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市場 > 宋式傢具和明式傢具哪個更好

宋式傢具和明式傢具哪個更好

發布時間:2023-08-18 02:58:45

家居的發展變化分為哪幾個時期.每個時期的典型家居.不同時期家

中式古代傢具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夏、商、周:中國早期傢具的雛形階段,開始第一個傢具命名為「榻」。
第二階段————春秋戰國及兩漢時期:比較低矮的傢具誕生。
第三階段————魏、晉、南北朝:高形象傢具的出現。
第四階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傢具鼎盛時期,高矮傢具並存發展。
第五階段————宋、元:高矮形傢具較多、繁雜。
第六階段————明:中國傢具鼎盛時期(工具、工藝、材質的發展與成熟)
第七階段————清:傢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傢具是中國傢具的最具影響力的代表。 二 各個時期傢具的特點 1) 夏、商、周時期中式傢具的特點: 造型古樸、用料粗壯,漆飾單純,紋飾拙獷。
2) 春秋戰國及兩漢時期傢具的特點: (1)大多數傢具均較低 矮。 (2)始見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時的端倪。 (3)出現軟墊。 (4)製作傢具的材料較為廣泛。 3)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傢具特點: 高形傢具的出現使得傢具的尺寸有了增高。 種類繁多。
4) 隋唐及五代時期的傢具特點: 它一改六朝前傢具的面貌,形成流暢柔美,雍容華貴的唐式傢具風格。至五代時,傢具造型崇尚簡潔無華,朴實大方。這種樸素內在美取代了唐代傢具刻意追求繁縟修飾的傾向,為宋式傢具風格的形成樹立了典範。隋唐五代時期,傢具發展有兩個主要特點: (1)傢具進一步向高型發展,表現在坐類傢具品種增多和桌的出現。 傢具高型化又對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裝飾產生一系列影響。 (2)傢具向成套化發展,種類增多,並可按使用權用功 能分類。
5) 宋、元時期傢具的特點: 1)傢具結構以框架結構為基本形式; 2)宋代傢具以造型淳樸纖秀、結構合理精細為主要特徵。 3)宋代傢具還重視外形尺寸和結構與人體的關系,工藝嚴謹,造型優美,使用方便。
6) 明代時期的傢具特點: 種類齊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實大方,製作嚴謹准確,結構合理規范, 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明代傢具風格。 1) 造型優美,比例恰 當,表現了濃厚的中國氣派。 2) 結構科學,榫卯精 絕,堅固牢實,可以傳代。 3) 精於選材,重視木材 自然的紋理和色澤美。 4) 金屬配件講究,雕 刻、線腳處理得當,起到襯托和點睛
7) 清代時期傢具的特點:

1) 造型莊重,雕飾 繁重,體量寬大,氣度宏偉,脫離了宋、明以來傢具秀麗實用的淳樸氣質,形成了清代傢具的風格。 2) 造型已趨向笨重,並一味追求,富麗華貴,由於繁縟的雕飾破壞了造型的整體感,觸感也不好

㈡ 宋代傢具和明代傢具的區別

宋式傢具(隋唐至元代及明朝早期)簡述
到了隋代,凳與現在基本相同了。
而在唐代,桌子增多,椅子出現,櫃已是居家必備用具。唐代是高形椅桌的起始年代,椅子和凳子開始成為人們的主要坐具。唐代的椅子已是種類繁多,除扶手椅、圈椅、寶座外,又有不同材質的竹椅、漆木椅、樹根椅、錦椅等。
宋代是中國傢具承前啟後的重要發展時期。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傢具達到了普及,成為人們起居作息用傢具的主要形式。與前代相比,宋代傢具種類更多,各類高形傢具基本定型,有床、桌、椅、凳、高幾、長案、櫃、衣架、屏風、巾架、曲足盆架、鏡台等等,有的傢具上面還有雕刻的飾件,從品類到形制都不斷完善和演進。
宋代的傢具在形式上已經具備了明代傢具的各種類型,為中國古典傢具在明清達到鼎盛打下了基礎。
一般認為,宋代傢具從以下三個方面脫穎而出:
1,開始仿效建築樑柱木架的構造方法。
2,開始重視木質材料的造型功能,出現了硬木傢具製造工藝。
3,注重椅桌成套配置與日常起居相適應。
明式傢具(明中期至清早期)簡介
由於年代的久遠,留存的傢具實物並不多,對明代之前的傢具,現代人對其的了解其實並不是知之甚詳。從明代開始,人們才大量見到了各種貨真價實的古典傢具實物,並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古典傢具從明代中期至清前期(15~17世紀)終於發展到了頂峰,這一時期被稱為"中國古典傢具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傢具式樣被稱為明式傢具。當時,由於交通的發達,印度、緬甸和東南亞一帶出產的硬木材,如紫檀木、花梨木、鐵力木、酸枝木等源源不斷輸入中國。這些木材色澤沉著,紋理優美,兼之質地堅硬細膩,適宜於製作精密的榫卯和進行細致的雕飾,做出來的傢具質朴而不俗,具有獨特的美學個性和實用價值。
加之當時社會經濟繁榮,傢具製作在技藝、造型上都有了飛躍的進步,各類傢具的種類也空前發展。
明代傢具按不同的用材和工藝可分為:
1,傳統的漆飾傢具(或叫彩繪漆傢具,)。當時,雕添工藝將漆飾傢具發展到了頂峰。
2,新穎的硬木傢具。出現了黃花梨、紫檀木、雞翅木等硬木傢具,這種高級硬木傢具在當代受到國內外學術界一致贊賞。
3,軟木傢具。以榆木等為代表的明代軟木傢具,在明代也達到了其高峰,在中國廣遠的各省鄉間,現在還存在著大量的在設計水平和工藝技術兩方面都不亞於硬木傢具的所謂"軟木傢具"。
4,竹藤、山柳製作的民間傢具。由於此種傢具較多在民間使用,傳世珍寶不多。
5,陶、石製作的傢具。

㈢ 宋朝的傢具存世稀少,但其審美為何能做到領先千年

電視劇《知否》的熱播,不僅讓觀眾了解當時的民俗風情,而且其中的傢具也讓我們大開眼界。導演組特地定製了600鍾傢具,按宋朝傢具1:1還原。不過遺憾的是宋朝傢具存世稀少,值得可貴的是他們的審美卻領先千年。

最後宋朝時期,製作傢具的材料已經足夠的多,這也是它能作出好的傢具的原因。在所有的材料中,木材用的最為廣泛,木匠先選用上等的木材,將它褪皮削骨之後,在按照僱主的要求做成傢具的一個模子,刷漆之後等太陽將其曬干,最後再用雕刻機在上面刻上各種各樣的花紋,其中工序繁瑣且精細,而且宋朝沒有機器,這是靠人工來製作,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我們在欣賞這些絕美無論的傢具同時也要懷著敬佩之心去看待製作它們的小人物。

㈣ 簡要說明宋,元,明,清時期的傢具設計特點

一)明代傢具的特點: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2.結構嚴謹、作工精細.3.裝飾適度專、繁簡相宜.4.木材堅硬、紋理屬優美,(二)清代傢具的特點:1.造型上渾厚、莊重.2.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三)宋代傢具,.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四)元朝傢具簡潔,文雅,清秀

㈤ 中國古代傢具最鼎盛的時期的時期是哪個時期

中國古代傢具的最鼎盛時期是明清兩代。

明清傢具的藝術風格和裝飾特點;
一,明式傢具:
1,明式傢具是指製作於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簡朴具有特定造型風格的傢具。明式傢具以結構上的合理化與造型上的藝術化,充分地展示出簡潔、明快、質朴的藝術風貌。並善於將雅俗熔於一爐,雅而致用,俗不傷雅,達到美學、力學、功用三者的完美統一。
2, 明式傢具的整體結構以框架式樣為主要的形式,呈現有束腰和無束腰兩大結構特徵。無束腰傢具以圓腿側足為主,造型簡練穩重。有束腰傢具方腿直足,或三彎腿或鼓腿,形體敦厚而顯得莊重秀麗。這兩種造法,給人以虛實相間、方正穩重的感受,成功地體現出科學性和藝術性融於一體的造型美。
3,明式傢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別講究線條美。它不以繁縟的花飾取勝,而著重於傢具外部輪廓的線條變化,因物而異,各呈其姿,給人以強烈的線條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點,又別具一格。線腳的變化和運用是明式傢具線條造型的另一體現。線腳是指傢具邊框邊緣的造型線條。通過平面、凹面、凸面、陰線、陽線之間不同比例的搭配組合,形成千變萬化的幾何形斷面,達到鮮明的裝飾效果,極富藝術情趣。
4,明式傢具裝飾手法善於提煉,精於取捨,主要通過木紋、雕刻、鑲嵌和附屬構件等來體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選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紋理,凡紋理清晰好看的「美材」,總是放在傢具的顯著部分,格外鈞用雋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與透雕結合及圓雕等多種,其中以浮雕最為常用。雕刻題材十分廣泛,大致有卷草、蓮紋、雲紋、靈芝、龍紋、螭紋、花鳥、走獸、山水、人物、鳳紋、宗教圖案等。刀法線條流暢,生動形象極富生氣。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傢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圍子等處,常做小面積雕刻,以少勝多,工精意巧的裝飾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二,清式傢具:
1,清初傢具沿襲明式傢具的風格,但隨著歷史發展,滿漢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響,清康熙年間逐漸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華麗氣派的清式傢具風格,到乾隆時達到顛峰。乾隆時期的傢具,尤其是宮廷傢具,材質優良,做工細膩,尤以裝飾見長,多種材料、多種工藝結合運用,是清式傢具的典型代表。

2,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傢具,特別是宮中傢具,常用色澤深、質地密、紋理細的珍貴硬木,其中以紫檀木為首選,其次是花梨木和雞翅木。用料講究清一色,各種木料不混用。為了保證外觀色澤紋理的一致和堅固牢靠,有的傢具採用一木連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後,上述三種木料逐漸缺少,遂以紅木代替。
3,裝飾方面,為了追求富貴豪華的裝飾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種裝飾材料和使用了各種工藝美術手段,可謂集裝飾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傢具為裝飾而裝飾,雕飾過繁過濫,也成了清式傢具的一大缺點。
4,清式傢具採用最多的裝飾手法是雕刻、鑲嵌和描繪。雕刻刀工細膩入微,以透雕最為常用,突出空靈剔透的效果,有時與浮雕相結合,取得更好的立體效果。鑲嵌在清式傢具更為普遍地運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鈿嵌、百寶嵌、琺琅嵌乃至瑪瑙嵌、琥珀嵌等,品種豐富,流光異彩,華美奪目。其中琺琅技法由國外傳入,用於傢具裝飾僅見於清代。描金和彩繪也是清代傢具的常用裝飾手段,吉祥圖案是清式傢具最喜歡的裝飾題材。
5,綜觀清式傢具,以清中期為代表,總的特點是品種豐富,式樣多變,追求奇巧;裝飾上富麗豪華,並能吸收外來文化,融會中西藝術。造型上突出穩定、厚重的雄偉氣度,製作上匯集雕、嵌、描、繪、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藝,品種上不僅具有明代傢具的類型,而且還延伸出諸多形式的新型傢具,使清式傢具形成了有別於明代風格的鮮明特色。

㈥ 簡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傢具風格特點

我國傢具歷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已經有了很精美的青銅和石制傢具了。隨著人們起居形式變化,傢具也伴隨著人們的需要,經歷了由低形向高形發展的過程。宋元以後,我國傢具藝術已經發展成為高度科學性、藝術性、實用性相結合的優秀生活用具,不僅為國人珍視,也在世界傢具之林中獨樹一幟,享譽甚高。由於唐以前傢具極少資料,更無實物,我們暫不詳介。宋代是一個理性思考的時代,宋人在哲學上選擇了尊崇自然的道教和倡導秩序的儒教性理學說。宋人勤修法典,力圖在多方面理出頭緒,如在自然科學方面,總結出了《天工開物》,在建築學方面制定了《營造法式》等。總之,冷靜的宋人在造物的過程中,所追求的是秩序和法度,所欣賞的是一種工整而規范的美。宋代傢具除北方個別地區因受唐末藩鎮割據的影響,仍部分保持唐末厚重曲線風格外,絕大部分宋代傢具都呈現出一種極其簡約的結構,形態上表現出極其素雅的裝飾風格,其簡約程度,多數已達到無以復減,減之即毀的地步,從而體現宋人以節儉、簡潔的審美觀念。宋代傢具多以直線部件交結而成。外觀挺秀剛直,直線部件之間,又常以刻意推敲過的嚴謹尺度、位置組成優美的比例,取得內在雋永的審美效果,尤其是南宋時期傢具,因受南方竹文化影響,往往構件斷面尺寸極其細小,整體比例優美、文雅、秀麗。雖然簡約、工整、文雅、清秀是宋代傢具的主體風格,但過多的規范和保守意識也制約了宋代傢具的發展,使其顯得理智有餘而熱情奔放不足。豪放的蒙古族創建了大元帝國,游牧民族文化中向來以豪放無羈的生活方式和繁復華美的視覺感受為其喜好,這些與宋代迥異的社會文化背景,勢必對宋式傢具造成了沖擊和改造。同時,由於地域與民族間的接近,元代傢具較多地繼承了遼金傢具的部分風格,並有了較成熟的發展。元代傢具的主要特點為:①羅鍋棖的成熟廣泛運用。②展腿式桌與霸王棖的出現,③喜用曲線造型。④倭角線型的大量應用。⑤雲頭轉珠圖案的盛行。 ⑥較大的形體尺度。⑦雄麗的雕刻風格。元代傢具形體厚重,造型飽滿多曲,雕飾繁復,多用雲頭 ,轉珠,倭角等線型作裝飾,出現羅鍋棖、展腿式等品種造型,總體上給人以雄壯、奔放、生動、富足之感。明清兩代傢具工藝高度發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時代風格,「明式傢具」和「清式傢具」已成為專業學術名詞。明及清早期傢具之所以能有很高的成就,除了繼承宋代的優良傳統外,還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明代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城鎮興起,大大增加了傢具的需求,工藝要求也不斷提高;二是海禁開放,大量輸入硬木,使工匠有可能製造出精美堅實超越前代的傢具。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鐵力木、櫸木、癭木這些堅硬細密,色彩幽雅,花紋畢美的珍希木材是這段時期傢具的主要選料。在造型上,明式傢具式樣紛呈,常有變化,表面上看似乎是能工巧匠隨心所欲、率性運用便成美器,實則任何樣式都有相當嚴格的法度,決不是東拼西湊,不經推敲的。「明代傢具」有廣義、狹義之分,其廣義不僅包括在凡是制於明代的傢具,也不論是一般雜木製的、民間日用的、還是貴重木材、精細雕刻的,皆可歸入,即使是近現代製品,只要是明代風格,均可稱明式傢具。其狹義則指明代至清早期材美工良,造型優美的傢具。優良的明式傢具,造型求雅避俗,結構巧妙合理,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紋理,具有天然質朴,深厚典雅的藝術韻味。清代傢具以雍、乾為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傢具品種多,式樣廣,工藝水平高,最富有「清式」風格。在裝飾上,這一時期力求華麗,並注意與其它各種工藝品相結合,使用了金、銀、玉石、珊瑚、象牙、琺琅器、百寶鑲嵌等不同質材,追求金碧璀璨、富麗 堂皇,遺憾的是,這一時期的傢具,有的由於過分追求奢侈,顯得繁瑣累贅, 過猶不及,反而流於庸俗。

㈦ 中國古代傢具在不同朝代有什麼區別

唐、宋、元、明、清五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傢具發展的全盛時期。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傢具逐漸流行起來。此時的傢具不再是一個有生命的物體,而是附加了美學符號。與漢代以前坐在地上相比,人們有了更多的傢具選擇。

明代傢具廣義上的重點在於「風格」一詞,無論造於明前還是明後,無論用料貴重還是用料一般,只要具有明代傢具的風格,就稱為「明代傢具」。狹義上,指清初材料美觀、造型美觀的傢具。明代傢具的十六品包括:簡潔、簡練、朴實、凝重、雄偉、圓潤、深沉、濃郁、富麗、美觀、強、柔美、空靈、細膩、高雅、清靈。

㈧ 明代傢具的地位及特色

明代傢具是我國傢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現在國際社會上承認並追求的中國古典傢具,主要是指這一時期的作品。

但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在談到明代傢具時,往往與清代傢具並稱為「明清傢具」,這是不妥切的。

因為這兩個時期的傢具,工藝、造塑、裝飾等藝術風格及歷史價值都是兩個概念。

風格,直接孕育了明代傢具。

那麼明代傢具的主要特徵何在呢?一般不使用動物膠,而且其光潔度非常高。

這樣的傢具結構,如果沒有相當的先進工具是辦不到的。

明代傢具是在宋元傢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宋代傢具重比例、結構嚴謹、線條優美的首先是製作工具先進。

…中國傳統傢具從明代至清前期發展到了頂峰,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在世界傢具史上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具有顯赫的地位。

這個時期的傢具,採用了性質堅硬的硬木材料,在製作上榨卯嚴密精巧,造型上簡練典雅,風格獨特。

由於這一時期的傢具具有共同的時代風貌與特色,而且製作年代以明朝為主,因而被稱為「明式傢具」明朝中期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市民文化與市民審美意識逐漸生長,新的文化思想與審美趣味開始為文人所接受.在繪畫方面出現了抒發個性又富於獨創精神的文人畫諸家諸派。

當時的蘇州因為遠離帝京…明代古典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

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

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他們的高枯做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

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

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

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2. 結構嚴謹、作工精細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

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

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沒行衡、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

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

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

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

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

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帶跡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

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從以上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出,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

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

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鸂鶒木等。

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

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

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

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

以上四句話,也可說四個特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明代傢具的風格特徵。

當我們看一件傢具,判斷其是否是明代傢具時,首先要抓住其整體感覺,然後逐項分析。

只看一點是不夠的,只具備一個特點也是不準確的。

這四個特點互相聯系,互為表裡,可以說缺一不可。

如果一件傢具,具備前面三個特點,而不具備第四點,即可肯定他說,它不是明代傢具。

後世模仿上述四個特點制的傢具,稱為明式傢具。

明代傢具種類:燈掛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掛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燈燈盞的竹製燈掛而得名。

燈掛椅是明代最為普及的椅子樣式。

也可以說是自五代和宋以來的普及樣式。

明代燈掛椅的基本特點是:圓腿居多,搭腦向兩側挑出,整體簡潔,只作局部裝飾。

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塊玉,或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簡練的圖案。

座面下大都用牙條或券口、圈口予以裝飾。

四邊的棖子,有單棖、有 雙棖、有的用「步步高」式(即是前棖低,兩側棖次之,後棖最高。

)而在落地棖(也叫踏腳棖)下,一般都用牙條。

兩後退有側腳和收分。

整體 感覺是挺拔向上,簡潔清秀,這是明代傢具造型的特點。

所以,燈掛椅的造型,可以說是明代傢具的代表作。

燈掛椅的木質,民間多用據木和榆木,高級傢具多用黃花梨、紫檀、雞翅木等。

四齣頭官帽椅:基本特點是搭腦和扶手的兩端,都要出頭。

這種搭腦出頭的樣式,好似明代官員所帶的有帽翅的官帽,即由此而得名。

四齣頭官帽椅的扶手、聯幫棍(扶手與座面之間的豎棖,也叫鐮把棍,因其形如鐮刀之柄) 、鵝脖(扶手前端與座面之間的豎棖,即前腿的上半截),這些棖子的線形變化豐富多樣。

橫豎支架的交角處,也用牙子裝飾。

這些是四齣頭 官帽椅的主要特徵。

官帽椅:也叫南式官帽椅,它的主要特徵是搭腦和扶手都不出頭。

余者與四齣頭官帽 椅是一樣的。

圈椅:自五代《宮中圖》和宋人畫《會昌九老圖》以後,見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興起。

圈椅,俗稱羅圈椅,就是言其後背搭腦與扶手,是由一條流暢的曲線組成。

這條曲線圓滑、流暢似羅圈,它的椅背搭腦,與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條曲線順勢滑至前方,形成兩只扶手。

扶手兩端或出頭向外翻卷,或者不出頭、直接與鵝脖 相接而下,成為一個整體。

玫瑰椅:名稱來歷,不得而知。

明代傢具中,流傳下來的玫瑰椅事物,為數不少。

可見玫瑰椅在明代,是很受歡迎的流行式樣。

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較低、背高度與扶手高度,相差無幾。

扶手、靠背與腿子,圓棍形居多。

靠背無側腳,直立於座面。

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獨自特色,以秀美著稱。

靠背上,大都有裝飾,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

在座面之上,大都設橫棖,橫棖中間或取矮老支撐、或取卡子花支撐、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悶感。

明代玫瑰椅,多為圓腿。

方腿 圓的玫瑰椅,多為清代作品。

交椅:是馬扎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扎。

在宋代和元代,有直背交椅,也有圈背交椅。

可是到了明代,直背交椅就比較少見,只留下圈背的一種了。

所以也就將圈背的交椅,直接呼為交椅了。

交椅的椅圈,由三節或五節榫接而成。

整個椅圈也是一條流暢自如的曲線。

座面有皮製與繩編之分,背板有光潔與雕嵌之別。

靠背之下,依然是八根棍交結而成。

可以折疊,便於交遊或野外露天使用。

古時行軍、作戰,或郊遊,多攜交椅。

見於畫作和文字記載是很多的。

因為可以折疊,必有許多交叉的關節,凡是交關之處,多用金屬件。

不僅堅固,更增光彩。

有的在背板兩側、扶手、或腿子上,施以牙子裝飾方凳:凳子的祖先,原是指上床用的登具,相當於腳踏,後來才被用來作為坐具。

最早見的凳子形象,是漢代墓室壁畫上的腰鼓形圓凳,和北魏敦煌壁畫上的方凳。

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到了明代,凳子式樣已經很多,造型也更優美了。

明代凳子分方凳、圓凳兩大類。

造型方面,主要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

無束腰的都是直腿,有束腰的方腿為多,而且多用曲腿或三彎腿。

腿下端,多作內翻、外翻等處理。

有的地區把方凳和圓凳,統稱為;有的地區則統稱為。

不論有多少叫法,他們的基本特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指沒有靠背的坐具。

按現代的習慣,還是稱凳子為好。

條凳:是長條形座面的凳子,四腿向外撇成八字形,俗稱「四腿八七」。

這種條凳為普通式樣。

與條凳類似的還有春凳、板凳等。

春凳的典型作法是:使用硬雜木本色或刷色罩油,四邊加牙子、吊頭,座面是落堂式,有硬木或藤心等不同處理。

板凳也是條形座面,只是比較簡單、質朴。

一般只是用硬板座面,雜木製作的粗用凳子。

坐墩:明代坐墩以圓形為多,又多在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兩端,雕一道弦紋,在弦紋餓中間,又雕出一排鼓釘。

既簡單、又有古雅之趣。

因此,坐墩也被稱作鼓墩。

坐墩的造型,有開光和不開光之區分。

開光就是在鼓身雕出不同形狀的亮洞。

座面的式樣有海棠、梅花、瓜形、橢圓形等等不同形狀。

木製坐墩多用紫檀、花梨、紅木等貴重木材。

也有仿藤、仿竹節的木製坐墩。

冬天上面覆蓋皮、毛織物,夏屬就用藤面。

墩,是一種精巧的、富於裝飾性的傢具,所以貴族和士大夫家中,不可缺少坐墩。

月牙桌:就是半圓桌,取圓桌的一半。

月牙桌有直腿、三彎腿、螞炸腿等不同形式。

腿下有馬蹄足或帶有托泥,桌面之下,有的有束腰,有的無束腰。

炕桌:此是配合人們坐在炕上使用的矮桌,所以也可以叫矮桌。

炕桌是北方特有的傢具,因為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北方形成了屋廣炕大,多在炕上活動的生活習俗。

無論是吃飯、喝茶、讀書、寫字、甚至冬日待客等,都在炕上。

一年裡,在炕上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較多,所以北方興用炕桌。

炕桌還有體積小、重量輕、易於搬動的優點,用時擺上,不用時可撤下來立於不礙事的角落。

在夏季,還可以移到室外。

炕桌的用途很廣,是北方家庭必備的傢具。

明代炕桌,是矮桌的輝煌時代,造型更加美觀,式樣更加豐富,用材和作工也更加講究。

成為明代傢具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品種。

平頭案:其特徵就是案面平直,兩端無飾。

平頭案的式樣也是豐富多彩的。

在卯榫結構、裝飾,以及局部處理上,可說千變萬化、千姿百態。

翹頭案:其主要特徵就是案面兩端向上翹起,明代稱為"飛角"。

翹頭案多用擋板加以美化。

架幾案:其造型特徵是:兩端為兩只幾子,架起案面。

其特點是兩頭幾子與案面,不是一體,而是分體的傢具,裝配靈活、搬運方便。

歷來受文人的寵愛。

圓角櫃:其特徵是都用圓料,四立柱與腿子連成一氣,是一塊木料製成。

更主要的是它沒有合頁,其門與櫃子的結合,是門軸插入的作法。

圓角櫃有明顯的側腳。

櫃頂也有噴出的櫃沿。

方角櫃:其特徵是櫃體的各面都是垂直的,沒有側腳。

櫃頂也沒有噴出的櫃沿。

而門扇與立柱之間是銅合頁。

悶戶櫥:它是桌案與櫃櫥的結合體。

陳放、儲存兩種功能兼而有之羅漢床:是一種三面設圍子的床,又稱作彌勒榻。

大概是因為僧人常用,或者是因為在崇尚佛教的時期,世人與僧人談經論道時常坐此床而得名。

架子床 :其三面設圍,四角又設立柱、床頂有床蓋,形成一個四面搭架子、中間為獨立空間的大床。

因為床上有架子,所以叫架子床。

江南民間至今仍喜用架子床。

面盆架:面盆架有高低之分,高面盆架多為六腿、整體結構。

兩條後腿高長,上部搭腦兩端出頭,上挑,中有花牌。

搭腦之下常有掛牙護持。

低面盆架,一般都取樸素無飾的式樣。

有三腿、四腿、六腿等不同式樣。

結構上有整體和折疊兩種。

隨著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傢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許多文人雅士參與了室內設計和傢具造成型研究。

這些都促成了明代傢具的大發展。

明代傢具在繼承宋代傢具傳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推陳出新,不僅種類齊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實大方,製作嚴謹准確,結構合理規范,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明代傢具風格,把中國古代傢具推向頂峰時期。

閱讀全文

與宋式傢具和明式傢具哪個更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桂林綠源維修點 瀏覽:606
舊電瓶如何辨別翻新 瀏覽:253
南京的家居賣場 瀏覽:77
傢具廠手工做什麼啊 瀏覽:73
紅木傢具配什麼插座顏色 瀏覽:620
如何鑒別翻新手鐲 瀏覽:829
福州百乘家居倒閉 瀏覽:343
車行維修廠手工賬的賃證怎麼填 瀏覽:195
用什麼傢具防潮 瀏覽:69
基礎維修英語怎麼說 瀏覽:20
二手家電傢俱店怎麼樣 瀏覽:490
航空飛機維修工資多少錢 瀏覽:736
保定智能家居 瀏覽:127
原木傢具刷什麼油好呢 瀏覽:774
家電清洗培訓講師證在哪裡考 瀏覽:80
上海寧基傢具 瀏覽:27
家居趨勢2017 瀏覽:519
汽車如何才能識別翻新 瀏覽:910
東莞魅族手機維修點查詢 瀏覽:347
深色傢具灰地磚配什麼顏色窗簾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