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梅亞民專家電話是多少

梅亞民專家電話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3-08 12:35:17

㈠ 請問元青花有哪些特徵。謝謝!

(一)看器形 對瓶、罐之類的器形要細看它的口沿、頸、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徵,同時也要鑒別器形的胎體重量,對器形全面進行分析。元代瓶、罐之類的器形一般胎體較厚重、胎質堅硬。
(二)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佑期)的瓶、罐之類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撫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時釉色顯出啞光木納色,近看含青顯淡藍灰色,遠看顯黃褐色,細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點,少數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細密的皮殼層,斜光透看胎釉略顯出無規則狀的釉絲線條紋,從至正年間開始燒制的白釉、樞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為偏白,微閃青,為含青的白釉,呈現帶透明的玻璃質感。
(三)看青花 元青花瓷發色不穩定,青花色澤暈散,青花料分為兩種:一種發色濃重鮮麗呈青翠濃艷,濃厚處有黑色銹斑,俗稱「黑疵」,濃處用手撫摸時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這就是使用進口「蘇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種為國產料,國產料青花發色呈藍中泛灰,有的色澤呈青藍偏灰或青花發色藍中閃灰。延佑期青花發色的牡丹紋深入胎骨呈雲層塊狀,像潛伏在胎骨上,呈立體感似有閃動。青花上浮與釉面緊貼,暈散青花呈炸開狀,上浮青花釉面顯有濃黑絲及小點,青花紋飾緊貼釉面,微呈凹狀,這也是鑒別景德鎮元青花瓷的基本要點。 (四)看紋飾 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可分兩類。一類是以進口料繪畫紋飾,具有構圖滿密、層次豐富、繪畫工整的特點。如大盤紋樣多由三至五層滿密的圖案組成,瓶、罐的紋樣多由三至八層圖案紋飾組成,紋樣有主賓協調、繁而不亂的特點,圖案題材豐富多樣,以人物故事,纏枝花卉、魚藻、蓮池、雙鳳花卉、開光折枝、竹石花卉瓜果等紋樣組成,花卉紋有大花和大葉的特點,其中纏枝蓮花的葉瓣多繪成葫蘆形,牡丹紋飾邊緣繪成白色聯珠狀,輔助的變體蓮瓣紋多有間距,邊框內飾有青花等特徵。另一類青花以國產料繪畫,其紋樣具有流暢奔放的特徵,紋樣構圖較簡單,繪畫較粗率,以各種花卉紋飾為多見。
(五)看內壁 元青花瓷瓶、罐內壁多不施釉,內壁為砂胎,器身一般採用分段製作粘接而成,故器腹與器底往往留有明顯的胎接痕。梅瓶內與肩部連接處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內壁胎接痕多為凸起約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細大小不規則,手摸有圓潤細膩質感。瓶內壁砂胎略帶淡黃色,胎內壁砂眼及內壁稀朗小顆料石明顯可見,腹上部一般無修胎處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紋,瓶內壁稀朗砂眼明顯可見。強光斜看內壁稀朗砂眼內閃出星光點,發出亮光,也稱陰陽光點。
(六)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類器的底部多呈內凹圈足狀,足底寬厚,少量足底呈外側斜削狀,挖足有淺有深,多為挖淺足。碗盤類器圈足則多呈外側斜削狀,但無論是琢器還是圓器,圈足均有較規則及不規則之感。瓶、罐之類有的足底砂胎顯有扎緊感,也有的胎質略呈疏鬆感,細小砂眼及黑糊麻點清晰可見,有的足底微凸起呈雞心狀。瓶、罐足底多有旋痕紋,呈火石紅及赭紅色,有的圈底及足底稀朗小顆料石明顯可見,粘有稀朗大小塊不一的黑釉斑痕,並有自然炸開狀。
(七)看顯色與氣泡 元青花的顯色也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較厚顯出水綠色,也有顯出鴨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會顯出青白色、淺淡藍色,或偏黃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類顯色明顯,顯色是隨空氣中的干度、濕度、溫度、季節的變化來顯出釉面不同的顏色。元代中早期(延祜期)瓶、罐之類青花瓷釉面上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一般為天氣炎熱季節,還有元代中早期的青白釉和樞府釉的青花上大多數是沒有氣泡的。從至正年間開始燒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會有氣泡的,但是會有大小兩種氣泡,小氣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顯得干透呈瑩潤透明狀。

㈡ 怎樣識別元青花的真假

元代青花瓷的胎質重而堅,器壁較厚,大器較多。由於含雜質多,胎里大多有鐵褐色小點。胎是用高嶺麻蒼土做的。高嶺麻蒼土的特點是白而不細,因為當時粉碎的條件有限,工藝有限,所以可以見到很多氣孔。現在的胎是非常細的沒有氣孔。過去老的胎泥,是有經過陳腐的過程,有機物經過陳腐會發生變化。所以它的胎有細膩的感覺,現在做的胎沒有陳腐顯得很乾。現代機械加工出來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備的原料。現代景德鎮流行的陶瓷成型工藝說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也就是說,器物的成形主要是用刀修出的。元代工藝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主要是由於元代泥料可塑性較強,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內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對下半部和圈足做簡單修整。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頸都線條流暢,外型圓潤,不落刀痕。現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還要修內壁,因此,線條生硬,規整有餘,刀痕累累。

㈢ 梅亞民的個人履歷

梅亞民,中國古陶瓷鑒定專家,中國文物藝術品鑒定師,從事文物收藏鑒定工作已有三十餘載。
從1980年起,在上海、蘇州、嘉興老城改造,基建工地上採集古陶瓷標本,完整收集了各時期各大窯口古陶瓷標本10萬余件,並結合研究成果出版了《中國古陶瓷標本鑒定參考圖典叢書》七冊。
1992年,他參加了全國「揚州基地」古陶瓷培訓,由張浦生、湯偉建、黃雲鵬、張福康等老師授課。因此,他在古陶瓷鑒定上具有扎實的功底。
1995年任上海市松江縣收藏協會會長,同年開始參與鑒定工作。其先後在上海市收藏協會、上海市工人文化宮與吳少華、蔡國聲、朱裕平、高阿申等一起為社會免費鑒定。
2000年,他挑選部分精品捐贈給上海復旦大學。為此,文博學院為他專設了古陶瓷標本陳列室,為培養高校學子與海外文化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校部特聘他為學院顧問,協助博士生導師朱順龍開展教學活動。
從2010年起,進入上海藝術品投資管理公司鑒定工作,為朵雲軒徵集鑒定古陶瓷、古錢幣、古字畫等。在實踐工作中,他還到原上海博物館字畫鑒定修復大師陸文耀工作室學習古字畫鑒定,到原蘇州美術館館長王勇工作室學習青銅器與雜項鑒定,到原硅酸鹽研究所張福康先生處學習玉石器、陶瓷器科學測試鑒定方法。通過多年學習和市場運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被文物收藏界喻為「有眼力的實戰派」。

㈣ 元青花的特點

元青花有什麼特徵,幾句話是說不清楚的,本人多年對元青花的研究來看,有幾個重要特徵如果了解認識了,就可以鑒定元青花的真假,一是蘇青料有深褐色鐵銹斑,用60倍以上放大鏡觀察,鐵銹斑內有網狀紋,圖3,【本人收藏】網狀紋的表現也有多種形式,如有的象網格,有的象鱷魚皮,有的象枝條,有的象平面地圖里的河流等等。二是釉的流動性,如圖4,釉的流動性是元青花的又一特徵,用以上放大鏡觀察,有的象瀑布,有的象天上厚厚的雲層,十分壯觀。當然造型、工藝、胎釉、發色、畫風等都要綜合觀察。其實元青花瓷器並不神奇,他就是元代人們生活常用品和外銷創匯瓷,在我們國內還有不少的元青花瓷器,特別是出土元青花瓷器,並非少之又少。當然有的元青花瓷器沒有以上兩個重要特徵,但只要有就是真的,相信不久的將來元青花瓷器會大白於天下的。

㈤ 梅亞民老師可靠嗎

不可靠,無良知鑒定

㈥ 元青花怎樣辨識真偽

元青花的器型種類很多,絕大多數是生活實用器,有部分祭供專用器和少量的裝飾器。宋無大器,相比之下元瓷胎厚體大,但也有精製到薄如蛋殼的小碗。
贗品元青花的器型整體感覺不協調、不規矩。溜肩不圓潤,帶蓋的器物吻合不好,間隙過大。紋飾大多數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繪,但由於是仿畫,必然拘謹,顯得生硬、呆板。動物不生動,人物不傳神,花葉鬆散不緊湊,海濤紋也多數走形。器型、紋飾是斷代的重要依據,不同時期有當時歷史階段的時代特徵。贗品的紋飾只能說相像,但缺少真器的內涵,更無法畫出真品的神韻。
如果把一件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皮膚,白細光滑的皮膚世人都喜歡。元青花的釉面一部分泛青色,多為白色,積釉處呈水綠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點,有些器物表面有輕微橘皮釉和縮釉現象。民國以前的傳世古瓷釉面,都有沉穩、老舊、釉厚的玉質感,上手柔和。微觀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稜角、凸起部分會有歷史的烙印。元青花的仿品,釉面火氣還沒散去,更沒有真品那種穩重、老舊感。釉色有的偏白,積釉處太綠,整體釉面沒有自然使用痕跡。有些贗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塊偽沁。現代仿品多用電、氣燒窯,氣泡相對均勻,沒有層次感。
一般贗品元青花的胎泥是用機械攪拌,密度要高於真器,胎骨顯得硬。真、偽相比同樣規格尺寸的器型,贗品多數要比真品重。器底沒有老胎風干滑潤的感覺。偽造的火石紅較為死板,多為人工噴、刷氧化鐵,沒有過渡。由於是新作,器物底部沒有老舊變化的層次感,更沒有真品的油潤感。有些贗品圈足沒有刀削痕,有的雖可見到,但能看出很笨拙。
元青花繪畫使用的氧化鈷多數是進口料,有不規則黑褐色的斑塊或錫光點片,並有凹凸感和暈散。有的流淌,還有的泛紫色。青花發色具有青翠濃艷、深淺不一的效果,有的能產生水墨畫的效果。由於是天然礦,金屬含量不一樣,提煉使用效果就有區別。國產料是低鐵高錳,發色灰藍、淺淡,也有藍黑色,重筆處有藍褐、紅褐斑。部分是使用混合料。於畫師在配比上隨意性較強,以及受窯溫、胎質、釉色的影響,青花發色的差異也很大。元青花鈷料已使用了700年,無論是進口料還是國產料,都有不同程度的乾枯、下沉現象。
現在仿進口料看上去很像,但沒有真品天然的聚集絲線、珠點等特徵,有些珠點是人為點畫的。鐵斑、錫光飄浮表面,也不見濃淡有致的過渡感。最重要一點,由於是新畫在坯胎上的,沒有歷史的沉澱,青花浮於器表,沒有沉於釉下的效果。
從製作燒造工藝上看,有些低仿器不是手工拉坯,是機械製造,可見機械紋。採用電或氣燒窯,所產生的氣泡均勻。元、明至清康熙早期,罐的製作腹部都有內介面,有些元青花仿器腹部、足部不見介面。有的贗品為了省工時,把盤口、罐頸部介面,對接在明顯的上方位置,違背了時代特徵。元青花梅瓶、玉壺,除六棱八棱外,腹部必須有內介面,這才符合當時工藝。有些仿品為了遮掩新作新胎,把器內施滿釉,而真品只有在元末時出現非常少的罐內、瓶底施釉,而且非常稀薄,手感滑潤。有些仿品內介面有帶狀接痕,而且留下修理毛刺,沒有真器介面風乾的特徵。

㈦ 我朋友有一塊沉香,經專家梅亞民老師鑒定,為一級奇楠沉香,屬晚清雕刻作品,請問在哪裡可以直接出售

我有一個八棱玉壺春瓶叫梅大師?鑒定他盡說出玉壺春沒有八棱的,哈哈,這種人也配做大師,我馬上調出故宮博物館的八棱玉壺春給他看,他盡說故宮博物館的東西大部分是假的。天大的笑話。

㈧ 梅亞民的介紹

梅亞民,男,1955年10月4日出生,上海松江人,中國古陶瓷鑒定專家、中國文物藝術品鑒定師。從事文物、古玩收藏三十餘載,收藏有古陶瓷標本10萬余件。上海復旦大學博物館專設有他捐贈的古陶瓷標本陳列館,他結合多年收藏研究經驗出版《中國古陶瓷標本鑒定參考圖典叢書》共七冊。1同時,先後在上海朵雲軒及其他拍賣公司從事古玩鑒定工作,理論和實踐結合,在收藏界具有很高的聲譽,被稱為「實戰派」。

㈨ 元青花大盤有哪些特徵特點

故宮館藏元青花獨有特徵分享(本內容依據故宮博物院專家共同觀點,本件作品曾由原上海朵雲軒首席鑒定專家梅亞民老師與他原同事黃老師共同親鑒過,上過一次拍賣,因不到保留價而流拍
1全球公認元青花進口蘇麻尼青料特徵(根據館藏和英國大維德一對高瓷瓶和二個鬼谷大罐,一個國外,一個是捐給中國博物館,是江蘇一位企業家捐的,最開始是由丘小君蔡國聲專家組鑒定,後來博物院專家組再鑒,科技儀器X螢光掃描再鑒)
2最上蕉葉紋畫飾與震驚中國……英國大維德畫法一致
3進口蘇料在麻倉土上多為正藍色,有光側照略發紫色
4青花凝聚斑會遍布全身各處青花色,且自然,沒規律,更沒形狀規律,放大圖片看或配合30倍放大鏡看,必須要有,肉眼看不一定明顯
5青花鐵銹斑一定在色濃處,自然分布,有流動感,畫法方向與器放置方位有一定關聯,必須要有
6真品到代元青花鐵銹斑上一定或多或少的錫斑,必須要有
7錫斑處一定凹陷,手摸放大看……至於凹多少不統一
8有一定暈散感,有弱有強,濃度不一,也可能混有國產青料
9青花釉面整體有下浮沉感,手摸明顯有凹凸感
10釉面酥油感!玉質感,有的全開片,半開片,少開片,不開片
11寶光全身各處(有釉處即有,側光下,不是直射)
12在光照某角度下,能看見一層霧朦朧薄膜似玉的一層……非常養眼
13外底有足牆和無足牆,有火紅石,有旋文,手摸釉胎結合處細膩光滑,放大看有……手摸但有軟的感覺
14側光下,青花下沉感明顯
15瓶口沿胎薄釉薄有自然類似蟲咬班,是漏釉縮釉之體現,放大看色,陳化,侵蝕……
16全身有少許腐蝕斑,縮釉,漏釉處,甚至有沒規則孔洞,麻倉土特有,放大看,生長出許多陳化腐蝕物,有一圖,沒規律,沒大小形狀位置規律,純天然,很重要……
17瓶勁部能見工藝高超工藝特徵,也有火紅石
18館藏多數開片 本件也全開片,大片長粗色深,小片在大片間,不穿越,土沁明顯
19釉下土沁明顯,有垃圾,有變色,汽泡破裂死亡,大少,小多,大比小大得多,大在小群里,自然沒規律
20胎內接胎處擠壓出泥漿經600多年有斷裂脫落現象,內不修胎,有模機紋,包漿老老原重自然
21瓶身和內外底周圍有明顯使用痕跡
22有原重感
23一點一支筆一筆畫法,從不復筆,哪怕色淺色斷(放大開有色),人物勾邊,再平塗……
揮酒自如,大氣豪邁,不過於追求細節,自由奔放,人有神態,花草有靈動感,寫字鋼勁有力,基本上一筆一筆,滿畫而不亂,很有美感,栩栩如生感……神韻天成!
24有一張是視頻截圖,有一閃照,有一放大150倍,光偏暗,沒有放大拍!最好持一放大鏡30倍看……
綜上述23點(全是館藏專家共同論點)……真品到代元青花!
歡迎咨詢!

㈩ 鑒定元青花的幾個標準是什麼

鑒定元青花需要最基本的標准有七點:

  1. 看器形

    對瓶、罐之類的器形要細看它的口沿、頸、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徵,同時也要鑒別器形的胎體重量,對器形全面進行分析。元代瓶、罐之類的器形一般胎體較厚重、胎質堅硬。

  2. 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類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撫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時釉色顯出啞光木納色,近看含青顯淡藍灰色,遠看顯黃褐色,細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點,少數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細密的皮殼層,斜光透看胎釉略顯出無規則狀的釉絲線條紋。

  3. 看青花

    元青花瓷發色不穩定,青花色澤暈散,青花料分為兩種:一種發色濃重鮮麗呈青翠濃艷,濃厚處有黑色銹斑,俗稱「黑疵」,濃處用手撫摸時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另一種為國產料,國產料青花發色呈藍中泛灰,有的色澤呈青藍偏灰或青花發色藍中閃灰。

  4. 看紋飾

    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可分兩類。一類是以進口料繪畫紋飾,具有構圖滿密、層次豐富、繪畫工整的特點。如大盤紋樣多由三至五層滿密的圖案組成,瓶、罐的紋樣多由三至八層圖案紋飾組成,紋樣有主賓協調、繁而不亂的特點。另一類青花以國產料繪畫,其紋樣具有流暢奔放的特徵,紋樣構圖較簡單,繪畫較粗率,以各種花卉紋飾為多見。

  5. 看內壁

    元青花瓷瓶、罐內壁多不施釉,內壁為砂胎,器身一般採用分段製作粘接而成,故器腹與器底往往留有明顯的胎接痕。梅瓶內與肩部連接處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內壁胎接痕多為凸起約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細大小不規則,手摸有圓潤細膩質感。瓶內壁砂胎略帶淡黃色,胎內壁砂眼及內壁稀朗小顆料石明顯可見,腹上部一般無修胎處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紋,瓶內壁稀朗砂眼明顯可見。強光斜看內壁稀朗砂眼內閃出星光點,發出亮光,也稱陰陽光點。

  6. 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類器的底部多呈內凹圈足狀,足底寬厚,少量足底呈外側斜削狀,挖足有淺有深,多為挖淺足。碗盤類器圈足則多呈外側斜削狀,但無論是琢器還是圓器,圈足均有較規則及不規則之感。

  7. 看顯色與氣泡

    元青花的顯色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較厚顯出水綠色,也有顯出鴨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會顯出青白色、淺淡藍色,或偏黃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類顯色明顯,顯色是隨空氣中的干度、濕度、溫度、季節的變化來顯出釉面不同的顏色。元代中早期瓶、罐之類青花瓷釉面上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從至正年間開始燒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會有氣泡,但是會有大小兩種氣泡,小氣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顯得干透呈瑩潤透明狀。

閱讀全文

與梅亞民專家電話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家電上會用到核 瀏覽:774
京東家電過保修期維修 瀏覽:834
tcl電視上海維修點 瀏覽:385
深圳lg維修點 瀏覽:980
東營哪裡有維修鋰電池的 瀏覽:516
傢具外面有霉點怎麼處理 瀏覽:965
陳電路 瀏覽:829
布蘭斯傢具什麼價 瀏覽:159
男士家居服尺寸 瀏覽:705
正月裝傢具有什麼說法嗎 瀏覽:567
newbalance怎麼翻新 瀏覽:963
戶外魚缸怎麼做防水 瀏覽:407
防水卷材熱熔鋪墊怎麼做 瀏覽:466
華韻紅木傢具 瀏覽:801
筆記本維修圖文教學視頻 瀏覽:359
小機器用什麼做防水好 瀏覽:692
小牛電池怎麼看翻新 瀏覽:402
附近有傢具廠做什麼產業好 瀏覽:616
安信美家傢具如何 瀏覽:410
國內2019家電展會有哪些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