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精美的竹藤傢具製造工藝
在古代中國,除了現代科技以外,中國古代人民都以他們的勤勞和智慧發揚的淋漓盡致,吃穿住行都經過了上千年的優化,所以,在工業革命出現之前,中國領先世界的程度絕非一點點,而中國人對於木製傢具的造詣也是出神入化,對於各類木頭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也有獨特的設計。竹子便是其中一種得人厚愛的木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竹藤傢具製造工藝。
竹藤材與木材一樣,都是天然材料。它們雖然是兩種不同材種,但在材質上卻有許多共同的特性,在加工和構造上有許多是相同的,而且還可以互相配合使用。竹材堅硬、強韌;藤材表面光滑,質地堅韌,富於彈性,且富有溫柔淡雅的感覺。竹材或藤材可單獨用來製造也可與木材、金屬等材料配合使用。普通竹藤傢具包括圓竹傢具和藤傢具,它們在構造上較為相同,一般可分為骨架和面層兩部分。
竹藤傢具製造工藝
骨架:骨架的構造類型。竹藤傢具的骨架多採用竹竿和粗藤稈,其抗挫力強,富有彈性,便於彎曲,結構簡易而利於造型。骨架構成有四種類型:①全部用竹材或藤材單獨組成;②由竹材與藤材混合組成,可以充分利用材料的特點,便於加工;③金屬框架,在框架上編織坐面和靠背;④木質框架,在框架上編織坐面和靠背。
骨架的接合方法。竹藤框架的基本接合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①彎接法。竹藤材的彎曲成型有兩種方法:—種是用於彎曲曲徑小的火烤法;另一種是適用直徑較大的鋸口彎曲法,即在彎曲部位挖去一部分形成缺口進行彎折。適用於框架彎接的小曲度彎曲法,是在彎曲部分挖去一小節的地方,夾接另一根竹藤材,在彎曲處的一邊用竹針釘牢,以防滑動。
②纏接法。也稱藤皮扎繞,是竹藤傢具中最普通常用的一種結構方法,主要特點是在連接部分,用藤皮纏接,竹製框架應先在被接的桿件上打眼。藤製框架應先用釘釘牢組合成,構件後,再用藤皮纏接。按其部位來說有三種纏接法:一是用於兩根或多根桿件之間的纏接;二是用於兩根桿件作互相垂直方向的一種纏接,分為彎曲纏接和斷頭纏接;每是中段連接,用在兩根桿件近於水平方向的一種中段纏接法。除此之外,還有在單根桿件上用藤皮扎繞,以提高觸覺手感和裝飾。
③插接法。是竹傢具獨有的接合方法,用在兩個不同管徑的竹竿接合,在較大的竹管上挖一個孔,然後將適當較小竹管插入,用竹釘鎖牢,也可以用板與板紐行穿插,或皮藤與懷進行纏接。
竹藤傢具的特點有哪些
1、清新自然的鄉土氣息
竹材外形光滑細膩,能作多種優美的彎曲,並能保持中空有節的天然形態,輕巧雅緻,有一定的韻律感和節奏美。竹質傢具富有天然的紋理質感,帶給人以雅緻、清新、質朴和典雅的感覺,具有濃郁而親切的鄉土氣息。而藤傢具自然、舒適,洋溢著活潑溫馨、清新典雅的味道,富有濃厚的田園色彩。
2、生態環保
竹、藤材傢具的用材是速生的天然材料,生長周期快,成材早,產量高,且竹子砍伐後可再生,因此,竹、藤材在現代傢具中的開發利用符合生態思維的原則。它們在加工過程中也不會產生有害物質,竹子在粘接上使用了特種膠,這種膠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甲醛。因此,以竹、藤材是為原料生產出來的傢具不會對居室環境產生有害物質。
3、造型豐富
竹、藤材具有密實、堅固、輕巧和柔韌等特點。藤材在飽含水分時極為柔軟,乾燥後又特別堅韌,所以纏扎有力,富有彈性,可任意彎曲加工、造型,因此,竹藤材傢具以線造型,線條優雅流暢,造型豐富。
4、工藝精巧
與木質傢具製造的全機械化相比,竹藤傢具的製作目前還是以手工藝製作為主。竹藤藝傢具製作工藝主要是以竹藤彎曲而成,多以「鼓」、「空」、「折」、「曲」和「弧」相結合,或以各種不同的編織手法技巧構成不同的花紋圖案。工匠們精工細作,經歷了歷代能工巧匠的吸收與提煉,逐漸形成了一套線條纖巧有致,構圖精巧大方的編織形態,其工藝極為精巧、別致。
那麼上述就是竹藤傢具製造工藝,筆者總結的基本都是其精髓問題,那麼各位如果是想要學習製造的話,小編的文章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如果是想要選購的話,則可以作為一個切入點,看看竹製傢具的工藝到底如何。你那麼其實木製的傢具放在家中會讓人有一種充實感,畢竟不像塑料或者金屬那樣冷冰冰的,所以還是建議各位去選擇木質的傢具。
㈡ 四川特產竹傢具的編制工序怎樣的
1.選材、「裁料」:
根據所做椅子的需要,首先選好竹料;再根據尺寸裁好竹料。竹頭部用作椅腿,中部用作箍頭,尾部用作襯子。
2.校直、定形:
用噴燈將竹子彎的部分加熱變軟時,用力加壓,使之變直,並用刷子或毛巾蘸水冷卻定型。如需圓形、U形、Ω型等等,也是用噴燈加熱,使竹變軟時,加壓,使之變成所需形狀。這是難度最大的技藝,非得要有長期實踐經驗才能做好此道工序。這道工序還有一個秘訣:就是要將竹節打通,竹筒內要用沙子填滿,這樣加溫、加壓變形時,竹子才不會破裂,此技術是羅華燦老師傅發明的。有了這項技術以後,才有各種形狀的竹傢具的生產,並使竹傢具產業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3.鋸削包口:
椅面四周圈樑,要能把椅腿包得牢牢實實,這就需要按椅腿的周長將圈樑內側鋸掉同等的長度,並將留下的外圍部分削薄,包在椅腿上端。包口長度計算公式為:包口=周長÷16×9。
4.扯架子:
扯架子是做竹椅的關鍵工序。方法是將包梁分別把四根竹腿的上端包緊,呈四方形,再用對角線襯法,將四條腿下端襯好。在包腿和襯腿時均要加膠粘和釘釘子,使之牢固。
5.制坐墊板:
坐墊板分為二層,先用木板墊下層,起到承重的作用;再在木板上墊一層竹片板,以顯示竹椅的特色。除上面五道主要工序外,還有很多細節,如刮青、刨平竹節、刨平坐板、加背襯、噴防護漆等等。
㈢ 怎樣用竹子做一個類似電視櫃或衣櫃一樣的傢具
我記得抖音上面有一個人,他就是非常的擅長做手工,而且明明是非常有才華,卻隱居山林裡面,用各種各樣的那種身邊都有的原材料去製作一些機器人啊,或者是手動的一些東西。我覺得可以去看一看他的視頻,然後如果你要做相關的東西的話,可以去借鑒一下,看一下別人怎麼做,有哪一些細節,需要哪些材料,需要哪些工具,這些東西都需要去准備准備,好了之後自己手動實踐才能夠做出來。
㈣ 中國古代人民把竹子做成哪些工具
1、竹筒
竹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也指寫了字的竹片。戰國至魏晉時代的書寫材料。是削製成的狹長竹片(也有木片,稱木簡),牘比簡寬厚,竹製稱竹牘,木製稱木牘。
均用毛筆墨書。冊的長度,如寫詔書律令的長三尺(約67.5cm),抄寫經書的長二尺四寸(約56cm),民間寫書信的長一尺(約23cm),因此人們又稱信為「尺牘」。
在湖南長沙、湖北荊州、山東臨沂和西北地區如敦煌、居延、武威等地都有過重要發現,其中居延出土過編綴成冊的東漢文書。
2、竹根雕
竹根雕是以竹根為材料雕刻而成的傳統工藝品,主要產地是江蘇南京以及上海嘉定,曾有「嘉定派」與「金陵派」之分。
中國用竹子做的藝術品有竹刻、竹根雕、竹子盆景、竹臂擱等。在南方地區,生長著茂密的竹林。
竹子作為一種植物,對於古代文人來說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雖是宋代文豪蘇東坡用來表達自我的精神世界,但同時也映襯出這位大詩人對竹的喜愛。
歷代喜愛竹的文人墨客並非只有蘇東坡一位,魏晉時期的嵇康、阮籍、山濤等七人「相與友善,游於竹林、號為七賢」七人共以竹自喻,世稱「竹林七賢」。
3、竹椅
在農業時代,因竹材取得容易,可塑性大,原料充足、低廉,且生長周期短,於是先人便利用竹來編製成竹椅,竹椅較現代的沙發更涼快且通風,為崇尚環保的人們視為時尚家居的新選擇。
竹椅就是竹材製成的椅子,一般挑選較為成熟的原竹為材,主要架構為不同粗細的竹管,應用竹傢具製作的烘彎、鑽孔、榫接、打竹釘等製作方法組合而成,其形式有方形、六角形、扶手靠背形等竹椅。常見的竹椅有餐椅、學士椅、太師椅及乳母椅等。
4、爆竹
爆竹起源至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沒有火葯和紙張時,人們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因竹子焚燒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故稱爆竹。節日或喜慶日燃放,這種習俗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願望。
在現代的傳統節日、婚禮喜慶、各類慶典、廟會活動等場合幾乎都會燃放爆竹,特別是在春節期間,爆竹的使用量超過全年用量的一半。
5、竹簾
竹做的簾子,尤指掛在門口或窗戶的簾子,是漢族竹編工藝的一種。古代太後或皇後臨朝聽政,殿上用竹簾遮隔,則稱為垂簾聽政。
竹簾採用慈竹為原料,以手工技術為主,藉助簡單而巧妙的木結構機械,抽成細如毫發的竹絲,經過20多道工序手工製作,織成薄如蟬翼、形似錦帛的獨特竹簾工藝品,給人古樸典雅的感覺,讓空間充滿書香氣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根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爆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竹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