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木工刨子要如何調整使用方法與技巧
刨的種類很多,具體的使用方法各不相同,現根據一些老木工的口訣,下面對一些操作要點說明如下:
(1)立一卧九,不推自走;立一卧八,費力白搭:這是指刨刀在刨床中的坡度。當垂直方向是一寸,水平方向九分,相當角度是49度,適用於刨削較硬的木材,推起刨來比較輕快,一般建築工地使用紅、白松等軟木較多,多採用立一卧一的坡度,相當於角度45℃。
如果採用立一卧八的坡度,使用起來就比較吃力。當然,對另外一些有特殊用途的刨,刨刀坡度還需要適當增減,如拉刨、裁口刨的坡度就要適當小一點;槽刨、起線刨等,坡度就應該適當加大一點。
(2)一尺三寸五,立一卧八五:這是說如果刨長是一尺,可由後向前量三寸五,基本上是刨床總長的三分之一,定刨刀上口位置,由此向下按立一卧八五的比例關系畫出坡度線,得刨刀下口位置,向前量5-6mm,得刨口寬度。
(3)調整刨刀一條線,不歪不斜成直線:一般是粗刨刨刀露出刨底一線即可;細刨與合縫刨刨刀露出刨底一紙厚;中刨刨刀露出刨底的長度,介於兩者之間即可。
(4)認表裡,辨木紋,不戰差來不費力:刨削前應先辨別木材表裡和木材紋理,再決定刨削方向,以避免戰差。一般刨削表面時,應由材梢向材根方向刨,刨削裡面時,應由材根向材梢方向刨。
(5)要刨面,先「沖』線,先高後低刨平面:在刨料以前,先要用眼觀察一下准備刨削的木材面上的凸凹部位和程度,然後先刨削突出部分,使其大致平整後再按刨料線通長刨削。
用眼力測定木料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是看平面的縱長線,兩邊線同合則材面平直,無翹曲,否則表示不平直;二是面對料的端部,用右眼目測板平頂的近身一端到另一端,看一看是否平直。一般順序是先二後一。
(6)腿要弓,後要綳,肩背著力住前沖:刨料時的姿勢應該是左腿在前面彎如弓形,右腿在後面綳直,並用力蹬住地,支持推刨時的反作用力。當雙手用力住前推刨時,兩肩、臂部都要同時著力,不要只是手腕用力,這樣推出丟的刨子才有勁。
(7)推刨如撼山:推刨時兩胳臂必須伸直剛健有力,不管木材多硬,必須像撼山一樣。刨推到底,中途不得緩勁、手軟。
(8)端平刨子,走直路子:操作時兩手必須將刨子端平,尤其是刨到木材終端時,兩手必須把住刨身,按原水平線刨出,以免將木材終端刨的搭拉頭。所謂直,就是刨身的方向必須與所刨材料的軸線方向一致,不得歪斜。
使用木工刨子的注意事項:
兩個食指頂在刨口的兩側,兩個拇指要頂在刨手的後面,便於發力,也防止木料劃傷手指。
刨刀一定要勤於打磨,一個鋒利的刨刀在使用刨子時可以感到較為順暢和輕松,會更加省力。
B. 木工手工刨子製作過程 原來不簡單
刨子是一種古代有由來很久的工具。主要是用來磨平一些物體表面。這是一種在製作傢具的時候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刨子本身的製作工藝也是比較復雜的,並且價格比較昂貴。很多人對於刨子的製作可能會有較強的好奇心,但是現在這種手工製作刨子已經很少了,我們該如何手工製作刨子呢?現在小編給大家解答詳細解析一下手工木工製作報紙的過程。可能會比較繁瑣,但是介紹得比較詳細。
木工手工刨子製作過程
製作木工手工刨,常用的木料有檀木、柞木、槐木等。
為防止變形木材必須干透,並應選用介於邊材和心材之間的木材,俗稱「二標」。
1.將截取下來的料,刨削平直方正。
2.注意,應用立花面做刨底,這樣刨底耐磨。
3.畫線。
4.先畫出刨口線,大刨子和二刨子刨底的刨縫口略靠後,前後長度之比約為6:5,注意刨頭到刨尾方向應是順茬。
5.畫出側面的線,刨刀切削角很重要,這里大刨子切削角48度,二刨子切削角45度。
6.畫出刨面上的千斤線、刨倉線等。
7.用鑿從上面鑿削,注意不要過線。
8.用薄鑿從刨底鑿削,注意不要過線。
9.用小一些的鑽頭,鑽透。
10.用小鑿修刨倉。
11.用薄鑿修刨倉。
12.鋸出千斤。
13.用小鑿剔出千斤。
14.細修刨倉、千斤。
15.製作刨楔。
16.鋸出的刨楔面不平,用薄鏟刮削平整。
17.刨倉坡面放上復寫紙。
18.裝上刨刀,裝上刨楔,打緊刨楔。
19.敲刨尾部,卸下刨刀,刨倉坡面有藍色處是高點,應鏟削。
20.經過多次檢驗、鏟削,藍點不斷增多,構成一個大平面。
21.構成一個大平面,且上下四個角需有藍色,這時刨刀和刨倉坡面付實。
22.細修刨楔,使其和兩邊千斤吻合。
23.細修刨口。
24.鏟出燕尾槽。
25.細修千斤下部,千斤由上向下應逐漸收縮,先緩後急,使刨楔到下部還能壓緊刨刀,又不至於阻塞刨花。
26.進一步加工刨楔。
27.厚2.5mm的銅板,用來鑲大刨子的刨口。銅好貴啊,在銅材門市買這一塊,花了14圓。
28.用小鑿剔削出銅刨口槽。
29.製作穿把孔。
30.穿把孔的位置很重要,應盡量靠上、靠近刨刀,這樣握持舒適,且兩手拇指可抵在刨刀後面,推刨時能使上勁。
31.細加工穿把孔。
32.給大刨子鑲上銅刨口條。
33.銅刨口條略高出刨底,需銼平。
34.需再修刨口。
35.看看刨口縫隙不大不小。
36.為二刨子製作鐵壓蓋,二刨子是粗刨子,是「開路先鋒」,用鐵壓蓋可拿戧。
37.製作刨把。
38.裝上刨把試試,刨把應反復試驗,做到松緊適度。
39.收拾刨刀,新刨刀應用銼和磨石倒楞,使其不硌手。
40.背磨刨刀,新刨刀鋼面有磨床的磨痕,需磨平。
41.磨刨口,刨刀和磨石保持約30度角,即磨出的斜面是刨刀厚度的兩倍。
42.然後,細石背磨。
43.細石磨刃。
44.將砂布放在厚玻璃板上,精調刨底,刨底應略鼓,粗刨鼓出的多點,細刨少點。
45.粗刨刨木板檢驗,刨花出的利索。
46.將鐵壓蓋再向下敲打,使其離刨刃距離小於0.5mm,就起拿戧作用,看刨花是直著出來,但刨子推著發沉了,所以不用。
47.再試試大刨子。
48.刨體倒楞,作出刨型。
49.砂紙打磨。
50.尾部打孔,用來裝馬車螺絲。
51.裝上一個馬車螺絲,用於卸刨刀時敲打,可保護刨體。
52.馬車螺絲。全部裝上了。
53.塗刷蟲膠清漆(漆片)。
以上,小編介紹了刨子的製作過程。小編介紹了手工製作刨子的木料有三種,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木工手工製作刨子的時候,非常繁瑣,並且一些部位的比例是需要嚴格按照要求的,小編在上文中對各個數據也進行了詳細的列舉,消費者學習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這些數據,因為這些製作的外形影響到了之後的工作效率。
C. 紅木傢具製作流程圖解
紅木傢具是我國傳統傢具的典型代表作之一,製作流程有鋸木、刨料、自圓坦弊然氣干、木雕開榫、木工組裝、打磨、油漆打蠟、銅件安裝。
第一步,鋸木
在使用框鋸前,先用旋鈕調整鋸條角度,並用絞片將絞繩絞緊使鋸條平直,磋磨積壓,縱橫交割齊心用力繩鋸木斷。
D. 紅木傢具的製作流程是怎麼樣的
因為紅木傢具是以手工製作為主的,和機械化流水線上出來的產品不同,需要的周期比較長。紅木傢具的製作工序相當繁瑣,它從木材到成品需要很多道工序。雖然目前紅木傢具的製作一部分流程已經脫離了完全的手工製作,但是也僅限於開木料和打榫。首先將原木用帶鋸鋸成厚薄不同的板材;再把厚薄不同的板材分類,分別進入乾燥窯進行乾燥,一般厚的板材需要乾燥40天左右,薄的在15天左右,將木板乾燥至水分含量在8%——12%。目前很多紅木傢具製作廠家都有一些比較好的乾燥方法,但是這個過程最少也不低於10天。
以上兩步可以說都是准備工作。從下一步起,開始進入正式的製作步驟。
第一步是紅木傢具製作最主要的步驟,也就是紅木傢具製作企業所說的木工步驟。在這里,首先開料人員根據傢具不同部件的需要將乾燥好的木料鋸成合適的尺寸,再經過壓刨使尺寸更加精確。然後進入木工階段的主要程序——開榫,現在一般都採用機器打榫的方式。
第二步雕刻。一般的紅木傢具都有一些或簡單或復雜的雕花來裝飾,所以在組裝以前木工要把需要雕刻的板材送到雕刻車間,雕刻就是一個更需要時間的細活了。而且根據雕刻方法的不同,工人的熟練程度,以及花樣的繁簡,需要的時間也大不相同。以一塊一面的雕花的床圍為例,如果花紋比較繁瑣,即使是一個熟練的老工人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雕花以後還需要將表面進行初步處理,磨光滑。雕刻以後的板材送回木工車間,這樣就可以組裝了。一件紅木傢具的雛形也就出來了。
但是這時候傢具的表面還是有些粗糙,因此就需要第三步:打磨。這是紅木傢具製作過程中一個重要步驟,打磨得好壞直接影響消費者對紅木傢具的第一印象。以一張羅漢床為例,需要3個工人打磨至少20天的時間,還不包括床圍的部分。
最後一步上漆或上蠟。有的傢具打磨以後就可以直接進入市場了,但是絕大多數都需要進一步上漆或者上蠟。一般南方的傢具上漆的比較多,北方則更習慣上蠟或者打核桃油。如果上蠟或者打核桃油則比較快,直接上就可以了,如果是上漆則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以上8次生漆為例,上一次漆陰干一次,這個過程下來就需要至少15天左右。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件工藝上乘的紅木傢具的出爐需要多麼復雜的工藝。以製作工序相對簡單的圈椅為例,這一道流程下來,就需要至少40天的時間。而如何再加上復雜的雕花、鑲嵌等裝飾,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一件好傢具的出爐,實在是需要時間的,如果您想享用一件好的紅木傢具,無論心裡多急,也一定要耐心等待。
這就是紅木傢具製作的一般流程。謝謝
E. 做紅木傢具的幾個步驟,你知道多少
7、紅木傢具上蠟工序
上蠟之前可以先在上面塗一層木器防爆劑,這樣可以更好的鎖住水分,然後在陰涼處放置一天。現在塗飾的工藝,主要有打蠟和生漆的。打蠟常用的蠟是蜂蠟。這兩種工藝,都是為了給紅木傢具增加一層保護膜。選用質量較好的蜂蠟。上蠟時可以將蜂蠟放入鐵桶內,然後放在火爐上加熱,等蜂蠟溶化後,用軟的純棉布均勻地擦磨在部件表面上,擦磨的時候應用較大的力量反復進行,以保證蠟能很好地滲入部件。
F. 紅木傢具的製作流程有哪幾步
紅木傢具是以手工製作為主的,而且製作工序非常繁瑣,需要的周期比較長。它從原木到成品需要很多道工序,按工藝流程分為:乾燥板材、木工工序、雕刻工序、打磨工序、組裝工序和上蠟工序,每一個工序里又有若干個小的製作工藝。
流程一:原木鋸板
原木購入後首先應進行切割鋸板,大部分的紅木傢具廠都會送至專業的鋸板廠進行加工(有些地區稱其為行鋸),以切割成相應規格的板材。
鋸板時要根據所制傢具的尺寸量體裁衣,長短搭配、綜合利用,並且要注意木材紋理的方向。假如鋸材時敷衍了事,就會造成嚴重浪費和材質搭配不當。
流程二:乾燥板材
因為紅木傢具是一種純實木傢具,它的各個零部件都由實木製成,木料的水份含量直接關繫到傢具對季節變化的適應性,進而影響傢具的品質。因此,木材的乾燥就顯得特別重要,如果乾燥不當,在以後的零部件加工和裝配過程中都會出現種種問題,而影響成品的質量,甚至在銷售和使用中,木材幹縮濕脹的特性,也會使傢具的某些部位產生各種撐裂或變形。
流程三:木工工序
板材乾燥完成後,就可以進入正式的製作工序了。這一步是紅木傢具製作最主要的步驟,也就是紅木傢具製作廠家所說的木工工序(有些地區習慣將開料與木工分開稱為兩個大的工序)。
流程四:雕刻工序
為了讓紅木傢具看上去更美觀,一般都會用一些或簡單或復雜的雕花來進行裝飾,也就是行業中所說的雕刻紋飾。
流程五:組裝工序
組裝在木作行業里叫「攢活兒」,在小部件的組裝中要用到一種叫「攢斗」的工藝,「攢斗」是行業術語,利用榫卯結構,將許多小木料拼成各種幾何形紋樣,可組成大面積的裝飾板,這種工藝叫「攢」;用鎪鏤而成的小木料簇合成花紋叫「斗」。這兩種工藝常結合使用這兩種工藝常結合使用,所以叫「攢斗」,南方工匠稱做「兜料」。
流程六:打磨(刮磨)
組裝以後需要對傢具表面進行刮磨處理,這是紅木傢具製作過程中一個重要步驟。我們看到的傢具很多型面都需要純手工打磨,一般先用刮刀刮磨,再用越來越細的砂紙分多次進行打磨,一直要把較粗砂紙的痕跡磨掉。刮磨後的半成品傢具線條流暢,表面平坦無波浪感,紋理流暢清晰,手感也變得平滑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