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傢具家居 > 禾江南家居

禾江南家居

發布時間:2022-02-12 06:05:43

A. 客家民居

客家民居:圍龍屋
圍龍屋
客家民居建築的風格和形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變化,有圓寨、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據歷史學家考察,這種民宅建築與中原貴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這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漢人,因戰亂、災荒等原因輾轉南遷贛、粵、閩交界山區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遷定居嶺南後,不但傳播了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
一、圍龍屋的整體布局
圍龍屋的整體布局是一個大園型,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圍龍屋前半部為半月形池塘,後半部為半月形的房舍建築。兩個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空地用三合土夯實鋪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動或晾曬的場所。「禾坪」與池塘的連接處,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牆,矮的叫「牆埂」,高的叫「照牆」。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來放養魚蝦、澆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倉庫,也是污水自然凈化池。
後半部的房舍建築,正中為方形主體建築。有「三棟二橫」,一圍層;有「三棟四橫」,二圍層。最小的圍龍屋的建築面積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則上萬平方米。有的大圍龍屋居住著上百戶人家,幾百口人。普遍為「三棟二橫」一圍屋居多。三棟二橫圍龍屋,有上、中、下三廳,各廳之間均有一口天井,並用木製屏風隔開,屏風按需要可開可閉。廳堂左右有南北廳、上下廊廁、花廳、廂房、書齋、客廳,居室等,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築結構前低後高,這樣就有利於採光、通風、排水、排污。
正屋——橫屋外層便是半月形的圍屋層,有的是一圍層,有的二圍層,圍龍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圍屋間,拱衛著正屋,形成一道防禦屏障,圍屋間窗戶一般不大,是自然的瞭望孔、射擊孔,便於用弓箭、土槍、土炮等武囂抗擊來攻之敵。圍龍屋的設計建築其實與當時客家人的處境有極大關系。客家人是唐宋以來由中原南遷的漢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區,受當地人的排擠和欺侮,為了團結禦侮求生存,他們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禦性的城堡式住宅——圍龍屋,以抵禦盜匪和當地人的侵擾。圍龍屋還建有堅固的多層「角樓」,既可用來儲備糧食、草料,又可居高臨下射擊來犯之敵。如遇盜匪前來擾劫,只要把大門、半門一關,村民們便攜武器進入圍龍屋和角樓,進行抗擊。
二、圍龍屋隱含的文化精神
第一、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敬老尊賢、禮貌文明、知書達理的傳統美德。圍龍屋內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魚池和盆景,正屋後面半園「花頭」和正門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圍均載有各種花木和果樹,圍龍屋背後的山頭林木叫「龍衣」,嚴禁砍伐,整座建築掩映在萬綠叢中,一年四季鳥語花香,環境優美而靜雅。
圍龍屋內的柱、梁、枋、門等雕繪上山水花鳥、飛禽走獸等栩栩如生的圖案,並塗上鮮艷奪目的油漆,顯得金碧輝煌,古色古香,十分壯觀、氣派。一般來說,一座圍龍屋聚居著一個近親家庭,相互之間和睦共處,尊老愛幼、相敬如賓。逢年過節,男女老少齊集正屋上廳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門前的禾坪上舞龍舞獅,敲鑼打鼓,盡情歡樂,呈現出一派喜悅、祥和景象。
第二、客家圍龍屋的風格是原始住宅風格的承傳。據考古資料表明,處於黃河流域的原始社會中後期的半坡氏族和龍山氏族,他們居住的區域就是由幾十座樣式為方形和圓形的土夯房屋組成。這說明客家人的居住觀念中潛意識地蘊含了其對祖先某些住宅經驗的復甦和借鑒。
第三、圍龍屋的建築特色也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投射。
集中體現在講求建築物體與天然地形的協調統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學道理。如遇上不盡人意的地形則通過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築半門調整座向,以達到陰陽平衡和適應環境。這種陰陽思想,後來又夾雜了不少講究「風水屋場」的巫術文化,如俗諺:「風水人間不可無,全憑陰陽兩相扶」等。
第四、體現了傳統的宗族觀念。
客家民居建築規模宏大,一方面,呈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習性。因為,客家不論是在長途跋涉的游離中,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戶所難於克服的困難,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內住戶按輩份高低及尊卑來分配房間,其建築中心位置都安排放祖宗牌位,供後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這種傳統家族倫理思想。
客家人做了新屋,一般都要舉行「搬新屋」禮俗,叫「出煞」。要請風水先生驅趕「三煞」之後,才會平安吉利。遷居之日,大排宴席,祭祀神靈。
參看客家人
客家人,又稱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歷史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從中原遷徙到南方,是漢民族在中國南方的一個分支。因為身在異鄉,對於故鄉河洛(以洛陽為中心的洛河流域)地區的眷戀,自稱「河洛郎」。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徵,另一方面又容納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華。客家人常常以那些英才男兒為榜樣,啟發教育兒孫,向功勛事業有成的前輩們學習。 有人說:有太陽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還有人說:哪裡有陽光,哪裡就有客家人;哪裡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裡聚族而居,艱苦創業,繁衍後代。 由於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東方猶太人」之稱。

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後,兩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當地,成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遷是在東晉「五胡亂華」時期。當時,為了避難,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稍後,由於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

第三次南遷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迫使大量中原漢人南逃。唐末黃巢起義,又有大批中原漢人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致使閩贛邊一帶人口激增。

第四次南遷是宋南渡及宋末時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後由虔州入汀州;或滯留贛南各縣。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其時,生活在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處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這次大規模的遷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稱作「西進運動」。四川的客家基本上來源於這次「西進運動」。當時四川人口因戰亂、瘟疫及自然災害銳減,清政府特別鼓勵移民由「湖廣填四川」。

第六次南遷是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有一部分客家人遷徙到南亞,有的被誘為契約勞工,被押往馬來西亞、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規模的南遷外,中原漢人也有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遷者,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游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的,但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人都成為客家人,他們中只有閩粵贛系和源自這一系的人,才被稱為客家人。

據統計,現在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廣東、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貴州、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總人口達5000萬以上,占漢族人口的5%。在國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東亞的日本、朝鮮,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巴西,歐洲的英國、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和奧地利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3000萬之眾。

客家先祖原本居住在北方,後來搬遷到江南,分住贛、粵、閩、湘、台、瓊諸省,並逐漸散及國外,漫布全球。贛南是客家先民南遷的第一站,也是客家人數最多居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客家」這一稱謂的來歷是與客家先民的遷徙相關聯的。對其居住地而言,這些人是從別處搬遷過來的「客」,可以說,離開了遷徙就不會有「客家」這一稱謂。

客家人遷徙的原因多種多樣。早期則主要是源於災害的脅迫。諸如殘酷的戰爭、水、旱、蟲等特大自然災害的打擊及瘟疫的流行。中國歷史上每次大規模的戰亂,幾乎都造成了客家人的大遷徙。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就有過客家先民的大遷徙。試想,在漫長的歲月里,「五胡十六國」,戰火不斷,哀鴻遍野,不逃離能活命嗎?據說我們陳氏先祖就是在那個時期離開豫西故土輾轉來到江西最後定居贛縣的。「月是故鄉明」啊,開始,先民們也許只想暫時客住一段時間,但慢慢地也就習慣了。於是建造房舍,開墾田地,畜養豬牛,長久地居住下去。由暫時的客住到長久的家居。就這樣,也就永遠的「客家」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特殊方式的遷徙。據說秦始皇為了建造阿房宮,驅趕數萬「木客」往贛南興國伐木,沒累死的後來就留在了當地,這大概便是贛南客家最早的先民。

遷徙的過程肯定是艱險的。扶老攜幼,跋山涉水,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去安家過日子。客家先民披荊斬棘,排除險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他們終於挺過來了,形成今天這樣一支有著數千萬人丁的興旺發達的民系群體。

遷徙的最後一道程序是建房造屋安下家來。一位客屬長者說:「安家最重要的是定屋場的位置。怎麼定呢?要看風水。這個風水,不是地理先生講迷信的那個風水。主要是采陽光,看風向,近水源,傍硬山,擇高地。而坐北朝南、向陽背風、柴近水便、視野開闊則是理想的選擇。」

人們常常贊嘆客家人的勤勞、勇敢、堅毅和機智。客家作為一個民系群體,由於先民數代屢次長途的遷徙,它自然比其他群體更多樣更深層次地體驗了社會實際和生產實際,它也就必然受到了更多的錘煉和滋養,積累了更多的處理與自然界關系及社會人際關系的經驗。因此,客家群體中出現過大批的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企業家……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

說到客家最著名的就是他們的土樓了,如果你在網上搜索客家,會同時出現很多關於土樓的條目。如果你是集郵愛好者的話,你應該注意到了中國民居那套郵票里的福建民居之中有張便是客家的土樓。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像土樓似的「抵禦性」城堡式建築住宅。在福建,土樓分方形土樓和圓形土樓兩種,而圓樓相對少見。

關於土樓的一個笑話估計大家還有印象:據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間諜衛星對中國進行拍照偵察,驚訝地發現在我國福建省的山區里分布著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築,或圓或方,經過分析認為是「導彈發射基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可小覷。直到中美建交後,美國人才知道那些所謂的「導彈發射基地」實際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樓。

當然客家的豆腐同樣也是很有名的,中國最出名的豆腐:客家釀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後兩個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把豆腐上升為大菜、主菜。甚至他們鬧新房的歌曲里都有豆腐,例如有一首這樣唱到:

新買磨石圓叮當,

一心買來磨豆漿,

三更半夜磨豆腐,

呀呀嚙嚙到天光。

一:客家淵源

客家是中國漢族的一個龐大的民系共同體,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根據資料顯示,客家人現有總人數5500萬,其中中國約4500萬,在海外客家人當中,大多數居住在亞洲的一些國家,其中馬來西亞約125萬、印度尼西亞約40萬、泰國約37萬、越南約30萬、新加坡20萬、緬甸10萬...,其他分布在美洲、歐洲、澳洲等地。

客家先民,系來自中原。是歷代因戰亂從中原大規模直接遷徙而至,或輾轉遷入,或官宦、貶謫、經商等原因而落居。其先民遷徙有以下幾個時期:

(一)秦漢統一中國,中原移民開始南下。

1、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六十萬滅楚「南征 百越之君」,集結余干之水的秦軍,於公元前221年置閩中郡後,即分兵南下,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一百五十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

2、秦始皇三十三年,五十萬人守五嶺,即趙佗「將卒以戍越」。由是觀之,閩粵贛邊有兩支秦軍屯戍,一戊南野之界,一戍揭嶺。

3、秦始皇三十四年,趙佗又在隔河二里築城以控武水,築萬人城於中宿湞山。趙佗又在龍川築城居之。這批築城者人數不詳,但同期徙往北方邊郡築城可考者,少者三萬戶,多者五萬戶。

4、秦始皇三十六年,估計秦駐閩粵贛邊之戍徙民約占當地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5、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5年),又大批中原士卒南戍 嶺南,分駐於郡縣及軍事要沖。

6、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閩中及揭陽(潮、梅古為閩越地)的閩越人都搬走了,是地只留下秦中縣徙民的後裔。這說明自此起,閩粵贛邊居民是以中原移民為主體。

(二)漢末建安至東晉永嘉之際,中原人民避難,有一部分人遷入閩粵贛邊區。

東漢末年,中原人民避難入交州,曾掀起一次高潮,南遷主要由海道而來。

南北朝時,南北對峙,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規模南遷,遷移人口約96萬,大部分穩定在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入江西贛南,部分又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邊州縣。

永嘉之際,中原士族流入福建者眾。

(三)唐代安史之亂,戰禍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中原人民大量南逃。

(四)唐末黃巢起義,中原人民避難者又大批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唐末至宋、閩贛邊人口激增。

(五)宋南渡與宋末再有大批中原人民逃難至粵中與閩粵贛邊地區。

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杭、秀、蘇、常、湖、即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隨隆 皇太沿走洪、吉、虔州,皇太回臨安。這些士民沒有隨太後的條件,又勢不能北返,因而一部分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一部分由虔州入汀州。一部分滯留贛南各縣。

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江浙及江西大量宋民,一路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六)除以上所述因戰亂大規模南遷外,中原人民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來,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游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者。

從以上史料看,客家先民主要來自中原漢族。而客家民系形成的過程中,又不斷融化吸收畲、瑤、蛋、木客等南方少數族群壯大了客家隊伍。

二:客家禮儀,習俗

(一)傳統婚嫁習俗

說媒 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歲以後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看妹子」。

寫庚帖 雙方同意後,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後,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剋,就寫出庚貼(俗名婚單),各置於香案之上,如三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貼送還女家)。

編紅單 也稱「開紅婚帖」,或叫講財禮。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紅單中有的還要寫上回婿禮品,如帽、銀花、衣服、鞋、襪等。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協商敲定。紅單開完後,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後男方來人在女家吃完中飯回去。

定親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後,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親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後,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一點,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擇定過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後歸門的時辰,此外女方裁紅衣、男方鋪床的日子也要同時擇定。

送菜和抬嫁妝 新娘過門前一、二天,男家要請宗親將紅單規定的聘禮和魚、肉、禽、面條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來時就把妝奩、傢俱等帶回男家。

迎親 也叫接親或過門。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親,有鼓手樂隊,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轎的,有燒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廟宇、社公燒香),一個挑擔的,一頭挑帶路雞(一公一母),另一頭是酒和松明,一個女的要帶上新娘穿的衣服,還有扛木篋的二人,要扛去魚、肉、酒、糕餅、香煙、鞭炮、蠟燭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轎,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權代表,隨帶紅包一、二十個。

接親的人到女家後,先吃點心,然後由女家二人帶著到祠堂燒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設宴請客。

新娘動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時或卯時,越走天越亮,象徵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門,也不會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親隊伍前面是打燈籠的,接著是吹鼓手,花轎在中間,後面是接親的人。

新娘到達男家,如還不到所規定的入門時辰,就要在大門口坪上或在門外旁邊房子等候。入門一般是早上七、八點或八、九點,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門時辰,新娘要踢轎門,由男方的伴娘將新娘牽出轎,然後在大門口「過火堆」,新娘從用杉樹枝燒起的火堆上跨過,才進大門。

拜堂 新娘在鼓樂聲中進到大廳以後,就開始拜堂。大廳擺設香案,東邊站父母、長輩,西邊站外戚,北邊站房親,南邊站小輩。拜堂前,外家要給新郎掛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紅五尺長,一心拿來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貴子,早生貴子中個狀元郎。」拜堂時,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禮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對拜。

最後是親戚見面,要給新娘紅包。拜堂畢,伴娘用紅羅將新娘牽進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聲中從房門口向大廳撒喜糖。然後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盤捧上一隻雞,邊端酒邊講:「團團圓圓,壁合珠聯」,「觀音送子,早生貴子」;「夫妻和好,白頭到老」。 (此禮儀在梅州地區亦已不常見,被現代婚禮模式取代)

中午辦酒席,吃婚宴,用高聲地炮邀客,每半小時放一次,酒席開始入席時放三響。接著由禮生報名單,一桌二個上席,按輩份和親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後其他人隨便入席。男女賓客分開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鬧房 鬧房一種在大廳鬧,一種在新房鬧,也有先在大廳鬧,後到新房鬧。鬧房期間,鞭炮隔幾分鍾放一次,一直鬧到午夜方停。

回門 也叫「轉門」。一般是婚後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來請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罷午宴,當天回來。

送滿月 結婚後一個月,新娘娘家要來送滿月,同時送來小雞、蔬菜、種子、谷種、豆子等,示意五穀豐登,財丁興旺。

(二)傳統喜慶習俗

1.誕生禮儀

標志著一個人出生的慶賀和祝福,是人生中的開端禮儀。

催生 出嫁女兒懷孕快分娩時,一般是嬰兒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帶著雞、雞蛋、面條、粉乾等來到女兒家「催生」,有預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親已不在,則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設宴招待。

小孩出生後,女婿要帶著雞、蛋、米酒(有的帶幾十斤)到岳家去報喜,外婆家要請客,至親友好都會來參加,以表示祝賀。外公、外婆會回贈雞和紅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給小孩洗澡,請接生婆吃飯。外婆會送來大公雞、雞蛋、面條、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請外婆及親房。有些地方還要給至親親友送紅蛋,親友在滿月前會回送雞、雞蛋、面條等物。

做滿月 嬰兒出生一個月,要做「滿月」,外婆會送來大公雞(很多地方送大閹雞)、雞蛋,還會送來嬰兒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項圈、風衣、裙、銀手鐲和背帶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親戚,一般都送小母雞、雞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親房也會來慶賀。

一百天 小孩出生100天,也要慶賀。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會拿公雞來慶賀,其他親屬一般都要給嬰孩送紅包。

做周歲 孩子出生一周歲,要做「周」,慶賀孩子「得周」。周歲比滿月更為隆重,來慶賀的客人也更多。

2.成年禮儀

客家的成年禮儀分男、女兩種,男子的成年禮儀叫做「冠禮」,女子的成年禮儀叫做「笄禮」。 (現在好像已經無此禮儀,至少在我所在地(世界客都——梅州)沒有了)

3.壽誕禮儀

做生日 客家人與各地的習俗一樣,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較為普遍。從十歲「啟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歲,到了六十以上,可稱為祝壽。做生日要吃壽面和荷包蛋,示意長壽百歲。 (此習俗亦已簡化,只做大壽:六十歲以上)

祝壽 祝壽時,出嫁的女兒要送來大公雞,還要送壽衣、壽帽、壽餅、壽鞋、壽襪,從頭到腳一整套,父親做壽,同時也要給母親送上一整套,此外還要送來壽軸、喜炮、壽燭、公雞以及壽桃、壽面、壽餅、壽酒、壽肉等。其他人來祝壽,一般親友送壽幛、壽聯,或者再加上送禮金。

不少地方,七十歲以上高齡、子孫多、家境較好的老人祝壽,要舉行拜壽儀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壽,是知情人自行送禮,上門祝賀,先賀後請;除內親、至交有發請貼外,不賀不請。

4.建房遷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喬遷新居亦視為重大喜慶之一,要進行隆重慶賀。

建房時,房屋定位,房門定向都要請堪輿先生測定,豎柱上樑時,要張燈結綵,貼紅聯。新房建成後,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驅邪」、「除煞」,然後才能遷入居住。

遷入新居時,要隨帶燈籠(或油燈)、火籠、秤等進屋,還要帶一窩小雞,蒸一甑飯捧進新屋,以示新丁興旺,喜氣盈庭。遷新居要辦「入宅酒」,宴請親友和建屋工匠及幫工等。菜餚中要有韭菜、豆腐、豬腸、豬血和米糕等,示意長長久久,發財高升。

建議你去:http://..com/question/48079738.html 看看

B. 客家人的民風民俗

客家習俗
客家人一般指原籍漢族,歷經五次的大規模南遷,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

主要節日:

春節:有拜年,游樂活動等,是最隆重的節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玩燈,賞燈,猜燈謎。

二月二:開正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稱為五月節。節日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龍舟賽。

七月節:也即鬼節。

中秋:民間通稱八月節。吃月餅,賞月等風俗大體各地相同。

重陽節:客家人叫「九月節」。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過年」之說。

婚姻禮俗:

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 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系是一種「嫁娶婚」,招贅之風並不盛行。

過程儀式大部分仍沿舊習:如相親、送定、報日子、送聘金、盤嫁妝、接親、拜堂鬧洞房等。

客家婚禮

民間娛樂:

客家民間娛樂內容非常豐富,節日的主要有秧歌、龍舟競渡、踩船燈,舞龍燈,舞獅,高腳師,迎花燈,踩馬燈,打花鼓,樂器會,演戲,放煙火,平時的有唱山歌,唱小曲,彈琴,彈箏,拉二胡,吹笛子,下象棋,下六子棋,打紙牌,擲狀元簽,打麻將,養花,釣魚等

C. 客家民居

客家土樓
土樓是廣東、福建等地的客家人的住宅。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從黃河中下游地區遷移到南方的漢族人。為了防範騷擾,保護家族的安全,客家人創造了這種龐大的民居——土樓。一座土樓里可以住下整個家族的幾十戶人家,幾百口人。土樓有圓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圓形土樓。圓樓由兩三圈組成,外圈十多米高,有一二百個房間,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二層是倉庫,三層、四層是卧室;第二圈兩層,有30到50個房間,一般是客房;中間是祖堂,能容下幾百人進行公共活動。土樓里還有水井、浴室、廁所等,就像一座小城市。客家土樓的高大、奇特,受到了世界各國建築大師的稱贊。

D. 年的來歷(40字左右)

年,是民間神話傳說中的惡魔。相傳古時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就會進攻村子,凡被年佔領的村子都遭受到殘酷的大屠殺,頭上的犄角就是屠殺武器。屠殺結束後,年會吃掉所有人的頭顱。

為了防止有人詐死或僥幸逃脫,年假裝離開村子後折回來屠殺倖存者,甚至讓村子發生劇烈的晃動。就連嬰兒、孩童都難以倖免。

但有一次,「年」闖入某村,巧遇穿紅衣,燃竹竿取暖者;「噼啪」爆炸有聲,紅光閃耀,「年」驚竄奔逃。於是人們認識「年」性,每逢「年」出時,家家戶戶閉門家居;貼紅聯,穿紅衣,燃爆竹以驅「年」。後來就有了「過年」。「年」被趕跑了,人們就敲鑼打鼓,互稱「恭喜」,後來就演變成了「拜年」。

拓展資料

一年,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周的時間。全長為365日5小時48分46秒,這叫「回歸年」。 如果每年按365天來計算,每過4年就多出將近1天的時間。

因此,規定每4年的二月增加1天,以補上少算的時間,這一年就是閏年。但這樣實際上每4年又要虧一點,到100年時,虧了又將近1天,所以整百年時不增加這1天,而到整400年時再增加這一天。

一年,又是氣候變化的周期,氣候由冷變熱,再由熱變冷,這包括了人們從事農業自耕種到收獲的全過程。人們就用這個自然規律作為計算時間的大單位。


E. 梅蘭竹菊四君子的象徵意義

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號稱花中四君子。四君子並非浪得虛名,它們各有特色 :

梅:它迎寒而開,艷於百花凋後,它美麗絕俗,卻不與群芳爭列,故歷來被用來象徵恬然自處、傲然不屈、堅韌不拔的高尚品格。

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於幽僻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徵。

竹:也經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

菊:它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而且具有傲霜鬥雪的特徵。

梅、蘭、竹、菊成為中國人感物喻志的象徵,也是詠物詩和文人畫中最常見的題材,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也是詠物詩文和藝人字畫中常見的題材。

(5)禾江南家居擴展閱讀:

梅蘭竹菊被稱之為花中四君子,而他們分別代表著傲、幽、堅、淡的優良品質,因此在古代,他們也常常成為騷人墨客的筆下素材,被人們所歌頌,所贊揚。而現在,在家居裝飾中,他們同樣被現代人所青睞,人們一樣拿它來美化自己的家居環境,提升自我品位修養。

梅蘭竹菊對梅蘭竹菊的詩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為背景的。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以其為"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中國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而成為人格襟抱的象徵和隱喻。

參考資料:

梅蘭竹菊-網路

F. 廣州國美通訊地址有人知道么

國美電器(洛溪店) 番禺區洛溪新城105國道大石鎮上教大公圍華美貿易中心一,二層 34548550
國美電器(番禺店) 番禺區番禺市橋環城中路38號(萬佳百貨西測) 020-84646009

天河區

永樂生活電器(正佳廣場店) 天河區天河路228號正佳廣場四樓 38331033 38331018
穗港歐陸家私(旗艦店) 天河區廣州大道北85號車天車地 37608088
美居中心(珠江新城店) 天河區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大道美居中心 38791998 82169152 82524982
美居中心(花花世界店) 天河區廣州天河區廣東奧體中心環場路花花世界購物中心 82169152 82524982
國美電器(五羊新城店) 天河區天河區花城大道5號---南天國際照明中心二樓 38207308
蘇寧電器(天河北店) 天河區天河北路456號龍口花苑A2棟 85515548--8018
宜家家居 天河區林和中路156號天譽花園1層 8620-85622345
博洛尼家居體驗館 天河區廣州市黃埔大道東189號博洛尼家居體驗館 87576161
國美電器(天河北) 天河區天河北路583-1號芳草園首、二層 38791193 38462713
金海馬家居(天河) 天河區黃埔大道西495號國防大廈西 38906180、38906686
穗港歐陸家私(天河城店) 天河區廣州天河路208號天河城廣場四樓 85590417
國美電器(天河城店) 天河區天河區天河路208號天河城廣場四樓電器行C01,C02鋪 85592357
國美電器(天河東) 天河區天河區天河東路153號1-2層(乘車至天河路口站即到) 38804300
國美電器(維多利店) 天河區廣州市體育西路101號維多利廣場負一層 38791955
永樂生活電器(天河店) 天河區天河路621-625號天河娛樂廣場1-3層 87518956 87585730
國美電器(天河公園店) 天河區天河區天府路疊翠台271-289號二樓 85611066
國美電器(東圃店) 天河區中山大道南側車陂涌東側南國嘉園商業群樓首,二層 82520600
維家思國際傢具博覽中心 天河區廣州黃埔大道西188號(原珠江新城廣場) 85293007 85293003
好美家(天河店) 天河區廣州市廣州市黃埔大道西188號(珠江新城廣場) 85293070 85293115
靚家居(員村店) 天河區廣州市黃埔大道中161號(喜龍裝飾材料城對面) 85676668 85575226 85529060
蘇寧電器(天河店) 天河區天河路198號精典大廈1-5樓 85593726 85593727
靚家居(車陂店) 天河區黃埔大道中413號 85551128
天河員村美美居裝飾材料市場 天河區天河區黃鋪大道員村四橫路以東(御禾酒家旁) 020-85541381 020-31377628
金海馬家居(中山大道) 天河區中山大道華港花園(萬佳百貨西側20米) 38767478
穗港歐陸家私(美居中心店) 天河區廣州珠江新城花城大道248-250號美居中心A座首層西區 38283092、38283101
百安居(天河店) 天河區廣州市黃埔大道中371號(員村四橫路東行500米) 85528686
永樂生活電器(東圃店) 天河區中山大道433號鶇銀商業大廈首層部分、第二層 82520683 82520686
億寶裝飾材料城 天河區黃埔大道西國防大廈對面 38200336
喜龍建材商業廣場 天河區黃埔大道中員村山頂站旁 85646121、85648869
廣州美林家居世博園 天河區黃埔大道東633號美林湖泮花園旁 22308000
靚家居(同和店) 天河區廣州大道北1451號(天州傢具城前) 87249263
國美(頤高店) 天河區天河路和天河東交匯處(保利豐興廣場二期首,二,三,四層) 87516400

越秀區

國美電器(中華廣場店) 越秀區中山三路33號中華廣場負一層 83738184
國美電器(東風東店) 越秀區天河區東風東路776號力迅商務中心 87338646
國美電器(東山口店) 越秀區中山二路29號鴻端大廈1-3層 020-37630909
蘇寧電器(海印店) 越秀區大沙頭路31號海印花園A1座 83884210
穗港歐陸家私(中華廣場店) 越秀區廣州中山三路33號中華廣場五樓 83739040
蘇寧電器(人民北店) 越秀區人民北路829-831號環球廣場 81085916
蘇寧電器(中山四路店) 越秀區中山四路246號信德商務大廈 83636791
蘇寧電器(區庄店) 越秀區環市東路417號(嘉應賓館後側,犀牛路口邊) 8363999--200046
蘇寧電器(五羊店) 越秀區五羊新城寺右新馬路5號之六華友大廈一、二樓 37599650
永樂生活電器(東風中店) 越秀區東風中路268號廣州交易廣場西大堂 83346113 83344115
泰古燈飾城 越秀區大南路合潤廣場 83299063
華淦裝飾材料商場 越秀區大南路119號 83193999
新泰康裝飾城 越秀區泰康路25-109號 83321452

荔灣區

金海馬家居(芳村) 荔灣區芳村花地大道地鐵站D出口轉右進喜鵲路300米樂怡居1-4樓 020-81529489 81529809
國美電器(荔灣新商城店) 荔灣區荔灣區中山八路12號東浚荔景苑首層 81729119
國美電器(荔灣商城店) 荔灣區荔灣區中山八路16號(萬佳百貨西測) 81946116
蘇寧電器(康王店) 荔灣區康王中路600號新光城市廣場 81337490
蘇寧電器(芳村店) 荔灣區芳村花地大道1號壹號國際文化廣場1-2樓 81593792
廣東裝飾材料市場 荔灣區南岸路20號 81810255
廣州裝飾材料市場 荔灣區南岸路30號 81813347
南北裝飾材料市場 荔灣區南岸路17號 81819042
荔港裝飾材料市場 荔灣區南岸路45號
羊城裝飾材料市場 荔灣區南岸路22號 81932456、81931978
世紀金源裝飾材料城 荔灣區南岸路18號 81703189
靚家居(南岸店) 荔灣區南岸路30號(廣州裝飾材料城前) 81821444
百安居(新荔灣店) 荔灣區荔灣區廣州市花地大道中228號(芳村客運站、坑口地鐵站旁) 020-22392288 團購電話: 020-22392090
靚家居(花地店) 荔灣區花地大道金道花園金達花園大廈首二三層 81519593

海珠區

穗港歐陸家私(江南西店) 海珠區廣州海珠區寶業路10-14號(江南西路西側) 34229188
百安居(海珠店) 海珠區廣州大道南1276號百安居海珠店 84206611
國美電器(客村店) 海珠區海珠區新港西路下渡路152號 89101395
蘇寧電器(南洲店) 海珠區東曉南路1445號愛都銘軒1-3層 89619210-8000或8002
金海馬家居(廣州大道南) 海珠區廣州大道南1162號天雄布市南側 020-89802339
永樂生活電器(江南店) 海珠區江南大道中寶樹新街13號 84487770
永樂生活電器(昌崗中店) 海珠區昌崗中路187-189號金昌大廈1-3層 34333008 34333001
國美電器(南田路店) 海珠區海珠區南田路795號海逸花園1-3樓 34001760 34001950
國美電器(昌崗店) 海珠區海珠區昌崗中路243號金盛大廈負一層至三層 34332086
國美電器(江南店) 海珠區海珠區江南大道中151-153號中聯數碼科技廣場 84254466
南天國際照明中心 海珠區廣州大道中珠江新城花城大道1號南天廣場 22223383
香江家居 海珠區江南大道南第411號 84473095
百康居現代裝飾材料城 海珠區海珠區寶崗大道279號 34386189 34382431 34382430
蘇寧電器(濱江東店) 海珠區濱江東路788號 翡翠時代二樓 34320282
蘇寧電器(赤崗店) 海珠區新港中路489號佳信花園A1-A4棟群樓 34173108
蘇寧電器(金碧花園店) 海珠區工業大道南821號金碧花園都市廣場48-49棟 84044678—8010
永樂生活電器(客村店) 海珠區新港中路356號麗影華庭商業廣場 34330211
金海馬家居(萬星店) 海珠區江南大道南禮崗路78號 84342643
紅樹灣傢具博覽中心 海珠區海印橋南東曉路201號(加油站旁) 34289599 34283233
蘇寧電器(前進路店) 海珠區前進路松園大廈44--50號 34149053--8002
靚家居(昌崗店) 海珠區昌崗東路271號 844

白雲區

安華裝飾材料城 白雲區黃石東路808號 020-36312688 36312299
永樂生活電器(新市店) 白雲區機場路1518號聚然廣場1-2層部分 36218528 36218532
國美電器(天平架店) 白雲區廣州大道北613號振興商業大廈二樓 37251182
國美電器(羅沖圍店) 白雲區白雲區增槎路49-55號金廣電廈1-3層 81975630
好美家(白雲店) 白雲區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1518號(近黃石路口) 86310170 86310165
天健裝飾城 白雲區沙太路283號 (8620)87200338 87200788
永樂生活電器(三元里店) 白雲區解放北路1000號金桂園A3棟首層及2,3,4層 86196101 86196105
安華燈飾城 白雲區黃石東路488號 36312688 36312299
天平裝飾材料城 白雲區廣州大道北512號 87642882 87714379
國美電器(新市店) 白雲區白雲區機場路1036號 86652065
百富林家居 白雲區白雲區黃石路與機場路的交叉處
十全十美國際裝飾材料城 白雲區廣州市白雲區黃石西路138號 36012288 62677888

黃埔區、從化區

國美電器(黃埔店) 黃埔區黃埔區大沙東裕港大廈6號二,三,四樓 81975630
蘇寧電器(黃埔大沙地店) 黃埔區大沙地東路238號(黃埔區交警大隊旁) 82383325,82383307
永樂生活電器(黃埔店) 黃埔區黃埔東路188號怡港花園怡趣樓首層 82595161 82595162 82595151
蘇寧電器(從化街口店) 從化街口新城東路80號富逸華庭1-2層 37931888

G. 客家民居資料

圍龍屋
客家民居建築的風格和形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和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變化,有圓寨、圍龍屋、走馬樓、四角樓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圍龍屋。圍龍屋是一種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築,客家圍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和雲南的「一顆印」,合稱為我國最具鄉土風情的五大傳統住宅建築形式,被中外建築學界稱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五大特色之一。據歷史學家考察,這種民宅建築與中原貴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這是有其歷史淵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漢人,因戰亂、災荒等原因輾轉南遷贛、粵、閩交界山區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遷定居嶺南後,不但傳播了中原的先進耕作技術,而且建築民宅保持了原有的傳統風格。
圍龍屋的整體布局
圍龍屋的整體布局是一個大園型,在整體造型上,圍龍屋就是一個太極圖。
圍龍屋前半部為半月形池塘,後半部為半月形的房舍建築。兩個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空地用三合土夯實鋪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動或晾曬的場所。「禾坪」與池塘的連接處,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牆,矮的叫「牆埂」,高的叫「照牆」。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來放養魚蝦、澆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倉庫,也是污水自然凈化池。
後半部的房舍建築,正中為方形主體建築。有「三棟二橫」,一圍層;有「三棟四橫」,二圍層。最小的圍龍屋的建築面積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則上萬平方米。有的大圍龍屋居住著上百戶人家,幾百口人。普遍為「三棟二橫」一圍屋居多。三棟二橫圍龍屋,有上、中、下三廳,各廳之間均有一口天井,並用木製屏風隔開,屏風按需要可開可閉。廳堂左右有南北廳、上下廊廁、花廳、廂房、書齋、客廳,居室等,錯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築結構前低後高,這樣就有利於採光、通風、排水、排污。
正屋——橫屋外層便是半月形的圍屋層,有的是一圍層,有的二圍層,圍龍屋由此而得名。弧形的圍屋間,拱衛著正屋,形成一道防禦屏障,圍屋間窗戶一般不大,是自然的瞭望孔、射擊孔,便於用弓箭、土槍、土炮等武囂抗擊來攻之敵。圍龍屋的設計建築其實與當時客家人的處境有極大關系。客家人是唐宋以來由中原南遷的漢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區,受當地人的排擠和欺侮,為了團結禦侮求生存,他們不得不聚族面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禦性的城堡式住宅——圍龍屋,以抵禦盜匪和當地人的侵擾。圍龍屋還建有堅固的多層「角樓」,既可用來儲備糧食、草料,又可居高臨下射擊來犯之敵。如遇盜匪前來擾劫,只要把大門、半門一關,村民們便攜武器進入圍龍屋和角樓,進行抗擊。
圍龍屋隱含的文化精神
反映了客家人團結互助、敬老尊賢、禮貌文明、知書達理的傳統美德。圍龍屋內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魚池和盆景,正屋後面半園「花頭」和正門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圍均載有各種花木和果樹,圍龍屋背後的山頭林木叫「龍衣」,嚴禁砍伐,整座建築掩映在萬綠叢中,一年四季鳥語花香,環境優美而靜雅。
圍龍屋內的柱、梁、枋、門等雕繪上山水花鳥、飛禽走獸等栩栩如生的圖案,並塗上鮮艷奪目的油漆,顯得金碧輝煌,古色古香,十分壯觀、氣派。一般來說,一座圍龍屋聚居著一個近親家庭,相互之間和睦共處,尊老愛幼、相敬如賓。逢年過節,男女老少齊集正屋上廳祭拜祖宗,在正中大門前的禾坪上舞龍舞獅,敲鑼打鼓,盡情歡樂,呈現出一派喜悅、祥和景象。
客家圍龍屋的風格是原始住宅風格的承傳。據考古資料表明,處於黃河流域的原始社會中後期的半坡氏族和龍山氏族,他們居住的區域就是由幾十座樣式為方形和圓形的土夯房屋組成。這說明客家人的居住觀念中潛意識地蘊含了其對祖先某些住宅經驗的復甦和借鑒。
圍龍屋的建築特色也是古代陰陽思想的投射。
集中體現在講求建築物體與天然地形的協調統一,而合符「天人合一」的哲學道理。如遇上不盡人意的地形則通過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築半門調整座向,以達到陰陽平衡和適應環境。這種陰陽思想,後來又夾雜了不少講究「風水屋場」的巫術文化,如俗諺:「風水人間不可無,全憑陰陽兩相扶」等。
體現了傳統的宗族觀念。
客家民居建築規模宏大,一方面,呈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習性。因為,客家不論是在長途跋涉的游離中,還是新到一處人生地不熟的居地,都有一家一戶所難於克服的困難,得靠本姓本族人聚居在一起;另一方面,屋內住戶按輩份高低及尊卑來分配房間,其建築中心位置都安排放祖宗牌位,供後人拜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這種傳統家族倫理思想。

H. 楊炯千古流傳的古詩有哪些

《戰城南》、《從軍行》、《有所思》、《進臨津房少府》

閱讀全文

與禾江南家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摩凡陀沈陽維修點 瀏覽:302
電器維修應該找房東嗎 瀏覽:566
喀麥隆國家電壓是多少 瀏覽:38
優意式傢具 瀏覽:412
廢舊傢具收購怎麼做 瀏覽:383
家居訂單軟體 瀏覽:902
怎麼買中堂傢具 瀏覽:842
淮南市有多少公共維修部門 瀏覽:480
哪個政府部門管維修亂收費 瀏覽:780
江陰先科維修點在哪裡 瀏覽:16
合肥萬和熱水器維修售後服務總部 瀏覽:893
專業的泥瓦維修哪個好 瀏覽:865
筆記本電腦質保過期如何維修 瀏覽:112
潮汕高鐵站哪個站口在維修 瀏覽:656
汽車維修微課視頻教程 瀏覽:596
主板維修用萬用表哪個檔位 瀏覽:293
雅馬哈功放繼電器維修 瀏覽:490
惠州大橋什麼時候維修 瀏覽:508
電路網盤 瀏覽:396
西門子家電合肥哪裡買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