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宋代古沉船「南海一號」當年是在哪裡沉沒的
沉沒於廣東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船主無從考究,打撈出金、銀、銅、鐵、瓷類文物4000餘件,多數都是十分罕見甚至絕無僅有的文物珍品。這些文物以瓷器為主,包括福建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窯系及龍泉窯系的高質量精品,絕大多數文物完好無損。根據探測情況估計,整船文物超過8萬件。瓷器:不少瓷器極具異域風格
「南海一號」現已出水數千件完整瓷器,匯集了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南海一號」還出土了許多「洋味」十足的瓷器,從稜角分明的酒壺到有著喇叭口的大瓷碗,都具有濃郁的阿拉伯風情。
「宋瓷成群,舉國罕見。……惜哉!彩雲易散,寶瓷易碎。洋人巧弄譯筆,瓷器代稱中國。南宋,乃狼主爪中之釉瓶……」
《遂寧賦》魏明倫
「南海一號」現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匯集了德化窯、磁灶窯、景德鎮、龍泉窯等宋代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品種超過30種,多數可定為國家一級、二級文物。出水瓷器帶有明顯的異域風格,被認為是宋代接受海外訂貨「來樣加工」的產品。中國古陶瓷協會會長、陶瓷鑒定泰斗耿寶昌對著「南海I號」上出水的瓷器連呼驚嘆:「搞了一輩子的瓷器研究,卻從未見過如此多的瓷類珍寶,很多連聽都沒聽說過!」
宋代是中國瓷器第一個鼎盛時代,出現了定、鈞、官、哥、汝五大名窯。對比明清時期華麗的琺琅彩,宋瓷以優雅的單色釉著稱,被不少瓷器愛好者們奉為中華瓷器中的「大家閨秀」。
宋代各地燒瓷名窯迭出,官窯首屈一指。宋徽宗登基在河南禹州神垕鎮建立鈞瓷官窯,專門為皇宮燒造花盆、盆奩等陳設貢瓷。在他的主持下,鈞瓷表面燒制出異常奇麗、變幻無常的線條,由於後人難以仿製,故有「鈞瓷無雙」之說。
宋景德年間,宋真宗趙恆命昌南進御瓷,底書「景德年制」四字,因其精美絕倫,遂以「景德鎮」之名久久風行。隨著宋室的南渡,北方許多著名窯場能工巧匠紛紛趕赴景德鎮,帶來了當時北方先進的制瓷工藝,使景德鎮的制瓷技術迅速發展。宋代,景德鎮因出產「影青瓷器」、「青白釉瓷器」而聞名於世,並通過泉州、廣州兩大商港通達海外,成為當時風靡世界的名牌貨。據說,荷蘭、葡萄牙商人最早將瓷器販運到歐洲時,瓷的賣價幾乎與黃金相等。據趙汝適《諸蕃志》記載,宋代的瓷器被運往全球50多個國家,最遠的包括非洲的坦尚尼亞等地。
巨大經濟利益驅使下,宋代的泉州、廣州、杭州等著名對外貿易的港口附近出現了不少瓷窯,如「南海I號」上發現的福建德化窯、泉州附近的磁灶窯瓷器等就是當年著名的外銷瓷。考古學家曾在磁灶窯發現過一些瓷雕塑,人物形象高鼻深目,生動地再現了當年貿易口岸「漲海聲中萬國商」的景象。
宋代,廣東瓷業進入一個空前的興旺期,出現了廣州西村窯、潮州筆架山窯等著名窯場,計有窯址80多處,年產瓷器達1.3億件,比唐代增加近22倍。南宋朱彧《萍洲可談》記載北宋末年廣州商船大量出口瓷器的情況時說:「舶船深闊各數十丈,商人分佔貯貨,人得數尺許,下以貯物、夜卧其上。貨多陶器,大小相套,無少隙地。」有專家稱,目前在東南亞各地發現的宋瓷,大部分都是當年廣州的外貿商品。
隨著宋瓷的光芒遠播海外,外國人對宋瓷趨之若鶩。在國外,宋瓷的使用成為階級和身份的象徵,甚至還影響了他們的生活習俗。據記載,東南亞一些國家在中國陶瓷傳入以前,多以植物葉子為食器。宋瓷輸入後,他們改變了過去「掬而食之」的飲食習俗,用上了精美實用的瓷器作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國家博物館,還依然擺放有許多產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金器:統一的特點是粗大
金器是「南海一號」上目前出水最惹眼、最氣派的一類文物。到目前為止,南海一號共出水了金手鐲、金腰帶、金戒指等黃金首飾,沒有生銹,閃閃發亮。它們比較統一的特點是粗大。鎏金腰帶長1.7米,鎏金手鐲口徑大過飯碗,粗過大拇指,足足四兩不止。可以推測佩戴這些飾品的人體格粗壯,身材高大。
銅錢:「海上絲路」的硬通貨
目前「南海一號」沉船點發現銅錢已達上萬枚。其中,年代最老的是漢代的五銖錢,年代最晚的是宋高宗主政期的紹興元寶。
這么多的貨幣一方面可能表明當時中國的國力之盛,中國貨幣可以成為「海上絲路」的硬通貨,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船主的富裕。
鐵器:宋朝就出口廣東鐵器
除了陶瓷這類人們熟知的中國特產,那時科技領先的中國,還向世界輸出鐵器,800多年後,它們已經面目全非。「南海一號」船倉裡面還有兩樣比較大宗的東西,就是鐵鍋跟鐵釘,鐵鍋跟海水發生作用後,一摞一摞地變成了鐵疙瘩;鐵釘個體較大,二十多厘米長,鐵釘都是拿竹篾進行包紮的,數量非常多。而在宋朝,廣東正是鐵器盛產地。
銅環:「半成品」出口深加工?
在「南海一號」裝載的貨品當中,除鐵鍋外,現在出水的還有不少金屬製造的商品,如銅環、銅珠等。對兩者的用途,考古人員表示目前銅珠的用途還不好推測。
在出水文物展示時,專家分析說,從這些製品的外觀看,只是經過初步的鑄造或打磨,像銅環等上面並無花紋等裝飾的痕跡,有可能是「南海一號」的船主將中國造的半成品運往海外進行深加工。
❷ 秦始皇兵馬俑一號坑有什麼特點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牆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 御手一名,車士兩名。
中文名稱
兵馬俑一號坑
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
佔地面積
14260平方米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陝西省西安市
200億像素兵馬俑體驗
任意無限放大,堪比與兵馬俑面對面
點擊體驗
快速
導航
歷史背景史籍記載建國以來陵園工程附錄二附錄三附錄四
簡介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他的陵墓在西安城東30公里處。1974年2月,當地農民在秦始皇陵東側1.5公里處打井時偶然發現了與真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俑。從此,一個埋藏了兩千多年的地下軍陣被挖掘出來,並建成博物館。秦兵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號、二號、三號坑和兵馬俑坑組成。秦始皇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
在1978年到1984年間,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俑考古隊對一號坑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為2000平方米,出土陶俑1087件,並對部分陶俑進行了修復和復位。1985年,考古隊對一號坑展開第二次發掘,發掘面積為2000平方米。遺憾的是,由於當時技術設備不完善,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第二次發掘只進行了一年就停止了。2009年這次考古工作是秦俑博物館第一次獨立對一號坑發掘。
歷史背景
秦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頁,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榮華富貴全部帶入地下。秦始皇陵地下宮殿是陵墓建築的核心部分,位於封土堆之下。《史記》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異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內涵豐富、規模空前,除聞名遐邇的兵馬俑陪葬坑、銅車馬坑之外 ,又新發現了大型石質鎧甲坑、百戲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餘處,數十年來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達10萬余件。在陵園里設立有多處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20年來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區,重現當年陵園內科學周密的排水設施;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肯定還會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發現。 在凝重的綠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間,為了讓遊客身臨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榮、王者的威儀,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現的儀仗隊——秦始皇守陵部隊換崗儀式」表演和集「聲、光、電」於一體的秦始皇陵陵區、陵園、地宮沙盤模型展示,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神秘陵園的壯觀場景,展示了數十年來的考古成果,生動直觀地揭示秦陵奧秘,展示其豐富內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帝王陵園,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奮和聰明才智的結晶,是一座歷史文化寶庫,在所有封建帝王陵墓中以規模宏大、埋藏豐富而著稱於世。
共21張
兵馬俑博物館
史籍記載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陵墓一直挖到地下的泉水,用銅加固基座,上面放著棺材……墓室裡面放滿了奇珍異寶。墓室內的要道機關裝著帶有利箭的弓弩,盜墓的人一靠近就會被射死。墓室里還注滿水銀,象徵江河湖海;墓頂鑲著夜明珠,象徵日月星辰;墓里用鯨魚油燃燈,以求長明不滅…… 秦始皇陵共發現10座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垣南門在同一中軸線上。墳丘的北邊是陵園的中心部分,東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東西兩側還並列著4座建築遺存,有專家認為是寢殿建築的一部分。秦始皇陵集中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結構舒特。 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范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陪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兵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於陵園東側1500米處。1974年春被當地打井的農民發現。由此埋葬在地下兩千多年的寶藏得以面世,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為研究秦朝時期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成為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兵馬俑坑現已發掘3座,俑坑坐西向東,呈「品」字形排列,坑內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還有4萬多件青銅兵器。 坑內的陶塑藝術作品是仿製的秦宿衛軍。近萬個或手執弓、箭、弩,或手持青銅戈、矛、戟,或負弩前驅,或御車策馬的陶質衛士,分別組成了步、弩、車、騎四個兵種。在地下坑道中的所有衛士都是面向東方放置的。據鑽探得知共有三個陪葬坑,其中1974年發現的一號坑最大,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左右,長廊和11條過洞組成了整個坑,與真人馬大小相同、排成方陣的6000多個武士俑和拖戰車的陶馬被放置在坑中。在一號坑的東北約20米的地方是在1976年春天發現的二號坑,它是另一個壯觀的兵陣。南北寬84米,東西長96米的二號坑,面積9216平方米,建築面積為17016平方米。二號坑內有多兵種聯合陣容,包括步兵、車兵、騎兵和弩兵等。二號坑西邊是三號坑,1989年10月1日才開始允許遊客參觀。南北寬24.5米,東西長28.8米的三號坑面積為500多平方米。三號坑經有關專家推斷,被認為是用來統帥一、二號坑的軍幕。一乘戰車,68個衛士俑以及武器都保存在坑內。
建國以來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其中一號坑為「右軍」,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 這些按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為秦代軍事編制、作戰方式、騎步卒裝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 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俑的寫實手法作為中國雕塑史上的承前啟後藝術為世界矚目。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對外開放。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兵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臘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而它的發現本身就是20世紀中國最壯觀的考古成就。它們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法國總統希拉克對它的「世界第八奇跡」的贊譽,使秦始皇陵為更多的世人所知。世界文化遺產的桂冠,為秦始皇陵更增光彩。
陵園工程
陵園工程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刑徒七十萬,起土驪山隈。」 這膾炙人口的詩句出自大詩人李白筆下,它謳歌了秦始皇的輝煌業績,描述了營造驪山墓工程的浩大氣勢。的確,陵園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數之多、持續時間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園工程的修建伴隨著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當他13歲剛剛登上國王寶座時,陵園營建工程也就隨之開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並非秦始皇的首創。早在戰國時期諸侯國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風。如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還有平山縣中山國王的陵墓也是生前營造的。秦始皇只不過是把國君生前造陵的時間提前到即位初期,這是秦始皇的一點改進。陵園工程修造了30多年一直至秦始皇臨死之際尚未竣工,二世皇帝繼位,接著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縱觀陵園工程,前後可分為三個施工階段。自秦王即位開始到統一全國的26年為陵園工程的初期階段。這一階段先後展開了陵園工程的設計和主體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園工程的規模和基本格局。從統一全國到秦始皇三十五年,歷時9年當為陵園工程的大規模修建時期。經過數10萬人9年來大規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園的主體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歷時3年多是為工程的最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從事陵園的收尾工程與覆土任務。盡管陵墓工程歷時如此之久,整個工程仍然沒有最後竣工。當時歷史上爆發了一次波瀾壯闊的農民大起義。陳勝、吳廣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園不足數華里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面臨大軍壓境、威逼咸陽之勢,二世這位未經風雨鍛煉的新皇帝驚慌失措,召來群臣商討對策。他一幅喪魂落魄的樣子,向群臣發出「為之奈何」的哀求。這時少府令章邯建議:「盜已至,眾疆,今發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當即迎合,並讓章邯率領修陵大軍回擊周文的起義軍。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園工程才不得不中止。 總之,陵園工程由選點設計、施工營造到最後被迫中止,前後長達37~38年之久,在我國陵寢修建史上名列榜首,其修建的時間比埃及胡夫金字塔還要長8年。
附錄二
秦陵風水的傳說 驪山以它特有的溫泉和風景而聞名於世。西周末年的周幽王與愛妾褒姒曾在這里演出了一場興起烽火戲諸侯的歷史悲劇,從而葬送了西周王朝。相傳秦始皇生前在驪山與神女相遇,游覽當中欲戲神女,神女盛怒之下,朝他臉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很快就長了一身的爛瘡。雖然這是一個神話故事,但隱隱約約可以看出秦始皇與驪山似乎有些緣份。他的墓地也選在驪山之旁。秦始皇為什麼特別迷戀驪山這塊風水寶地呢? 古人把墓地的選擇看作是一件造福於子孫後代的大事,尤其象秦始皇這個企圖傳之於萬世的封建帝王自然對墓地的位置更加重視。他之所以要安葬在驪山之阿,據北魏時期的酈道元解釋:「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酈道元的觀點受到學術界多數學者的肯定。不過也有學者提出過異議,持否定意見的一方認為,秦始皇陵選在驪山之阿一是取決於當時的禮制,二是受「依山造陵」傳統觀念的影響。(見《秦始陵園淵源試探》、《文博》1990年第5期。)現在從風水角度來看秦始皇陵也不失為一塊理想的風水寶地。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興起了依山造陵的觀念。後來人們選擇墓地又特點重視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立冢安墳,須籍來山去水。」(見《大漢原陵秘葬經》)依山傍水被古人視作最佳風水寶地。至於這個觀念始於何時,無從考起。應該說秦始皇陵是「依山傍水」造陵的典範。秦始皇陵園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然而在秦始皇陵的東側也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魚池水。按《水經注》記載:「水出驪山東北,本導源北流,後秦始皇葬於山北,水過而曲行,東注北轉,始皇造陵取土,其地於深,水積成池,謂之魚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經始皇冢北。」可見魚池水原來是出自驪山東北,水由南向北流。後來修建秦始皇陵時,在陵園西南側修築了一條東西向的大壩,壩長1000餘米,一般寬40多米,最寬處達70餘米,殘高2至8米,它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五嶺遺址。正是這條大壩將原來出自驪東北的魚池水改為西北流,繞秦始皇陵東北而過。此外,在陵園東側,在川流不息的溫泉水經過。據《水經注》記載:「在魚池水西南有溫泉水,世以療疾」。《三秦記》曰:「酈山西北有溫泉。」可見當年的溫泉與西北的魚池水相對應。由此不難發現秦始皇陵的風水特點是,南面背山,東西兩側和北面形成三面環水之勢。「依山環水」不正是秦始皇陵特意選擇的風水寶地嗎? 秦代「依山環水」的造陵觀念對後代建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西漢帝陵如高祖長陵、文帝霸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陵「依山環水」的風水思想選擇的。以後歷代陵墓基本上繼承了這個建陵思想。
附錄三
陵墓內果真有飛雁嗎? 秦地宮內有哪些珍貴的隨葬品?千百年來由此引發了許多神奇的傳說故事。地宮飛雁就是一個十分迷人的傳說。 《三輔故事》記載,楚霸王項羽入關後,曾以三十萬人盜掘秦陵。在他們挖掘過程中,突然一隻金雁從墓中飛出,這只神奇的飛雁一直朝南飛去。斗轉星移過了幾百年,到三國時期,(寶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張善,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金雁,他立即從金雁上的文字判斷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這個神奇的傳說有沒有歷史依據?近年來有的學者著文指出:「這雖然是個傳說故事,但說明秦陵內的文物曾經流失於外,並且遠達雲南以南。至於說金雁製作精巧,不但好看,而且還能飛,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在春秋時期,著名工匠魯班已經能製造出木雁,在天空中飛翔,直飛到宋國的城上。幾百年後,秦國的工匠能製造出會飛的金雁,這是可信的。」(武伯綸、張文立《秦始皇帝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那麼,這個傳說故事究竟可信不可信? 在中國這個歷史上不甚看重科技的國度內,假若在2200多年前就能製造出會飛的金雁,這在中國科技史乃世界科技史上都是一個罕見的奇跡。然而,金屬飛雁的可信程度確實令國人捏把汗。假若仔細推敲,立即就會看出這個傳說的破綻之處。試想一個金屬物體在空中飛翔並不象放風箏和輕氣球那樣簡單易行。後者由於質量輕,它藉助於自然界的風力就可以在空中飛翔,然而對於一個金屬物體來說,它如果沒有機械動力單靠自然界的風力,不要說空中飛行恐怕連起飛這個基本的難題也無法解決。2200年前的中國何以能解決金屬物體的飛行動力問題呢?再進一步分析,假設秦代有能力製作會飛的金雁,那麼金雁埋入地宮之後將會不停地自動飛翔,一直在地宮內飛行了近一千個日日夜夜。當項羽打開地宮的墓道時,這個自動飛翔的金雁又沿著地宮的墓道順利地飛出地面,然後又越過秦陵南側數千米高的山峰飛往遙遠的南方。如果這個奇聞不是閑聊文人編造出來的說,那麼,金雁的控制與指揮系統恐怕連今天的電腦也望塵莫及了。所以,我們可以肯定說秦陵金屬飛雁的傳說沒有絲毫的可能性,具有現代科技意識的中國人切勿輕信這個傳說了。 金雁傳說的辨誤問題到此應該結束了。然而進一步來說古代文人編造的這個傳說故事在歷史文獻上有沒有一點蛛絲馬跡呢?漢代有關的文獻記載,在司馬遷和班固的記述中有「黃金為鳧雁」的文字,顯然兩位史學大師記載的是墓內有用黃金製作的「鳧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演義和「創作」了飛雁傳說的故事。
附錄四
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結束 兵馬俑確曾遭遇火劫
第三次發掘結束 兵馬俑確曾遭火劫
目前,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文物層堆積全部清理結束。出土了114件兵俑,其中有大量彩繪陶俑,其中一個製作精緻的箱形器以前未曾發現過。秦俑一號坑發掘預計於今年年底結束,目前展開彩繪回帖、土層中殘留彩繪的揭取、遺址三維信息採集、資料矢量化存儲等工作。
秦人是否身高2米仍是謎
2009年6月13日,秦俑一號坑開始了第三次發掘,發掘面積為200平方米。截至目前一號坑第三次發掘共出土114件陶俑,兵俑神態逼真,容貌各具特色,且其服飾、發飾、武器裝備等各有不同,但因一號坑陶俑高度較高,在1.8米到2.0米不容易保存,所以均已經破碎。出土的俑包括鎧甲步兵俑6排共28件,2組共6件車兵軍吏俑。至於陶俑身高為何在1.8米到2.0米,到底是比照秦人的真實身高製作還是進行了「拔高」,目前仍然是個謎。
據秦兵馬俑考古隊許衛紅介紹,秦兵馬俑從職務上可分為高級軍吏俑、中級和下級軍吏俑以及一般武士俑,因此其穿戴和兵器配備也會隨之不同。此次發掘發現在第一組車後有1件穿著魚鱗甲的軍吏俑,應該為所發現俑中級別最高的。
兵馬俑確認被人為燒過
秦俑一號坑第三次發掘中,發現在甬道和過洞通風處的兵俑明顯被燒過,而且溫度較高,一些陶片嚴重損毀。考古工作人員通過這次發掘證實,秦兵馬俑確實被人為燒過。
長期以來,對於秦兵馬俑被燒有兩種觀點,一個是自燃,就是俑坑裡面有木頭等有機物質,時間一長產生沼氣,然後自燃了。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是人為破壞的。
關於如何被人為破壞也有不同說法,有的認為是項羽進入關中後,把陵園地面上的建築和地下的陪葬坑全燒了;也有人認為是牧童點火燒了陪葬坑;還有人認為是喪葬禮儀,秦人自己燒的。
考古人員在發掘中發現,發掘區的西段有一條南北向甬道貫穿並與北側門道相通,甬道位置的紅土層塊狀板結倒塌,凡是在甬道和過洞附近的俑均被燒損,嚴重變形變色,有的甚至都被燒化,且這一地區的棚木灰都為白色,可見溫度很高。燒毀的陶俑主要分布在甬道等通風處,此地段的俑損毀就比別的地方嚴重,可見兵馬俑俑坑是人為燒毀的,不可能是自燃的,到底是誰燒毀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❸ 匠禮一號是勾兌酒嗎
匠禮壹號是勾兌酒,勾兌酒只是其中的口味不同。
酒類和水類的統稱,可指酒、水、飲料等液體可飲用的水,用來招待客人的液體。此詞主要應用於餐飲界。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雜醇和酯類物質,食用白酒的濃度在60度即60%以下,白酒經分餾提純至75%以上為醫用酒精,提純到99.5%以上為無水乙醇。酒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釀造而成的。
白酒知識。
在中國白酒中大部份分醬香型茅台為代表。濃香型五糧液、滏康、洋河、今世緣、瀘州老窖等清香型汾酒、牛欄山等還有兼香型等等,其它在市場沒有多少份額。
濃香型在中國佔有份額在70%左右,但洋河品牌主要推出洋河藍色經典系列是中國綿柔口感第一品牌,全國認可度很高,銷量全國品牌2010年第三,而且與中國八大名酒之一的雙溝已經合並成立了蘇酒集團,實力更為強大。
❹ 習酒匠心1號怎樣
習酒匠心1號好。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習酒匠心1號入口醇厚溫潤,中正平和。飲後醒酒快、不上頭、入睡容易,醒酒後不會頭暈、頭痛。口碑很好。
❺ 貴州老窖匠工一號用微信能查真偽
貴州老窖匠工一號因年代久遠不能通過微信辨別真偽,需要憑借個人經驗。可以看酒是否屬於茅台集團,可以看看瓶身有沒有開眼,開眼的話有針眼屬於原瓶但灌酒的假酒,還可以看瓶蓋有沒有松動拔出過的痕跡。
❻ 藤編桌椅價格多少廠家有哪些
一些高檔的休閑場所和辦公室都需要擺放特製的桌椅,人們除了注重它的簡潔度以外,還有它的外觀,其實桌椅也是有很多風格的。大多數的桌椅都體現了簡約,不過也有一些較為文藝的桌椅是採用藤編的,風格迥異,高檔的咖啡館配上藤編的桌椅看起來更讓人心情愉悅,但是價格會貴一些,這里我們就來看一下藤編桌椅的價格以及生產的廠家。
藤編桌椅價格
便宜的200-300塊貴的上千的都有,可以實地看看。
藤編桌椅廠家
佛山市順德區精歐戶外傢具有限公司
佛山順德區精歐戶外傢具有限公司經銷批發的太陽傘、戶外涼亭、休閑躺椅、戶外鞦韆、藤藝桌椅、實木桌椅等戶外傢具、原材料暢銷消費者市場,在消費者當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公司與多家零售商和代理商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佛山順德區精歐戶外傢具有限公司經銷的太陽傘、戶外涼亭、休閑躺椅、戶外鞦韆、藤藝桌椅、實木桌椅等戶外傢具、原材料品種齊全、價格合理。
佛山市伲可藤藝有限公司
佛山市伲可藤藝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主研發,生產,出口戶外藤製傢具為一體的現代化的大型生產商,伲可主要生產銷售高質量的戶外傢具,環保藤傢具,酒店傢具,具體產品包括休閑餐桌椅套裝,組合沙發以及各類戶外用品。從產品設計方面,選材方面,技術進程方面,伲可嚴格保證了每一款產品的質量,獨特性以及產品本身具備的風格特徵!
佛山市南海區精藤家居製品廠
精藤家居製品廠是擁有20年傳統藤藝傢具生產的廠家,廠房面積約佔6000平方米,擁有大批的卓越工匠和具備了成熟的工藝,精藤家居製品廠致力於打造每一件產品都是工藝臻品。公司管理制度健全,已通過了企業安全生產認證,並且擁有完善、良好的售後服務體系,旨在為客戶提供優秀的售前售後服務。公司一貫秉承「精藤家居,精品生活」的生存理念,務求為客戶打造高質量高標準的時尚家居精品。
藤編桌椅最不同於一般桌椅的地方就是它的材質,並且很多的藤編桌椅廠家都是以手工的名義來售賣的,因此價格也會貴出一些。如今喜歡藤編桌椅的人們越來越多,看多了古板堅固的桌椅,藤編桌椅會更加的與眾不同,假如使用藤編桌椅的話,還可以減少些煩心的情緒。雖然說藤編桌椅是以手工的為最好,但是現在大部分為了批量生產,都採用的是機械式的方法。
❼ 匠興一號效果怎麼樣
好。
1、所以匠興一號效果很好。匠興一號的成分有蛇床子、艾葉、苦參等,對於治療腱鞘炎很有作用。
2、消腫快。匠興一號針對治療於消健寧腱鞘手腕指拇腫痛疼網球肘滑鼠手等症狀治療效果快,消腫速度快。
❽ 職業設計師的出現
原文來自「妙物家」公眾號,也可以搜索「藝術的天性」關注
設計師的出現離不開人類發展的歷史,當祖先第一次拿起石頭,在錘鑿、打磨,製造工具的過程中,原始意義上的設計師就出現了。由生存引發的問題,一直都是生命進化及人類文明的動力。為了解決衣食住行,祖先從大自然取材,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明。造物的同時,極大的促進了手工藝和製造業的提升。一切人造物都意味著設計,從第一個「製造工具的人」到現代意義上的設計師,是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
舊石器時代人類創造的工具
舊石器時代,原始人類通過製作石器,明確了設計的目的和流程化。新石器時期,陶器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開始通過化學變化改變材料特性的創造性活動,也標志著人類手工藝設計階段的開端。工業革命的出現將大批量的生產變為現實,人類開始進入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
新石器時代人類創造的陶器
01
工匠
距今七八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人類社會出現了第一次社會分工,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出現了專門從事手工藝生產的工匠。優秀的工匠會進入宮廷,服務於上層階級。還有大部分的工匠在民間,從事日用品的設計和維修。匠人的地位普遍很低,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稱其為「卑鄙的行當」。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依然有很多工匠,他們傳承著古老的文化。我們現在提倡的文化復興、匠人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都是從他們那裡由來的。工匠的地位在現代社會得到了提升。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工作室
02
藝術家兼職設計師
14世紀的文藝復興,讓藝術家們獲得了自由。畫家、雕刻家、建築師成為新的主要設計力量。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第一次出現了」建築師」這個名詞。這一時期出現了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建築大師——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象徵文藝復興的標志建築聖母百花大教堂就出自他手。一時間,畫家、雕刻家、建築師成為新的主要設計力量。
菲利波·布魯內列斯基
聖母百花大教堂
我們熟知的達芬奇也算是現代意義上的設計師,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全才。他具備很多職業設計師的素養,繪圖能力自然不用說,還會結構設計。他設計過機械車、飛行器,要知道做交通工具設計可是工業設計師的終級目標。目前火爆的機器人在他那也能找到雛形,500年前他就做到了。
萊昂納多·達·芬奇
達芬奇的手稿
03
皇室御用設計師
還有很多像達芬奇一樣的宮廷畫家為歐洲皇室做設計服務。比如軟裝設計,掛毯、軟式用品等。還有櫃子匠打造奢華的傢具。這些御用的藝術家們主管著風格、設計細節、對接廠家、保證供貨。他們對歐洲十七八世紀的設計產生了重要影響。
德國人古藤堡發明印刷術之後,出版業迅速興起,帶動了平面設計的快速發展,涌現出了大批書籍設計家、插圖藝術家、版面設計家。工業革命之前,建築設計、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基本大體成形,但都沒有形成專門職業。除了皇室可以擁有質量精良的用品,很多設計都來自民間。
約翰內斯·古騰堡
古藤堡發明的印刷術
04
工業革命時期的專業設計師
19世紀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蓬勃發展的工業製造替代了大部分的手工勞動,呼喚著現代工業設計的誕生。新的生產方式需要專業人員設計適合批量生產的產品。一場關於工業設計與設計的關系,生產廠家與消費者的關系,設計與藝術的關系,傳統手工藝與機械化的關系的辯論在持續進行著。
19世紀下半葉,歐洲和美國的一些世界博覽會的規劃和興建,促進了建築設計和產品設計的發展。展會建築的特殊需求,導致了新建築形式和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和普及。這些博覽會大部分是為了展示各國的工業產品而舉辦的,可以說他們是現代工業產品設計的開端。
1851年第一次世界博覽會水晶宮現場
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是現代設計的先驅。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產生得益於莫里斯個人的努力。接下來的新藝術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莫里斯的藝術之花在這場遍布歐美的裝飾藝術運動中競相開放。他的思想之光照耀著那些一批批的跋涉於通往現代設計之路的朝聖者。德國工業同盟和包豪斯就是以莫里斯的思想為起點的一種繼承和發展。包豪斯的出現標志著現代主義設計的形成和現代設計風格的成熟。然而,莫里斯的一生卻充滿了矛盾: 他對現代設計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他又妄圖使歷史車輪倒轉。他背負著傳統與現代理想與現實的沉重十字架,步履蹣跚地首先踏上了現代意義上的藝術設計的新征途。
威廉莫里斯
威廉莫里斯設計的紅屋內部及裝飾
05
歐洲的現代主義設計大師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俄國的構成主義運動、荷蘭的風格派運動、德國的包豪斯奠定了現代主義的誕生。現代主義從建築設計發展開始,逐漸影響到城市規劃設計、環境設計、傢具設計、工業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傳播設計等,形成了真正完整的現代主義設計。歐洲的第一代工業設計師大部分是建築專業畢業,有堅實的高等專業教育基礎,並有長期從事建築設計的實踐經驗。但他們還停留在探索試驗階段,尚未與大工業、批量化生產、國際范圍內的消費市場聯系起來。
彼得·貝倫斯
彼得·貝倫斯是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工業產品設計的先驅人物,活躍於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同時也被譽為「第一位現代藝術設計師」,知名的建築大師格羅皮烏斯,即包豪斯學校的創始人,早期也曾在他的工作室工作。
彼得·貝倫斯
1909年彼得·貝倫斯設計的電水壺系列
在 1904 年參與德國工業同盟的前期組織工作,1907 年,在穆特修斯的倡導下德國工業同盟正式成立。在其努力下,德國工業同盟提出「工業產品的優質化」,並努力將藝術融入工業。後來他受聘於德國通用電氣公司,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工業設計師。
06
美國的職業設計師
美國的設計運動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實用主義的商業氣息。激烈的商業競爭促進了美國工業設計的發展。歐洲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以後,很多具有主導力量的設計師紛紛移民到美國,早期的很多產品都出自這些設計師之手。1920年代末期美國依靠強大的工業、成熟的商業、雄厚的經濟實力,率先將工業設計變成一門獨立職業,在紐約、芝加哥等地啟動。
最早出現的工業設計部門來自汽車製造業,為了佔有市場,他們僱傭專業的造型設計師。這股風氣也迅速傳到其它行業,企業家們向工業設計師們尋求幫助,希望他們將產品設計得更加美觀有吸引力,以促進市場銷售。
美國的第一代工業設計師專業背景參差不齊,很多出自廣告業、商業藝術、櫥窗設計等行業,一些人甚至沒有正式的高等教育背景。但他們的設計范疇很廣,數量也非常驚人。從交通工具到日用民生,從企業標識到廣告宣傳,幾乎無所不能。雖然設計觀念不及歐洲設計師那樣深厚,但從市場的角度來講,他們的商業設計非常成功:講求商業談判的技巧,設計周期短,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設計表現力很強,圖紙很炫。他們塑造了美國20世紀的國家形象和社會生活形態。
雷蒙羅維
雷蒙羅維是美國的工業設計之父,20世紀最著名的工業設計師,設計行業的先驅—首先將流線造型與歐洲現代主義融合,建立起獨特的藝術價值。首開工業設計的先河,促成設計與商業的結合;並憑藉敏銳的商業意識,無限的想像力與卓越的設計天賦為工業的發展注入新的生命元素。
雷蒙羅維
他的名字在20世紀變得家喻戶曉,他的作品世人皆知。「可口可樂」瓶型與標志;殼牌石油標志;流線型汽車、火車、飛機;肯尼迪總統座機「空軍一號」;登月宇航員的飛船座艙等等,由他主持、參與的設計達數千項。
雷蒙羅維是一個高度商業化的設計家,他宣揚現代設計最重要的不是設計哲學、設計概念,而是設計的經濟效益問題,這自然引起了一些設計理論家的批評,對此,雷蒙羅維不置可否,並做出了進一步的解釋:」對我來說,最美麗的曲線是銷售上升的曲線」。作為美國第一代的工業設計師,雷蒙羅維沒有任何的學究味,也沒有所謂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成份,設計的目的僅僅是為了促銷,充滿了濃厚的實用主義色彩的商業氣息。他把設計高度專業化和商業化,使他的設計公司成為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設計公司之一。
雷蒙羅維的設計作品
設計師職業化了產品生產與產品設計過程的分離,也使得設計師的重要性得到了確認和尊重。同時促進了自由設計師的出現和發展,他們能夠自由地為社會提供設計服務,滿足了社會產品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職業設計師的出現,標志著設計發展已進入了一個專門化的新階段,他的發展必將推動世界各國設計的飛速發展。
總結
1、設計師的職業發展離不開人類社會的演進,與各階段的歷史、社會發展狀況、經濟實力都是密不可分的。
2、設計的本質是人類的需求。
3、所有設計相關的職業在初期都沒有明顯的劃分,很多偉大的設計師可以跨越行業的界限去做不同領域的設計。
4、成熟的工業化生產、消費時代的物質需求是促進設計行業普及的重要動力。
5、各種展會及聯盟、協會的興起促進了設計師專業化的進程。
提問
1、我們今天按照線性歷史的順序介紹了不同時期的設計發展及代表設計師,截止到了美國工業設計的興起階段,之後的設計發展及典型代表都沒有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探究下去嗎?
2、今天的內容中,各階段的製造商及設計公司、協會代表都沒有介紹,歡迎大家補充。
3、以上內容以工業設計為主,未包括其它設計細分領域,如果感興趣,歡迎補充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服裝設計等領域職業設計師出現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