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西贛州傢具哪裡有買
贛州的建材傢具市場,時尚傢具專賣店N多。價格還好。南康傢具市場(一般都是出廠價),價格實惠,如果買大量傢具的話,可以省很多錢,1萬塊錢在贛州買傢具,可以在南康省2000-3000塊錢左右。比較清楚的人一般都去南康買,因為那邊有N多外銷的傢具廠,貨源充足,競爭激烈,相對價格透明度也比較高
㈡ 惠州的蘭蘭傢具廠在哪裡
惠州的蘭蘭傢具廠在客家橋都。惠州市蘭蘭傢具加工廠辦公室地址位於客家僑都,粵東重鎮惠州,惠州惠州市小金口街道辦事處江北72號小區宿舍A棟,於2013年03月21日在惠城區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成立。
㈢ 椎木的客家「生命樹」
客家人不僅用椎木建造了一棟又一棟的客家圍屋、橋梁、祠堂,經百年風吹日曬仍屹立不倒。客家人的聰明才智,配上那雙靈巧的手,打造了無數的傢具——製作工藝之繁雜,雕琢難度之高,比肩「海南黃花梨」!
而進入了21世紀,椎木傢具集先祖造詣之大成,加之糅合客家文化之基礎——儒家文化,山畢將客家傳統文化與逗蔽芹傢具相結合,哺育出只屬於現代客家人的傢具文化!
而每一款椎木傢具的背後都有一株又一株椎樹的生長,華發,採伐,雕並禪琢,用清晰可見的年輪述說著客家人勤勞朴實的一生,用生命譜寫傳奇,養育世世代代人!
椎樹堅硬如石的特性契合著客家人「以家為本,勤勞朴實,剛強弘毅」的精神,使其能感受到只屬於客家的文化!被客家人遵奉為「生命樹」!
㈣ 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館還收門票嗎開放時間+地址
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將會從8月13日開始正式對外面實行免票政策,以後大家可以不要門票進去遊玩,平時又多了一個可以免費遊玩的地方啦!要知道原來那裡還收取10元門票,說是博物館,它更是規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群。
開放時間:
09:00—17:00(逢周一閉館)
地址:
龍崗街道南聯社區羅瑞合居民小組
地址:鶴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館位於龍崗區龍崗街道龍園路(羅瑞合北街1號)。
1、公交:乘坐309、329、351、353、366、380A、K651、E6線路大巴至龍崗街道辦站。
2、地鐵:乘坐地鐵三號線至南聯站。
2019年8月13日起,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取消收門票,實行憑身份證免票入館制度。
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原身為鶴湖新居:
鶴湖新居總佔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包括月池、禾坪、圍屋三部分,系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群之一,也是深圳現存300多座客家圍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1996年被辟為龍崗客家基數民俗博物館。1998年,鶴湖新居成為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全國佔地面積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是研究客家民俗文化及其源流、客家宗族制社會結構、宗法觀念和家族精神的歷史載體,它位於居位於深圳市龍崗街道羅瑞合社區,距市區28公里。
它由廣東興寧客家人羅瑞鳳在清代洞肢乾隆年間開始興建,集生產、生活、防禦等多種功能於一體,整座建築由內外兩圍環套而成,中心為府第式三堂二橫,圍屋以祠堂為中心,閣、樓、廳、堂、房、井、廊、院、天井、過道等建築互相關聯,隔而不斷,守望相應,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
作為深港地區城堡式圍樓的典型代表,鶴湖新居集閩、贛、粵客家圍屋的精華,綜合了粵東北地區堂橫屋、圍龍屋和四角樓的要素,並雜糅許多廣府建築元素,體現了客家文化與廣府文化的交融,是深港地區客家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開發深圳東部的歷史見證。
館藏文物:
1996年,原龍崗鎮政府將鶴湖新居辟為客家民俗博物館,館內收藏各類客家傢具、勞動工具、生活用品及族譜等文物400餘件,基本陳列《客家生活起居室陳列》、《客家勞動工具展示》、《客家民俗風情展》等,較為生動地展示了客家先民勞動、飲食、婚嫁等諸多生產、生活場景。
客家民俗博物館還收藏了1835年清道納鋒世光皇帝賜羅兆雄(瑞鳳長孫)的大夫第匾等重要文物,該匾為木質,長201厘米、寬75.5厘米、高3厘米,正楷「大夫第」三字凸出平面,是客家民俗博物館鎮館之寶,1999年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㈤ 贛州有哪些傢具市場中高端的
客家大道傢具市場,開發區那邊挺多的,黃金花園附近,衛府里也有
㈥ 客家常用俗語/比如「咋狂夾雞肉」,「盎盎古古」,「颯番薯」…我是客家人,越多越好…謝啦
1、佛子眼睛睛,都系黃泥撈稈筋 眼睛睛是指塑像的活靈活現。黃泥撈稈筋是黃土和稻草,撈是摻和拌的意思,以前神佛塑像的原材料多為這些構成。此俚語寓意塑像塑得再像,也不過是泥塑,對人沒有什麼作用。而心理作用則是另外一回事。
2、燒香惹倒鬼:燒香一般是敬神必然要做的一件事。此俚語意思是一心想做好事,出於好心,反而惹禍上身,好心得不到好報的意思,或者是用行動討好別人,別人不領情,反而對當事人心存芥蒂,因此關系更不好,想辦的事情更難辦的意思。例如某人送紅包給領導,反被領導通報批評——燒香惹倒鬼。
3、一事兩斗當,燒香搭看和尚 兩斗當和搭都是順便、連同、附帶的意思,此俚語屬灰色或黑色幽默,因為原意是到廟里燒香敬神,順沒或便探望和尚的意思,但因為和尚是男人,廟宇一般又是建在遠離人家的僻靜處,到廟里燒香者又多為女人,所以此俚語就多了一層說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因此也常常出現在一些不便言明的黑色幽默里。例如某人手提禮物巴結領導希望升遷,恰遇對手也在場,難免感覺難堪,私下裡跟對手說話時此俚語於雙方就都合用,因為彼此都心知肚明。
4、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倒狐狸滿山走 倒就是到、給、得的意思,此俚語琅琅上口、也很好理解,即寓意女人婚後應榮辱隨夫、忠貞不渝。
5、男怕投差行,女怕嫁差郎 差等於錯,行就是指行業,郎即丈夫。此俚語意指如果男人投入到錯誤的行業里,其結果會很差。女子如果嫁錯了丈夫,其結果也一樣會很差。
6、金銀珠寶一櫃角,唔當丈夫一隻腳 櫃是指客家人常用來貯物的大型木製傢具。此俚語意在告訴人們在金錢和幸福婚姻相抵觸時,選擇幸福的婚姻生活更好、更明智。
7、郎甘願,妹甘願,兩人甘願蓋稈箭 稈箭是由稻草編織而成的,一般是窮苦人家用來在冬天時做床褥用的,也可以用來保護農作物過冬。此俚語意為只要兩情相悅,哪怕是沒有被子蓋也無所謂。
8、有子姑娘窮唔久,么子姑娘久久窮。子就是子女、後代,此俚語意在勸導女大當嫁,可以繁育後代,寄託希望改變貧窮。如果害怕嫁人後更貧窮,那隻會導致沒完沒了的貧窮。
9、種草種草,唔像多像少 種草是指種子的遺傳基因,像等於相像。此俚語意在教導人們在選擇婚姻對象時應考慮遺傳基因,因為後代的健康多少都會有上一代人的遺傳基因的影響。
10、樓屋不過沙灰石,唔當床下兩雙屐 以前客家人做樓房絕大多數的原材料都是泥顫配沙、石灰、石塊。此俚語也勸導人家庭條件再好也比不過男歡女愛、幸福婚姻重要。
11、有樣無樣看世上 意即在農村 無論是生產活動和生活中的事情,都有一定的規律,在什麼季節該種什麼作物和青菜,該穿怎樣的衣服等。這里指教育那些思想較落後跟不上「形勢」的人要看社會上大家的言行舉止。
12、會劃會算會當家 無劃無算「聲厘女麻」 劃,這里指計劃。在客家地區,農村婦女只要有計劃、多動腦筋,通過自己雙手的辛勤勞動就能發家致富,日子就會好過。好吃懶做、不動腦子的婦女家中只能平平淡淡,過的是苦日子。這種婦女在客家農村被人叫做「聲厘女麻」,這樣的人當然很少。
13、學壞三日 學好三年 意指在客家農村的青年人,如果不積極參加生產勞動,整天游手好閑,好逸惡勞,人就很快會變壞。如果要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的話,則要長期努力,艱苦地創業,才能發家致富。
14、莫學撈徽千隻眼 愛學蠟燭一條心 撈茄察指徽是客家地區用來捕魚的一種簡單工具,上面有小眼無數個。這里指教育農村青年人要從實際出發,一心一意,立足本地,在農村中積極勞動,靈活用腦子,才能過上好日子。
15、早起三朝當一工 莫要睡到日頭紅 意指在客家地區農村,教育青年人不要睡懶覺、貪圖享受,要早睡早起,人要勤快,每天早上要外出參加勞動,只要天天早起,就好像出門打工掙錢一樣。
16、三日打魚、四日曬網要不得 意指在客家地區,農村的年輕人做什麼事情都要常堅持做下去,不能半途而廢,不能做做停停。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決心干好一切事情。
客家俚語中的歇後語
半山岌上滾伯公——戰神。指贊成,保證辦事成功。
蒸味酵 ——唔講笑。客家人蒸出的味酵粄跟發粄不同,不要求「笑」,這里指不要開玩笑。
釀豆乾——各打各。指各人管好各人的意思。
麥管吹哨——小氣。指小里小氣。
河坑裡的仙姑——盲得時。指還要等好長一段時間。
和尚的手巾子(手帕)——包神(成)。指如果是辦事,保證你會成功的。
潮州會館——無客氣。指如果你不守約,我會對你不客氣的。
飯甑肚裡放鍋鏟——蒸(真)傢伙。意指實實在在、不會假的事。
棺材裡的老鼠——啃鬼。形容某些非常吝嗇的人。
伯公放屁——神氣。形容某些人有時神氣的樣子。
閻王唔著褲——笑死鬼。指大笑話的意思。
做官的唔打笑面人——下不了手。指有時候對笑容滿面的人難於下手段對付他。
想下心臼(媳婦)想下妹 (女兒)——拿不定主意。指在辦某些事情時,顧慮重重,難下結論。
脫開褲來放屁——多此一舉。指不必去做的、多餘的事。
求官唔倒秀才在——不吃虧。指事情雖辦不成,但理由還在自己這邊的。
和尚庵里放炸彈——炸(詐)神炸(詐)鬼。指某些人故意做出裝模作樣的形象。
屎窖里食包子——難為敢開嘴。指不該說的話竟然也敢說出來。
火燒麥苗——無面見。小麥地被火燒,麵粉就沒有了,實實在在的事。
丈人老的菜地——岳園(愕然)。指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不知所措。
騎馬庫棍子(拄拐杖)搭扶壁(牆壁)——老神天下去得。指做什麼事情都要選好重點,才不會出差錯。
竹篙曬衫——袖(就)來。指隨叫隨到,動作很快。
糍粑愛吃褲愛著——指辦事圓滑,面面俱到。
㈦ 三棟屋描寫
三棟屋 簡介 三棟屋博物館是中國香港的一座博物館,位於新界荃灣,在荃灣地鐵站附近,由中國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三棟屋原來是中國香港最古老的圍村之一,大約在18世紀中葉由陳姓在廣東的支系所建立。陳氏家族與中國香港的原居民一樣都是客家人。雖然經歷了百多年歷史,但三棟屋配則卻保存得很好。 1981年,中國香港 *** 宣布將三棟屋列為法定古跡,並於1987年完成修建工程,加設了博物館設施,供市民免費參觀。該館館址約2000平方米。三棟屋博物館現屬於中國香港文化博物館的分館。 1990年,獲亞太區旅遊協會頒發「太平洋古跡大獎」。 為了專題研習報告,老師作向導,帶我們參觀三棟屋博物館,沿途為我們介紹三棟屋的歷史和建築特色。 老師說,三棟屋建於1786年,為姓陳的客家人所有,是一條擁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圍村。這歷史建築於1981年被列為法定古跡。三棟屋形狀像棋盤,左右互相對稱,分別建有四間房間。大屋中間建有前廳、中廳和祠堂,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儼如一個小城市。 三楝屋博物館內陳列著各種農具及日用品,並設有「話當年」展館。館內的展品都可以讓人觸摸的,我們當然不會放過感受農村生活的機會。 老師告訴我們,博物館的專題展覽廳會定期推出不同題材的展覽,我們組為了多搜集資料,培寬棚已決定再次來這參觀。 棟屋博物館本為三棟屋村舊址, *** 為保留村內的鄉村式建築物及古跡,以反映昔日農村生活的面貌,便特別把村屋改建為富有鄉村風味的博物館。 位於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
原是I786年興建的客家圍村
設計仿似一個棋盤
在建築物的中軸線上設有前廳、中廳和宗祠各一。 該村是法定古跡
村內陳列傳統客家人的傢具和農具。 三棟屋博物館(Sam Tung Uk Museum)博物館的面積約2000平方米
建築布局有如棋盤
左右對稱
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分別為四間的居室
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 三棟屋原是一條有二百年歷史的圍村
於1981年列為法定古跡;重修成博物館後
於1981正式開放讓市民參觀。 博物館的面積約2000平方米
建築布局有如棋盤
左右對稱
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分別為四間的居室
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 交通:荃灣地鐵站綠楊新村出口 (請參閱地鐵站及路上的指示牌),走五分鍾左右便可到達。 開放時間: 上午九時至五時 星期二休息 每日上午9時 — 下午4時. 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 元旦日、 農歷年初一、初二及初三 休息 三棟屋是典型的客家圍村
一九八七年修繕後
成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博物館
供公眾人士參觀。三棟屋於一七八六年由陳姓客家人建立
陳氏家族於十八世紀中期從廣東移居本港
擇居荃灣
... 三棟屋原先只有三列房舍
由族長陳任盛所建
他的後人先後在村的兩旁及後面加建房子。 ...棟屋博物館本為三棟屋村舊址, *** 為保留村內的鄉村式建築物及古跡,以反映昔日農村生活的面貌,便特別把村屋改建為富有鄉村風味的博物館。 位於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
原是I786年興建的客家圍村
設計仿似一個棋盤
在建築物的中軸線上設有前廳、中廳和宗祠各一。 該村是法定古跡
村內陳列傳統客家人的傢具和農具。 三棟屋博物館(Sam Tung Uk Museum)博物館的面積約2000平方米
建築布局有如棋盤
左右對稱
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分別為四間的居室
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 三棟屋原是一條有二百年歷史的圍村
於1981年列為法定古跡;重修成博物館後
於1981正式開放讓市民參觀。 博物館的面積約2000平方米
建築布局有如棋盤
左右對稱
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分別為四間的居室
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巧畢個村莊圍攏起來。 交通:荃灣地鐵站綠楊新村出口 (請參閱地鐵站及路上的指示牌),走五分鍾左右便可到達。 開放時間: 上午九時至五時 星期二休息 每日上午9時 — 下午4時. 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 元旦日、 農歷年初一、初二及初三 休息 bighongkong/travel/tsuenwan/samtunguk-1
參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7051401601
棟屋博物館本為三棟屋村舊址, *** 為保留村內的鄉村式建築物及古跡,以反映昔日農村生活的面貌,便特別把村屋改建為富有鄉村風味的博物館。 位於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
原是I786年興建的客家圍村
設計仿似一個棋盤
在建築物的中軸線上設有前廳、中廳和宗祠各一。 該村是法定古跡
村內陳列傳統客家人的傢具和農具。 三棟屋博物館(Sam Tung Uk Museum)博物館的面積約2000平方米
建築布局有如棋盤
左右對稱
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分別為四間的居室
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 三棟屋原是一條有二百年歷史的圍村
於1981年列為法定古跡;重修成博物館後
於1981正式開放讓市民參觀。 博物館的面積約2000平方米
建築布局有如棋盤
左右對稱
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分別為四間的居室
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 交通:荃灣地鐵站綠楊新村出口 (請參閱地鐵站及路上的指示牌),走五分鍾左右便可到達。 開放時間: 上午九時至五時 星期二休息 每日上午9時 — 下午4時. 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 元旦日、 農歷年初一、初二及初三 休息 三棟屋是典型的客家圍村
一九八七年修繕後
成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博物館
供公眾人士參觀。三棟屋於一七八六年由陳姓客家人建立
陳氏家族於十八世紀中期從廣東移居本港
擇居荃灣
... 三棟屋原先只有三列房舍
由族長陳任盛所建
他的後人先後在村的兩旁及後面加建房子。 ...棟屋博物館本為三棟屋村舊址, *** 為保留村內的鄉村式建築物及古跡,以反映昔日農村生活的面貌,便特別把村屋改建為富有鄉村風味的博物館。 位於荃灣的三棟屋博物館
原是I786年興建的客家圍村
設計仿似一個棋盤
在建築物的中軸線上設有前廳、中廳和宗祠各一。 該村是法定古跡
村內陳列傳統客家人的傢具和農具。 三棟屋博物館(Sam Tung Uk Museum)博物館的面積約2000平方米
建築布局有如棋盤
左右對稱
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分別為四間的居室
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 三棟屋原是一條有二百年歷史的圍村
於1981年列為法定古跡;重修成博物館後
於1981正式開放讓市民參觀。 博物館的面積約2000平方米
建築布局有如棋盤
左右對稱
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兩旁分別為四間的居室
左右及後排的橫屋把整個村莊圍攏起來。 交通:荃灣地鐵站綠楊新村出口 (請參閱地鐵站及路上的指示牌),走五分鍾左右便可到達。 開放時間: 上午九時至五時 星期二休息 每日上午9時 — 下午4時. 星期二、聖誕日、聖誕翌日、 元旦日、 農歷年初一、初二及初三 休息 三棟屋於一七八六年由陳姓客家人建立,陳氏家族於十八世紀中期從廣東移居本港,擇居荃灣,並且填平沿海的土地作耕種之用。三棟屋原先只有三列房舍,由族長陳任盛所建,他的後人先後在村的兩旁及後面加建房子。位於中軸線上的正廳,擺放了陳氏先祖的神位,面向正門,正門石楣上刻有「陳氏家祠」四字。 三棟屋是典型的客家圍村
一九八七年修繕後
成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博物館
供公眾人士參觀。三棟屋於一七八六年由陳姓客家人建立
陳氏家族於十八世紀中期從廣東移居本港
擇居荃灣
... 三棟屋原先只有三列房舍
由族長陳任盛所建
他的後人先後在村的兩旁及後面加建房子。 ... e個系 *** 出既
資料一定岩!: lcsd/CE/Museum/Monument/b5/monuments_10 有好多三棟屋既相: timexplorer/gallery2/v/20060821_Sam_Tung_Uk_Museum/ 下冰系三棟屋既影片
好好用嫁!: edcity/resources/mon/video/res_video_preview.p?res_obj_id=80868 三棟屋博物館 inter
其實系第一個回答者個: heritagemuseum/chinese/branch_sel_stu 含三棟屋博物館 - 圖片集. 三棟屋博物館 ... 三棟屋-游記.: bighongkong/travel/tsuenwan/samtunguk-1 e個系一個power oint
睇下啦
好得意嫁
一定唔會好似睇未甘悶: yenching.e/chihist/s1project/04053b_1.ppt 希望help到你啦! 1)三棟屋是客家圍村,於十八世紀由陳姓族人興建。 2)三棟屋座落的形勢在風水學上稱為「仙人棟膝」,是上好的建村地方。 3)三棟屋的位置西迎汲水門,背靠小山丘,村民稱為獅地。 4)圍村的中軸有三廳,每廳屋頂承重的主梁稱為「棟」,故稱「三棟屋」。 5)設於廳中的擋中,依據風水之說,具擋煞作用,只在重要活動時開放。 6)三棟屋的祠堂為三進式,三進的廳堂分別座落在高低不同的台基上。 7)祠堂排列在中軸主線上,左右次第將整個家族的血緣親和,尊卑秩序平均發展。 8)陳氏族人人口增加,原屋不夠居住,遂在村的兩旁及後面加建橫屋。 9)衣飾方面,客家人的衣服以黑、藍色為主,男女均上衣下褲。 10)三棟屋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圍村之一,建村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由中國香港教育學院出的三棟屋影片: edcity/resources/mon/res_detail.p?res_tr_id=12063
參考: wrsssdgah
㈧ 我國客家民居還有哪些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是中華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築,是中國古建築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於世界民居建築藝術之林。土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客家人每到一處,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缺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抵禦性」的城堡式建築住宅。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築形式——土樓。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岩、漳州等地區。
土樓是以土作牆而建造起來的集體建築,呈圓形、半圓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各具特色。土樓最早時是方形,有宮殿式、府第式、體態不一,不但奇特,而且富於神秘感,堅實牢固。樓中堆積糧食、飼養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敵,只需將大門一關,幾名青壯年守護大門,土樓則像堅強的大堡壘,婦孺老幼盡可高枕無憂。由於方形土樓具有方向性、四角較陰暗,通風採光有別,所以客家人又設計出通風採光良好的,既無絕鏈開頭又無結尾的圓樓土樓。在現存的土樓中,以圓形的最引人注目,當地人稱之為圓樓或圓寨。客家民居建築的風格和形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變化,有圓寨、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據歷史學家考察,這種民宅建築與中原貴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這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漢人,因戰亂、災荒等原因輾轉南遷贛、粵、閩交界山區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遷定居嶺南後,不但傳播了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一、圍龍屋的整體布局圍龍屋的整體布局是一個大園型,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圍龍屋前半部為半月形池塘,後半部為半月形的房舍建築。兩個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空地用三合土夯實鋪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動或晾曬的場所。「禾坪」與池塘的連接處,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牆,矮的叫「牆埂」,高的叫「照牆」。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來放養魚蝦、澆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倉庫,也是污水自然凈化池。後半部的房舍建築,正中為方形主體建築。有「三棟二橫」,一圍層;有「三棟四橫」,二圍層。最小的圍龍屋的建築面積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則上萬平方米。有的大圍龍屋居住著上百戶人家,幾百口人。普遍為「三棟二橫」一圍屋居多。三棟二橫圍龍屋,有上、中、下三廳,各廳之間均有一口天井,並用木製屏風隔開,屏風按需要可開可閉。廳堂左右有南北廳、上下廊廁、花廳、廂房、書齋、客廳,居室等,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築結構前低後高,這樣就有利於採光、通風、排水、排污。正屋——橫屋外層便是半月形的圍屋層,有的是一圍層,有的二圍層,圍龍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圍屋間,拱衛著正屋,形成一道防禦屏障,圍屋間窗戶一般不大,是天然的瞭望孔、射擊孔,便於用弓箭、尺裂土槍、土炮等武囂抗擊來攻之敵。圍龍屋的建築設計其實與當時客家人的處境有極大關系。客家陵宏閉人是唐宋以來由中原南遷的漢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區,受當地人的排擠和欺侮,為了團結禦侮求生存,他們不得不聚族而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禦性的城堡式住宅——圍龍屋,以抵禦盜匪和當地人的侵擾。圍龍屋還建有堅固的多層「角樓」,既可用來儲備糧食、草料,又可居高臨下射擊來犯之敵。如遇盜匪前來擾劫,只要把大門、半門一關,村民們便攜武器進入圍龍屋和角樓,進行抗擊。
㈨ 古傢具的產地在哪裡
中國古代傢具的地域性特點強,導致它的分類只能按地區劃分。就目前所知,南方有江浙一帶以蘇州為中心的蘇做,寧波地區的甬做,溫州地區的甌做,福建地區的閩做,廣東、廣西地區的廣做;北方則有山西地區的晉做,河北地區(包括京津)的冀做,山東地區的魯做,陝西地區的陝做,還有內地四川的川做等等。這些都形成流派,它們在製作原則下發揮地域文化的特點,形成了可以剝離開的流派。
中國古代傢具使用的良材大部分需要進口,廣州口岸得天獨厚,木材貿易的發達促使廣州傢具製造業也發達。廣做傢具的特點是用料壯碩,毫不吝惜材料,比如板芯,廣做傢具明顯比蘇做傢具要厚,所以許多保留至今的廣做傢具面板少有開裂。傢具用材上,廣做傢具講究四面見鋸,翻過身來,少有扒棱現象。扒棱是指用材在隱蔽處留有表皮層,在外露的地方顯現芯料,從斷面上看呈三角形。這是一種省料的辦法。廣做講究整板多,拼板少;大料挖缺多,小料拼攢少,這些特點構成了廣做傢具施工手法,形成了豪華的風格,以表現豪華闊綽為內容,成為廣做傢具的精神核心。
蘇做傢具則與之相反,省料為施工原則,凡蘇做傢具一定精打細算,能省則省,絕不浪費,扒棱現象在蘇做傢具中,尤其一般傢具中比比皆是。芯板一般較薄,所以蘇做傢具常常在拼接處用龍鳳榫,甚至用膠布加固,防止開裂。施工手法上,打窪或起鼓等利用視差顯得厚重的手法用得很多,比如常見的蘇做寫字台,腿框常用雙打窪或一鼓一窪形式,料雖小卻顯大些。又比如蘇做傢具中常見腿部正面寬側面窄,形成扁方材,與廣做傢具愛用方材不同,蘇做這種施工手法,無疑也是為了省料,但又不願顯得窮氣,使得正面看時仍顯壯碩。
典型的蘇做座面多為編藤軟屜芯,而廣做傢具幾乎未見編藤屜的。原因是蘇州地區紅木原料貴,人工便宜,藤條材料易得,所以蘇做傢具中能用軟屜時都用軟屜,棕藤編織,除去舒適,從美觀角度也平添一份柔和,與堅硬冰冷的木材形成反差,起了很好的調節作用。蘇做傢具明顯比廣做傢具多一分文人氣,少一分財主氣。
多年以來,國人一直認為中國古代硬木傢具的主要產地為蘇州、廣州兩地,尤其黃花梨傢具好像除蘇州外沒有其他地區製作。蘇廣兩做的確為硬木良材最大宗產地,而且聲名遠播。但其他富裕地區也不會坐等,商業的法則促使中國古代傢具的製造業蓬勃發展。都有優秀的作品存世,證明了清代傢具生產的普遍性。
北京為元明清三代都城,達官貴人、巨商富賈雲集,硬木傢具需求量極大,僅憑蘇廣地區供應尚無法滿足各類人士需求,清朝宮廷內設置木器作坊,調蘇廣傢具製作高手進京,進入大內獻藝。當然宮廷傢具以紫檀、黃花梨木為主,少有紅木。但京城顯貴們要附庸風雅,蘇廣兩地的能工巧匠們不可能都進入大內,所以京做傢具以融蘇廣兩做特點著稱,凡長處盡可能利用。如我收藏的一對紅木攢拐子禪椅屬少見品種,應為大戶人家訂制,尺寸較大,無管腳棖,靠背矮扶手短,式樣奇特。這類禪椅原為參禪打坐之用,進深較一般椅子深,如不盤腿坐於椅上,腰則不能靠於椅背。沖出搭腦的靠背板正好頂住腰部,十分舒適。椅子牙板兩側和正面紋飾一樣,起陽線拐子,背面則刻陰線拐子,製作手法略有差異,表明設計者的正反意識清晰。禪椅在古代傢具中是極少品種,很可能置於大戶人家佛堂中,參禪打坐,足見主人心誠。
京做紅木傢具
,有部分仿宮廷紫檀做工的,這種追求一方面滿足個人虛榮的心理,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工匠高超的技巧。北京在皇宮的影響下,尤其王爺府內的傢具,無不以追求宮廷風范為尚。我們把京做宮廷做工的傢具,稱為貢做,與一般京做還是存在差異。
閩做,來自福建。以前對這一地區的古傢具沒有研究,近年由於商人的深入,黃花梨、紅木等明清傢具時有發現,大條案、供桌等等。閩做硬木傢具的特點是比例高,用料大,有不協調之感。原因可能是福建潮濕,傢具高些防潮性能好;還有一個原因,福建沿海或山區民風古樸,督信佛教,傢具用於供奉的多,因而高大。高大才能顯得莊重,心靈就能得以安慰。這樣的新課題是前人從未注意到的,沒有任何研究記載,今天提出,也是說明中國古代傢具文化深奧博大,可供研究的課題非常之多,每一代研究者都能找到新的研究對象。
閩做傢具除去較素一類受蘇做傢具影響,其餘也以施金漆為主。其傢具造型誇張,多少給人舞台戲劇用道具之感。這一點與福建民居建築有異曲同工之處,閩做傢具在客家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熱烈華麗的風格。
中國鄉村傢具中的傑出代表,以長江為界,南方首推蘇州地區做工傢具(簡稱蘇做),北方則以山西地區做工傢具(簡稱晉做)為首。這南北兩派的風格基本上可以反映中國鄉村傢具的整體風貌,體現出由明至清漫長的演變過程。
中國鄉村傢具以蘇晉兩做為代表決非偶然,它的傑出成就充分反映在它的實用美學意義上,其做工手法純熟,整體設計完善,是其他地區傢具無法比擬的。它的傑出成就已得到世界公認,歐美一些著名博物館均有收藏,在私人收藏家中亦倍受青睞。
由於山西歷史上商賈輩出,富甲一方,導致傢具生產水平極高。許多明式和清式的晉做傢具作為中國古典傢具之典範應該說當之無愧。晉做傢具中,晉南、晉中、晉北存在差異,以河東地區做工最佳。另外,晉做另有漆傢具一類,工藝亦登峰造極,美不勝收。
相比之下,冀做傢具就顯得有些土氣,拙笨實用是其特點。河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等地的鄉村傢具,以平面直角交代為多,銅飾件也以圓或方為主,少有變化,反映出北方人不擅言談,思維直向、四平八穩的淳樸民風。
山東地區的魯做傢具與山東人的性格一樣,豪爽大氣。魯做傢具用料粗壯,體積碩大。魯做傢具在正面處理上與晉做傢具大同小異,但往往在背面底部等觀察不到的地方處理得明顯草率。仔細推敲,也能找到魯做傢具不成熟的地方。
甬做傢具。寧波為港口,接受外來思想頻繁,影響極大。甬做傢具在鑲嵌工藝上獨樹一幟。高檔的以象牙,次之的以獸骨、黃楊為材料,在傢具的表面大量的,不厭其煩地鑲嵌出山水、花鳥、走獸、人物等圖案,許多畫面精細得令人嘆為觀止。甬做傢具一般來說,常把名貴木材用在正面,在同一傢具亦由實用多種木材,如用花梨木為框,紅木為板芯,
烏木鑲牙條,本地木用於兩側及後背等。甬做傢具講究正面,常忽略兩側。
同為港口的溫州,與前者有所不同。甌做傢具的最大特點是在雕工處多施以金漆,對能夠折射光的物質尤為傾心,諸如玻璃、螺鈿等,研碎後加灰塗於傢具表面,使之有閃光熠熠之感,同時還將加彩玻璃鑲嵌於主要裝飾面上,起畫龍點睛作用。甌做傢具因大量髹漆,故少有使用優良木材。
多年來,各地的傢具保持著自己獨有的特徵。文人是社會標尺的制定者。就傢具而言,他們會不停地對傢具製作者提出要求,以自己的審美不厭其煩地修正工匠的不足之處,使之完美起來。中國古代傢具就是在這種近乎苛求的社會氛圍中頑強地發展起來,摒棄糟粕,汲取精華,奠定了古典中國鄉村傢具在世界傢具史上的崇高地位。
㈩ 深圳鶴湖新居免費對外開放時間+館內看點
從2019年8月13日起,深圳鶴湖新居將免費對外開放啦!感興趣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啦!不過雖然是免費的,但是還是要憑借身份頌喚證登記入館哦!大家一定要記得帶上身份證。
2019年8月13日起,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取消收門票,實行憑身份證免票入館制度
鶴湖新居總佔地面積約25000平方米,包括月池、禾坪、圍屋三部分,系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群之一,也是深圳現存300多座客家圍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
1996年被辟為龍崗客家民俗博物館。
1998年,鶴湖新居成為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它由廣東興寧客家人羅瑞鳳,在清代乾隆年間開始興建,集生產、生活、防禦等多種功能於一體
整座建築由內外兩圍環套而成,中心為府第式三堂二橫,圍屋以祠堂為中心,閣、樓、廳、堂、房、井、廊、院、天井、過道等建築互相關聯,隔而不斷,守望相應,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
作為深港地區城堡式圍樓的典型代表,鶴湖新居集閩、贛、粵客家圍屋的精華,綜合了粵東北地區堂橫屋、圍龍屋和四角樓的要素,並雜糅許多廣府建築元素,體現了客家文化與廣府文化的交融,是深港地區客家人智慧的結晶,也是他們開發深圳東部的歷史見證。
1996年,原龍崗鎮政府將鶴湖新居辟為客家民俗博物館,館內收藏各類客家傢具、勞動工具、生活用品及族譜等文物400餘件
基本陳列《客家生活起居室陳列》、《客家勞動工具展示》、《客家民俗風情展》等,較為生動地展示了客家先民勞動、飲食、婚嫁等諸多生產、生活場景
客家民俗博物館還收藏了1835年清道光皇帝賜羅兆雄(瑞鳳長孫)的大夫第匾等重要文物慎陪,該匾為木質,長201厘米、寬75.5厘米、高3厘米,正楷「大夫第」三字凸出平面,是客家民俗博物館鎮館之寶,1999年定為國家二級文物
小夥伴們,還不趁著周末/暑期的尾巴浪起來
地址: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羅瑞合居民小組
門票:現在是10元,2019年8月13日起,取消收門票,憑身份證免票入館
開放時間:09:00—17:00(逢周一閉館)
公交:乘坐公交到龍園路口下,隨後步行即可抵達客家民俗博物館
地鐵:3號線寬櫻蠢至南聯站下車,需步行15分鍾左右的路程,還是建議坐公交比較方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