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宅梧家居床

宅梧家居床

發布時間:2023-03-26 11:54:16

A. 宅梧鎮的旅遊資源

宿山是鶴山市名山之一,聳立於宅梧鎮和雙合鎮之間,它如一道屏障,將宅梧與雙合分隔開。山的東側地屬宅梧鎮,距宅梧圩3公里;西側地屬雙合鎮,距合圩2公里。
雲宿山起伏連綿,松林茂密,山清水秀,方圓12公里;山陡路窄,海拔637.2米,山頂有一大塊平坦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
雲宿山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又有古寨遺址,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山頂平地現存有古寨石砌圍牆,雄偉、堅實,實屬罕見。東南寨牆長500多米,高3.5米,寬2米;西北寨牆長400多米,高2.5米,寬2米。用條石砌築,每塊石長約一米,厚約三十厘米,疑是古代瑤人所築。
據文史資料研究者考證:宋元明三朝本地區還有瑤人,瑤人居住在皂幕山、雲宿山一帶,墾山為畲,種粟為生,擅長用竹弩葯箭,從事狩獵,雲宿山故又名雲粟山。元朝期間,瑤族人民為反抗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壓迫和剝削,曾爆發過兩次大規模的粗滑武裝起義,後來元朝政府進行血腥大屠殺,瑤族人民被殺害無數,餘下被迫逃往別處,或與漢人融合。
每年重陽佳節,人們登臨雲宿山古寨,既可探幽尋古,又可飽覽宅梧的山鄉秀色,樂也逍遙。 鶴山最高村落黃帝石村又稱彩虹嶺村,隸屬宅梧鎮白水帶管理區,距宅梧鎮區10.5公里。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廖、陳兩姓自惠州遷此植茶,聚居在皂幕山彩虹嶺西山腰間,漸成村落,呈梯狀,分廖屋和陳屋兩村,面積0.6平方公里,是鶴山市地勢最高的村落。村舍為泥舂瓦平房,村民操客家方言;村民以勤勞向義而著稱。
此村初引「彩虹嶺(山名)」為村名。因村北有一山石似人橫卧於山洞中,鶴山首任縣令黃大鵬題「橫地」二字於石上,村名從之,稱「橫地石」。方言「橫地」與『黃帝』音近,故雅稱「黃帝石」。
1978年前全村人口共70人,以種茶為主,兼牧牛、種果及采葯。1994年前,村民部分遷至白水帶、宅梧鎮區等地定居,從事打工或經商。留村的村民仍以種茶、種豆、種果和養兔、養蜂、捕獵為生。
村旁有鶴山舊八景之一的「彩虹古道」經過。登山進村,爬羊腸古道,攀山間陡路,足兩個小時。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是我部隊的堡壘村,有陳大娘等堡壘戶。1959年11月12日被廣東省政府定為革命老區——抗日游擊根據地。近年,不少革命前輩從各地來慰問和敘舊。
此間青山常綠,溪水長流,層林疊翠,怪石奇布,鳥鳴不息,彩虹常現,雲霧繚繞,景色宜人。重陽佳節,人們登山怡情,絡繹不絕。即將動工的「彩虹隧道「從那兒經過,更增加其神奇景觀。此地是旅遊、游獵、懷舊和避暑的好去處。 羅漢尖屬皂幕山脈中南段派生,西向延伸,山體面西南,獨峰高國、四百一十二米,面積約三百多畝。側有將軍山並峙,稍矮,且植被濃密,為交椅山所掩映。唯羅漢尖獨峰高出,植被較稀疏,其山體均由岩石組成,整座山岩石裸露。遠望,銀光閃耀,酷似金屬筆尖直插雲端,是鶴山雙都、開平、台山、恩平等地較為挺拔的山峰;近看,山腰間有觀音坐蓮、美女吊花燈、烏鴉落洋、一線天、石龍床、石印、墨硯、石蟾蜍、石公雞等景點。山頂有二級平台,面積均約十五平方米,曾有廟宇供人上香,可惜於「文革」時期被毀,一九八八年得獲重修。羅漢尖上有畝余耕地,歷來種植紅煙,因每株煙中有斑痕似羅漢腳印,故名「羅漢煙」,歷來為送禮上品。
羅漢尖是鶴山舊八景之一,有關的詩文、故事、傳說頗多有「羅漢尖峰排筆陣」、「彩虹羅漢山川秀」、「尖峰羅漢秀雲山」等名句流傳,為古代文人墨客的雅作對象,是舊社會久旱求雨之所,逢年過節祭拜,尤以重陽登高時遊人最盛。 彩虹古道在鶴山中西部,皂幕山脈偏南中段,海拔高度五百六十多米。南宋前後,一些南遷的瑤民在皂幕山一帶居住。那時,就有羊腸小道盤山而走,實是崎嶇險要。自清雍正十年鶴山建縣後,首任縣令黃大鵬,為方便人民往來邑地,縮短行程,緩解地方交通的困難,而「捐金錢,募丁壯,從山徑中劃削平坦,就其勢之折旋而為路」。該古道為東西走向,東起茶亭頂,西至馬口缺,全長約十五公里,路面寬一到二米不等。曾有善心者為部分路面鋪設石板。
彩虹古道為鶴山舊八景之一,自古就有「彩虹嶺上觀皇石」等名句在地方流傳。古道周圍蠢凳晌有彩虹玉璽、犀牛望月帶鋒、嫦娥奔月等天然景點;附近有石寨下、流白水等千尺飛流,燕尾岩、鷹嘴岩、釣神坑等深谷。奇險至極,群山起伏,溝壑陰森,且氣候變幻無常。明代許炯經過此地時,就有「參天黛色三千丈,鎖地煙霞十二重」之作。天然洞穴、人工石室、走獸飛禽、奇藤異樹皆引人入勝。明、清及至民國時期,有關此地詩文、故事、傳說及名人之作較多。清雍正年間,首任縣令黃大鵬在古道中段路旁,曾親筆刻石「彩虹嶺」三字,至今猶在。清同治年間,白水帶華僑在茶亭頂捐建「樾蔭亭」,還有翰林學士賴濟熙親筆書下:「臨風落丈青松晚,越嶺登山移步難」。解放後,彩虹古道逐漸荒蕪,好一個「越嶺登山移步難」的地方,成為每年盛夏、重陽節人們避暑登高的勝地。 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舊址余氏宗祠,座落在宅梧鎮靖村鄉東北角。
1944年10月下旬,中共廣東省臨委、省軍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命令堅持在珠江三角洲進行抗日武裝斗爭的珠江縱隊的機關和主力,由林鏘雲、羅范群、謝立全、劉田夫、謝斌等率領,挺進粵中,繼續開展抗日游擊戰爭。11月7日,部隊解放宅梧鎮後,即移師靖村鄉,司令部駐余氏祠,政治部駐李氏宗祠。黨和部隊深入發動人民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余氏宗祠,坐東北向西南,是三進四合院式布局,歇山頂建築。建築面積667平方米,後進地基比頭進、二進高出1.5米,院前還有高2米的圍牆。1969年靖村鄉因資金匱乏,將頭進和二進拆卸(包括圍牆),磚木用作建小學校,空地置閑,現仍保留的後進(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司令部掛牌辦公室的地方)建築面積136平方米(內有木板鋪閣,又叫後樓)。因樓危,1992年鶴山市老建會撥款三萬元維修
1994年6月7日,鶴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鶴府辦函[1994]21號文將余氏宗祠定為本市第二批文保護單位。

閱讀全文

與宅梧家居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沃爾沃s60l國產維修費 瀏覽:882
防水絕緣膠帶怎麼用 瀏覽:429
哪些家電中有銀 瀏覽:740
品愛傢具品牌怎麼樣 瀏覽:988
洛陽上門維修家電 瀏覽:52
北京市天梭售後維修點 瀏覽:554
如何做好汽車維修行業2018 瀏覽:36
海爾熱順義維修電話 瀏覽:681
合肥皇明太陽能維修電話 瀏覽:410
莆田家庭防水補漏電話多少 瀏覽:822
蘋果手機wifi部件怎麼維修 瀏覽:846
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 瀏覽:693
有鎖機在國內保修嗎 瀏覽:847
K11家居 瀏覽:111
家用柔性防水成分是什麼 瀏覽:341
cad家居模板 瀏覽:455
朗動導航黑屏維修多久 瀏覽:93
廁所門百葉窗壞了怎麼維修 瀏覽:716
雨具品牌保修 瀏覽:811
華為智能手錶保修時間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