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lg家電什麼時候退出中國

lg家電什麼時候退出中國

發布時間:2023-09-06 17:28:36

⑴ 「韓」潮終結:三星LG在華空調業務全面收縮:三星LG

韓系空調在華敗退跡象日趨明顯。日前,《IT時代周刊》獲得消息,曾連續6年獲得全球銷量冠軍的LG空調已悄然退出中國市場,實體門店和網上渠道均難找到在售的LG空調。
本刊記者走訪上海的國美、蘇寧等主要門店,門店銷售人員也表示「已經快2年時間不銷售LG空調了」。而在蘇寧易購、國美網上商城、京東商城、亞馬遜中國、當當網等主要電商渠道,也難覓LG空調產品的影蹤,甚至在天貓LG官方旗艦店中,也沒有LG空調出售。此外,有媒體報道,LG官方的多名客服曾在不同場合表示,「去年LG空調就退出中國市場了。」
對於「退市」的傳聞,LG方面迅速予以否認。據LG中國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他們的空調產品在天津蘇寧電器的4個門店,以及五星電器位於常州和揚州的10個賣場中有售,在北京望京地區也還有一家專賣店。不過,LG承認在電子商務渠道已經「不再銷售LG空調」。此外,包括空調在內的所有產品仍正常享有售後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盡管在個別地方仍有銷售,但對於龐大的中國市場而言,LG空調產品上述的銷售網路已近乎退市,其空調業務萎縮至個別市場已成事實。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就認為,LG空調先後撤出了全國性、區域性和地方性的家電連鎖門店、賣場,但目前沒有宣布退出中國市場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消化現有庫存,另一方面也是基於維護品牌信譽和商家利益的考慮。
韓系巨頭的空調產品在中國市場紛紛陷入「退市」漩渦。在此前的6月,三星空調就曾被爆出退出中國市場的消息,當時有媒體披露三星在華唯一的空調生產工廠蘇州工廠已全部停產。
分析人士指出,韓系空調退出中國市場傳聞的背後,也折射出在國產品牌的強勢夾擊下,外資空調品牌在中國市場生存空間被嚴重擠壓的整體現狀。
外資品牌陷困局
相關資料顯示,2000年至2006年,LG空調一直保持全球銷量第一,一度是空調行業的霸主。但在2006年爆發的「翻新門」事件令其元氣大傷。當時,LG被爆出從1998年開始一直在中國對廢舊LG電子產品秘密進行大規模小作坊式翻修,這使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迅速縮水,到2010年第三季度,LG空調的零售量僅占市場的0.21%,零售額佔比0.32%。今年1-6月,LG空調在中國的零售量僅有2581套,市場零售量佔比為0.04%。
對此,陸刃波指出,在今年家電企業普遍遭遇成本壓力和銷售困境的情況下,LG沒有實質性的投入來扭轉市場枝坦頹勢。同時,隨著國內空調企業在產能和質量上的不斷發展,LG等外資的技術優勢正逐漸消失。
「定位於高端的LG空調在三四級市場的空白又讓其失去了一大部分消費者。綜合多種因素,LG空調敗走中國市場已是不可避免。」陸刃波說。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也認為,與本土品牌相比,日韓系等外資家電企業在中國市場已經不存在比較優勢。「外資品牌在渠道、終端和消費者基礎上都在減弱,在製造上更無法與中國本土企業相比,其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出現短板。」
業內人士表示,不管LG空調的退市傳聞是否屬實,都折射出外資品牌在中國家電市場「日子不好過」的現實。本刊記者在采訪中得知,多家外資品牌空調在華逐步收縮戰線,變革銷售渠道,其中日韓系品牌的利潤失衡表現得更為明顯。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日韓系乃至整個外資家電品牌在定位、營銷及渠道方面漸漸難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面對市場空間的萎縮,東芝、三菱等日資空調品牌悄然由民用市場轉戰商用領域。其中三菱還在不久之前宣布已在北美建成車用空調系統新工廠,主要生產美國鐵路列車用空調。上海日立集團則表示有意進軍新能源汽車空調市場。
目前,中國的商用空調市場已基本形成了歐美品牌、日韓品牌、國內品牌三大陣營,這一領域的競爭也因此呈現出不同特點,一些老牌歐美企業盡管進入市場較早,發展也較為穩定,但近年做或來企業增長速度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原因還是被國內企業搶佔了部分市場份額。
「隨著本土家電品牌日漸強大,外資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機會也越來越少,這在空調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家電專家劉步塵指出。
「國貨」當道
伴隨外資純搭伍品牌衰落的是中國品牌的崛起,現在的中國空調市場已是「國貨當道」。
數據表明,目前僅格力、美的、海爾三家國內品牌所佔有的市場份額即超過70%,加上格蘭仕、TCL、志高等二線品牌,市場佔比總和不低於90%,留給外資品牌的市場空間已不足10%。
洪仕斌指出,本土空調品牌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外資品牌在售後服務、渠道爭奪上已經難以企及,加上製造成本、人力成本不斷攀升,它們在中國市場發展的空間更是所剩無幾,或許「忍痛放棄這塊市場是最無奈也是最好的選擇」。
他進一步指出,在家電製造領域,尤其是白電領域,由中國企業主導的局面已基本確定,國產品牌除了擁有高性價比,更重要的是它們在渠道建設上的本土優勢。
據了解,在國內的空調市場渠道上,基本形成了專業空調經銷商(包括批發、零售)、家電大連鎖賣場、綜合電器終端、廠家自建的專營店等終端。外資品牌為了易於操作和管理,往往會選擇單一的家電連鎖賣場,而這種渠道主要集中在一二級市場,三四級市場則是專業渠道佔主流地位,這使得外資品牌失去了一部分消費者。這幾年來,隨著一二級市場開始飽和,利潤趨薄,國產品牌紛紛開辟新的戰場,實施渠道下沉,而外資品牌受限於實施成本,它們在更為廣闊的三四級市場幾乎是空白。相比之下,格力、美的、海爾等本土品牌則已經做到每個鄉鎮平均有2家專賣店,全國專賣店總數均超過20000家。
另外,近年來國產品牌在家電高端技術上也日益成熟,尤其變頻技術進步非常快,這就使得日韓系等外資品牌的技術優勢被逐漸瓦解。
有業內人士指出,一直以來外資品牌追求的是適度規模下的利潤最大化,以合理的價格水平獲取最大的利潤空間。但是在空調行業,規模和渠道往往決定著企業的競爭力。陸刃波即指出,LG等外資品牌如果堅持走「棄規模求利潤」的路線,那麼在一定的時間內,其彩電、洗衣機、冰箱等退出中國市場也將不足為奇。
劉步塵甚至預言:「繼空調之後,不排除外資品牌的冰箱、洗衣機也將於未來兩年退出中國市場。」不過他也提醒,外資品牌的退出客觀上為本土品牌持續擴大份額提供了市場空間,但中國家電業尚未完成從「營銷主導」向「技術主導」的戰略轉型,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與日韓等外資品牌仍有不小的差距。

閱讀全文

與lg家電什麼時候退出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源樹木坊傢具怎麼樣 瀏覽:378
戴爾電腦南寧維修點 瀏覽:958
315家居榜 瀏覽:75
吸塵器國家保修政策 瀏覽:766
瑞祥傢具場 瀏覽:359
傢具怎麼處理不裂 瀏覽:300
智能家居風向標 瀏覽:556
昆明美的電飯煲維修點 瀏覽:505
銀色鍍銀條怎麼翻新 瀏覽:282
廈門鎢業維修電工工資怎麼樣 瀏覽:771
維修費用包含哪些 瀏覽:399
鋼結構刷防水塗料人工怎麼計算 瀏覽:578
日用電路 瀏覽:576
定製傢具不給業主裝修怎麼辦 瀏覽:85
在家居士袈裟 瀏覽:655
國家電網紅帽子是什麼級別 瀏覽:737
家裡的傢具家電怎麼買 瀏覽:701
舊機買到翻新機怎麼賠償 瀏覽:816
軌道電路瞬降 瀏覽:852
電視三包保修期多長時間 瀏覽: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