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傢具廠如何取名
為什麼一個名稱問題就會有如此大的作用呢?
首先,顧客不是機器,其購物行為也不是一種機械行為。顧客在打算購物的時候,需要進行一定的心理分析、鑒別,最後再做出決定,先把該買哪一家的。
第二,顧客在購買東西的過程中,表面上是在購物,但實際上是在買一種「需要」。這種需要,有物的需要,同時也有精神的、心理的需要。
第三,顧客在完成購物活動之後,也要對自己花錢買的東西是否「值得」的問題在心理上做出衡量和判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會產生重復購買的行為,否則,便會做出放棄的決定。平時我們在生活中,能夠聽到人們在消費之後說:「花錢買一個心情」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顧客的購買或消費行為,自始自終都在受心理活動的影響。而在顧客的心理活動中,公司名稱或產品名稱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購買活動發生以前,顧客在做出選擇的時候,自然就會想到公司名稱,並根據名稱做出區分和判斷。
在購買的過程中,顧客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也會受到公司名稱因素的影響。比如,如果名稱是要為顧客著想,而服務又不到位,顧客就會說:「這家公司真的不像話,名字簡直就像是在諷刺我們!」而對服務好的公司,則會說:「這家公司還真的名副其實!」
在購買活動結束之後,當顧客決定他是否產生重復購買的行為的時候,也會想到公司名稱。
可以說,公司名稱、產品名在顧客購買物品的過程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公司名稱對顧客的心理活動的影響也很大。
那麼,什麼樣的名字是好名字?
一個公司或者產品的名稱,對於管理者來說,主要體現在「品牌戰略」上。
一個既響亮、又好聽,甚至非常吉利的名稱,利於商家為自己的商品打開銷路,從而產生「品牌效應」。在商場、商店推出一種商品的時候,必然要標出是某地某公司的商品,如果商品好而名稱不佳,就自然會影響到人們的購買欲。
所以,一個好的、已經在市場上深入人心的名字,有利於商家用已經打響的品牌來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
⑵ 求「梵谷」生平事跡和其作品的特點的文章
文森特·梵谷是個閑不住的人,是位精力超凡而又多產的藝術家。盡管他在年僅三十七歲時就自殺身亡,但留下的繪畫作品卻超過了兩千幅,這使他名聲鵲起,如果還在世,這也會令他始料不及。
梵谷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北布拉班特省的格魯特·宗德爾特,是位牧師的兒子。孩提時代,由於受到做畫商的叔叔的影響,他就對藝術已有了初步的印象。這種動力在他十二歲時就初見成果,年幼的文森特開始作畫了。對繪畫的興趣使他在海牙的古比爾畫店開始了學徒生涯。當他剛滿二十歲,就被調到畫店的倫敦分店。
在倫敦梵谷面臨著他的頭一個重大危機:他失戀了。自打那時起,他皈依宗教,表現出對繪畫交易的不滿以及對工作玩忽職守的態度。古比爾把他從倫敦調到巴黎,可看到他的工作還是不盡人意時,就在1876年將他解僱了。
年輕的梵谷對宗教痴迷不悔並在隨後的幾年中遍游英國,比利時和荷蘭,試圖使自己成為傳教士,然而未能如願。他對社會道德、習俗及宗教生活產生了強烈的想法並且態度堅定地疏遠那些與他交往的人。
1886年,他27歲時,發現自己重又對繪畫產生了興趣。在比利時的波里納日的採煤村他有一份做福音傳道者助手的工作,可他感受到一種藝術的沖動,這種沖動持續不斷地激勵著他直到十年後去世。
雖然在1881年初,他回到北布拉薩市班省家人身邊,他最初被認可的作品卻是以波里納日為背景,所反映的是他長期生活在其中的鄉村文化以及對社會與藝術秩序和對稱的理念。這段時間產生了後來被稱作布拉班特的繪畫作品。
這時他開始沉迷於藝術的發展。盡管他受到實際經驗的限制,但其作品從開始就顯示出信心與成熟,毫無疑問這是受到了他個人信仰力量的影響。然而從情感上說這是一段不輕松的時期。因為他回到布拉班特後與父母住在一起,家庭關系有些緊張。他手頭拮據並反對當時的社會和學術准則。
1881年末,他移居海牙並與一名叫克里斯廷·胡爾尼克的女人同居了一段時間。然而1883年他們關系破裂,他也再沒有與其他女人有過明顯的親密關系。
在1883年到1886年間,還是在北布拉班特省,他的畫風發展成獨具匠心的晦澀的風景畫和鄉村生活畫。他強調性格與表現而不是透視與精確。他已經在試驗印象派風格了。
1886年梵谷永遠地離開了荷蘭取道安特衛普前往巴黎,他的藝術風格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巴黎梵谷的作品變得更加青春洋溢。他和弟弟西奧住在一起,他弟弟管理著一家畫店的現代畫部。一種新的,更加充滿活力的畫風出現了,同時早期作品中的印象派傾向有所削弱。
梵谷發展了個性化的筆法及鮮明、純色的品位。他對色彩最出色的實驗就是一系列約30幅花卉的繪畫作品,對這種創作的迷戀一直伴他到生命的最後。
梵谷屬於後期印象主義,他的藝術風格不同於印象主義。他充滿熱情,充滿激情,他充滿對生活的愛,充滿對藝術的愛。因此,在他的筆下,濃烈激越的色彩不是畫出的,而是隨心靈奔流而下,撲面而來的稚拙形象是畫家心中的抗爭與吶喊。他沒有嫻熟的技巧,他沒有嘩眾的心態,他用自己的筆和色,用自己的愛,去呼喚美好與真情,去表現美好與真情。
⑶ 很想全面了解肖邦
你可以去網路上搜索」肖邦」,會有不小的收獲喲!因為太多了,我無法一一列出,這里只是隨便下了一個他的生平簡介,看看有沒有用吧!
Chopin,Frederic Francois(原Fryderyk Franciszek) 肖邦,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1810--1849) 作曲家。父為居住在波蘭的法國人,母為波蘭人。肖邦出生於華沙附近的熱拉左瓦-沃拉。六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師從阿達爾貝·瑞夫尼。七歲時創作第一首波洛奈茲舞曲(g小調),八歲時登台公演。其父為法浯教師,在華沙擔任多種職務,他堅持肖邦除受音樂教育外必須同時受普通教育。十歲時,歌唱家卡塔拉尼為肖邦的演奏所感動,贈送給他一隻懷表。十五歲時肖邦為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演奏,沙皇贈他鑽戒一枚。十六歲入華沙音樂學院,從約瑟夫·埃爾斯納學習作曲。波蘭民間音樂、義大利歌劇的美聲線條和胡梅爾的風格,都正在對他產生影響。1829年他創作了《f小調鋼琴協奏曲》(通常稱為第二協奏曲,雖然實際上它在作為第一協奏曲出版的e小調之前寫成)。同年在維也納舉行兩場音樂會,訪問了德累斯頓和布拉格,回國後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婭·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愛情。但翌年在華沙演奏了他的兩首協奏曲後,就離開了被俄國古領的波蘭,於1831年定居巴黎,開始授課並舉行音樂會演出。他與李斯特、門德爾松、柏遼茲和貝利尼結識,1837年開始與女作家喬治·桑交往。當時剛剛廢除了他與馬利亞·沃德津斯卡的秘密婚約。1838至1839年冬與喬冶·桑同居在瑪略爾卡島上,但惡劣的氣候及筒陋的生活條件影響了他的健康,此後他的結核病不斷惡化。1840至1847年仍和喬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和她在諾安的別墅中。比他大六歲的喬治·桑悉心照料他,有助於煥發他的才華。許多最優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調奏鳴曲》和《b小調奏鳴曲》、《f小調幻想曲》,都是在他們結合的時期寫成的。他們的關系破裂(喬治·桑的兩個孩子挑起了爭吵)後,肖邦的靈感和健康日益衰退,但仍繼續教課並舉行私人音樂會。1848年,雖然病情嚴重,他仍訪問了英國和蘇格蘭。他的學生簡·斯特林把肖邦帶到她姐夫托菲肯勛爵的鄉村別墅內休養,並送給他當時迫切需要的一萬五千法郎。在倫敦,他為維多利亞女王演奏,但英國的社交生活使他精疲力竭。翌年死於巴黎。
肖邦的作品幾乎全部是鋼琴曲。他從菲爾德和胡默爾的作品中學到一些東西,對巴赫作品的學習也使他獲益匪淺,但當時的主要作曲家對他幾乎沒有影響。他成功地創造出一種富於個性的鍵盤寫作藝術,其優點為鋼琴音色纖細,應用旋律裝飾來豐富和聲織體。他精通言近指遠的喻意手法,他所開拓的和聲境界遠遠超過當時的傳統界限。其它影響有的來自波蘭民間音樂,在《瑪祖卡舞曲》中特別明顯;往往要求高度輝煌技巧的旋律風格則源自義大利歌劇。但肖邦謹慎地指出,他的瑪祖卡「不是供跳舞」用的,事實上它們也是他的最有個性的作品,猶如私人的記事錄,記下了一生事業中聽作的和聲和節奏試驗,所探索的最為精緻和變化多端的鋼琴音色,也記下了他的全部情緒變化。最早一首《瑪祖卡舞曲》是在1830年離開故鄉之前寫的;最後一首(f小調)感情強烈的吉光片羽,是他一生所寫的最後一曲。肖邦使鋼琴上的《瑪祖卡舞曲》成為他所獨有的形式;他所作的敘事曲(共四首,受密茨凱維奇的詩歌的概括的啟發而寫)和鍵盤諧謔曲也是如此,他使諧謔曲具有與貝多芬諧謔曲大異其趣的尖刻嘲諷的性質。他的《二十四首前奏曲》,每首用一個不同的調,是肖邦對巴赫藝術的創造性貢獻。肖邦認識到他的天才的用武之地主要在於比例完美的鋼琴小曲,他在這類作品中注入了豐富而又強烈的詩意,但在奏鳴曲中也表明他有駕馭大型作品,不致使材料鬆散的能力。迂腐的學究也許會有爭議,說它們不是「嚴格的」奏鳴曲(雖然每部奏鳴曲都遵守由幾個樂章構成的傳統形式),但是人們不會希望這些奏鳴曲以另一種形式出現,因為它們的結構別有一種使人感到愜意的邏輯性。他的協奏曲(往往被人們低估)也是如此,某些評論者認為他的配器不甚高明,其實遠非如此。他的配器手法總是靈活而敏感的。有時甚至富於積極的獨創性(如大管的應用)。他的演奏在細膩及緊張度方面都是無與倫比的,把他的同時代人感到譜上難以理解的經過句彈奏得出神入化。
肖邦的主要作品有:
(1)鋼琴與樂隊曲:協奏曲兩部;《流暢的行板和波洛奈茲舞曲》;《波蘭歌曲幻想曲》;《科拉克維亞克迴旋曲》;《把手伸給我》主題變奏曲。
(2)鋼琴獨奏曲:敘事曲四首;蘇格蘭舞曲三首;練習曲二十七首;即興曲三首;瑪祖卡舞曲五十一首;夜曲十九首;波洛奈茲舞曲十二首;前奏曲二十五首;諧謔曲四首;奏鳴曲三首;圓舞曲十七首;船歌;搖籃曲;f調幻想曲;幻想即興曲。
(3)室內樂曲:鋼琴三重奏;大提琴奏鳴曲;大提琴與鋼琴《引子和波洛奈茲舞曲》。
(4)歌曲:波蘭歌曲十七首。
【摘自《外國音樂辭典》】
肖邦 Chopin,Frederic(1810.3.1~1849.10.17) 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其創作以鋼琴作品為主,且多為小型樂曲,但卓越的想像力及精湛的技巧使他成為世界最偉大的音樂詩人之一。他的音樂靈感源於自己和波蘭的悲劇性的經歷,旋律獨具個性,表達了內心深處不僅僅是傷感的感情。其作品雖有浪漫主義的本質,但有古典的純真和分寸,絲毫沒有浪漫主義的表現癖好。生性體弱敏感,幽默而又善於模仿、諷刺。其父系法裔法語教師。全家都酷愛藝術,在襁褓中便對母親和姐姐的鋼琴聲有奇特反應,並深受民間音樂熏陶,6歲時即能在琴上彈奏聽到的曲調,7歲起隨音樂家瑞夫尼學琴五年。8歲首次在慈善音樂會公演,次年敢於在著名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卡塔拉尼前演奏,3年後又為出席波蘭議會開幕式的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即興演奏。作為「天才兒童」,他不但會彈琴,還會作曲,7歲時作《g小調波洛涅茲舞曲》並公開出版,康斯坦丁大公將其一首進行曲用於閱兵式上。隨後又作了一些波洛涅茲、馬祖卡、變奏曲、蘇格蘭舞曲、迴旋曲等。曾師事作曲家埃爾斯納學習音樂理論數年,16歲入其領導的當時新建的華沙音樂學院。1829年為擴展音樂視野首赴維也納,應當地出版商、鋼琴製造商和貴族之請於8月間公演兩場,獲很大成功。1830年3月在華沙作成年後的正式首演,彈奏所作《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當年11月再離波蘭,車行至華沙郊外埃爾斯納令停車,讓精選的一個合唱團演唱了他為愛情專作的一首告別合唱曲為他送行,似已預示波蘭將永遠不能再見其遊子歸來。到達維也納後,種種情況令人失望,時又值波蘭發生起義,奮起抵抗俄國侵略軍,他為之十分激動不安,但家人不願他回波參戰,於是決定去巴黎尋求更理想的環境。在等待護照簽證期間作了《b小調諧謔曲》、《革命練習曲》等一些富於激情的樂曲,同時還為一些愛國詩詞譜曲。後行至德國斯圖加特,聽到華沙被俄軍攻陷的消息,悲痛欲絕,幾至不能自拔。1831年9月抵巴黎,為該地極端的「豪華與骯臟、美德與罪惡」而感嘆不已。通過一位維也納朋友的介紹結識了那裡的波蘭流亡者及著名作曲家羅西尼、李斯特、柏遼茲、門德爾松等人。與此同時,在德國的舒曼極度推崇他,稱他為新浪漫主義時代的代表。但他過分纖細的演奏未能在大音樂會中獲得所有人的贊賞,只是在沙龍里很受歡迎。這個時期作品有兩集《練習曲》、《e小調敘事曲》、《幻想即興曲》和一些受強烈民族感情激發而作的馬祖卡與波洛涅茲舞曲等。1836年結識放盪不羈的女作家喬治·桑,並於1838年秋私奔至馬略卡島,開始了他們十年的同居生活,至1848年終因意見不和而分手。這段時間里寫了《24首前奏曲》、戲劇性的《升c小調諧謔曲》、悲壯的《c小調波洛涅茲舞曲》、《f小調幻想曲》、《船歌》、《波洛涅茲幻想曲》、《f小調敘事曲》及《b小調奏鳴曲》等。與桑決裂後精神沮喪,再加上巴黎革命烈火又起,在此情況下接受了其蘇格蘭女學生斯特林之邀首途訪英及蘇格蘭,由於體弱多病,思鄉心切,在英期間全無創作,僅為波蘭難民演奏一次。1848年11月返回巴黎後,病情惡化,臨終前唯求銷毀其未完成手稿,以及在葬禮中詠唱莫扎特的《安魂曲》。死後一周年,當其墓地紀念碑揭幕時,人們在他墳上灑了一盒祖國波蘭的泥土。
⑷ 現代對世界有重要影響的畫家
現代繪畫之父 賽尚(法國後印象主義創立者)
主要作品
玩紙牌的人
[The Card Players]
1890 ~ 1892
畫布‧油彩,45 x 57 cm
奧塞美術館,巴黎
塞尚曾畫了好多張以玩紙牌的人為主題的習作,共作了五幅大小不一,人物多少不等、裝飾價值不同的這同一主題的畫。其中最大的一幅[如今收藏在美國的梅里昂]中有五個人物:三個玩紙牌的人及兩個旁觀者。緊接著的另一幅[收藏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中只有四個人。在上面這幅畫中,好奇的旁觀者被取消了,只剩下主要的人物:兩個玩牌者。
這幅畫正好是在塞尚的兩個時期之間創作的,即在熱衷於印象派時期和「建築性」的空間構成時期之間創作的。在後一個時期,每一個主題,不論它是多麼微不足道、多麼平庸無奇,都應該有其舉足輕重的位置和其存在的價值。如此一來,兩位坐著玩紙牌的人就具有真實感。獨具風格的場景削弱了一點現實主義的色彩。他理解空間和人物大小的新方式改變了繪畫的格調和技巧:人物是由周圍的畫面以及為適應這些畫面而用帶色的筆觸所畫出的身體的各個體面所構成的。這種技巧顯示了立體主義的繪畫,並預見了畢卡索在 1909 ~ 1910 年間所繪制的人像。
愛神石膏像 [Still Life with Cupid]
1895年
畫布‧油彩,63 x 81 cm
國立博物館,斯德哥爾摩
只要看一眼這幅畫就可以證明:塞尚不需要找一個專門的主題或是特別的「取景」來作畫。
日常的物品對他而言就足夠了。他只要在清晨,在開始全心地投入作畫之前看一眼這些東西就行了。
在畫中的木製書架上,放著蘋果和梨,旁邊則是愛神石膏像,後面是窄小的藍色窗簾和靠牆的傢具。究竟為什麼這幅畫如此吸引我們?毫無疑問,是直接了當的簡朴。這種自然的印象、道具的印象立即就轉變成我們自己的感覺了。
塞尚在這里利用了色彩的協調作用:如牆壁、傢具、窗簾和小石膏人的藍色,透明的筆觸可以看到畫布;書架灰色調上面的水果的黃與紅色,在傢具的顏色之上快速地塗上幾筆黃色,更加突出了傢具色調的強度。
他也利用人的高度來取景,所畫的對象正好在畫家眼睛高度之上。這樣,觀賞者就像與他在一個房間一樣,用同樣的高度來看東西。
穿紅背心的男孩
[Boy in a Red Waistcoat]
1895年
畫布‧油彩,95.5 x 64 cm
比爾勒收藏,蘇黎世
正如塞尚的所有肖像畫一樣,人物佔了整個畫面,而人物周圍的空間則是由他的姿勢和色彩的互動關系之諧調所構成。塞尚進一步研究物體的大小和光線,以及如何用實景托出幻象。
少年把頭倚靠在彎曲的左臂上,右臂伸到腿上,少年略微駝背,在整個畫面的空間中,其背部的姿態呈對角線。半側的臉像是在思索什麼。頭發很長,為了保持少年姿勢的平衡,塞尚特別「延長」了青年的手臂,加強了畫面的縱深感。
在色彩上,塞尚沒有強調冷色調和暖色調的和諧及作用,而是利用了『色彩圓周圖』的關系。色彩圓周圖包括了黃、橙、紅、紫、藍和綠等色調,塞尚讓背心的鮮紅色與背部溁疑�苤C調地相配合在一起,而袖子的白色和褲子的紫色則把紅色明顯的襯託了出來。
最後,塞尚在座墊的綠藍色之上畫了一張方形的白紙。如果用手遮住這張紙,就會發現,如果沒有這張紙,整個畫就失去了光彩,失去了平衡,不難了解到這一細節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了。
靜物
[Still Life with Apples and Oranges]
1895~1900
畫布‧油彩,73 x 92 cm
羅浮宮博物館,巴黎
在此圖中,塞尚完全置自然主題於不顧,只強調、突顯他的視覺作用,從好幾個不同的角度來表現物體的大小結構。這種角度的多樣性和角度的重要性是以立體主義為基礎的。塞尚創造了一個自己獨特的空間,他完全擺脫了傳統的透視法,為這種獨特的結構選擇不尋常的角度,把我們引入這創造出來的現實和邏輯中。
這些既相近又迥然不同的東西,卻在整合之間產生了群體關系。同白色形成對比的水果和桌布的生動色彩,以及布局的「結構」等一切,帶有一種新的含義,也許是種抽象的含義,但在表現靜物上,卻更具客觀性。
塞尚按照他自己的繪畫方法創造了一種「反透視法」,他不是創造觀賞者進入畫裡面去的深度,而是創造被他所描繪的物和人向觀賞者走出來的印象。如此一來,觀賞者目光自然就被吸引到畫中的多個不同物體上去了。這樣,在白桌布上熠熠發光的橘子和蘋果,一下子跌入眼中,而不是先把目光停在盤子,水果盆、瓷罐等物品之上……。
馬塞港灣
[The Bay of Marseilles]
1883 ~ 1885
畫布‧油彩,73 x 100 cm
哈弗梅耶收藏, 紐約大都會美衍館
想領悟塞尚畫面上的「現實主義」並不是一件難事:他的畫就在這里,就是占據了整塊畫布的海灣景色。塞尚從印象派的經驗出發,利用他視之為准則的視覺的自由和大氣的透明性來創造一種密集的結構、一張統一的構圖、一幅真正像「建築」的風景。這一切都歸功於取景和色彩。
從整個水平線[占據畫面三分之二高度]的視角看,遠景慢慢打開了,但隨即被背景的群山所切斷。而畫的第一層次是簡單的房屋、煙囪和樹木穿立其中。藍天和海水的冷色調以及褐色的岩石、澄紅色房屋和屋頂所構成的暖色調交插相映,發揮了色彩互補的作用,使畫面的視覺效果產生柔和舒暢的感覺。這一切,都是大氣的薄紗過濾出來的。
他在 1904 年給埃米爾.貝爾納的信中,曾這樣談到大自然的幾何形式,同時也介紹了他的觀察方法和繪畫方法:「與地平線平行的線能造成寬度感。……垂直於地平線的線則給以深度感。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大自然不是平面,而是深度,因此必須給我們用來表現光的顫動的紅色和藍色,補充以適當數量的淡藍色的調子,藉以造成空氣的質感。」
塞尚[Cezanne, Paul ]
[1839 ~ 1906]
保羅塞尚[Paul Cezanne] 生於法國南部鄉村。他的最大成就,是對色彩與明暗前所未有的精闢分析。這與印象派畫家捕捉表面的印象,並快速作畫的方式完全不同。他的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理論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義—他曾說:「要從自然中學習普桑[Poussin]的畫法」,並且希望「使印象主義,能夠像美術館中的藝術品一樣,堅實而且歷久彌新。」顯然印象主義在形式的特質上,有所欠缺,然而「當色彩的豐盛達到極致時,形式也就隨著充實起來。」在這里,他更暗示了日後立體主義[Cubism]的基本理論,就是畫家必須從自然中尋找圓椎體、球體和圓柱體。
1862 年起,潛心學畫。此時他常造訪羅浮宮,並在那兒臨摹。他的繪畫以普桑[Poussin]、魯本斯[Rubens],還有十六世紀威尼斯的大師們為基礎。從他們的藝術上,找尋到他在色情上的想像力,而在丁托列多[Tintoretto]的藝術里,他發掘了畫面上強而有力的節奏。因此在他自己的作品裡,常常擁有這些手法。他也模仿和他同世紀的藝術家如德拉克洛瓦[Delacroix]、杜米埃[Daumier]和庫貝爾[Courbet]等。他早期的作品充斥一股被壓抑的狂想及情慾。
1872 年塞尚到旁瓦茲拜訪了畢沙羅,與他一起作畫。由於和畢沙羅密切交往,塞尚開始用印象派的技法畫風景畫,並於 1874 年參加了印象派的首次畫展。1870 年代,塞尚融會貫通了印象派畫家們發展出來的色彩與光線的理論,而逐漸放棄了不適合他的德拉克洛瓦[Delacroix]式的技法。自從拜訪畢沙羅之後,塞尚主要的繪畫主題是自畫像、風景和靜物。
立體派創立者 畢加索(西班牙畫家)
主要作品
《亞維農的少女》,畢加索作,1907年,油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藏。亞維農的少女
畢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紀西方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風格豐富多變,充滿非凡的創造性。畢加索生於西班牙的馬拉加,後來長期定居法國。他的父親是一位藝術教師。他自幼喜愛藝術,15歲時以優異成績進入巴塞羅那美術學校,後來轉入馬德里聖費爾南多美術學院。他於1900年來到法國巴黎,開始以極大的同情心描繪窮人的生活。此時,他的作品充滿悲劇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藍色調,使他的畫上充滿孤獨和絕望、災難與不幸的感覺。人們把這一時期稱為其創作的「藍色時期」(1900—1904年)。1904—1906年是畢加索創作生涯的「粉紅色時期」。他這一時期的作品以描繪馬戲團人物為主,形象雖然憂郁,卻並不孤寂。1906年畢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繪畫影響,而轉向一種新畫風的探索。於是,他畫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亞維農的少女》。這幅不可思議的巨幅油畫,不僅標志著畢加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亞維農的少女》始作於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間曾多次修改。畫中五個裸女和一組靜物,組成了富於形式意味的構圖。這幅畫的標題是由畢加索的朋友安德魯·塞爾曼所加,據說畢加索本人對之並不喜歡。但不管怎樣,這只不過是作品名稱罷了。在現代藝術中,標題與作品的相關性越來越小,畫家們常常有意識地不以標題來說明作品的內容。畢加索這幅《亞維農的少女》,想必亦是如此。該畫原先的構思,是以性病的諷喻為題,取名《罪惡的報酬》,這在最初的草圖上一目瞭然;草圖上有一男子手捧骷髏,讓人聯想到一句西班牙古老的道德箴言:「凡事皆是虛空」。然而在此畫正式的創作過程中,這些軼事的或寓意的細節,都被畫家一一去除了。其最終的震撼力,並不是來自任何文學性的描述,而是來自它那繪畫性語言的感人力量。
這幅畫,可謂第一件立體主義的作品。畫面左邊的三個裸女形象,顯然是古典型人體的生硬變形;而右邊兩個裸女那粗野、異常的面容及體態,則充滿了原始藝術的野性特質。野獸派畫家發現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並將它們介紹給畢加索。然而用原始藝術來摧毀古典審美的,是畢加索,而不是野獸派畫家。在這幅畫上,不僅是比例,就連人體有機的完整性和延續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這幅畫(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在這里,畢加索破壞了許多東西,可是,在這破壞的過程中他又獲得了什麼呢?當我們從第一眼見到此畫的震驚中恢復過來,便開始發現,那種破壞卻是相當地井井有條:所有的東西,無論是形象還是背景,都被分解為帶角的幾何塊面。我們注意到,這些碎塊並不是扁平的,它們由於被襯上陰影而具有了某種三度空間的感覺。我們並不總能確定它們是凹進去還是凸出來;它們看起來有的象實體的塊面,有的則象是透明體的碎片。這些非同尋常的塊面,使畫面具有了某種完整性與連續性。
從這幅畫上,可看出一種在二維平面上表現三維空間的新手法,這種手法早在塞尚的畫中就已採用了。我們看見,畫面中央的兩個形象臉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卻畫成了側面;左邊形象側面的頭部,眼睛卻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視象被結合在同一個形象上。這種所謂「同時性視象」的語言,被更加明顯地用在了畫面右邊那個蹲著的形象上。這個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由於受到分解與拼接的處理,而脫離了脊柱的中軸。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長,暗示著向深處的延伸;而那頭部也被擰了過來,直楞楞地對著觀者。畢加索似乎是圍著形象繞了180度之後,才將諸角度的視象綜合為這一形象的。這種畫法,徹底打破了自義大利文藝復興之始的五百年來透視法則對畫家的限制。
畢加索力求使畫面保持平面的效果。雖然畫上的諸多塊面皆具有凹凸感,但它們並不凹得很深或凸很高。畫面顯示的空間其實非常淺,以致該畫看起來好象表現的是一個浮雕的圖像。畫家有意地消除人物與背景間的距離,力圖使畫面的所有部分都在同一個面上顯示。假如我們對右邊背景的那些藍色塊面稍加註意,便可發現畫家的匠心獨具。藍色,通常在視覺上具有後退的效果。畢加索為了消除這種效果,便將這些藍色塊勾上耀眼的白邊,於是,它們看上去就拚命地向前凸現了。
實際上,《亞維農的少女》是一個獨立的繪畫結構,它並不關照外在的世界。它所關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構成的世界。它脫胎於塞尚那些描繪浴女的紀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種不同於自然秩序的秩序,組建了一個純繪畫性的結構。
《卡思維勒像》,畢加索作,1910年,油畫,100×61.5厘米,芝加哥,芝加哥藝術中心藏。《卡思維勒像》
畢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體主義」時期的繪畫,進一步顯示了對於客觀再現的忽視。這一時期他筆下的物象,無論是靜物、風景還是人物,都被徹底分解了,使觀者對其不甚了了。雖然每幅畫都有標題,但人們很難從中找到與標題有關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體與背景相互交融,使整個畫面布滿以各種垂直、傾斜及水平的線所交織而成的形態各異的塊面。在這種復雜的網路結構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現,可即刻間便又消解在紛繁的塊面中。色彩的作用在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畫上似乎僅有一些單調的黑、白、灰及棕色。實際上,畫家所要表現的只是線與線、形與形所組成的結構,以及由這種結構所發射出的張力。
這幅《卡思維勒像》,清楚顯示了畢加索是怎樣將這種分析立體主義的繪畫語言,用於某個具體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令人費解的是,恰是在這種分解形象和舍棄色彩的極端抽象變形的描繪中,畢加索始終不肯放棄對於模特兒的參照。為了畫這幅畫,他讓他的這位老朋友卡思維勒先生耐著性子擺好姿勢,在他的面前端坐了有二十次。他不厭其煩地細心分解形體,從而獲得一種似乎由層層交迭的透明色塊所形成的畫面結構。畫中色彩僅有藍色、赭色及灰紫色。色彩在這里只充當次要的角色。雖然在線條與塊面的交錯中,卡恩維勒先生形象的輪廊還能隱約顯現,然而人們卻難以判斷其與真人的相似性。研究畢加索的最著名的專家羅蘭·彭羅斯,在看了這幅畫後,曾作過這樣的評述:「每分出一個面來,就導致鄰近部分又分出一個平面,這樣不斷向後移動,不斷產生直接感受,這使人想起水面上的層層漣漪。視線在這些漣漪中游動,可以在這里和那裡捕捉到一些標志,例如一個鼻子、兩隻眼睛、一些梳理得很整齊的頭發、一條表鏈以及一雙交叉的手。但是,當視線從這一點轉向那一點時,它會不斷地感到在一些表面上游來游去的樂趣,因為這些表面正以其貌相似而令人信服……看到這樣的畫面,就會產生想像;這種畫面盡管模稜兩可,卻似乎是真的存在,而在這種新現實的勻稱和諧生命的推動下,它會滿心歡喜地作出自己的解釋。」(文物出版社《畢加索》,1998年,第10頁)
1912年起,畢加索轉向其「綜合立體主義」風格的繪畫實驗。他開始以拼貼的手法進行創作。這幅題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楚地顯示了這種新風格。
在這幅畫上,我們可分辨出幾個基於普通現實物象的圖形:一個瓶子、一隻玻璃杯和一把小提琴。它們都是以剪貼的報紙來表現的。在這里,畫家所關注的焦點,其實仍然是基本形式的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此時卻是以一種全新的態度來對待。在分析立體主義的作品中,物象被縮減到其基本原素,即被分解為許多的小塊面。畢加索以這些塊面為構成要素,在畫中組建了物象與空間的新秩序。他通過並置和連接那些筆觸短促而奔放的塊面,獲得一種明晰剔透的畫面結構,反映了某種嚴格而理性的作畫程序。而如今,在綜合立體主義的作品上,他所採取的恰是正好相反的程序。他不再以現實物象為起點,將物象朝著基本原素去分解,而是以基本原素為起點,將基本的形狀及塊面轉化為客觀物象的圖形。這就是說,他在表現出瓶子、杯子及提琴之前,就已經把一個抽象的畫面結構,組織和安排妥當了。通過對塗繪及筆觸的舍棄,他甚至獲得一種更為客觀的真實。他採用報紙、牆紙、木紋紙,以及其他類似的材料,拼貼出不同形狀的塊面。這些塊面,一方面顯示著畫以外的那個世界,另一方面則以其有機的組合而顯示出畫的自身世界的統一性和獨立性。難怪他的畫商及好友卡恩維勒會如此地評價他:「即使沒有擺弄畫筆的本領,他也能搞出絕佳的作品。」在這幅拼貼的畫上,左邊的一塊報紙表示一隻瓶子,那塊印有木紋的紙,則代表著一把提琴。而幾根用木炭筆勾畫的堅挺的線條,則使這種轉換得以實現,並且將那些不相乾的拼貼材料,納入一個有機的統一體中。
這種拼貼的藝術語言,可謂立體派繪畫的主要標志。畢加索曾說:「即使從美學角度來說人們也可以偏愛立體主義。但紙粘貼才是我們發現的真正核心。」在這種拼貼語言的運用中,畢加索顯然比別的立體派畫家(如布拉克、格里斯等)更為大膽和富於幻想。別的畫家在拼貼不同的紙片時,多少要顧及到是否符合現實邏輯的問題,他們總是把木紋紙限於表示木質的物品(如桌子、吉他)。而畢加索則全然擺脫這種約束。在他的畫上,一張花紋牆紙可用來表現桌面,一張報紙也可剪貼成小提琴。畢加索曾在與弗朗索瓦·吉洛的交談中,闡述了他對於拼貼的看法:
「使用紙粘貼的目的是在於指出,不同的物質都可以引入構圖,並且在畫面上成為和自然相匹敵的現實。我們試圖擺脫透視法,並且找到迷魂術(trompe L'esprit)。報紙的碎片從不用來表示報紙,我們用它來刻畫一隻瓶子、一把琴或者一張面孔。我們從不根據素材的字面意義使用它,而是脫離它的習慣背景,以便在本源視覺形象和它那新的最後定義之間引起沖突。如果報紙碎片可以變成一隻瓶子,這就促使人們思考報紙和瓶子的好處。物品被移位,進入了一個陌生的世界,一個格格不入的世界。我們就是要讓人思考這種離奇性,因為我們意識到我們孤獨地生活在一個很不使人放心的世界。」(弗朗索瓦·吉洛等《情侶筆下的畢加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0頁)
《格爾尼卡》,畢加索作,1937年,布面油畫,305.5×782.3厘米,普拉多博物館藏。格爾尼卡
畢加索雖然熱衷於前衛藝術創新,然而卻並不放棄對現實的表現,他說:「我不是一個超現實主義者,我從來沒有脫離過現實。我總是待在現實的真實情況之中。」這或許也是他選擇畫《格爾尼卡》的一個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畫的對於現實的表現,卻與傳統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截然不同。他畫中那種豐富的象徵性,在普通現實主義的作品中是很難找到的。畢加索自己曾解釋此畫圖像的象徵含義,稱公牛象徵強暴,受傷的馬象徵受難的西班牙,閃亮的燈火象徵光明與希望……。當然,畫中也有許多現實情景的描繪。畫的右邊,一個婦女懷抱死去的嬰兒仰天哭號,她的下方是一個手握鮮花與斷劍張臂倒地的士兵。畫的左邊,一個驚慌失措的男人高舉雙手仰天尖叫,離他不遠處,那個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樣地倉惶,以致她的後腿似乎跟不上而遠遠落在了身後。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難者的真實寫照。
畫中的諸多圖像反映了畫家對於傳統繪畫因素的吸收。那個懷抱死去孩子的母親圖像,似乎是源自哀悼基督的聖母像傳統;手持油燈的女人,使人聯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個高舉雙手仰天驚呼的形象,與戈雅畫中愛國者就義的身姿不無相似之處;而那個張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則似乎與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某些戰爭畫中的形象,有著姻親關系。由此可以看出,畢加索不僅是一位富於叛逆精神的大膽創新者,同時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傳統的藝術家。
乍看起來,這幅畫在形象的組織及構圖的安排上顯得十分隨意,我們甚至會覺得它有些雜亂。這似乎與轟炸時居民四散奔逃、驚恐萬狀的混亂氣氛相一致。然而,當我們細察此畫,卻發現在這長條形的畫面空間里,所有形體與圖像的安排,都是經過了精細的構思與推敲,而有著嚴整統一的秩序。雖然諸多形象皆富於動感,可是它們的組構形式卻明顯流露出某種古典意味。我們看見,在畫面正中央,不同的亮色圖像互相交疊,構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軸,恰好將整幅長條形畫面均分為兩個正方形。而畫面左右兩端的圖像又是那樣地相互平衡。可以說,這種所謂金字塔式的構圖,與達芬奇(最後的晚餐)的構圖,有著某種相似的特質。另外,全畫從左至右可分為四段:第一段突出顯示了公牛的形象;第二段強調受傷掙扎的馬,其上方那盞耀眼的電燈看起來好似一隻驚恐、孤獨的眼睛;第三段,最顯眼的是那個舉著燈火從窗子里伸出頭來的「自由女神」;而在第四段,那個雙臂伸向天空的驚恐的男子形象,一下於就把我們的視線吸引,其絕望的姿態使人過目難忘。畢加索以這種精心組織的構圖,將一個個充滿動感與刺激的誇張變形的形象,表現得統一有序,既刻畫出豐富多變的細節,又突出與強調了重點,顯示出深厚的藝術功力。在這里,畢加索仍然採用了剪貼畫的藝術語言。不過,畫中那種剪貼的視覺效果,並不是以真正的剪貼手段來達到的,而是通過手繪的方式表現出來。那一塊疊著另一塊的「剪貼」圖形,僅限於黑、白、灰三色,從而有效地突出了畫面的緊張與恐怖氣氛。
《埃斯塔克的房子》,布拉克作,1908年,布面油畫,73×59.5厘米,波恩藝術博物館藏。
在立體主義畫家中,喬治·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比畢加索小。他與畢加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者,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另外,立體主義運動中有多項創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將字母及數字引入繪畫、採用拼貼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數為靜物畫和風景畫,畫風簡潔單純,嚴謹而統一。「他比所有其他的立體派畫家更多地帶來不可縮減的具體和一針見血的分析,帶來少有的和諧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無能為力的典雅流暢的線條 」。(雷蒙·柯尼亞等合著《現代繪畫辭典》,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第40頁)。
《和平鴿》是為聯合國專門創作的世界友誼作品,從此和平鴿來代表和平。
布拉克出生於塞納河畔阿爾讓特伊的一個漆工家庭,其父親和祖父都是業余畫家,這使他自幼便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1893年,布拉克全家移居勒阿弗爾,不久他便在當地一所美術學校學習。1902年,他進入巴黎美術學校,受到博納的指導,後又轉入安貝爾學院。他於1904年創辦了自己的畫室。1905年在參觀了秋季沙龍之後,他對野獸派繪畫產生濃厚興趣,遂在以後兩年中參加了野獸派繪畫運動。不過,他的作品卻以其「安詳如歌一樣」的基調,與那種色彩強烈、筆法奔放而令人興奮的地道的野獸派作品風格迥異。「他的性情極為平穩,因而不濫用野獸派畫家陶醉其中的自由。」(雷蒙·柯尼亞等合著(現代繪畫辭典),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第39頁)。1907年,他與畢加索相識,深為其作品《亞維農的少女》所傾倒,兩人遂成為至交,共同籌劃起立體主義運動。
1908年,布拉克來到埃斯塔克。那兒是塞尚晚期曾畫出許多風景畫的地方。在那裡,布拉克開始通過風景畫來探索自然外貌背後的幾何形式。其《埃斯塔克的房子》,便是當時的一件典型作品。在這幅畫中,房子和樹木皆被簡化為幾何形。這種表現手法顯然來源於塞尚。塞尚把大自然的各種形體歸納為圓柱體、錐體和球體,布拉克則更加進一步地追求這種對自然物象的幾何化表現。他以獨特的方法壓縮畫面的空間深度,使畫中的房子看起來好似壓偏了的紙盒,而介於平面與立體的效果之間。景物在畫中的排列並非前後疊加,而是自上而下地推展,這樣,使一些物象一直達到畫面的頂端。畫中的所有景物,無論是最深遠的還是最前景的,都以同樣的清晰度展現於畫面。由於布拉克作此畫的那個階段,畫風明顯流露出塞尚的影響,因而,這一階段又被稱作「塞尚式立體主義時期」。
⑸ 求關於花都巴黎的資料,要圍繞花都這個詞來寫,急!!!
這個「花」並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這個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琳琅滿目的商品和美不勝收的園林,因此在各國名城之中,它享有世界「花都」之譽。「花都」這個稱謂比較貼切,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當然,稱之為「花都」毫不為過,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巴黎,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稱。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它橫跨塞納河兩岸,市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包括巴黎市及其周圍7個省的大巴黎區,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巴黎市人口230多萬,大巴黎地區人口約1007多萬,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巴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作為法國的首都亦有800年之久,是一座古老的都城。最初它只是塞納河中的一座小島,島上只有高盧族巴黎西部落的村落,在此以捕魚為生,巴黎由此得名。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小村落不斷向塞納河兩岸發展。12世紀,卡佩王朝在此建都,從此巴黎逐漸發展成為一座大城市。歷史上,巴黎為法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歷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百姓攻破巴士底監獄的大門,從而開始了法國資產階級民主大革命,後來,這一天便成了法國的國慶日。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階級舉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裝起義,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市區東部拉雪茲神父墓地的巴黎公社牆,就是公社社員們最後進行防衛戰而壯烈犧牲的地方。每年5月7日,法國的勞動人民紛紛到這里悼念巴黎公社的烈士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被德國法西斯佔領。1945年8月25日解放。今天,法國政府的許多行政機關、黨派團體,以及省級行政機構依然設在這里,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婦女理事會、國際刑警組織、國際能源機構、巴黎統籌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交流發展計劃、國際法制計量組織等都設在巴黎。
巴黎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4;巴黎的工人數量約佔全國的1/5。汽車工業居全國首位,全國最大的雷諾汽車公司,就位於巴黎西南郊塞納河河曲地區。雪鐵龍和西姆卡汽車製造公司也設在巴黎,這三大公司的職工人數佔全國汽車工業職工人數的3/5,產量佔全國汽車產量的2/3。電氣和電子工業的產量佔全國的60%。化學工業的產量佔全國的30%。在輕工業中巴黎有傳統的服裝、化妝品、裝飾品和時髦傢具等,這些產品都享有世界聲譽。巴黎香水馳譽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被法國人視為國寶。在世界市場成千上萬種香水中,最受歡迎的非巴黎香水莫屬。
巴黎的金融、證券、保險業十分繁榮。法國最大的國營商業銀行——巴黎國民銀行即設在巴黎。這里還有法國的金融中心,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每天有價值達天文數字的資金、證券在這里流動。
巴黎的商業興隆,商業總額約佔全國商業額數的1/3。各種大型市場、百貨商店、時裝店、飯店、餐館、咖啡館及其它服務機構遍布全城。歐洲最大的商場——四季商場就坐落在巴黎的拉德芳斯區。著名的巴黎國際博覽會創立於1904年,在愛麗舍田園大街上修建了漂亮的展覽館。1937年增建現代化的特羅卡德羅展覽館,形成一個可供常年開放的「博覽會城」。目前每年舉行時裝、機床、食品、化妝品等專業博覽會幾十次。另在布爾歇國際機場舉行國際航空展覽會,展出各型飛機200多架,成為世界最大飛機市場之一。由於博覽會終年不斷,每年額外吸引外國商人和遊客50多萬人,增加收入3億多美元。
巴黎是法國的交通樞紐,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次。全國的陸路交通都向巴黎集中,形成一個輻射式的交通網。巴黎市內現有7個火車站,既可以通往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和瑞士,也可以直達德國和西班牙。巴黎還是個國際航空中心,有5個機場,可飛往世界主要城市。巴黎還是歐洲最大的內河港,承擔農產品及建材、燃料等工業品的運輸。從東到西橫貫全市的深層高速地鐵與地面密如蛛網的公路、鐵路聯成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交通體系。
長期以來,法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法蘭西文化,巴黎成為法國文化、教育的中心。創建於17世紀中葉的法蘭西學士院以及其它四大科學院都設在巴黎,巴黎還有許多學術機構、博物館、劇院等。巴黎集中了全國43%的技術人員和60~70%研究人員。有建於1253年的巴黎大學等許多高等院校,文化影響波及全國各地。在巴黎,各種形式文化藝術活動常盛不衰,在市內許多廣場都能見到青年學生和市民自發組織的小型音樂會。
巴黎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留下了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馬克思、列寧曾經旅居巴黎。中國的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在20年代到巴黎勤工儉學,探求革命真理。巴黎南部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有一座三層樓房,20年代,周恩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1979年10月,法國政府為了紀念周恩來,在他的舊居掛上了大理石紀念脾,紀念牌上端鑲嵌著周恩來的半身銅像,銅像下面,鐫刻著6行金字,凡到巴黎的中國人,都渴望親眼看看周恩來的故居。
巴黎有街道6500條,總長1300多公里,其中最迷人的大街要算愛麗舍田園大街。該街貫穿市中心,與星形廣場相連,12條林蔭大道從廣場輻射出去,匯連巴黎的千街萬巷。廣場中央矗立著高48.8米、長45.5米、寬22米的凱旋門,牆面雕滿歷史名家圖畫,其中以「馬賽曲」組雕的場面最大。拱門內鐫刻著跟隨拿破崙征戰的386名將軍的名字,拱門下是無名烈士墓,長明燈終年不滅。
拉德芳斯區薈萃著各種造型、各種色彩的建築,行家認為,這里堪稱城市建築史上的一座豐碑,是現代化上乘建築的「露天博物館」。8座30層、20座40層的摩天大樓均為玻璃結構,無論在陽光下,還是在夜幕的燈光中,總是閃閃發光,燦爛奪目。名為「方舟」的辦公大樓是漢字的「回」字形,兩側及上部均為房間,中間透空,被稱作新「凱旋門」。
拉德芳斯衛星城在法國乃至世界經濟活動中都佔有一定地位,衛星城的200萬平方米的辦公樓租給了各行各業的600多家公司,10多萬職工在這里上班。法國20家大企業中的10家,世界前100家大企業中的11家在這里設有辦事機構。
塞納河右岸東部為工人、職員住宅區。西部是巴黎最繁華的商業和高級住宅區,環境優美,街道寬闊,許多大銀行、大公司、交易所、超級市場均設在這里。
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為著名的文化區,這里有建於中世紀的巴黎大學、國立圖書館等文化科學機構,也有近年來新建的高等院校。城北的蒙馬特區則為普通市民、勞動者的居住區,這里街道較狹窄,住房多半是舊式建築。
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這座鐵塔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以其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命名。埃菲爾鐵塔同巴黎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它是巴黎的象徵,是法國人民的驕傲。鐵塔周圍的市中心區為行政區,法國國家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外國使館均設於此,名勝古跡也十分密集。
位於凱旋門前寬敞的愛麗舍田園大街上的愛麗舍宮,歷來是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府所在地,它正好是在這條大街圓形交叉路口的東北方,與「大宮」(巴黎的藝術展覽館)隔街相望。愛麗舍宮始建於18世紀初,1718年落成。原是舉行舞會的活動場所,後舉辦過幾次大型博覽會,也曾用作外國首腦訪法時的宮邸。自1873年起作為法國總統府,至今經歷了20位總統。
盧浮宮是一座藝術寶庫,集中了世界文化藝術之精華。它位於塞納河右岸,始建於1190年,原是菲利浦親王的城堡,18世紀被查爾斯五世改為王宮。1793年法國大革命中,正式改為國立藝術博物館。到目前為止,盧浮宮共珍藏繪畫、雕塑等各種藝術品20多萬件,它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盧浮宮原是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之一。
提起巴黎聖母院,許多人都不禁會聯想起雨果的同名小說。19世紀初,雨果小說的發表,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並立即決定對當時已經頹敗的聖母院加以重修。
⑹ 近代國外名畫有哪些
劉海栗,原名盤,字季芳,號海翁。祖籍安徽鳳陽,1896年3月生於江蘇常州。早期油畫代表作《夕陽》、《河邊》、《湖光》、《塞納河橋》、《林間信步》、《北京前門》等
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
趙無極,華裔法國畫家。生於中國北京。童年在江蘇南通讀書,並學習繪畫。1935年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林風眠。1948年赴法國留學,並定居法國。畫作品《綠色花瓶》、《蓮花》、《11-12-70》
畢加索:《熨衣服的婦女》、《喝苦艾酒 者》、《雜技演員之家》;
梵谷:《食土豆者》、《塞納河濱》、《向日葵》、《郵遞 員魯蘭》、《 咖啡館夜市 》、《包紮著耳朵的自畫像》、 《星光燦爛》、《梵谷在阿爾勒卧室》、《歐韋的教堂》;
保羅·塞尚:《綁架》、《聖安托萬的企圖》(均為英國私人收藏)、《解剖》、《黑人西比翁》、《巴德萊娜》以及《痛苦》、《現代奧林匹亞》(後兩幅為盧浮宮收藏)
⑺ 法式浪漫的覓境空間,該怎樣去設計
談及法國,你的腦海中第一個浮現的是什麼?是埃菲爾鐵塔,盧浮宮還是塞納河畔,香榭麗舍大道
無論是哪一處景緻,它都是浪漫、精緻、優雅的代名詞。而,法式風格就是這般如此。
法式風格講究自然,在設計上講求心靈的自然回歸感,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濃郁氣息。開放式的空間結構、隨處可見的花卉和綠色植物、雕刻精細的傢具.
「現在很多人覺得所謂的『美』是越大越美,越奢越美,越多越美,事實上那是感官上的刺激,是商業語言,不是設計。 所以我們不能把感官的刺激當作美,把所謂『時尚』當作設計。」而作為設計師,是有責任去提醒你的客戶未來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⑻ 誰家實木傢具品牌信譽比較好的
大品牌信譽都不錯,如:1華豐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實木傢具十大品牌)2聯邦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實木傢具十大品牌)3南洋胡氏 (實木傢具十大品牌,1993年天津,實木傢具領導品牌)4華日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實木傢具十大品牌)5雙葉 (中國名牌,實木傢具十大品牌,黑龍江著名商標)你可以參考下。
⑼ 天妒紅顏的目錄
第1章時尚美容出美人
1.漂亮臉蛋是mm的名片
世界最性感華人美女賈靜雯/002
西去美人翁美玲/003
寶貝「小甜甜」布蘭妮/004
2.明星臉部護理的奧秘
伊麗莎白·赫莉——美容化妝出妖嬈/005
李嘉欣——細心呵護與自然美/006
藍心湄——鉛華洗盡美自來/007
路易——「戰痘的秘訣」/007
美容教母鄭明明——養成出美女/008
楊林——永遠年輕的玉女心經/008
3.靚發讓美麗飛揚
慈禧太後護發神奇秘方/009
郭晶晶——秀發萬縷盡嫵媚/010
孫寧——簡單就是美/011
美容大王徐熙媛——秀發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011
鞏俐——真我風采靠秀發/012
王菲——百變造型美王後/013
美人護發須注意/013
4.現代時尚的個性護理術
貴婦人般的SPA/014
張惠妹:SPA永葆青春/015
健康神水的由來/015
趙琳:水療SPA很保健/015
專業SPA水療培訓/017
奢華的香熏美容/020
林憶蓮活用香熏祛肚紋/020
精華油的來源/020
人類使用精華油的歷史/021
神奇的香熏精華油/022
香熏精華油的奇妙功用/022
香熏精華油與皮膚/023
怎樣選擇香熏精華油/024
活用香熏美學/025
洗出的美麗——極致美容浴/025
源於皇室的潤膚奶浴/026
殺菌強身的鹽奶浴/027
楊恭如:睡出個美人來/027
15種幫你睡眠也美容的妙法/028
5.人工整出好臉蛋
耀眼明星引領整形浪潮/029
麥當娜:祛皺拉皮葆青春/030
一家五口齊整容/031
世界整容新趨勢/032
鞏俐——整容只為事業興/033
張柏芝——40萬港幣包裝一口「鑽石牙」/033
李嘉斤欠——人造美女也嫵媚/034
劉曉慶——高價全面換膚忙/034
F4和柴智屏——集體整容換新顏/034
韓國整形美女VS中國人造美人/035
整容勁風到中國/037
中國第一人造美女都璐璐/037
中國人造美女也要當影星/038
風靡亞洲的韓國整形技術大探秘/039
第2章 時尚美體與塑身
1.惹火的美女
慾望之花/042
美腿明星/042
張揚性感/043
戛納傳奇/043
動感女俠/043
2.名人塑身秘笈
奧斯卡女星的塑身故事/044
荷爾·貝莉——只吃低熱量食物/044
妮可·基德曼——多喝水/045
詹尼弗·洛佩茲——絕不虧待自己/045
凱特·溫斯萊特每周至少鍛煉三次/046
好萊塢女明星的美體傳奇/046
國內名美女的塑身大法/047
韓國女明星瘦身秘訣/049
3.時尚塑身
瑜伽使女人更美麗/050
瑜伽經典六式/050
明星與瑜伽一起燦爛/051
瑜伽美女蔣雯麗/052
菜而婭·羅伯茨堅持運動/052
芮妮·齊薇格的瑜伽之路/052
神奇的瑜伽之謎/053
舍賓雕塑完美形體/056
塑身街舞/058
輪滑/060
騎馬:新時尚健身運動/062
咖啡也瘦身/064
4.人工也出好身材
瑪麗蓮·夢露——瘋狂為整形/065
費·雯麗——整形誓為「永遠的佳人」/065
李玟——「人工美女」我怕誰/066
第3章 時尚休閑去旅遊
1.美女媚眼看世界
塞納河——浪漫之都的旖旎風光/068
倫敦——奢華萬象女人心/069
米科諾斯島——愛琴海上的天堂/070
印度——意亂情迷與東方神秘玄宗/071
香港——紙醉金迷的動感地帶/072
瀘沽湖——傳說中的女兒國/073
2.美女駐足的地方
陳琳——陶醉綠色之旅/074
趙薇——鍾情神聖的雅典/074
徐靜蕾——沉迷詩意的義大利/075
三毛——情迷蠻荒撒哈拉/077
3.絢麗的世界之旅
貼身感受肯亞的野性之美/078
澳洲深海探奇/080
菲律賓馬尼拉覽勝/081
神秘馬六甲/084
亞馬孫熱帶雨林/085
中國特色旅遊/089
吉林風情節/090
野外攝影/091
野外生存技巧/092
第4章 時尚購物也瘋狂
1.稀有奢侈品——媚惑女人心
尊貴皇家御用品/104
LV是亞洲美女心中的至愛/105
華貴FENDI/105
NEW LOOK的復古風/106
2.明星奢侈也風華
N°5香水的世界風暴/106
趙薇、莫文蔚一名貴鑽飾配美人/107
鑽石的終極誘惑/108
3.世界名品精粹
輕透飄逸的范思哲(Versace)/109
張曼玉與巴黎時裝秀/110
世界極品香水/110
時尚皮草風情/110
西亞地域風格/113
4.世界名品鑒賞
安娜蘇(Annasui)/114
巴黎世家(Balenciaga)/114
比爾·布拉斯(Bill Blass)/114
卡爾文·克萊思(Calvin Klein)/115
切瑞蒂188l(Cerrutil881)/115
夏奈爾(Chanel)/116
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116
克里斯汀·拉克魯瓦(Christian Lacroix)116
喬冶』阿瑪尼(Giorgio Armani)/117
紀凡(吉旺)希(Givellchy)/117
古琦(Gucci)/118
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dela Renta)/118
朗萬(Lanvin)/118
第5章 時尚飲食與養身
1.絕色美食養美人
健康與食療/120
黑芝麻保健養顏/121
花卉美容餐/121
2.名人飲食趣味多
鄭秀文是「大饞貓」/123
梁詠琪的瘦身絕招/123
徐懷鈺不吃芹菜和蘑菇/123
深田恭子的野菜減肥法/124
3.飲食極品搜
中國特色小吃/124
特色飯店/126
特色酒吧/128
異域飲食/131
飲品文化/137
紅酒文化/139
西餐禮儀/142
第6章 時尚閱讀與欣賞
1.天卷美人
隨遇而安的勞拉/146
美國第一夫人希拉里/147
金皇冠主持人周濤/148
善變的陳魯豫/148
2.名人閱讀趣談
溥學的謝軍亦天真/149
名模吳佩慈也喜讀/150
徐熙媛——美容讀書兩不誤/150
3.時尚欣賞
古典音樂/150
流行音樂/152
著名樂隊/152
音樂劇/154
歌劇/155
西洋著名歌劇精選/156
舞劇/156
英國海德公園露天野餐音樂會/159
美國鄉村音樂節/159
現代舞/159
西班牙鬥牛舞/160
桑巴舞/16l
倫巴舞/161
芭蕾舞/162
印度鄉村電影/162
4.欣賞與鑒賞
古代詩歌欣賞/162
字畫鑒賞/163
電影鑒賞/165
第7章 時尚生活
1.頂級別墅與名車
全球最華貴住宅/168
亞洲第一天價豪宅/168
歐美奢華別墅/169
2.極度媚惑
汽車配美人/170
名女人的名別墅/175
3.奢華的家
英國古代城堡/177
義大利鄉村別墅/178
香港富人的豪宅/178
明清古典傢具/179
時尚會所俱樂部/182
4.時尚的未來走勢
新興汽車概念/184
時尚服飾/185
復古中國風/187
第8章 時尚教育出優雅
1.美女充電全記錄
美人需要提升技能/190
關注新托福,新在何處/193
2.女名人與教育的故事
體育明星忙充電/194
北京2008年申奧形象大使楊瀾/195
鳳凰衛視主持人陳魯豫/196
矽谷女奇人惠特曼/196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197
美女總統阿羅約/198
惠普公司女掌門人卡莉/199
3.享譽世界的幾大著名學府
英國劍橋大學/200
牛津大學/201
哈佛大學/202
普林斯頓大學/202
耶魯大學/203
麻省理工學院/205
康奈爾大學/205
北京大學/206
清華大學/207
4.闖盪留學之路
粉領留學,學出女性真精彩/207
出國留學的幾點建議/209
5.如何選擇適合你的教育和專業
6.未來教育發展趨勢
第9章 時尚職場與個性發展
1.活寶美女
2.名女人的職場傳奇
歐萊雅副總裁杜澤梅盡顯法國女人的風韻/218
雅芳女總裁鍾彬嫻力挽狂瀾/218
柯達全球副總裁葉鶯在工作中盡顯女性魅力/219
原TCL集團副總裁吳士宏逆風飛揚無所畏懼/219
3.美女職業選擇
如何進行職業生涯的設計/221
怎樣選擇合適的職業/223
這四種類型的性格表現及適合的工作是/224
4.女性職場分析
未來職業發展趨勢/226
(一)未來職業的特點/216
(二)未來的熱門職業/227
(三)21世紀中國社會的主導職業/227
女性事業成功必須具備的素質/231
女性易獲高薪的幾人行業/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