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古印度傢具

古印度傢具

發布時間:2023-05-21 13:17:06

1. 古印度文化是什麼

古印度文化

印度河是南亞次大陸最長的一條河流,全長約三千餘公里,由北向西南,主要流經今天的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境內,最後注入阿拉伯海。印度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它的兩岸陳列著幾座文明的古城遺跡。但是,直到19世紀70年代才開始發現這一重要的文化寶藏。

1922年,學者們在印度河的上游哈拉巴地方發現了摩亨佐·達羅及另一座與其同時代的古城遺址。這兩個地方都作為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的重要中心。接著又發現北起喜馬拉雅山麓,南至納巴達河,西自伊朗的莫克蘭海岸,東達恆河盆地的二百多處屬於這一文化的遺址。由於哈拉巴發現最早,古城遺址最大,因此,學者們也稱這一文化為哈拉巴文化。它的年代大體上是公元前2500—前1700年。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的主要成就:

1、 城市建築與下水道。從印度河流域及其附近的地區發掘出來的古城遺址中,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街道整齊,房屋布局井井有條,水井、浴室、溝道、供水與排水體系嚴密,設備完善。哈拉巴和莫亨佐·達羅是最大的兩座古城,各占約二、三百公頃土地的面積,是古代流域文化遺址的代表。

2、 度量衡制度與科技衫慎知識。統一的度量衡制度是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的另一個重要成就。當時計量長度有兩種:一種是在莫亨佐·達羅發現的用介殼尺,另一種是發現於哈拉巴的青銅桿尺。重量則是用砝碼來衡量。古代印度河流域的科學技術知識是多方面的。其中較突出的是建築技術。乎中例如,他們在建造城市和底下水道工程時,能用精確的幾何測量和數學計算,顯示了較高的技術才能。使用青銅,且用融辣鑄造法美觀金屬器。同時,其製造工藝水平也很高,有非常精美的蛋殼陶和穿孔陶器。並且人們為了與洪水疾病作斗爭,在防洪和醫葯方面積累了不少知識。例如,例如他們加高屋基、建造堤壩,以便防止洪水侵害村莊和農作物。在醫療方面,當時人們已經知道使用葯物治療疾病,如內烏賊骨可以開胃,外敷又可以治耳、眼、喉和皮膚等疾病。

3、 文字銘刻與印章雕畫。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文字的發明。古代印度河流域已經有了文字。這些文字大多刻在製成的印章上,因此稱為印章文字。但也有刻在陶器或金屬製品上的。印度河流域各地發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這些印章大多是用皂石、黏土、象牙和銅製成。印章上刻有許多形象生動的浮雕,有些還刻畫著古代印度河流域人民狩獵、航行和娛樂的情景,有些印章的雕畫則含有宗教神化的意義。

4、 雕像藝術和珠寶妝飾。古代印度河流域還發現一些造型美觀的雕像,有陶製品,也有石制和青銅製品,數量雖不多,但可以看出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化藝術水平是很高的。陶像中發現最多的是動物雕像,其中最出色的是上了彩釉的小松鼠。石像有的以動物為題材,人物雕像中最著名的是一個用石灰石雕刻的男半身像。青銅雕像最出色的是裸體舞女像。古代印度河流域的藝術家已經知道用鑲嵌手法,以增加塑像的真實感。印度河流域是古代世界珠寶妝飾品的一個重要產地,製造珠寶飾品的原料是貴重金屬、寶石和次寶石等。並且各種人物雕像和印章上的雕畫人物,不論男女都佩帶著許多飾物。這說明珠寶飾物很受人們喜愛。

5、 娛樂玩具與生活用品。古代印度河流域的人門在游藝玩樂方面有自己的特色。最流行的是擲色子。音樂舞蹈也是當時的一種娛樂。古代印度河流域人們的生活用品(如飲食用具、傢具等)都比較齊全。如傢具有床、桌、柳條凳、葦席等。但是這些傢具都沒有保存下來,我們只能從印章圖畫上和陶制玩具模型中看到。

大約到了公元前18世紀,這一文化的中心地區如哈拉巴、摩亨佐·達羅等地就開始衰落了,城市建築沒有什麼規劃;庭院被分隔成若干小的房間;巷道被一些簡陋的小屋所擁塞。幾乎不能通行;貿易也不象以前那樣活躍了等等。

什麼原因導致印度河文明諸城市滅亡,是長期爭議的問題。主要有四種觀點:

1、 在摩亨佐·達羅居民點發現的某些人體骨骸,包括一個帶有裂痕的頭蓋骨,曾被認為是入侵的雅利安人進行屠殺的證據。但是,現在看來。,這種觀點站不住腳。首先,所發現的骨骸並不是歲塌山全都屬於同一個居住層;其次,在遺址里沒有發現外來文化緊疊在印度河文化之上的證據。

2、 將其歸因於水災。但這可能只是部分事實。因為,盡管在摩亨佐·達羅和洛塔爾發現有一些被洪水摧毀的證據,而其他的一些遺址(例如卡利班根)卻沒有這樣的證據。在這個遺址,既沒入侵者又沒有洪水可以作證。這里可能是因為加加爾河的乾涸,才使這個地區遭遺棄。瘟疫和由於過度採伐引起的對周圍地形引起的侵蝕,也可能是某些居民點消失之因。

3、 一般學者認為,主要是由於內部階級關系的緊張所造成的。從發掘出的文物來看,當時階級分化已經十分明顯,貧富懸殊很大。並且由於當時人們不能認識自然界生態平衡的規律,大量砍伐森林,破壞生態環境,造成自然災害頻繁,從而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苦難,在統治階級殘酷剝削和壓迫下,階級矛盾更加劇烈,這就為外族入侵造成了可乘之機。也就是說,印度河流域文化衰落的原因是由於內部階級矛盾尖銳、自然災害及外族入侵。

4、 有人認為在古代摩亨佐·達羅不遠的地方是一個地震中心,大約在前1700年前發生過一次地震,並引起了水災,由此導致了摩亨佐·達羅城市的毀滅,致使整個印度河流域的文化衰落了。這種觀點認為其文化衰落之因起於地震進而引發的洪災。其與第二種觀點差不多,我們不能以單一現象推斷全部。

5、 究竟哪一種推論正確?古代印度河流域文化衰落的原因到底是什麼?這有待於今後進一步從考古發掘中考察,以及對印度文字的譯度研究中作出正確結論。

2. 魏晉南北朝時期傢具特點傢具選擇技巧


不同時間的有著不同的傢具,不同的傢具它的特點也是不同的,傢具的製作是跟當時的生活有著很直接的關系。魏晉南北朝時期傢具現在也有,這樣的傢具有檔次,並且很有收藏價值,但是有的人對於傢具的特點並不是很了解,不知道適合不適合家裡使用。那麼小編就來介紹一下魏晉南北朝時期傢具特點?傢具選擇技巧?
魏晉南北朝時期傢具銀尺遲特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傢具的特點,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民族大融合的時期,凳、扶手椅等原本是少數游牧民族或者是西亞、古印度的高式坐具於此時傳入中原地區。但席地而坐的傳統生活方式尚未完全改變,但垂足坐的生活方式畢竟很方便,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此時期是高式傢具和矮式傢具並存的時期。
這時,新出現的傢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圓凳、方凳、圓案、長杌、櫥,並有笥、簏(箱)等竹藤傢具。坐類傢具品種增多,反映了垂足坐已逐漸推廣,促進了傢具向高型發展。
從此期壁畫中可見床明顯增高,可以跋床垂足,並有床頂、床罩、床帳。傢具的腳型有直腳、彎腳。須彌座的造型結構被引入傢具之中,成為新式傢具的支撐構件。因為其形狀像宮廷中巷弄之門,依形稱為壺門結構。這種結構堅固,富有裝飾性,是六朝以來至隋唐時期傢具的一大特點。
傢具選擇技巧
1、詢問導購傢具用料
不同價格的傢具用料是不一樣的,不要光顧著看外表,用料才是決定這個傢具值不值得買的重要鋒李因素之一。常見傢具材料有板材和實木,實木又分全實木,框架實木和實木鐵皮,這幾種都是不一樣的,全實木最貴,其次是實木框架,實木鐵皮,最後是板材,按照你的需求來選擇相應用料的傢具比較合適。
2、檢查傢具是否牢固
第二步要檢查傢具是否牢固,比如買餐桌餐椅的時候可以坐著感受一下,用手輕輕晃動餐桌,看看是否有晃動的痕跡,如果有那就說明這個餐桌的質量不行,其他傢具也可以按照這種類似的辦法試驗。
3、看貼面傢具拼縫要嚴實
不論是貼木單板、PVC還是貼預油漆紙,都要注意皮子是否貼得平整,有無鼓包、起泡、拼縫不嚴現象。一般貼面傢具邊角地方容易翹起來,挑選時可以用手摳一下邊角,如果一摳就起來,說明用膠有問題。
4、看傢具包邊是否平整
傢具通常要封邊,就是在桌子側面的位置,如果封邊不處理好,傢具困告沒幾天就要壞。可以摸一下封邊處,如果不平,那就不行,有些傢具會用釘子把封邊釘起來,也要小心,注意釘眼是否平整,釘眼處與其它處的顏色是否一致。

3. 買古典傢具好處有哪些古典傢具的分類


古典傢具是指樣式偏古典的傢具,多為明代、清代時候的樣式。通常古典傢具分兩類,一是具有收藏價值的舊式傢具;二就是仿明清式傢具,這個時期是中國傳統傢具製作的頂峰時代。仿明清式傢具是現代的技術工人繼承了明清以來傢具高攜絕製作工藝生產和銷售的傢具。下面就來聽下我們對買古典傢具的見解。
一、古典傢具主要分為兩類:
1、有價值的舊式傢具,主要指的是明代至清代四五百年間製作的傢具,這個時期是中國傳統傢具製作的頂峰時代。這部分傢具已具有了文物價值,因而價格不菲。因為原材料奇缺,從民間收購到的舊傢具越來越少,賣一件少一件,因而舊式傢具是只漲不跌。
2、仿明清傢具,是現代的技術工人繼承了明清以來傢具製作工藝生產和銷售的傢具,不過這樣的古典傢具也是用上好的材料製作的,因而價格也很貴。
二、買古典傢具好處
1.質堅
即:材質要堅硬、沉重、細密、耐腐,這樣才能世代相傳。人類有史以來唯獨中國人選擇了用紅木這么堅硬的材質來做傢具,據說這與明中期古中國的冶煉技術獨步全球有關,由於冶煉技術的發達與木工刨子的發明為古典傢具的升級提供了物質基礎,又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加之明代開放海禁、鄭和七下西洋,帶動了與東南亞、古印度等國的貿易交往,大量的硬木來到了中國,為古典紅木傢具的製造提供了良材和利器,更重要的是中國人骨子裡的傳世思想,於是,中國紅木古典傢具應運而生。
2.紋美
即:木材紋理千變萬化,美如圖畫。傳世傢具的材質的紋理當然就要美輪美奐。自從明代硬木傢具取代_漆傢具成為宮廷的主流傢具,「老紅木」的天然紋理美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像黃花梨的紋理千變萬化,如「鬼臉」、「狸斑」、山水紋、水波紋、虎皮紋、綢緞紋、芝麻紋、葡萄紋等等,明代工匠便以簡潔明快,不飾雕琢的藝術手法加以表現,從而成就了明代光素傢具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特色登上了世界傢具文化的藝術巔峰。
3.色艷
即:材色戚姿高貴艷麗、姚黃魏紫。如黃花梨色彩豐富,由金黃、赭黃、褐赤到紫黑諸色。如紫檀的紫色,紫氣東來高貴雅緻、雞血紫檀鮮紅艷麗、牛毛紫檀沉穩內斂、金星紫檀光華耀眼、再如大紅酸枝的棗紅色,喜慶華貴。
4.味香
是指:「老紅木」都能散發獨特高雅的香氣,如黃花梨的降香味,紫檀的檀香味,紅酸枝的酸香味,能沁人心脾、延年益壽。因此用老紅木製作的傢具暗香浮動、馨香悠遠。降香黃檀還是一味中葯,有降壓血,提神醒腦的功效。檀香紫檀自古就是名貴香料,古代的才子佳人用其製成香筒、香囊、帶在身邊或製成香料、香薰,在吟詩詠詞或讀書習字時焚上一炷香頓覺神清氣爽、飄渺登仙。
5.性潤
即:一是指油性好,材質堅而不腐,剛中有柔,紫檀、黃花梨材質的雕刻性能特好,正如馬未都先生所說「橫」雕刻時即使將木纖維切斷,雕件也不會斷裂,這就為木雕藝人施展才華技藝提供了舞台(物質條件)。仙游和東陽的木雕大師利用紫檀和黃花梨雕刻人物、花鳥、珍禽異獸毫發畢現,「妙」。正因為材質油潤、柔韌、雕刻的作品能保持數百年不變形、不斷裂、不朽不腐。二是指晶瑩剔透、珠圓玉潤。即用「老紅木」製成的傢具經過隱舉研磨、拋光處理後能產生若隱若顯、透明或半透明的熒光效應,像綢緞如琥珀美玉般瑩潤,打磨後可不上漆,手感潤滑細膩如嬰兒肌膚,把玩後很快形成包漿,滋潤可愛。
一套好的傢具會給整個家庭帶來不同的氛圍,也會給家庭成員不同的感覺。當然,古典傢具從材質上說,都是實木的,實木的耐用,既然是古典風格了,那就不怕過時的說法了。

4. 椅子的歷史_椅子的歷史簡介

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椅子的地方,古印度只有身份顯赫的人才能坐椅子。在中國,椅,最初是樹名。 在椅子出現前,中國傳統的坐具是筵、席、床、榻。東漢鄭玄注《周禮》時解釋說「筵亦席也,鋪陳曰筵,籍之曰席,筵鋪於下,席鋪於上,所以為位也。」古人坐在筵席上進食,後來,酒席就稱為筵席。《說文》中說「床,安身之坐者」,《孔雀東南飛》中有「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之句,《三國志・吳書》中有「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的記載,這里是說孫權和魯肅坐在一張榻上飲酒,而不是躺在一張榻上喝酒。
後來,胡床作為閑居或外出攜帶的坐具傳入了中國。《後漢書・五行志一》中說:「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胡飯……京都貴戚皆竟為之。」胡床沒有靠背也沒有扶手,大部分應用於戶外活動,比如出行、狩獵、遊玩、行軍等。
椅子最初被稱為倚子,最早出現在唐朝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的《濟瀆廟北海壇祭器碑》中,碑陰中有「繩床十,內四倚子」的記載。實際上,在《詩・�風》里:「椅桐梓漆」。《陸璣・草木疏》:「梓實桐皮曰椅」。《埤雅》:「椅即是梓,梓即是楸。蓋楸之疏理而白色者為頌帆梓,梓實桐皮曰椅」。《說文》亦曰:「椅,梓也」。在1955年西安出土的唐朝天寶十五年(756年)墓室壁畫中,有一人端坐在椅子上的形象。可見,在唐朝中期毀櫻此,中國人「坐」上了椅子。
從名畫《韓熙載夜宴圖》可以看到,很多人坐在椅子上,也有人踞坐在傳統的雕花大床上,坐在椅子上的姿勢也不盡相同,有人雙足垂下,有人盤著腿坐,這證明當時椅子已經流行起來。
椅子流行以後的沖擊首先是中國的坐禮,坐禮的變化,又直接導致諸多社交禮儀的改變。椅子出現後,人們就不需要為席地而坐預留太大的空間,傢具的數量也因此增加起來,房屋內部的風格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椅子出現前,人們的坐姿很低,以至傢具普遍矮小;椅子出現後,人們坐姿顯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傢具就陸續開始流行,桌子也就應運而生,逐漸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吃飯纖迅、看書的傢具。選自「華夏文物網」

5. 上海外灘震旦什麼意思

上海外灘震旦有兩層意思:

1、指震旦集團,台灣企業,做辦公用品的。該大樓為「震旦國際大樓」,樓頂的「震旦」兩個大字無非就是廣告粗旁牌而已。

2、就「震旦」二字本身可能不單單是一塊廣告牌這么簡單,「震旦」其實是古印度對中國的稱呼,好比我們古人稱印度為「天竺」類似。在近代,上海還有震旦大學,魯迅也曾稱中國為震旦。

品牌文化

震旦集團現階段在務實與創新的行動綱領主軸下,滾稿未來的經營策略仍將積極開創,確實掌產業趨勢,延伸核心事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在辦公設備事業方面,未來發展將全力推動辦公室彩色化。辦公傢具方面,以明確的商品定位和獨具特色的服務模式,創造行銷差異化;並結合岩備橡兩岸設計資源,強化R&D,使顧客能獲取更便利、更經濟與更低的管理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震旦

6. 古時的印度,很繁榮嗎

並不是這樣。印度從古代開始就淪為了殖民地,所以就沒有繁榮過。

7. 求古埃及傢具特點一篇,二三百字

考古發現,早在公元前30世紀的古埃及,就已經出現了成熟的傢具。所謂的成熟,是指它不僅有實用功能,還有合理的結構和豐富的裝飾。比如1925年從古王國時期的赫特菲爾斯女王陵墓中出土的傢具就包括黃金床和坐椅。1922年出土的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王座和從新王國時期好幾位法老的陵墓中發掘的文物中可以斷定,當時的傢具已經很普遍了,因為除了象徵權勢的黃金寶座、反映貴族生活的蓋櫃、游戲桌外,還有更多的坐椅。而且這個時期的椅子、凳子和床等傢具多以寶石、象牙、烏木、金銀鑲嵌裝飾,還有精緻的雕刻和水性塗世此料。
從古埃及的壁畫中可以發現,當時的工匠已經能使用鋸、斧、刨、鑿、弓、椎、刀、磨石等工具,故而古埃及傢具的結構也十分先進。採用了卯榫、搭接結構,木釘加金屬件也普遍使用。以最能體現社會秩序的坐具為例,就有寶座、王妃椅、禮儀用椅、雙人長椅和使用靈活的折疊凳等。幾千年後的今天,雖然我們有了高效的機器和流水線,但這種結構和工具仍然還在起著重要作用。許多工藝並沒能超過聰明的古埃及人。

古埃及傢具的材料主要是杉木,其次是黑檀木,那裡資源缺乏,木材多是從海外運來的。古埃及的海外貿易比較活躍,並配合軍事遠征的掠奪,為傢具製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古埃及傢具為後世傢具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希臘化時期,它影響了希臘裂讓傢具,羅馬帝國時期。它影響了羅馬的傢具,到了19世紀。它又影響了歐洲的傢具。所以說,它是歐洲傢具的楷模。

再讓我們作一個比較,這個時期的古埃及已經出現了椅子,而在另一個文明古國中國。還處於席地而坐的狀態——雙膝著地的跪坐方式。這種違反人體科學的坐姿很不舒服,有個極端的例子:有一天,孟子的妻子獨自在家。偶爾放鬆一下身體,將兩腿朝前伸平了坐在席上——這種被稱作「箕坐」的姿勢被認為是不雅觀的,有悖禮儀的。孟子回家後撞見,頓時悖然大怒。揚言要休了她。

到了漢代,為了坐得稍稍舒服些,出現了供人們跽坐時雙手扶憑的憑幾,三國、魏晉南北朝時。中國人不必一天到晚地「正坐」了,箕、踞、趺、斜等姿勢豐富了坐姿。人們也可以坐在從西域傳入的「胡床」(可折疊的坐具,俗稱「馬扎兒」)上了。唐五代時,中國人的坐姿開始改變,垂足而坐的習慣逐漸普遍,與此相適應的桌、凳、椅、屏風等形成了,為中國古典傢具的體系奠定了基礎。進入宋代後,中國人的起居中心轉移到了地上,終於完全改變了商周以來跽坐的習慣。也就是說。就坐的姿勢而言,中國人將兩只緊壓在屁股下的腳拔出來。可以在椅子前晃盪,至少用了兩千年。

2000年夏天。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古埃及文物展在上海博物館舉辦,文物到上海後,開箱那天我在庫房裡旁觀雙方專家驗收。一張公元前1400年第十八王朝的黑漆烏木鑲象牙方凳讓我非常震驚,凳面是皮質的,四條腿的上部搜源迅以象牙鑲嵌成當時流行的蓮花瓣和水滴紋樣,下部細腰,至腳部呈喇叭狀,並有一圈圈弦紋。在現場的英國專家告訴我,這四條腿是車出來的,因為最近的考古發現。當時的古埃及已經有了車床。

驚嘆之餘我不由得陷入沉思,中國確實是一個文明古國。但在世界文明面前。特別是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古巴比倫文化面前,我們不可夜郎自大。

在古埃及傢具之後,有古西亞、古希臘、古羅馬及歐洲中世紀各個時期的傢具,我不在此展開論述。但我們必須知道今天有幸被我們看到的西洋老傢具是從哪裡來的。而且有必要引用一個馬克思的觀點:沒有古埃及和古羅馬,就沒有現代歐洲。

8. 作為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文化的建築和藝術的風格是怎樣的

古印度與古埃及、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其地理范圍包括現代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印度是文化的大熔爐。這個國家獨特的歷史背景,使它包含了從古代到現代,從西方到東方,從亞洲到歐洲的各種文化思潮。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是印度河流域禪坦文化(也稱為哈拉巴文化)和恆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一個青銅時代文化,它存在於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1750年。從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最重要的城市是哈拉巴和莫亨佐達羅,它們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消失了。但哈拉巴文化仍保留在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和北方邦北部

9. 從古印度到盛唐.佛教藝術從內容到形式有哪些新的發展變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造像都有什麼特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教全面發展,佛教造像也普遍開展起來。開窟造像,斫石刻像,成為一時的風氣。這一時期的佛教造像由於在時間上跨度過大,經歷了王朝數度更替,統治階級重視的程度不一,以及所受民族文化的不同影響,前後有著明顯的區別。魏晉南北朝的佛教造顫戚像藝術不斷進步,形式上更是豐富多彩。佛教造像種類十分繁多,有金像、銅像、雕像、夾紵像、結珠像、織珠像、綉像、織成像、塑像等,其中雕像包括木雕、玉雕、石雕、牙雕等像。在這些造像形式中,以石雕最為普遍,小者有石造像碑,大者有石窟寺的高大雕像,其次是金銅造像。這些造像形式不僅對南北朝時期佛教造像的發展起稿洞鄭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隋佛教造像的鼎盛和成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唐代佛教造像有哪些特點? 唐代的佛像造像多見跏趺坐佛和倚坐佛,圖案化,具有裝鍵頌飾美的波髻仍然風行,但體現馬土蠟造像影響的螺髻也漸趨流行。主佛多身著袒右袈裟或雙領下垂式袈裟,受到印度造像的影響,以可見到早期犍陀羅式的通肩大衣。菩薩造像較之佛像更加崇尚豐腴健康的肉體之美,發髻高聳,袒露上身,斜披天衣,長裙貼體以「S」形一波三折的優美姿態成為有唐一代菩薩造像的共同特徵。這一時期的佛座仍以束腰須彌座為主,但上下枋、梟及壺門處的裝飾愈趨復雜,佛床更多模擬自真實傢具。此外,「開元三大士」在唐玄宗時期致力於弘傳的佛教密宗得以發揚光大,有別於後世「藏密造像」的「唐密造像」開始大量出現,特別表現在金銅佛像方面,開始批量鑄造並流傳於後世,頗值得關注。

10. 「高腳傢具」的風潮在哪個朝代什麼時候興起的

“高腳傢具”興起於魏晉南北朝,然後經過五代以及宋朝的發展進一步得到普及。在傢具的發展史中如果單純只是按照傢具的高度來進行分類的話,中國古代傢具大致可以分為“無腳傢具”、“低腳傢具”,然後再到“高腳傢具”這三個階段。其中所謂的“無腳傢具”是指上古時期的古人喜歡席地而坐抑或是席地而睡。一開始古人席地而坐時大都是直接坐在裸露的地面上,但是有了席子之後人們便開始隔著席子坐在地上。

高腳傢具由一種名為胡床的椅子逐漸演化而來,這種胡床則是伴隨佛教從古印度引入的。等發展到唐朝時期,高腳傢具的使用率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普及。進入五代之後,桌子、椅子等高腳傢具的數量已經開始凌駕於榻、幾等低腳傢具。待經過宋朝這個時期的進一步發展,高腳傢具徹底變成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使用傢具。

閱讀全文

與古印度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博世壁掛爐怎麼維修使用 瀏覽:948
三星售後退維修定金 瀏覽:641
磁測量電路 瀏覽:23
羽絨服光亮層掉色怎麼翻新 瀏覽:370
電路原理樹 瀏覽:962
衛生間地面做防水做多少錢一平 瀏覽:582
南昌ipad維修點 瀏覽:325
國家電網黃石信通公司是做什麼的 瀏覽:575
白鞋弄上黑色的翻新劑怎麼辦 瀏覽:256
絨皮翻新劑弄到地板怎麼清洗 瀏覽:833
陽子家電維修中心怎麼樣 瀏覽:262
社區開展小家電維修 瀏覽:464
賣家電去鄉下怎麼宣傳 瀏覽:933
舊傢具翻新掉漆地方怎麼弄 瀏覽:639
智能家居無錫 瀏覽:711
天津好太太煤氣灶維修電話 瀏覽:815
家電維修話題 瀏覽:180
無錫二手傢具市場在哪 瀏覽:118
國外買的手錶維修怎麼辦 瀏覽:299
淘寶上怎麼找賣家電話號碼是多少 瀏覽: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