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市場 > 傳統傢具為什麼值得研究

傳統傢具為什麼值得研究

發布時間:2022-09-15 05:31:36

⑴ 中國傳統傢具內涵與外延為什麼值得研究

  中國傳統傢具與其它傢具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文化內涵,並由此而顯現出來的神韻。所以,人們在欣賞一件傳統傢具的時候,往往用形神兼備來形容。「形神兼備」,似乎是給予一件精品傢具的定位,它成了一種普遍的說法。然而,北京宣明典居公司的總經理付軍民,對此卻有著與眾不同的觀點。
  付總認為,形神兼備的說法不準確。他說,一件傢具,是先有形還是先有神?肯定是先有形。形,是一個外在的東西,具有物理特性。而神,是通過形顯現出來的,具有精神特性。它是人們在對有形的物質進行觀察分析之後感悟出來的。沒有形,也就無所謂神。所以說,應該是以形傳神。
  但是,並不一定有了形就能顯出神來。這就要看它是一種什麼樣的形了。形有高低之分,有精粗之別。只有表現得恰如其分、恰到好處,才能傳遞出神,表現出神來。付總曾經見到過兩位畫家畫的牡丹圖,但給人的感覺不一樣,一幅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幅牡丹圖,而另一幅給人的印象就不僅僅是一幅牡丹圖了,它那每一片枝葉,彷彿都在述說著什麼,每一個花瓣似乎都那麼鮮活,令人遐想。這就是圖案與藝術品的區別,就是畫匠與藝術家的區別。再比如畫龍,許多龍就是龍,一種傳說中的動物,張牙舞爪。而付總說他曾看到一幅龍的雕刻,那龍頭,就象壽星老,顯得那麼慈祥、生動,這就是神韻。它是通過完美的造型表現出來的,也是以形傳神宣明典居。
  那麼,如何求得完美的造型呢?付總告訴我們說,造型不是簡簡單單的一種樣子,它是多種工藝的組合。就拿一件傢具來說,完美的造型不僅僅是結構的合理,各部分尺寸的准確和諧,還包括榫卯的細密,雕刻的精到,打磨的到位,等等。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破壞完美。這也就是說,完美的工藝組合,構成完美的形態;而完美的形態,才能表現出它的神韻來。正是基於這一點,宣明典居關注每一個工藝細節,用他們的話講,就是細節決定成敗。
  我記起付總曾經說過,做每一件紫檀傢具的時候,他們往往都是先用柴木製作一個同比例的實物,並不斷修磨改進,直到完全滿意了,才用紫檀去做,這就少有遺憾了。我問付總,這個試驗的過程,是不是揣摩它神韻的過程。付總說,就是要先在「形」上下功夫,形到位了,神便自在其中了。
  這使我想到了我們對人的氣質的認識。人的氣質,不是裝出來的,也不是天生的。它是人們知識、文化、修養等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後,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的。看來,做傢具也是這個理兒。要想傢具有內涵,先要做傢具的人有內涵。

⑵ 傳統實木傢具的優點與缺點,你了解多少

優點:1.實木拼板油漆後,表面沒有拼膠縫和板條的高低不平現象,而且在長期使用過程中物理性能比較穩定。2.木材利用率較高,符合原材料生態利用的原則。所以在使用和紋理色澤方面,實木拼板裝飾板更適合於傢具的使用和裝飾功能。3.雖然實木拼板板材施膠量大於實木寬拼板,但因有雙覆面厚單板的保護,和四邊厚單板封邊實際上只有兩面四邊8條膠縫,所以實木拼板中膠粘劑透過膠縫揮發的化學物質遠遠低於實木寬拼板和實木集成材的揮發量,更環保、更健康。4.由於芯板採用的是各向異性小的木材拼成,板材表面不平和翹曲程度小,上下兩面覆兩張刨切薄木厚單板,能較好的消除板面翹曲不平、開裂變形現象,且能提高板材各個方向的物理強度。5.刨切薄木厚單板是精選大徑級的優等原木,而且按照紋理、顏色嚴格挑選,採用高精度的設備和科學的刨切方法製造而成。這樣的加工工藝處理,在紋理、色澤方面正體感非常好,油漆後更突出質感,生產的正套傢具能營造一種和諧一致、高檔的價值感。缺點:1.實木傢具最主要的缺點就是易變形,保養起來較困難。比如不能讓陽光直接照射,不能過冷過熱,過於乾燥和潮濕的環境對實木傢具都不適宜。2.如果在使用時沒有注意,頻繁開關空調造成溫濕度變化過大,即使是合格的實木傢具產品有時也會發生變形、開裂的現象,可以說無論採用什麼木材,做工如何考究,都很難避免這些問題。3.傢具是耐用品,為了保持常亮如新,平時使用時要注意對傢具表面油漆的保護。漆膜被劃傷後,傢具將失去光澤。因此平時打理傢具時要使用柔軟的棉布,另外要定期進行打蠟保養。

⑶ 紅木傢具為什麼值得收藏

「房屋傳代,紅木傳世」,隨著富裕階層不斷的發展擴大,人們對紅木傢具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但是另一方面隨著世界各國加大對環境的保護,紅木傢具原材料主產地的東南亞各國開始相繼出台有關政策限制紅木木材的出口,作為終端產品的紅木傢具,升值是勢在必然的。

由於自然生長緩慢,有些甚至已經接近瀕臨滅絕。就現有市場來說直接有收藏價值的紅木有以下幾種:

海黃

海黃的特點就不過多解釋了,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很久之前,由於海南的與世隔絕,蠻荒,加上無人問津。海南黃花梨只是海南的一種普通野樹,因樹皮斑駁有色彩,被當地人稱作花櫚。人們發現它質地堅硬,耐腐蝕、耐浸泡、耐曬。因此多用以製作犁、耙、牛軛等生產工具,也有用作屋樑、傢具的。此間黎族百姓所認定的四大財富中並沒有黃花梨。

以上這兩種都是非常珍貴的木材,尋常時候很難尋到。所以最後小編就說說適合正常消費者能夠購買和收藏的到的種類。

緬甸花梨

緬花是目前最接近中產家庭的消費水平的紅木傢具種類,近幾年來,中國紅木傢具市場已經全面進入火熱狀態,原材料價格也是一路飆升,名貴木材更是翻倍增長。

緬花憑借其高性價比的優勢,受到消費者的廣泛關注。一度被稱為紅木傢具界的「大眾情人」,但顯然這這一現狀並不會保持太久,前面我們也說了,南亞各國都已經相繼出台有關政策限制稀有木材的出口,首當其沖的便是緬花,價格上漲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如果現在有意向購買緬花傢具,不妨盡快下手。

⑷ 中國民間傢具的美學特徵

中國傳統傢具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其間製作精美,裝飾優美、造型合理的傢具不計其數。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龍紋屏風,敦煌壁畫上的唐代寶座,宋代繪畫中的床榻等等都不愧為傢具的精品。但綜觀傢具的發展,最成熟、最完美、最有代表性的傢具則多出與明清兩代。無論是選材加工,還是造型裝飾,明清傢具都達到了登峰造極的水平,堪稱中國傢具的瑰寶。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兩代的傢具作風和成就,為中國傳統傢具創造了代表兩種審美理想的優秀定式和風范,即[芙蓉出水]般的明式傢具和[錯彩鏤金]的清式傢具。後出的所謂[京作]、[蘇作]、[廣作]等傢具樣式都是對明清定式的追摩。因此,我們在這里擬對明式傢具和清詩傢具的紋飾圖案部分,圍繞著紋飾題材,紋飾結構,表現手法三個方面,作一番粗略的分析比較,以期通過它們進一步地把握和認識中國傳統傢具圖案的主流風格和美學特色。
■ 明式傢具的紋飾圖案
明式傢具以精緻但不淫巧,質朴而不粗俗,厚實卻不沉滯見長。它特有的美學個性和藝術範式也鮮明地體現在紋飾圖案上。

1、紋式題材

中國紋式圖案傢具有承繼性和趨同性特點,每個時代的出品或多或少地含有歷史的因素。每個品類的裝飾也可能在其它品類中出現。明詩傢具正是如此,其紋飾題材許多都是傳承的,如祥雲龍鳳、纏枝花草、人物傳說等,這些題材在織綉、陶瓷、漆器等品類中常能見到。不過,明式傢具的紋飾題材仍有自己的傾向性和選擇性,如松、竹、梅、蘭、石榴、靈芝、蓮花等植物題材;山石、流水、村居、樓閣等風景題材;魚藻、祥麟、瑞獅、喜鵲等動物題材比較多見。明式傢具紋飾題材最突出的特點是大量採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 長、萬字、如意、雲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與清式傢具相比,明式傢具紋飾題材的寓意大都比較雅逸超脫,頗有[明月松泉][陽春白雪]之類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強了明式傢具的高雅氣質。

在選擇紋飾題材方面,明代工匠也甚為講究場合。這使得明式傢具的題材比較符合特定的施用環境和使用對象的要求,而少牽強矯飾之嫌。同時他們還很注意題材與傢具本身的結合,注重常見題材的具有新意的表現型式,在[靈芝紋幾][蓮花寶座]上我們不但看到了靈芝、蓮花這兩個沿用了千百年的紋飾形象,還看到了它們與傢具形體結合在一起所產生的近似雕塑般的特有藝術效果。

2、紋飾結構

明式傢具的紋飾結構適應端正壯穆、簡潔明快的造形特點,組織得比較嚴謹勻稱、緊湊有序。明師傢具的紋飾結構有著內在的組織邏輯,這種邏輯以程式化的[拐子]為表徵。[拐子]的來源似可追溯到青銅器裝飾和纏枝花,然而,將這些原型發展並定型化的紋飾結構,卻無疑是明代工匠的創造。明式傢具的紋飾中以[拐子]組織裝飾母題的很多,如花草拐子、如意拐子、龍拐子、草龍拐子、獸面拐子、回紋拐子等等。明代工匠創造的紋飾結構的程式規范一直為後人沿用,並構成中國傳統傢具的基本特徵。明式傢具的紋飾圖案多給人以方剛穩健 均勻有度的感覺,這與工匠們十分嫻熟自如地把握了適宜傢具造型結構和藝術品質的紋飾結構是分不開的。

3、表現手法

明式傢具紋飾圖案的表現手法是相當高超的,其成功之處在於它無時不體現了形式美的法則。明式傢具多以名貴硬木製成,材料本身就帶有優美雅緻的色澤和紋理。因此工匠們往往只是在某些顯眼的部位,如椅子的靠背板、桌案的牙子等上進行小面積的裝飾,雕刻一些花草瑞獸或鑲嵌一塊玉石等,使大塊的素麵與小塊的裝飾形成鮮明的對比,既突出了裝飾的效果,有不破壞器體的完整性與自然美。當然,明式傢具中也不乏[錯彩鏤金]的實例,但工匠們始終都是以對比協調為原則的,大面積的雕鑄、鏤刻總是有光素的寬邊或空白相隨,細密繁冗的紋飾總是留有[透氣]的餘地。所以,明代傢具的紋飾圖案無採用雕鑲嵌包的處理方法,還是採用刻畫描繪的處理手法,都保持著既空靈又實在的裝飾效果。 清式傢具的紋飾圖案

■ 清式傢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貴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作風。盡管清代晚期特別是末期的傢具趨向矯飾和衰落,但應該看到清代前期的出品大多是優秀的,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我們論述的對象正是那些清式傢具健康的、主流的東西。

1、紋飾題材

清代傢具紋飾圖案的題材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拓寬,植物、動物、風景、人物、幾何無所不有,十分豐富。吉祥紋飾在這一時期非常盛行,民間老百姓的傢具多用[鹿鶴同春]、[年年有餘]、[鳳穿牡丹]、[花開富貴]、[百果豐碩]、[連生貴子]等,宮廷貴族則多用[祥雲捧日]、[雙龍戲珠]、[洪福齊天]、[五福捧壽]、[ 龍富貴]等。另外,還常見[八卦]、[八仙]、[八寶]等帶宗教色彩的題材。清代後期受西洋文化影響,還出現了所謂[西洋紋飾]。總之題材豐富多樣是清代傢具紋飾圖案的特點之一。清代傢具紋飾題材寓意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樸素生活意願或統治者炫耀權利財富的功利要求,不如明式來得超逸。對於紋飾題材的選擇,也不如明式講究,有些傢具紋飾圖案顯然單純是為了顯示華貴富麗,而很少注意題材的貼切性。

2、紋飾結構

清式傢具的風格與明式傢具截然不同,紋飾結構也適應繁縟華麗的審美趣味,大多採用比較自由的鋪滿形式。對稱式結構漸少,多見的散點式、均衡式、適合式結構,清式傢具紋飾結構的組織邏輯仍然沿用了明式的程式規范,但結構組織顯然要鬆散、自由得多。這形成了清式紋飾結構的特點,但有些處理不好的紋飾,難免顯得零亂繁瑣,重疊多餘。清後期的一些卷草花卉紋飾結構還顯然受到西洋和中亞藝術的影響。

3、表現手法

清式傢具紋飾圖案的表現手法可謂[錦上添花]。像明式傢具一樣,清式亦講究傢具的材料,但清代工匠似乎更熱衷於人為的[工巧之美],而不重視材料的自然肌理。因此在清代傢具上很少見到那種大片作素,不事雕飾的情形。清代工匠崇尚在一件傢具上同時運用幾種工藝手段,如刻加鑲嵌,彩繪加貼金、包銅或琺琅、絲綉等。材料運用也趨向多樣,常見的有牙、竹、藤、絲、繩等。處理手法的多樣化、豐富化有助於傢具紋飾圖案的藝術表現力和審美效果。然而偏執的追求卻往往導致畫蛇添足之嫌。這種情形在清代傢具的紋飾圖案中不乏實例,它與明式作風是大相徑庭的。

■ 結語

隨著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中國傢具藝術出現了新的風貌。以板式結構、組合形式為主體、多種材料相結合的現代傢具體系已經形成。就加工製作的科學性和實用功能的合理性而言,現代傢具比傳統傢具有著更強的競爭力。特別是現代人體工程學的興起,更促使傢具向方便、舒適方向發展,其實用性能是傳統傢具無法比擬的。但是現代傢具在一味追求機械化生產、強調經濟效益、開掘實用功效的同時,卻忽略了情感的體現和精神的寄寓,使人感到冷漠、機械、單調、缺乏[情]的烘托和[境]的融合。因此現代人提出了[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要求,開始重新審視古代文明和傳統文化,尋找被現代文明失落的人文精神和自然情感。[後現代主義]的興趣正是出於這種目的。面對新的文化現實和審美要求,我們是否應該有所反思?是否應該向自己光輝燦爛的傳統傢具藝術學習、借鏡、汲取些什麼?這也許正是我們研究傳統傢具圖案藝術的價值所在吧。

⑸ 明清傢具對現代傢具設計有什麼影響

明清傢具對現代傢具設計的影響

摘要:中國傢具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是全世界的共同財富。中國古代傢具的設計和製作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尤其是「明清傢具」。明清傢具具有造型大方,線條簡練、流暢的裝飾藝術特點,在實用與審美、生活與藝術的結合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國乃至世界傢具史上的經典之作,對當今的傢具設計乃至其他工藝美術設計都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明清傢具 傳統文化 現代傢具 應用與發展

引言
中國傢具文化與藝術博大精深,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傢具設計藝術以其簡約的線條、古樸的質感、簡潔而精美的木雕裝飾讓人流連忘返。這些藝術在展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對於古典傢具設計的思考。在科技與藝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修養、習慣意識及審美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古代傢具在現代又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的呢?現代傢具設計理念中是否也繼承了中國古代傢具中的某些優點呢?

正文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崇尚過一種閑逸優雅的恬靜生活,這或許是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在強調人與環境的關系時,對大自然抱著一種天人合一、整體平衡的觀念,對所處的自然環境持一種隨遇而安的心態,也抑或是受了數千年傳統文化中的浪漫、高潔等情操的熏陶,因而古人在制陶器、建園林、做傢具、作書畫的同時,其實是追求一種清靜的境界、保持誠朴心態的寫照。

一、對中國古代傢具發展的審視
中國古代傢具是中國優秀的工藝藝術品之一,其發展源遠流長,它既是人們生活的實用品,又是具有欣賞價值的藝術品,其歷史是一部由木材構造的絢麗詩篇,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無論是笨拙神秘的商周傢具、浪漫神奇的矮型傢具(春秋戰國秦漢時期),抑或是婉雅秀逸的漸高傢具(魏晉南北朝時期)、華麗潤妍的高低傢具(隋唐五代時期)、簡潔雋秀的高型傢具(宋元時期),還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傢具、雍容華貴的清式傢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恆魅力吸引著中外萬千人士的鍾愛和追求。
古代傢具有很多種類:椅凳類、床榻類、桌案類、櫥櫃類、屏風類和台架類。無論是哪個朝代的哪種類型的傢具都能完整地表現設計者的思想與氣質,體現時代的特徵與人文氣息,富有特殊的文化內涵。古代傢具發展到明清時期為頂峰時期,當時的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尤其是工商業的萌芽給傢具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加之當時儒家思想的盛行,家的概念尤其重要,家就是當時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徵,這一點也無形中促進了古代傢具事業的發展。
由於受民族特點、風俗習慣、地理氣候、製作技巧等不同環境的影響,中國古代傳統傢具走著與西方傢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一種工藝精湛、不輕易裝飾、耐人尋味的東方傢具體系,在世界傢具發展史上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東方藝術風格特點。中國古代傢具的人文特點也深深地影響著世界傢具及室內裝飾的發展。
1、明清傢具的特點
明代傢具是我國明代匠師們汲取前人的經驗與智慧,並結合時代的特徵加以發明創造出來的,具有鮮明的風格。明代傢具造型大方,線條簡練、流暢,色澤柔潤,紋理美麗,結構科學,同時簡練的雕刻及線腳和金屬配件的使用更使得其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圖中圈椅是明代傢具典型的式樣,圈椅自搭腦處順延而下成扶手,背板成「S」形,飾以小浮雕,椅面之下設壺門券口,這些都是典型的明式特徵,是實用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清代傢具與明代傢具相比在造型藝術及風格上有很大區別,但在造型上沒有過多的考慮與進步,只是加大了傢具的整體尺寸及局部尺寸而已,不過裝飾手法運用得更多了,給人一種豪華艷麗、莊重富貴的感覺。圖中類似「一統碑式」的高背椅,雕刻精細,背板玲瓏清秀,腰束下的花板雕刻細致,是典型的清式風格,可以看出受到了西方風格的影響。
2、明清傢具的突出成就
明代傢具的突出成就體現在傢具的比例尺度與人體各部分關系的協調上,很符合現代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原理,它是一種集藝術性、科學性、實用性於一體的傳統工藝品;而清代傢具為了達到其設計目的,將多種材料以多種形式巧妙地裝飾在傢具上也是一種成功。這種成功留給後人的是一種設計的經驗。

二、現代傢具的發展現狀及設計特點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設計藝術也蓬勃發展起來。包豪斯為現代設計的起源,設計迅速發展也帶動了傢具的發展。傢具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風格時期:哥特式風格時期、洛可可風格時期、巴洛可風格時期和路易十四風格時期,後來隨著「工藝美術運動」的發展,傢具設計在注重裝飾性風格的同時也逐漸傾向於自然主義風格,而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裝飾性越來越被藝術家們遺忘,簡約主義成為現代設計的主題。在講究實用性的同時,傢具設計越來越注重物與人的結合。現代社會由於傳播媒體的發展,人們可以聽到遠涉重洋的聲音,目睹千里之外所發生事件的全過程,所有這些都使得21世紀的人們思想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變得日益忙碌,對時間與距離的觀念所發生的轉變也直接影響了藝術的形式,影響了現代傢具設計。
傢具作為室內陳設的主要設施,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具,同時也是一種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載體,從人類文明發展史來看,明清傢具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人士族文化物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比較突出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人士族文化的特點和內涵。因此,明清傢具無論是在造型上、材料上、裝飾上、工藝上都體現出傳統文人文化的特有的追求:自然而空靈,高雅而委婉,超逸而含蓄的韻味,透射出一股濃郁的書卷氣。每一個民族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它都是世界文化整體的一部分,任何一方的文化都不能主宰另一方的文化,而中國傢具文化是世界文化寶庫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傢具藝術成就對世界傢具藝術產生過重大影響,是珍貴的傢具設計文化資源,西方一些著名的設計師都十分重視對中國傳統傢具文化的研究和借鑒,他們將西方古典主義風格與中國傳統傢具風格相互貫通,設計出既適合東方人口味又能引起西方人興趣的創新傢具。傢具設計是體現物質與精神文化的工業產品,將本土優秀文化中的民族特色納入現代傢具設計中,並吸取現代設計的創作理念,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才能構建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代傢具文化支點。
現代傢具設計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是功能主義特徵。強調功能是設計的中心和目的,而不再以形式為設計的出發點,講究設計的科學性,重視設計實施時的科學性與方便性。第二是形式上提倡非裝飾的簡單幾何造型。受藝術領域中立體主義風格的影響,在現代傢具設計中推廣了六面建築和幕牆架構,提倡標准化原則、中性色彩計劃與反裝飾主義立場。作為現代設計領軍的包豪斯正是教導學生在設計時如何在一定的形狀和輪廓內使一件器具的功用得到最大的發揮,為學校帶來了以幾何線條為基本造型的全新設計風格,目的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來贏得設計式樣和風格的現代感。第三是消費者的大眾化。現代設計的消費者是普通群眾。第四是強調人性化設計。設計出來的成品要符合人的身體結構,符合人機工程學、人體美學原理等。第五是重視設計對象的費用和開支,把經濟問題放到設計中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加以考慮規劃,從而達到實用、經濟的目的。
現代傢具作為人們日常用品,首先必須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通過多種手段達到這一目標,不僅要協調產品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還要妥善的處理好產品本身的結構問題,因為細節處理的好壞關繫到傢具設計品質的優劣。在此基礎上,去關注傢具的審美、造型的寓意等其它要素,力圖達到審美功能與使用功能的和諧統一,這是所有產品設計的最高目標。

三、明清傢具的美學文化價值在現代傢具設計中的應用
裝飾是一種「附屬」,但它往往承載著設計中最「文化」的部分。正因為裝飾的存在才使得設計的歷史沒有隨時間而消失,才使得我們在豪華而豐滿的裝飾中享受著現代文明的燦爛陽光,在班駁而又蒼涼的裝飾中體味著古老文明傾覆的呻吟和痛苦。但是古人留下的文化與藝術難道真的過時了嗎?答案是沒有,現代設計藝術非但沒有拋棄古人的經驗,反而取其精華,巧妙地運用於現代傢具設計上,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現代傢具設計中所體現的明清傢具的美學原理
中國有著豐富的設計美學思想,其中有一種觀點為「致用論」,強調設計事物的實用性。李漁在《閑情偶記》中強調,製作椅子要講究人的舒適程度,他說「置物但取其適用,何必幽妙其說,必制理窮盡而後止哉!」。明代傢具中的每一件傢具製作都十分講究,它要考慮做出來的傢具是否美觀又實用、簡潔又舒服,工匠們在製作傢具時不是簡單地把它當成家居用品來設計,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一件藝術品來雕琢,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其注重傢具尺寸比例與人體各部分關系協調性的設計思想在現代傢具設計中得到了運用,現代傢具設計中強調人性化設計,所設計出來的東西要符合人的身體結構,符合人機工程學,這一人體美學原理就是來源於古代傢具的啟發。
在米蘭國際家居展中展出的提盒設計,想法就來源於明清的家居用品。過去更小一點的盒子是用來盛放食物的,在這個設計中傳統的美學文化理念得到了延展,這個「提盒」傢具有4個小的盒子和2個更大一點的盒子,它一共有3種使用方法:可以兩個人下圍棋或者4人、2人坐下來喝茶。提盒收起來還可以放雜物。
2、現代傢具設計繼承和發展了明清傢具的優點
現代傢具設計在形式上簡化了許多,通過運用簡單的幾何形狀來表現物體,但它的出現也不是憑空出現的,是在古人經驗總結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是取其精華部分、去其外在的形式並運用現代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是古代傢具的現代化演變的成果。
中國傳統傢具中的櫥櫃是靠在牆邊而只有一面可以使用的,但現代西方所設計的新的櫥櫃則可以從四邊打開抽屜,看上去像中國的葯匣子。一些抽屜很長,被分成了3等份,可以從一面拉到另一面,而剩餘的都很短,這個設計的特點就是充分利用了簡單的幾何造型而使空間沒有剩餘,人們可以把自己喜愛的物品放進去,當然必須要記住它們在哪個抽屜里。
3、裝飾手法的更新
裝飾是一種修飾方法,在對物體的美化上,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能看到它的蹤影。傳統的裝飾圖案給了現代設計師們更多的靈感與創造空間,現代傢具的裝飾只是更現代了,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而已,是一種意識上的更新。良好的裝飾是靠精湛的工藝來完成的,而只有最好的工藝才能表現出最好的設計。同時,好的設計又把精美的工藝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審美高度。當然隨著材料技術的不斷更新,裝飾的手法也更加繁多。從中國傳統傢具設計所選用的優質貴重的木料到現代傢具設計所採用的所謂「智能」材料,材料的製造也在不斷的更新和創造,每種不同的材料都能創造出不同的新的裝飾手法,創造新的美學觀點。
4、傳統文化在現代傢具設計中的應用
自人類使用傢具產品伊始,人們的審美情趣就趨向於向兩極伸延:求新,可使人獲得幻想時的亢奮和新奇的刺激。懷舊,可引起人們對流逝年月的追憶,以品咂溫馨的慰藉,所以,傢具設計的許多創作原點,都無不盯准這兩個方面去延伸,而優秀的傢具設計又往往是准確地找到了兩者間的契合點,使得傢具設計既體現現代風格,又不失傳統。
從世界傢具發展狀況來看,現代傢具的設計正朝著技術上先進、生產上可行、經濟上合理、款式上美觀、使用上安全等方向發展。在我國,當今的傢具設計界越來越認同並接受一種新的設計觀念,那就是:設計新傢具就是設計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閑方式、娛樂方式。
(1)「文化混血」詮釋東方神韻
在目前國際傢具簡約流行風中,一股新鮮的潮流——「中國風」興起。米蘭國際傢具展上所體現出來的「中國主義」便是例證。這似乎與世界十大名牌香水中的「畢揚」、「鴉片」、「夏爾美」等以具濃郁、神秘而有誘惑力的東方香味著稱一脈相承。在國際潮流下,國內傢具製造商紛紛推出「文化混血」的新產品。如聯邦集團推出的「簡·日」系列。此系列產品在舶來文化與本土文化之間尋找結合點:產品的線條、結構、用材甚至是工藝都是西式的,但裝飾要素和裝飾節點卻是中式的,產品整體風格在簡約中透露東方情韻。如一組運用了仿中式古門如意門環造型的傢具,用金屬打制的兩片半圓,與木質傢具形成了方圓對比:還有一組傢具沿用了兩端卷沿翹頭的案幾樣式,它脫胎自古建築的翹檐如翼,以及中國書法「一」字口訣的蠶頭燕尾。考究時下流行的這些中西合璧的產品,不難發現創作者正力圖「以現代藝術詮釋東方神韻」。
(2)古典風韻演變流行時尚
就像西式傢具不代表時尚與現代一樣,中式傢具也不代表傳統與陳舊。潮流總是在兩個極端中搖擺不定。而相對比較穩定的家居時尚,已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避免尖銳的沖突,將現代元素與古老元素有機結合起來,既有e時代的智能化和概念設計,又有傳統的沉靜與思考。因為人們最終還是要拋棄狂熱的幻想,嚮往舒適的生活。尤其當人們希望擺脫那旋轉著的世界帶來的不由自主的焦慮和恐懼時,古老的元素總有著神秘的力量,給我們帶來寧靜與平和,有時不得不承認,那種外在的文化力量可以如此強大,深入人心。
(3)從「物質」設計到「精神」設計
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對「傢具的功能不僅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這一理念有更多、更深的理解。現代傢具正朝著實用、多功能、舒適、保健、裝飾等方向發展。現代沙發讓人們欣喜地發現了讓傢具適應人體而不是人體適應傢具的好處。沙發將變得更「體貼」,它將具有按摩等功能,甚至它的形狀也將隨個人的不同而加以改變。傳統的卧床一般都是板板正正的長方形雙人床或單人床,形式上也不外乎是木製、鐵制或鍍銅,配以席夢思床墊。但從近幾年卧房設計來看,卧床的設計改變最大,將出現圓形、心形等形狀,個頭也逐漸增大,床墊漸漸出現由雙人床墊變為兩張單人床墊。電腦的廣泛普及,使家將成為辦公室的延伸。因此,電腦傢具將對傳統的辦公室傢具和家庭傢具形成強烈的沖擊,並使得其他傢具的設計風格徹底改變。在具體設計上將突出現代性、一體性、可移動性。人們追求使用時越方便越自在越好,而不用時,它占據的視覺空間越小越好。因此,任意移動、隨意靈活是現代書房傢具的最大特點。

四、結束語
由於受民族特點、風俗習慣、地理氣候、製作技巧等不同因素的影響,中國古代傢具走了一條與西方傢具迥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一種工藝精湛、不輕易裝飾、耐人尋味的東方風格,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藝術風格,其不僅僅是傢具,更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載體。現代設計師們應進一步挖掘明清傢具的藝術價值及優秀設計理念,在現代設計環境下將其做成一個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品牌,它傳達著中國的文化,體現著民族的精神,是中國的標志。
雖然高度科技化、信息化的現代社會給中國的傢具設計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是新觀念與思維方式的導人為審視中國傳統文化觀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而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也為中國傢具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探尋古代傢具中更深刻的內涵,尋找其更有價值的文化,並將其有機地融入未來的傢具設計中,這是新時代的設計師們邁向成功的不二法門。現代科學已經使我們具備了足夠的手段,使我們能探幽索微,追溯傳統的奧秘,而多元文化又為我們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架設橋梁。我們一定能夠在不遠的未來,構建起中國現代風格的傢具。

參考文獻:
[1]高豐.中國器物藝術論.山西教育出版社.
[2]楊耀.明清傢具研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3]王世襄.明式傢具研究.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4]陳鴻傻.中國工藝美術吏.中南大學出版社.
[5]曹田泉.藝術設計概論.上海人民出版社.
[6]北京設計師.從中國文化找靈感.北京:產品設計.2006,7(8):88—89.

⑹ 介紹一下中國傳統傢具

傳統傢具

我國傢具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有文字可考和有形象可證的就有三千多年。隨著人們起居形式的變化和歷代匠師們的逐步改進,到明代時,已發展為高度科學性、藝術性以及實用性的優秀生活用具。不但為國人所珍愛,在世界傢具體系中也獨樹一幟,享有盛名,被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它象徵一個國家和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成為我國民族文化遺產的一個組成部分。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特點和文化傳統。傳統傢具作為社會物質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人們朝夕相處,伴隨人們同生共存。它不僅僅是提供人們使用的生活必需品,也不只是匠技藝術的記錄和表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傢具的使用功能還體現著濃厚的民族思想觀念、民族道德觀念、民族行為模式等。數千年來,傢具始終和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及人們的風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著極其密切的聯系,並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後人,有的已成為中華民族,特別是漢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風俗習慣而流傳至今。我們今天研究、借鑒、總結前人為我們留下的這份寶貴遺產,目的在於繼承和發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藝術和傳統傢具藝術,總結歷史經驗,為發展社會主義新型傢具服務。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也是我們宣傳祖國歷史文化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題。

⑺ 中式傢具的傳統藝術那些重點是有意義的

中式傢具的傳統藝術,最主要的重點意義是能夠通過它的中式的特徵更好的,把傳統的美感以及價值表現出來。

⑻ 中式古典傢具的特點都有哪些

導語:大家在裝修房間的時候需要許多的裝修材料,同時在每個房間不同的部位裝修的材料使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另外,在裝修房間的時候需要各種各樣的傢具,因為傢具不僅有實用性,而且能提高裝修的美觀性。近年來,中式古典傢具,特別受人們,歡迎大家都不知道中式古典傢具該怎麼選擇?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中式古典傢具的特點,方便大家選擇合適的中式古典傢具!

中式古典傢具是什麼?

中式古典傢具說的是具有收藏價值的舊式傢具,主要時期是明代至清代四五百年間製作的傢具,這個時期是中國傳統傢具製作的頂峰時代。仿明清式傢具也在其中一列。

中式古典傢具主要包括椅凳、桌幾案、床榻、櫃架、門窗、楹聯和其它用途各異的配件等。

中式古典傢具的特點是什麼?

1、中式古典傢具因為出現於我國古典傢具製造的頂峰時期,它的設計很具科學性,比如榫卯結構。這類傢具沒有使用鐵釘這些,受潮濕的影響比較小,即使是跨度比較大的一個介面,使用是也是牙板。牙條加固它的一個牢固性。

2、中式古典傢具在選材上很有講究,主要是充分挖掘木材的一個天然優點,利用這些優點讓木材的紋理色彩得到充分顯現。這樣的一個產品具有很強的天然性。

3、中式古典傢具在設計中是比較嚴謹的,這和我們古代黃渡專制的一個國情是向吻合的,工匠們在設計製作時不能出一分差錯,個人小命的保護是很小心翼翼的。這些嚴格的比例關系是中式古典傢具的一個基礎。

4、在裝飾上面,中式古典家重視一個整體美感,它不會過分宣揚某一部分的高超,宣揚某一部分是裝飾,在理念上面比較注重錦上添花,就工藝上面就有鑲、嵌、雕、鏤、描等技藝。

結束語: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中式古典傢具的類型特點,相信大家看了以後應該對中式古典家庭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家在選擇中式古典傢具的時候可以根據他的特點來選擇一些相匹配的裝飾物品。另外再選擇中式古典傢具的時候可以在一些大品牌中選擇,因為大停牌的充實古典傢具不僅質量好,而且售後服務做的特別完善。希望小編的建議能夠幫助大家選擇到合適的中式古典傢具。

⑼ 傢具的藝術文化~~~~~~~~~~

傢具與人們的生活起居密切相關,由於人的需要,誕生了傢具:傢具與人們的社會活動密切相關,為了迎合社會的需要,發展了傢具。傢具緊密伴隨人們從擺脫蠻荒走向文明的漫長歷史進程。
中國是世界上文化傳統最悠久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傳統傢具以其獨特的民族風格、鮮明的時代特徵、豐富的文化內涵、精良的製作工藝、高超的藝術成就,成為我國燦爛輝煌的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華民族值得驕傲並珍視的文化遺產之一。
探討研究中國傳統傢具的發展過程和藝術成就,有助於傳承,也有助於探索當代藝術傢具產業的發展方向。
中國的傳統傢具隨著各個朝代的演變、更替而發展,在每個特定環境里形成不同的使用功能,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其中與民族特性、社會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審美情趣等因素的關系尤為密切。透過人類社會文明發展史來考察,當人們席地而坐時,床與榻是最主要的傢具,既是卧具又是坐具,陸續配以屏、幾、案等傢具,這一格局從商、周到漢、魏各時期,沒有太多變化,後期雖有凳、桌出現,但不是主流。從南北朝時期起,垂足座開始流行,專用坐具相繼出現,但一直到唐代仍然是兩種休憩形式並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習慣。這時期的傢具已無實物可考,但可從那時期的繪畫等載體上有個大致了解。當時的傢具簡單朴實,以實用功能為主,基本不加裝飾。不過唐代至五代卻是個例外,由於受西域文化的影響和相對繁榮的社會環境以及追求豪華奢侈的生活時尚,陡然出現大面積裝飾的傢具,且傢具的造型和紋飾也呈現明顯的西化傾向。到了宋代時,高座傢具已相當普遍,垂足座已成為固定的姿勢。伴隨著城鎮世俗生活的繁榮,高檔宅院、園林大量興建,打造傢具以布置房間成為必然,這給傢具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宋代以及稍後的遼、金歷時300餘年,傢具發展出現了一個高潮時期,傢具行業體系已經建立和完善,傢具品種豐富,式樣美觀,用途區分逐漸細化。宋代傢具在總體風格上呈現出挺拔、秀麗的特點,裝飾上追求樸素、雅緻,不做大面積的雕鏤裝飾,只做局部點綴以突出其畫龍點睛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從魏晉六朝至宋遼金元千餘年間,中國發生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融合,元代立國時間比較短,統治者雖非漢人,但在政治、經濟體制上沿襲宋制,傢具方面亦秉承宋制,工藝技術和造型設計上都沒有大的改變。明代社會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明前期和中期傢具製造業空前繁榮,大致上可歸於三方面原因:一是城市鄉鎮的商品經濟普遍發達起來,社會對時尚的追求也直接刺激了傢具的供需數量,使工匠們有了發揮才藝的空間,競相製造出在堅固程度和美觀實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傢具;二是隨著海禁的開放,優質木材大量湧入沿海地區,促成了蘇作傢具和廣作傢具的造型藝術高峰;三是明代社會文人士大夫階層在藝術審美上摒棄繁復、奢華,崇尚簡約、精緻、靈動,書畫、建築、雕刻等都以「簡」為美。文人的這種藝術品位很自然地影響到了傢具製作的風格,以簡潔流暢的結構線條為特徵的傢具成為明式傢具的標志。中國紅木傢具的高峰自明朝一直延續至清代初期。這種傢具產生於明代,時代特色鮮明,具有經久耐用的實用性和雋永高遠的審美趣味,呈現一種出類拔萃的藝術風貌,成為中國傳統傢具發展史中一顆藝術明珠。如果說明代和清初是傢具製造藝術價值的高峰,那麼清代的乾隆後期則是傢具工藝技術價值的高峰。滿、漢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統治者對待兩種文化在融合沖突時厚此薄彼的僵硬態度,導致人們對未來文化發展方向的茫然而不知所措,形成這個時期片面追求華麗的裝飾和精細的雕琢,以多求勝。物極必反,過多的奢華達到極至的現象下,已無更多具有藝術含量的標新立異。宮廷傢具如此,民間傢具亦多以仿宮廷風格為主,亦步亦趨,毫無創新可言。
中國的傳統傢具之所以被世界稱之為「東方瑰寶」,因其有三個特點:
一、文化的從一性——中國歷來是個多民族社會,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其中漢文化以無可比擬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積淀占據了主導地位。即使發生過多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融合,即使到了清代強力推行「滿漢文化」,漢文化的主導作用也未被動搖。在漢文化的強勢作用下,中國的傳統傢具始終以漢文化為主線,貫穿於誕生、發展直至輝煌頂峰的整個過程。

二、樣式的民族性——中國的傳統傢具式樣繁多、種類各異,但自脫離單純實用功能、引入文化因素起,就表現出與眾不同的鮮明特色,不論出自哪個朝代或地域,不論出自皇宮或民間,也不論是它的整體或局部,無不強烈地表達出獨特的中國元素,附麗於紅木傢具的這種中國元素,顯示出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傢具迥然有別的特色。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紅木傢具鮮明的民族特性,顯得獨樹一幟,在世界傢具藝術寶庫中具有獨特的價值。
三、風格的相對穩定性——每個朝代有不同的社會文化,不同地區存在著地域文化差異,這並不影響傳統傢具風格一貫的穩定性。傳統傢具在每一個歷史時期內,在每一個特定地域內,總是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別具特色的式樣風格,以至於多少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能夠憑借傳統傢具穩定的式樣風格和形式推測產生這種樣式風格的文化背景,大致推斷它(們)產生於某個年代、某個地區或使用環境。
傢具與社會及社會主體是緊密相連的,我們可以從中解讀社會狀況、社會文化對傳統傢具的重大影響,不僅僅各歷史時期的傢具演變符合這個規律,對近期紅木傢具行業的種種現狀,也可借用這個規律加以分析和研究。例如,透過簡潔、流暢、典雅的明式傢具造型,我們彷彿看到當時的文化人對傢具製作過程精益求精、吹毛求疵、斤斤計較的較真場面和同行之間、工匠之間互不服輸的激烈競爭;也可通過繁瑣、寬大、不惜工本的清式宮廷傢具,揣測到統治者們窮奢極侈、講究排場,炫耀皇家氣派的心態,以及匠人們無所適從的無奈茫然。再例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國人看到了自己與外面世界的巨大差距,「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美好願望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使很多人產生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態,政治運動所造成的文化斷層導致從業者普遍的文化藝術修養方面的欠缺帶來的影響,以及市場秩序跟不上經濟結構改革大潮的商業環境等等因素,在蓬勃興起的紅木傢具市場中盡顯無遺。紅木傢具市場抄襲、高仿之風勁吹,千套一面,千家一款。本行的創造力一夜之間彷彿喪失殆盡。
當社會需求發生變化,社會主體對傢具文化有了追求,便會有優秀的從業者們脫穎而出,潛下心來,悉心研究傢具文化,一批批具有時代氣息、貼合時代文化的傢具精品也就應運而生了。
綜上所述,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傳統是我們的根基,不可割斷,但繼承的目的是為了創新,而不是為了復古。每當拿著筆畫設計稿,每當手握珍貴的紅木原材料開始製作時,冥冥之中,會感到無數古代能工巧匠用期待的目光在望著我們,彷彿在說:「我們已經盡力了,現在看你的了。」頓時,一種沉甸甸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⑽ 考察古典傢具目的是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15

閱讀全文

與傳統傢具為什麼值得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在北京國家電網管理層工作怎麼樣 瀏覽:681
瑞安傢具店 瀏覽:324
廣州物聯智能家居 瀏覽:255
120平方要多少桶防水漆 瀏覽:726
錨桿防水卷材多少錢一噸 瀏覽:470
自己買家電清洗機自己做選什麼牌的 瀏覽:289
消防水帶為什麼會滲水 瀏覽:735
北京蘇寧維修空調的電話是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308
選中式傢具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598
電腦維修視頻硬碟 瀏覽:718
經適房保修期從什麼時候開始 瀏覽:513
生活中哪些家電有電磁輻射 瀏覽:137
雅馬哈400維修視頻教程 瀏覽:232
武漢科龍空調售後維修中心 瀏覽:917
滑雪要多少防水的褲子 瀏覽:335
家用電器招商方案結束語 瀏覽:150
維修電工應聘注意什麼 瀏覽:915
管道漏水防水用什麼方法 瀏覽:492
淮南哪裡有維修美的洗衣機 瀏覽:973
澳柯瑪呼市維修工的電話 瀏覽: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