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明朝家居派別

明朝家居派別

發布時間:2021-02-04 04:47:00

『壹』 明朝派系斗爭是如何殺人不見血的

各種斗爭,觀點斗爭,政策斗爭,禮儀斗爭,後宮斗爭,這些是大面上的
小面上的,你遲到了上書罵你斗,你沒穿對衣服向禮部報告,你出門邁錯腳了大喝一聲讓禮儀官罰你
反正這些小事扯來扯去,最後要麼扯到皇上,要麼扯到內閣,總之最要緊的是扯到敏感位置,然後當權者或是主觀從你沒穿鞋沒穿褲子口臭放屁,想到你和我政見不合人事沖突權利針對,亦或是被人利用弱點,妥了,辦你!
最後定得罪:你口臭!或者碰上沒譜的不要臉的,比如徐有貞,會說:你未來可能口臭!辦你!
有權的地方就有斗爭,但明面上的,大到貪污腐敗,小到衣著規范,都是假的!
只有權利斗爭,才是真的!

『貳』 明朝時期的餐桌禮儀制度

在中國古代,在飯、菜的食用上都有嚴格的規定,通過飲食禮儀體現等級區別。禮產生於飲食,同時又嚴格約束飲食活動。不僅講求飲食規格,而且連菜餚的擺投也有規則,《禮記.曲禮》說:"凡進食之禮,左餚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膾炙處外,疏醬處內,蔥片處右,酒漿處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就是說,凡是陳設便餐,帶骨的菜餚放在左邊,切的純肉放在右邊。乾的食品菜餚靠著人的左手方,羹湯放在靠右手方。細切的和燒烤的肉類放遠些,醋和醬類放在近處。蒸蔥等伴料放在旁邊,酒漿等飲料和羹湯放在同一方向。如果要分陳干肉、牛脯等物,則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禮記.少儀》中也有詳細記載。上菜時,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於左手上;上魚餚時,如果是燒魚,以魚尾向著賓客;冬天魚肚向著賓客的右方,夏大魚脊向賓客的右方。在用飯過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縟禮。
《禮記.曲禮》載:"共食不飽,共飯不擇手,毋搏飯,毋放飯,毋流歌,毋吒食,毋嚙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捉羹,毋刺齒。客絮羹,主人辭不能烹。客歉醢,主人辭以簍。濡肉齒決,於內不齒決。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撤飯齊以授相者,主興辭於客,然後客坐。"就是說,大家共同吃飯時,不可只顧自己吃飽。如果和別人一起吃飯,就要檢查手的清潔。不要用手搓飯團,把多餘的飯放進鍋中,喝得滿嘴淋漓,不要吃得噴噴作聲,啃骨頭,也不要把咬過的魚肉又放回盤碗里,把肉骨頭扔給狗。不要專據食物,也不要簸揚著熱飯,吃黍蒸的飯用手而不用箸,不可以大口囫圇的喝湯,也不要當著主人的面調和菜湯。不要當眾剔牙齒,也不要喝瞻漬的肉醬。如果有客人在調和菜湯,主人就要道歉,說是烹調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醬類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說是備辦的食物不夠。濕軟的肉可以用牙齒咬斷,於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個要撮作一把來嚼。吃飯完畢,客人應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行瞻債物的碟子交給旁邊伺侯的主人,主人跟著起身,請客人不要勞動,然後,客人再坐下。

『叄』 明代繪畫有那幾個派系

在中國繪畫史來上,明代畫源風迭變,畫派繁興。在繪畫的門類、題材方面,傳統的人物畫、山水畫、花島畫盛行,文人墨戲畫的梅、蘭、竹及雜畫等也相當發達。在藝術流派方面,涌現出眾多以地區為中心、或以風格相區別的繪畫派系。在師承方面,主要有師承南宋院體風格的宮廷繪畫和浙派,以及發展文人畫傳統的吳門派和松江派、蘇松派等兩大派系。在畫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寫意花鳥勃興,成就顯著,人物畫也出現了變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獨特的新面貌。另外,民間繪畫,尤其是版畫,至明末呈現繁盛局面。

『肆』 明朝四家的繪畫流派與風格是什麼

指中國畫史上來沈周、文徵明、唐自寅、仇英四位明代畫家。他們都在江蘇蘇州從事繪畫活動。因蘇州古為吳地,故又稱、沈、文、唐、仇為\「吳門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徵明都擅長畫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畫的傳統;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長,他們南宋院體為法;仇英以人工筆人物、青綠山水見稱。四人各有所長,先後齊名。但除沈周、文徵明有師承關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內格。因此\「吳門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四位不同風格的大家,兩並非一個畫派之稱。

『伍』 怎麼修改明朝派系

派系由國內政策(就是十幾年調一次的那個)和領導人特性決定,具體在派系菜單里可內以看到。大容明因為其強烈的初始政策,所以必然會有一個漫長的文官時期。
領導人的三個特性,內政對應文官,外交對應宦官,軍師對應儒教,特性值的一半就是對相應派系的影響力。所以現在的主流控制方法是:採用行政10級的貴族共和制,通過8年一次的更換領導人來調整。

『陸』 明清文學流派有哪些

台閣體:明前期。楊士奇、楊溥、楊榮。成員主要以身居高位的台閣大臣,作品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為主,極度無聊。

茶陵派:明前期。李東陽。以杜甫詩風來匡正台閣體的無聊詩風,但其本身也是台閣體的餘波。可視作台閣體與前七子之間的過渡風格。

前七子:明中期。李夢陽、何景明、康海、邊貢、王廷相、王九思,徐楨卿。主張文統,反對宋代以來的文學和理學。口號是"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表面上是復古,但實際上是反對道統文學,不能簡單地以復古的保守主義來評價他們。缺點是創作上成績不夠,與其文學主張不相襯。

後七子:明中期。李攀龍、王世貞、謝臻、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綸。基本主張與前七子相似,但內部風格並不統一。領袖李攀龍以文壇領袖自封,目中無人,作詩多取前人詩句稍加改動。成就最高者為王世貞。

公安派:明中後期。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反對復古模仿,亦反對道統。主張以性情為詩文,清新自然的風格。但公安派的追隨者因為文才不足,往往使作品流於粗糙、直白。

竟陵派:明後期。鍾惺、譚元春。用古人的詞采來匡正公安派末流的粗糙與直白。但他們撿人牙慧,幽深孤峭,反而幫了公安派的倒忙。

清初之遺民詩與入仕詩以是作家政治身份為標准劃分的團體,在風格和追求上並沒有真正的統一點。這里跳過。

神韻說:清前期。王士禎。主張發揮詩歌的娛樂抒情作用,拒絕政治等現實因素的干擾。

格調說:清中期。沈德潛。主張用唐詩的格調來表現封建正統詩教觀。

肌理說:清中期。翁方綱。學宋詩之以學問為詩的風格。但學的是宋詩晦澀的一面,搬弄典故。有古董店之譏。

性靈說:清中期。袁枚、鄭板橋、趙翼。與公安派這主張基本相通,認為除性靈外無詩。

『柒』 紅木傢具三大流派中的蘇作傢具是怎樣的

蘇作也稱蘇式,形成較早,在明式傢具中,蘇式傢具占很大比重。蘇式傢具是宋回代傢具藝術的答代表,隨著明朝首都北遷,它影響了京作傢具。
我國在明代時,尚無流派可言。當時的傢具製作,主要集中在以江蘇省為中心的長江下游一帶。隨著時間的推移,江蘇省的蘇州、揚州和松江一帶的傢具製作名望越來越高,人們以「蘇式」的稱謂。所謂「蘇式」,就是在明代出現的,是明式傢具的發源地,所以也可以說是「明式」。換句話說,名揚中外的明式傢具,即以蘇式傢具為主。

『捌』 明朝理學家都有誰具體介紹

曹端(1376年-1434年),字正夫,澠池人。

祖籍山西曲沃縣閻村。五歲見《河圖》、《洛書》,能畫地詢問父親[1]。長大後讀周敦頤《太極圖說》,嘆道:「道字是矣!」18歲中秀才,永樂六年(1408年)河南鄉試,舉人第二名。任山西霍州、蒲州學正二十餘年,學者稱「月川先生」。曹端稱周敦頤為理學宗源,「周子《太極圖說》為宋理之宗」「手太極圖而口其說以示二程」;又認為陸九淵所謂「又加無極二字,是頭上安頭」說,是「不知周子理不離陰陽,不雜乎陰陽之旨」。著《太極圖說述解》一卷、《通書述解》二卷、《西銘述解》一卷。《明史·儒林傳》稱「論者推為明初理學之冠」。

孫奇逢(1585年—1675年),字啟泰,號鍾元。直隸保定府容城縣(今屬河北省)人。明末清初理學大家。

原籍明直隸保定府容城縣(今屬河北省),後遷居河南衛輝府輝縣。萬曆舉人,與東林黨人來往密切。明亡,清廷屢召不仕,人稱孫征君。與李顒、黃宗羲齊名,合稱明末清初三大儒。有《讀易大旨》五卷、《理學宗傳》、《聖學錄》等著,晚年講學於輝縣夏峰村,世稱夏峰先生。錢鍾書認為,「方苞寫孫奇逢傳,人家看了不滿意,認為孫奇逢的為人,有三個特點:一是他的講學宗旨比較突出,主張身體力行;二是他的義俠之跡,在明末亂世,他能夠率領幾百家據守險要,保全鄉里;三是他的門牆廣大,教育了很多人才。」

鄭可學(?~1212年),字子上,號持齋,莆田(今屬福建)人。

受學於朱熹,朱熹在漳州當知縣時,延聘他當西塾師,曾刪定《大學》一書,朱熹說:「此書惟子上可訛之。」寧宗嘉定四年(1211年)特奏名,授忠州文學參軍。嘉定五年(1212年),赴衡州司戶參軍任上,卒於途中。著有《春秋博議》、《三朝北盟舉要》、《師說》等。

鄒元標(1551年-1624年),字爾瞻,號南皋。江西吉水縣縣城小東門鄒家人,明代東林黨首領之一,與趙南星、顧憲成號為「三君」。

鄒元標幼有神童之稱,九歲通《五經》,萬曆三年(1575年)在都勻衛所(後改名南臬書院)講學。萬曆五年(1577年)中進士,入刑部觀察政務,與伍惟忠友好,為人敢言,勇於抨擊時弊,九月二十六日,張居正父親病死,首輔張居正居喪不丁憂,元標三次上疏反對「奪情」,「以奔喪為常事而不屑為」,根本與禽獸無異,結果被當場廷杖八十,發配貴州,潛心鑽研理學。萬曆十一年(1582年),回朝廷吏部給事中,他又多次上疏改革吏治,觸犯了皇帝,被皇帝視為「訕君賣直」,再次遭到貶謫,降南京吏部員外郎。以疾歸,居家講學近三十年。天啟元年(1621年)任吏部左侍郎,後因魏忠賢亂政求去。謚忠介。著有《願學集》8卷、《太平山居疏稿》4卷、《日新篇》2卷、《仁丈會語》4卷、《禮記正議》6卷、《四書講義》2卷、《 工書選要》11卷、《鄒南皋語義合編》4卷。有子鄒德淇。

胡居仁(1434年—1484年),字叔心,江西省余干縣人。

吳與弼弟子,與陳獻章是同窗好友。絕意科舉,築室於梅溪山中,人稱敬齋先生。成化元年(1465年),受提學李齡、鍾成的邀請,入白鹿洞書院主事。曾攻擊陳白沙,指斥為流禪的異端。其學承襲程朱舊說,無所發明。「端莊凝重,對妻、子如嚴賓」「居喪骨立,非杖不能起,三年不入寢門。」[1]嘗作《進學箴》:「誠敬既立,本心自存。力行既久,全體皆仁。舉而措之,家齊國治,聖人能事畢矣。」萬曆十三年(1585年)從祀孔廟,追謚文敬。弟子以余佑最著名。著有《居業錄》。

吳與弼(1391年—1469年),字子博,號康齋,江西崇仁縣人。

父親吳溥,建文時為國子司業。弼年十九歲時,見《伊洛淵源圖》,放棄科舉,苦讀閩學語錄,推崇程朱,注重「靜時涵養,動時省察」。中年躬耕讀書,「本之以小學、四書,持之以躬行實踐」,學者稱康齋先生。有弟子胡居仁、陳獻章。天順初授左春坊右諭德,兩個月後借口有病,回鄉講學。嘗言「宦官、釋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難矣。吾庸出為?」著作有《康齋文集》、《日錄》等。

黃佐(1490年-1566年),字才伯,號泰泉。明代廣東香山石岐仁厚里人。

祖父黃瑜、父親黃畿,均以治儒學聞名。十二歲鄉試第一,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二甲進士,次年選庶吉士,授編修,「陳初政要務」,嘉靖十年(1531年)任廣西按察司僉事,修成《廣西通志》。因母病辭官歸家,拜師王守仁,「與論知行合一之旨,數相辨難」,得到王守仁稱贊,「家居九年,簡宮僚」。嘉靖十三年(1534年),起用為南京翰林院編修兼詹事府司諫。後任江西僉事、廣西學督等職,因論河套事與大學士夏言不合,棄官歸養。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七月二十二日卒,追贈禮部右侍郎。世稱泰泉先生。著有《廣東通志》七十卷、《泰泉鄉禮》七卷、《詩傳通解》二十五卷、《禮典》四十卷、《樂典》三十六卷、《續春秋明經》十二卷、《小學古訓》一卷、《姆訓》一卷等。

魏良弼(1492年-1575年),字師說,一作師悅,號水洲。明理學家、教育家,新建(今屬江西南昌)人。嘉靖二年(1523年)成進士,曾因直諫屢遭廷杖,然言之愈激。在家鄉的丹陵書院講學達四十二年之久,深得鄉人尊。受學於王守仁,與錢德洪、陳九川、劉邦采、羅洪先、鄒守益等往復論學,聯集講會,闡揚王學。 認為良知、天理非二也。為學力主「悟道」。在道德修養上反對時論「多於觸處、動念處體認良知」。認為人本得天理良知,但人被習心遮蔽,故不能呈現。強調「良知之學不待教」,要在「四端」 處「擴充」,「以誠身為貴」。 隆慶初,進太常寺少卿,致仕。卒後,追謚忠簡。著有《水洲文集》,後人撰有《魏水洲先生行略》。

其弟魏良政和魏良器亦是江右王門重要學者。

陸世儀(1611年~1672年),字道威,號桴亭。江蘇太倉(今屬江蘇)人。明亡不仕。

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出生,學宗朱程,反對王守仁的「致良知」,他說:「致良知雖是直截,終不賅括,不如窮理穩當。……天下事有可以不慮而知者,心性道德是也。有必待學而知者,名物度數是也。假如只天文一事,亦儒者所當知,然其星辰次舍,七政運行,必觀書考圖,然後明白,純靠良知,致得去否?」。卒於清聖祖康熙十一年(1672年)。

顏鈞(1504年~1596年),號山農,又號耕樵,江西永新(江西吉安府永新縣三都中陂村)人。泰州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自幼體弱,智慧不開,被當成痴呆兒。十二歲隨父在常熟學宮讀書。二十歲以後家貧而廢學。不久接觸王陽明的《傳習錄》。由徐樾介紹到泰州王艮門下,受傳「大成仁道」,人稱「嘉隆江湖大使」。嘉靖十九年,王艮卒,顏鈞為其守墓三年。嘉靖二十五年,在江蘇揚州、泰州等地傳道,後因思想過於激進,被朝廷逮捕,發配充軍。有《顏鈞集》傳世。

『玖』 關於「明朝傢具好在哪

1、結構合理,耐用。
明式傢具採用傳統榫卯,金屬會對木質造成破壞。而且拆卸內方便,易於保養。

2、能體現容木材本身的紋理
相比清式重雕功的傢具,明式傢具更能展現木料的紋理,清式傢具之所以用紫檀酸枝做料,就是因為本身紋理暗,可以突出雕功。

3、日久彌新
眾所周知老傢具都是有包漿的,明式傢具在年頭久後,表面會更光亮更漂亮,而清式傢具表面的木雕會鈍化失去最初的感覺,而漆面傢具的表面則會乾裂,需要不斷上漆。

4、適合現代風格裝修的家居
清式傢具擺在家裡過於顯著,如果裝修風格不搭感覺就會格格不入。明式傢具則可以通過靠墊、擺件與現代風格的裝修融為一體。

5、容易分辨傢具的好壞
判斷明式傢具優劣的方法很簡單,材料,器型,工藝3要素。材料以降香黃檀為最佳,按照這個標准去選其他料。器型以故宮內經典造型為主。工藝就以選材、榫卯、表面工藝為主。而清式傢具,你還得考慮雕紋的美感,寓意,搭配,是否犯忌諱非常麻煩。總之明式傢具的好,是有標准可言的,不容易被忽悠。

『拾』 明朝不同階層人的服裝名稱

大明王朝,是中國市民氣息最濃厚的一個朝代。從現今流傳的明代文學作品和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到明代的服飾文化也達到了一個比較發達的水平。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染下,中國古代女子的美容,十分強調含蓄,重視內在修養,「濃纖得衷,修短合度」一直成為美容的典範。

明代雖然審美觀已較為寬泛,但中和、適度的美還是最受推崇。在體型上,「豐肉微骨」再次受到重視。

明代開始,扣子大量運用,材質有金屬、玉石等。有扣的對襟長衫,是明代婦女的常服。

明代男子多穿青布直裰,頭戴四方平定巾,平民穿短衣,裹頭巾。

四方平定巾之前,還有一種六瓣,或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名「六合一統帽」,也稱六合巾、「小帽」,多用六片羅帛拼成,相傳為明太祖所制。《棗林雜俎》:「秦時小帽,俗呼『瓜皮帽』,不知其來已久矣。瓜皮帽或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之前。」即取「六合一統」之意,故名。取意安定和睦,天下歸一。因為在政治上有一定象徵意義,故也是由政府規定令全國通行的帽式,通常多用於市民百姓,而官吏家居時也常戴。此帽本來是僕役所戴,但是因為戴起來方便,所以就流行起來,這就是清朝「瓜皮帽」的前身。

明代帝後百官服制:

冕服:從宋代起,皇帝幾乎只穿一種冕服。

朝服: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

公服:百官的正式辦公服均用到它。

常服:恢復唐宋時代的常服系統。

褘衣:為皇後受刪、謁廟、朝會時穿著。

翟衣:為皇後的第二禮服。

禮服:品官命婦的大禮服。

閱讀全文

與明朝家居派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本木良居的傢具怎麼樣 瀏覽:848
鍋爐維修收入成本怎麼做 瀏覽:821
太陽能太陽雨售後維修 瀏覽:127
房間木板怎麼翻新 瀏覽:482
富士康工程師維修哪些設備 瀏覽:687
松下電視汕尾維修點 瀏覽:331
家居用品英文促銷海報 瀏覽:671
傢具主頁 瀏覽:12
保修金欠條 瀏覽:389
潭酒廠家電話號碼多少 瀏覽:252
長沙toto馬桶維修電話 瀏覽:446
天水市什麼地方有賣家電的 瀏覽:781
綠雅家用電器有限公司招普工 瀏覽:900
小米手機福建售後維修點 瀏覽:65
步步高維修售後服務部 瀏覽:960
北京宜家電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69
國家電網招遠城北服務站怎麼樣 瀏覽:811
讀書郎平板售後維修點地址 瀏覽:498
木質傢具的密集地有哪些省 瀏覽:841
家用電器的鏈接方式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