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這個五十多年的老櫃子值錢嗎
不值錢,破損嚴重,值不了多少錢,不具備收藏價值,但是既然是家裡的老物件,留著也是個紀念
B. 家裡的老式傢具會不會過時了,現在還用上嗎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那些我們當時認為再貴再好的傢具也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被大眾遺忘。家裡過時的老傢具依舊還用得上。
再者,那些破損較不太嚴重的老式傢具,也依舊可以使用。如果覺得影響美觀,還可以變廢為寶。比如可以給舊了的沙發換一個好看的外套,給舊桌子櫃子刷一遍新漆,給舊藤椅加上一個小巧精緻的墊子等等。這都會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C. 家裡的古舊傢具怎麼處理有收藏價值嗎
我覺得家裡的古舊傢具肯定有收藏價值,但是我所說的價值並不是市場價值,而收藏的是一種回憶,一份情懷。
我家裡有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洗衣機,縫紉機,電視機,還有更古老的桌椅,儲物櫃。其實這些東西擺在家裡雖然不用,但看著都能想起小時候跟爸爸媽媽相處的點點滴滴,從這些收藏的物件當中,也時常能聽到媽媽對我講她年輕時候的故事。
其實所有的物件當中,讓我覺得最有收藏價值的就是主卧的那個衣櫃,那個衣櫃是我外公年輕的時候親手做的。
外公以前是個木工,並且是十里八鄉的一把好手,所以他做的這個衣櫃不僅結實耐用,而且做的非常精緻,還有櫃子上面畫的仙鶴和迎客松,據媽媽說那是外公專門請了一個民間畫家一筆一筆畫上去的。
所以你要問我這樣的傢具如何處理,那我只能說它會永永遠遠的放在我們家,畢竟外公早已離我們而去,那麼他生前的這些物件必然也會像他在我們心中的地位一樣,永永遠遠的被保存。
記得幾年前,市裡要辦一個民間博物館,專門收集以前的防線車,織布機,縫紉機和架子車等物件,當時村長就看中了我家的這個櫃子,給我爸媽苦口婆心的做了好多天思想工作。
但我爸媽的態度依舊很堅決:家裡看上的東西隨便拿,但是這個櫃子角不能動。不是我們不捨得把它貢獻出去,而是他是我外公在我媽心裡的記憶。
所以對於家裡的這些古舊傢具,我覺得最好是珍藏起來,不管是你想著它是否真的有什麼經濟價值,但放在家裡就像鎮家之寶一樣,也許你看著它很佔地方很不順眼,跟你高大上的裝修格格不入,可當你換個角度想的時候你不覺得它很美很復古嗎?
D. 老傢具箱子的歷史
山西的歷史名稱始於西周時期,周成王封地於唐(今山西省冀城縣西)不久,因晉水而改唐為晉。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瓜分了晉國,又稱「三晉」,即後譽為「三晉大地」。所以,山西古傢具冠名「晉作」傢具。
歷史上晉商興旺,山西工匠的木作坊與漆器行製作的品牌傢具,自然成為滿足人們對傢具需求的主要加工與商業環境。行業中,也稱山西傢具為「晉做」傢具,「作」與「做」音同字不同,「作」是品牌,「做」是加工。這在行當內是互相默認的。
山西現存的古建築遍及全省各地,佔全國已公布保護建築的70%。傢具文化自然受到古建築的影響,在古建築修房蓋廟中的高級藝術工匠,遍及各個鄉村。傳統建築業的發展、擴大、形成,自然造就了人們對傢具使用與陳設的更高需求。
早期山西傢具的代表品牌有漆器傢具,有宋元風格的柳木圈椅,槐木炕桌、炕屜(民間叫小書桌)、馬扎、四尺半長凳等傢具。
明代以後,「鋪櫃、書(豎)櫃」是「晉作」傢具的一大發明。山西傢具有優越的人文地理環境,又有「晉商」、「鋪櫃」滿足了店鋪櫃台形式的需求。「書櫃」滿足了帳簿書籍存放和儲藏隱蔽的需求,把這兩種形式逐漸引進適合窯洞正屋的陳設用具。所以柳木圈椅、老榆木、老槐木書櫃、鋪櫃、高桌、幾案等傢具,山西民間幾乎現在還家傢俱存。
清代,「山西富商甲天下」。山西的官宦巨商、鄉紳富戶更是以窯洞人的風俗特點,修建了大量硬山脊屋頂的四合院舍,以花園府第、廳堂樓室布局整個院落。山西傳統窯洞四合院式的建築風格,常以窯洞坐北朝南作為正屋,俗有窯洞正屋為主宅。東西兩邊設有硬山脊配房為附宅。南面建築垂花門樓常與大房子的南屋建築成為一軸線,設為廳室。這樣建築廳室寬敞,就對傢具的需求檔次逐漸增多和提高,造就了木匠工匠集南北兩派之風,發展了自己的傢具特徵。主要表現為廳房擺放有大量的高檔桌子、翹頭案、各種椅子、櫃類傢具,用材更是廣泛,有紫檀、酸枝、核桃木、樟木、老榆木、老槐木、柳木等。
一、山西「晉作」傢具選材的特點
山西地區主要產核桃木、柳木、老榆木、老槐木、香椿木等材料,大戶商賈富戶向南方或是京城購買一些紫檀、酸枝、樟木製作傢具。一般老榆木、老槐木等較硬木料常製作坐具和書櫃、櫥桌類傢具。由於核桃木軟硬適度,紋理順暢和勻稱大氣,還適宜雕刻,所以常用於翹頭案、櫥、桌、櫃、幾架。傳統「晉作」工匠行當,民間選材中有「南花梨北核桃,南樟木北柳木,南櫸木北榆槐」,就是把樟木、柳木用於製作箱子,櫸、榆、槐用於製作櫃、桌、凳椅等傢具。
二、山西「晉作」傢具配料的特點
山西「晉作」工匠傳有「硬木做框做面料,軟木質細板或雕,稀缺木料利用好」。又有「好門能甩四十年,好櫃能放三百年,活動桌椅不好做,硬木還得卯鞘嚴。」山西的山棗木材質近似紅酸枝木,現存的棗木櫥桌還有例證,說明只要配料得當,工藝到位,稀缺木料還是可以做出好傢具的。
三、山西「晉作」木製傢具和漆器傢具的特點
首先,山西的木工作坊和富商也向南方購置大量紫檀、酸枝、花梨木、樟木等貴重木料,製作或是引進各種高檔傢具,以滿足富商與官宦人家的使用需求。
其次,山西平遙的推光漆器傢具始於唐代,山西陽泉平定的描金櫃漆器行到清代時更是進入了全盛時期。絳縣的雲雕漆器、螺鈿鑲嵌傢具由達官貴人購買外,少量還出口日本與東南亞各國。
四、山西「晉作」傢具的風格特徵
山西「晉作」傢具的特徵是「宋元造型的基調、京都傢具的大氣、儒商文化的漆飾」。山西「晉作」工匠講究「名師出高徒,匠人丟口、不丟手」。這是拜師學藝口傳身授的口訣,意思是說匠人可以講「我不幹,做不過來」,一旦承攬加工製作,不能讓別人笑話自己的手藝差。
總之,古傢具的風格特徵是在傢具行業相比較中產生的。大體上我們可以講:南方傢具秀麗典雅,北方傢具粗獷大氣。北方傢具完善了明代木結構的造型和線形裝飾,依據古建築木結構的裝飾對比中可以論證;南方傢具完善了清代精細雕作的優美藝術,依據東陽木雕、蘇州木雕等可以說明。如果再從地區、環境、材質、民俗、匠藝等文化方面展開講述還是可以證明這一點的。
五、山西「晉作」傢具的樣板品牌
山西太谷的三多堂博物館,可以說是山西民間古傢具的博物館。眾多大大小小的傢具,有材質珍貴的紫檀、酸枝木桌椅;有雕刻漆飾的各種櫃子;有莊重雄渾的屏風;有秀氣華麗的佛龕、幾架等。還有晉中「喬家大院」的珍藏品,有核桃木「犀牛望月鏡」等傢具,從藝術造型、木結構連接、用料搭配、雕刻手法、原木原汁上漆等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晉作」民間傢具的樣板與品牌文化。
國傢具的產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
從新石器時代到秦漢時期,受文化和生產力的限制,傢具都很簡陋。人們席地而坐,傢具均較低矮。
南北朝以後,高型傢具漸多。至唐代,高型傢具日趨流行,席地坐與垂足坐兩種生活方式交替消長。
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傢具普及民間,成為人民起居作息用傢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國傳統木傢具的造型、結構基本定型。
此後,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中國傳統傢具在工藝、造型、結構、裝飾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異彩,進入一個輝煌時期,並在世界傢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清代傢具體量增大,注重雕飾而自成一格。
20世紀初,因受外來傢具的影響,出現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傢具。50年代後,中國傢具工業迅速發展。
80年代,在借鑒各國不同的傢具風格和先進生產技術的同時,中國傢具不斷發掘傳統技藝,並結合自己的國情民俗,逐漸形成一代新的傢具風格。 史前至春秋時期的傢具(史前~公元前476) 1978~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發掘山西襄汾縣陶寺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公元前2500~前1900)時,從器物痕跡和彩皮辨認出隨葬品中已有木製長方平盤、案俎等,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中國木傢具。
公元前21世紀,中國發明了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出現了堅利的金屬工具,為製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條件,致使西周以後木傢具逐漸增多。在《詩經》、《禮記》、《左傳》的記載中,這一時期的木傢具已有床、幾、扆(屏風)和箱等。
同時,也出現了青銅傢具。從出土文物中見到的商代銅禁和饕餮、蟬紋、銅俎,反映出這一時期青銅傢具在鑄造技術以及實用、裝飾方面都已達到較高的水平。
傢具結構 早期的木傢具已從建築中移植應用榫卯結構。1979年,在江西貴溪春秋晚期崖墓出土的兩件木製架座殘件中,發現了方形榫槽。
青銅傢具在商代為整體渾鑄,至春秋時期已發展為分鑄、焊接、失蠟鑄造、鑲嵌等多種工藝。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晚期多層雲紋銅禁,就是採用失蠟鑄造工藝製造的,造型更加精美而富有裝飾性。
傢具漆飾 新石器時代,人們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於制器。商、周時期,漆飾工藝已較普遍。
當時的塗料取自漆樹的汁液,稱為生漆,其中含有漆酚、漆酶、樹膠質和水分。漆可配成多種色彩,用它作塗料既能保護器物,又起到裝飾作用。
東周時期留存的漆木傢具較多。黃河中、下游出土的漆箱等,表面多飾以雲雷、回紋、蟠螭、竊曲等圖案的彩繪;江漢、江淮地區楚墓出土的座屏、幾、案等漆木傢具,造型優美,紋飾流暢。
戰國時期傢具(公元前475~前221) 戰國時期,漆木傢具處於發展時期,青銅傢具也有很大的進步。 漆木傢具 戰國時期的漆木傢具種類繁多,飾面新穎、富麗端莊。
1957年河南信陽戰國楚墓出土的漆案,案邊有4個可提挽的鋪首,案角鑲銅,案足銅制,案面髹漆彩繪與銅飾件相映生輝。1978年湖北隨縣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象圖衣箱,黑漆作底朱紋其上,繪有北斗和青龍、白虎天文圖象(圖1)。
信陽楚墓出土的六足漆繪圍欄大木床、柵足雕花雲紋漆幾,以及1958年湖南常德戰國墓出土的漆幾等,造型淳樸,漆飾華麗,反映當時的漆飾工藝已較成熟。 木傢具如幾、案、床類形體較大的傢具,多為框架結構,以榫卯連接。
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閉口貫通榫、閉口不貫通榫、開口不貫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陽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幾、木俎等,在足與框架、足與案面、屜板木樑與邊框、圍欄矮柱與床框之間的連接,就採用了以上各種榫接方法,結合牢固,外形美觀。
幾、案類傢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橫木,稱為「柎」(「柎」通「跗」,為傢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護器足。
這些結構經歷代不斷改進、發展,形成中國傳統傢具的重要特徵,並沿用至今。 青銅傢具 戰國時期,青銅傢具在造型、工藝上都有很大進步。
1978年河北平山白狄族故國中山王墓出土一件錯金銀龍鳳青銅方案,以四鹿為足承一圓圈,圈上蟠繞成半球形四龍四鳳,龍首上方各有一組斗拱承置案面。1960年雲南江川滇族戰國墓出土的虎牛青銅案,由二牛一虎組成,主體為一立牛,四足立作案足,牛背呈橢圓狀構成案面,一虎撲噬牛尾作案耳,另有小牛犢藏身母體下。
立牛健壯,雙角前伸,肌肉豐滿,造型均衡穩重,栩栩如生(圖3)。這些青銅傢具工藝精湛,可稱稀世珍寶。
秦漢時期傢具(公元前221~公元220) 秦漢時期,在繼承戰國漆飾的基礎上,漆木傢具進入全盛時期,不僅數量大、種類多,而且裝飾工藝也有較大的發展。 傢具的發展變化 秦漢時期人們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盤膝坐,垂足坐始見萌生尚未普及。
常用傢具有幾、案、箱、櫃、床、榻、屏風、笥(放衣服的小傢具)、奩(放梳妝用品的器具)、胡床(坐具,又稱交床,繩床)等。這一時期傢具的主要特點是:①大多數傢具均較低矮。
②始見由低矮型向高型演進的端倪。西漢時,由印度傳入毾?(榻登)。
《釋名》註:「榻登,施之大床前小榻上,登以上床也。」既在床前設榻登上床,說明床的高度有所增高。
又據《太平御覽》記載。
是董伯信先生積二十餘年之功才完成的力作。全書按歷史時間順序,對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
不同種類的傢具,作了系統、全面的介紹,名為「綜覽」,十分恰切。作者首先在「緒論」中對新石器時代的傢具作了討論,然後將商周以後的傢具的生產、演變分為三個階段:一、商周至三國時期為低矮型傢具的流行階段;二、兩晉至五代是低矮型傢具向高坐型傢具轉變的承前啟後的過渡期;三、宋代以後則流行高坐型傢具。明、清兩代,實為中國古代傢具的高峰期。作者特地各設一個專章,詳加介紹。在「清代傢具的形成及其特點」一章中,作者還以《紅樓夢》中描寫的賈府的陳設、介祉堂的實物陳設為例,具體說明清式傢具的形態特徵、功能與藝術風格。
全書的介紹以各時期遺址、墓葬考古發掘出土及存世的實物為主要材料,以相關文獻記述、繪畫中的傢具形象資料為輔助,結合文字說明,按傢具的不同用途、品種、形態,一一分別展開。全書圖像數百幅,印刷精良,彩圖中傢具的色澤、紋理清晰可見,質地似手可感。作者精心選用的大量的繪畫名作、小說與戲曲作品的木刻插圖,很多是藝術名作。因此,《中國古代傢具綜覽》是一部兼具學術性、資料性、鑒賞性的好書。有此一編,讀者可以比較系統地了解中國古代傢具藝術的產生、發展、成熟的脈絡,認識中國古代傢具文化的深厚內涵與獨特風格,提高對傢具文化的理解。
E. 老傢具收藏圖片
老傢具收藏圖片
老傢具收藏圖片,隨著古董收藏熱的興起,中國古典傢具收藏尤其廣受歡迎。有利於收藏家培養藝術的興趣愛好與提升其自身的文化修養。以下是關於老傢具收藏圖片內容分享。
老傢具收藏風漸熱
老傢具大多是用傳統的手工藝打造出來的傢具用品,以竹木或實木為主要原材料,主要為明清兩代的家居,包含著明清時代的傳統文化內涵,幫助使用者提升文化底蘊,所以有越來越多人收藏老傢具。此外,老傢具收藏漸熱的原因還有:
第一、「剛性需求」。老傢具不像其他的收藏品只能掛著或是藏著,它是還能使用,具備實用性;在家裡擺放一些老傢具,能夠起到裝飾的效果,滿足業主個人的審美需求等。
第二、作假少。老傢具鑒定起來是比較簡單,有明顯的特徵,作假難度高,很少出現山寨品。
第三、存量有限。老傢具比較大型不好保存,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老傢具量已經非常少了,所以你也會看到老傢具價值在不斷的上漲中。
老傢具價格:
決定老傢具的價格有工藝、年代、木料質材三大方面,根據每件老傢具的不同價格也會不一樣,下面給大家看看過去一些老傢具的成交價格,更加直觀的知道老傢具價格多少。
老榆木虎爪圓凳,980元;老船木傢具博古架,40元;舊實木傢具櫃子,28000元;摩登舊書櫃,30000元;承古典實木頂箱書櫃,3800元;老榆木頂箱櫃,4500元。
老傢具的價格波動較少,價格也比較客觀和透明,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收藏老傢具。一些質材稀缺型木頭做成的老傢具,如黃花梨、紫檀、紅木等,價格可以高達幾十萬呢。
老傢具收藏及價格就是這些,希望文章中介紹的內容對大家能有所幫助。老傢具目前的收藏行情還是相當不錯,至於其收藏價格,就受到外形完整、木頭、雕刻家等等多重因素影響,價格有高也有低,需要實際而看。
老傢具現在有收藏價值嗎?
1:清十八世紀紫檀木雕勾雲紋長方小櫃,尺寸:高41.9厘米;寬32.5厘米;厚24.2厘米,成交價: HKD 2,320,000
首先可以明確地說,對於這些老傢具還是有一定收藏價值的,首先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去分析。第一個方面是傢具的材質,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以前的很多傢具不僅僅耐用,而且款式也永遠不過時。
雖然說可能有一些成就感,但是無論是從質感還是從款式上來說,都是非常受收藏者所喜愛的反過來,我們再看一看現在的很多傢具雖然說樣式非常的新穎,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和普通的傢具差不多。
2:清乾隆紫檀描金纏枝花卉紗櫥宮燈,尺寸:61厘米,成交價: HKD 2,300,000
所以說為什麼有很多的收藏者,家裡面都會選擇一些比較老式的傢具,並且去民間收藏一些以前人們所留下的一些舊傢具。
不僅僅是因為材質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這種傢具給人一種懷舊感。大多數的老式傢具都是用實木所製成的,現在的很多傢具都是用合成木所製作而成的。這也是對以前的一種回憶,對七十年代80年代的一種回憶。
3:清早期黃花梨圈口牙板玫瑰椅(一對),尺寸:長83厘米;寬57厘米;高45厘米,成交價: RMB 2,300,000
其實當你做一個收藏者的同時那麼你就自身所但有一種懷舊感,因為我們現在所收藏的所有的收藏品,不僅僅是現代所生產出來的,大多都是以前所遺留下來的。因此,既然是一位收藏者,更多的是看收藏品的年份和其背後的一些歷史背景。
我們所收藏的`不僅僅是這件收藏品,更多的是這種具有年代。現在市面上的很多老舊的傢具的價格,也是一直處於上升的狀態,因為年份越久他的收藏價值也就更高。
4:清乾隆紫檀嵌百寶大座屏,尺寸:114.5.24厘米,成交價: RMB 2,300,000
現在的收藏市場中也有專門的這樣的一群人,在不斷地收藏老舊傢具。但是我們要知道的一點是,並不是所有的舊傢具都是之前的,從根本來說需要看傢具的材質。如果材質是非常上好的老木材,那麼再者就需要看工匠師的製作工藝和傢具的款式如何?
現在在國內的很多裝修公司也非常喜歡裝修,古典美這樣的一種傢具風格。
5:清早期黃花梨卷草紋圈椅,尺寸:60厘米,估價:RMB 1,800,000 ~ 2,800,000,成交價: RMB 2,300,000
史上最貴十大老傢具
TOP 10 明 黃花梨三足圓香幾
香幾,是一種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傢具,因置香爐而得名。
它一般為圓形,較高,而且腿足彎曲較誇張,十分獨特。
《遵生八箋》提到:書室中香幾之制,高可二尺八寸,幾面或大理石,或岐陽,瑪瑙石。
而此明代黃花梨三足圓香幾,與上海博物館王世襄舊藏形制類似,均三足,圓形,牙子浮雕卷草紋,鎪出壺門輪廓,但這件高度卻更高,有95.2公分,因此更顯可貴。
佳士得2017年拍出,成交價為584.75萬美元,按成交時匯率摺合4045.9萬人民幣。
TOP 9 明十七世紀 黃花梨獨板圍子夔龍紋羅漢床
羅漢床源於「榻」,二者的區別在於「榻」沒有三面靠背。
在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載羅漢床時說:矮榻,高九寸,方圓四尺六寸,三面靠背,後背稍高如傍。甚便斜倚,又曰彌勒榻。
羅漢床作為待客用具,一般強調自身的材質和裝飾,以彰顯主人的文化品行和社會地位。
此羅漢床黃花梨制,床面攢框鑲席芯,冰盤沿下飾束腰,螭龍紋身型捲曲矯健,威猛逼真,傳世明代傢具中罕見。
蘇富比2020年拍出4408萬人民幣高價。
TOP 8 明 福山壽海 天地同春 月洞式門罩黃花梨架子床
架子床也叫棚架床,因床頂有架,故名架子床。
此月洞式門罩黃花梨架子床,結構精巧,用料講究,好似玲瓏屋,雕工有力,線條流暢,極具神韻。
2017年北京印千山拍出5290萬人民幣高價。
TOP 7 明十七世紀 黃花梨夾頭榫獨板面雙鳳擋板帶托子翹頭案
翹頭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傢具,一般靠牆陳設,用來擺放文玩、畫軸,案面兩端裝有翹起的飛角,故稱翹頭案。
翹頭案為文人傢具,大多施加精美的雕刻,是中國明朝傢具木雕的優秀代表。
文震亨《長物志》:天然幾以文木如花梨、鐵梨、香楠等木為之;第以闊大為貴,長不可過八尺,厚不可過五寸,飛角處不可太尖,須平圓,仍古式。
此案鑲寬材獨板面,夾頭榫結構,牙頭、文件板透雕雙鳳紋,用料厚重勻稱,堅實緻密,造型高大簡朴,線條優美,可見原主人非一般的氣質及品位。
2020年於蘇富比拍出5438萬人民幣高價。
TOP 6 清乾隆 紫檀龍紋御案
案,即是桌子。
御案,顧名思義為皇帝使用的桌子,自然名貴。
《春渚紀聞》:上指御案間端研,使就用之。
此紫檀龍紋大御案,系用精選上等紫檀料製成,雲龍紋飾,構圖飽滿,雕飾繁瑣,打磨精細,不覺刀痕。
2015年於佳士得拍出5520萬人民幣高價。
TOP 5 明 黃花梨圈椅 (一套四張)
在明清傢具中,最講規矩的,非圈椅莫屬了。
圓與方,方與圓,在一把圈椅上展現的淋漓盡致,這既是我們的宇宙觀與世界觀,更是中國人的處世哲學。
這四把圈椅每一處的曲線和用料粗細都極盡飄逸美感,文人氣息濃郁,是安思遠珍藏的明式傢具中非常特別的一件。
佳士得2015年拍出,成交價968.5萬美元,按成交時匯率摺合6063萬人民幣。
TOP 4 明 黃花梨交椅
由於攜帶便捷,故交椅常在行軍,野遊,狩獵時供身居高位者使(裝)用(逼)。
《三國志》:公(曹操)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起。
因古代上位者對此物的厚愛,後世交椅也就越做越精美,特別是高雅的黃花梨交椅,甚至成為了首領的代名詞。
此件交椅造型優美,線條流暢,雕工精緻,鐵包典雅古樸,兩側「鵝頭棖」亭亭玉立,彰顯皇家之重器,乃宮廷御用瑰寶。
在2010年,被南京正大拍出6944萬人民幣高價。
TOP 3 清乾隆 御制紫檀雕雲龍紋寶座
人的身份與地位是無形的,必須靠有形的媒介才能體現,這個媒介即習稱的「禮器」。封建社會的秩序因此建立,以器用代表身份的高低也成為千年以來的傳統,寶座便是皇權藏禮於器的重要代表。
這件紫檀雕雲龍紋寶座,通體以紫檀木製成,七屏風式座圍,背板、扶手的板心及面下四腿、牙條均以浮雕手法雕刻雲龍紋,作工精細,是為凝聚帝王神思、巧匠妙藝之重寶。
2010年在北京保利拍出7168萬人民幣。
TOP 2 清康熙 紅木雕花鑲嵌緙絲絹繪屏風
屏風是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一種傢具,就風水的角度而言,屏風具有擋煞,納福,聚氣,隱蔽等作用。而且其上吉祥的圖案還可以提升居住者的運勢,顯示居住者的素養等等。
這件紅木雕花鑲嵌緙絲絹繪屏風,為康熙六十大壽而制,採用了木雕、緙絲畫、描金彩漆、宮廷畫四種工藝製作而成,是極為難得的清宮舊藏之寶。
2006年在崇源國際拍出8372萬人民幣高價。
TOP 1 清康熙 御制黃花梨鸞鳳牡丹紋大頂箱櫃成對
頂箱櫃,一種大器晚成的傢具。在中國傢具史上頂箱櫃成型較晚,出現在明後期,盛於清代,但絲毫不影響它在傢具中的地位,一經產生,便迅速風靡,成為上品。
頂箱櫃的特點,就是上面的頂箱與下面的立櫃,通常都豎直疊放,兩層櫃體大多能拆分也能組合,上下也都是對開門,又稱「四件櫃」。
F. 為什麼有一些人花高價錢,購買農民家中幾十年前的舊櫃子和舊床呢
在農村經常會有一些商販來收農村的老物件,比如舊櫃子、舊床、石磨、石碾子,還有老房子上的房梁的等等,在農民眼中不值錢的老物件,他們卻高價收購,這是為啥呢?他們收走的老物件又有什麼作用呢?
現在的農村現在生活好了,生活水平也都在提高,家裡的一些老物件也面臨著淘汰,有的時候一些老物件老傢具放在家裡也都是占著地方很是不方便,由於比較破舊不堪農民也就不會太在意,那麼這時候就有一些商人來著車去農村裡收購一些破舊的傢具,或者是一些老房子的木料有的人就會覺得這些人要寫破舊的傢具有啥用呢?難不成拿回家在使用?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在農村收購老傢具的剛當!
G. 老傢具翻新怎麼做老傢具怎麼修舊如新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越來越關注生活環境的優化問題,如何使我們的家居環境變得更美觀更舒適是大家的共同追求,在我們的家居生活中,傢具使用久了會變舊,但是並不是這些舊的傢具就不能用了,這時候就需要對傢具進行翻新,老傢具翻新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那麼老傢具該如何翻新呢?又有什麼使用技巧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老傢具翻新的技巧吧。
一、清洗老傢具
老傢具進門,斷胳臂缺腿,蓬頭垢面,得除去浮塵和積土,有時還有水泥漿、瀝青、化學油漆什麼的。然後用水沖,邊沖邊用特製的刷子刷,積垢深厚的,可以加一點鹼水。洗過的舊傢具得陰干。不然遇水膨脹後,榫頭拆開後就難以復原。在有些負責的店家裡,還會對老傢具進行熏蒸消毒,以去除蟲子與蟲卵。有條件的童鞋可以做一下消除蟲子的工作。
二、舊傢具去漆
一般是用細砂紙輕輕摩擦,如果遇到較硬的部位得就用刀刮。做這前睜攔個活得膽大心細,稍不留神就會破壞精雕的部分,有時一條纖細的線腳,被磨平了,再怎麼修也回不過神來。
三、整修木器部分(缺胳膊少腿的補齊)
缺損的部分得找同樣的材質補完整,斷胳膊缺腿的還好補,最難的就是浮雕的部位,比如仕女,蝙蝠什麼的,得以同樣的風格修補好。而每個時期,每個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盡相同,修理的工匠心裡得有譜,得虛心與前輩匠人對話,也不能逞技而壞了原件。不然的話,內行人上眼就看出破綻了。
四、選購金屬配件
配銅活。有些箱櫃的銅活壞了,也得按原來的式樣做一個,如吊牌、面葉、活頁、套腳、包角、牛鼻環子等都是中國傳統傢具不可忽視的飾件。從製作工藝上分鏤空、鏨花、打毛、做舊等,連點點斑斑的綠銹也做得出,很有滄桑感。
五、打磨傢具表面
去漆之後就是精打磨,以便上蠟或上漆。木質好的老傢具修復,按收藏界的原則應該是盡可能地保留原來的模樣,所以負責的店家在接洽客人時會從藝術鑒賞和老傢具保護等方面勸說客人,最好在傢具表面燙蠟,使木質的肌理紋路畢現無遺,這種樸素的美是最最耐看的。比如柏木和櫸木,經慧胡過打磨後,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包漿,光潔度不比硬木傢具差。
六、重新上漆做漆面
做漆面的意思不是簡單地刷漆,而是盡可能保留原有漆面,只不過收拾干凈而已。不可避免地要上漆,也是有限地進行,比如描金櫃的花飾磨淡了,漆皮起殼了,有些顧客要求維持原狀,有些顧客會要求補一下,那些小面積修補,不會走失原韻,是可以的。有些老傢具還是用披麻帶灰工藝做漆面的,如今這種工藝很少有人會做,就得請高手來復原,如果用化學漆一刷,一臉賊光,這件老傢具的價值就會大大降低。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老傢具翻新的介紹和小知識啦,謝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後都會對老傢具翻新有新的了解和認識,其實老傢具翻新的操作並不復雜,以上內容可供大家作為參考,進行老傢具的翻新,使我們的傢具煥然一新,增加美觀度,這些生活小常識都是非常簡單操作的,大家可以多在生活中運用起來,為我們的生活創造更好的感受體驗。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早鎮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H. 50年代舊傢具怎麼處理
可以去那些講究文化的餐館看一看,有一些餐館擺放著一些老傢具,顯得很有文化!
I. 50年代的時候,人們住的是什麼房用的什麼傢具什麼家用電器
50年代的人,大多住房條件不好,磚房、土坯房、木樓比較常見。電器有:收音機、簡單風扇、電話、電筒。有錢人家還有些進口的電器,大多百姓人家,基本沒見過電器是什麼。70年中期電器才慢慢進入大眾人家。傢具大多是用實木的傢具,基本是木匠自己打造的簡單物件。如床、衣櫃、碗櫃、桌子、椅子。也有各別其它材質的,如果滕、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