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視機上面掛什麼畫比較好
復電視機上面可以制掛如下圖畫比較好:
1、掛與此同時房間裝飾裝修風格相同或相近的畫,會顯得家更和諧、溫暖、大氣上檔次。如:掛一些與房間裝修風格相近的山水畫。
2、掛一自己喜愛的畫,畢竟家是自己要經常居住的,要一回到家中就覺得家是溫馨的。如:掛一些與個人喜好相關的畫,如喜好花草可掛梅蘭竹菊題材的畫,如喜好書法可掛一些出名書法家的書法畫,例如家和萬事興等字畫。
3、總之不管掛什麼畫都要讓家顯得溫馨和諧、大氣舒心。且要考慮好畫與電視上面空間的比例,否則會影響家裝的效果。
『貳』 「歲寒三友」指的是什麼
歲寒三友由象徵常青不老的松、象徵君子之道的竹、象徵冰清玉潔的梅三種植物組成。
因為這三種植物的生命力特別頑強,盡管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會凋謝,並且能很好的生長,在大雪中綻放,體現出它們不畏嚴寒的品格,因此被稱為「歲寒三友」。
松樹多數屬於常綠喬木的植物,外形高大,松樹四季常青,就算在冬季的嚴雪之下也仍然姿態挺拔、鬱郁蔥蔥、精神抖擻,經常代表著堅強不的意義,松樹的品格是中國人最崇拜的,也是許多人需要學習的。松樹的品種很多,很多人會種植小松樹在家裡的庭院之中,用來觀賞。
梅花在中國南方有大面積的栽培,梅花的價值極高,不僅可以觀賞,它的果實還可以食用。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梅花通常是在很冷的冬天綻放,因此,梅花象徵著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還有許多國畫家經常在繪畫梅花時,會突出地表現在積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樹之上,那綻放出的朵朵鮮花。
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在以前竹子是重要的物質材料,蓋房子或者做傢具都是以竹子為主。除此之外,主席新長出的竹筍還是席上的美味佳餚,它可以做成笙簫琴笛,發出絲竹之樂的「清音」,竹子一生只開一次花,有著清新之美,但是沒有名花的嬌貴,無論是在哪裡,都可以很好的生存,也是備受大家喜愛的一種植物。
『叄』 青花瓷在瓷中的地位
【瓷器】青花瓷器
青花瓷器,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瓷器胎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具體請參看「青花瓷器」詞條。
【歌曲】青花瓷
☆歌詞解釋
填詞人方文山對歌詞的解釋
首先跟親愛的網友們分享此次填寫傑倫新專輯里這首「青花瓷」的創作過程。前一陣子我認識了幾個鑒賞古董藝術的朋友,在與他們時而青銅、時而宋瓷、時而明清傢具等橫跨千年談古論今的聊天中,觸發我想用那些傳世的中華藝術品來當歌名的動機。當時第一個想到的是青銅器,原本是要以殷商時期開始鑄造的青銅器來做為歌名,以青銅的厚實來象徵愛情的堅真;以千年斑駁的銅銹來比喻世事的滄桑;以器皿上難解的銘文來闡述誓言的神秘。但剛開始落筆時卻發現傑倫這首「青花瓷」的曲調溫柔委婉、淡雅脫俗,以至於我腦海中浮現的全是煙雨江南的畫面。又因當時的青銅器也同時製作成殺敵的兵器,這顯得「青銅器」這三個字太過厚重笨拙,充滿廝殺的硝煙味,於是尚在構思中的歌詞尚未落筆便已放棄。
後來我再選定宋朝時曾盛極一時的汝窯瓷,主要是因為它的珍稀度。因為戰亂的關系,與釉料配方與燒制過程的窯變等因素,全世界現傳世的汝窯珍品竟只有70餘件,堪稱國之重寶,彌足珍貴。但問題又來了,因為純正上品的汝窯,只有一種顏色,就是「天青色」,完全沒有任何花俏的紋飾,而且造型簡單素雅,在我看來猶如現今極簡主義大師的作品,雖有一種樸素的內涵,與經久耐看的質感,但總覺得不足以形容詭譎多變,愛恨兼具的愛情。雖然最後還是沒有用汝窯當歌詞名,但我在收集寫作資料的過程中,卻因為一句「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的詞句,觸發我靈感而寫下副歌的第一句「天青色等煙雨」。此話據傳語出宋徽宗,因當時的汝窯專供宋皇室使用,而窯官將汝窯瓷燒制完成後,請示宋徽宗為其色定名時,徽宗御批:「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此後,天青色即為汝窯瓷欽定的顏色名。(此句另有一說為五代後周柴世宗所說)但後來我還是放棄用汝窯當歌名,除了因為它的特性不適用於纏綿悱惻的愛情外,汝窯的名字也稍嫌不夠凄美。幾經轉折,最終歌名才確定用初燒於唐代至今已綿延一千多年為中國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外銷藝術品—「青花瓷」。當初當我確定了「天青色等煙雨」的歌詞後,沒多久就又順手寫下副歌第二句「而我在等你」,於是副歌第一行的關鍵詞即孕育而生:「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因我歌詞里所描述的天青色,是無法自己出現的,它必須耐心的等待一場不知何時會降臨的雨,才能夠在積雲散去的朗朗晴空以天青的顏色出現。因為雨過天晴後才會出現天青色,先降雨才能有天青,但我倒過來說,想看到天青色唯有先等待下雨。還有,之所以用「煙雨」,而不用「下雨」,則純粹是因為煙雨的意境比較美。而我用「天青色等煙雨」此句來對仗較為白話的一句「而我在等你」,一連用了二個「等」字,是為來強調愛情里最無力的無奈就是「等待」。換個散文式的說法就是:「那天氣的變幻莫測,那裡是我們平凡人所能掌握的呢?想看到純凈被雨洗滌過的天青色,就只能耐心的等待驟雨自然的停,就如同我也只能被動而安靜的等待著不知何時才會出現的你。」這首青花瓷里還出現「芭蕉」這個歌詞里較不常出現的植物,實在是因為個人對「芭蕉」這款植物的莫名喜愛,情有獨鍾。就像椰子樹會讓人聯想南台灣,棕櫚樹等同於熱情的海灘,仙人掌的場景則理所當然在沙漠一樣,不知怎地,對於「芭蕉」我就自然而然的會聯想起宋詞中煙雨江南里的蘇州林園。如李煜的長相思里就有「…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棵,夜長人奈何。」其實你只要仔細觀察宋詞里常出現的植物,「芭蕉」出現的頻率還頗高。另外日本著名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也是取芭蕉為自己的別名,這又讓芭蕉這植樹增添些文人氣質。
還有順帶一提的是「惹」這個字在歌詞中的用法,是我從六祖慧能那句著名的謁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中,得到的體會。因為「何處惹塵埃」其實也可寫成「何處「沾」塵埃」,或「何處「染」塵埃」,但因為沾與染的語意都沒有「惹」來的強烈,沾與染只是一種與他物接觸的用詞,但「惹」字卻有不請自來的招惹之意,主動性很強,比較具侵略與戲劇性。也因此,我用「門環惹銅綠」,而不用「門環染銅綠」;還有另一句歌詞我也是用「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也不用「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遇見」你」是同樣的道理。其實在「南拳媽媽」的《花戀蝶》中我就已經用了「惹」這個字,在第一段歌詞里「幽幽歲月、浮生來回、屏風惹夕陽斜..」,我用「屏風「惹」夕陽斜」來表示夕陽西下時因屏風的阻擋斜射進屋內的光線,而不用「屏風「遮」夕陽斜」。
最後,關於「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的詞意,在此容我再累字贅語的解釋一下;一場大雨後滿園的翠綠,空氣里充滿濕潤的水氣,芭蕉葉上滾動著晶瑩的雨滴,此時此景,最是詩意;還有那歷經風霜風吹雨打後,依舊鑲嵌在門板上只是多了些銹蝕斑駁的銅環,最富古意。我先用「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這段文言詞句以景入情,然後再承接較為白話的下一段「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以為對仗。因為芭蕉與門環都是靜態的實物,只能被動的等驟雨,等歲月侵蝕後慢慢氧化的銅綠;但人稱代名詞的「我」卻跟芭蕉與門環不一樣,因為「我」是可以自由移動的,於是我偶然間經過江南小鎮邂逅「惹了」你,並不是被動的等你了,而是主動的去認識你。所以雖然同樣都是用動詞的「惹」,但其主動與被動性卻迥然不同,而且在這段詞里我一連用了三個「惹」字,字義相同,用法卻不同,饒富趣味。總之這首歌寫的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歌曲評論
從《東風破》里的「一盞離愁孤單佇立在窗口」到《發如雪》中的「你發如雪凄美了離別」再到《千里之外》里的黯然神傷「我送你離開,千里之外,你無聲黑白」,離恨是歌者永恆的主題。《青花瓷》給我們帶來的驚喜,在於這種離愁別緒被描寫得更加婉轉細膩,隱藏得愈加含蓄而韻味別生,彷彿青橄欖在口,可以慢慢回味。
論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煙雨朦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雲萌動之間依稀可見伊人白衣素袂裙帶紛飛;
論詞句,《青花瓷》卻是一幅筆端蘊秀臨窗寫就的素心箋,走筆曲折只因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論曲調,《青花瓷》彷彿微風中靜靜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澗,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環多有不盡之意;
這三者疊加至一處,《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顧自美麗」的青瓷極品,洗盡鉛華,古樸典雅,清新流暢。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國風分外動人。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漢隸」等系列詞彙描摹了傳世青花瓷的風采,周傑倫的唱腔柔情而古樸,略帶江南戲曲的雛形,絕妙填詞配復古音樂,構成了一闋R&;B佳作。
在《青花瓷》里我聽到了《東風破》里舊地重遊物是人非般淡淡的哀愁,聽到了《發如雪》里前塵後世輪回不息般輕輕的喟嘆,也聽到了《千里之外》天各一方生死難忘的一生等待,甚至聽到了《愛在西元前》里風化千年而精魂不死的愛的誓言……心中五味陳雜,漫天的思念翻滾如潮,而耳旁卻依然只是輕輕淡淡的吟唱而已,雲淡風清。
《青花瓷》里最感人的一個字,我以為是這個「等」字。
一個「等」字,唱盡多少無奈和惋嘆。這一等,是無望的等,是來生的等,是明知不可等的等,可是曲中卻只用淡淡的語調唱來,再平常不過,彷彿只是每天等待日出那般簡單;等待的時候,可以看書寫字,可以吟詩作畫,可以賞花彈琴,只是時時不曾忘記等待的人。痛苦嗎?不,《青花瓷》里唱得如此悠然,原來滿腹的離愁別恨也可以慢慢洗淡。求不得、愛別離又怎麼樣呢?眾生皆苦,等待也是一種美麗的心情,不如就當此生的相遇,只是為了來生的重逢埋下伏筆,這樣想來,不禁釋然。就算不能再相遇,也應當感恩曾經那驚鴻一瞥的際遇。誰能憑愛意將富士山私有?青花瓷,也是一樣。
至少,我們能夠隔著千里山水遙遙眺望江南的裊裊炊煙,隔著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憶中那一抹淡淡的背影,正如隔著重重歷史靜靜觀賞傳世青花瓷不變的美麗。
芭蕉簾外雨聲急,匆匆而過的是時間;
青花瓷里容顏舊,老去的只是我自己,而你的美麗,永遠定格在永不褪色的青花瓷里,可以欣賞,可以玩味,也可以守望。
☆另種解釋
第一段其實已經清晰地說明了歌詞所描述的對象,「我」一邊為素胚上色,一邊思念一個曾經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麗的江南女子。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畫不下去,縱是丹青聖手,瓶上的牡丹終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憂傷。從文筆和選用的意象來看,開首直敘,並不詞藻華麗,但是已然奠定全篇清韻雅緻的基調。值得一提的是「去到」是典型的台灣的說法,改成「去了」更符合內地的語言習慣。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全文的點睛之語,優雅而深情。有人誤認為「天正在等煙雨」等說法,是因為對青花瓷還缺少一定的了解。「天青過雨」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極少,也是最美麗的顏色。這種釉色必須在煙雨天才能燒出來,(以現代科學的眼光看,其實主要是濕度)所以說,煙雨天時出現天青色的決定性條件之一。「天青色等煙雨」不但詩話了語言,而且串聯「而我在等你」彰顯出伊人於「我」而言多麼的可貴。再加上動人優美的旋律,令人如聞天籟。「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畫面感極強,一石三鳥,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見景色,更以景襯情,唯美的場景給思緒抹上了淡淡的傷感。「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依然秉承一邊勾勒青花一邊展開思緒,而伏筆一詞其實對以後的結局作了暗示。「我」是否與曾經邂逅的女子緣悋一面呢。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
同樣的旋律再次吟詠,一個「暈」堪稱絕妙,什麼是暈?我舉個例子,當你把一滴墨汁滴入一碗清水,看他緩緩擴散,這就是暈。人說:「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朦朧的月光下,結局竟真的被打開了?朝思暮想的伊人看到了么?「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本句是一個標準的倒裝,是的,看到了,如真似幻,似乎一切都融入了江南的美景里,似乎是個喜劇結局。然而筆者更傾向於認為這是「我」久念成痴,眼前出現了幻覺,朦朧月光消逝,不過更相思。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
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
極細膩猶如綉花針落地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在潑墨山水畫里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倒敘手法,交待和伊人匆匆相見,匆匆話別的來龍去脈,依然是一邊勾勒一邊追憶。不得不說方文山有著天生的對文字的敏感,連續三個惹字用得極妙,雖然「簾外芭蕉惹驟雨」活剝自前人詩句。順便說說,這種方式也叫做「無理而妙」,最早來自元曲,顯然驟雨不是芭蕉惹來的,這樣說沒有道理,但是味道就出來了。
☆中英文歌詞對照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Dark to thin immerges the blue and white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Peony profiles on that reflect your dressing by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 Understanding your secrect over perfume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What makes me lay the brush down I sigh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In glaze covering hides the charm of paints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While your smile blossoms like breeze
你的美一縷飄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Regretting to leave it gone till the untouchable space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Skyblue needs the rain as I need you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Mist rises I find miles away distant to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Only have to devote in artical carving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Am I drunk in the first meeting with the love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Skyblue needs the rain as I need you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Drawing down the moonlight it reveals the move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 Lonely but pride the porcelain shines as the love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 Fish carving down a moment, vivid, how's that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 Signature there I cann't get rid of the missing thought
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 Your legendary has being passed down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極細膩猶如綉花針落地 In my eyes still it's so visible, obvious hits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The shower meets my outdoor trees and patina fills the old days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Aged waiting in the north town tells out my stay
在潑墨山水畫里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Splashing of ink is my last choice to conceal the replay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Skyblue needs the rain as I need you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Mist rises I find miles away distant to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Only have to devote in artical carving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Am I drunk in the first meeting with the love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Skyblue needs the rain as I need you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Drawing down the moonlight it reveals the move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 Lonely but pride the porcelain shines as the love
周傑倫在春節晚會上唱這首歌。
青花瓷--英文歌詞"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Words by Vincent Fang
Music by Jay Chou
Sung by Jay Chou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 Blue strokes tailing off
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 Peony lying against the vase, like only you.
冉冉檀香透過窗心事我瞭然 Fragrance of sandalwood seep through window, recalling a story untold.
宣紙上走筆至此擱一半 Idle is the brush on the paper, the painting is only half-done.
釉色渲染仕女圖韻味被私藏 The portrait of the maiden is glazed, and its charm lingers.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Your shining smile is like a bud in bloom.
你的美一縷飄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All is gone on the wind to a place I cannot reach.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Waiting for you, like the most beautiful porcelain colour expecting rain.
炊煙裊裊升起隔江千萬里 Smoke dances towards the sky, across the distant river.
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 The calligraphy records a Han style.
就當我為遇見你伏筆 With a hint of a classic smile, let it serve to foreshadow an encounter still unknown.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Waiting for you, like the most beautiful porcelain colour expecting rain.
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 Moon in the water disturbed by a ripple, suggest a possible ending.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 Your eyes glitter with a smile, like the narcissist porcelain of ages past.
色白花青的錦鯉躍然於碗底 Blue carp stands out vividly against the white
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 Of you the Song-style signature is a reminder.
你隱藏在窯燒里千年的秘密 The secret sealed for generation in the kiln,
極細膩猶如綉花針落地 is more delicate than a fallen needle.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 Mischievous plantain invites a shower and the cunning patina creeps over the knocker
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惹了你 Dropping in on the town by the river, I catch sight of innocent you.
在潑墨山水畫里你從墨色深處被隱去 You are fading now, in the heavy ink of a landscape painting.
『肆』 楷桌子的讀音
楷 [kǎi]
法式,模範:~模。~范。~則。~式。
漢字的一種書體:~書。正~。小~。~體。
楷 [jiē]
落葉喬木,木材可制器具,種子可榨油,樹皮和葉子可制栲膠。亦稱「黃連木」。
相關組詞
楷模 楷書 楷體 大楷 小楷 行楷 寸楷 工楷 正楷 強楷 楷素 細楷妙楷 師楷
拓展資料
古漢語含義
漢字歷代演變—楷書
楷 kǎi
①<名>法式;典範。《禮記·儒行》:「今世行之,後世以為~。」
②<名>楷書,漢字字體。曾鞏《尚書省郎官石記序》:「布此序獨~字,精勁嚴重,出於自然,如動容周旋中禮,非強無者。」
③<名>簡單外形製品的工具,與模或范配合使用,楷決定了製品的表面質量,范決定了外形尺寸和形狀。
楷 jiē
①<名>楷樹,也叫黃連木。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蜀中有木類柞……蜀人呼為~木。」
②<形>剛直。劉劭《人物誌·體別》:「強~堅勁,用在楨干,失在專固。」
常用片語
楷模 kǎi mó
[model;exemple;pattern] 值得學習的人或事物;榜樣、模範。
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後漢書.盧植傳》
楷書 kǎi shū
[regular script] 漢字字體的一種,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的。
『伍』 什麼是歲寒三友
歲寒三友:指松樹、竹子和梅花。
中國傳統寓意指松、竹、梅經冬不衰,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松竹梅傲骨迎風,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徵常青不老的松、象徵君子之道的竹、象徵冰清玉潔的梅三種植物組成,因其寒冬臘月仍能常青。
(5)逸秀傢具怎麼樣擴展閱讀:
1、梅的象徵意義
「四君子」之一的梅花,較耐寒,花開特別早,在早春即可怒放,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人們畫梅,主要是表現它那種不畏嚴寒、經霜傲雪的獨特個性。
詠物詩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來詠一種事物的,而對梅花完成"百詠"的詩人最多。梅花最令詩人傾倒的氣質,是一種寂寞中的自足,一種"凌寒獨自開"的孤傲。
它不屑與凡桃俗李在春光中爭艷,而是在天寒地凍、萬木不禁寒風時,獨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開出繁花滿樹,幽幽冷香,隨風襲人。
2、竹的象徵意義
竹子的象徵意義是頑強的生命力。竹子的空心象徵著人們的胸懷像山谷一樣深廣。竹子的韌性象徵著人們的性格要柔中帶剛。竹節象徵著做人要生而有節,更有高風亮節的意思。
竹子的挺拔象徵著人們的形象剛正不阿、清秀俊逸。竹子更是君子的象徵,從古自今,有無數文人雅士都對竹子充滿了贊美。在很多國畫中都可以看到竹子和梅花或者喜鵲搭配在一起,這有家庭幸福美滿的寓意。
3、松的象徵意義
松是常綠喬木植物,喜溫、抗寒,廣泛分布於我國華北的南部及華東地區,常被用於園林作觀賞的樹種。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松樹懷就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因為它頑強,所以常用來象徵堅強不屈的品格。
『陸』 中國名勝古跡的資料
中國名勝古跡的資料有:
1、松江方塔:
文廟,位於上海市黃浦區,即清代「上海縣學文廟」,位於上海老城廂,今黃浦區文廟路215號,是上海城區唯一祭祀孔子的廟宇。上海文廟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元朝至元三十一年,此後幾經遷移,至清咸豐五年重建於今址。
『柒』 正大門前有一堆竹子,風水學上竹子對門好不好..
好的。
竹子秀逸有神韻,密而不遮,疏朗得當,在風水中,竹子的最好的風水植物。在家中四周種植竹子,會給人清幽秀麗的感覺,並且竹子能給人帶來豐富的生活資源,寓意是非常吉利的。
竹子不同,風水寓意也不同。黃竹象徵這財源廣進,錢財無憂,是生活富足安康的寓意。佛肚竹象徵大肚能容天下不平之事、玉韻竹象徵金玉滿堂、小葉龍竹象徵事業龍騰虎躍、觀音竹象徵福祿安康。竹樹,因為竹樹青蔥脫俗,它是平安的象徵,故俗語有「竹報平安」之說,有「生旺」之效。
但竹子不可以多種,因為竹子太多圍繞在家內外,遮擋住陽光,家中的陰氣就回很重。湘妃竹是瀟湘二妃眼淚化成的竹子,是陰生植物,象徵這幽怨和悲哀,在家中庭院不要種植湘妃竹。
『捌』 古愛琴海建築的特點
沒有找到「古愛琴海建築的特點」,名字過於專業化了
不過我相信下面的文章會對你有用
(1)希臘(西方)建築的語言
在埃及的北部,與它隔地中海相望的,就是希臘。那裡的氣候也像埃及一樣少
雨,但天色更藍,空氣更明凈。與埃及的遍地荒沙不同,希臘是個丘陵之國,碧藍
的愛琴海把這個半島環抱;尼羅河給埃及人帶來了永恆的滋養,希臘雖然風光秀麗,
卻滿布著貧瘠的土地。據說古希臘人的生活很簡單:一顆橄欖,一個洋蔥,一個沙
田魚頭,就能度日,全部的衣著只有一雙涼鞋,一件單袖短褂,一件像牧羊人穿的
寬大長袍。住的是狹小的屋子,蓋得馬虎,很不牢固,竊賊可以穿牆而進,屋子的
主要用途是睡覺,一張床,二三個美麗的水壺,就是主要傢具。公民沒有多大生活
上的需要,平時都在露天生活。希臘人的思維方式也與埃及人不同,前面提到過的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埃及的漫遊中曾詢問尼羅河泛濫的原因,但沒有一個
埃及人能夠回答。對於這個與他們關系如此密切的問題,埃及的祭司和世人都不曾
考慮過,當然也沒有做過任何假設,希臘人對這一現象卻已經想出三種解釋,希羅
多德加入討論時,又提出了第四種。
希臘並不是埃及那樣的統一、專制、沉溺在宗教觀念中的國家,它是獨一無二
的城邦制集合體,幾百個城邦散布在巴爾干半島的最南端、愛琴海群島以及小亞細
亞沿岸狹窄的邊緣地帶。一個普通的城邦不過是一個城鎮,帶上一片海灘或者幾所
農庄,在城中的制高點——衛城上可以望見鄰邦的衛城或山脈。希臘最大的城邦之
一雅典,在它的全盛期也只不過擁有三十幾萬人口,其他的希臘城邦人口很少有超
過5萬的。這些城邦都極力保持獨立,各自發展自己的個性。
這並不意味著希臘是一盤散沙,將它們維系在一起的是共同的傳統、語言、文
字和英雄史詩。在著名的泛希臘(希臘及其殖民地)聖地如奧林匹亞,每當祭神節
日時,來自希臘各城邦的人們就會聚在一起,舉行體育、詩歌和音樂競賽,這樣的
活動,自從公元前776年以來,一直定期舉行了一千多年。但是在更多的場合,各城
邦的關系卻總是處於緊張狀態。統一,是希臘人不願意思考的問題,就像埃及人從
不思考尼羅河定期泛濫之因。希臘人心目中的城邦只包括一座神廟相擁的衛城,埋
著創始英雄的遺骨,供著本族的神像,還有一個廣場,一個劇場,一個練身場,幾
千個樸素、健美、勇敢、自由的公民。希臘的城邦是微型的國家,那裡沒有專制的
國王,也沒有擁有特權的官吏貴族階層,每個公民都有參與管理國家的權利,正是
這種理想化的社會環境,塑造了具有全面才能和自由思想的健全人性,就像後來法
國批評家丹納所贊嘆的:希臘人「利用制度求自身的和諧與全面的發展;他同時是
詩人、哲學家、批評家、行政官、祭司、法官、公民、運動家,鍛煉四肢,聰明,
趣味,集一二十種才能於一身,而不使一種才能妨礙另外一種;成為士兵而不變做
機器,成為舞蹈家歌唱家而不成為舞台上的跑龍套,成為思想家和文人而不變做圖
書館和書齋中的學究,決定國家大事而不授權給代表,為神明舉行賽會而不受教條
束縛,不向一種超人的無窮人威力低頭,不為了一個渺茫而無所不在的神靈沉思默
想。彷彿他們對於人與人生刻劃了一個感覺得到的分明的輪廓,把其餘的觀點都拋
棄了,心裡想:『這才是真實的人,一個有思想,有意志,又活潑又敏感的身體;
這才是真正的人生,在呱呱而啼的童年與寂靜的墳墓之間的六七十年壽命,我們要
使這個身體盡量的矯捷、強壯、健全、美麗,要在一切堅強的行動中發展這個頭腦、
這個意志,要用精細的感官,敏捷的才智,豪邁活躍的心靈所能創造和體會的一切
的美,點綴人生』」。
不是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和無數崇高藝術遺址的埃及,也不是強大的西亞古國,
而恰恰是貧困而幼小的希臘城邦,開創了世界古典建築的時代,它被贊頌為「盡善
盡美」的典範,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的營造,也沒有享受過如此多的贊譽。雅
典衛城雄踞於希臘最大的城邦雅典城中的高崗之上,中間是帕台農神廟,那是在西
方建築藝術中享有最高贊譽的聖殿,左邊緊挨著它的,是伊瑞克提翁神廟,帕台農
神廟嫵媚多姿的伴侶。
希臘建築的美並不像古埃及建築那麼顯露、張揚,具有威懾力,相反,它是內
涵的、靜穆的和親切的。要覺察到希臘建築的美,就必須具備鑒賞力,要獲得這種
鑒賞力,我們就必須先對構成希臘建築的基本「語言」,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我們知道,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格律的形式制約規范作用十分重要,若是沒有
韻、平反和對仗的嚴格要求,那麼像唐詩那樣輝煌燦爛的成就就是不可想像的。格
律是對詩人創作激情的限制,但是唐代的大詩人杜甫、李白正是在這種限制中游刃
有餘,詩情勃發,創作了他們的不朽之作。古希臘的柱式也是一種「格律」,它是
規范和制約每個城邦的公共建築的准則,它保證了希臘城邦公共建築的基本水準和
統一風格,就如同一個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只要按照格律的要求嚴格行事,最
終會寫出一首「合格」的詩。同時,作為基本的「語言」,柱式也為創新預留了充
分的空間。
古希臘最重要的公共建築形式是神廟,它被人們非常實際地看作是神的住所,
當節日到來,人們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的時候,神廟就是環繞遊行的中心,所以希
臘人重視神廟的外部造型,神廟的內部並不十分寬闊。典型的希臘神廟結構是立在
階座上的長方型平面,四周圍以成排的高大石柱,柱子承擔了石樑和屋頂的重量,
由於神廟的用途和人們審美趣味的不同,梁和柱的比例關系有著很大的差異。到了
公元前6世紀,它們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組合關系已經相當穩定,有了成套的做法,
這套做法以後被古羅馬人稱為「柱式」。古希臘共有三種樣式,非常幸運的是在兩
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時期,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為我們講述了有關希臘柱式的傳
說。多立克柱式、愛奧尼柱式、科斯林柱式就不一一細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