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中國家電行業有哪些並購

中國家電行業有哪些並購

發布時間:2023-01-13 16:40:20

A. 美的二次並購小天鵝是哪一年

2019年

2019年6月21日,小天鵝正式退市,美的二次並購小天鵝。

小天鵝公司位於江蘇無錫,是一家主要生產洗衣機和乾衣機的老牌企業,在國內外家電行業中的洗衣機行業有著很高的地位,小天鵝洗衣機這個品牌在國內外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小天鵝公司為了符合現代消費升級的需求,主動的進行轉型,由原來的低端產品向中高端產品轉型,不斷對產品結構進行優化。

B. 截至目前有多少國產品牌被外資收購與控股

1994年聯合利華從上海牙膏廠取得了
"
中華
"

"
美加凈
"
的品牌經營權。
2000年3月,達能收購樂百氏92%的股權。
2003年11月高露潔收購了中國揚州三笑集團的全部股價,
2006年8月法國著名小家電企業SEB收購國內第一品牌蘇泊爾。
2006年法國歐萊雅收購小護士
2007年4月美國強生收購大寶
2007年4月美國高盛收購肉類食品第一品牌--雙匯
2003年8月,南孚電池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集團收購。
2006年9月22日,殼牌收購統一潤滑油。通過這次購買,殼牌成為了中國潤滑油市場排名第一的國際能源公司。
2004年百威啤酒的製造商AB集團收購中國第四大啤酒商哈爾濱啤酒
2006年全球第一大啤酒巨頭比利時英博啤酒集團收購福建雪津啤酒。福建雪津啤酒是內地第八大啤酒商。
2006年AB集團收購唐山市啤酒廠。
2004年美國約翰迪爾收購佳木斯聯合收割廠。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曾是全國惟一能生產大型聯合收割機的企業,其產品佔中國市場份額的95%。
2001年,德國FAG公司佔西北軸承51%的股權。西北軸承曾經是全國軸承行業一流企業,是鐵道部生產鐵路軸承的定點廠。
原大連電機廠曾經是中國最大的電機企業,一直肩負著引領國內中小電機行業技術發展的重任;原大連第二電機廠曾是機械部生產起重冶金電機的排頭兵企業。兩個電機廠分別被新加坡威斯特、英國伯頓並購。
無錫威孚是國內柴油燃油噴射系統的最大廠商,被德國博世並購。
錦西化機是中國著名的化工設備生產基地,已與跨國巨頭西門子合資,外方佔70%的控股地位。
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排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七,已經具備年產8000台裝載機的生產能力。2004年11月24日,該公司與卡特彼勒正式簽署購並及股權轉讓協議,其作為卡特彼勒在中國全資收購的第一家企業。
北美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國內第四大家電連鎖商江蘇五星電器51%的股權,從而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C. 我想知道海爾這么多年來收購的公司列表,還有每一次收購給他帶來了些什麼新技術

海爾集團是在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集科研、生產,貿易及金融各領域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特大型企業。在公司總裁張瑞敏提出的「名牌戰略」思想指導下,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等手段,使一個虧空147萬元的企業迅速成長為94年在全國500強中名列第107位,成為中國家電集團中產品品種最多、規格最全、技術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業,96年銷售收入達62億元,97年實現銷售收入108億元。目前集團產品有電冰箱,冰櫃,空調,洗衣機,微波爐等13個門類,500餘個規格品種,批量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1996年出口創匯達5700萬美元。集團內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有11個,員工13000人。
從1991年起海爾就在實施資產擴張戰略,先後兼並了原青島空調器廠、冰櫃廠、武漢希島、紅星電器公司等10多家大中型企業,盤活存量資產達15億元之多,集團資產已從10年前的幾千萬元膨脹至39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家家電特大型企業。
97年3月13日,海爾集團以控股投資的方式,與廣東愛德集團公司合資建起順德海爾電器有限公司。
97年9月海爾與擁有資產近17億的大型企業集團西湖電子共同出資,在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杭州海爾電器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生產大屏幕數字電視。
97年底海爾又相繼兼並了安徽黃山電子有限公司,控股貴州電冰箱廠和青島第三制葯廠。至此,海爾13年來兼並國內企業16家,組成國內家電行業規模最大的一隻「聯合艦隊」。
在這16家中,海爾認為對紅星電器的兼並是最成功的一次,因為在這次兼並中海爾沒有投入一分錢,只是用自己的品牌和管理等無形資產入股,在短時間內就使紅星扭虧為贏並且成為海爾洗衣機的重要組成部分。順德海爾則是海爾按照市場經濟原則操作較為規范的一次並購,雖然其中當地政府的作用不小,但不像紅星是由青島市政府直接劃歸海爾的。海爾大多數的並購都沒有跨行業(白色家電業),但杭州海爾電器有限公司的成立標志著海爾並購的腳步越邁越大,這次並購無疑具有里程碑的意義。鑒於以上三次並購的重要性,在這次調研中我較多的關注了這三次並購,在下面的報告中我也將主要介紹這三個案例。
整體兼並—紅星電器公司
一、背景
1991年由青島電冰箱總廠、青島電冰櫃總廠和青島空調器廠組建而成的琴島海爾集團公司,1993年9月更名為海爾集團,產品以製冷設備為主。1993年7月集團與義大利梅洛尼設計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創辦琴島海爾梅洛尼有限公司,開始生產滾筒洗衣機。1994年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5.65億元,利潤2.1億元,生產洗衣機71.3萬台。95年5月海爾洗衣機「瑪格麗特」被評為95年中國市場十大暢銷洗衣機。
青島紅星電器公司曾是我國三大洗衣機生產企業之一,擁有3500多名員工,年產洗衣機達70萬台,年銷售收入5億多元。但從95年上半年開始,其經營每況愈下,出現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現象,而且資產負債率高達143.65%,資不抵債1.33億元,前景堪憂。為了盤活國有資產和3500多名職工的生計,95年7月4日,青島市政府決定將紅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整體劃歸海爾集團。這是一次引人注目的旨在盤活國有資產而在政府牽線搭橋下進行的產權交易,其成敗扣人心弦。
二、並購目的
中國家用洗衣機行業快速發展始於70年代末,1995年總產量達到約950萬台。一般而言,家用洗衣機可分為單桶、雙桶半自動洗衣機及全自動洗衣機,而全自動又可分為波輪、滾筒及攪拌式。單桶洗衣機為原始類型,1995年時大多數廠商已不再生產。雙桶半自動較全自動便宜,是當時中國市場的主流,而滾筒在歐洲較為普遍,但在亞洲以波輪更為常見。對於當時總容量達900多萬台的洗衣機市場,海爾70多萬台顯然只是一個不大數目。而且海爾洗衣機當時以滾筒為主,產品系列比較單一,要想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它必須擴大生產能力,提高產品線的長度。
紅星作為一個老牌的洗衣機生產廠,其設備、技術以及工人的熟練程度在當時都應是相當好的,它所缺乏的主要是科學的管理和市場導向的生產經營模式,而海爾正是以管理和出色的市場觀念而著稱,因此它們的結合有著極大的合理性。市政府的出面使得這一並購進行的十分的順利,而且由於是由市政府將紅星整體劃歸海爾,不需海爾出資,這大大降低了並購成本,這恐怕也是海爾認為紅星並購案例是它所進行的最成功的並購的原因之一。通過這一並購,新成立的海爾洗衣機有限公司不僅將原有的生產能力提高了一倍,產生了規模經濟,並且極大地豐富了自己的產品線,大大增強了自己在洗衣機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三、並購經過
(一)組織結構的變化
95年7月4日青島紅星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整體劃歸海爾集團後,更名為青島海爾洗衣機有限總公司,從而使它成為海爾梅洛尼洗衣機有限公司之後海爾集團下屬的第二個洗衣機子公司。
(二)接管過程
1、文化先行
1995年7月4日,海爾電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柴永森奉命來到由紅星電器公司更名的海爾洗衣機有限總公司,就任黨委書記兼總經理。劃歸之初,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便確定一個思路,海爾的最大優勢是無形資產,注入海爾的企業文化,以此來統一企業思想,重鑄企業靈魂,以無形資產去盤活有形資產,是最重要的一著。
海爾集團副總裁楊綿綿首先率海爾企業文化、資產管理、規劃發展、資金調度和咨詢認證五大中心的人員,在劃歸的第二天便來到紅星電器公司,開始貫徹和實施「企業文化先行」的戰略。「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海爾精神,開始植入並同化著「紅星」的員工們。
隨後,張瑞敏又親自到「紅星」,向中層幹部們講述他的經營心得,解釋「80/20管理原則」,灌輸「關鍵的少數決定非關鍵的多數」這個「人和責任」的理念。
「企業最活躍的因素就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層以上管理幹部雖是少數,卻在企業發展中負有80%的責任。」
令「紅星」中層幹部們耳目一新的「80/20原則」,關於解決例行問題和例外問題要用不同方法的「法約爾跳板原則」,以及引用的中華民族的古訓:「德,才之帥也;才,德之資也」,喚起了「紅星」廣大中層幹部的進取心,鼓起了他們奮發向上爭一流的風帆。
張瑞敏進而從分析企業虧損引申出海爾OEC管理,要求大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出成果,從今天出成果,全方位地對每天、每人、每件事進行清理、控制,日事日畢,日清日高。
他提出,當前要群策群力,從三方面做起:一、以市場為中心,賣信譽,不是賣產品,一切工作都要圍繞顧客需要和市場滿意來做;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用最小投入得到最大產出;三、從現在起,每天作出計劃,目標量化分解到人,抓緊抓死,要在2至3年內爭創中國洗衣機第一名牌,最終在國際上創名牌。
2、「范萍事件」
應該說3500多名紅星電器公司員工,對企業劃歸「海爾」表示了歡迎和擁護的態度,但由於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員工素質等方面的差異,人們對海爾的管理方法,在理念上存在著認識偏差。
海爾的管理指導思想立足「以人為本」。對此,以柴永森為首的新領導班子,沒有簡單地採用單純說教的方式,而是抓住發生在員工身邊的典型事例來引導人們自覺地進行觀念上的轉變。
一天,洗衣機生產車間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質檢員范萍由於責任心不強,造成選擇開關插頭插錯和漏檢,被罰款50元。這本是一件小事,因為過去企業發生質量問題從來都是罰一線工人,但若是用海爾的管理觀念來看這件事,則不應該如此簡單處理,當事者周圍的幹部們更應當逐級承擔責任,針對這件事,他們利用集團主辦的《海爾報》,開展了《范萍的上級負什麼責任》的大討論,並配發了評論《動真格的,從幹部開始》。
以此為出發點,柴永森督促下級部門迅速處理企業數年來的洗衣機存庫返修問題,但拖拉慣了的下級部門認為此事無關緊要,並沒有按期照辦,柴永森據此引咎自罰了500元。
全新的海爾管理,使原紅星人受到震撼,尤其是廣大幹部,開始認識到管理的差距與不足了。
幹部紅黃榜迅速設立,先後有10位幹部對自己工作的失誤進行了自罰,許多長期難以根除的質量、供貨、幹部作風等問題由此得到解決。
抓住員工觀念已有所

D. 國美並購永樂屬於控股合並嗎

不屬於。從行業角度來講,國美並購永樂是橫向並購,從出資角度來講,國美並購永樂是屬於出資購買股票式並購。所以國美並購永樂不屬於控股合並。國美電器集團是中國最大的以家電及消費電子產品零售為主的全國性連鎖企業。

E. 240億買飛利浦格力電器的「大小」博弈你怎麼看

最近各行各業並購傳聞不斷,大到英偉達收購arm這樣的半導體巨頭間的並購,小了說就是家電行業的並購,最近格力和九陽兩眼就盯上了飛利浦了,飛利浦這邊也沒有閑著,同時和國產三巨頭另外兩個巨頭海爾和美的正在接洽,如此一來國產家電三巨頭對於這一次並購就開始了激烈的交鋒,根據媒體推測這一次交易金額可能會達到200多個億。


剩下的就只有格力和海爾,格力和海爾這兩家公司在小家電領域都算不上強勢,特別是格力,根本就沒有優勢可言,對於董明珠來說發展小家電才是拓寬格力公司利潤的捷徑。

海爾這邊實際情況可能會比格力好一點,海爾的小家電來說還是有一點基礎,但是如果能夠把飛利浦的小家電收入囊中的話,那麼海爾這一次可能會成為最大贏家,因為如果一旦收購成功,海爾的小家電領域會和美的差距就沒有多少了。


因此格力必須要抓住這一次機會,不然的話只會被海爾和美的越拉越遠,甚至格力還會因此而退出家電三巨頭行列。

F. 海爾並購通用家電屬於什麼並購類型

海爾並購通用家電屬於商業並購類型。青島海爾並購通用家電是家電企業跨國並購的典型案例之一,它的並購的動因以及績效表現都是值得研究的。

G. 家電行業入世以來從哪些方面促進了中國的對外貿易


入世10年讓中國家電業在白熱化的全球市場競爭中,依靠「規模化製造」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積累,實現了本土化崛起;並加速了國際化擴張進程,進入從「產品出口」向「品牌出口」的升級通道。 中國入世,吸引了眾多外資企業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和開拓,也加速了中國本土家電企業的國際化擴張步伐。

從兩千億元到上萬億元,入世10年來,中國家電經歷了「野蠻生長」,在本土規模化製造、全球化加工貿易等方面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迅速成就了中國作為全球家電製造中心的強者地位。同時,海爾、美的、TCL、創維、格蘭仕等企業也成長為全球家電巨人。

然而,在政府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等專業人士眼中:「中國家電業夠大不夠強,面臨著如何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品牌的轉型重任。做大品牌、做強核心競爭力是中國家電業未來10年面臨的新挑戰。」

驚人十年:中國家電海外擴張加速

目前,在全球市場上熱銷的所有家電產品中,中國生產的45類產品銷量穩居全球第一。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商會副會長姚文萍透露:「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家電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總額已經由1241.1億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10128億美元,增長了8倍,平均每年增速為23%,遠遠領先於GDP增幅和整個進出口的增幅。」

中國入世,吸引了眾多外資企業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和開拓,也加速了中國本土家電企業的國際化擴張步伐。

與此同時,家電企業的出口也逐漸步入了整合發展期。目前,中國的家電產品已經承擔了全球市場七成以上的供應量。

除在市場規模上獲得優勢之外,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並購方面也在「跌宕起伏」後迎來了新的春天。今年以來,海爾集團並購日本三洋在東南亞地區所有白電的「研產銷」一體化業務,標志著海爾在經歷此前的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後,全面駛入了「全球化品牌戰略」發展的深水區。

美的空調繼2010年收購開利埃及子公司Miraco之後,今年再度宣布斥資2.233億美元收購UTC下屬開利拉美空調業務公司51%權益,以佔領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三國的空調市場。

盡管曾在對法國湯姆遜彩電業務的並購過程中遭遇了整合難題,但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回憶起「國際化並購」時仍堅稱:「國際化擴張是中國家電企業的必經之路,TCL盡管經歷了挫折,卻積累了再度走出去尋求海外市場走好走穩的寶貴經驗。」

入世之後的10年間是中國家電國際化擴張發展速度最快的10年。據不完全統計,海爾、海信、TCL、長虹、康佳、創維、美的、志高、海爾、春蘭、格力、廈華、美菱、奧克斯等國內綜合實力排名前20強的家電企業,或已經在海外設立銷售公司,或直接設立海外生產基地。與此同時,還有數千家家電企業為海外客戶提供「OEM、ODM」等加工貿易業務。

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姜風指出:「從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來看,金融危機的陰影仍未散去,實際上全球經濟正在經歷第二波震盪,美國及歐洲債務危機使得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明顯放緩。這對於正在謀求從傳統的加工製造貿易向海外自主品牌自主經營的中國家電企業來說,無疑是個好時機。」姚文萍則提醒,如果沿用傳統產品、傳統手段,很難保障我們的競爭優勢。必須要不斷地改造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才能抓住國際市場的新機遇。

不過,如何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品牌,如何在全球市場上建立中國家電品牌的影響力,成為當前擺在所有中國家電企業面前的一道新挑戰。

黃金十年:中外巨頭對壘奠定大局

中國入世後,以三星、LG、松下、索尼、日立、東芝、A.O.史密斯、伊萊克斯為代表的一大批外資家電企業率先掀起一股對中國家電市場的投資熱潮,或建立全球技術研發中心,或投資建設新的生產基地,或直接改變此前的合資為獨資方式。

與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企業以及90年代中後期歐美、韓國企業在中國第一輪投資時的「謹慎、保守」不同,如今外資企業的「投資回報周期」已大大縮短。而入世無疑將帶來中國家電業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商業機會。此外,外資企業多年來在中國市場形成的「高品牌認知度、領先技術優勢、強大資本實力」也成為推動其深耕中國市場的巨大力量。

安徽工業大學教授李德俊認為:「以日本松下、索尼為代表的洋家電在中國不僅開啟了品牌化、市場化運作的先河,也為此後眾多中國家電巨頭的成長提供了借鑒和模仿的樣本。在過去30年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整個中國家電業的發展走勢,而入世這10年間,翅膀開始豐滿的本土家電企業已開始在中國市場上對洋家電進行全面趕超。」

自2005年海爾集團產銷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後,事隔5年美的集團也成功加入千億元陣營,並提出未來5年內要向2000億元發起全面的沖擊。與此同時,家電渠道領域呈現出蘇寧電器、國美電器兩大巨頭獨霸的格局,年銷售規模也紛紛突破千億元大關。記者統計發現,今年海信、格力、TCL、長虹、志高、創維、康佳等本土企業也紛紛瞄準了「產銷千億元」的發展目標。

過去10年間,中國家電企業正是依託「本土化」優勢在對「大規模生產製造能力」進行極致擴張後,憑借靈活多變的終端促銷、層出不窮的價格競爭、完善周到的售後服務對洋家電展開了一系列的正面較量。

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生告訴記者:「入世10年是中國家電業全面擴張的黃金10年,我們不僅完成了對各大家電產業發展根基的夯實,還實現從以價格為導向的規模型市場向以需求為導向的價值型市場的轉型升級。特別是最近兩年來,中國家電企業正在完成從大規模的中低端市場,向外資家電長期占據的高端市場積極轉型。」

目前,日資企業已經在家電零售市場遭遇重創,開始轉戰中國家電業的關鍵零部件等上游市場和以系統解決方案為主的商用市場。而歐美家電企業除了西門子、A.O.史密斯外,惠而浦、伊萊克斯、飛利浦等均已經在中國市場上變身品牌運營商,將產品研發生產製造和銷售交由中國的同行來負責。韓國的三星、LG家電雙雄雖然已經在全球家電市場上保持著強勢的擴張和領先優勢,但在中國市場上仍遭遇了來自本土企業的強勢反擊,處在被動競爭的地位。

已成為當前全球最大的家電電子信息產品市場的中國,未來不僅將會孕育出一批馳騁全球家電市場的領軍企業,還將會吸引更多的外資企業以各種方式參與市場利益的爭奪。不過,入世10年卻讓中國家電在白熱化的全球市場競爭中,不僅依靠「規模化製造」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積累實現了本土化崛起,還加速了國際化擴張進程,積極實現著從「產品出口」向「品質技術出口」為內核的品牌影響力擴張。

未來十年:從大到強創造全球品牌

中國家電市場雖然規模很大,但放眼全球,無論是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微波爐等傳統家電,還是手機、電腦等信息家電,在全球市場上真正「叫得出」、「叫得響」的中國家電品牌卻是「屈指可數」。

姜風指出:「過去10年,中國作為全球家電生產大國的地位早已確立。不過,品牌影響力不夠依然是擺在中國家電企業面前最主要的問題。要做到『全球化』,必然要有能被全球消費者所廣泛接受並喜愛的品牌。」姜風鼓勵國內家電企業:「在今年大連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在談到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時提及海爾,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地位的提升。」

姚文萍同樣認為,「在中國所有產業的國際化競爭中,家電產業是屬於典型『打不爛』的領域,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也曾形象地比喻:「中國家電業是一個很皮實的孩子,很禁打。通過這10年來的發展,中國家電業從一個很皮實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很爭氣的孩子。」對於未來10年的發展,他指出,今後幾年家電業的發展將繼續面臨上游成本增加和下游流通企業的雙重壓力,面臨嚴重的出口形勢,家電業的發展將更加依靠國內市場。隨著節能、環保、智能和安全成為家電發展的主題,全球化競爭的加劇和高端產品的高盈利性迫使家電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自主創新將成為家電業發展的戰略支撐點

閱讀全文

與中國家電行業有哪些並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甘肅辦公傢具廠家 瀏覽:238
售後維護電瓶怎麼樣 瀏覽:758
宿遷傢具廠有哪些 瀏覽:779
顧家家居廣告詞 瀏覽:311
奧迪維修效率有哪些kpi 瀏覽:191
宜興八佰伴蘋果維修點 瀏覽:33
廁所防水牆沒做好怎麼辦 瀏覽:643
西安長安區美的售後維修點查詢 瀏覽:851
蒲城麻將機維修電話 瀏覽:963
電路分析依據 瀏覽:413
永順空調維修電話 瀏覽:663
琿春維修家電 瀏覽:981
公司傢具擺放 瀏覽:138
中央空調維修看什麼書 瀏覽:902
德意豪傢具怎麼樣啊 瀏覽:18
南寧雲內售後服務電話是多少 瀏覽:530
iphone11後蓋維修為什麼這么貴 瀏覽:433
格力中央空調售後維修中心 瀏覽:546
中式傢具底部為什麼拖泥 瀏覽:813
寶華p5怎麼維修 瀏覽: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