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明代傢具極其興起的原因
1、園林建築的興起。自五代兩宋發展到明代已經極為興盛,傢具作為園林建築的室內陳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2、木材豐富。自鄭和下西洋以後,與東南亞交往更加密切,熱帶形成的花梨木、紅木、紫檀木等材料,得到了較為充裕的供應,為明式傢具的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3、木工具的發展。木工具的種類增多,質量較高,使精細的傢具加工製作成為可能。其藝術特色可概括為:簡、厚、精、雅,令人耐看,不落俗套,具有很高的藝術格調。
4、明代是自漢唐以來,我國傢具歷史上的又一個興盛期。隨著當時經濟的繁榮,城市的園林和住宅建設也興旺起來,貴族、富商們新建成的府第,需要裝備大量的傢具,這就形成了對於傢具的大量需求。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熱衷於傢具工藝的研究和傢具審美的探求,他們的參與對於明代傢具風格的成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鄭和下西洋,從盛產高級木材的南洋諸國,運回了大量的花梨、紫檀等高檔木料,這也為明代傢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造型非常簡潔明快,工藝製作和使用功能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這一時期的傢具,品種、式樣極為豐富,成套傢具的概念已經形成。布置方法通常是對稱式,如一桌兩椅或四凳一組等等,在製作中大量使用質地堅硬、耐強度高的珍貴木材。傢具製作的榫卯結構極為精密,構件斷面小輪廓非常簡練,裝飾線腳做工細致,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形成了明代傢具朴實高雅、秀麗端莊、韻味濃郁、剛柔相濟的獨特風格。
『貳』 為什麼明代傢具是我國古典傢具的高峰時期
明式硬木傢具是從明晚期後才開始廣泛出現的,當時的官場黑暗、黨爭激烈,仕途艱險。很多文人士大夫開始寄情山水,廣築私家園林,親自參與傢具設計製作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很自然的將傳統儒學禪理以及文學的內涵以及書法丹青的形式美感帶入傢具設計之中,因此鑄就了明式傢具的藝術水平和審美格調。另外,經過了宋代傢具的完善,明代經濟高度繁榮,在北京、蘇州、廣州等地形成一定規模的傢具製作中心,各種傢具製作技術得到廣泛的交流與發展,而海路交通的通暢,使得很多珍貴的紅木運進來了,木料的珍貴使製作者在使用時格外用心,另外,當時出現了像刨子之類的新型製作工具,使紅木傢具的深加工成為可能。眾多因素的疊加,造就了明代傢具高度的藝術成就。
『叄』 明式傢具有什麼特點
明式傢具著重在「式」。無論後代傢具在材料和生產時間有什麼變化,只要具有明代傢具的風格,都叫做明式傢具。明式傢具具有濃厚的明式風格,朴實高雅、秀麗端莊、韻味濃郁、剛柔相濟,造型優美簡練那麼明式傢具的特點都有什麼,今天土巴兔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
明式傢具的特點
1、選材上,多用硬木,紋理優美
明式傢具之所以能在海內外亨有美譽,其大量選用質地堅硬、色澤幽雅、肌理華美的珍貴木材是一個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明式傢具所選用的黃花梨、紫檀、雞翅木、櫸木等木材,其木質自身就有著優美的色澤和肌理,黃花梨溫潤,紫檀靜穆,烏木深沉等。這些木材經磨光打蠟,充分展示了木材本色的自然美,加之銅飾件等的襯托,更顯得精美絕侖,富有藝術感染力。
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鸂鶒木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
2、造型上,以線為主,洗練大方
在所有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中,幾乎都採用「線」的形式來表現。明式傢具通過框架結構,以線為主要造型語言,來塑造各種形體特徵的。明式傢具在造型中多採用曲線與直線的對比與變化,集中了直線與曲線的優點,柔中帶剛,虛中見實。明式傢具的線型還借鑒青銅器、古玉器、陶瓷、建築、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中線型的運用,深得剛柔相濟、流暢舒展之妙。
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他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
3、裝飾上,繁簡相宜,手法靈活
明式傢具在注重結構、功能、造型、材料的諸多前提下,講究適宜的裝飾,採用雕刻、鑲嵌、髹飾等多種用法,或結構裝飾、或細部刻劃,使結構與裝飾、裝飾與傢具整體渾然融合,適宜的裝飾,既為傢具增飾添華,又與傢具整體的簡潔形成對比。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
4、結構上,嚴謹科學,榫卯合理
明式傢具多種多樣的構件,在結構中的作用均十分明確,根據受力情況和形式效果,在用料、做工上無不做到精益求精,在比例和關繫上正確和諧。即使一些看起來只起裝飾作用的構件,也多是結構構件的加工變化,在傢具形體中顯得自然、緊湊。
5.結構嚴謹、作工精細
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
6.造型比例嚴謹,注重功能性
在造型特徵上明代的傢具設計講求嚴密的比例關系和適宜的尺度,在此基礎上與使用功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力求達到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在造型中運用曲線,無論是大麴率的著力構件還是小曲率的裝飾線腳、花紋、牙板,大多簡潔挺勁,賀潤流暢,而無矯飾。
明式傢具的分類
明式傢具分五類:第一類為床榻寶座;第二類為椅、凳、墩;第三類為桌、案、幾;第四類為櫥、櫃、格、箱;第五類為屏風及其它傢具。
第一類,床、榻、寶座,為卧具和起居用具,明代此類傢具主要有架子床、羅漢床、榻和床式大椅。
第二類,椅、凳、墩等坐具,明代的坐具主要有交椅、圈椅、四齣頭官帽椅、南官帽椅、靠背椅、杌椅、坐墩。
第三類,桌、案、幾等承具,明代的桌分束腰桌和無束腰桌;案有長方案和條案之分,案面兩端有翹頭案和平頭案之分;幾有香幾和炕幾之分。
第四類,櫥、櫃、格、箱等存貯具,櫥一屜稱為悶戶櫥、兩屜稱聯二櫥、三屜稱聯三櫥、四屜稱聯四櫥;櫃分圓角櫃和方角櫃;箱有長方和正方形之分。
第五類,屏風及其它傢具,屏風有插屏和圍屏;其它傢具有鏡台和衣架。
以上就是土巴兔小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明式傢具的特點的主要內容,更多有關明式傢具的資訊文章,請繼續關注土巴兔裝修網。
『肆』 中國明清傢具有什麼特點
一、明代傢具特點:
1、精, 即選材精良,製作精湛。明式傢具的用料多採用紫檀、黃花梨、鐵梨木等質地堅硬、紋理細密、色澤深沉的名貴木材。鑒定和辨別是否是明代 傢具,用料的審鑒是至關重要的。
2、巧,即製作精巧,設計巧妙。明代傢具的造型結構,十分重視與廳堂建築相配套,傢具本身的整體配置也主次井然,陳列在廳堂里有裝飾環境、填補空間的巧妙作用。
3、簡,即是造型簡練,線條流暢。明式傢具的造型雖式樣紛呈,常有變化,但有一個基點,即是簡練。幾根線條和組合造型,給人以靜而美,簡而穩,疏朗而空靈的藝術效果。
4、雅,即是風格清新,素雅端莊。雅,是一種文化,一種美的境界。明代文士崇尚「雅」,官宦富賈也附庸「雅」,工匠們也迎合文人們的雅趣,所以形成了明式傢具「雅」的品性。雅在傢具上的體現,即是造型上的簡練,裝飾上的樸素,色澤上的清新自然,而無矯揉造作之弊。
二、清代傢具特點:
1、前清時期,造型上不似中期那麼渾厚、凝重,裝飾上不似中期那麼繁縟富麗,用材也不似中期那麼寬綽,這時期還是處於對前代的繼承期。
2、造型上渾厚、莊重。
突出為用料寬綽,尺寸加大,體態豐碩。清代的太師椅最能體現清式風格特點,它座面加大,後背飽滿,腿子粗壯。整體造型像寶座一樣的雄偉、莊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傢具,也可看出這些特點。
3、裝飾上求多、求滿、富貴、華麗。
多種材料並用,多種工藝結合。雕、嵌、描金兼取並用,常見通體裝飾,達到空前的富麗和輝煌。
『伍』 明式傢具為什麼這么流行
對古董啊傢具啊不是太了解。但是聽說明清傢具的材質用的好,比如紅木、黃花梨、紫檀等。尤其是以黃花梨居多。木製細膩,防蟲蛀,而且還散發出淡淡的香味。再加上明清時的傢具製造工藝達到了巔峰。所以名氣就很大。還有就是明清傢具數量也比較多,精品更是很多,流傳下來的也多。聽說過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陸』 明式傢具的主要特點
明代時期傢具的特色可用三大點來概括:
1、普遍採用較硬質的樹種製作各式硬木傢具。
2、不加油漆罩染,充分體現木材原有的紋理和色澤。
3、採用木構架的結構,很注意傢具的造型。
明式傢具講究選料,多用紅木、紫檀、花梨、雞翅木、鐵梨等硬木,有的傢具也採用楠木、榆木、樟木及其它硬雜木,其中黃花梨木效果最好。
硬木是比較珍貴的木材,其木質堅硬而有彈性,本身的色澤紋理、美觀,所以明式傢具很少用油漆,只擦上透明的蠟,就可顯示出木材本身的質感和自然美。
(6)明代傢具為什麼這么好擴展閱讀:
明式傢具的實用性美學,通過率真的性情將文人與工匠聯結起來。明代的文人深受心學影響,心學強調對自身性情的尊重。尤其到了泰州學派的王艮,把王陽明「致良知」以「心」為核心,轉變為以「身」為中心,強調「安身」「尊身」「保身」「愛身」和「敬身」。
對「身」的關注最後就落實在主張「百姓日用即是道」,把人的肉身存在與聖人之道相提並論。李贄更進步一把人的慾望與世俗生活提高到倫理的高度,認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
對日常生活的尊重,使得文人能夠張揚性情。這與工匠們來自民間的淳樸自然結合起來,使得明式傢具有著一種率真的情調。表現在形式上就是少用雕飾,多用基本線條,以呈現器具本身的材料美感與質感。
『柒』 為什麼說明代傢具是華夏瑰寶
為什麼說明帶傢具是華夏寶庫?因為中國傢具到了明代已經已經到巔峰,現在無法超越。
『捌』 什麼是明式傢具 明式傢具的優點
看到明式傢具,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是不是明代傢具?我們都會將明式傢具誤以為明代傢具,其實,這兩者是有很明顯的差異的,根本不是同一個概念,明式傢具有著自己的風格和特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是明清傢具?
一、明式傢具—什麼是明式傢具
明式傢具是獨具特色的漢族傳統傢具。指自明代中葉以來,能工巧匠用紫檀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製作的硬木傢具。雖然明式硬木傢具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生產,但以蘇州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漢族能工巧匠製作的傢具最得大家認可。因此,人們公認蘇式傢具是明式傢具的正宗,也稱它為「蘇州明式傢具」,簡稱「蘇式」。
造型優美,選材考究,製作精細是明式傢具的三大特點。中國傢具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到明代開始形成獨特格式,因而被後人稱為明式傢具。明式傢具是漢族傢具文化風格的代表,裝飾精微,雕飾精美,散發出漢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氣質、神韻。
二、明清傢具的優點
1.功能合理
一件傢具的製造,首先要滿足人們生活中某種使用要求,適應使用要求確定結構,在此基礎上考慮盡量完美的造型式樣。使用功能是每一件傢具設計製作的基本控制因素。當然一件成熟的傢具,可能由於高超的設計和精到的製作,功能和形式達到完美的諧和,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被當作一件工藝品或文物而收藏,而鑒賞。但是最完美的傢具畢竟首先是生活實用器物而不是純工藝品,也就是說功能實用性是一切傢具的基本屬性,當然也應當是明式傢具的基本屬性。因此今天研究它們的時候,也應當以此作為評價其優劣的基本尺度。否則,離開了這一尺度,把它們作為單純的藝術品進行品評,可能流於空泛而令人不得要領。
2.注重人體尺度
明式傢具品類齊全,數量繁多,其中有粗細之分、文野之別。但是作為一個時代的傢具來加以考察,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非常注意使用功能。通過對傳世的大量實物的測量,可以看到,各種明式傢具的尺寸,用今天的設計眼光來看,不少也是很科學的。一些關鍵部位的尺寸,是根據人體尺度,經過認真推敲,仔細確定的。當人們使用這些傢具時,能感到舒適、愜意。明式傢具的這一突出成就,是我國傢具設計製作上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
3.造型優美
傢具作為社會物質文化的一部分,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經濟、文化綜合發民展的產物,反映著歷史特點與文化傳統。傢具的造型問題更是如此。
一件優秀的傢具之所以能被人們喜愛和欣賞,是由於它適用、結實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最恰當的形式,也就是說,是由於適用、經濟、美觀三者的統一。因此,我們在探討明式傢具造型問題時,不想孤立地就形式談形式,或賦與某件傢具以某種抽象的品評。外觀是內在目的的反映。我們希望把傢具的造型與功能尺寸、結構構造結合起來研討。
明式傢具的優美造型,表現為:美好的比例,變化中求統一,曲線富於彈性,雕飾繁簡相宜,金屬飾件的功能與裝飾效果的一致,髹飾的民族特色等。
『玖』 明代傢具的地位及特色
明代傢具是我國傢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現在國際社會上承認並追求的中國古典傢具,主要是指這一時期的作品。但也有一些業內人士在談到明代傢具時,往往與清代傢具並稱為「明清傢具」,這是不妥切的。因為這兩個時期的傢具,工藝、造塑、裝飾等藝術風格及歷史價值都是兩個概念。風格,直接孕育了明代傢具。那麼明代傢具的主要特徵何在呢?一般不使用動物膠,而且其光潔度非常高。這樣的傢具結構,如果沒有相當的先進工具是辦不到的。明代傢具是在宋元傢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宋代傢具重比例、結構嚴謹、線條優美的首先是製作工具先進。…中國傳統傢具從明代至清前期發展到了頂峰,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而且在世界傢具史上獨樹一幟,自成體系,具有顯赫的地位。這個時期的傢具,採用了性質堅硬的硬木材料,在製作上榨卯嚴密精巧,造型上簡練典雅,風格獨特。由於這一時期的傢具具有共同的時代風貌與特色,而且製作年代以明朝為主,因而被稱為「明式傢具」明朝中期以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市民文化與市民審美意識逐漸生長,新的文化思想與審美趣味開始為文人所接受.在繪畫方面出現了抒發個性又富於獨創精神的文人畫諸家諸派。當時的蘇州因為遠離帝京…明代古典傢具風格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是我們欣賞傢具、鑒定傢具時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細細分析有以下四點:1.造型簡練、以線為主嚴格的比例關系是傢具造型的基礎。我們看以上圖中的明代傢具,其局部與局部的比例、裝飾與整體形態的比例,都極為勻稱而協調。如椅子、桌子等傢具,其上部與下部,其腿子、棖子、靠背、搭腦之間,他們的高低、長短、粗細、寬窄,都令人感到無可挑剔地勻稱、協調。並且與功能要求極相符合,沒有多餘的累贅,整體感覺就是線的組合。其各個部件的線條,均呈挺拔秀麗之勢。剛柔相濟線條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現出簡練、質朴、典雅、大方之美。2. 結構嚴謹、作工精細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極富有科學性。不用釘子少用膠,不受自然條件的潮濕或乾燥的影響,製作上採用攢邊等作法。在跨度較大的局部之間,鑲以牙板、牙條、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棖、羅鍋棖、卡子花等等,既美觀,又加強了牢固性。明代傢具的結構設計,是科學和藝術的極好結合。時至今日,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傢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見明代傢具的卯榫結構,有很高的科學性。3.裝飾適度、繁簡相宜明代傢具的裝飾手法,可以說是多種多樣的,雕、鏤、嵌、描,都為所用。裝飾用材也很廣泛,琺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樣樣不拒。但是,決不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據整體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裝飾。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積的透雕或鑲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雖然已經施以裝飾,但是整體看,仍不失樸素與清秀的本色;可謂適宜得體、錦上添花。4.木材堅硬、紋理優美從以上圖片中,可以明顯看出,明代傢具的木材紋理,自然優美,呈現出羽毛獸面等膝隴形象,令人有不盡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紋理優勢,發揮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這是明代硬木傢具的又一突出特點。明代硬木傢具用材,多數為黃花梨、紫檀、鸂鶒木等。這些高級硬木,都具有色調和紋理的自然美。工匠們在製作時,除了精工細作而外,同時不加漆飾,不作大面積裝飾,充分發揮、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調、紋理的特長,形成為自己特有的審美趣味,形成為自己的獨特風格。這是明代傢具的又一特點。明代傢具的風格特點,概括起來,可用造型簡練、結構嚴謹、裝飾適度、紋理優美四句話予以總結。以上四句話,也可說四個特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了明代傢具的風格特徵。當我們看一件傢具,判斷其是否是明代傢具時,首先要抓住其整體感覺,然後逐項分析。只看一點是不夠的,只具備一個特點也是不準確的。這四個特點互相聯系,互為表裡,可以說缺一不可。如果一件傢具,具備前面三個特點,而不具備第四點,即可肯定他說,它不是明代傢具。後世模仿上述四個特點制的傢具,稱為明式傢具。明代傢具種類:燈掛椅:因其造型好似南方掛在灶壁上用以承托油燈燈盞的竹製燈掛而得名。燈掛椅是明代最為普及的椅子樣式。也可以說是自五代和宋以來的普及樣式。明代燈掛椅的基本特點是:圓腿居多,搭腦向兩側挑出,整體簡潔,只作局部裝飾。有的在背板上嵌一小塊玉,或嵌石、嵌木,或者雕一簡練的圖案。座面下大都用牙條或券口、圈口予以裝飾。四邊的棖子,有單棖、有 雙棖、有的用「步步高」式(即是前棖低,兩側棖次之,後棖最高。)而在落地棖(也叫踏腳棖)下,一般都用牙條。兩後退有側腳和收分。整體 感覺是挺拔向上,簡潔清秀,這是明代傢具造型的特點。所以,燈掛椅的造型,可以說是明代傢具的代表作。燈掛椅的木質,民間多用據木和榆木,高級傢具多用黃花梨、紫檀、雞翅木等。四齣頭官帽椅:基本特點是搭腦和扶手的兩端,都要出頭。這種搭腦出頭的樣式,好似明代官員所帶的有帽翅的官帽,即由此而得名。四齣頭官帽椅的扶手、聯幫棍(扶手與座面之間的豎棖,也叫鐮把棍,因其形如鐮刀之柄) 、鵝脖(扶手前端與座面之間的豎棖,即前腿的上半截),這些棖子的線形變化豐富多樣。橫豎支架的交角處,也用牙子裝飾。這些是四齣頭 官帽椅的主要特徵。官帽椅:也叫南式官帽椅,它的主要特徵是搭腦和扶手都不出頭。余者與四齣頭官帽 椅是一樣的。圈椅:自五代《宮中圖》和宋人畫《會昌九老圖》以後,見者不多,到了明代圈椅始又興起。圈椅,俗稱羅圈椅,就是言其後背搭腦與扶手,是由一條流暢的曲線組成。這條曲線圓滑、流暢似羅圈,它的椅背搭腦,與元代的圈交椅很相似,一條曲線順勢滑至前方,形成兩只扶手。扶手兩端或出頭向外翻卷,或者不出頭、直接與鵝脖 相接而下,成為一個整體。玫瑰椅:名稱來歷,不得而知。明代傢具中,流傳下來的玫瑰椅事物,為數不少。可見玫瑰椅在明代,是很受歡迎的流行式樣。玫瑰椅的基本造型是:椅背較低、背高度與扶手高度,相差無幾。扶手、靠背與腿子,圓棍形居多。靠背無側腳,直立於座面。玫瑰椅的座部以上部分,獨自特色,以秀美著稱。靠背上,大都有裝飾,或用券口牙子,或用雕花板。在座面之上,大都設橫棖,橫棖中間或取矮老支撐、或取卡子花支撐、起到打破低矮靠背的沉悶感。明代玫瑰椅,多為圓腿。方腿 圓的玫瑰椅,多為清代作品。交椅:是馬扎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帶靠背的馬扎。在宋代和元代,有直背交椅,也有圈背交椅。可是到了明代,直背交椅就比較少見,只留下圈背的一種了。所以也就將圈背的交椅,直接呼為交椅了。交椅的椅圈,由三節或五節榫接而成。整個椅圈也是一條流暢自如的曲線。座面有皮製與繩編之分,背板有光潔與雕嵌之別。靠背之下,依然是八根棍交結而成。可以折疊,便於交遊或野外露天使用。古時行軍、作戰,或郊遊,多攜交椅。見於畫作和文字記載是很多的。因為可以折疊,必有許多交叉的關節,凡是交關之處,多用金屬件。不僅堅固,更增光彩。有的在背板兩側、扶手、或腿子上,施以牙子裝飾方凳:凳子的祖先,原是指上床用的登具,相當於腳踏,後來才被用來作為坐具。最早見的凳子形象,是漢代墓室壁畫上的腰鼓形圓凳,和北魏敦煌壁畫上的方凳。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到了明代,凳子式樣已經很多,造型也更優美了。明代凳子分方凳、圓凳兩大類。造型方面,主要有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無束腰的都是直腿,有束腰的方腿為多,而且多用曲腿或三彎腿。腿下端,多作內翻、外翻等處理。有的地區把方凳和圓凳,統稱為;有的地區則統稱為。不論有多少叫法,他們的基本特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指沒有靠背的坐具。按現代的習慣,還是稱凳子為好。條凳:是長條形座面的凳子,四腿向外撇成八字形,俗稱「四腿八七」。這種條凳為普通式樣。與條凳類似的還有春凳、板凳等。春凳的典型作法是:使用硬雜木本色或刷色罩油,四邊加牙子、吊頭,座面是落堂式,有硬木或藤心等不同處理。板凳也是條形座面,只是比較簡單、質朴。一般只是用硬板座面,雜木製作的粗用凳子。坐墩:明代坐墩以圓形為多,又多在座面之下,底座之上的兩端,雕一道弦紋,在弦紋餓中間,又雕出一排鼓釘。既簡單、又有古雅之趣。因此,坐墩也被稱作鼓墩。坐墩的造型,有開光和不開光之區分。開光就是在鼓身雕出不同形狀的亮洞。座面的式樣有海棠、梅花、瓜形、橢圓形等等不同形狀。木製坐墩多用紫檀、花梨、紅木等貴重木材。也有仿藤、仿竹節的木製坐墩。冬天上面覆蓋皮、毛織物,夏屬就用藤面。墩,是一種精巧的、富於裝飾性的傢具,所以貴族和士大夫家中,不可缺少坐墩。月牙桌:就是半圓桌,取圓桌的一半。月牙桌有直腿、三彎腿、螞炸腿等不同形式。腿下有馬蹄足或帶有托泥,桌面之下,有的有束腰,有的無束腰。炕桌:此是配合人們坐在炕上使用的矮桌,所以也可以叫矮桌。炕桌是北方特有的傢具,因為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北方形成了屋廣炕大,多在炕上活動的生活習俗。無論是吃飯、喝茶、讀書、寫字、甚至冬日待客等,都在炕上。一年裡,在炕上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較多,所以北方興用炕桌。炕桌還有體積小、重量輕、易於搬動的優點,用時擺上,不用時可撤下來立於不礙事的角落。在夏季,還可以移到室外。炕桌的用途很廣,是北方家庭必備的傢具。明代炕桌,是矮桌的輝煌時代,造型更加美觀,式樣更加豐富,用材和作工也更加講究。成為明代傢具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品種。平頭案:其特徵就是案面平直,兩端無飾。平頭案的式樣也是豐富多彩的。在卯榫結構、裝飾,以及局部處理上,可說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翹頭案:其主要特徵就是案面兩端向上翹起,明代稱為"飛角"。翹頭案多用擋板加以美化。架幾案:其造型特徵是:兩端為兩只幾子,架起案面。其特點是兩頭幾子與案面,不是一體,而是分體的傢具,裝配靈活、搬運方便。歷來受文人的寵愛。圓角櫃:其特徵是都用圓料,四立柱與腿子連成一氣,是一塊木料製成。更主要的是它沒有合頁,其門與櫃子的結合,是門軸插入的作法。圓角櫃有明顯的側腳。櫃頂也有噴出的櫃沿。方角櫃:其特徵是櫃體的各面都是垂直的,沒有側腳。櫃頂也沒有噴出的櫃沿。而門扇與立柱之間是銅合頁。悶戶櫥:它是桌案與櫃櫥的結合體。陳放、儲存兩種功能兼而有之羅漢床:是一種三面設圍子的床,又稱作彌勒榻。大概是因為僧人常用,或者是因為在崇尚佛教的時期,世人與僧人談經論道時常坐此床而得名。架子床 :其三面設圍,四角又設立柱、床頂有床蓋,形成一個四面搭架子、中間為獨立空間的大床。因為床上有架子,所以叫架子床。江南民間至今仍喜用架子床。面盆架:面盆架有高低之分,高面盆架多為六腿、整體結構。兩條後腿高長,上部搭腦兩端出頭,上挑,中有花牌。搭腦之下常有掛牙護持。低面盆架,一般都取樸素無飾的式樣。有三腿、四腿、六腿等不同式樣。結構上有整體和折疊兩種。隨著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傢具成了流通的商品,許多文人雅士參與了室內設計和傢具造成型研究。這些都促成了明代傢具的大發展。明代傢具在繼承宋代傢具傳統的基礎上,發揚光大,推陳出新,不僅種類齊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實大方,製作嚴謹准確,結構合理規范,逐漸形成穩定,鮮明的明代傢具風格,把中國古代傢具推向頂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