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哪種養老院比較好些,居家養老機構有哪些
社區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模式是近幾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養老模式,社區養老模式能有效節約社會資源,減輕機構養老服務的壓力,而且投資少、本錢低、收費少、服務廣、效益佳,是一種很受老年人歡迎的養老模式。
益養老分享,社區養老模式優點:
1、社會本錢低,不需要進行專門的基建投資,社區現的有幾間房屋略加改造即可設立養老護理服務中心。
2、原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老人居家養老,飲食起居的一切物品都可繼續發揮作用,通過社區養老服務一定程度上使老人家居住房變成了「家庭養老院」。
3、社區居家養老所需費用較低,服務內容及方式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自由靈活選擇,經濟條件好的可以選更多一些的服務,條件差的可以選擇最基本的服務。
4、社區居家養老使老人既不需離開自己熟悉的住所與社區,又能得到專業細致的養老護理服務,不會產生陌生感、失落感和壓抑感,而且不會減少來自家庭親人們的親情關懷與精神慰藉。
5、社區居家養老需要大量的專業養老護理職員,從而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對於提高第三產業的比重提供幫助。
社區養老模式缺點
1、資金和人員缺口大。投資回報率較低,後續支撐難度大;服務受眾廣,因而對服務品質和人員要求高,服務人員難以滿足要求;社區養老功能不全、服務能力不強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2、觀念認識不到位。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社區和服務部門對開展和加強社區養老助老服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認識不足,觀念落後。沒有認識到加強社區養老服務對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重要性,服務意識差。沒有能清楚認識到社區居家養老是未富先老國情的需要,對社區養老服務事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性認識不夠,服務意識相對薄弱。
3、服務資金不充足。目前我們國家社區的管理資金大部分是民政局投入,資金來源很局限,嚴重缺乏。這些經費對居家養老工作的啟動,為一部分老人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若要提供較為全面的居家養老服務,無疑是「杯水車薪」。服務資金的不足對於服務體系的建設有著很大的限制。
4、社區養老設施不完善。當前關於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尚未形成一定的規模,設施不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老年服務設施設計不合理,適用性較差;其次,服務設施不夠齊全,無法滿足老年人需求;最後,基礎設施較差,配備也比較單一。
2. 辯論賽:是否應該把父母送進養老院.
正方:
謝謝主席,大家好。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結構的變化導致了居家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家庭小型化的趨勢下,特別是421家庭的不斷涌現,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的養老需求,為此社會應當提供多元化的養老選擇,而送老人進養老院就是指政府或者子女依據老人的意願將他們送進養老院安度晚年。可見養老院是在養老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讓老人老有所養的一個新途徑。
我方贊同送老人進養老院,理由有三:
第一:對於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或者由於種種原因子女無力贍養的困窘老人,政府將他們送進養老院是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重要手段。
第二:在經濟來源確定的情況下,養老院在生活照料方面更為專業,面對通常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養老院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專業、更好的護理,而在精神慰藉方面,子女的孝心不會因為父母居所的變化而減少,同時在養老院里老人們同齡相聚、同生同息,增加了社會交往,擴大了社會聯系,給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樂趣和歡笑,可見養老院的出現給老人們在晚年多了一個養老的選擇,讓老人們自己自由的決定,給老人的夕陽之光添一抹新的色彩。
第三:從社會的角度而言,承認和接受養老院體現了養老院社會化的趨勢,反映了新的孝文化觀念。從倫理的角度講,孝的觀念要繼承和傳揚,那那麼孝的形式是可以改變的。但是一切為了老人,讓老人健康安寧的這個精神內核不能改變,昨天老人們為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而今天當他們老去步入人生黃昏的時候,年青一代有責任對他們竭盡所能的贍養,這不僅是子女對父母的法定義務,更是年青一代對上一代人普遍的社會責任,事實上個人對孝的觀念只能體現個人的德行和修養,而社會整體普遍對孝的認識則是社會的文明和進步。謝謝
反方:
謝謝,對養老問題對方一辯已經不知不覺中,偷偷給我們預設了兩個概念:
第一:現代人已經忙到無暇照顧老人了,所以說就送老人去養老院。
第二:養老院可以展望的像天堂一樣好,因此他方贊成。
您方那麼多的角度有沒有一個角度是老人的角度,我們來看看這兩個預設真的合理嗎:
首先,想過父母為什麼有人願意去養老院嗎?同意去的老人中,百分之六十是覺得子女沒有時間照顧自己,而百分之三十其實害怕自己連累了子女,我們可以想像老人心裡有多矛盾,一方面不願意離開家裡,另一方面不願意麻煩兒女,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都在為兒女著想,可兒女就可以心安理得的送出去了嗎?難道豪宅、名車、存款地位就真的比我們唯一的父母更重要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太忙根本只是借口和日後徒增悔恨的原因而已。
其次,再來看看養老院,無論它條件多好,但它始終不是家,因為心理學證明老人心靈的慰藉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家人,第二是人家關系網,這兩點正是養老院所天生缺失的,那裡沒有兒女直接的關懷,沒有孫輩天真的笑臉,它再怎麼好又真的是老人想要的嗎?
再去看看養老院,會破壞老人固有的人際網,老人在他原來居住的地方會建立一大群朋友關系,而去養老院無異於要對這些朋友說再見了,這對於體力和認知能力不足的老人來說有多重的負擔呢?舉個例子來說,這就好比把冬天裡的一株古樹從它原來根深蒂固的地方拔起來移到新的地方,即便這個新的地方再好,我們也說這是對樹的一種傷害,因為你已經割斷了他的根莖,更因為冬天就根本不適合移植樹木。
同時,在一個隨時有可能老人離世的地方,脆弱易波動的老年心裡多容易受到消極情緒的影響,而居家老人有兒孫的繞膝、鄰居的寒暄,更容易感到生活的陽光和希望,這也就是為什麼調查顯示養老院老人抑鬱症的得病率比居家老人高了百分之二十的原因所在。
再次,其實我方也提倡社會養老和家居養老結合,但是養老院的模式卻萬萬不可做為首選,現在北京大力發展的社區家居養老模式很值得借鑒,各種工人上門服務照料老人的飲食起居分擔兒女的壓力了,而且老年沙龍等社區的機構更鼓勵老人開展社會活動,到處走走下棋聊天,回家還可以享受天倫之樂,這不更是頤養天年嗎?
所以我們告訴在座各位,只要您多用點心考慮老人的心理需求您就會發現養老院並不是最適合的選擇,謝謝大家。
正方:謝謝,誠如對方同學所言,換一個環境對老人有影響,但是不是像對方同學所說的那麼可怕呢。請問您了,城裡的兒子該如何奉養鄉下的老人呢?
反方:對方辯友說了,要看老人自己想不想,那我就問了,對於養老院養老和家居養老,哪一個更給老人家的感覺呢?
正方:對方同學,其實對於孝順的兒女養老院就是家,家就是養老院,但是對於不孝的子女呢,養老院是家,但家就是牢籠,您說哪個更好呢?
反方:養老院怎麼可能是家呢?家,不僅是有親人的地方,更是有周圍三朋四友左鄰右里的地方,對方辯友您的養老院有嗎?
正方:什麼是家?我的父母在哪裡,我的牽掛在哪裡,這就是家。這是哪個留守的父母不願意看到兒女來贍養自己,哪一個在外打工的農民兄弟不願意回家侍奉父母,但是生活總是無奈的。我們今天要不要現實的解決問題呢?
反方:對方辯友,您的意思是您現在在央視,您父母的心在央視,所以央視就是您和您父母的家嗎?對方辯友我覺得央視台長可能不會同意您這個看法呀。我還想請問對方辯友了,杭州經過調查有95%的老人不願意進入養老院養老,請問您這是什麼原因呢?
正方:可是按照您方的說法,只要換了一個環境,這個老人必然不適應,按照您方的說法,只能得出結論:那就是我們城裡的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奉養鄉下的老人啊。
反方:對方辯友還是請回答一下我們的問題吧,杭州那麼多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這個時候你硬把他送去養老院,您究竟是孝還是不孝呢?老人是開心還是不開心呢?
正方:對方同學,其實原因很多,北京玉淵潭養老院院長說,其實很多老人還是願意來的,但是他們就怕面子掛不住,這是不是對方同學不贊同的觀點惹的禍呢?
反方:對方辯友,您剛剛反復提到鄉下,我想請問您,鄉下哪兒有養老院呀?
正方:對方辯友,難道您不知道嗎?中國農村大量農民工到城裡務工,現在農村養老可是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我們要不要解決呢?
反方:我們要解決,所以請問了,農村的那些老人送到哪裡的養老院呢?
正方:對方辯友,給您舉一個例子吧,現在天津市正在大力興建農村養老院,再請教您這樣一個問題了,有的老人操勞一生,但是膝下無兒無女,請問您不把他送到養老院,難道要看到他們晚年凄涼嗎?
反方:對於這種根本沒有選擇,只能去養老院的選擇,您認為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核心嗎?對方辯友,還是回答我方辯友的問題,為什麼杭州有那麼多老人不願意去呢?
正方:不願意去的問題我已經回答過了,對方辯友的邏輯很奇怪,有子女的就叫老人,沒有子女的難道就不叫老人了嗎?其實鄭州市給了我們很明確的答案,他們斥資1500萬修建養老院頤養天年,您為什麼就不贊同呢?
反方:我們從來沒有說養老院沒有存在的必要,就是因為他們無兒無女無牽無掛沒有經濟來源,所以我們政府才負起了這個責,可是對於那些有兒有女的老人,你們覺得他們願意待在家裡,還是願意待在養老院呢?請正面回答吧。
正方:那要看我們父母自己的選擇了,您的意思是不是說,今天有的父母很想去養老院,但是您就不讓他去呢?
反方:正如我方一辯所說的,這時候父母真的是真心願意的嗎?他是在考慮您呀,對方辯友,您就接著他這個不真心的願意,就把他送到養老院,對方辯友您於心何忍呢?
正方:好,我們也來看看父母的意願好不好呢?我們知道有些軍人要保家衛國,請問您這個時候考慮父母的意願,究竟是把他送到養老院,還是帶著老人一起去保家衛國呢?
反方: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共同奉養保家衛國的媽媽,所以請問了,中國科學心理學家調查表明:在養老院的老人,他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要差於居家的老人,請問您對此如何解決呢?
正方:對方二辯說得好,我們要家人和社會共同奉養呀,現在養老院分擔了一部分養老職能,這好不好呢?
反方:對方辯友,養老院就代表社會養老體系了嗎?請您給我論述一下可以嗎?
正方:對方同學,不是代替而是多了一種途徑,所以說軍功章有他們的一半,也有我們社會的一半。你說好不好呢?
反方:對方辯友,您剛才提到軍人的例子,請問軍人的父母在家鄉有沒有親人,有沒有朋友,他們難道不能幫忙照顧老人嗎,您就一定要把他和原來的環境分開,把他硬生生塞到養老院呢?
正方:所以多種途徑並存嘛,現在我們政府也願意幫他們分擔一部分,您為什麼就是不要呢?
反方:我方已經承認多種途徑並存,可是我們今天討論的是這一種途徑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對方辯友請正面回答。
正方:好,您說不能換環境,我們現在就有一種新型的養老院,直接把養老院建在在社區裡面,環境沒有換,您贊不贊成送進去呢?
第四階段:
反方:對方辯友,您剛才一直在強調一些無兒無女或者兒女不在身邊的例子,那我想正面請您回答了,如果您和您的父母就住在同一個城裡,您會不會願意把您的父母送進養老院呢?
正方:我來的時候我父親給我打電話,他跟我說他老了之後他要去養老院,那是我父親的選擇,我當然支持了。
反方:我們都跟你說了,你父親為什麼要去,因為他不想麻煩你啊,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照著你父親的話把他送進養老院嗎?其實說不定他希望你說一句:不,爸爸,我願意跟您呆在一起,對方辯友您是不是有點不太明白您的父親呢?
正方:對方同學,其實情況不是這樣的,因為進了養老院,他有更專業的護理,我方一辯當然可以和父親待在一起,但他父親腰疼的時候,他根本不知道他是腰間盤突出,還是頸椎管狹窄,應用更專業的護理不好嗎?
反方:對方辯友,老人腰疼的時候他真的是最需要專業的護理嗎?他最需要的是他心愛的兒子在他身邊跟他說:父親沒關系,我來幫你揉揉;對方辯友您把這個拋棄了嗎?
正方:可是我並不知道,我父親的腰疼究竟是什麼原因,萬一揉錯了怎麼辦呢?
反方:所以我們說,我們社區要有一些人可以專門上門幫你父親揉,他幫你父親揉的時候,你也可以幫你父親敲敲腿,父親不是更開心嗎?
正方:對於孝順的兒女,無論父母在哪裡他都會經常去聯系,但是對於不孝順的兒女,您不送養老院在家裡面他不管不問,這就是您要的嗎?
反方:所以對方辯友的孝順就是和父母離得很遠的時候,心裡想父母一下,但是不顧父母的真實需求,對方辯友,這樣的孝順,大家能同意嗎?
正方:孝順是不論我父母在哪裡,我都愛他,這才是孝順。
反方:可是您這樣的孝順,父母感受得到嗎?
正方:那我父母在家裡,我給他打個電話叫聯系父母;難道他在養老院里,我給他打個電話就不叫聯系父母了嗎?
反方:所以為什麼不能夠他在家裡,您又可以給他打電話又可以親自侍奉他更好呢?
正方:對方同學,所以說其實兩種途徑都是可以的,看老人怎麼選擇。我們再來來看具體例子好不好呢?其實心臟病、腦血栓都是老人常見的突發性疾病,如果說不及時搶救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送進養老院時刻有人陪護,您說好不好呢?
反方:對方辯友,當然不如在家裡既有專業的護工,又有學習了一定醫學知識的兒女一同照顧,這樣既有心的關懷又有身體的關懷,難道這不比送到養老院更好嗎?
正方:我送進養老院就不能給父母心的關懷了嗎?
反方:那您家裡不是可以更關懷嗎?對方辯友您更奇怪了,您說讓老人自己選擇,可是這個時候我問你我的姥姥送不送,你說送也可以在家裡也可以,到底怎麼辦呢?(反方時間到)
正方:對方同學說要請專業護工,是不是請一個醫師一個廚師一個保姆還有一個菲佣呢?
正方:所以多元化的選擇,我們要讓這種多元化存在,讓老人自由選擇不好嗎?
正方:南京一家養老院的兩位老人最近喜結良緣。。。。。。謝謝(正方時間到)
總結陳詞:
正方:
謝謝,對方同學和主持人剛才都提到了《常回家看看》,我想如果是一個孝順的兒女的話,無論父母在家裡面還是在養老院里,我們都可以做到常和父母見見,但是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如果他能在養老院里得到更好的照顧,為什麼我們不選擇這樣一種途徑呢?
對方同學今天反復和我們講居家養老才是真的好,才是真的做對了,這本來沒有錯,但是不是太絕對了呢?那我們為什麼還說: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呢?
對方同學今天反復和我們談家,然而什麼是家呢?家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座房子嗎?不是。家是對老人一種真心的牽掛,那麼老人在哪裡我們的牽掛自然就在哪裡。
對方同學,今天還反復和我們談孝,但是孝很顯然顯然不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口號,而是對老人幸福生活的不斷追求。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輕易地否定了這樣一種養老的模式呢?
如果空間真的能夠沖淡親情的話,我們為什麼還有一句話叫做:血濃於水呢?
反過來我們看到張愛玲女士,她在家裡面死亡六七天才被發現,一代才女死的如此凄涼啊。養兒為防老,但總有子女不孝,那麼在這些不孝的家裡,老人已經感覺不到家的溫暖了,對方同學為什麼還要封殺社會的溫暖,讓他們更加無助呢?
相反我們看到,有些子女確實很孝順,但總也不能做到時刻陪伴在父母左右吧,那麼匆忙的一別,有可能父母得了突發的疾病得不到及時的救治,這一次分別就變成了永別。子欲養而親不待,對方同學也提到了,這不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悲哀嗎?
而我們這個社會上,總還有一些流浪老人,總還有一些留守老人,對於他們而言晚景凄涼,對方同學還要關閉養老院的大門,那麼先哲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的「鰥寡孤獨者皆有所養」何時才能夠實現呢?
正是因為我們看到了以上的種種,即便是一個旁觀者我們也會追悔莫及,而對於步入夕陽的老人而言,又有哪一個不是心驚膽戰心有餘悸呢?
當中國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越來越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社會重大問題的時候,對方同學卻告訴我們不能送進養老院,那我想請問了:當我們的子女想要父母得到更科學更細心地照料時,由於怕別人的非議而不敢開口,而我們的父母想要更踏實的享受夕陽的美好的時候,由於怕給子女擔上不孝的惡名也不敢輕易開口,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正是因為有對方同學那樣錯誤的認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就是拋棄不孝的觀念,才人為地造成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交流障礙,人為地為我們的養老難上加難。
而我們的政府和眾多的有識之士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呼籲加強養老院的建設,讓它來分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重任。(時間到)謝謝。
反方:
謝謝主席,剛才對方辯友說實在的,在自由辯論進行的過程當中真是有點狡猾,因為他刻意地為我們模糊了三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他說今天的養老模式是居家養老和養老院養老二者可以優勢互補。
對方辯友我方承認,對整個一個社會群體來說,二者的確是優勢互補的,因為總有那麼一部分人群他們不得不接受養老院,於是養老院對他們來講是必要的;但是當考慮到我們自己的例子、考慮到我們自己的情況的時候、當考慮到我們要怎麼來贍養我們的老人的時候,難道這二者真的能做到優勢互補嗎?
往往我們的選擇只有一次,我們只能在一個時間點內將我們的老人放在家裡,由我們自己的心來贍養或者把他送到養老院去,在這點上來講,二者正是具有排他性,因此對方辯友您的優勢互補可能不是那麼完全。
對方辯友模糊的第二個例子是:他們今天一直在跟我們講的老人是哪些老人呢?
那些無兒無女或者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比如說軍人,比如說出去打工的人,對方辯友,如果今天的辯題真是主要討論這部分人的話,我想實在是辜負了我們國際大學群英辯論會的這樣一個主旨,因為這些無兒無女的的老人,政府本來就有相當的義務去贍養他們,把他們很好地照顧起來,討論這部分話題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真正應該討論的是:子女就在身邊,而老人的意願如此矛盾沖突的時候,我們到底該怎樣對著我們的心做出何種選擇,這才是今天真正辯論的焦點。可惜我剛才問了對方辯友好幾次,對方辯友就是不敢在這個問題上回答我,反而在往一些邊緣的例子上靠。對方辯友剛才提到了農村,對方辯友您知不知道在農村的禮數是很講究地緣和親緣的,一個家前面可以是自己的大奶奶,後面可以是自己的二姑,這些人之間就形成了很好的相互照顧的網路,這個就可以達到很好的照顧關系,可是對方辯友您的意思是什麼呢?是把他從這個農村的親緣關系中趕出來放到養老院,以形成您的孝心。對方辯友,您這是真的孝心嗎?
對方辯友,您模糊的第三個概念就是孝,您剛才告訴我什麼是孝:只要你的心在老人那裡,您就是孝了。
對方辯友,我最多承認您這是小孝,因為這是按照您自己的標准,在判斷父母在想什麼,在判斷父母需要什麼樣的孝。
什麼是大孝呢?就是我的心跟父母在一起,我的人也跟父母在一起,在父母需要我的時候,我能貢獻出自己的雙手、自己的大腦和精力去照顧他。
不錯,我們缺少一定的醫學知識,但我們可以學呀,我們自己也許做不了一些事情,我們可以請護工來做,護工做的時候我們學,我們學著跟護工一起做,對方辯友,這個過程難道不正可以加深我們和父母之間的親情,讓她享受到家的關懷嗎?
對方辯友,如果把這三個您模糊的概念去掉的話,對方辯友我真不清楚您方的立論是怎麼贊成起來的?
其實今天這個辯題就我們來講,有一個更深層的話題,很可惜我們沒有能夠跟對方辯友好好思考一下,今天這個辯題的一個預設前提就是我們都很忙忙到了無暇照顧父母的階段,可是我們這么忙真的是應該也真的是必要這么忙的嗎?
我們在為了明天的名車、明天的存款、明天的豪宅,把我們的父母送去養老院,這個真的是我們要獲取的目的嗎?謝謝(時間到)
摘自網路!
3. 智能家居方案如何在養老院起作用
養老院的方案完全取決於需求
①老人呼叫按鈕,在老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可以按下床頭的呼叫按鈕就可以通知護理人員最快的時間趕到現場
②手環實時監控老人心率身心健康,時刻關注每一位老人的狀態
③智能燈光,智能鬧鍾,通過給每一位老人設定起床健身鬧鍾提醒,吃葯提醒
④影音系統,一鍵觀影一鍵聽音樂等方便老人操作
更多想法來源於需求
4. 代表建議推行「家庭養老床位」,什麼是家庭養老床位
最近全國人大代表在開會的時候,建議推行家庭養老床位,而這些家庭照護床位已經在上海,浙江,江蘇這些地方試行,整體反饋給人非常不錯,而對於這些家庭養老的支持措施,也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
如果以後這樣的系統可以完善到我們國家的每個角落,那麼以後的老人就可以在足不出戶的時候也享受到政府的照顧,而這樣的措施也減少了很多,建造養老院的成本,我認為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政策。
5. 我在養老院承包了一個傢具工程,有誰能告訴我哪個品牌好
我覺得祥祥源家居不錯。
6. 愛暮家養老院怎麼樣
愛暮家養老院在北京屬於高端的,西鄰香山公園、東鄰北京植物園,空氣好,服務規范、周到。那裡的老人活動非常豐富,入住的人員相對素質比較高。那裡能自理的和不能自理的老人是分區入住的,如果老人生病會在第一時間送到醫院治療。我父母在那裡已經住了一年多了,他們感覺比家居養老要好,沒有家務負擔,每天愉快參加老年人的社交活動就行了。老人應該想開一些,辛苦了一輩子,攢的錢都花在自己的養老上,把養老交給高端一點的養老院是明智的選擇,我們做兒女們看到他們晚年有高品質的生活,也會感到安心和欣慰的。如果老人不喜歡生人進家服務的,或者找不到好保姆的,又有經濟能力的,還是找一個高端點的養老院比較好。
7. 關於智能家居方案,怎麼在養老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思澄智能家居有一項智慧養老服務,其智能床墊,智能坐墊等等都是針對老年人設立的,而這些運用在養老院,可以減輕醫護人員的壓力,並且能及時反饋老年人存在的問題。
8. 醫院傢具和養老院的傢具有什麼區別
醫院傢具設計與其他場所傢具相比,醫院傢具在安全、人性化以及耐酸鹼耐磨性等方面的要求要更高。
綠色環保是醫院傢具采購的首要標准。專家表示,必須要求醫院傢具所使用的所有板材達到綠環環保的規定指標,在使用中,不能再釋放對人體有害的其他有害物質。綠色環保的傢具的定義包含4方面,如傢具使用的材料省能源、低消耗、低污染、容易回收和再利用。
滿足醫用功能需求。醫院傢具使用人群主要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醫生護士等工作人員,另一部分為患者。統計顯示,縣市級的醫院日均門診5000人次,省級醫院日均門診高峰期往往突破萬人。人流量大,傢具更容易損耗,因此醫院傢具的耐磨性和耐用性成為采購時重要的考量標准。
醫用傢具除了要滿足耐用性需求外,還必須具備實驗室傢具的特性,耐酸鹼、防腐蝕防潮等。譬如,醫療儲藏櫃、醫療器械櫃要求必須防潮、防交叉感染、耐磨性能強,醫療配葯櫃拉手必須做到防銹。醫療人造石盆則需要防酸鹼性強,具有較好的耐熱性、耐污性、耐腐蝕性以及耐磨性等。
醫院傢具也必須要滿足人性化的要求。人性化要求的第一步是要進行人體工學,設計要人性化便於患者使用,比如將稜角改為圓角,要設計扶手,便於病人起立等,同時色調上要更活潑,還要安全。醫院的傢具設計必須做到穩固、結實、不可晃動。
醫院傢具的人性化必須要符合醫生和患者的使用需求。譬如護士站的邊台設計要根據中國女性的平均身高來設計。出診醫生的座椅設計也必須要考慮人體工學設計,坐高可以實現上下調節,坐面應該可以實現前後的調節,座椅靠背和坐面的材料要具有較好的透氣性等。
顯度醫院設計為品牌醫療機構提供醫院建築規劃、醫院室內設計、醫院品牌建設、醫療軟裝設計、醫院智能化設計、醫院醫療產品設計與銷售等高品質服務。顯度醫院設計在這五大領域內專注細分市場,幫助廣大醫療機構用相當小的成本創造相當好的醫院效益,為醫院打造現代人文化醫療環境,促進醫院品牌形象和發展。
9. 智能家居在養老院中的應用可以有哪些
智能家居在普通家庭中的應用,以燈光控制,家用電器控制,窗簾控制,門禁控制,媒體控制,安防控制這些為主.如果把這套東西應用於養老院,自然也是極好的,但同時,針對養老院都是老人這一特殊人群,較普通人群容易出現摔倒,心血管疾病等等問題(之前我們有研發一款專門提示老人摔倒的產品,還有一些針對老年人的各種體征指標的及時監控產品.)把這些產品和智能家居融合起來,我覺得也是可以的.
希望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