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貝殼是怎樣鑲到傢具裡面的
首先在紙上畫好圖案,把圖案外輪廓復印在板材上,用鏤銑機雕出凹槽,再把畫回有圖案的紙貼在貝殼答上,用鋼絲鋸沿線鋸割下來,再經過打磨,將事先雕好的凹槽內塗上木粉膠,再將打磨好的貝殼拼放進凹槽,待膠水乾燥後再進行表明磨平,然後在貝殼上再次用手工雕上花紋,進油漆車間前,用紙將貝雕部分覆蓋,以免被染上油漆,油漆乾燥後,揭下覆蓋的紙,這樣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漂亮的貝雕就呈現出來了
❷ 70年代貝雕畫有沒有收藏價值
有。貝雕畫是沿海地區的一個傳統工藝品,貝雕畫以傳統的螺貝鑲嵌技法為基礎,利用貝殼的天然色澤、紋理和形態,借鑒中國畫的構圖章法,而70年代的貝雕畫收藏價值極高,並且鑒賞值也是非常高的。
❸ 木頭上鑲嵌貝殼和銅絲的工藝叫什麼工藝
螺鈿工藝。
花絲用金、銀、銅等金屬細絲編織、堆壘、平填、鑲嵌而成的金屬工藝品。是金屬工藝品中傳統的品種。螺鈿又稱螺甸、螺填、鈿嵌、陷蚌、鈿螺、坎螺以及羅鈿等,、。
由於螺鈿是一種天然之物,外觀天生麗質,具有十分強烈的視覺效果,因此也是一種最常見的傳統裝飾藝術,被廣泛應用於漆器、傢具、樂器、屏風、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關的工藝品上。
(3)實木傢具鑲貝畫擴展閱讀:
百寶嵌是由江蘇揚州的周翥所創,人稱「周制」,他通過雕、鏤、鑲嵌等工藝技法,配成山水、人物、樓台、花卉、鳥獸等圖案,猶如一幅道地的刺綉,甚為精美。
而廣式傢具則很重視螺鈿工藝,小到凳椅,大到床榻、櫃櫥,而且多為滿鈿,使之色彩更顯富麗堂皇和奇妙典雅,別有一番民俗情趣,從而成為了廣式傢具的一大特色。
除傢具螺鈿工藝外,漆器螺鈿也很知名,其中以揚州點螺漆器的名聲最大。在明末清初時,揚州點螺漆器名家輩出,江千里是當時馳名天下的高手,故有「杯盤處處江千里,卷軸家家查二瞻」之譽,查二瞻即明末大畫家查士標。
點螺漆器,大多為杯盤、碟、匣等小件玩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另外,螺鈿還被製作成各色工藝品,例如佩件、帽鎮、鈕襻、朝珠、耳墜、手鏈、戒面、墜珠等,所用螺材有夜光螺、鮑魚螺與硨磲殼等。
❹ 什麼是木製品裝飾
對木製品表面進行塗飾、貼面、雕刻、鑲嵌、烙花或模壓等加工過程。木製品裝飾可以在做成製品後,也可在製作零、部件時進行,還可將術製品的原材料,如刨花板、膠合板表面先進行裝飾,製成產品後進行終飾。裝飾木製品的目的在於:木製品表面覆蓋一層具有一定硬度、耐水、耐候等性能的膜,能使木製品避免或減弱陽光、水分、外力以及菌類、昆蟲、化學物質的侵害,防止產生翹曲變形、開裂、腐蝕和磨損,延長使用壽命;賦予木製品一定的色彩、光澤、質感和圖樣,使術製品的形、色、質完美結合,給人以美好、和諧的感受。
發展歷史
在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的木質漆碗證明早在公元前4800餘年中國人民就掌握了天然大漆(見生漆)的製造及塗飾木製品的技術。河北藁城縣台西村商代殷墟出土的漆器殘片是在雕花木胎上塗大漆,呈浮雕狀。商代晚期已採用蚌片、蚌泡加以鑲嵌裝飾漆器。戰國時代人們已知道用桐油將大漆改性,並配入天然顏料,製成黑、紅、褐、黃、白、金、銀等色漆。以深色漆塗繪稱「漆繪」;用油料塗飾淺色花紋、圖案,稱「油彩」。漆器上用銅或銀扣箍,金銀絲鑲嵌,使木製品精美適用。中國天然大漆的加工及其施工技術自唐朝以來逐漸傳到日本、朝鮮和東南亞諸國。古代埃及人用阿拉伯樹膠及蛋白等製成色漆,用以塗飾木製品。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法、美等國先後開發了蟲膠漆和硝基漆,成為當時歐美國家塗飾傢具的主要塗料。1928年發明了酚醛樹脂漆,開始用合成塗料代替天然樹脂塗料。隨著化學工業日益發展,塗料正向高固體含量、無污染、少溶劑、復合基料方向發展。塗飾的技術也從手工操作發展成適應大批量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塗飾,甚至用機器人進行塗飾。
裝飾工藝
包括塗飾、貼面、鑲嵌、雕刻、模壓和烙花。
塗飾
將塗料按工藝規程塗布在木製品表面,使其形成一層具有一定理化性能的漆膜的過程。其特點是不受被塗飾木製品形狀、尺寸、材質的限制,能較簡單地達到裝飾要求,易修補。其缺點是漆膜會隨時間的延長,發生老化,降低使用性能。塗飾按質地、規格要求主要有下述幾種分類方法:按漆膜透明與否分為透明塗飾與不透明塗飾及模擬塗飾;按填孔狀況分為填孔塗飾和顯孔塗飾;按漆膜的光亮度分亮光、半亮光、消光塗飾;按面漆種類分為大漆、酚醛漆、聚氨酯漆等。透明塗飾採用透明塗料(清漆)塗飾木製品表面,塗飾後能更清晰地呈現原有的木紋,木質感更強,色彩悅目。該法多用於名貴木材製成(或貼面)的傢具、樂器、工藝品等。不透明塗飾用含有著色顏料的不透明塗料(磁漆、調和漆)塗飾木製品。漆膜完全遮蓋了木材的紋理和顏色,它常用於人造板和紋理色調較差的木材所制產品,如火車車廂牆板、門窗、課桌椅。模擬塗飾用不透明塗料將製品表面完全遮蓋填平後,賦予要模擬的色彩,再繪印木紋等。塗飾工藝過程隨製品的裝飾質量要求、基材種類、塗飾方法而有很大差異。
透明塗飾
通常分為木材表面准備、塗飾塗料(含塗層乾燥)及漆膜修整3個階段。
①表面准備 包括砂光、去木毛、除塵、去樹脂、脫色和嵌補等工序。處理後的表面應光潔平滑,能均勻著色,塗料吸附性能好。
②塗飾塗料 包括染色、填孔、塗底漆、塗中層漆、塗面漆等工序。填孔是用填孔劑填滿被切開的導管槽等細胞腔,形成平整的表面,同時著色,鮮明地顯現木紋。顯孔塗飾不需進行填孔。染色賦予木製品一定的色彩。用染料或媒染劑染色。用水性染色劑、醇性染色劑等進行染色較普遍。媒染劑染色使用硫酸亞鐵等金屬鹽或某些酸、鹼的水溶液,使其和木材中的單寧發生化學反應而染色。該法只適用於樟木、櫟木等單寧含量較高的木材。塗底漆的作用是固色,加固填孔劑,在面漆下部形成連續的封閉隔離層,減少面漆的消耗。底漆有蟲膠清漆、氨基醇酸樹脂底漆、聚氨酯木材底漆等。塗面漆是為了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理化性能的漆膜,起保護與裝飾作用。往往需多次塗飾。漆膜的性能主要取決於面漆的種類。塗層的乾燥可採用自然乾燥,乾燥時間較長。大量生產時用人工乾燥法,包括熱空氣對流乾燥,紅外線、遠紅外線乾燥,紫外線固化等。紫外線固化適用於光敏塗料,塗層固化的時間可縮短到幾分鍾甚至數十秒。應根據塗料的品種、塗層厚度等條件選擇適宜的乾燥固化方法,確定乾燥規程。
③漆膜修整 為獲得裝飾性好、鏡面光澤的漆膜,在塗層固化後還需對漆膜進行磨光或拋光。磨光是除去漆膜表面上較大的突出部分,減小其不平度。分干法磨光和濕法磨光。採用手工或手提式砂光機、帶式砂光機進行。拋光目的在於進一步消除漆膜表面上的細微不平度,常用砂蠟、光蠟等進行拋光。輥式拋光機應用較普遍,也用手提式、盤式、帶式拋光機。
不透明塗飾
也分為表面准備、塗飾塗料、漆膜修整3個階段。各工序的作用與透明塗飾的相似,但它不需脫色、染色。膩子、底漆、面漆都用不透明塗料,由面漆的色彩形成漆膜的色彩。為保證漆膜平整,須進行1~2次全面填平。在塗飾裝飾性較高的工藝品及高檔彩色傢具等製品時,對漆膜應進行磨光、拋光。有時在漆膜上再塗一度透明漆,稱謂「罩光」。
塗飾機具
塗料可用手工工具或機械進行塗布。機械塗飾分為兩類:①將液態塗料霧化後(微粒化),經噴塗均勻附著在木製品表面,依靠塗料粒子的流動形成連續的漆膜。如氣壓噴塗(圖1)、高壓無氣噴塗、靜電噴塗(圖2)等。該法適於塗飾各種形狀、尺寸的製品。②塗料以液態覆於製品表面,如淋塗(圖3)、輥塗(圖4)、抽塗等。淋、輥塗只適於平板表面的塗飾,生產效率較高。
圖5合成樹脂浸漬紙貼面
將專用的裝飾紙浸漬合成樹脂,乾燥後熱壓貼在基材上,形成具有一定硬度、光澤、耐磨性等的膜。常用的樹脂有低壓三聚氰胺、鄰苯二甲酸二丙烯酸酯樹脂、酚醛樹脂等。裝飾紙的樹脂含量一般為100~150%,底層紙的樹脂含量約40%。根據用途不同,紙張分裝飾紙、表層紙、底層紙等。裝飾紙的定量為80~150克/平方米。為防止貼面後板材產生翹曲彎形,需在相對一面加貼平衡紙。
印刷裝飾紙貼面
以印有木紋或裝飾圖案的20~30克/平方米的薄頁紙或80克/平方米的鈦白紙為貼面材料,貼在木製品表面,再進行塗飾。該法裝飾的表面較美觀,有一定耐熱、耐磨、耐水性能,但耐磨性低於樹脂浸漬紙貼面。一般塗脲醛膠與聚醋酸乙烯酯乳膠的混合膠。用平壓法或輥壓法貼面,溫度為80~120℃,貼面後再塗飾不飽和聚酯清漆或氨基樹脂清漆。常用於中低檔傢具裝飾。
聚氯乙烯薄膜貼面
聚氯乙烯薄膜表面印有木紋,並壓有仿導管槽的溝痕。在常溫下,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樹脂膠進行平壓或輥壓貼面。這種貼面材料易彎曲,耐腐蝕,色澤柔和,但不耐熱,故廣泛用作電視機、音箱的殼體及櫃類傢具立面的裝飾。
三聚氰胺樹脂裝飾板貼面
裝飾板由三聚氰胺樹脂浸漬紙和多層酚醛樹脂浸漬紙組成的板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壓製成的紙質層壓板。具有耐熱、耐水、耐磨及耐化學葯品性能,板面光滑,並印有各種木紋或其他裝飾性圖案。通常用脲醛膠冷壓貼面,也可以熱壓貼面。被廣泛用作桌面、縫紉機台板、車輛船舶內牆的裝飾。
鑲嵌
用各種顏色和質地不同的小木塊、單板、貝殼薄片、金屬、玉石等拼組成圖案和花紋鑲嵌於木製品表面的加工過程。按鑲嵌技法可分為挖嵌、拼貼、壓嵌、鋸割鑲嵌等。按鑲嵌件與基材表面高度差的情況可分為浮雕狀、凹陷狀和平面狀。鑲嵌的工藝過程是:繪圖設計→繪原尺寸圖→鑲嵌選材設計→圖樣分解→選材→劃線放樣→製作鑲嵌元件和底板→鑲嵌圖樣集成→嵌入膠貼→表面修整→塗飾。鑲嵌工藝用於傢具、工藝品的製作。
雕刻
在木面上刻出凸出、凹進或鏤空圖形的加工過程。按其特點和雕刻方法分為浮雕、圓雕、透雕、平面雕和線雕。①浮雕時按圖形凸起的高度又分為淺浮雕、中浮雕和高浮雕。②透雕特點是鏤空,有陰透雕和陽透雕。前者將圖案花紋部分鏤空。後者則將木板上圖案花紋以外的部分雕去,板上僅留圖案花紋。③線雕是用粗細深淺不同的曲直線條來表現圖案花紋。④圓雕則是三維空間立體形的實物雕刻,也稱為全雕。用於雕刻的木材最好是硬度適中、結構勻細的材種如黃楊木、銀杏、椴木等。雕刻方法分手工或機械兩種。手工雕刻勞動強度大,需要相當高的技藝。成批生產時需採用機械如上軸銑床、多軸仿型銑床、鏤鋸機以及數控雕刻機等。雕刻裝飾普遍用於傢具、建築裝飾及工藝品等。
模壓
用金屬壓模對木材加壓使木材產生塑性變形,形成一定的圖案花紋,達到浮雕效果的過程。按模壓材料的不同分為實木模壓,單板模壓,纖維、刨花等碎料的模壓。①實木模壓時需將木材加熱軟化用金屬模加壓,壓縮量約30%。以生產傢具和建築物的構件。②單板膠合模壓宜用熱塑性與熱固性膠的混合膠。模壓時要適當灑水,以提高其塑性。用此法可生產木質花邊、裝飾件。③刨花板模壓,模壓時應貼單板,模壓溫度約110~160℃,壓力為2.5~5.0兆帕,也可用碎料直接進行模壓。
烙花
用某種方法按設計要求對木材施以高溫(150℃以上)使其在炭化前改變原來的顏色,呈現黃棕至深棕的色調,形成裝飾紋樣圖案的加工過程。烙花方式分燙印、燙繪、酸蝕等。①燙印:用表面刻有圖案花紋的赤熱銅質空心輥筒或赤熱模板在木材表面上燙出花紋。②燙繪:用燒紅的烙鐵進行,可以自由繪畫,不拘一格,常用於裝飾櫥櫃立面,或做工藝掛屏。③酸蝕:用酸液腐蝕方法繪制紋飾。即在加工好的木材表面上先塗一層石蠟,干硬後用刀剔除要腐蝕的部分,再灑上濃硫酸,經0.5~2小時後用松節油或熱肥皂水洗去剩餘的硫酸和石蠟,再用刷子清除被腐蝕的木纖維,並用氨水洗擦。也可用一定濃度的鹽酸在木材表面上塗繪圖案紋樣,再用火烤,使其變色進行裝飾。
❺ 實木傢具刨花板和密度板傢具的區別
區別:
一、防潮性
密度板是木粉末經壓制後成型,表面平整度較好,所以當表面需要鏤銑、成型,而粘貼表面又為較軟質地時(如鏤花吸塑板),常使用中密度板以保證覆膜後表面平整。但由於原料全部是極細的木粉末,從防潮性能看,若將刨花板浸泡在水中,因刨花板中有木質長纖維,更多的保留了木材的結構,所以刨花板膨脹到一定程度將不再膨脹(8%-10%)。因此防潮綜合性能可以說刨花板優於密度板。因此歐美傢具廚櫃公司沒有較普遍使用密度板為箱體材料有一定的道理。
二、環保性
日前歐美幾乎所有的傢具、廚櫃廠都使用刨花板,如德國久負盛名的 BERLONIROSSI、S-BEKA等都使用刨花板,國內幾家大廠由於使用全套進口設備(投資在2億元以上),也能生產出分子結構緊密、抗彎強度高的刨花板。一般來說,如果表面裝飾面為德國進口的,大多為大廠生產,且用於高檔傢具,買家與供應商都比較重視市場信譽,所以出問題的較少。只是目前有一些國內小廠只能生產一些普通常見的白光板、櫸木紋板,由於設備、生產工藝落後,生產的板材在承重及抗彎曲、變形強度方面都較差,製做的傢具緊固後容易松動,松動後再緊固強度不足,遇水後迅速膨脹。並且甲醛含量極高,超過國家標准幾十倍,對人體危害很大。正是此種板材的品質玷污了刨花板的聲譽,而使消費者誤認為刨花板品質低劣。而密度板有於歷史的時間不是很長,在原始的樹木越來越稀少,所以需要一種板材來替代。所以就有密度板出來,但是由於密度板生產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膠水,如果這些膠水質量不過關,或者不穩定會造成密度板甲醛過高,密度板主要檢測甲醛釋放量和結構強度,密度板按甲醛釋放量分E1級和E2級,甲醛釋放量超過30mg/100g不合格。一般講,上規模的生產廠家的密度板大部分都合格。市場上的密度板大部分是E2級的,E1級的少,從整體上來說,刨花板環保系數相對密度板要高很多。而且密度板多用於門板或者做造型,並不實用於做櫃體。
三、握釘性
密度板是由粉末狀組成的,遇水易膨脹。故不能做箱體,又因它的吃釘性比較差,一般情況下密度板釘子打到面再拔出來,這樣反復不了5次,就不可以用了。但是刨花板是由木質木片,,經壓製成板,具有木材的特性,有一定的握釘力,一般情況下可以反復10次左右。
四、抗壓性
刨花板中間層為木質長纖維,兩邊為組織細密的木質纖維,經壓製成板。分子結構緊密,抗彎強度高。我們做過同樣的實驗選用一樣厚度和密度的中纖板和顆粒板同樣負重50公斤,在2個月後,中纖板嚴重變形,而顆粒板輕微變形)。刨花板由於硬度強、握釘能力強、橫向承重能力好,所以適合做櫃體和層板的連接,目前歐美所有的櫥櫃廠都使用刨花板,國內知名的櫥櫃也基本上都使用刨花板做為櫃體。而密度板由於密度比較均勻,所以適合做門板。有些品牌他們將櫃體做成全是刨花板或是密度板,這是不科學的,時間長了就很容易變形。
刨花板由原木打碎後經高溫高壓加工而成,刨花板中間層為木質木片,兩邊為組織細密的木片,經壓製成板。表面層為粉層狀,均質刨花板最好,刨花板分子結構緊密,抗彎強度高。刨花板具有不易變形,握釘力強的優點。刨花板缺點是不易做彎曲處理或曲形斷面處理,對加工機械要求高。
密度板是以植物木纖維為主要原料,經熱磨、鋪裝、熱壓成型等工序製成。特點是內部結構均勻,機械加工性能好、易於雕刻及做成各種型面、形狀的部件。中纖板(450-780)一般表面平整度較好,所以當表面需要鏤銑、成型,而粘貼表面又為較軟材料時(如鏤花吸塑板),使用密度板以保證覆膜後表面平整。故一般用於強化木地板、門板等。
❻ 山峽夕行的貝雕畫是什麼意思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4
❼ 傢具木皮拼花手工怎麼切割
一、鉛筆勾勒出傢具表面的紋樣
首先,工匠們先用鉛筆勾勒出傢具表面的紋樣,然後分出一個個單獨的密閉形狀,做成紙樣,只要是喜歡的樣式,都可以按您的要求製做出來,如貝殼花樣、蝴蝶花,太陽紋,棕櫚葉、木神以及小孩的頭部花紋等。木皮拼花可以選擇不同的木皮品種,再把這些不同的木皮品種裁剪成各種藝術形狀。木皮依照紙樣的邊緣,將木材進行切割。
二、根據設計紋樣
同時,另有一批工匠根據設計紋樣,在傢具的表面上鏤刻出凹槽,一個密閉形狀就配上一個凹槽,等上千塊木片都製成後,將木片和凹槽進行完整鑲嵌。明確的分工保證了每一個構件和細節都得到*專業的藝術處理。當然,由於木材的形狀不同,再巧奪天工的手藝,也不能保證它們100%的嚴絲合縫,所以工匠們在木片鑲嵌這個流程之後,還需要進行補膠(填滿木片與木片間細小的空隙)與打磨(使整個表面光滑平整),較後再上上透明的清漆,使木片的紋理自然地顯露,從而展現出整個「拼花鑲嵌」工藝的完整無缺。
三、工藝、造型風格
另外,不同的傢具製造商對此種工藝也有不同的發揮:比如金色宮廷造型風格,它的傢具「拼花鑲嵌」就偏繪畫性,取材於英法意各個重大歷史時期(羅馬帝國時期、亞當斯時期等等),傳承借鑒各式古典傢具,力圖再現歷史,它的「拼花鑲嵌」很好地融合了各種材料,展現了古典主義的風格精神。還有很多傢具的表面採用木皮貼皮工藝,用同一塊木皮均分2塊、4塊或者更多的倍數然後進行鑲嵌拼貼,使得傢具的木紋達到高度的對稱。
以上就是木皮拼花的生產過程,相信您對木皮拼花已有了大致的了解。希望我們的介紹能對你有所幫助。
❽ 如何畫貝殼簡筆畫圖片
1、今天我們教大家畫的是扇形貝殼,我們先畫出貝殼的大致輪廓,邊緣的部分要畫出波浪的形狀,畫好之後在外圍再畫一圈。
2、接著我們在貝殼上畫上一些線條來裝飾貝殼的紋理,在中心的位置畫上一顆珍珠,記得要畫出高光哦!
3、然後來畫出貝殼的另外一半,同樣要畫雙層線條,注意線條的弧度哦!
4、最後就是塗色啦,我們給貝殼塗上淺淺的青色,注意顏色的漸變,中間的珍珠用粉色來塗,漂亮的貝殼簡筆畫就完成啦!
貝殼(bèi ké)是生活在水邊軟體動物的外套膜,由軟體動物的一種特殊腺細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保護身體柔軟部分的鈣化物。貝殼的主要成分為95%的碳酸鈣和少量的殼質素。
貝殼的數量、形狀和結構變異極大,有的種類具有1個呈螺旋形的貝殼(如蝸牛、螺、鮑);有的種類具有2片瓣狀殼(如蚌、蚶);有的種類具有8片板狀貝殼,呈覆瓦狀排列(如石鱉);有的種類的1塊貝殼被包入體內(如烏賊、槍烏賊);有的種類貝殼甚至完全退化(如船蛆)。
貝殼的主要成分為95%的碳酸鈣和少量的殼質素。一般可分為3層,最外層為黑褐色的角質層(殼皮),薄而透明,有防止碳酸侵蝕的作用,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殼質素構成;中層為稜柱層(殼層),較厚,由外套膜邊緣分泌的稜柱狀的方解石構成,外層和中層可擴大貝殼的面積,但不增加厚度;內層為珍珠層(底層),由外套膜整個表面分泌的葉片狀霰石(文石)疊成,具有美麗光澤,可隨身體增長而加厚。
它們從來都是設計師們最最珍愛的美麗朋友。尤其是近兩年,珠寶級的貝殼類首飾也開始越來越被我們都市中喜歡帥性自然的人們所特別鍾愛。珍珠母貝是天然材料,因此每件的顏色及紋路都十分獨特,滿足了越來越多消費者對個性化首飾的需求。珍珠母貝飾品的加工非常復雜,原始的珍珠母貝要進行非常細致的打磨、精確的切割,根據設計要求鑲嵌。歷經多道工藝處理,才能製成令人賞心悅目的貝殼飾品。
❾ 骨木鑲嵌的發展歷史
寧波骨木鑲嵌工藝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龍山文化時期。如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一具嵌鑲棺木上,可以找到獸骨和螺鈿混嵌的圖案。據記載,骨木鑲嵌在殷代已經列入「六工」之一(即土、金、石、玉、獸草)。骨木鑲嵌工藝在我國流傳甚廣,新疆地區廣為流傳的樂器「熱瓦普」流行過骨嵌裝飾;揚州漆器也見過骨嵌;京、漢、粵等繁華之地更頻見骨嵌流傳,但能歷代相傳、盛行不衰、推陳出新的還數寧波。隋唐時,骨木鑲嵌在寧波開始盛行。南宋時,寧波以其便利的水陸交通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埠,商業和手工業隨之繁榮,其中木器傢具製作業迅速擴大,另外浙東沿海擁有十分豐富的魚膠、牛骨、貝殼等原材料,促使寧波骨木鑲嵌製作業的發展,並逐漸形成風格獨具的寧波骨木鑲嵌工藝。
寧波地處浙東沿海,歷史上,舟山群島是著名海產地,盛產魚膠。寧波平原主產稻穀,耕朱遍野;河塘湖泊,盛產河蚌,山區則出產竹木,骨木鑲嵌必不可少的魚膠、朱骨、貝殼、木竹價格低廉,隨手可得。在此基礎上, 經過漫長歲月,幾經肖衰,最終吸收了寧波木雕嵌的傳統和民間風俗畫的精華,逐漸形成了了骨木鑲嵌的固定風格。這種工藝手法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間達到了繁盛時期。清代乾隆以後,寧波骨木鑲嵌成為進貢宮廷的重要貢品。寧波地方誌上曾有這樣的記載:「圖案古拙,幾同漢畫,手藝精絕,湊雕工緻」。
明末清初,銅鋸絲的應用,木嵌的發展,紅木原料的進口,促進骨嵌迅速發展。經過木雕、實剔木雕、木嵌、骨木和嵌幾個過程,到清代乾隆年間,骨木鑲嵌工藝日臻成熟,很快在寧波地區民間傢具上廣泛應用。當時的寧波地區,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幾件骨嵌傢具來裝點生活,當時骨嵌傢具的經濟價值極高。寧波的骨嵌產品除暢銷省內各地外,還大量銷往長江中下游和東南沿海一帶,流傳極為廣泛。1840年之後,寧波成為五口通商口岸,許多留存的骨木鑲嵌精品流向海外,甚至一些歐美國家先後慕名來寧波搶購。清代末年其工藝逐漸衰落。建國以後,政府將藝人組織起來,恢復生產骨木鑲嵌。上世紀60年代開始形成批量生產,技藝水平也有新的提高,發展了高平結合嵌、化學料填充嵌等新技法,優秀作品不斷涌現。
❿ 貝雕畫有沒有收藏價值
現代工藝品,沒有什麼收藏價值。
會不會掉色,那要年你的貝殼是不是染色的了。
現在的人,為了追求最,往往會用化學物品染色。反正裝在玻璃裡面,你又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