按規定繳納增值稅。不過,對於企業以不動產和無形資產投資的行為,按照稅法規定可以不繳納營業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股權轉讓有關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2〕191號)規定,自2003年1月1日起,以無形資產、不動產投資入股,與接受投資方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如果企業資產轉讓時有增值,則存在免稅整體資產轉讓和應稅整體資產轉讓兩種情形。國稅發〔2000〕118號文件規定,企業整體資產轉讓原則上應在交易發生時,將其分解為按公允價值銷售全部資產和進行投資兩項經濟業務進行所得稅處理,並按規定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如果企業整體資產轉讓交易的接受企業支付的交換額中,除接受企業股權以外的現金、有價證券、其他資產不高於所支付的股權的票面價值(或股本的賬面價值)20%的,經稅務機關審核確認,轉讓企業可暫不計算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
上述整體資產轉讓中,如果轉讓方除了獲得股權外,還獲得了其他非股權支付額,這部分金額則視同銷售部分資產,需要按規定繳納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
企業整體股權轉讓,是指企業的股東將自己持有的企業股權,全部轉讓給其他單位和個人的行為,實際上是一種股權資產的轉讓行為。對於這種股權轉讓,由於不涉及企業資產的所有權變化,因此不需要繳納增值稅和營業稅,只需要繳納所得稅。對於單位法人來說,股權轉讓所得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對於個人股東來說,則需要按「財產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國稅發〔2000〕118號文件規定,企業股權投資轉讓所得或損失,是指企業因收回、轉讓或清算處置股權投資的收入減除股權投資成本後的余額。企業股權投資轉讓所得應並入企業的應納稅所得,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轉讓財產收入,是指企業轉讓固定資產、生物資產、無形資產、股權、債權等財產取得的收入。《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第九款規定,財產轉讓所得,是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企業整體產權轉讓,是指企業的所有者將企業的資產、債務及勞動力等進行作價轉讓的行為,實際上就是轉讓一個企業的全部產權。因此,只有企業的所有者或企業的主管部門才有轉讓權。這種情況的轉讓價格不僅僅是由資產價值決定的。對於這種轉讓行為,按照稅法規定不需要繳納流轉稅,但是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產權不征營業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165號)規定,根據《營業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營業稅的徵收范圍為有償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行為。轉讓企業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其轉讓價格不僅僅是由資產價值決定的,與企業銷售不動產、轉讓無形資產的行為完全不同。因此,轉讓企業產權的行為不屬於營業稅徵收范圍,不應徵收營業稅。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420號)規定,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增值稅的徵收范圍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因此,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涉及的應稅貨物的轉讓,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徵收增值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資產評估增值有關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7〕77號)規定,納稅人在產權轉讓過程中,發生的產權轉讓凈收益或凈損失,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國有資產產權轉讓凈收益凡按國家有關規定全額上交財政的,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⑵ 企業整體轉讓需要交納哪些稅金嗎
公司整體轉讓,實際上就是變更股東。屬於股東出讓股權。股東出讓股權,繳納契稅、印花稅和所得稅。
根據《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420號)規定: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因此,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涉及的應稅貨物的轉讓,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徵收增值稅。
(2)企業整體出售後如何交稅擴展閱讀:
股權轉讓細節
1、在股權轉讓交易中,轉讓方為納稅義務人,而受讓股權的一方是扣繳義務人,履行代扣代繳稅款的義務。
2、股權交易各方在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並完成股權轉讓交易以後至企業變更股權登記之前,負有納稅義務或代扣代繳義務的轉讓方或受讓方,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扣繳)申報,並持稅務機關開具的股權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或免稅、不征稅證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
3、股權交易各方已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但未完成股權轉讓交易的,企業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股權變更登記時,應填寫《個人股東變動情況報告表》並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⑶ 公司出售固定資產怎麼交稅
1、出售固定資產,應按其銷售額計算交納營業稅;銷售設備繳納增值稅。
2、具體賬務處理是:
(1)出售、報廢和毀損的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轉入清理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
累計折舊(已計提的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准備(已計提的減值准備)
貸: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
(2)發生清理費用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銀行存款
(3)計算交納稅金時,企業銷售房屋、建築物等不動產,按照稅法的有關規定,應按其銷售額計算交納營業稅;銷售設備繳納增值稅。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如果是設備)
(4)收回出售固定資產的價款、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等時,
借:銀行存款
原材料等
貸:固定資產清理
(5)應由保險公司或過失人賠償時,
借:其他應收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6)固定資產清理後的凈收益,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長期待攤費用(屬於籌建期間)
營業外收入——處理固定資產凈收益 (屬於生產經營期間)
(7)固定資產清理後的凈損失,
借:長期待攤費用 (屬於籌建期間)
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屬於生產經營期間因為自然災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損失)
營業外支出——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屬於生產經營期間正常的處理損失)
貸:固定資產清理
⑷ 企業整體出售如何納稅
企業整體出售暫免交增值稅,但要交營業稅。清算後還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⑸ 企業出售房產如何繳稅
1.企業出售房產,按照銷售不動產稅目繳納營業稅,稅率5%。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營業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 》 財稅〔2003〕16號: 單位和個人銷售或轉讓其購置的不動產或受讓的土地使用權,以全部收入減去不動產或土地使用權的購置或受讓原價後的余額為營業額。
2.按照營業稅額隨征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費附加:以實際繳納的營業稅稅額乘以城建稅率(按納稅人所在地不同適用7%、5%、1%三檔稅率)和教育費附加率3%計算繳納。
3.出售房產收入並入應納稅所得額,繳納企業所得稅,年終匯算清繳,稅率25%。
⑹ 企業整體轉讓資產是否需要交納增值稅
企業整體轉讓資產不需要交納增值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企業全部產權不徵收增值稅問題的批復》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增值稅的徵收范圍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
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是整體轉讓企業資產、債權、債務及勞動力的行為,因此,轉讓企業全部產權涉及的應稅貨物的轉讓,不屬於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不徵收增值稅。
資產轉讓是改善經營,提高整體資產產出能力的客觀需要。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資產產出能力不僅取決於對資產的合理利用,而且取決於資產的優化配置。
通過市場組織,適時地調劑和處理陳舊、老化和報廢的資產以及因技術進步和產品、工藝調整而閑置不需用的資產,可以減少資產損失,盤活資產存量,優化資產結構,從而提高資產的總體產出效益。
從宏觀經濟管理的角度積極推進資產轉讓活動的開展,也有利於調整社會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推動資產存量在流動中實現優化配置,從而形成社會資產總量的集約化經營效益。
資產作為能夠給所有者帶來預期收益的特殊財產,只有通過市場,按照價值規律和等價交換的原則,實行有償轉讓,才能實現其合理的價值補償。因此,資產的有償轉讓是商品經濟條件下資產轉讓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