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海爾售後服務太差電器有問題怎麼維權
其實我個人平時不太使用國產的電器。管他吹的再怎麼天花亂墜。電器有問題如果還在保修范圍內,廠家必須無條件維修,如果推諉,可以直接向消協投訴。下次買電器就長教訓了!親,請採納我的答案吧!謝謝!
B. 網上買的家電,售後不理踩怎麼辦
你好
第一,買的產品是否在保修期,當地是否有售後服務點,有的話,直內接查地址,去店裡維修容
第二,產品在哪個平台上買的,投訴商家
第三,網上查商家的官網,打電話詢問,再不理你,就在網路口碑中,給他差評。
施邁博新風系統也是做家用的電器-新風凈化設備,售後都是很及時的,不會不理用戶。產品賣出去了,售後服務是主要的,決定著用戶的實際體驗,是否會產生二次消費,所以了,施邁博覺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的。
希望可幫到你,滿意請採納,謝謝!
C. 有些人說蘇寧易購的售後服務很差,怎麼辦
蘇寧易購的售後簡直不叫售後,我在蘇寧易購淘寶旗艦店買的蘋果8手機,貼屏保的時候才發現有很小的2個洞,要求換貨,對方說要寄回去檢測,寄回去後,對方稱檢測不通過並且激活過,不給換貨,72小時內會寄給我(開機狀態下根本看不到洞,貼屏保的時候仔細看才看到,開始以為是灰塵,怎麼擦也擦不掉,後來才發現是2個小洞)
結果一拖再拖,除了最開始讓我寄手機給他們的時候聯系過我,中途沒有任何人主動聯系我處理,向淘寶客服反應,說的24小時會有專人聯系我,也沒有人聯系過我,後來說72小時寄給我,也沒有寄給我,並且客服總是1、2個小時才回消息,回了消息也解決不了問題,總說會有人聯系我,但到最後,也沒有人聯系過我,售後問題前前後後處理了大半個月,拖了好長時間,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並且收到寄回的手機後,手機屏幕新增好多劃痕,他們也不處理,從頭到尾也不會有人理你,就是你愛咋咋滴,其實手機問題不算嚴重,不影響正常使用,但是他們整個處理售後的態度很讓人氣憤,是我網購以來遇到最差的服務,比一個普通C店還要差,我發朋友圈還有好多朋友有共鳴,原來好多人都有被蘇寧易購氣炸的經歷
建議電器之類的千萬不要在蘇寧買,誰買誰倒霉,買的時候沒事,一但有售後問題,你就別想他們能主動給你處理。
D. 買家電有問題如果售後不管怎麼辦
打電話投訴,例如12315工商舉報電話等。
E. 買的電器出現了故障售後不給換應該怎麼辦
如果是保修期內可以投訴的
F. 我家買的格力空調售後服務老修不好,怎麼辦
格力空調質量差,老修不好,按國家規定就應該「包退包換」。
格力為了忽悠用戶,故意編造了很多空調的型號,搞了這款那款毫無意義的名頭,但不管什麼型號的格力空調肯定都很差,因為格力的技術和管理太次,只靠炒作,產品好不了。故障率很高。
我通過親身體驗,格力電器質量差,服務更差。反正今後我是不會再買格力產品了。
我用過兩件格力產品,一台落地電扇,外罩居然用一個一毫米的螺絲螺帽來固定,拆裝很不方便,很容易丟失。所有別的產品都有定式的很方便的固定方式,而它不用,非要腦殘地「別具一格」。
一台格力空調,室外機居然在機外還拖有一尾巴---普通軟電線連著的感測器。我的安裝在六樓,不到半年就被老鼠咬斷了,不能開機。可氣的是報修,維修員一接電話,就告知是老鼠咬斷了感測器的線(維修人員居然能准確猜中是老鼠咬斷線,可見故障率高得沒法說),要我自付200元維修費。第二天投訴到本地市格力分公司(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城市),答復說是我的自然環境不好造成的故障,確要收費。真不知「環境」在一樓、二樓的買了格力空調的那怎麼辦。
後來我還把事情的經過通過格力的官方網站向格力總公司報告了,希望能得到總公司的意見。可是總公司的售後服務方面也沒有絲毫反饋。
然我用過某品牌的空調,五年後外機風扇壞了,一打電話,立馬來給維修,免費調換,沒有多話。
G. 電器店的維修工人態度不好,不給服務怎麼辦
你說的是購買電器後的正常售後服務,那是他們的正常工作,不應該出現這樣的情況,這也是你作為消費者的正當權益,如果還不給服務你可以投訴工人
H. 家電行業售後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如何解決
目前現在最主要的是家電售後服務跟不上。特別是廠家基本把精力和內資金把投在了容產品銷售方面,對售後關注極少,有不少消費者購買家電遇到故障即無法得到商家支持及解決,採用迂迴手法規避消費者。目前的從事家電維修的專業人員少之又少,且收費不合理,分布不明確,引至不少黑心唯利是圖的商家也加入爭奪市場。消費者反應強烈。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家電如何保養清潔,商家顧著成本問題根本沒有考慮到這一服務,也沒有向消費者宣傳家電如何清潔才合理,市面上的相關產品也不多見,幾乎是市場空白。從單方面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發展商機,市場潛力巨大。所以希望家電廠家商家應盡快把服務提升上去,只有好的服務,才有好客戶,才能持久發展。
I. 買了質量不合格的家電,該怎麼維權
根據我國目前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民法通則》、《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消費者主要有以下幾種維權的途徑。
一、協商解決
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爭議後,就與爭議有關的問題進行協商,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的活動。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協商和解是一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它都不失為一種理想的途徑。事實上,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消費者權益爭議都是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的。
消費者與經營者協商和解的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明確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1)與經營者協商和解;(2)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4)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條第1項規定,即「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便是消費者與經營者協商和解的法律依據。
在協商和解時,消費者應注意以下問題:
針對經營者故意拖延或無理拒絕消費者協商和解建議的行為,消費者應立即採取措施,用其他途徑解決爭議問題。即可用投訴、申訴或仲裁、起訴手段解決糾紛。如果經營者的故意拖延和無理拒絕,致使消費者財產損失擴大的,經營者除了應當滿足消費者正常要求外,還應當就擴大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針對經營者故意推卸責任,認為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是生產廠家的事,要求消費者直接找廠家交涉的行為,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因此,當消費者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時,如經營者推卸責任,認為是生產廠家的問題,要求消費者直接找廠家交涉時,消費者應當有自我保護意識,不能挾在中間讓廠家和經營者當「皮球」踢。要以法律規定為依據,切實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針對經營者以店堂通知、聲明、告示為由,拒不承擔責任的行為,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因此,當消費者因商品質量和服務問題與商家交涉、協商時,千萬不能為其店堂內服務規則或商品銷售告示所約束,這些服務規則與法無據,沒有法律效力,應視為無效規則。
二、投訴、調解
投訴的定義:
消費者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請求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調解,要求保護其合法權益的行為。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爭議可以通過消費者協會調解解決。
投訴的形式:
消費者投訴可以採取電話、信函、面談、互聯網形式進行。但無論採取哪種形式,都要講清楚以下內容:一是投訴人基本情況。即投訴人的姓名、性別、聯系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等。二是被投訴方的基本情況。即被投訴方名稱、地址、電話等。三是購買商品的時間、品牌、產地、規格、數量、價格等。四是受損害的具體情況、發現問題的時間及與經營者交涉的經過等。五是購物憑證、保修卡、約定書復印件等。
三、行政申訴
申訴的定義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權益爭議後,可以請求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依行政程序解決爭議,與其他爭議解決途徑相比,申訴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強等特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4條的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消費者如何進行申訴?
消費者決定申訴時,應依照商品和服務的性質向具有相關職能的行政部門(如衛生部門、檢驗檢疫部門、質量部門、工商部門、建設部門等)提出。消費者申訴一般應採用書面形式,一式兩份,並載明下列事項:(1)消費者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郵政編碼;(2)被申訴人的名稱、地址、聯系電話、郵政編碼; (3)申訴的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4)申訴的日期。必要時,消費者可委託代理人進行申訴活動,但需向有關行政部門提交授權委託書。
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後,如果與經營者協商和解,達成和解協議的,可以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根據和解協議作出調解書。如果與經營者達成仲裁協議,可以撤回申訴,向仲裁機構提請仲裁。如果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可以撤回申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提起訴訟(如消費者與經營者間有仲裁協議,則須首先申請仲裁,不服裁決結果再提取訴訟)
提起訴訟的定義
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後,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在我國,訴訟大致分為三種形式:(1)刑事訴訟;(2)民事訴訟;(3)行政訴訟。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訴訟屬於民事訴訟范疇。
提起訟訴必須具備的法定條件
(1)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符合以上條件的起訴,人民法院才會予以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