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幫忙解釋幾個音樂史名詞
1.數字低音(figured bass,或稱低音通奏 basso continuo) 是文字指示的和弦,產生於巴洛克時代,又稱持續低音 (thorough bass) 而巴哈對其的說法是:「是音樂最完美的基礎,若以雙手演奏時,左手彈奏著樂譜上的音符,右手則添加諧和音和不諧和音,用如此美妙的和聲來彰顯上帝的榮耀,數字低音也像其它音樂一樣用來彰顯上帝的榮耀和調適精神外,別無其它。」 簡單說就是那個時候的和弦記號 不過那時不是用C,Am,G7這些方式, 而是用低音旋律和轉位的數字來表示各種和弦罷了 把和弦的架構寫出來,但不低音之外的每個音確實記在五線譜上 低音線條通常是古提琴或是長號來演奏 和弦的部份就由大鍵琴或管風琴來彈 而彈這些和弦的演奏者就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來做各種變化 2新藝術 「新藝術」一詞成為描繪興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藝術運動、以及這一運動所產生的藝術風格的術語,它所涵蓋的時間大約從1880年到1910年,跨度近30年,是在整個歐洲和美國展開的裝飾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的風格現象被許多批評家和欣賞者看作藝術和設計方面最後的歐洲風格,它的內容幾乎涉及到所有的藝術領域,包括建築、傢具、服裝、平面設計、書籍插圖以及雕塑和繪畫,而且和文學、音樂、戲劇及舞蹈都有關系。 受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啟示,19世紀最後10年和20世紀前10年,歐洲大陸出現了名為「新藝術派」的實用美術方面的新潮流。新藝術運動的最初的中心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隨後向法國、奧地利、德國、荷蘭以及義大利等地區擴展。 新藝術運動的思想主要表現在用新的裝飾紋樣取代舊的程式化的圖案,受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主要從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在傢具、燈具、廣告畫、壁紙和室內裝飾中,大量採用自由連續彎繞的曲線和曲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富於動感的造型風格。 3.維也納古典樂派 18世紀下半葉「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聖」貝多芬三位音樂大師,先後以維也納為生活、創作的中心而形成了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就是人們常說的「維也納古典樂派」。這一樂派的主要特徵是反映人類普遍的思想要求,他們追求美的觀念、強調風格的高雅,給予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這三位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藝術理想和藝術風格,同時又保持著傳承關系。當時的維也納,貴族階層的音樂生活頗為活躍。每個宮廷都有自己的劇院、樂隊,並經常舉辦舞會、音樂會。一些貴族還熱衷於玩弄樂器或作曲,並以當藝術家的「保護者」為時髦。另一方面,維也納普通市民的音樂生活也十分活躍。有少量公開賣票的音樂會,城郊歌劇院還經常上演民間歌劇,晚間在街間巷尾也能聽到飄縈著的舞曲、小夜曲。此外,多民族的雜居,促使了歐洲各國的音樂滲入維也納。因此,維也納是當時一個歐洲的音樂中心。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位大師進入維也納之後,維也納這個音樂中心就更為名副其實了。莫扎特在這里開始了獨立的「自由藝術家」的生涯;海頓在這里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晚年煥發青春;貝多芬也選擇了這里,度過他的曲折、奮斗的一生。他們的音樂實踐對歐洲音樂史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在音樂史上豎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 維也納古典樂派(Viennese Classical School) 維也納古典樂派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20年代,隨著「啟蒙運動」的發展,在維也納形成的樂派,其代表音樂家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這個樂派的主要特點為: (1) 在音樂內容上,音樂作品受到當時啟蒙運動思潮的影響,以謳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為主旨。 (2) 在音樂織體上,確立了主調音樂形式的主導地位,和聲織體清晰,曲式結構分明。 (3) 在音樂體裁上,奠定了交響曲、四重奏、協奏曲、奏鳴曲等體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規范。 (4) 承襲了德奧音樂文化傳統,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義音樂達到頂峰,對後世音樂產生了深遠影響。 4.固定樂思5. 主導動機 主導動機(即固定樂思),原意上:固定意念或者固定構思,或者指格言主題,即在樂曲中多次出現的基本主題和變形,並帶有明確的象徵意義,可以用文字加以標示或者說明。主導動機(Leitmot?v)與固定樂思(idée fixe)雖然結構意義不同,但其表現功能,尤其在標題音樂中,幾乎等同。與故事和戲劇中的角色、動作、場景呈分離狀態不同,在音樂結構邏輯中,角色、動作、場景三者,可以分離呈現,也可以由同一意義承擔,柏遼茲交響樂創作,及其主導動機(固定樂思)手法,可以說是一個典型。以柏遼茲《幻想交響曲》作為個例,很顯然,一個潛在的動因,就是這部作品帶有濃厚的自傳性意味,也就是它本身就比較情節化地寫出了作曲家自己痛苦的愛情生活經歷,同時,也比較充分地反映出他的同時代青年人的精神世界。 如果說,其中的主導動機(固定樂思),所象徵者就是柏遼茲意念中情人的形象,因而充滿著濃郁的浪漫主義幻想色彩,那麼,柏遼茲力求通過這一音響化了的主導動機(固定樂思),來表現出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那種生動、具體的藝術形象,則促使音樂與文學在表現方式上得以靠近。同時,也給純器樂的體裁注入了具有明確指向性的因素,從而賦予純器樂的題材以更多的具像性質。 4柏遼茲 http://ke..com/view/7081.htm?fr=ala0_1 5瓦格納 http://ke..com/view/8233.htm 6李斯特 http://ke..com/view/16881.htm 交響樂 http://ke..com/view/21341.htm 7序曲 歌劇、清唱劇、舞劇、其他戲劇作品和聲樂、器樂套曲的開始曲。17世紀早期歌劇的序曲是一種簡短的開場音樂,沒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組成,除了開頭的快板常用模仿復調技術外,其餘兩段都用主調體制。這一形式的序曲史稱義大利序曲,又稱交響曲,如G.B.佩爾戈萊西的《女僕夫人》序曲、C.W.格魯克的《帕里斯與海倫》序曲。創始於J.-B.呂利的法國序曲,則包含壯嚴緩慢的引子(常用附點節奏)和賦格式的快板,最後以悠長緩慢的尾聲或舞曲結束。G.F.亨德爾和J.S.巴赫的序曲都屬這一類型。巴赫的 4首樂隊序曲(又稱組曲)是冠以法國序曲的組曲。18世紀後半葉以後的古典序曲,大多採用奏鳴曲式的戲劇性結構。歌劇序曲必須起著暗示劇情和引導聽眾進入戲劇的作用,是格魯克從事歌劇改革的目標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亞在陶羅人里》序曲,預示了第1場的暴風雨氣息。其後的多數歌劇序曲都採納了格魯克的這一原則。W.A.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還採用了歌劇中的音樂主題。L.van貝多芬的3首《萊奧諾拉》序曲、C.M.von 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和R.瓦格納的歌劇序曲,又進一步加強了表現劇情的功能。反之,19世紀法國大歌劇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劇中的曲調串連在一起的集成曲。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開了為話劇寫作序曲的風氣之先。繼起者有F.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序曲。19世紀浪漫派作曲家,把序曲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標題性管弦樂曲,世稱音樂會序曲,如門德爾松的《赫布里底群島》、《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麗的梅露西娜》,H.柏遼茲的《羅馬狂歡節》、J.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慶序曲》和《悲劇序曲》,都是交響詩的先驅。 8門德爾松的無詞歌 浪漫派的時代,鋼琴音樂的潮流是從傳統的四樂章奏鳴曲,轉向隨意的、可長可短無拘無束的獨立曲式,包括各種舞曲、組曲、夜曲、即興曲、變奏曲、敘事曲、諧謔曲以及標題詩化的鋼琴曲,就像我們在舒曼、肖邦、勃拉姆斯乃至李斯特的作品年表上看到的那樣。雖然這批浪漫派精英也多少都寫過幾首傳統的奏鳴曲,但他們的鋼琴音樂的主體部分或者說精華部分,顯然不是建立在傳統奏鳴曲之上的。僅是這一點就跟貝多芬和舒伯特有所差異了。通常這也被認為是古典派和浪漫派的一道分水嶺。而這道分水嶺,最初就是出現在門德爾松的鍵盤上。他的鋼琴作品不很多,《無詞歌》要算代表作了。 陸續寫了15年的《無詞歌》,分為八卷出版,每卷各是六首,加起來總共48首。都不長,但每一首都有歌唱性旋律及其伴奏,都是完整的歌曲形式,名副其實的「無詞歌」,精緻、雋永、嫵媚可人且富創意。 這一體裁為F.門德爾松首創,他作有鋼琴獨奏的《無詞歌》8集,每集 6首: 第一集,Opus19: 1,甜蜜的回憶 2,優雅感傷的a小調 3,A大調獵歌 4,A大調,無標題 5,升f小調,無標題 6,g小調,威尼斯船歌No。1 第二集,Opus30: 1,降E大調,無標題 2,降D大調,無標題 3,e小調,無標題 4,b小調,無標題 5,D大調,無標題 6,升f小調,威尼斯船歌No。2 第三集,Opus38: 1,F大調,無標題 2,a小調,失去幸福 3,E大調,無標題 4,A大調,無標題 5,a小調,無標題 6,二重唱 第四集,Opus53: 1,降A大調,海濱 2,降E大調,羊毛似的雲霞 3,g小調,騷動 4,哀愁地 5,a小調,民歌 6,A大調,飛翔 第五集,Opus62: 1,G大調,五月的熏風 2,降B大調,無標題 3,e小調,葬禮進行曲 4,G大調,無標題 5,a小調,威尼斯船歌No。3 6,A大調,春之歌 第六集,Opus67: 1,降E大調,無標題 2,升f小調,失去的幻想 3,降B大調,寧靜的快板 4,C大調,紡紗歌 5,b小調,牧人的怨訴 6,E大調,搖籃曲 第七集,Opus85: 1,F大調,田園風格 2,a小調,無標題 3,降E大調,急板,無標題 4,D大調,無標題 5,A大調,無標題 6,降B大調,無標題 第八集,Opus102: 1,e小調,無標題 2,D大調,田園風味 3,C大調,騎馬 4,g小調,無標題 5,A大調,快樂的農夫 6,C大調,四部合唱似的催眠曲 9「奧爾加農」是歐洲最早的「復調音樂」形式。公元9世紀,從事宗教活動的僧侶音樂家開始在格里高利聖詠的單線條旋律的下方加一個平行四度或五度的曲調。於是,這個所加的曲調與原來的旋律就構成了一種簡單的「復音」形式。這種「復音」形式就是「奧爾加農」。後來,世俗音樂的繁榮促進了宗教音樂的發展,奧爾加農這種「復音」形式也發生了變化。這就是在聖詠旋律的上方加八度、四度、五度音程。到12、13世紀,經巴黎聖母院的作曲家的發展,「奧爾加農」又有了新的發展。這就是增強了各個聲部的獨立性。由於聲部的獨立性加強,原來的格里高利聖詠的旋律已不再是音樂的主線條了。隨著旋律也變得復雜起來,聲部之間的對位逐漸嚴格。於是,復調音樂就正式產生了。「奧爾加農」的產生和發展,極大地促進了西方復調音樂的發展。
2. 四川宜賓菲格是什麼
摘要 親,您好!您的問題我這邊已經看到了,正在努力整理答案,稍後五分鍾給您回復,請您稍等一下~
3. 中國十大軟體傢具有哪幾家
可以官方搜索「中國家居品牌節 」顧家家居 深圳潮客 江蘇泰隆祥 斯帝羅蘭 特耐爾 柏頓 歐曼 左右 伊菲格 坤克 米雯 芝華仕 浪琴 夢之美
4. 我家客廳的戶型進深太長了,哎其他傢具都買了,就差沙發啊!糾結
對,我預定的就是全友的能組合的沙發,我是看中顏色!