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鼓型傢具

鼓型傢具

發布時間:2022-09-28 03:46:24

『壹』 法式風格傢具有什麼特點

法式風格建築講究自然,它追求內在和色彩的聯系,我們身處其中會感覺到很大的一個活動空間。法式建築往往不求簡單的協調,而是崇尚沖突之美,在建築整體上有一個和嚴格的把控,比較善於在細節雕琢上下功夫。
布局上面對稱嚴密,氣勢恢宏,居住感受豪華舒適。我們身處與其中的話,很容易在第一時間內感受到主人的一個良好的氣質,它帶著一種西方國家特有的紳士精神,和我們國家儒學中的謙謙君子有所不同,它更加自信張揚。
細節處理上運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線條。這個和整體風格也是交相輝映的,主要上是突出法式風格的典雅,它傢具的設計上多是結構粗厚的木製傢具,就像鼓型邊桌一樣,給人們呈現了一種皇家的品位。
法式風格特點是比較崇尚自然沖突之美的,我們將沖突點綴其中,恰到好處,又不會讓人們感覺到不適,更多的是一種驚艷的感覺。
法式風格特點中傢具的特點也是獨具匠心的,通常情況下法式風格的傢具可以分成新古典、哥特式、洛可可、巴洛克四種。比如洛可可風格就帶有女性的柔美,可以使人們感受到那種秀氣和高雅,那種融於傢具當中的韻律美。
法式風格特點在建築上推崇優雅、高貴和浪漫,就像王子與公主的故事經久不衰。我們國家對浪漫的表現更多的是伊人在水一方那種朦朧美,而法式風格追求的是在氣質上給人們一種感染。

『貳』 法式風格傢具特點有哪些 法式風格傢具如何選

法式風格,指的是法蘭西國家的建築和傢具風格。主要包括法式巴洛克風格(路易十四風格)洛可可風格(路易十五風格)新古典·風格(路易十六風格)帝政風格等,是歐洲傢具和建築文化的頂峰。法式風格彌漫著復古、悶騷、自然主義的調調,最突出的特徵是貴族氣十足。這種「貴」散發著人文和古典氣息,舒適、優雅、安逸是它的內在氣質。這種風格讓人聯想起庄園、鋼琴、舞會、蓬蓬裙,精緻化了的鄉村風格,是人們一直都在追求的「桃花源」。
法式風格特點:
1.氣勢恢宏.
布局上突出軸線的對稱,恢宏的氣勢,豪華舒適的居住空間;
2.高貴典雅。
效果貴族風格,高貴典雅;
3.細節精細。
細節處理上運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線條,製作工藝精細考究。傢具設計處理上,多為結構粗厚的木製傢具,例如圓形的鼓型邊桌,大肚斗櫃,搭配搶眼的古典細節鑲飾,呈現皇室貴族般的品味;
4.建築對稱造型。
建築多採用對稱造型,屋頂上多有精緻的老虎窗;
5.洗白處理與華麗配色。
法式家居常用洗白處理與華麗配色,洗白手法傳達法式鄉村特有的內斂特質與風情,配色以白、金、深色的木色為主調。
整體說來,法式風格講究將建築點綴在自然中,在設計上講求心靈的自然回歸感,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濃郁氣息。開放式的空間結構、隨處可見的花卉和綠色植物、雕刻精細的傢具……所有的一切從整體上營造出一種田園之氣。不論是床頭台燈圖案中嬌艷的花朵,抑或是窗前的一把微微晃動的搖椅,在任何一個角落,都能體會到主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和陽光般明媚的心情。

『叄』 中國古典傢具常見的腿足有哪些形式

常見的腿型有直腿、膨牙鼓腿、三彎腿、仙鶴腿、展腿、箭腿、劍柄腿、螞版蚱腿等。

三彎權腿呈S形,基本特點是:膨出、內斂、外翻。
膨牙鼓腿是明清傢具中常見的弧形腿,基本特點是:膨出、內斂、外翻。因為它的牙子也隨著拱肩向外膨起所以稱「膨牙」,與膨出的腿部合稱「膨牙鼓腿」。
螞蚱腿常見於香幾類器物,基本特點是:膨出→直線內收、外翻。腿部兩側飾有倒齒紋。狀如螞蚱之腿。
仙鶴腿是典型的直腿,腿腳較大,猶如足蹼。
展腿又稱「接腿」,腿的上端離拱肩30餘厘米處飾以外翻馬蹄。馬蹄以下旋成圓柱,造成另接圓腿的效果,增加外圓變化的動感。
馬蹄是明清傢具中美化腿腳的重要的腳步裝飾。

『肆』 中式古典傢具分類有哪些

花板
形狀多樣,有正方形;長方形;八角形;圓形等形狀。雕刻圖案內容多姿多彩,豐富多彩的含意,中國的傳統吉祥圖案都能在花板找到,什麼福祿壽禧;事事如意,等等圖案。合理的幾何學拼圖形狀,線條優美,令人產生多種的審美觀。特別四塊長方形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完整圖案,掛在客廳的沙發;電視地櫃上面,更加點綴出一種典雅。
條案
在古代多數作供台之用,大型的有3-4米長,台上面放著先人的神位,逢年過節燒香拜祭。這也難怪 的,中國人一向是有那種忠孝的美德。條案的腳造形多樣,有馬蹄;卷紋等型狀,檯面有翹頭和平頭兩種。在現代家居中,有些房子空間小,多數將規格改小,有作風水玄關之用,放在走廊;客廳;書房等地,台上面擺設自己心愛的裝飾品,襯托一種和諧;庄嚴的氣氛來。
屏風
屏風的製作多樣,有擋屏;實木雕花;拼圖花板組合而成,還有黑色描金屏風,手工描繪花草;人物;吉祥圖案等描繪,色彩強烈,配搭分明。現代酒店的餐廳間隔;客廳等擺設間隔。更加有田園風光的寧靜,雅緻。
燈光 字畫
現代的電燈在古代是沒有的,現代家居有了它更加理想。合理的燈光照射,使那些古典元素充滿生命,讓人精神,照出一種溫馨;浪漫的心情來。字畫的掛設,同樣有書香世家的氣氛,可以說毛筆字越來越少啦,相反只是電腦打出來的字越來越多罷了。
圈椅 官帽椅
整個中式風格裝飾起著重要作用,是明式傢具的代表作。造型合理,線條簡潔。直今為現代人所喜愛。拋開復雜繁瑣的因素,是中式風格裝飾的所在,往往這些椅起了重要的作用。官帽椅分為:四齣頭官帽椅;南官帽椅。兩椅一幾的擺設在客廳;書房等地方,淳樸;沉穩由然而生。
適合人群
性格沉穩、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人。
中式風格需要注意的地方:只要發揮各種建材的適當性,即使是使用玻璃、金屬等現代建材,一樣可以表現中式風格。

『伍』 明式傢具中的椅凳類就有9種,你知道嗎

明至清前期的傢具按照功能加以區分,可以分成椅凳、桌案、床榻和櫃架四類,再將其他小批量的傢具整合成一類,總共有五大類。今天就先講一講椅凳類。
椅凳類包括凳、椅、寶座這三小類。
凳:
1.杌凳
「杌」的本義指的是沒有枝葉的樹,因此杌凳指的便是無靠背坐具。杌凳一般分為無束腰與有束腰兩種,其他的杌凳(比如圓杌凳)傳世太少,可以忽略不計。
無束腰杌凳中,多是在直腿直棖的基本樣式上,進行一些小的改動,比如增加矮老;將直棖改成羅鍋棖;在腿足下端安裝棖子,名叫管腳棖。
有束腰杌凳多為直腿內翻馬蹄,在兩腿之間安置直棖或羅鍋棖。除了直腿之外,也會有三彎腿或鼓腿。有時還會讓腿足落在木架上,木架上還有小足,這種稱為「托泥」。
2.坐墩:
在明至清前期的坐墩上,大多保留著藤墩和木腔鼓的痕跡。但是到清中期和晚期,在綉墩上往往難於再找到木腔鼓的痕跡了。
3.交杌:
交杌是東漢時期由西域傳至中土,在此後的千百年來流傳甚廣。在之後,交杌出現了一些衍生品,比如交椅等。
4.長凳:
明清之際,長凳的樣式相當之多。最普遍的便是小條凳,以前農村裡經常可以看見。圖中所示的是桌型結構的二人凳。
椅:
1.靠背椅
只有靠背,沒有扶手的椅子便稱為靠背椅。靠背椅中還有一種面窄而背高的椅子專稱為「燈掛椅」。
2.扶手椅
有靠背又有扶手的椅子,除了圈椅與交椅這兩種特例,其餘的都稱為扶手椅。扶手椅又可以細分為三類:玫瑰椅(文椅)、官帽椅、南官帽椅。
3.圈椅
圈椅圓婉柔和,極為美觀,算得上是椅中貴族。圖中所示的金絲楠皇宮椅椅,就是清朝宮廷在圈椅的基礎上進行改良後形成的精品。
4.交椅
交杌有了靠背之後,便叫做交椅。交椅有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樣式。直後背的靠背類似燈掛椅,圓後背的靠背類似圈椅。
寶座:
寶座是供帝王專用的坐具。寶座多是清式傢具,明式傢具太少,這里只能找到清式的寶座。寶座多有腳踏

『陸』 一種古代傢具 形狀就象靠背椅的上半部 就是靠背那部分 席地而坐時倚靠用的 是什麼東東

椅凳類

明清時期的椅凳形式很多,名稱也很多,椅類有寶椅、交椅、圈椅、官帽椅,靠背椅、玫瑰椅等;凳類則有大方凳、小方凳、長條凳、長方凳、圓凳以及五方、六方、梅花、海棠等式凳,還有各種形式的綉墩。

寶椅

寶椅是一種體形較大的椅子。宮廷中稱之為「寶座」。多陳設在各宮殿的正殿明間,為皇帝和後妃們所專用。有時也放在配殿或客廳陳設,一般仍放在室內中心或顯著位置。這類大椅很少成對,都是單獨陳設。寶椅的造型、結構和羅漢床相比,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形體較羅漢床小些。有人說它是由床演變而來的,也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寶座大多以紫檀製作,取材厚重,造型莊重,雕飾精巧,為使用者增添威嚴之感。清式寶座的特點是尺寸大,結構復雜,用料規范,做工精細,裝飾瑰麗。寶座上下內外,或浮雕,或透雕各種吉祥紋飾,顯現出皇家的尊貴和豪華氣派。

紅木嵌癭木席面寶座
民國
高110厘米
估價:RMB 30000

這件寶座通身線條流暢,背板及扶手採用屏風式,中間做成圓形,鑲嵌癭木心,束腰以下花板中間下凹,浮雕夔紋,底棖四面平齊,四足外翻夔紋馬蹄,二節腿的做法顯得更加沉實穩重。席面的運用更是增添了幾分清閑悠雅之氣。

玫瑰椅

玫瑰椅在宋代名畫中曾有所見,明代更為常見,是一種造型別致的椅子。它的椅背通常低於其他各式椅子,和扶手的高度相差無幾。背靠窗檯平設數椅,不致高出窗檯;配合桌案陳設時,不高出桌沿,正是由於這種與眾不同的特點,使並不十分實用的玫瑰椅頗為流行。玫瑰椅多用花梨木或雞翅木製作,一般不用紫檀木。利用花梨木獨具的色彩、紋理和椅子本身別致的造型巧妙結合,更令人賞心悅目。「玫瑰」二字,一般指很美的玉石。單就「瑰」字講,一曰「美石」,另一曰「奇偉」,即珍貴的意思,《後漢書·班固傳·西都賦》載:「因瑰材而究奇,抗應龍之虹梁」,以「瑰」謂奇異之物。從風格、特點和造型來看,玫瑰椅的確獨具匠心。這種椅子的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採用圓形直材,確實較其他椅式新穎、別致,達到了珍奇、美麗的效果。用「玫瑰」二字稱呼椅子,當是對這種傢具的高度贊美。

黃花梨透雕靠背玫瑰椅

100.7×60.3×45.9厘米
估價:RMB 248100~413500
成交價:RMB296480

此玫瑰椅造型獨特,樣式新穎別致,雕刻精湛。

交椅和圈椅

交椅,亦稱胡床,原為中國古代馬上民族的用具,通常被認為是從席地而坐向椅坐的轉變。交椅的結構是前後兩腿交叉,交結點做軸,上橫梁穿繩代座,可以摺合,上面安一栲栳圈兒。椅圈一般由三至五節榫接而成,下由八根木棒交結而成,交結關節處,多以金屬件固定。整個造型,從側面看似多個三角形組成,線條纖巧活潑,但不失其穩重。因其兩腿交叉的特點,遂稱交椅。明清兩代通常把帶靠背椅圈的稱交椅,不帶椅圈的稱「交杌」,也稱「馬扎兒」。交椅可以折疊,攜帶和存放十分方便,它們不僅在室內使用,外出時還可攜帶。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貴族或官紳大戶外出巡遊、狩獵,都帶著這種椅子,以便於主人可隨時隨地坐下來休息,這也是交椅同時又被稱為「行椅」和「獵椅」的由來。

圈椅是由交椅發展而來的。交椅的椅圈後背與扶手一順而下,就坐時,肘部、臂膀一並得到支撐,很舒適,頗受人們喜愛。後來逐漸發展為專門在室內使用的圈椅。它和交椅所不同的是不用交叉腿,而採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盤無大區別。只是椅面以上部分還保留著交椅的形態。這種椅子大多成對陳設,單獨擺放的不多。圈椅的椅圈因是弧形,所以用圓材較為協調。圈椅大多採用光素手法,只在背板正中浮雕一組簡單的紋飾,但都很淺。背板都做成「S」形曲線,是根據人體脊椎骨的曲線製成的,為明式傢具科學性的一個典型例證。

明代中後期,有的椅圈在盡頭扶手處的雲頭外透雕一組花紋,既美化了傢具,又起到格外加固的作用。明代人們對這種椅式極為推崇,因此當時多把它稱為「太師椅」。更有一種圈椅的靠背板高出椅圈,並稍向後卷,可以搭腦。也有的圈椅椅圈從背板向兩側延伸通過邊柱後,但不延伸下來。這樣就成了沒有扶手的半圈椅了,這種椅子造型奇特,可謂新鮮別致。

清 黃花梨鑲銅交椅

106.6×73.7×62厘米

估價:RMB 1600000~2000000

成交價:RMB2053440

交椅是帝王貴族們的用具,是身份的象徵,所以我國也有「第一把交椅」的說法,暗指某人是最為重要的角色。此交椅僅以幾根必要的線形構成,並無一多餘部件,造型簡練;黃花梨木質地,上包鑲銅片,新穎別致;扶手出頭與腳踏角卷花紋的雕飾、靠背板的鑲邊裝飾和透雕圖案的運用,則為造型粗獷豪爽的交椅平添幾許風情。

黃花梨圈椅(一對)

60×47×99厘米
估價:RMB 100000~120000

圈椅是明式傢具典型的式樣,椅圈自搭腦處順延而下成扶手,背板呈「S」形,飾以小浮雕,椅面之下設壺門券口,底棖採用「步步高」棖法,這些都是典型的明式特徵,是實用性與科學性的統一。

官帽椅和靠背椅

官帽椅分為南官帽椅和四齣頭式官帽椅兩種。南官帽椅從造型上看,不如四齣頭式大方,但南官帽椅在裝飾手法上比較容易發揮,可以採用多種形式裝飾椅背及扶手;用材可方可圓,可曲可直。它的特點是在椅背立柱和搭腦相接處做出軟圓角,由立柱作榫頭,橫梁作榫窩,橫梁壓在立柱上。「S」形椅背多採用邊框鑲板做法,中分數格,或鏤雕一透孔如意雲頭,或浮雕一組簡單圖案,美觀而大方。通常成堂或成對陳設使用,很少單支。

四齣頭式官帽椅,即椅背搭腦和扶手的前拐角處不是做成軟圓角,而是搭腦和扶手的橫梁通過立柱後,又微向後方和兩側彎曲,形成一條自然而流暢的曲線。盡頭磨成圓頭,給人以柔潤、圓滑的感覺。這種四齣頭式椅,大多用黃花梨木製成。背板多為「S」形,且多用一塊整板製成。樸素大方的造型和清晰美麗的紋理色彩,形成俊逸高潔的風格和特點。明清兩代均有官帽椅,但製作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現在搭腦、靠背及扶手的區別。清代官帽椅的搭腦多用羅鍋棖形或花形,靠背、扶手大多有花飾,與明代簡潔樸素的風格截然不同。

靠背椅的造型特點是有靠背無扶手,並且靠背搭腦不出頭。靠背有不同形式,也有稱其為「一統碑式」椅子的。這種椅子體形較官帽椅略小,椅背上橫梁兩頭與官帽椅的形式相似。也分兩種形式:一種做成軟圓角;一種是橫梁長出兩柱,又微向上翹,猶如挑燈的燈竿,因而又有「燈掛椅」之稱。在用材和裝飾上,硬木、雜木、彩漆描金、填漆描金、各色素漆和攢竹等做法皆有之,特點是輕巧靈活、使用方便。

屏背椅

其靠背猶如一座座屏,故名。靠背上往往鑲嵌大理石,或鏤空雕成瓶、葉、碗等圖案,再嵌以瓷片,頗具特色,為清式傢具中特有品種。

黃花梨四齣頭官帽椅(一對)



60×45.5×117厘米

估價:RMB 70000~80000

四齣頭官帽椅在明式傢具中較為常見,背板在製成曲線的同時採用攢框鑲板的做法,邊上設雕花牙子,下設光腳,與整體的簡潔通透協調一致。底部前棖加寬形成腳踏,給人以自然舒適的感覺。

紅木高靠背椅(四件)

民國

52×43×105厘米

估價:RMB 50000~70000

這組類似「一統碑式」的靠背椅,雕刻精細,背板玲瓏清秀,束腰下的花板雕刻更為細致,椅腿製成舒展的三彎腿,足部獅爪,應是清式風格受西方風格影響的作品。此為其中兩件。

杌凳

杌凳是不帶靠背的坐具。僅就杌凳而言,大體可分為方、圓兩種形式,而以方凳種類最多。在各種形式的凳子中,又分為有束腰和無束腰兩類。有束腰的都用方料,一般不用圓料;無束腰的則方料、圓料都有。有束腰的可以做出曲腿,如鼓腿膨牙、三彎腿等;而無束腰的都用直腿。有束腰的足端都做出內翻或外翻馬蹄,而無束腰的腿足不論是方還是圓,足端都不做任何裝飾。

凳面的板心,也有許多花樣。有影木心者,有各色硬木者,有木框漆心的,還有藤心、席心、大理石心等,用材和製作都很講究。凳子又有長方式和長條式的。長方式常見,多以一板為面,四腿側腳明顯,俗稱四劈八叉,只供一人使用。亦有板面較長,可坐二至三人的,則稱「長條凳」或「板凳」;長條凳還有「春凳」,形如炕幾,可容二人並坐,因坐面較寬,不坐時也可用以放器物。

明清時期的圓凳,又稱為圓杌,三足、四足、五足、六足均有。做法與方凳相同,直腿、曲腿都有。明代圓凳一般束腰,凳面為圓形、梅花形或海棠形,下帶圓環形托泥,托泥下有四足,也有六足、八足,使其更堅實牢固。做工細致,形制優美。清代時無束腰的都採用腿的頂端作榫,直接承托坐面的做法;有束腰則主要靠牙板和束腰承托坐面。它和方凳還有一點不同,方凳都用四足,而圓凳不受角的限制,最少可用三足,多者可用六足。

早期的凳

「凳」字,最早並不是指我們今天所說的坐具凳子,而是專指蹬具。把無靠背坐具稱為凳子,是後來的事了。《釋名·釋床帳》說:「榻凳施於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蹬床也。」顯然是一種上床的用具,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見的腳踏。腳踏,也稱腳凳。關於腳凳,明代史書有很多記載。《魯班經》一書中就介紹有各種腳凳。尤其《長物志》與《遵生八箋》二書中還介紹一種奇特的腳凳,與養生、健身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當時備受推崇的健身傢具。《長物志》說:「腳凳,以木製滾凳,長二尺,闊六寸,高如常式,中分一檔,內口空,中車圓木二根,兩頭留軸轉動,以腳踹軸,滾動往來。蓋湧泉穴精氣所生,以運動為妙。竹踏凳方面大者,亦可用。」

古代傢具價值確定

清代前期製作的傢具,與明代傢具在造型風格、結構、做工及用材等各方面相當一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國內的一些傢具研究權威,把明代與清代前期製作的傢具統稱為「明式傢具」,在價值的確定上,兩者基本上被一視同仁。清代前期的傢具之所以可以與明代傢具相媲美,主要是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這也說明了古代傢具的歷史並不是鑒定其價值的惟一標准。傢具造型藝術的優劣,是決定傢具價值的重要因素。王世襄先生對傢具的造型藝術標准做了高度概括,從而把對傢具造型的形容規范化、具體化,使得相互間的聯系一目瞭然。他提出的傢具十六品是簡練,淳樸、厚拙、凝重、雄偉、圓渾、沉穆、縟華,文綺、妍秀、勁挺、柔婉、空靈,玲瓏,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瑣、贅復、臃腫、滯郁,纖巧,悖謬、失位,俚俗。製作工藝的水平是衡量古代傢具價值的又一把尺子,主要可從結構的合理性、榫卯的精密程度、雕刻的功夫等方面去考察。古代傢具的入眼處,往往是引人注目的雕刻部分。雕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傢具價值的高低。古代傢具上的雕刻,一般分為透雕、平面實雕和立體雕3種。雕工的優劣,首先看形態是否逼真,立體感是否強烈,層次是否分明;再看雕孔是否光滑,有無銼痕,根腳是否干凈,底子是否平整。總的來說,在評價傢具的雕飾時,除考慮工藝的難易和操作的精確度外,關鍵是要看整體是否具有動人的質感和傳神的韻味。

黃花梨方凳(一對)



64×64×55厘米

估價:RMB 500000~700000

此對方凳採用了較多的裝飾手法。牙條、腿足邊緣起陰線,足端做出雲紋馬蹄,牙條下的附加花牙不同常見角牙,雖雕飾較繁,而年代則較早。

雞翅木拐子方凳(四件)



46×46×47.5厘米

估價:RMB 12000~15000

此組方凳莊重典雅,四腿與凳面平齊,牙板和底棖採用兩劈料做法,足部雕刻回紋,空靈的牙板格內加裝拐子紋裝飾,不但不繁,反而增添了幾許華麗,加上難得的雞翅木紋理,不失為古典傢具中的上品。

紅木理石面鼓凳(一對)

清初

45×33厘米

估價:RMB 50000~60000

成交價:RMB200000

鼓凳是明清傢具中較常見的造型,這對鼓凳光素的上下牙板做成對稱的披肩式造型,四腿的壯實與雙線海棠形裝飾欞格形成對比,使人覺得既穩重又清秀。

紅木嵌瓷板方凳(一對)



高48厘米

估價:RMB 36000

此對精緻的方凳面部製成可活動式側沿打窪,腿部內側起線,二節腿的做法顯得很壯實,足部外翻葉形馬蹄,鑲嵌鬥彩瓷板,體現了設計製作者的綜合審美情趣。

『柒』 法式風格櫥櫃的特點有哪些

法式風格櫥櫃的特點:
1.氣勢恢宏.
布局上突出軸線的對稱,恢宏的氣勢,豪華舒適的居住空間;
2.高貴典雅。
效果貴族風格,高貴典雅;
3.細節精細。
細節處理上運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線條,製作工藝精細考究。傢具設計處理上,多為結構粗厚的木製傢具,例如圓形的鼓型邊桌,大肚斗櫃,搭配搶眼的古典細節鑲飾,呈現皇室貴族般的品味;
4.建築對稱造型。
建築多採用對稱造型,屋頂上多有精緻的老虎窗;
5.洗白處理與華麗配色。
法式家居常用洗白處理與華麗配色,洗白手法傳達法式鄉村特有的內斂特質與風情,配色以白、金、深色的木色為主調。
整體說來,法式風格講究將建築點綴在自然中,在設計上講求心靈的自然回歸感,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濃郁氣息。開放式的空間結構、隨處可見的花卉和綠色植物、雕刻精細的傢具……所有的一切從整體上營造出一種田園之氣。不論是床頭台燈圖案中嬌艷的花朵,抑或是窗前的一把微微晃動的搖椅,在任何一個角落,都能體會到主人悠然自得的生活和陽光般明媚的心情。

『捌』 紅木傢具各式腿

紅木傢具的腿有:鼓腿彭牙、外翻馬蹄腿、內翻馬蹄腿、展腿又稱「接腿」、象鼻腿、圓裹腿、螞蚱腿、仙鶴腿、箭腿、劍柄腿、直腿等。引用汝瓷筆洗,

『玖』 宋代高型傢具對人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往的朝代,應該是北宋。此時,世俗審美開始主動向文人靠攏,文人追求的雅文化,成為整個社會的潮流風尚。

宋詞在坊間大肆流行,宋詞所表達的文人趣味和生活,得到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市井階層的推崇,乃至趨奉。這一點反映到家居生活中,就是得到文人審美認同的傢具日漸盛行。
文人傢具,首先是講究素雅自然,好玩實用,用著舒服;民間傢具,是把實用擺在最前邊,而宮廷傢具,把裝逼擺在首位,講究等級和威嚴。這是它們三者不同的地方。所以對於什麼是美的傢具,什麼是美的東西,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

文震亨在《長物志》里,對文人傢具做了非常清楚的描述,第一是講究定式,崇尚古制。每一件傢具,用什麼材料做,尺寸多少,功能是什麼,都講的非常清楚。而對於「定式」的追求,正是宋代工藝的重要特徵。北宋人李誡編修的《營造法式》中有明確體現。再說說「崇尚古制」,從明中期開始,崇古、復古大行其道,漢唐乃至宋代的生活方式,都成為世人學習、借鑒的模本。

於是,作為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傢具,也化身為這一時代潮流中的重要參照物,因為漢唐時期,高型傢具品類太少,於是,宋代傢具,就成為還原與再創造的第一原型。可以說,文人傢具的基調,是在宋代就已經確立了的,明式傢具在此基礎上,對造型和工藝進行了進一步完善。
宋 《十八學士圖》

宋代傢具,也是高型傢具的快速發展期。大量新的傢具器型,在此時涌現出來,其龐大的體系,幾乎囊括了後來所有的傢具種類,即使此時尚未出現的傢具,也能在某些傢具上面,找到後世演化的基因。

宋代以前,中國傢具以矮型為主,而至宋代,終於迎來由低向高的快速蛻變。我們從傳世的宋代古畫上可以看到,人們使用的傢具既有高型傢具,又有矮型傢具,它們被和諧地融於同一空間,卻絲毫不覺違和。今天回頭看,宋代之於傢具歷史,正是處於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上。
宋 《十八學士圖》

高度的變化,又直接推動了工藝的改進,其中對榫卯結構的完善,又是最核心的。江蘇邗江蔡庄五代墓出土的木榻上,榻面大邊與抹頭尚未使用格角榫,而是以45度格角相接後,再楔入鐵釘緊固。雖然墓葬傢具,並不能全然代表生活中的傢具面貌,但至少可以說明,在宋代之前,傢具是使用釘子的。

而宋代傢具在榫卯工藝上,取得了突破。受當時建築的影響,大木樑架式的結構方式,被廣泛用以傢具設計和製作。這與傢具的造型變化是相輔相成的。雖然對於建築結構的借鑒,可視為宋代傢具,對於隋唐傢具的繼承和發展,但無疑宋代傢具更為明顯。

宋代傢具不僅在結構的大方面有所建樹,其對於造型細節,也非常重視。宋代傢具的精細,並不體現在清式傢具那般不厭其煩的精細雕工上,而是另闢蹊徑以線條取勝,這一點後來被明式傢具繼承,並達到極致。宋代傢具造型充滿線的變化,從邊抹、棖子、腿足等部位的各式線腳,到裝飾紋樣中的直線、曲線的熟稔運用,反映了中國傳統藝術對「線」的厚愛,並把它實現在實物上成為了不起的創造。

可以說宋代是中國傢具史上的一個奇跡,前朝傢具不斷被改造,以適應新的審美和生活需求,新的傢具器型不斷誕生,中國傢具體系日漸充盈。

《槐蔭消夏圖》

在完備的宋代傢具體系中,尤以椅類傢具最讓人印象深刻。早期的高型坐具是以墩類、凳類為主的,都沒有靠背,如唐代的月牙凳,和更早時期的小交杌,卧具也是如此,沒有圍屏的榻歷史,要早於帶圍屏的羅漢床。彼時,幾乎所有的高型傢具,都不具備倚靠功能,直接導致了隱囊、挾軾等古老的輔助類器用,繼續盛行。

宋代,靠背椅和燈掛椅開始盛行,這類在適用性上,更勝一籌的傢具,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器用。

如宋代《文會圖》所描繪,三人圍坐於案旁,配有腳踏的直搭腦燈掛椅圍案而設,椅子以竹材製成(或仿竹),這種形制和審美追求,在後世傢具上得到了完美的繼承。

宋 《文會圖》

《韓熙載夜宴圖》一畫,傳世品比較主流的看法認為是宋摹,其中一個根據是,與流傳有序的五代繪畫相比,此畫中的傢具風格更接近宋代,尤其南宋。圖中數十件傢具,種類完備、形製成熟,且有統一風格,格調素雅、色彩渾穆、線條瘦勁,宋代傢具造型與結構的典型特點已蔚然可見。這一點,後來被明式傢具傳承。

而後代文人也偶有類似思想收於遺冊。如李漁《閑情偶寄》提到,「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當崇儉朴,即王公大人,亦當以為尚。蓋居室之制貴精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這種崇尚厚朴的認識,倒與宋代崇儉之風相若。

宋 《韓熙載夜宴圖》

宋代是一個尚文的國家,且「士大夫不以言獲罪」,這種環境里,文人是個比較幸福的群體。而文人,歷史上是推動工藝美術發展的重要力量。

宋代文人的審美呈現在傢具上,已與唐代的艷麗之風不同,沉靜典雅、平淡含蓄成為其主要的藝術格調。這與北宋以後,「不在世間,而在心境」的時代精神相通。至於宋代文人的心境又如何呢?

蘇軾說「大凡為文,當使氣象崢嶸,五色絢爛,漸老成熟,乃造平淡」,平淡美,便是文人士大夫大力倡導的審美潮流。這個時期,理學興起而成為新儒學的一種,及至發展到後期將「理」視為自然萬物的根本法則。宋人哲學理念反映在傢具上,已趨於「謹嚴、平易、雅正、質朴及含蓄」。

宋徽宗 《聽琴圖》

宋代傢具,是文人傢具的開端,以宋徽宗為代表的文人皇帝,將文人藝術推上了頂峰。這個皇帝不但把繪畫、書法、瓷器等,推上了後世無法企及的高度,就連傢具也是如此。看看「聽琴圖」裡面的一桌一幾,對宋傢具的精緻線條,可見一斑。

樸素、雅直,心領神會線條的精髓,准確地描繪出文人傢具的內核。正是這些形而上的內容,最終在審美觀念上,鑄就了宋代傢具輝煌的可能。

『拾』 古代椅凳類傢具有什麼特點呢

‍‍

靠背椅的造型特點是有靠背無扶手,並且靠背搭腦不出頭。靠背有不同形式,也有稱其為「一統碑式」椅子的。這種椅子體形較官帽椅略小,椅背上橫梁兩頭與官帽椅的形式相似。也分兩種形式:一種做成軟圓角;一種是橫梁長出兩柱,又微向上翹,猶如挑燈的燈竿,因而又有「燈掛椅」之稱。在用材和裝飾上,硬木、雜木、彩漆描金、填漆描金、各色素漆和攢竹等做法皆有之,特點是輕巧靈活、使用方便。

靠背椅常見的有搭腦出頭的燈掛椅、搭腦不出頭且以直欞作靠背的木梳背椅等幾種。交椅,亦稱胡床,原為中國古代馬上民族的用具,通常被認為是從席地而坐向椅坐的轉變。交椅的結構是前後兩腿交又,交結點做軸,上橫梁穿繩代座,可以摺合,上面安一拷佬圈兒。

椅圈一般由三至五節榫接而成,下由八根木棒交結而成,交結關節處,多以金屬件固定。整個造型,從側面看似多個三角形組成,線條纖巧活潑,但不失其穩重。因其兩腿交叉的特點,遂稱交椅。明清兩代通常把帶靠背椅圈的稱交椅,不帶椅圈的稱「交杌」,也稱「馬扎兒」。交椅可以折疊,攜帶和存放十分方便,它們不僅在室內使用,外出時還可攜帶。宋、元、明乃至清代,皇室貴族或官紳大戶外出巡遊、獰獵,都帶著這種椅子,以便於主人可隨時隨地坐下來休息,這也是交椅同時又被稱為 "行椅"和 "獵椅"的由來。

‍‍
閱讀全文

與鼓型傢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北京家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瀏覽:253
蘋果指紋保修嗎 瀏覽:270
木質傢具摔裂怎麼固定 瀏覽:296
防水塗料如何用滾筒刷 瀏覽:563
華苑冠華維修電話 瀏覽:698
頂樓雨棚多久需要維修 瀏覽:864
海爾空調武漢維修點 瀏覽:603
北碚長安4s店維修電話號碼 瀏覽:924
小米售後維修大概需要多久 瀏覽:949
電腦保修鍵盤進水保修嗎 瀏覽:398
維修車子需要帶什麼 瀏覽:829
維修電腦與家電怎麼辦理執照 瀏覽:518
瑞士珠寶保修單 瀏覽:284
中式古典傢具質量怎麼樣 瀏覽:296
合肥傢具除甲醛如何處理 瀏覽:457
樓頂開裂用什麼防水材料 瀏覽:441
蘋果廣西售後維修點嗎 瀏覽:739
廣州市蘋果維修電話 瀏覽:46
家電的市場部活動怎麼寫 瀏覽:535
開平二手家電市場在哪裡 瀏覽: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